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灵隐寺的诗句

关于写灵隐寺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灵隐寺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灵隐寺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灵隐寺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 语录(2k+) 说说(4k+) 名言(160) 诗词(51) 祝福(1k+) 心语(104)

  • 关于灵隐寺的诗句

  • 灵隐寺僧居胜,俗客稀,山色四周回。——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郊行长》

    灵隐寺前天竺后,好峰都落在君家。——姜特立《寄题时氏小飞来三首·须弥纳芥不为夸》

    却登灵隐寺,岩壑此其本。——周必大《次韵张真父著作游湖山》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潘阆《洒泉子·长忆西山》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灵隐寺前万窍风,石公山上一方雾。——袁宏道《天开岩》

    几百年来灵隐寺,如今却被铁牛闩。——释道济《嘲灵隐寺印铁牛》

    梧桐叶脱属秋至,篮舆寻僧灵隐寺。——刘泰《题戴文进西湖图》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徐熥《灵隐寺寻耶溪上人》

    二月曾游灵隐寺,十年不到阖闾城。——祝廷华《次韵再和翁师志吾*作二首·其一》

    灵隐寺外冷泉亭,萝风吹日昼冥冥。——李昱《冷泉亭观猿》

    灵隐寺简介

    灵隐寺,中国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方米。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

    浙江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全文]...

2022-01-22 00:16:15
  • 《灵隐寺》赏析

  • 灵隐寺  宋之问

      鹫岭郁迢峣,

      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

      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

      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

      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诗鉴赏

      《唐诗纪事》说:“之问贬黜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迢峣,龙宫锁寂寥’..”宋之问两次贬谪,第一次是神龙元年(705)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不久逃回洛阳,第二次是景云元年(710 )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县)。《旧唐书》说:“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赐死桂林”。总之,未能生还。《新唐书》中记载他于景龙中下迁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这首《灵隐寺》诗大约作于此时。

      灵隐:山名。在浙江杭州市西,亦称武林、灵苑、仙居。灵隐寺即东晋时在灵隐山所建的禅寺。相传晋咸和元年(326 ),印度僧人慧理来到这里惊称:“此天竺国(古印度)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因山起寺,名为灵隐,取灵山隐于此之义。

      首联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鹫岭郁迢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迢峣:高峻;高耸。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说经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称龙宫。“锁”

      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的永恒。“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对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对偶,而这里对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诗的前三联是正面写灵隐寺,下面三联转入侧面衬托。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使他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着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灵隐寺》是一首优秀的山水游记诗。袁宏道在他的《灵隐》游记中曾这样说:“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这段话说尽了《灵隐寺》诗的妙处“字字入画”。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2022-01-16 14:14:23
  • 千年古刹灵隐寺诗句(宋之问灵隐寺古诗赏析及诗意)

  • 千年,诗意
  •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简注

    灵隐寺,禅宗名刹,在杭州。鹫岭,灵鹫峰,又名飞来峰。岧峣,高峻。萝,藤萝。刳木,指刳木为瓢,汲取清泉。烦嚣,尘俗间烦乱喧嚣的杂事和杂念。天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天台山,在县北三里,亦名大小台山,以石桥大小得名。”又一佛教胜地。

    评析:

    宋之问(656?一713?),字延清,汾州西河人。初唐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人称“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这首排律是宋被贬越州后游灵隐寺所作。全诗通过对灵隐寺的描写,表达了超尘脱俗的理想境界。

    全诗如画。前六句是主体。鹫岭二句,山寺相映生辉,更显出灵隐寺肃穆空寂,佛家胜境。楼观二句是名句,登上寺楼可观沧海日出,站在寺门可见浙江潮涌。对仗工整,景象壮观。备受时人及*称赏,竟有传说,说这联是宋之问经过初唐四杰之一,前辈诗人骆宾王的点化,才写成的。接下二句,进一步刻灵隐山的灵秀:桂子从月宫飘落凡间,佛香飘上云天,给佛地蒙上一空灵神秘的色彩。

    诗的后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寺寻幽揽胜的情景和感想。诗人时而攀住藤萝登上高塔远眺,时而持木瓢寻找清泉汲水一路观景。气候温和,霜薄冰轻,山花犹放,红叶未凋。自小就喜爱远方的奇异景色,今日面对美景,洗净了满心的烦恼。

    “待入”二句,天台实为又一佛教胜地,“以石桥大小得名”。乍看似乎离开了对灵隐寺的描写,实际上是说由一佛教胜地而联想到相隔不远的又一佛教胜地。这是诗人意犹未尽的表现。乍看“若离”,而实不离,是有意宕开一笔,诗人用“若即若离”的笔法,以求得余韵不绝的艺术效果。至此,篇首所显示的“寂寞”心态已转化为超脱尘世,超脱自我的高情远志。

    全诗辞藻清华,音调和婉,于细针密线中显出一种清远之气。无论从气格还是从技巧上来看,都可以视作盛唐时代五言排律的先声。

    [阅读全文]...

2022-01-26 01:12:19
  • 少林寺的诗句

  • 少林寺的诗句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饰。

      造山丽如符,长流禁似带。

      海气百重楼,崖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一枝春·嵩山少林

      茂密丛林,纵山峦、五乳奇峰环抱。春芳少室,碧翠雾腾云绕。禅宗寺院,历朝代、尚留瑰宝。观胜景、幽静清玄,浅黛势承妖娆。

      松涛竹风未老。秀登封、武术神通精妙。中原腹地,幸得达摩传道。功夫技艺,渐开创九州骄傲。弘佛法、百炼深修,盛隆古庙。

      少林寺

      是处由来初地,会心都契法源。

      岩是水出嵌隙,路转人度松门。

      少林名自少室,是一是二堪参。

      忽座壶中天半,下临万壑千岚。

      俯仰似沾花雨,布施非为福田。

      幽门自彼无俗,山林于我有缘。

      七绝·少林游

      古刹名山眼底收,还寒时候少林游。

      最怜小子武姿美,步步高机影永留。

      少林寺

      丁星缀紫茸,烂漫纷红叶。

      北山鲜移文,西域饶梵筐。

      少室本同名,跋陀倘能接。

      七律·游少林寺

      嵩山一派气茫茫,二月烟霞入画章。

      三圣堂前碑迹老,十方化外柏松苍。

      俗尘哪处求清静,山寺如今笑拥攘。

      且管佛前香一柱,任由他议短和长。

    [阅读全文]...

2022-07-09 01:21:33
  • 阿掖山卧佛寺,心灵的家园(组诗)

  • 心灵,家园
  •   1.  碧砖黄墙,古木参天  云雾缭绕,古色古香  一颗心为晨钟暮鼓深深牵引  古老的经书不倦地反复诵吟  参禅打坐流转着人世乾坤  跨过万水千山,逾越万丈红尘  光芒普照,济世渡人  青灯古佛旁徐徐传来冥冥梵音    2.  千年古刹,香火鼎盛  传经弘法,佛道禅宗  阿掖山上卧佛寺内  韬养身心的理想家园  静默矗立千年风雨中  木鱼佛珠,*经筒  红白莲花,黄绿银杏  期待相逢演绎一场人生约定    3.  尘世的挂牵,多纠结于心  君子坦荡荡小人戚然于心  弱水三千不如只取一瓤饮  世间的名利,不过一次浮光掠影  红尘的情意,更多虚妄存在于心  安然菩提树下,清宁莲花之尊  愿浮躁芜杂的心虔诚接受圣洁的洗礼  升华灵魂超脱现实逐回生命的本与真

      编辑点评:

      日照首届“净域杯”全国诗书画大奖赛由山东省阿掖山卧佛寺主办,如云诗苑编辑部承办的大奖赛,主题是以描写阿掖山卧佛寺的风景与佛教住世的慈悲精神为主,撰写丛林古刹楹联书法、诗词佳句、佛教相关的国画、体现人间正能量的诗歌散文小说等题材为主,启发本智,匡扶人心,弘扬正法!感谢诗友赐稿,大赛期间不单独撰写按语,征稿结束后统一邀请专业评委公*公正打分评出奖项,唯以质取稿,祝福您在本次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敬请期待大赛公布结果!问好诗人,推荐赏读。

    [阅读全文]...

2022-02-25 08:25:58
  • 卧佛寺,我灵魂的故乡(组诗)

  • 灵魂,故乡
  •   ◎卧佛寺,我灵魂的故乡    佛光普照,在熙熙攘攘的尘世  渡生,渡死,渡草木一秋  渡四季无常    菩提下盛开的莲,叶面上打坐的露  空山新雨后的青翠  此岸,彼岸  都在佛号里得到重生    一千多年印记被唐风书写,众生仰望  石碑上凿刻的名字  哪一个,不是我的前世  佛光里超度的背影,哪一个  不是我的来生;那寺前山后的一草一木  哪一个,不是我的亲人    卧佛寺,我灵魂的故乡  祈求佛祖,赐我一趟归程  我要在大雄宝殿,诵七天七夜的经文  还要在银杏树下盘膝  埋下我一根肋骨    轮回转身,一颗千年的舍利  在卧佛寺中禅定    ◎回归丛林,我是阿掖山上的一株草    祥云缭绕下的净土  禅意氤氲,时光如水般澄澈  润物无声  盛满阳光的生灵  纷纷放下被钙化的身段  以笑声之外的笑声,颔首恭迎  一路朝圣而来的人们    尘世所有多余的枝节  被敲钟的人,一一挡在寺外  殿堂上佛陀庄严的法相  从不言语,却将生命的法理  送达每个迷途知返的人心里  不管你是长跪还是站立  总有一束光  从灵魂深处升起    白天,我在五蕴里修行  夜晚,回归丛林  我是阿掖山上的一株草  静默,渺小  月光悠长,长不过卧佛寺传来的经声  在众生的额头逐一抚摸  留下慈悲的印记  像母亲,找回失散多年的孩子    我用叶子抄经,风声吟诵  在脉络里写下忏悔  于露珠里祈求往生  木鱼每响一次,我就念一声:阿弥陀佛  直到自己变成梵文  在亲人的掌心,苏醒    ◎母亲的天空,黑夜升起星光    寺在凡尘云雾中  佛在寺中  向前攀爬,向上仰望  以一株植物的姿势  顶礼灵魂的高度    燃一柱心香,踏歌而行  行囊和躯体,相扶上路  万物氤氲,蓬勃自渡  黄海的波涛,和着山谷回音  唱响庙址每一片圣地    系一根红丝带,在许愿树上  绕塔而行,双手合掌  大千世界,惠风和畅  一片净土上的白云  纯净,护佑四方    蓝天下拜忏,钟声浩荡  承佛慈力,善根增长  藏经阁内  有人日日夜夜地诵经,祈福  母亲的天空,黑夜升起星光    卧佛寺外  红莲上的晶露  一滴跟着一滴,滚烫  像山下田野里  噌噌拔节的麦浪    ◎莲花般的手掌,无限辽阔    一季又一季,草木葳蕤  我一步一拜  在卧佛寺的阶前  虔诚与青苔接壤  辉映慈悲的光    一次又一次,万物悲悯  我双手合十  在天王殿前焚香  一声阿弥,天地澄亮  卧佛不语,神态安详    年复一年,清风逐浪  落叶纷飞,遍地金黄  两棵银杏树,在经年的风雨里  寂静,默然,更加粗壮  像千年前得道的高僧  守候着净土一方    晨钟暮鼓,经声悠扬  唐风遗迹,在石碑上逐一入定  岁月的痕迹,被刻进深深浅浅的经行  供朝拜者,在法门觉醒回到故乡    我像那经书里的梵文  尘世变得极其清瘦  而我莲花般的手掌  却无限辽阔  泛着七彩琉璃光    ◎夜夜击磬的鱼儿,在等待接它回家的人    总有一些触碰,让你泪流满面  总有一些理由,梦里升起经幡  经幡上浸透的风雨  是尘世里斩不断的悲欢    庙址上遗落了一地青发  青发里长出骨头  有人的名字,被刻进了碑  历史的天空,飘过几朵白云  有人的誓言,在铜镜里长出苔痕  一条河,便浊浪翻滚  夜夜击磬的鱼儿  在等待接它回家的人    我是三界流浪的游子  红尘里渡劫草木里修行  当卧佛寺迎来一场盛典  我耳旁便响起阵阵熟悉的声音  有人在喊我前世的乳名  一声声充满悲悯    从诗里摇橹,日夜扬帆  在梦里启航,一路奔跑  我要在黎明之前回到故乡  看母亲手执金台,拈花微笑  她慈祥的脸  泛着喜悦的光

      编辑点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芸芸众生,佛法普度,一念智则般若生。在作者的眼里,众生皆佛,草木皆佛,受持佛陀的慈悲,智慧如海,吉祥安乐。佛说此生所有的相遇,都是前世亲人的久别重逢。红尘里,我们都是流浪的游子,在等待母亲的一声呼唤,随即魂归故土。作者文笔行云流水,禅意自然流淌,如一曲梵音,耳旁萦绕,带读者进入一种妙不可言的清凉世界,既表达了自己对卧佛寺的憧憬,同时也引渡众生,同证菩提!

    [阅读全文]...

2022-01-27 20:08:06
  • 关于白马寺的诗句

  • 函谷青牛关,洛京白马寺。——方回《题柯德阳埽尘斋》

    道在青牛关外,经来白马寺中。——刘克庄《释老六言十首·今无寻师重趼》

    送君白马寺,独入东上门。——欧阳修《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白马寺前冠盖盛,送行宾友尽英豪。——蔡襄《梦游洛中十首·白马寺前冠盖盛》

    来寻白马寺,去作紫衣师。——王立道《送益上人南归》

    白马寺简介

    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 因此19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 泰国、印度、缅甸*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该寺方丈升任法会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其“马寺钟声”象征吉祥如意,入列“洛阳八大景”。但被当代中国人淡忘,而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聆听钟声的游客绝大多数来自东瀛,在这里喜迎新年是不少日本人的神圣愿望。故敲钟时间改为日本新年到来时。 白马寺现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阅读全文]...

2022-07-02 13:58:27
  • 带“寺”字的诗句全集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贾岛《雪晴晚望》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王维《过香积寺》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白居易《遗爱寺》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杜甫《清明》

    古寺入深树,野泉鸣暗渠。——梅尧臣《与正仲屯田游广教寺》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元稹《春晓》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韩愈《山石》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白居易《杭州春望》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贾岛《送无可上人》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云迷栖鹤寺,水涩钓鱼矶。——戴叔伦《山行》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施闰章《山行》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杜甫《后游》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郑谷《竹》

    不与人境接,寺门开向山。——白居易《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

    王屋南崖见洛城,石龛松寺上方*。——司空曙《雪二首》

    国清寺中人,尽道寒山痴。——寒山《诗三百三首》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梅尧臣《金山寺》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杜荀鹤《送友游吴越》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秘演《山中》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王守仁《登大伾山诗》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李郢《中元夜》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成彦雄《煎茶》

    逢人抱瓮知村*,隔坞闻钟觉寺深。——蔡肇《题李世南画扇》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苏舜钦《题花山寺壁》

    寺立兴衰创,碑须一二镌。——黄滔《壶公山》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韩愈《杏花》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苏轼《记游松风亭》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文天祥《晓起》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颜粲《白露为霜》

    琴弄萧梁寺,诗吟庾亮楼。——鱼玄机《遣怀》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长记学禅青石寺,最思共醉落花村。——谭用之《忆南中》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柳宗元《构法华寺西亭》

    终忆泉山寺,听猿看海涛。——黄滔《赠怀光上人》

    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白居易《东城桂三首》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江湜《山寺夜起》

    晋朝风物今流水,萧寺钟声几夕阳。——柴望《戒珠寺右军宅》

    [阅读全文]...

2022-02-18 01:03:49
  • 古寺雪的诗句古诗128句

  • 经典
  • 描写寺庙雪的诗句

      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描写寺庙雪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所学的知识。

      (第一首)

      闭门私造罪,准拟免灾殃。

      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

      纵不入汤镬,亦须卧铁床。

      不许雇人替,自作身自当。

      (第二首)

      以我栖迟处,幽深谁可论。

      无风萝自动,不雾竹长昏。

      涧水缘谁咽,山云忽自屯。

      午时庵内坐,始觉日头暾。

      (第三首)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第四首)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第五首)

      今日岩前坐,坐久烟云收。

      一道清溪冷,千寻碧嶂头。

      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

      身上无尘垢,心中那更忧。

      (第六首)

      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

      我今稽首礼,无上法中王。

      慈悲大喜舍,名称满十方。

      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第七首)

      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细看将起,便是南柯一梦中。

      不信但看桃李树,花开能有几时红。

      直饶做到公卿相,死后还归泥土中。

      (第八首)

      绝句南宋僧人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九首)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

      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第十首)

      花非花,

      雾非雾,

      天明去来如春露,

      不多时,

      去似朝霞无觅处。

      (第十一首)

    [阅读全文]...

2022-05-04 21:16:56
  • 关于南山灵峰寺李白題诗的启示

  • 李白,启示
  • 关于南山灵峰寺李白題诗的启示

      幽幽古道南山路,步步登临入太虚。由古角水库大坝乘船到南山山麓上岸,当步入南山古道之际,就象到了另一个世界——原始的山,唐代的路,茂密的森林,奇異的花草,嶙峋的怪石,将你慢慢地引入圣境,步入世外桃源。这里没有汽车穿绕,没有喧嚣的噪音,唯有林中鸟語,泉水流响,草中虫鸣,花笑路旁。古道上,沿途的风景点既蕴藏着绘炙人口的神奇故事,又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奇特景观。如“姑嫂比长石”流传着姑嫂深情厚意;“莽蛇吐箭”展示了祖师的教化;“南山古洞”、“虎首山塔”证实了古寺的'渊源。所以清人邓文滨先生在岩上镌刻“寿”字时,同时留下了“幽幽南山”之句,灵峰寺就隐藏在这南山峰峦之中。

      南山又名乌牙山,亦名南乌崖。山上建有峰顶寺,又名灵峰寺,是圆证祖师手建的说法道场。圆证祖师生于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俗姓陈,中山人。幼年酷愛儒学,其父时为州衙官吏,有一次遇见云游的和尚来到府门,便留其住宿供施。和尚在府讲经说法,师听道入神,故而放弃儒学來研修佛经。师往白磁山,礼智幽为师受教,后遇荷泽禅师得法,隐乌牙山。山中多巨蛇,深潭有毒龙,自师居此山后,二物潜踪。《黄梅县志》光绪二年版载:“圆证祖师即普庵祖师,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赐号圆证,得法于荷泽,泽得法于六祖。建寺南山,塔在虎首山,去寺百步,遇旱求雨辄应。”圆证祖师有两个著名徒弟,据《传法正宗记》载:“乌牙山圓证禅师,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吴头陀者;一曰四面山法智者。”同时,在《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黄梅乌牙山圓证祖师”一文里亦记载法嗣之事。

      唐代诗人李白曾来黄梅游览,拜谒过南山灵峰寺并亲笔题诗于僧舍。北宋王得臣在《尘史》中载:“南丰曾阜(字)子山,尝宰蘄之黄梅,数十里有乌牙山甚高,而上有僧舍,堂宇宏壮,梁间见小诗曰李太白也。‘夜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布衣李白。’”由此可见,李白不仅是到过黄梅县,而且到过南山并且在寺中题了诗,留下“布衣李白”的字跡。只不过这首诗与蔡山江心寺所传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雷同之嫌。据光绪二年出版的《黄梅县志》载:“曾阜,字子山,江西南丰人,巩之从兄弟。当为黄梅令,政绩无考。宋赵令畤(后改名赵德麟)《侯鲭录》云:梅有峰顶寺,去城百余里,在乱山群峰间,人迹所不到。阜,按田偶至其上,梁间小榜尘滓暋晦,乃李白所题诗,其字亦豪放可愛。诗云:‘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县志记载的资料內容与王得臣著的《尘史》是基本吻合。

      在《李白诗全集》卷二十五(补遗)里,载有李白《题峰顶寺》诗:“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词大全》亦有此诗。由此可知,李白生前确实到过黄梅,亲笔题诗可成定论。

    [阅读全文]...

2022-04-02 04:07:56
写灵隐寺的诗句 - 句子
写灵隐寺的诗句 - 语录
写灵隐寺的诗句 - 说说
写灵隐寺的诗句 - 名言
写灵隐寺的诗句 - 诗词
写灵隐寺的诗句 - 祝福
写灵隐寺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