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邹的句子

关于文邹邹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文邹邹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文邹邹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文邹邹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7) 语录(1) 说说(88k+) 名言(6) 诗词(14) 祝福(3k+) 心语(10k+)

  • 关于邹菊的唯美句子

  • 唯美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邹菊的唯美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1、种一株小雏菊,等后院长出一个春天。

    2、每一片叶子的绿,每一朵小花的香,都会被有心的文案写进夏天里。

    3、我常常路过你的花店 只为了看你一眼。后来 花店不开了 花继续开 你不在了 我继续爱

    4、有小雏菊的夏天才是完整的

    5、小雏菊的花语是什么:我暗恋你,那,你爱不爱我?

    6、雏菊的花语:天真、和*、希望、纯洁的美和“深藏在心底的爱 ”

    7、日常的时候,多和门口的小雏菊坐坐。

    8、我愿意为铺上星辰与雏菊,将爱与喜欢赋予你。

    9、风很清澈,从头到脚都很快乐,斜阳的灿烂穿透云层,包围着盛开的雏菊。

    10、听说,喜欢小雏菊的都很美,内心都藏着一束光。

    11、墙角迎风的雏菊 茉莉花开的香气 闭上眼回到过去 划分界限的座椅 下课就靠在一起 我就是离不开你

    12、挑个日子恋爱吧,你看,葡萄蔓开了藤,悄悄缠上了篱笆。小雏菊织成了地毯,一只小蚂蚁,正吃柠檬的醋。

    13、夏天怎么少得了蓝天和雏菊。

    14、唇角的殷红来自对你的占有,眼角的雏菊则是深埋心底的爱。

    15、夏天和雏菊少女都在向你奔来

    [阅读全文]...

2022-07-21 16:42:00
  • 邹静之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我因为属于圆珠笔时代,早晚有一天被网络时代覆盖过去,所以这些都是你想想书写工具的发展,文学由少数人变成大多数人的,这没法改变。

    2.电视剧是楼盘,电影是四合院,舞台剧是梦幻城堡。

    3.作品不是人说了算的,时间说了算。原来听到这种评价,我可能会有一分钟两分钟不高兴,但现在我没感觉了。

    4.写作不要胸有成竹。当你想写什么的时候,一定要从一个遥远的地方往那走,快走到了,你又到了另一个地方,在另一个遥远的地方往那走,然后包围。这样,你的文章既丰富多彩又摇曳多姿。

    5.写东西对我来说,跟要吃饭要晒太阳要喝水一样,是生理需要。

    6.小的时候,没有人鼓励你去写西游记,认为不在他教育的范围内,我们的教育不鼓励想像力。从小写文章时,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典型人物等。

    7.正说和所谓的戏说用菜系来比,譬如一个是湖南菜,一个是上海菜,而我们往往会用一种菜的标准来要求另一种菜;风格有高下之分吗?有的人就

    8.喜欢湖南菜,你不能以上海菜的标准说它太辣了。

    9.拼命地运用技术其实是一种欺骗,欺骗自己再来获得不是从内心出发而是从表面技术产生的效果。不仅是我,很多诗人或艺术家都这样。

    10.一个作家最初写的东西都是由内心出发的,有力量,再后来这些东西少了,内心少了,技术的东西多了。

    11.我对语言的声音特别重视。我迷恋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搭配、*仄,我追求那种“哐哐”的声音。

    12.电视剧就是盖10几栋的大楼盘,所有的设施,会馆,物业,地下停车库全都想到,人物命运,大逻辑,小逻辑,所有故事的扣,哗哗写,每天就是奔涌;电影呢我觉得就是一小四合院,我这住儿得雕梁画栋,我这地砖得铺什么样的,它有很多乐趣,每天就经营,经营一点,经营一点的这么写下去;我觉得写这个舞台剧就更厉害了,像一个梦幻的城堡。

    13.我觉得是当年的金石刀刻竹简,一直到书写,这时候印刷术一发达以后出现了小说,你看所有书写的发展和小说的、文学的流俗是相辅相成的。一到我这个时代是圆珠笔时代,现在是键盘,网络。

    14.孩子必须是要教育的,让孩子自然生长肯定是不对的。但是说教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是凌驾于孩子之上的,有的是推心置腹的。

    15.书这东西有时候变成了一个生理的器官,它变成了我的大脑的某一部分的组织,就是我要看书,也变成了一个生理行为。

    16.幽默并不等于不严肃,故作的严肃有时会让人发笑。

    17.人的视角不一样,历史的观念也不一样。你只能说你在用正史的手法拍,而把正史手法拍的戏说成正史是极不负责的。

    18.一个人一生能干愿意干的事,又能养家糊口,同时还得虚名。多难得的一件事,除了感恩,还有什么?

    [阅读全文]...

2022-07-27 17:35:36
  •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原文及译文

  •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原文及译文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原文:

      李隆基〔唐代〕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译文:

      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

      如今这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你的旧宅曾被*毁坏,改建为鲁王宫。

      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

      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赏析:

      此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全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喃喃自语的情状。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此诗用典极多。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即出自《论语·宪问》:“微生亩问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疾固也。’”此句本是孔子的愤懑之言,孔子自称忙忙碌碌,并非逞口舌之长,只是痛恨世人顽固不化,才著书立说,教化世人。作者化用此典故,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虽终其一生于诸侯之间,劳碌不停,但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作者的同情之心,一览无余。另一方面,孔子一生奔波劳苦,为的却是天下的苍生,虽屡遭误解,仍孜孜以求,这又是无比可敬的。因此这一句诗便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功绩和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景仰和钦服。

      颔联承接上句,依旧是引用典故,赞叹了孔子的旧居,孔安国《尚书序》载:“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升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写帝王诸侯想要扩建宫殿,也不敢妄动孔子的故居。表明孔子的功绩即便贵为王侯也望尘莫及,旨在高度评价孔子的尊崇地位。这里诗人借用此典故以孔子的旧邑故居因为其主人的威望,得以保存至今日,意在侧面说明孔子受后世万民的敬仰,故居尚且如此,何况孔子本人。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重之情。同时,在这里,诗人委婉地把帝王举止和孔子功绩结合起来,暗示读者自己也希望入孔子般,承载万民兴衰于双肩。

      颈联是孔子的自伤之词,也是借用典故,借孔子自叹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真实再现了孔子当年孤寂,凄凉的心境。《论语·子罕》中载:“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传说凤凰现身,河洛图出,是象征圣王出世的瑞兆,然而孔子生逢春秋乱世,刀兵四起。诸侯们只关心自己的领土、霸权、兵力,没有肯行仁义的圣王,因此孔子自叹儒学之道没有用武之地,而自己这些致力于推行德政的人也如那只被愚人猎捕的麒麟一般,早晚要被这个穷兵黜武的时代所绞杀。“嗟身否”感怀身世,“伤麟怨”则叹息王道难行。这些都足以唤起了人们对孔子的深深同情和深切的感慨。也表明作者决意推行仁政,以告慰孔子泉下亡灵。

      尾联既是孔子“昨日”的梦想,也是“今日”的现实,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直都有拜祭孔子灵位的梦想,终得实现。“两楹奠”出自《礼记·檀弓上》,本表示出祭奠礼仪的隆重与庄严,用于此,更意为后世对孔子的万分敬重,末句“与梦时同”又完全符合孔子生前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两楹之间的梦境。孔子不求生前得到大家的认同,只希望在自己死后,儒学能够得到弘扬,王道能够被人主推行,而今梦想成真,也算是对孔子辗转一生的弥补吧。诗人举目仰望,孔子的塑像正端坐在殿堂前的两楹之间,受人祭拜。作者满怀慰藉之情,祭拜于孔子的灵前,不论是叹惜、感伤,还是哀怨都深深地融入到了对孔子的“赞”中,以“与梦同”表达了自己对孔子梦想终于实现的欣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明之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用世精神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肯定。

      这首诗追述了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孔子令人悲叹的命运。为实现“郁郁乎文哉”的理想社会,孔子一生碌碌奔波,结果却无处安身,甚至被困陈蔡,险些丧命。但孔子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道德信仰。纵使明知凤图难出,王道难行,明知自己必将如麒麟般惨遭捕杀,也要坚守道德的崇高,只为将来自己的仁义思想能够大行于天下,为苍生谋福,也就在所不惜。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深切同情,又赞美和褒扬了孔子。结合史料可知,唐玄宗对儒学确实非常推崇,因而他对这位儒学创始人的感情也是真实而深挚的。正是因为作者能把自己的崇敬融入到孔子的深致悼念中,才使得这首诗读来深切质朴,令人信服。

      就艺术形式来看,这首诗句句用典颇有堆砌典故之嫌,且诗语质朴无华,在遣词造句上也并无推陈出新之处,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但此诗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胸襟在历代帝王之作中并不多见。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另外,悼念孔子所选择的视角十分准确也是一大成功之处。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此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大事。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全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比及一般的咏叹之诗,颇显境界之大,立意之深。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创作背景:

      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庚辰,唐玄宗到泰山祭天,行封禅大礼。封禅之后,顺道经曲阜至孔子宅,派出使者以太牢祭孔子墓,有感而发,作此诗。

      作者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阅读全文]...

2022-07-29 08:50:19
  • 邹孟轲母文言文翻译

  • 邹孟轲母文言文翻译

      鲁国邹邑人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韩诗外传》、《列女传》中均有记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邹孟轲母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

      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孟子处齐,而有忧色。孟母见之曰:“子若有忧色,何也?”孟子曰:“不敏。”异日闲居,拥楹而叹。孟母见之曰:“乡见子有忧色,曰不也,今拥楹而叹,何也?”孟子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诸侯不听,则不达其上。听而不用,则不践其朝。”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也。”孟母曰:“夫妇人之礼,精五饭,幂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馈,无攸遂。

      颂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注释】

      (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5)学宫:学堂

      (6)乃去,舍市傍,乃:(就,于是)去:(离开)舍:(名词作动词,“在…安家”)

      (7)及孟子长,及:(等到)

      (8)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艺事。

      (9)卒成大儒之名,卒:终于;最终。

      【翻译】

      (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领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处)集市的*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就)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到:“(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长久)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的学问),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啊!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是为了树立名声,才能增长知识。所以*时能*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啊!

      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子的母亲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洞房里可以不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的规矩,有不住在别人家里。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孟母于是叫来孟子对他说:‘礼节说,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有尴尬的时候。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孟子于是道歉,于是挽留他的妻子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

    [阅读全文]...

2022-04-14 17:11:31
  • 邹韬奋名言大全

  • 名言,名人名言
  • 1.我们必须以现实做出发点,我们既不能象孙行者的摇身一变,脱离这个现实的世界,翻个筋斗到天空里去,那么我们只有向前干的态度,只有排除万难向前奋斗的一个态度……

    2.自尊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尊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3.最主要的是所选朋友必须正派,即品行端正的人。

    4.理论彻底,策略准确。然后以排除万难坚定不移的勇气和精神向前干去,必有成功的一日。

    5.一个人光熘熘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熘熘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最愉快的事情。

    6.友谊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

    7.我们要能多得到深挚的友谊,也许还要多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

    8.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9.不干,固然遇不着失败,也绝对遇不着成功。

    10.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

    11.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

    12.现实是有缺憾的,必然是不完全的,必然是有着许多不满意的,甚至必然是不着许多令人痛心疾首的,我们既不能逃避现实,就不能逃避这种种,就只有设法来对付这种种;一个人或少数人来对付不够,就只有设法造成集体的力量来对付。

    [阅读全文]...

2022-02-09 07:44:04
  • 我的母亲 邹韬奋优美句子

  • 母亲,优美
  • 邹韬奋 《我的母亲》的赏析

    1 母亲背我看花灯 2 母亲讲小说声泪俱下 3 母亲为我流泪 4 母亲熬夜为我做新鞋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

    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

    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作者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怀下成长的几件事。

    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而行文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我的母亲  我有一位很慈祥很慈祥的母亲。

    妈妈是在一家厂子里的工作人员,妈妈每天都日夜操劳,是那么的辛苦地为家里拼命地工作。

    在家里,饭菜一般都是爸爸一个人来忙手的,因为妈妈要去上班。

    妈妈有的时候连夜加班,一个劲地工作, 则爸爸是在家照顾我的。

    爸爸不去脚踏实步地去工作,是因为爸爸要在家里照顾我。

      可是,不管妈妈多劳累,每到周六,妈妈都会从厂里回来为我和爸爸做我们爱吃的,吃完饭就又去加班。

    好不容易到了节假日,妈妈的厂里才会放几天假。

    中秋节那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去外婆家。

    妈妈一只手拎一个包,一包是水果,另一包是饼干。

    来到外婆家,外婆见到妈妈,立马就说一句:“你看你呀,都瘦了一圈啦

    是不是工作太辛苦了?”“还行的啊,也不怎么辛苦。

    ”妈妈回答说。

    我们做到客厅里,桌子上一大堆好菜全都是我和爸爸还有妈妈都爱吃的。

    等我们开饭了,妈妈夹起菜就先往外婆的碗里放了,然后就到外公,再到我,最后就到爸爸了,然后妈妈自己才帮自己夹菜吃。

    吃饱饭后妈妈就帮外婆洗碗啊、扫地啊、拖地和擦窗户等等的卫生。

      妈妈到黄昏的时候,就叫我们回去了。

    回到家,家里的事妈妈都一个人做,有的时候妈妈陪我去学校,妈妈有跟同学交流,妈妈对他们就像对我一样。

    我的同学都说我好幸福,说我妈妈好慈祥,不像他们的家长,都不懂不理解自己。

    其实,我也觉得我自己的妈妈很慈祥,因为她永远给每一个人都很温暖,有妈妈在,我觉得这个家就很温馨幸福。

      我的慈祥妈妈,我爱你

    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我以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前者是母亲的“言教”,后者是母亲的“身教”。

    我们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是表现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的教育和影响,同样也是写“母亲是我的恩师”。

    [阅读全文]...

2022-03-07 20:37:59
  • 《烛邹亡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阅读
  • 《烛邹亡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导读:这篇文章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烛邹亡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烛邹亡鸟

      【原文】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日: “烛邹有罪三,请数③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释】

      ①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②烛邹:齐国大夫。③数:列举。

      【译文】

      齐景公喜欢射鸟,派烛邹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景公非常生气,命令官吏要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举出他的罪状之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过,晏子说:“烛邹,你替我们的君主掌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让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我已经列举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杀了,我已经接受你的教育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好 (2)主 (3)之 (4)闻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死亡) B.于是召而数之公前(上前)

      C.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为了) D.使吾君以鸟之故**(因为)

      3.翻译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是罪三也。

      4.简述这篇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3.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

      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阅读全文]...

2022-03-04 03:30:43
  • 邹阳与明珠暗投的典故

  • 语文
  • 邹阳与明珠暗投的典故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邹阳与明珠暗投的典故,欢迎阅读!

      明珠暗投是一个成语,原来本身的意思是闪闪发光的珍珠贝放到路上的行人面前,行人虽然看到没有不愣住的但是谁也不敢去拿。后来也指把闪亮的珍珠放到黑暗不见光的地方,用来比喻好的物品或者珍贵的物品却落到了不太识货的人受手里,得不到原有的重视。后来也引申为比喻有才能见识的人却没有得到重视,也就是说好的人才贤士投靠了昏庸的人而不被人欣赏。

      明珠暗投和邹阳联系起来,是因为这个成语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邹阳的一个典故。邹阳是汉朝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开始的时候跟随着吴王,后来因为吴王阴谋造反邹阳劝而不听,邹阳便改投梁孝王刘武的门下。但是因为被小人奸臣进谗言陷害,被抓进牢狱之后准备处死。在这样的情况下,邹阳在牢狱中给梁孝王写了封信,除了举出前朝的例子证明能人贤人总是引起别人的嫉妒陷害之外,还做了一个比喻,说:“如果把珍贵的明珠暗暗投放到满是行人的路上,就会引起路人之间的警惕和愤怒,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自己就如那颗明目之珠一样,因为自己的才能而被别的小人嫉妒愤恨,于是陷害侮辱自己,引来了灾祸和您的误解。”后来梁孝王看了这封信果然下令让人把邹阳放了出来,邹阳在梁孝王身边之后也做了许多的贡献,真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一样,这就是“明珠暗投”这个成语的由来,后人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也经常引用这个成语。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说的是邹阳在狱中写给梁王的书信,其实也是邹阳的申辩书。那么邹阳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上梁王书呢?邹阳开始的时候跟随的是吴王刘濞,后来因为刘濞叛乱造反,邹阳上书进谏想劝服吴王,奈何吴王不听,于是邹阳离开吴王又跟随了梁孝王刘武。刘武是汉文帝的小儿子,也就是汉景帝的弟弟,刘武觊觎汉景帝的地位,邹阳全力争取刘武打消这个念头,但是刘武身边还有羊胜和公孙诡两个人,这两人相继进谗言陷害,邹阳被捕抓进牢狱之中,就是在这个时候,邹阳在狱中上书梁孝王,其内容情感丰沛浓郁陈词又慷慨激昂,梁孝王刘武看了深受感动,于是下令释放邹阳。后来邹阳的这篇《狱中上梁王书》因为内容富于文采且意义非凡,被称为是汉代散文著名篇章之一。

      文中说道邹阳曾经认为只要对国家忠心对主公忠心就可以收到器重报答,而诚实也不会遭受到别人的怀疑,可是现在直到他被抓进狱中就有些不这样认为了。邹阳接连用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加以证明,就是为了让梁孝王能够明白他的忠心,改变自己的初衷,这样一来,他的用心才不会被白费。邹阳虽然身体被囚禁在牢狱之中,但是他却并不哀求讨饶,更不会献媚迎合,并且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依旧上书继续谏言,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国家的情谊对梁孝王的忠诚,充分的显示了他刚直不阿、宁死不屈的性格,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利用了很多的史实,通过对古代的讽刺比喻梁孝王的境地。

      “邹阳之叹”原文出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耶?命耶?明珠暗投,徒兴邹阳之叹;广陵散尽,益增嵇康之悲。”这句话说的是,有能力的人没有人重视,就像是将明珠放在了黑暗中,突然的`引起邹阳的感叹而已。广陵散作为千古绝唱,一曲弹完,也仅仅是增加了嵇康的伤痛。邹阳之叹里面的邹阳是汉代时期有谋略有才智的贤士,后来因为被小人谗言陷害被抓进牢狱,差点儿就被处死,他在狱中费尽心思的给梁孝王写了封信,表明了自己的忠心不移的心迹。

      邹阳(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29年),身为齐国人的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散文家,也是在西汉时期非常有名望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本来有七篇,但是流传之后大多已经失传,现今只剩下两篇分别是《上书吴王》和《于狱中上书自明》。在起初的时候,梁孝王想要夺取许多大臣的性命来取得自己的权力,邹阳誓死反对这个做法,但是羊胜和公孙诡本来就嫉妒邹阳的才华,趁机向梁孝王进谗言,促使邹阳被抓险死,后来邹阳上书取得了梁孝王的理解才被放了出来。邹阳一心为了梁孝王着想,但是苦于被人陷害无从申冤,他感叹自己的才能引来小人的嫉恨,也感叹梁孝王一时被蒙蔽了双眼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又引用了前朝的事件,终于引起梁孝王的重视和理解,再次回到梁孝王身边,后来世人便用“邹阳之叹”比喻明珠暗投时自己的无奈和心酸。

    [阅读全文]...

2021-12-02 20:53:33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为了让更多人学*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甲文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

      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gēng,连续)和(he,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皇上)之所好(hao),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tian打猎)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臣之妻私臣 ( ) ②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③能谤讥于市朝( ) ④上(皇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由此观之 皆以美于徐公、

      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乃下令:群臣吏民。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

      11.①偏爱,②指责,③讽刺,④爱好、喜好(计4分,每小题1分)。

      12.C(2分)

      13.①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②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就能战胜别的国家的事情。)(计4分,每题2分)。

      14.第一问,邹忌是设喻(委婉)进谏,虞世南是直言进谏。(2分,每点1分。) 第二问,关键是考虑提意见的效果,围绕这个中心选择恰当的方式;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对象的性格、提意见的场合等相关因素。(2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赵简子出畋①,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③卫,不戮④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⑤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⑥愈高者愈惧,人爵⑦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郑龙谏勿伤百姓》)

      【注】①畋(tián):打猎。②野人:农夫。③伐:攻打。④戮:杀戮。⑤是:这是。⑥缘木:爬树。⑦爵:爵位。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妻私臣 (2)今齐地方千里 (3)王之蔽甚矣 (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2分)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19~20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诗歌所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为美化的?你从哪句看出的? (2分)

      20.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现的画面。(2分)

      15.(4分)(1)偏爱 (2)土地方圆 (3)受蒙蔽(4)因此,所以

      16.(2分)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17.(2分)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臣民(1分);有齐威王这样知错就改、善于纳谏的国君(1分)。

      18.(2分)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意思对即可)

      19.(2分)自然造就 (1分),从“造化钟神秀”可以看出(1分)。

      20.(2分)山上云雾缭绕,飘渺有若仙境,心胸为之荡漾,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注视着那些归巢的鸟儿。(意思对即可)

    [阅读全文]...

2022-04-07 23:12:55
  •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作者: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注释:

      1、栖栖:忙碌不安,指孔子周游列国。

      2、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3、叹凤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凤至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否,不通畅。

      4、今看两句:《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殷制,人死后,灵柩停于两楹之间,孔子为殷人之后,故从梦境中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两楹奠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指殿堂的中间。

      5、楹:堂前直柱。奠:致祭。

      译文:

      孔老夫子一身奔波,究竟有何所求?

      忙忙碌碌周游列国,疾恶鄙陋世俗,

      先圣诞生于邹氏邑,后来迁居曲阜;

      这宅院鲁王原想毁它,而扩建宫府。

      孔子曾经叹息:凤凰不至生不逢时;

      见麒麟他伤心哭说,我已穷途末路!

      而今到此,瞻仰两楹间对他的祭奠;

      与他当年梦见坐享其间,并无不殊。

      赏析: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亲祭孔子而作此诗。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生活复杂坎坷,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大事。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处处用典,句句切题,整齐有序,一丝不乱。

    [阅读全文]...

2021-12-08 04:27:57
文邹邹的句子 - 句子
文邹邹的句子 - 语录
文邹邹的句子 - 说说
文邹邹的句子 - 名言
文邹邹的句子 - 诗词
文邹邹的句子 - 祝福
文邹邹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