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邹的情话

关于文邹邹的情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文邹邹的情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文邹邹的情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文邹邹的情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9) 语录(1) 说说(4) 名言(6) 诗词(14) 祝福(28k+) 心语(5k+)

  • 邹孟轲母文言文翻译

  • 邹孟轲母文言文翻译

      鲁国邹邑人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韩诗外传》、《列女传》中均有记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邹孟轲母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

      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孟子处齐,而有忧色。孟母见之曰:“子若有忧色,何也?”孟子曰:“不敏。”异日闲居,拥楹而叹。孟母见之曰:“乡见子有忧色,曰不也,今拥楹而叹,何也?”孟子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诸侯不听,则不达其上。听而不用,则不践其朝。”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也。”孟母曰:“夫妇人之礼,精五饭,幂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馈,无攸遂。

      颂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注释】

      (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5)学宫:学堂

      (6)乃去,舍市傍,乃:(就,于是)去:(离开)舍:(名词作动词,“在…安家”)

      (7)及孟子长,及:(等到)

      (8)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艺事。

      (9)卒成大儒之名,卒:终于;最终。

      【翻译】

      (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领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处)集市的*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就)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到:“(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长久)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的学问),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啊!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是为了树立名声,才能增长知识。所以*时能*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啊!

      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子的母亲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洞房里可以不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的规矩,有不住在别人家里。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孟母于是叫来孟子对他说:‘礼节说,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有尴尬的时候。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孟子于是道歉,于是挽留他的妻子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

    [阅读全文]...

2022-04-14 17:11:31
  • 邹静之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我因为属于圆珠笔时代,早晚有一天被网络时代覆盖过去,所以这些都是你想想书写工具的发展,文学由少数人变成大多数人的,这没法改变。

    2.电视剧是楼盘,电影是四合院,舞台剧是梦幻城堡。

    3.作品不是人说了算的,时间说了算。原来听到这种评价,我可能会有一分钟两分钟不高兴,但现在我没感觉了。

    4.写作不要胸有成竹。当你想写什么的时候,一定要从一个遥远的地方往那走,快走到了,你又到了另一个地方,在另一个遥远的地方往那走,然后包围。这样,你的文章既丰富多彩又摇曳多姿。

    5.写东西对我来说,跟要吃饭要晒太阳要喝水一样,是生理需要。

    6.小的时候,没有人鼓励你去写西游记,认为不在他教育的范围内,我们的教育不鼓励想像力。从小写文章时,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典型人物等。

    7.正说和所谓的戏说用菜系来比,譬如一个是湖南菜,一个是上海菜,而我们往往会用一种菜的标准来要求另一种菜;风格有高下之分吗?有的人就

    8.喜欢湖南菜,你不能以上海菜的标准说它太辣了。

    9.拼命地运用技术其实是一种欺骗,欺骗自己再来获得不是从内心出发而是从表面技术产生的效果。不仅是我,很多诗人或艺术家都这样。

    10.一个作家最初写的东西都是由内心出发的,有力量,再后来这些东西少了,内心少了,技术的东西多了。

    11.我对语言的声音特别重视。我迷恋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搭配、*仄,我追求那种“哐哐”的声音。

    12.电视剧就是盖10几栋的大楼盘,所有的设施,会馆,物业,地下停车库全都想到,人物命运,大逻辑,小逻辑,所有故事的扣,哗哗写,每天就是奔涌;电影呢我觉得就是一小四合院,我这住儿得雕梁画栋,我这地砖得铺什么样的,它有很多乐趣,每天就经营,经营一点,经营一点的这么写下去;我觉得写这个舞台剧就更厉害了,像一个梦幻的城堡。

    13.我觉得是当年的金石刀刻竹简,一直到书写,这时候印刷术一发达以后出现了小说,你看所有书写的发展和小说的、文学的流俗是相辅相成的。一到我这个时代是圆珠笔时代,现在是键盘,网络。

    14.孩子必须是要教育的,让孩子自然生长肯定是不对的。但是说教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是凌驾于孩子之上的,有的是推心置腹的。

    15.书这东西有时候变成了一个生理的器官,它变成了我的大脑的某一部分的组织,就是我要看书,也变成了一个生理行为。

    16.幽默并不等于不严肃,故作的严肃有时会让人发笑。

    17.人的视角不一样,历史的观念也不一样。你只能说你在用正史的手法拍,而把正史手法拍的戏说成正史是极不负责的。

    18.一个人一生能干愿意干的事,又能养家糊口,同时还得虚名。多难得的一件事,除了感恩,还有什么?

    [阅读全文]...

2022-07-27 17:35:36
  • 邹韬奋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邹韬奋名言

    1、不干,固然遇不着失败,也绝对遇不着成功。——邹韬奋

    2、友谊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邹韬奋

    3、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更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邹韬奋

    4、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绝不以‘孤独’、‘进步’为满足,必须负担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邹韬奋

    5、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

    6、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邹韬奋

    7、最主要的是所选朋友必须正派,即品行端正的人。——邹韬奋

    8、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机会,讲到这一点,我还要对千方百计诬陷者表示无限的谢意——邹韬奋

    9、理论彻底,策略准确。然后以排除万难坚定不移的勇气和精神向前干去,必有成功的一日。——邹韬奋

    10、一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之后,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邹韬奋

    11、我们要能多得到深挚的友谊,也许还要多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邹韬奋

    12、理论是实践的眼睛。——邹韬奋

    13、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邹韬奋

    14、自尊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尊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阅读全文]...

2022-02-22 21:25:28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 幼儿,知识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yu)余,而形貌昳(y)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ng)讥于市朝(ch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

      邹忌讽齐王纳谏多义词

      1、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王曰:善(可以)

      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

      邹忌讽齐王纳谏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

      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

      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义:表地点)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侍从,*臣;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日;今:今天的下一天)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阅读全文]...

2022-03-09 17:22:07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 幼儿,知识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yu)余,而形貌昳(y)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ng)讥于市朝(ch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

      邹忌讽齐王纳谏多义词

      1、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王曰:善(可以)

      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

      邹忌讽齐王纳谏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

      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

      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义:表地点)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侍从,*臣;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日;今:今天的下一天)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阅读全文]...

2021-12-06 22:22:40
  • 邹韬奋名言大全

  • 名言,名人名言
  • 1.我们必须以现实做出发点,我们既不能象孙行者的摇身一变,脱离这个现实的世界,翻个筋斗到天空里去,那么我们只有向前干的态度,只有排除万难向前奋斗的一个态度……

    2.自尊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尊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3.最主要的是所选朋友必须正派,即品行端正的人。

    4.理论彻底,策略准确。然后以排除万难坚定不移的勇气和精神向前干去,必有成功的一日。

    5.一个人光熘熘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熘熘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最愉快的事情。

    6.友谊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

    7.我们要能多得到深挚的友谊,也许还要多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

    8.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9.不干,固然遇不着失败,也绝对遇不着成功。

    10.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

    11.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

    12.现实是有缺憾的,必然是不完全的,必然是有着许多不满意的,甚至必然是不着许多令人痛心疾首的,我们既不能逃避现实,就不能逃避这种种,就只有设法来对付这种种;一个人或少数人来对付不够,就只有设法造成集体的力量来对付。

    [阅读全文]...

2022-02-09 07:44:04
  • 《烛邹亡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阅读
  • 《烛邹亡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导读:这篇文章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烛邹亡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烛邹亡鸟

      【原文】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日: “烛邹有罪三,请数③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释】

      ①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②烛邹:齐国大夫。③数:列举。

      【译文】

      齐景公喜欢射鸟,派烛邹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景公非常生气,命令官吏要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举出他的罪状之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过,晏子说:“烛邹,你替我们的君主掌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让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我已经列举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杀了,我已经接受你的教育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好 (2)主 (3)之 (4)闻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死亡) B.于是召而数之公前(上前)

      C.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为了) D.使吾君以鸟之故**(因为)

      3.翻译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是罪三也。

      4.简述这篇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3.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

      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阅读全文]...

2022-03-04 03:30:43
  • 邹阳与明珠暗投的典故

  • 语文
  • 邹阳与明珠暗投的典故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邹阳与明珠暗投的典故,欢迎阅读!

      明珠暗投是一个成语,原来本身的意思是闪闪发光的珍珠贝放到路上的行人面前,行人虽然看到没有不愣住的但是谁也不敢去拿。后来也指把闪亮的珍珠放到黑暗不见光的地方,用来比喻好的物品或者珍贵的物品却落到了不太识货的人受手里,得不到原有的重视。后来也引申为比喻有才能见识的人却没有得到重视,也就是说好的人才贤士投靠了昏庸的人而不被人欣赏。

      明珠暗投和邹阳联系起来,是因为这个成语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邹阳的一个典故。邹阳是汉朝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开始的时候跟随着吴王,后来因为吴王阴谋造反邹阳劝而不听,邹阳便改投梁孝王刘武的门下。但是因为被小人奸臣进谗言陷害,被抓进牢狱之后准备处死。在这样的情况下,邹阳在牢狱中给梁孝王写了封信,除了举出前朝的例子证明能人贤人总是引起别人的嫉妒陷害之外,还做了一个比喻,说:“如果把珍贵的明珠暗暗投放到满是行人的路上,就会引起路人之间的警惕和愤怒,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自己就如那颗明目之珠一样,因为自己的才能而被别的小人嫉妒愤恨,于是陷害侮辱自己,引来了灾祸和您的误解。”后来梁孝王看了这封信果然下令让人把邹阳放了出来,邹阳在梁孝王身边之后也做了许多的贡献,真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一样,这就是“明珠暗投”这个成语的由来,后人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也经常引用这个成语。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说的是邹阳在狱中写给梁王的书信,其实也是邹阳的申辩书。那么邹阳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上梁王书呢?邹阳开始的时候跟随的是吴王刘濞,后来因为刘濞叛乱造反,邹阳上书进谏想劝服吴王,奈何吴王不听,于是邹阳离开吴王又跟随了梁孝王刘武。刘武是汉文帝的小儿子,也就是汉景帝的弟弟,刘武觊觎汉景帝的地位,邹阳全力争取刘武打消这个念头,但是刘武身边还有羊胜和公孙诡两个人,这两人相继进谗言陷害,邹阳被捕抓进牢狱之中,就是在这个时候,邹阳在狱中上书梁孝王,其内容情感丰沛浓郁陈词又慷慨激昂,梁孝王刘武看了深受感动,于是下令释放邹阳。后来邹阳的这篇《狱中上梁王书》因为内容富于文采且意义非凡,被称为是汉代散文著名篇章之一。

      文中说道邹阳曾经认为只要对国家忠心对主公忠心就可以收到器重报答,而诚实也不会遭受到别人的怀疑,可是现在直到他被抓进狱中就有些不这样认为了。邹阳接连用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加以证明,就是为了让梁孝王能够明白他的忠心,改变自己的初衷,这样一来,他的用心才不会被白费。邹阳虽然身体被囚禁在牢狱之中,但是他却并不哀求讨饶,更不会献媚迎合,并且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依旧上书继续谏言,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国家的情谊对梁孝王的忠诚,充分的显示了他刚直不阿、宁死不屈的性格,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利用了很多的史实,通过对古代的讽刺比喻梁孝王的境地。

      “邹阳之叹”原文出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耶?命耶?明珠暗投,徒兴邹阳之叹;广陵散尽,益增嵇康之悲。”这句话说的是,有能力的人没有人重视,就像是将明珠放在了黑暗中,突然的`引起邹阳的感叹而已。广陵散作为千古绝唱,一曲弹完,也仅仅是增加了嵇康的伤痛。邹阳之叹里面的邹阳是汉代时期有谋略有才智的贤士,后来因为被小人谗言陷害被抓进牢狱,差点儿就被处死,他在狱中费尽心思的给梁孝王写了封信,表明了自己的忠心不移的心迹。

      邹阳(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29年),身为齐国人的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散文家,也是在西汉时期非常有名望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本来有七篇,但是流传之后大多已经失传,现今只剩下两篇分别是《上书吴王》和《于狱中上书自明》。在起初的时候,梁孝王想要夺取许多大臣的性命来取得自己的权力,邹阳誓死反对这个做法,但是羊胜和公孙诡本来就嫉妒邹阳的才华,趁机向梁孝王进谗言,促使邹阳被抓险死,后来邹阳上书取得了梁孝王的理解才被放了出来。邹阳一心为了梁孝王着想,但是苦于被人陷害无从申冤,他感叹自己的才能引来小人的嫉恨,也感叹梁孝王一时被蒙蔽了双眼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又引用了前朝的事件,终于引起梁孝王的重视和理解,再次回到梁孝王身边,后来世人便用“邹阳之叹”比喻明珠暗投时自己的无奈和心酸。

    [阅读全文]...

2021-12-02 20:53:33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我们*凡的学生生涯里,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作品原文

      邹忌1讽2齐王3纳谏4

      邹忌修5八尺6有余,而形貌昳丽7。朝服衣冠8,窥镜9,谓其妻曰:“我孰10 与11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12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3,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4,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5。暮寝16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17,私18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19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20。今齐地21方22千里,百二十城,宫妇23左右24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25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26,王之蔽27甚矣。”

      王曰:“善28。”乃29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30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1;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32,闻33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4;期35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6。

      词句注释

      1、邹忌(zōu jì):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2、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3、齐王:即齐威王。

      4、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5、修:长,这里指身高。

      6、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7、昳丽:光艳美丽。

      8、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

      9、窥镜:照镜子。

      10、孰:谁,哪一个。

      11、与:和……比。

      12、及:比得上。

      13、旦日:明日,第二天。

      14、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

      15、弗(fú)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

      16、寝:躺,卧。

      17、美我者:以我为美。

      18、私:偏爱,动词。

      19、诚知:确实知道。

      20、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于:比。

      21、地:土地,疆域。

      22、方:方圆纵横。

      23、宫妇:宫中的姬妾。

      24、左右:国君身边的*臣。

      25、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6、之:音节助词,不译。

      27、蔽:蒙蔽,这里指指受蒙蔽。

      28、善:好。

      29、乃:于是,就。

      30、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

      31、受:给予,付予。

      32、谤讥于市朝(chá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33、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4、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

      35、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36、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白话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阅读全文]...

2022-01-26 14:32:40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在*时的学*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汉:刘向 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注释

      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

      孰:谁,什么。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又:更。

      寝:躺着。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宫妇:宫里的姬妾。

      左右:身边的*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受上赏:给予,付予。通“授”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阅读全文]...

2022-02-27 13:21:47
文邹邹的情话 - 句子
文邹邹的情话 - 语录
文邹邹的情话 - 说说
文邹邹的情话 - 名言
文邹邹的情话 - 诗词
文邹邹的情话 - 祝福
文邹邹的情话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