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灵隐的古诗句

关于带灵隐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灵隐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灵隐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灵隐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01) 语录(5) 说说(19) 名言(2) 诗词(2k+) 祝福(19) 心语(1)

  • 关于灵隐寺的诗句

  • 灵隐寺僧居胜,俗客稀,山色四周回。——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郊行长》

    灵隐寺前天竺后,好峰都落在君家。——姜特立《寄题时氏小飞来三首·须弥纳芥不为夸》

    却登灵隐寺,岩壑此其本。——周必大《次韵张真父著作游湖山》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潘阆《洒泉子·长忆西山》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灵隐寺前万窍风,石公山上一方雾。——袁宏道《天开岩》

    几百年来灵隐寺,如今却被铁牛闩。——释道济《嘲灵隐寺印铁牛》

    梧桐叶脱属秋至,篮舆寻僧灵隐寺。——刘泰《题戴文进西湖图》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徐熥《灵隐寺寻耶溪上人》

    二月曾游灵隐寺,十年不到阖闾城。——祝廷华《次韵再和翁师志吾*作二首·其一》

    灵隐寺外冷泉亭,萝风吹日昼冥冥。——李昱《冷泉亭观猿》

    灵隐寺简介

    灵隐寺,中国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方米。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

    浙江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全文]...

2022-01-22 00:16:15
  • 千年古刹灵隐寺诗句(宋之问灵隐寺古诗赏析及诗意)

  • 千年,诗意
  •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简注

    灵隐寺,禅宗名刹,在杭州。鹫岭,灵鹫峰,又名飞来峰。岧峣,高峻。萝,藤萝。刳木,指刳木为瓢,汲取清泉。烦嚣,尘俗间烦乱喧嚣的杂事和杂念。天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天台山,在县北三里,亦名大小台山,以石桥大小得名。”又一佛教胜地。

    评析:

    宋之问(656?一713?),字延清,汾州西河人。初唐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人称“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这首排律是宋被贬越州后游灵隐寺所作。全诗通过对灵隐寺的描写,表达了超尘脱俗的理想境界。

    全诗如画。前六句是主体。鹫岭二句,山寺相映生辉,更显出灵隐寺肃穆空寂,佛家胜境。楼观二句是名句,登上寺楼可观沧海日出,站在寺门可见浙江潮涌。对仗工整,景象壮观。备受时人及*称赏,竟有传说,说这联是宋之问经过初唐四杰之一,前辈诗人骆宾王的点化,才写成的。接下二句,进一步刻灵隐山的灵秀:桂子从月宫飘落凡间,佛香飘上云天,给佛地蒙上一空灵神秘的色彩。

    诗的后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寺寻幽揽胜的情景和感想。诗人时而攀住藤萝登上高塔远眺,时而持木瓢寻找清泉汲水一路观景。气候温和,霜薄冰轻,山花犹放,红叶未凋。自小就喜爱远方的奇异景色,今日面对美景,洗净了满心的烦恼。

    “待入”二句,天台实为又一佛教胜地,“以石桥大小得名”。乍看似乎离开了对灵隐寺的描写,实际上是说由一佛教胜地而联想到相隔不远的又一佛教胜地。这是诗人意犹未尽的表现。乍看“若离”,而实不离,是有意宕开一笔,诗人用“若即若离”的笔法,以求得余韵不绝的艺术效果。至此,篇首所显示的“寂寞”心态已转化为超脱尘世,超脱自我的高情远志。

    全诗辞藻清华,音调和婉,于细针密线中显出一种清远之气。无论从气格还是从技巧上来看,都可以视作盛唐时代五言排律的先声。

    [阅读全文]...

2022-01-26 01:12:19
  • 隐晦表达感情的古诗句

  • 感情,隐晦,抒情
  • 1、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

    4、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5、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6、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9、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

    10、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1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13、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4、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15、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16、亡羊补圈不言迟,继续前行尤可佩。

    17、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8、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19、眉尖早识愁滋味,娇羞未解论心事。

    20、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21、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22、须知流年星转,汝走马观花,妾二八难在。

    23、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24、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25、星球偏逢灵彩带,贵州正绽赋馨湾。

    26、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27、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28、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29、朝闻道,夕死可矣。

    30、人生若只如初见,朱颜辞镜花辞树。

    31、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32、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3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4、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35、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36、三生有幸,韶华流光里,俯仰皆是你。

    37、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3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9、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40、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41、前半生寻寻觅觅,后半生回首灯火阑珊。

    42、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43、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44、书香雅士聚英才,国粹传承万绪开。

    45、青羊宫前锦江路,曾为梅花醉十年。

    46、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47、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9、风转漏报天将晓,惆怅婵娟又隔年。

    50、花园蜂蝶采花蕊,厕所苍蝇餐粪喜。

    5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

    [阅读全文]...

2022-07-16 23:02:12
  • 古诗罗隐《蜂》赏析

  • 古诗罗隐《蜂》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罗隐《蜂》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原文: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

      尽:都。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创作背景

      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罗隐简介

      罗隐(833~909)

      *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20岁应进士举,十试不第。罗隐生当变乱时代,大半生流落不得志的生活经历,养成愤世嫉俗的思想性格,好为谐谑讽刺。

      他的创作以杂文小品成就最高。他将自己的小品文集题名《谗书》,并自述写作用心是“有可以谗者则谗之”,“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杂文小品表现形式上有直接发议论,有借寓言托讽,有用散文体,有用赋体,随物赋形,不拘一格,而皆能嬉笑怒骂,涉笔成趣,明快泼辣,一针见血。罗隐还有一些较好的记叙文和政论文,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诗歌多应酬赠答、登临写景之作,表现出一些怀才不遇之感,但总的说来境界比较狭窄,调子不免低沉。他的一部分讽刺小诗,批判时政,尖锐有力,与其杂文相似。罗隐的诗风在晚唐属于浅易明畅的一路,述事真切而语言通俗,尤其善于提炼民间口语,有些诗句写来如同白话,成为后人常用的谚语格言。

    [阅读全文]...

2022-05-12 04:45:14
  • 李商隐古诗大全

  • 李商隐古诗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品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晚晴》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後,归飞体更轻。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乐游原》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乐游原》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华清宫》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阅读全文]...

2022-01-14 04:33:44
  • 寻隐者不遇古诗

  • 文学
  • 寻隐者不遇古诗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寻隐者不遇古诗等相关内容,欢迎借鉴!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寻隐者不遇》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创作一首五言绝句,遣词通俗清丽,是一篇难得简练诗作。

      【注释】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人。

      不遇:没有见到。

      童子:小孩。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年少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行踪。

      注释解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虽:一作“唯”。带:*。郭:外城,泛指城墙。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著花:开花。

      扣门:敲门。

      西家:西邻。

      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寓问于答手法,把寻访不遇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高洁,以苍松喻隐者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贾岛采用以答句包赅问句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

      然而,这首诗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抒情特色是在*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让诗人惘然若失,无可奈何。

      然而诗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浮想。从造型递变,色调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1-15 23:52:27
  • 寻隐者不遇古诗译文

  • 寻隐者不遇古诗译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寻隐者不遇古诗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

      贾岛(779~843),唐代诗仁。汉族。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仁。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仁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仁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仁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仁。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仁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寻隐者不遇》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仁贾岛创作一首五言绝句,遣词通俗清丽,是一篇难得简练诗作。


      【注释】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仁。

      不遇:没有见到。

      童子:小孩。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年少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仁采用寓问于答手法,把寻访不遇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高洁,以苍松喻隐者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仁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苦吟诗仁。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贾岛采用以答句包赅问句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

      然而,这首诗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抒情特色是在*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让诗仁惘然若失,无可奈何。

      然而诗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仁起秋水伊仁无处可寻浮想。从造型递变,色调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仁,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

    [阅读全文]...

2021-12-05 10:00:19
  • 诗名含有隐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隐字的诗词

  • 赠王隐者山居(一作赠隐者)

    于武陵〔唐代〕

    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飞来南浦树,半是华山云。

    浮世几多事,先生应不闻。寒山满西日,空照雁成群。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白居易〔唐代〕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
    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别松乔,黄阁交夔龙。
    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
    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
    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赠隐公(一作赠隐上人)

    耿湋〔唐代〕

    世间无*远,定里遍曾过。东海经长在,南朝寺最多。

    暮年聊化俗,初地即摧魔。今日忘尘虑,看心义若何。

    题郑侍郎岩隐(一作隐岩)十韵

    许棠〔唐代〕

    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海石分湖路,风泉递雨声。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

    渔乐樵隐二图为吴隐君题 其二

    储巏〔明代〕

    黄帽青鞋懒折腰,拟随麋鹿住山椒。少年操斧曾伤手,只傍风林拾堕樵。

    过曷山旧隐,赠诸门人继隐其中者

    卢若腾〔明代〕

    忆昔龙蛇此蛰身,重来爽气拭秋旻;涧泉曲绕新门户,山鸟争呼旧主人。

    削玉石峰奇作丈,凌霜松树老为邻。已闻逐鹿高才出,莫向桃源久避秦!

    渔乐樵隐二图为吴隐君题 其一

    储巏〔明代〕

    鸥波濯足柳维舟,阅尽沧江到白头。偶与野人相话及,夜来閒梦入西周。

    题覃怀吕充隐和隐诗卷

    李曾伯〔宋代〕

    数诗盘谷友人钦,一片柴桑处士心。几十年间南北事,祗令三叹有遗音。

    登封庞国博年三十八自云欲弃官隐嵩山作吏隐

    司马光〔宋代〕

    懋德负长才,全牛不足剸。缠为百里宰,骥足殊未展。齿发方盛强,趣尚已高远。结庵睋二室,志欲巢绝巘。贤人心如云,无迹有舒卷。不须惊俗目,旧荦乃求显。既知吏可隐,何必遗轩冕。

    赠张隐君(时隐君留张南村家)

    许观〔明代〕

    漫披华什咀余甘,欲报琼瑶愧不堪。一自返舟后,几回飞梦石湖南。莺花敢续迎春句,灯火空陪入夜酣。茶气拂帘清簟午,想应宾主正高谈。

    [阅读全文]...

2021-12-24 03:22:40
带灵隐的古诗句 - 句子
带灵隐的古诗句 - 语录
带灵隐的古诗句 - 说说
带灵隐的古诗句 - 名言
带灵隐的古诗句 - 诗词
带灵隐的古诗句 - 祝福
带灵隐的古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