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诗句

关于灵隐寺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灵隐寺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灵隐寺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灵隐寺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 语录(2k+) 说说(4k+) 名言(160) 诗词(51) 祝福(1k+) 心语(104)

  • 关于灵隐寺的诗句

  • 灵隐寺僧居胜,俗客稀,山色四周回。——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郊行长》

    灵隐寺前天竺后,好峰都落在君家。——姜特立《寄题时氏小飞来三首·须弥纳芥不为夸》

    却登灵隐寺,岩壑此其本。——周必大《次韵张真父著作游湖山》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潘阆《洒泉子·长忆西山》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灵隐寺前万窍风,石公山上一方雾。——袁宏道《天开岩》

    几百年来灵隐寺,如今却被铁牛闩。——释道济《嘲灵隐寺印铁牛》

    梧桐叶脱属秋至,篮舆寻僧灵隐寺。——刘泰《题戴文进西湖图》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徐熥《灵隐寺寻耶溪上人》

    二月曾游灵隐寺,十年不到阖闾城。——祝廷华《次韵再和翁师志吾*作二首·其一》

    灵隐寺外冷泉亭,萝风吹日昼冥冥。——李昱《冷泉亭观猿》

    灵隐寺简介

    灵隐寺,中国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方米。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

    浙江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全文]...

2022-01-22 00:16:15
  • 《灵隐寺》赏析

  • 灵隐寺  宋之问

      鹫岭郁迢峣,

      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

      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

      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

      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诗鉴赏

      《唐诗纪事》说:“之问贬黜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迢峣,龙宫锁寂寥’..”宋之问两次贬谪,第一次是神龙元年(705)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不久逃回洛阳,第二次是景云元年(710 )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县)。《旧唐书》说:“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赐死桂林”。总之,未能生还。《新唐书》中记载他于景龙中下迁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这首《灵隐寺》诗大约作于此时。

      灵隐:山名。在浙江杭州市西,亦称武林、灵苑、仙居。灵隐寺即东晋时在灵隐山所建的禅寺。相传晋咸和元年(326 ),印度僧人慧理来到这里惊称:“此天竺国(古印度)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因山起寺,名为灵隐,取灵山隐于此之义。

      首联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鹫岭郁迢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迢峣:高峻;高耸。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说经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称龙宫。“锁”

      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的永恒。“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对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对偶,而这里对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诗的前三联是正面写灵隐寺,下面三联转入侧面衬托。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使他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着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灵隐寺》是一首优秀的山水游记诗。袁宏道在他的《灵隐》游记中曾这样说:“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这段话说尽了《灵隐寺》诗的妙处“字字入画”。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2022-01-16 14:14:23
  • 千年古刹灵隐寺诗句(宋之问灵隐寺古诗赏析及诗意)

  • 千年,诗意
  •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简注

    灵隐寺,禅宗名刹,在杭州。鹫岭,灵鹫峰,又名飞来峰。岧峣,高峻。萝,藤萝。刳木,指刳木为瓢,汲取清泉。烦嚣,尘俗间烦乱喧嚣的杂事和杂念。天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天台山,在县北三里,亦名大小台山,以石桥大小得名。”又一佛教胜地。

    评析:

    宋之问(656?一713?),字延清,汾州西河人。初唐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人称“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这首排律是宋被贬越州后游灵隐寺所作。全诗通过对灵隐寺的描写,表达了超尘脱俗的理想境界。

    全诗如画。前六句是主体。鹫岭二句,山寺相映生辉,更显出灵隐寺肃穆空寂,佛家胜境。楼观二句是名句,登上寺楼可观沧海日出,站在寺门可见浙江潮涌。对仗工整,景象壮观。备受时人及*称赏,竟有传说,说这联是宋之问经过初唐四杰之一,前辈诗人骆宾王的点化,才写成的。接下二句,进一步刻灵隐山的灵秀:桂子从月宫飘落凡间,佛香飘上云天,给佛地蒙上一空灵神秘的色彩。

    诗的后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寺寻幽揽胜的情景和感想。诗人时而攀住藤萝登上高塔远眺,时而持木瓢寻找清泉汲水一路观景。气候温和,霜薄冰轻,山花犹放,红叶未凋。自小就喜爱远方的奇异景色,今日面对美景,洗净了满心的烦恼。

    “待入”二句,天台实为又一佛教胜地,“以石桥大小得名”。乍看似乎离开了对灵隐寺的描写,实际上是说由一佛教胜地而联想到相隔不远的又一佛教胜地。这是诗人意犹未尽的表现。乍看“若离”,而实不离,是有意宕开一笔,诗人用“若即若离”的笔法,以求得余韵不绝的艺术效果。至此,篇首所显示的“寂寞”心态已转化为超脱尘世,超脱自我的高情远志。

    全诗辞藻清华,音调和婉,于细针密线中显出一种清远之气。无论从气格还是从技巧上来看,都可以视作盛唐时代五言排律的先声。

    [阅读全文]...

2022-01-26 01:12:19
  • 寒山寺的诗句

  • 寒山寺的诗句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山寺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首)

      胜迹寻芳碧水间,千廻百转落花前。

      怅然晚渡送归客,此去寒山阅诗篇。

      夜泊枫桥成往事,蝉鸣深院是何年。

      空阶点点潇潇雨,多少行人又未眠。

      (第二首)

      槛外花下闻香馥, 枫桥月下旧如初。

      虎丘铁马随风动, 天*灵岩隐云雾。

      寒山拾得功德满, 留下古寺待客入。

      红枫迎晓渔火暗, 梵钟夜半可曾无?

      (第三首)

      庙宇几劫几涅槃,楼阁宝殿起飞檐。

      寒山削发居茅舎,希迁学禅创寺园。

      普渡观音神淡定,无量佛祖相庄严。

      大唐高塔岿然立,夜半钟声世代传。

      (第四首)

      姑苏春晓绽樱红,柳岸石桥不见枫。

      万里东风吹客袂,五更晓月冷苍松。

      隔江遥看星星火,*寺难闻摐摐钟。

      古刹欲谈吴越事,寒拾去后几高僧。

      (第五首)

      枫桥月夜撩诗兴,古寺钟声撞罄声。

      渔火遥观江色暗, 寒星*伴月光明。

      飞檐殿宇留禅意,香案佛珠恋圣灵。

      俗事千年无法证,红尘一部道德经。

      (第六首)

      运河穿巷粼粼过,古树不凋木乱萧。

      一叶扁舟出寒寺,千秋罄鼓绕枫桥。

      谁家烟嶂横方鼎,此地声风避野樵。

      不见古来斋圣地,孤拓遗碑叹寂寥。

      (第七首)

      夜泊秋江在盛唐,千年古刹美名扬。

      枫桥依旧跨灵水,宝塔重新闪佛光。

      壁上诗文观者晕,佛前香烛老僧忙。

      钟声感化东瀛客,只带鲜花不带枪。

    [阅读全文]...

2022-06-29 20:33:26
  • 精选描写灵山寺的诗句

  • 精选描写灵山寺的诗句

      (第一首)

      吾王游胜地,骖驾历祗园。

      临风画角愤,耀日采旗翻。

      永怀筌了义,寂念启玄门。

      深溪穷地脉,高嶂接云根。

      信美谐心赏,幽邃且攀援。

      曳裾欣扈从,方悟屏尘喧。

      ——游灵山寺隋唐刘孝孙

      ------

      (第二首)

      灵山寺庙深山里,秋日登临携友来。

      金顶云峰皆蓊郁,明皇塑像在高台。

      殿前莲座渡游客,坪上排钟撞响雷。

      信女善男金佛拜,千年古刹漫烟埃。

      ------

      (第三首)

      古寺钟声练水边,佛光普照越千年。

      和*渡口桥通堑,灾乱门前粥乐捐。

      韩愈留衣传国学,大颠度世结名贤。

      荔枝逸事游人喜,因果逢缘自悟禅。

      ------

      (第四首)

      山居秋更鲜,秋江相映碧。

      独临沧洲路,如待挂帆客。

      遂使康乐侯,披榛著双屐。

      入云开岭道,永日寻泉脉。

      古寺隐青冥,空中寒磬夕。

      苍苔绝行径,飞鸟无去迹。

      树杪下归人,水声过幽石。

      任情趣逾远,移步奇屡易。

      ——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隋唐刘长卿

      ------

      (第五首)

      携朋夏首上高台,连嶂遥遥呼壮哉。

      松石苍晴林鸟静,洞崖幽隐佛陀呆。

      一轮炙日蹒跚步,万丈危梯赤白腮。

      直到云边天野阔,清风拂我拜如来。

      ------

      (第六首)

      宝刹深藏衡岳东,梵音袅袅若离宫。

      殿前高位三侯坐,足底清流四邑通。

      佛阁参禅香扑鼻,石泉漱玉树生风。

      依山远眺心难静,谁解稀楠郁郁葱?

      ------

      (第七首)

      晚景聊摅抱,凭栏几荡魂。

      槛虚从四面,江阔奈孤根。

      幽径薜萝色,小山苔藓痕。

      欲依师问道,何处系心猿?

      ——灵山寺 隋唐罗隐

    [阅读全文]...

2022-05-22 02:39:14
  • 《灵隐寺》宋之问唐诗全诗意思

  • 诗意
  •   《灵隐寺》是唐代宋之问创作的五言。全诗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

      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

      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即桂花。

      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持、执。

      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

      刳(kū):剖开。

      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更发:(开得)更加旺盛。

      凋:凋落。

      夙(sù)龄:年轻的时候。

      尚:喜欢。

      遐:远。

      异:奇异的美景、胜地。

      搜:寻求。

      涤:洗涤。

      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白话译文】

      飞来峰高耸而草木葱茏,佛殿肃穆而且寂寞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大潮。

      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挖空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霜冻下山花开得更旺盛,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早年爱好远处奇异美景,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宋之问贬为越州长史,离京赴越。《新唐书》中记载他“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纪事》说:“之问贬黜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可见,这首《灵隐寺》是他途中经过杭州,游灵隐寺时所作。此时,宋之问宫廷文人的身份早已结束,较之首次贬逐时所作的,更为清新雄壮,甚至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赏析】

      “鹫岭郁岧峣”,“鹫岭”本为印度灵鹫山的简称,印度高僧慧理说杭州的武林山就好像是灵鹫飞到杭州,后此处的山峰就称为“飞来峰”,诗中的“鹫岭”也就借指灵隐寺了。这一句从大处着笔,形容了飞来峰的高峻葱郁。“龙宫锁寂寥”,“龙宫”化用了龙王请佛入龙宫说法的佛教,此处借指灵隐寺。“锁寂寥”用一个“锁”字形象地突出了灵隐寺中的清静。这两句诗,先从大处起笔描写了飞来峰,即灵隐寺的周边环境,再慢慢地聚焦到一点上来描写了灵隐寺。

      下面的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从灵隐寺的楼阁上可以眺望大海日出时的壮景,灵隐寺的寺门又正对着钱塘江汹涌的潮水,对仗工整,气势雄壮,在描绘实景的同时又增加了景物的层次,给人带来雄壮的感受。这两句诗传唱极广,前人评价为“气韵生动,境界幽远”。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是吟咏桂花的名句,当为诗人根据灵隐寺每到金秋时节便有桂子从月宫中落下的传说加以想象而成的,构思也相当绝妙。月宫中的桂子从天外飘下,寺庙中的香火从人间飘到了天外,天上人间仿佛都是相通的,显出了佛教圣地的神秘色彩。

      第二联和第三联描写的是诗人在灵隐寺中见到的景色,第二联是实景,第三联是想象之景,是虚景。这两联虚实结合,更能显出灵隐寺之神秘。下面两联则是诗人离开灵隐寺的途中见到的景色。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形容诗人跋山涉水之艰辛。这一联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诗人不分远*地时而登塔,时而寻找名泉的游览过程。“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这一联是诗人在登塔取泉的过程中见到的深秋美景,山花迎着薄霜开放,树叶虽逢细冰而未凋。此处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虽遭受贬黜却仍然坚强。“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这一联是诗人自述一直以来就爱好奇山异水,因其可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和喧嚣。在灵隐寺的游览也涤尽了诗人心中的烦恼。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是写诗人还打算去浙江的天台山游览石桥。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天台山的梄溪上有石桥,下为陡峭山涧。全诗在诗人想象的游览情景中结束,构思新颖,且以诗人对另一佛教胜景的向往, 反衬出在灵隐寺游览时的意犹未尽,还带有一些出世归隐的向往。

      整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第一联,从外部环境飞来峰入手,接着写到灵隐寺,第二、三两联写的是灵隐寺中的景色,四、五两联是从灵隐寺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两联是诗人离开时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一带的奇丽风光,并在诗歌的结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归隐的意向。全诗意境开阔,构思奇妙,景色描写清丽淡远,开启了唐代山水诗的道路。

    [阅读全文]...

2022-02-28 15:04:36
  • 关于少林寺的诗句

  • 吾今会得逍遥义,懒访曹溪同少林。——刘克庄《再和·世味浇漓酒趣深》

    看取少林诚长老,死生林下伴寒斋。——刘克庄《石塘感旧十绝·中军晚岁甥辞去》

    深碧非少林祖,暴赤疑归宗僧。——刘克庄《左目痛六言九首·深碧非少林祖》

    既具顶门眼,逐得少林髓。——刘克庄《南山感旧·既具顶门眼》

    塔藏共礼熊耳骨,壁观谁得少林髓。——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薄暮投少林,漱濯整冠帻。——梅尧臣《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

    黄公垆下曾知味,定是逃禅入少林。——黄庭坚《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世态已更千变尽》

    缪传黄梅钵,未印少林禅。——黄庭坚《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

    却面少林墙,衣钵一万贯。——黄庭坚《玉泉长老不受承天衬因作颂》

    家人但讶少林观,乡里不知颜子贫。——张耒《喜七兄疾愈二首·净名居士本非病》

    慧可忍寒真觉晚,为谁将手少林叉。——王安石《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惠施文字黑如鸦》

    饭从香积取,花续少林开。——宋祁《赠楞严舒上人》

    岣嵝峰前*寺,少林阁后访碑轩。——项安世《丙寅*寺阅前贤碑板有感》

    万里西来坐少林,灯灯相续至如今。——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万里西来坐少林》

    灵灵不昧寂而知,衣钵少林分付可。——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朔风拂旦吹秋过》

    二祖不短,少林不长,相传笑杀威音王。——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仲秋渐凉》

    少林之默无他说,黄梅之舂不识书。——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太行盘纡》

    少林九年兮,痴坐凄凄。——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瀛涵崧镇》

    少林何曾说话,曹溪不识文书。——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默默工夫》

    渊默心传诸佛体,家风独许少林曾。——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白云无根》

    少林祖师兮岂会唐言,黄梅行者兮不识横画。——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发衰雪白》

    蚌含明月兔怀胎,勘破少林传底句。——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心心无住》

    默学少林,静全本心。——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默学少林》

    寥寥冷坐少林,默默全提正令。——释正觉《颂古一百则·廓然无圣》

    鹫岭岂传迦叶,少林那付神光。——释正觉《偈颂七十八首·恰恰无绫缝》

    少林传灯,灵山授记。——释正觉《偈颂七十八首·麟龙不为瑞》

    少林之传默默,灵山之笑欣欣。——释正觉《万寿晖长老写师像求赞》

    坐照少林墙面意,湛明心地莹如冰。——释正觉《出康庐渡江淮山拜诸祖塔道中作》

    大乘气遥,少林春早。——释正觉《六代祖师画像赞·初祖达磨禅师》

    五叶少林春,家风未湮没。——释正觉《箨庵颂》

    若是少林禅,达磨自不会。——释道行《偈十首·从上宗门事》

    书斋大肃条,四面少林麓。——洪皓《次三月望日出游》

    翻思少林九载面空壁,千古万古知谁知。——释明本《送断崖禅师游五台》

    常思达磨老,九年守少林。——释印肃《偈颂三十首·腊月三十夜》

    少林寺简介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阅读全文]...

2021-12-19 19:22:15
  • 关于隐居的诗句

  • 关于隐居的诗句

      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人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下面小编收集了古人关于隐居的诗句,供大家参考。

      湖南客中春望

      (顾况)

      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

      开岁颇思江湖游适

      (陆游)

      健笔当年赋远游,即今局促但堪羞。

      虽为月下孤舟客,未醉天涯七泽秋。

      丹熟竟当金换骨,客来从笑雪蒙头。

      龙泉本约同归隐,肯为春耕欲换牛?

      思蜀

      (陆游)

      玉食峨嵋栮,金齑丙穴鱼。

      常思晚秋醉,未与故人疏。

      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

      梅花消息动,怅望雪消初。

      题斋壁

      (陆游)

      闭门无事不胜闲,心境超然一室宽。

      香岫火深生细霭,砚池风过起微澜。

      睡余但欲依书几,坐久还思弄钓竿。

      扰扰*生成底事?镜湖归隐老黄冠。

      雨夜

      (陆游)

      镜湖归隐老黄冠,布褐萧然一室宽。

      灯影青荧人未睡,雨声点滴夜将阑。

      四朝出处朋侪尽,半世漂流骨相寒。

      青史无名端可耻,著书留与後人看。

      赠倪道士

      (陆游)

      羽衣暂脱著戎衣,坐定方惊语入微。

      归隐玉霄应不出,他年容我扣岩扉?

      留别西河刘少府

      (李白)

      秋发已种种,所为竟无成。闲倾鲁壶酒,笑对刘公荣。

      谓我是方朔,人间落岁星。白衣千万乘,何事去天庭。

      君亦不得意,高歌羡鸿冥。世人若醯鸡,安可识梅生。

      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

      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

      木兰花慢

      (吕胜己)

      对轩辕古镜,照华发、短刁骚。

      念壮岁心情,*生志气,可笑徒劳。

      云中谩夸魏尚,请休论、定远说班超。

      总是黄粱一梦,怎如尘外逍遥。蛮徭。

      洞入云宵。算无分、到仙曹。

      愿归隐闽山,来临渭水,葺个云巢。

    [阅读全文]...

2021-12-10 03:14:44
  • 描写寺庙雪的诗句

  • 描写寺庙雪的诗句

      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描写寺庙雪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所学的知识。

      (第一首)

      闭门私造罪,准拟免灾殃。

      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

      纵不入汤镬,亦须卧铁床。

      不许雇人替,自作身自当。

      (第二首)

      以我栖迟处,幽深谁可论。

      无风萝自动,不雾竹长昏。

      涧水缘谁咽,山云忽自屯。

      午时庵内坐,始觉日头暾。

      (第三首)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第四首)

      柴门寂寂黍饭馨, 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 小儿啼索树上莺。

      (第五首)

      今日岩前坐,坐久烟云收。

      一道清溪冷,千寻碧嶂头。

      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

      身上无尘垢,心中那更忧。

      (第六首)

      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

      我今稽首礼,无上法中王。

      慈悲大喜舍,名称满十方。

      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第七首)

      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细看将起,便是南柯一梦中。

      不信但看桃李树,花开能有几时红。

      直饶做到公卿相,死后还归泥土中。

      (第八首)

      绝句南宋僧人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九首)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

      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第十首)

      花非花,

      雾非雾,

      天明去来如春露,

      不多时,

      去似朝霞无觅处。

      (第十一首)

    [阅读全文]...

2022-02-28 16:12:30
  • 关于南山灵峰寺李白題诗的启示

  • 李白,启示
  • 关于南山灵峰寺李白題诗的启示

      幽幽古道南山路,步步登临入太虚。由古角水库大坝乘船到南山山麓上岸,当步入南山古道之际,就象到了另一个世界——原始的山,唐代的路,茂密的森林,奇異的花草,嶙峋的怪石,将你慢慢地引入圣境,步入世外桃源。这里没有汽车穿绕,没有喧嚣的噪音,唯有林中鸟語,泉水流响,草中虫鸣,花笑路旁。古道上,沿途的风景点既蕴藏着绘炙人口的神奇故事,又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奇特景观。如“姑嫂比长石”流传着姑嫂深情厚意;“莽蛇吐箭”展示了祖师的教化;“南山古洞”、“虎首山塔”证实了古寺的'渊源。所以清人邓文滨先生在岩上镌刻“寿”字时,同时留下了“幽幽南山”之句,灵峰寺就隐藏在这南山峰峦之中。

      南山又名乌牙山,亦名南乌崖。山上建有峰顶寺,又名灵峰寺,是圆证祖师手建的说法道场。圆证祖师生于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俗姓陈,中山人。幼年酷愛儒学,其父时为州衙官吏,有一次遇见云游的和尚来到府门,便留其住宿供施。和尚在府讲经说法,师听道入神,故而放弃儒学來研修佛经。师往白磁山,礼智幽为师受教,后遇荷泽禅师得法,隐乌牙山。山中多巨蛇,深潭有毒龙,自师居此山后,二物潜踪。《黄梅县志》光绪二年版载:“圆证祖师即普庵祖师,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赐号圆证,得法于荷泽,泽得法于六祖。建寺南山,塔在虎首山,去寺百步,遇旱求雨辄应。”圆证祖师有两个著名徒弟,据《传法正宗记》载:“乌牙山圓证禅师,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吴头陀者;一曰四面山法智者。”同时,在《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黄梅乌牙山圓证祖师”一文里亦记载法嗣之事。

      唐代诗人李白曾来黄梅游览,拜谒过南山灵峰寺并亲笔题诗于僧舍。北宋王得臣在《尘史》中载:“南丰曾阜(字)子山,尝宰蘄之黄梅,数十里有乌牙山甚高,而上有僧舍,堂宇宏壮,梁间见小诗曰李太白也。‘夜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布衣李白。’”由此可见,李白不仅是到过黄梅县,而且到过南山并且在寺中题了诗,留下“布衣李白”的字跡。只不过这首诗与蔡山江心寺所传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雷同之嫌。据光绪二年出版的《黄梅县志》载:“曾阜,字子山,江西南丰人,巩之从兄弟。当为黄梅令,政绩无考。宋赵令畤(后改名赵德麟)《侯鲭录》云:梅有峰顶寺,去城百余里,在乱山群峰间,人迹所不到。阜,按田偶至其上,梁间小榜尘滓暋晦,乃李白所题诗,其字亦豪放可愛。诗云:‘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县志记载的资料內容与王得臣著的《尘史》是基本吻合。

      在《李白诗全集》卷二十五(补遗)里,载有李白《题峰顶寺》诗:“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词大全》亦有此诗。由此可知,李白生前确实到过黄梅,亲笔题诗可成定论。

    [阅读全文]...

2022-04-02 04:07:56
灵隐寺诗句 - 句子
灵隐寺诗句 - 语录
灵隐寺诗句 - 说说
灵隐寺诗句 - 名言
灵隐寺诗句 - 诗词
灵隐寺诗句 - 祝福
灵隐寺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