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潼关古诗中拟人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潼关古诗中拟人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潼关古诗中拟人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潼关古诗中拟人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分析】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誉为“秋思之祖”。
8.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A )(3分)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先要理解《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表达的情感。《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环境图,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而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抒发了沦落异乡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诗人离家日久,想到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他的思乡之情。
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出自谭嗣同《潼关》: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坦。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的远大的抱负。用拟人的修辞,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追求个性*的少年意气。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运用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友好使者,借明月抒发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出自曹操《观沧海》: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表现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9.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3分)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画面。解答此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加入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更通俗地来讲,可以在原句翻译的基础上,加入生动语言加以描绘。“古道西风瘦马”意思是古老的道路上,瑟瑟的秋风中,走来一匹瘦马。
若有谬误之处,还请条友指正!
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猎猎的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奔腾的黄河水流入大*原仍闲拘束,秦岭山脉至潼关(以西)再也不知何谓*坦。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的风景所震撼,欣然命笔。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下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坦。都在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的少年意气。
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都卢寻橦诚龌龊,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潼关古诗名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宫娃赐浴长汤池。刻成玉莲喷香液,漱回烟浪深逶迤。
2、犀屏象荐杂罗列,锦凫绣雁相追随。破簪碎钿不足拾,
3、金沟残溜和缨緌。上皇宽容易承事,十家三国争光辉。
4、绕床呼卢恣樗博,张灯达昼相谩欺。相君侈拟纵骄横,
5、日从秦虢多游嬉。朱衫马前未满足,更驱武卒罗旌旗。
6、画轮宝轴从天来,云中笑语声融怡。鸣鞭后骑何躞蹀,
7、宫妆襟袖皆仙姿。青门紫陌多春风,风中数日残春遗。
8、骊驹吐沫一奋迅,路人拥篲争珠玑。八姨新起合欢堂,
9、翔鹍贺燕无由窥。万金酬工不肯去,矜能恃巧犹嗟咨。
10、四方节制倾附媚,穷奢极侈沽恩私。堂中特设夜明枕,
11、银烛不张光鉴帷。瑶光楼南皆紫禁,梨园仙宴临花枝。
12、迎娘歌喉玉窈窕,蛮儿舞带金葳蕤。三郎紫笛弄烟月,
13、怨如别鹤呼羁雌。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14、饮鹿泉边春露晞,粉梅檀杏飘朱墀。金沙洞口长生殿,
15、玉蕊峰头王母祠。禁庭术士多幻化,上前较胜纷相持。
关于《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赏析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自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③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④踟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⑤「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⑥「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宫,宫殿。阙,王宫前的望楼。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望西都,意踟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踟躇伤心呢? 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 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的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 一份难得的沉重。
《潼关河亭》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潼关河亭》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潼关河亭
唐代:薛逢
重岗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度,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鉴赏
诗的前四句以浑灏之笔写潼关形胜。“重岗如抱岳如蹲”一句造境雄奇挺健,“抱”、“蹲”二字勾画潼关一带山峦面貌,将西岳华山雄镇潼关的独尊传神地描摹出来,与杜甫诗句“西岳崚。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山孙”(《望岳》)同为传神妙笔。这第一句从潼关附*山岳的垂直空间下笔,给人以峻峭之感。“屈曲秦川势自尊”,由横向空间承接上句,潼关诸山曲折起伏,拱卫关中,形成天然屏障,自古以来,许多帝王凭借此处险峻,建金城千里,为帝王之业。战国末年,七雄逐鹿,商鞅说秦孝公“拒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史记·商君列传》),秦国借着关中地利一统天下。杜甫在《秋兴八首》中曾称“秦中自古帝王州”,可见秦川地形确有至尊之势。薛逢在这里巧妙地化用前人语句,将秦*居的尊严与潼关天险联系起来,更突出了潼关的山河形胜。
“天地并工开帝宅”,写秦中之“尊”,作为帝居的秦川山河,是天造地设,天地同力开辟出来的,它的险峻,决非区区人工雕琢所能为之的,这句驱天地于笔端,很能见出诗人的气魄和诗才。“山河相凑束龙门”,笔力不减出句。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与陕西韩城县东北之间,此地*峭壁对峙,形如阙门,黄河流至此地,因河床变窄,水流湍急,气势壮阔。相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于此,故又称禹门。龙门景象,非潼关河亭之可望,为了写出“天地并功开帝宅”的自然壮观,作者凭借想象用一“凑”字,一“束”字,写出万壑群山与黄河同赴龙门的'景象,以陡健之笔将龙门峡谷,千岩如奔,水流激射写得逼真,使人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势,奇险吓人。这句与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写长江气势的雄奇壮丽同工。首二联就潼关河亭展开粗线条的描绘。值得重视的是,诗人在这四句诗中,融时空为一体,而具体又以空间形式设置意象,在空间意象后面,潜藏着以潼关为屏障的秦中帝业发展史,这种潜伏的时间意识,为尾联抒情留下伏笔。
“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二句,收诗人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正当诗人伫立潼关河亭,沉浸在潼关形胜与秦中帝尊的冥想之际,“呕轧”一声橹响,将他惊醒,觅声望去,只见一叶扁舟中流横渡,在它的背后是柳色茫茫的远岸,和依稀可辨的村庄。这两句诗,以淡墨描出一个宁静莽远的场景,与首二联雄伟惊险境界恍如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隐隐传达出诗人冥想初醒时那种茫然的心情。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由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诗人心中升起无穷感慨。山河形胜终古如斯,人间盛衰之事,却如眼前波涛一去不返,即使是声势煊赫的秦皇汉武,他们辉煌的帝业,也成为古事,一去不复返。诗人想道:自己一介寒士,宦途落魄,岁月蹉跎,*年来心中出现的那股人生之谜难以解释的怅惘情绪不觉泛起,而在自己悲惨的生活中,此情可与谁诉?
此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在写景向言情的渐次过渡中,情绪逐渐低沉,最后以世无知音,难论惆怅绾束。这种情绪的起落,除去外界景物的影响,更主要受诗人长期受人排贬,不得意于世的心情影响。史载薛逢与沈询、杨收、王铎等人同年进士,而薛逢最有才华,然诸同年相继作了宰相,薛逢却沉沦下僚,故言辞激烈,得罪当权者,一生抑郁寡欢而卒。这种身世之感,在潼关形胜之中被激发出来,一时豪情,最终被惨淡的心事冲淡,故酿成情绪的大起大落。
历史上的潼关,扼西北之咽喉,掌帝京之门户,东汉末年曹操马超潼关之战、安史之乱哥舒翰痛失潼关、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破潼关一举攻入长安建立大齐*…如今,故城已去,我们只能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窥得古代潼关曾经的雄姿。潼关吏便是其中之一。
《潼关吏》属“三吏三别”之一,是一首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最早起源于汉魏时期,是古代中国诗歌体裁的一种。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痛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潼关吏》便是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途径潼关时,看到此处战乱未*,将士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关城,有感而发所创作。
开头四句“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是对筑城的将士和潼关关防的总体介绍:漫漫潼关道上,无数士兵正在修筑工事。放眼四望,沿着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接下来通过诗人与潼关吏之间的对话反映出两者不同的神态和心理:“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面对诗人的提问,守城的关吏自信满满,他邀请诗人下马,说道:“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这八句“神情声口俱活”,不仅是对潼关天险之地的描述,更表现出一种“胡来但自守”的决心和“艰难奋长戟”的气概,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对于关吏的回答诗人并不满意,而是转身告诫他:“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诗人感叹安史之乱–桃林一战潼关溃败,百万将士惨死黄河,并叮嘱守关的小吏,一定要以史为鉴,充分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都城长安的安全。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潼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整首诗中不仅有对潼关天险之地的描述,突出潼关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战乱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体现出诗人期盼和*的美好愿景,以及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杜甫《潼关吏》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杜甫《诸将五首》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杜牧《秋娘诗并序》
为贼扫上阳,捉人送潼关。——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万古潼关过客,尽清狂得似疏斋。——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渭水冰下流,潼关雪中启。——王维《别綦毋潜》
潼关坐息感二鸟,耿耿此心聊复尔。——毛滂《出都寄二苏》
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韦庄《秦妇吟》
剑阁离天日,潼关漏虎貔。——邵雍《观棋大吟》
惜哉会潼关,不从魏延请。——洪咨夔《送兴元聂帅》
早发潼关道,微风动林木。——康海《潼关早发》
东跨潼关达上国,城头夜插将军旗。——沈与求《山西行》
故地初闻河朔归,捷书又自潼关至。——童轩《郭汾阳轻骑见虏图》
1、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雪作远游。——*代·梁启超《太*洋遇雨》
3、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宋·陆游《钗头凤》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5、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清*乐》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8、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其一》
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0、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鄂州南楼书》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临江仙》
1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1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1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1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1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18、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1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2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2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
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24、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
2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
2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2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8、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秋暮遣怀》
2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调·其一》
3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
31、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贾探春》
3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33、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3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35、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明·陆娟《代父写诗送行》
3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37、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唐·严武《军城早秋》
38、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39、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送春》
40、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唐·杜甫《赠花卿》
4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4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4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4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
45、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唐·令狐楚《少年行》
4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47、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48、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石鱼湖上醉》
49、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村居苦寒》
50、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大风歌》
5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塞下曲》
对于春天,我们更多的是向往,那在古人的眼中,春天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古诗中关于描写春天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古诗中关于描写春天的句子
1.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3.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秦观《画堂春·春情》
4.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5.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6.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7.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8.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9.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10.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陈与义《春寒》
11. 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12.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晚春》
13.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14.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15.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16. 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刘方*《春雪》
17.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18.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19.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21.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22.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3.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24.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
25.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26.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7.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28.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29.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0.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31.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32.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33.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34.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怨》
35.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36.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37.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38.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韦庄《古离别》
39.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4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1.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42.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涂《春夕》
43.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王维《春中田园作》
4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5.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46.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7.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48.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49.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落雪的世界静悄悄,仿佛只有雪花在轻轻飘落,真像是一个粉妆玉砌的白色王国,冰雪覆盖的世界分外妖娆。下面是《古诗中写雪的句子》,欢迎大家阅读!
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2、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6、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7、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8、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白居易《风雪中作》
9、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1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1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3、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其一》
1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其三》
15、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张孜《雪诗》
16、岁嘉*,初旬日四,雪中归自崇唐。山林湖海,一气接苍茫。踏尽玉龙千丈,更一望龙尾天长。须臾上,高峰四顾,迤逦过前冈。——程必《满庭芳》
17、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1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0、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2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2、盐
2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24、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25、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2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27、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元·白朴《天净沙·冬》
28、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29、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30、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潼关古诗中拟人的句子
潼关古诗中的解拼音
潼关拟人的古诗词
潼关吏中的古诗
潼关中的古诗
潼关的诗句
潼关诗句
潼关古诗的簇
《潼关》古诗的题
潼关古诗词中的名句
说潼关的古诗
潼关古诗的中考题
古诗潼关的名句
《潼关》古诗的解词
写潼关的古诗句
关于潼关的诗句
潼关的拼音古诗
潼关古诗的景色
潼关古诗的插图
潼关古诗的鉴赏
《潼关》古诗的中心思想
关于出潼关的古诗
描写潼关的诗句
潼关的古诗拼音
默写潼关的古诗
古诗潼关的朗诵
有关潼关的诗词
潼关的古诗重点
潼关古诗的作者
古诗潼关的主旨
从容淡泊的古诗
夏日荷香入梦来的古诗词
古诗古文中从容宁静的心态
形容踏莎行古诗的诗词
描写生活小事的古诗词
巴东人家的古诗
石灰吟古诗的意境
遥迎不事雪是哪首古诗中的
描述手串的古诗
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的拼音
写苏州石湖和上方山的古诗词
婚礼上致辞的古诗
催春的古诗词
写孙女的古诗题
江雪古诗里的故事
和规矩有关的古诗词
对青春的古诗词
芒种左河水带拼音的古诗
描写月色的古诗词李白
宾克斯的美酒中文古诗
诗经中表示声音好听的古诗
蒲松龄写的狼是古诗文吗
描写动物的古诗词或现代诗歌
蚕伯牙的古体古诗在线阅读
两首古诗中某个字的异同
以住开头的古诗
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古诗积累
山水诗三首古诗的特点
含玟字的古诗词
古诗的接头暗号
上下连贯的关于战争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