关于项脊轩志重点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项脊轩志重点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项脊轩志重点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项脊轩志重点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项脊轩志赏析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下面是爱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项脊轩志赏析,供大家参阅!
项脊轩志赏析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这里不翻译成”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项脊轩志赏析
本文真是“繁笔不繁,闲笔不闲”,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是归文的一大特色。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谧静,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发的。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
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年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的惟妙惟肖。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项脊轩志》赏析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脊轩志》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情,使这篇文章不事雕饰,而自然动人。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用一间旧屋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粗看,作者似乎是信手而书,无拘无束,漫无章法,实则经过精心的提炼和严密的构思。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炼和集中。
一、结构“关”情。
文章先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轩内积书,轩外花木;白日小鸟,月夜挂影;构成了一种和谐清雅的小天地氛围。而居于这小天地中心的,正是作者自己。他的清贫的生活,高洁的志趣,怡悦的心境,于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多可喜,亦多可悲”几个字,承上启下,思路陡转。“喜”字应上文,但“悲”从何而来?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了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最后两节,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断和轩在以后的变迁,抒发了作者怀念妻子的真挚情意。*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全文自首至尾,处处紧扣“项脊轩”来发挥,把各不相连的琐事缀合起来,抒发了一以贯之的深挚情感。
二、细节“撩”情。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是归文的一大特色。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谧静,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发的。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
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年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的惟妙惟肖。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质朴“增”情。
文章动情的另一个原因是语言质朴,不加藻饰。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但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也都是通过通俗*淡的语言变现出来的,但*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的亲情。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一不是*时如话中露真情。正所谓“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不去刻意追求强烈的效果,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确实是归有光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四、叠字“助”情。
和一般叠词一样,本文的叠词也是为了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姗姗”;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叠词,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但短短一篇散文(全文不到800字),作者为何六用叠词,单纯是为了状物、写景、绘情?显然难于令人信服。“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刘勰老先生可谓一语中的。写物关情,情景交融,这才是本文多处用叠词的真实用意。如“寂寂”一词,既强调环境的清幽、静谧,又充满了对“项脊轩”的生活的怀念;“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语言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不满和对家族衰敗的哀痛。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在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
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净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课文中的叠词用法这说明了这一点。
《项脊轩志》的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项脊轩志》的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嘉靖(明世宗年号)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是当时“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反对王世贞等人“文必秦汉”的复古派,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要求“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的感情。他的作品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富有艺术感染力。著有《震川先生集》。
解题
本文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市)的项脊泾(jīng)居住,作者以项脊名轩,含有追念祖先之意。轩,指小室。志,就是“记”的意思。本文分正文和补记两部分,分别是作者18岁和30岁前后写的。文章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把真挚的感情寄寓于琐事的叙述之中,生动感人,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注评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旧日的,原来的。着一“旧”字,文章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室仅方丈,仅:只。方丈: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雨泽下注,雨泽:雨水。泽,雨露。下:往下,向下,作“注”的状语。注:灌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无可置者:没有可以安置(书案)的地方。又北向,北向:朝北。不能得日,得日:得到阳光。日过午已昏。写修葺前的狭小、漏雨和昏暗,为修葺后的明亮、幽雅作反衬。余稍为修葺(qì),我稍微做些修补。修茸:修补。葺,本义是用茅草覆盖屋顶,引申为修理房屋。使不上漏。“使”后省兼语“之”。上漏:从上面漏水。上,作状语。前辟(pì)四窗。辟:开辟。垣(yuán)墙周庭,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也是“墙”的意思。周庭:围绕庭院。周,动词,围绕。以当南日,以:介词,用。其后省宾语“之”。南日:从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日影:日光。洞然:明亮的样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栏楯:栏干。楯,栏干的横木。亦遂增胜。亦遂:也就。两个副词连用。胜:光彩,美观。写修葺后之不漏、不暗,且增花木之胜,为下文写读书轩中的情趣作铺垫。借书满架,偃(yān)仰啸(xiào)歌,偃仰:安居,指生活悠然自得。啸歌:长啸、吟唱。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冥然兀(wù)坐,冥然:静默的样子。兀坐:端坐。万籁(lài)有声;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也泛指一般的声响。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食:名词,食物。人至不去。三五之夜,阴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斑驳:错杂。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珊珊:同“姗姗”,本形容女子行走时缓慢从容,这里形容树影婆娑摇曳的样子。写读书轩中自得其乐的情景。摄取庭前小鸟啄食、月夜风移桂影两个生动的镜头来表现项脊轩的清静幽雅,充满诗情画意。
记项脊轩及庭院的幽美环境,表现了作者读书轩中自得其乐的情怀,抒写了对百年老屋的特殊亲切之感。这段从“喜”字立意。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可喜:可喜之事。“可悲”类同。这一句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枢纽。“可喜”承上,“可悲”启下。上文写“可喜”之事,只是对后文的衬垫,以下写“可悲”之事,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先是,先于是,这以前。是:代词,这。庭中通南北为一。通南北:南北相通。为一:成为一体。迨(dài)诸父异爨(cuàn),迨:介词,等到。诸父:伯父、叔父。异爨:各自做饭,指分家。爨,烧火做饭。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往往:到处,作状语。东犬西吠,东犬:东家的狗。西吠:对着西家叫。西,作状语,向西。客逾庖(páo)而宴,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庖:厨房。这是说分家后居住零乱,所以客人到这家去赴*要经过那家的厨房。鸡栖于厅。这是写分家后的混乱现象。厅堂为大家公有,所以各家都让鸡栖息在客厅里。庭中始为篱,始:副词,起初。为篱:扎上篱笆。已为墙,已:副词,然后,以后。凡再变矣。凡:副词,总共。再变:变两次。写庭中由“通南北为一”演变到叔伯分家后庭院的凌乱反常和筑墙隔离,见出归氏大家庭的崩溃,此可悲者一。家有老妪(yù),妪:妇人,多指老妇。尝居于此。尝:曾经。此:指项脊轩。妪,先大母婢(bì)也,先大母:已故的祖母。先,对已去世的长辈的尊称。大母,祖母。婢:婢女,丫环。乳二世,给两代人喂过奶。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先妣(bǐ)抚之甚厚。先妣:已故的母亲。抚:看待。由老妪引出母亲和祖母。室西连于中闺,于:同。中闺:内室。先妣尝一至。一至:来过一次。妪每谓余曰:每:副词,经常,不止一次地。“某所,而母立于兹。”某所:每个地方。所,名词,处所。而:同“尔”,你。立于兹:站在这儿。兹,代词,此。极*凡的叙述中表达出最亲切的怀念。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姊:姐姐。呱呱(gū)而泣,呱呱:婴儿的哭声。娘以指叩门扉(fēi)曰:以:介词,用。叩:敲。门扉:门扇。‘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板:门板,即指门。相为:副词性结构,同“相与”,互相,彼此。细节传神。一叩一问,充分表现出慈母的舐犊深情。而老妪之相为应答,也于*淡的叙述中表现出逼真的情景,使人如闻其声。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由老妪对女主人的回忆,触动作者幼年失母之苦情,此可悲者二。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十五岁时。古代男孩到了十五岁就束发为髻(jì),算是成童,因而以“束发”作为成童的代称。一日,大母过余曰:过:探视,看望。“吾儿,久不见若影,若影:你的踪影。若,代词,你。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何:疑问代词,作状语,为什么,怎么。竟日:终日,整天。竟,终。大类:很像。比去,等到离去时。比:介词,等到。以手阖(hé)门,阖:关闭。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久不效:长久没有收到成效。意思是长期来没有人因读书而考中科举做官。儿之成,则可待乎!”成:成就。则:连词,表转折,却,倒是。顷之,一会儿。“之”字作为词缀附在时间副词后面,没有实在意义。下文“久之”的“之”用法同。持一象笏(hù)至,象笏:象牙做的手板。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有事可记在上面备忘。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太常公: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chǎng)在宣德年间做过太常寺卿。宣德:明宣宗朱瞻基年号。执此以朝:拿着这个象笏朝见皇帝。以,连词。他日汝当用之!”他日:别的.日子,指以后。他,旁指代词,别的,另外的。写祖母的三句话,既有怜爱,又有赞许,既有期待,又有鼓励,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一个老祖母疼爱孙儿的丰富的感情。而“以手阖门”和“自语”,又以*凡的日常动作把老祖母写得神态毕现。瞻顾遗迹,遗迹:过去的事情留下来的痕迹,如祖母站过的地方、用手关过的门扇、交给自己的象笏等。如在昨日,令人长号(háo)不自禁(jīn)。长号不自禁:忍不住放声大哭。追念祖母赠以象笏之事,隐含长辈遗训迄今未酬的慨叹,此可悲者三。
写项脊轩周围环境的变迁,追忆有关人事,抒发了对大家庭离析的感慨和对母亲、祖母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段从“悲”字立意。
轩东故尝为厨,故:副词,以前。为:是。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扃:关闭。牖:窗户。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以:介词,凭。本极*常事,作者娓娓道来,却表现出了浓厚的情韵。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能够不被焚毁。得:能够。焚:意念上的被动,被焚毁。殆有神护者。殆: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也许。者:语气词。
回到项脊轩本身,补叙自己闭门读书的情景以及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的事,显出项脊轩的屡历劫数,是“悲”的补充。
余既为此志,既:副词,已经。从这句以下,是作者在相隔十多年以后所作的补记。后五年,吾妻来归。来归:嫁到我家来。旧时女子出嫁叫“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从:介词,向。或凭几学书。凭几:伏在几案旁。学书:学写字。以轻描淡写之笔,形象地勾勒出了少年夫妻相依相伴、耳鬓厮磨的情状。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述诸小妹语曰:这是妻子探望父母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话。“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且:提起连词,那末。问话传神,童稚娇憨之态可掬。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把“室坏”与“妻死”互相联系地写出,有无限哀伤。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卧病:因病卧床。“病”是“卧”的补语。无聊:(精神上)无所寄托。聊,依赖,寄托。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乃:副词,于是,就。复:副词,再,又。其制稍异于前。其:它的。制:格局,样式。于:同。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自后:从此以后。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所手植:亲手种植的。今已亭亭如盖矣。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盖:伞盖。结尾抒物在人亡的感叹,情意缠绵深永。
补写轩中可喜可悲之事,追忆夫妻间生活琐事,抒发了怀念亡妻的真挚感情。
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子。房间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已有百来年的老屋子,灰尘泥土(从瓦缝墙隙中)往下漏,雨水也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又朝北,不能得日光,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它不从上面漏水。前面开四扇窗子,围绕庭院砌上垣墙,用来当着南面射来的阳光,阳光反射过来,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木兰、桂树、竹子和其他树木,先前的栏杆,也就增添了光彩。借来各种书籍摆满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高歌,(有时又)静静地端坐着,室外什么声音都有,庭院的台阶上却静悄悄的,小鸟时常来啄食物,人来到了也不飞开。十五的夜晚,皎洁的月光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清风吹来,树影晃动,婆娑摇曳,十分可爱。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这以前,庭院中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叔们分了家,里里外外设置了许多小门,院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起初扎上篱笆,然后又砌成墙,一共变了两次了。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房间里住过。这老婆婆是先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待她很好。房间的西边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的母亲在这里站过。”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门板说:‘孩子感到冷呢?(还是)想吃呢?’我从门外跟她互相回答。”话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哭起来。我从成童之年起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身影,怎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去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道:“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成效,这孩子的成就倒是可以等待到了!”一会儿,她又拿着一块象牙手板来到屋里,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它朝见皇帝的。以后你会用到它。"看到过去的事情留下来的痕迹,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使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面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都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户住在轩中,时间长了,能够凭脚步声辨别人。项脊轩共计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被焚毁,也许有神灵在保护着它吧。
我已经写了这篇志,过后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古代的事情,或者伏在几案旁学写字。我的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后)转述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呀?”那以后六年,我的妻子死了,这房间坏了也没有整修。那以后两年,我长期因病卧床,(精神上)无所寄托,于是派人再次修补南阁子,它的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从此以后我大多在外边,不常(在这里)居住。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在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直立着像伞盖一样了。
简析
归有光的叙事抒情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淡自然的笔调记叙日常生活小事,运用追叙、回忆、触景生情、见物思人等方式,从琐屑事件的叙述中抒写出真切的感情,从*淡情景的描绘中表现出悠远的意趣。这一特点在《项脊轩志》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本文以项脊轩的前后变化为线索,写出一系列家庭琐事,表现了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对死去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也表现了作者年青时刻苦读书、怡然自得的乐趣。
文章所记的一切,都紧扣项脊轩来写,而以“悲”“喜”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第一段写项脊轩经过修葺和美化环境之后的幽雅可爱和自己在轩中“偃仰啸歌”、自得其乐的情景,是从“喜”字立意,也反衬下文所叙项脊轩环境遭到破坏之可悲,引出对往事的无限追怀。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叙父辈分家,完整的庭院被分隔得杂乱不堪,项脊轩不再是一个读书的幽雅所在。第二层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母亲与祖母遗事,抒发自己怀念亲人的凄侧之情。这段从“悲”字立意。第三段写“轩凡四遭火”的变故,虽“得不焚”,亦足见项脊轩命运之乖蹇。这是“悲”的内容的进一步补充。补记的一段,写项脊轩后来又发生的变化,重点追叙与亡妻共同生活的情趣,抒发沉痛的悼亡之情,进一步增添了悲凉的气氛。由于文章自始至终贯串着悲、喜的感情变化,又有项脊轩作为全文的轴心,所以一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散而神不散。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的语言、行动和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情态各别。对母亲,写她听到女儿呱呱而泣时以指叩扉的动作和“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话,突现了慈母对儿女衣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祖母,写她的“吾儿,久不见若影……”的爱怜的言辞和离去时的喃喃自语和“以手阖扉”的动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老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和期待。对妻子,写她的“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简洁地表现了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写她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充满稚气的问话,不但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夫妻依依情话的场面。总之,作者对于各个人物,都能分别抓住他们的特征,用寥寥几笔描绘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和真挚的感情,富于生活情趣,并从中表达出自己对亲人一往情深的怀念。
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和功名未就时的忧愤之情,这是应该正确地加以分析的。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扃
扃,形声字,从户,冋声。《说文》:“扃,外闭之关也。”字义是自外关闭门户用的门闩,所以用“户”作形旁表意。引申为关闭之意,课文中“余扃牖而居”的“扃”,用的是引申义。“扃”的声旁字“冋”,读音和“扃”完全一致,都读jiōng。常用的用“冋”作声旁的字还有“迥”(迥然不同)和“炯”(炯炯有神),这两个字都读上声。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冋”写成“同”或“回”。
而、若、汝
这三个字都可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本文中都有用例。如: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吾儿,久不见若影。
③他日汝当用之。
古汉语里第二人称代词,常用的还有“尔”“乃”。如:
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先妣尝一至。
轩凡四遭火。
凡再变矣。
通过这三个句子,可以掌握古汉语里动量的表示法。动量就是动作行为的数量。古汉语表示动量,一般是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一至”和“四遭火”。译成现代汉语,要补充量词,如“一至”是“来过一次”,“四遭火”是“遭受火灾四次”。
又:古汉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两次时,动词前面不用数词“二”,而用副词“再”。如“再变”,意思是“变了两次。"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这是一个主谓谓语句。主语是“此”,谓语是“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这个主谓短语。直译出来是:这块手板,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它去朝见皇帝。稍加变化,可以译成一个判断句: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朝见皇帝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是个判断句,主语“此”(代枇杷树)省略,谓语是名词性短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这个名词性短语的主体是“所手植”这一“所”字短语,“吾妻”和“死之年”是两个定语,是修饰“所手植”这个中心语的。全句译成现代汉语是: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在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
结构分析
《项脊轩志》原文可分为两大部分,自“余既为此志”以前为《项脊轩志》。若干年后,又加了一段后记,就是“余既为此志”起的一些话。所以全篇可分为四段。
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到“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为第一段,是文中着意描写轩室环境的部分,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情况。这段先记项脊轩的“前身”,旧时南阁子破旧的情景。一是很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二是很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三是漏雨:“雨泽下注”,四是昏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总之,项脊轩是一间不折不扣的陋室。经作者添窗检漏,一番修葺之后,使得不漏不暗;又由于花木之置,小小轩室,居然成为胜境,成为幽雅的书斋。“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一小段在全文最具文采,于景可爱,于情则可喜。
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
在学*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重点词语
号:háo 阖:hé,关闭 枇杷:pí pá 扃牖:jiōng yǒu 楯:shǔn爨:cuàn
婢:bì 得:得到 日:阳光
稍:稍微 影:日光 先是:这以前
迨:及,等到 庖:厨房 凡:共
尝:曾经 每:经常 兹:这,此
以:用 过:探望 大类:很像
比:及,等到 顷之:音节助词 尝:曾经
归:旧指女子出嫁 且:那么 制:形式,规制
盖:伞 或:或者 殆:表揣测,大概
故:以前 去:离开 竟日:整天
二、古今异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
南北为一(一,整体)
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
久不见若影(若,你)
日过午已昏(昏,暗)
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
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竟,整)
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
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年)
三、一词多义
始
室始洞然(才,连词)
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
过
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探望,动词)
置
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
而
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连词)
为
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对,介词)
以
以当南日(用来,动词)
《项脊轩志》原文及译文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有纪念意义。“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下面是yjbys小编为你带来的《项脊轩志》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yú)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ù),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上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16课无此段文字)
(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
1、轩:小的房室 。
2、旧:旧日的,原来的。
3、方丈:一丈见方。
4、尘泥渗漉 :(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渗,透过。漉,漏下。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5、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下,往下。 雨泽:雨水。
6、案:几案,桌子。
7、顾视:环看四周。 顾,环视也。(许慎《说文解字》)
8、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9、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
10、为(wéi)修葺。 修葺:修缮、修理,修补。
11、辟:开。
12、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 垣墙:砌上围墙。 周庭,(于)庭子周围。
13、当:迎接
14、洞然:明亮的样子。
15、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16、增胜:增添了光彩。胜:光彩。
17、偃仰:偃,伏下。 仰,仰起。偃仰,安居。
18、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
文,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19、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20、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1、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22、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3、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4、往往:指到处,处处。 而:修饰关系连词。 是:这(样)。
25、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
26、逾庖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庖,厨房
27、已:已而,随后不久。
28、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29、相为应答:一一回答。 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
30、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1、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2、阖(hé):通‘合’ 。合上。
33、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4、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牖,窗户。
35、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6、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7、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38、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9、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40、手植:亲手种植。 手:亲手。
《项脊轩志》文言文的翻译
《项脊轩志》此篇文章选自归有光先生的《震川先生集》,小编整理了《项脊轩志》文言文原文及《项脊轩志》翻译,希望对于同学们的文言文学*和这篇的把握有所帮助!
项脊轩志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 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翻译: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灰尘泥土不断渗滴出水来,雨水也往下流,每每挪移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项脊轩坐南朝北,照不到太阳,每天一过中午屋里就很昏暗。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前面开了四个窗子,环绕庭院盖起围墙,用北墙来挡南面的阳光,阳光照在墙上,反射进屋里,屋里才亮堂了。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时卧时起,长啸高歌,或者静静地端坐,种种声音都能听到。庭院的台阶上静悄悄的,小鸟时时来啄食,人过去都不飞走。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花的影子杂乱地映在墙上,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袅袅婷婷,十分可爱。
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轩的东面,过去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就要从轩前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久而久之,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这座轩曾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
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矿井,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表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无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
我写了这篇记之后,过了五年,我妻子嫁了过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问古代的事情,或者靠着几案学写字。她回娘家去,回来以后转述几个小妹妹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阁子,那什么叫阁子呢?”过了六年,我妻子去世了,房屋坏了也没有修理。又过了两年,我长时间生病,没有依靠,于是使人又修整了南阁子,它的形式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但从此以后我常年在外,不常住在那里了。
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现在已经长得挺拔高大,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
《项脊轩志》赏析:
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轩,小的`房室。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有纪念意义。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接记物、事来表达作者的感情。 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
他的风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借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感情。此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
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原来阴暗的小屋变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从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有人来了也不愿飞走;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而且是活的水墨画!——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之极。
第二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多可喜亦多可悲”,家世之痛,思亲之情。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笔墨中无不浸透着作者无限的“悲”情;通过老妪忆母,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余泣”);忆及幼年读书时,祖母来轩看望自己,那真挚感人的情景,那谆谆的嘱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让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场。 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第三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 第四、五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最后,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三世变迁——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归家三代变迁的情况的? 此文通过记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 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交织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桩桩琐事,尽现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人与作者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归家中三世变迁的沧桑。这里,重点从归家家庭衰落的一些表象描写中加以分析。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反映归家家庭的败落。归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自从“诸父异爨”后,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四分五裂之状)。先用篱笆相隔,后来更用一堵堵墙壁阻断往来(“始为篱,已为墙”)。尤其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厅’非‘庭’也)”,寥寥几笔,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写祖母到项脊轩来,鼓励作者读书求仕,光宗耀祖这件事,同样可透析出归家家道衰落的状况。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间担任朝廷官员(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儿辈们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闹得个钟鸣鼎食之家四分五裂,乌烟瘴气,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归有光的身上了。
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项脊轩年日之久。
注释
项脊轩(xuān):归有光家的书斋名。轩:小的房室。
旧:旧日的,原来的。
方丈:一丈见方。
尘泥渗(shèn)漉(lù):(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渗:透过。漉:漏下。
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下:往下。雨泽:雨水。
案:几案,桌子。
顾视:环看四周。顾:环视。
得日:照到阳光。
昏:光线不明。
修葺(qì):修缮、修理,修补。
辟:开。
当:挡住。
洞然:明亮的样子。
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增胜:增添了光彩。胜:美景。
偃(yǎn)仰:安居。偃:伏下。仰:仰起。
啸(xiào)歌:长啸或吟唱。文章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冥(míng)然兀(wù)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万籁(lài)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珊: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往往:指到处,处处。
东犬西吠(fèi):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
逾(yú)庖(páo)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庖:厨房。
木兰诗重点句子赏析
《木兰诗》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诗重点句子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木兰诗重点句子赏析如下:
1.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5.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7.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8.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1.描写边塞夜景和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4.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重点句
1、 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的句子
2、 写木兰为出征做准备的句子是
3、 写木兰途中思乡的句子是:
4、 用夸张手法写木兰矫健身姿的句子是:
5、 概括木兰奔赴前线的句子是:
6、 概括木兰从出征到凯旋回朝过程的句子是:
7、 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8、 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
9、 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10、侧面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11、表现皇帝对木兰赏赐之多的句子是:
12、写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是:
13、写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是:
14、表现木兰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15、写一家人高兴欢迎木兰回家的句子是:
16、写木兰打扮自己的句子是:
17、写伙伴对木兰感到惊奇的句子是:
18、使用比喻手法,点明木兰女扮男装真相的句子是:
19、成语“扑朔迷离”出自哪一诗句?
重点句答案
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2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3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项脊轩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脊轩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项脊轩志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ù),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词句注释
项脊轩(xuān):归有光家的书斋名。轩:小的房室。
旧:旧日的,原来的。
方丈:一丈见方。
尘泥渗(shèn)漉(lù):(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渗:透过。漉:漏下。
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下:往下。雨泽:雨水。
案:几案,桌子。
顾视:环看四周。顾:环视。
得日:照到阳光。
昏:光线不明。
修葺(qì):修缮、修理,修补。
辟:开。
垣(yuán)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
当:挡住。
洞然:明亮的样子。
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增胜:增添了光彩。胜:美景。
偃(yǎn)仰:安居。偃:伏下。仰:仰起。
啸(xiào)歌:长啸或吟唱。文章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冥(míng)然兀(wù)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万籁(lài)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珊: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往往:指到处,处处。
东犬西吠(fèi):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
逾(yú)庖(páo)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庖:厨房。
已:已而,随后不久。
凡:总共。
再:两次。
相为应答:一一回答。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
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阖(hé):通“合”,合上。
瞻(zhān)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牖:窗户。
殆(dài):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凭几(jī)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手植:亲手种植。手:亲手。
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
项脊轩志翻译: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仅仅一丈见方,只可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左看右看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书架摆满了书籍,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阶前却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前面去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很是可爱。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 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得到功效,这孩子长大,就可以有指望了呀!”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我说:“蜀国的寡妇清继承并守住了朱砂矿,利润天下第一。后来秦朝皇帝为她建造了怀青台。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从隆中起家,当诸葛亮和清在角落不被人知道的时候,世人怎么能够知道他们两?我渺小地在项脊轩,正扬起眉毛眼睛一睁一闭,以为会有奇特的景象,知道这种情况的人认为我和浅井的青蛙有什么区别。 我已经作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阁子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依靠,就派人再次 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项脊轩志》赏析:
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轩,小的房室。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有纪念意义。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雁门太守行重点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
2、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3、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岁晏行》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7、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8、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大柏地》
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1、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
14、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
15、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王风·采葛》
木兰诗重点句子翻译
木兰诗重点句子翻译: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翻译: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翻译: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翻译: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翻译: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全文翻译: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当着门织布.织布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项脊轩志重点句子
项脊轩志重点句子翻译
项脊轩志名句
符合项脊轩志语境的古诗句
项羽之死重点句子翻译
项羽本纪重点句子翻译
项脊轩有关的古诗词
重点句子
氓重点句子
静女重点句子
三峡的重点句子
关雎重点句子
重点句子的英文
野望重点句子
念奴娇重点句子
劝学重点句子
雨巷重点句子
离骚重点句子
三峡重点句子
雨霖铃重点句子
咏雪重点句子
师说重点句子
英语重点句子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
过秦论重点句子
滕王阁序重点句子
捕蛇者说重点句子
春重点句子赏析
氓默写重点句子
氓重点句子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