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诗句

关于潼关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潼关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潼关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潼关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1) 语录(1) 说说(40k+) 名言(8k+) 诗词(36) 祝福(5k+) 心语(2k+)

  • 关于潼关的诗句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杜甫《潼关吏》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杜甫《诸将五首》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杜牧《秋娘诗并序》

    为贼扫上阳,捉人送潼关。——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万古潼关过客,尽清狂得似疏斋。——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渭水冰下流,潼关雪中启。——王维《别綦毋潜》

    潼关坐息感二鸟,耿耿此心聊复尔。——毛滂《出都寄二苏》

    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韦庄《秦妇吟》

    剑阁离天日,潼关漏虎貔。——邵雍《观棋大吟》

    惜哉会潼关,不从魏延请。——洪咨夔《送兴元聂帅》

    早发潼关道,微风动林木。——康海《潼关早发》

    东跨潼关达上国,城头夜插将军旗。——沈与求《山西行》

    故地初闻河朔归,捷书又自潼关至。——童轩《郭汾阳轻骑见虏图》

    [阅读全文]...

2022-04-21 20:40:15
  • 赞美和描写潼关的诗句

  • 赞美
  • 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赞美和描写潼关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1、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

    2、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

    3、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

    4、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

    5、短小精悍姿,几然强寇敌。

    6、贯穿百万众,出主由咫尺。

    7、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

    8、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9、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

    10、飞兔不*驾,鸷鸟资远击。

    11、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

    12、胸襟日沈静,肃肃自有适。

    13、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

    14、偏裨无所施,元帅见手格。

    15、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

    [阅读全文]...

2022-06-23 06:42:34
  • 赞美和描写潼关的诗句

  • 赞美
  • 赞美和描写潼关的诗句

      (第一首)

      公车忐忑与驰心,风烟穿过三省门。

      雁路眉横山沮丧,黄河气染地萧森。

      老垣静沐秦川雨,古意抒情战国人。

      一练城墙谁醒目,少年项上有红巾。

      ------

      (第二首)

      大地回春旭日高,岳渎阁上客如潮。

      卿卿我我互留影,絮絮叨叨共漫聊。

      黄水滔滔奔大海,青川历历绿中条。

      长廊东望环曲尽,彩凤如飞麟欲翱。

      ------

      (第三首)

      万里山河一日晴 ,百年风雨洗衰兴

      国破柳怀昨年事 ,家亡花落故人情

      四海天涯客独往 ,九州神气剑魂惊

      前路茫茫何处去 ,血染桐城碑上名

      ------

      (第四首)

      漫步长廊上,黄河在挽弓。

      烽台连锁矗,关隘弹丸封。

      轻战悲哥舒,弛兵叹自成。

      兴亡千古恨,滚滚逝流中。

      ------

      (第五首)

      清风伴我赴高楼,如画江山眼底收。

      华岳穿云兀自挺,黄河卷浪抱关流。

      沙洲草润飞仙鹤,丘壑禾丰掩稷牛。

      千古要冲凭险隘,而今胜景任人游。

      ------

      (第六首)

      雄关重镇久闻名,史迹如今剩几成?

      楼阙沦为黎庶院,明砖砌就秽流坑。

      连台苦恋隋唐月,残寨空屯草木兵。

      余立凤凰穷目望:马龙车水掩潼城。

      ------

      (第七首)

      长廊宛转亚洲首,东应古迹十二城。

      举目三河收眼底,挥襟条岳揽怀中。

      春天烂漫花常伴,夏晚**风满亭。

      落日熔金光万道,冰封雪案更浑雄。

      ------

      (第八首)

      大地回春旭日高,岳渎阁上客如潮。

      卿卿我我互留影,絮絮叨叨共漫聊。

      黄水滔滔奔大海,青川历历绿中条。

      长廊东望环曲尽,彩凤如飞麟欲翱。

    [阅读全文]...

2022-05-31 06:59:45
  • 《潼关》课件

  • 《潼关》课件

      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潼关》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2、感知少年谭嗣同,冲破束缚,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疏通诗意。

      教学难点:感知少年谭嗣同,冲破束缚,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明确目标,自主学*

      1、查找资料,了解谭嗣同的历史事迹和本文写作背景。

      2、结合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疏通诗意。

      3、诵读诗歌,体味情感。

      【背景关】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师生互动,分析诗歌

      【作者关】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诗意关】

      (翻译加粗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终古:久远

      簇cù:簇拥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

      束:拘束

      由诗入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到巍峨险峻,不知*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我赞叹佩服!

      小组合作,探究诗歌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修辞关】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的少年意气。

      【情感关】

      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

      拓展延伸、感知作者

      人物典故——剑胆琴心

      在浏阳乃至*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名人评价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为国流血第一士。

      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为事,气猛志锐。

      北京西城区**杜灵欣:作为*代*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的思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他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改革需要的一种精神传承。

      当堂测试

      背诵默写潼关

    [阅读全文]...

2022-01-10 22:21:05
  • 《潼关吏》赏析

  •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

      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

      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

      “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

      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

      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

      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

      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

      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

      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

      慎勿学哥舒!”

      杜甫诗鉴赏

      乾元二年(759)春,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如洛阳再次失陷,叛军西攻长安,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就势必有一场恶战。杜甫经过这里时,正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概述。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的状况。“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

      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借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措施的关心与悬念。

      接下来,应该是潼关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并不急于作答,却“要(yāo邀)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从结构上看,这是在两段对话中插入一段叙述,暗承“修关还备胡”。那位潼关吏看来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下面八句,都是潼关吏的话,他首先指着高耸的山峦说:“那层层战墙,高接云天,连鸟也难以飞越。敌兵来了,只要坚决自守,不必再担心长安的安危。“语调轻松而自豪,可以想象,关吏说话时因富有信心而表现出的神采。他又兴致勃勃地邀请杜甫察看最险要处:您看那山口要冲,狭窄得只能容单车通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八句,“神情声口俱活”(浦起龙《读杜心解》),不只是关吏简单的介绍,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胡来但自守”的决心和“艰难奋长戟”的气概。而这是借关吏之口表现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

      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为诗人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地方。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希望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复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 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 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形象鲜明地塑造出战神式的英雄形象,令人倍受鼓舞。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2-07-22 18:54:19
  • 潼关最后两句赏析

  • 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潼关最后两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朝携宝货无人问,夜插金钗唯独行。

    2、明朝又过新安东,路上乞浆逢一翁。

    3、苍苍面带苔藓色,隐隐身藏蓬荻中。

    4、问翁本是何乡曲?底是寒天霜露宿?(「是」,项校作「事」。)

    5、老翁蹔起欲陈辞,却坐支颐仰天哭。

    6、乡园本贯东畿县,岁岁耕桑临*甸;

    7、岁种良田二百壥,年输户税三千[一六]万。

    8、小姑惯织褐絁袍,中妇能炊红忝饭。

    9、千度仓兮万丝[一七]箱,黄巢过后犹残半。

    10、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

    11、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

    12、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

    13、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

    14、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万家,

    15、朝饥[一八]山上寻蓬子,夜宿霜中卧荻花!

    [阅读全文]...

2021-11-29 18:43:23
  •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

  • 元曲
  •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下面是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①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本文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聚——聚拢;包围

      ③怒——指波涛汹涌

      ④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⑤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⑥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⑦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静。

      ⑧伤心——令人伤心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

      ⑨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⑩宫阙——宫殿。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兴:指*的统治稳固。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阅读全文]...

2022-06-03 16:55:51
  • 《潼关河亭》古诗原文及赏析

  • 《潼关河亭》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潼关河亭》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潼关河亭

      唐代:薛逢

      重岗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度,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鉴赏

      诗的前四句以浑灏之笔写潼关形胜。“重岗如抱岳如蹲”一句造境雄奇挺健,“抱”、“蹲”二字勾画潼关一带山峦面貌,将西岳华山雄镇潼关的独尊传神地描摹出来,与杜甫诗句“西岳崚。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山孙”(《望岳》)同为传神妙笔。这第一句从潼关附*山岳的垂直空间下笔,给人以峻峭之感。“屈曲秦川势自尊”,由横向空间承接上句,潼关诸山曲折起伏,拱卫关中,形成天然屏障,自古以来,许多帝王凭借此处险峻,建金城千里,为帝王之业。战国末年,七雄逐鹿,商鞅说秦孝公“拒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史记·商君列传》),秦国借着关中地利一统天下。杜甫在《秋兴八首》中曾称“秦中自古帝王州”,可见秦川地形确有至尊之势。薛逢在这里巧妙地化用前人语句,将秦*居的尊严与潼关天险联系起来,更突出了潼关的山河形胜。

      “天地并工开帝宅”,写秦中之“尊”,作为帝居的秦川山河,是天造地设,天地同力开辟出来的,它的险峻,决非区区人工雕琢所能为之的,这句驱天地于笔端,很能见出诗人的气魄和诗才。“山河相凑束龙门”,笔力不减出句。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与陕西韩城县东北之间,此地*峭壁对峙,形如阙门,黄河流至此地,因河床变窄,水流湍急,气势壮阔。相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于此,故又称禹门。龙门景象,非潼关河亭之可望,为了写出“天地并功开帝宅”的自然壮观,作者凭借想象用一“凑”字,一“束”字,写出万壑群山与黄河同赴龙门的'景象,以陡健之笔将龙门峡谷,千岩如奔,水流激射写得逼真,使人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势,奇险吓人。这句与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写长江气势的雄奇壮丽同工。首二联就潼关河亭展开粗线条的描绘。值得重视的是,诗人在这四句诗中,融时空为一体,而具体又以空间形式设置意象,在空间意象后面,潜藏着以潼关为屏障的秦中帝业发展史,这种潜伏的时间意识,为尾联抒情留下伏笔。

      “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二句,收诗人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正当诗人伫立潼关河亭,沉浸在潼关形胜与秦中帝尊的冥想之际,“呕轧”一声橹响,将他惊醒,觅声望去,只见一叶扁舟中流横渡,在它的背后是柳色茫茫的远岸,和依稀可辨的村庄。这两句诗,以淡墨描出一个宁静莽远的场景,与首二联雄伟惊险境界恍如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隐隐传达出诗人冥想初醒时那种茫然的心情。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由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诗人心中升起无穷感慨。山河形胜终古如斯,人间盛衰之事,却如眼前波涛一去不返,即使是声势煊赫的秦皇汉武,他们辉煌的帝业,也成为古事,一去不复返。诗人想道:自己一介寒士,宦途落魄,岁月蹉跎,*年来心中出现的那股人生之谜难以解释的怅惘情绪不觉泛起,而在自己悲惨的生活中,此情可与谁诉?

      此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在写景向言情的渐次过渡中,情绪逐渐低沉,最后以世无知音,难论惆怅绾束。这种情绪的起落,除去外界景物的影响,更主要受诗人长期受人排贬,不得意于世的心情影响。史载薛逢与沈询、杨收、王铎等人同年进士,而薛逢最有才华,然诸同年相继作了宰相,薛逢却沉沦下僚,故言辞激烈,得罪当权者,一生抑郁寡欢而卒。这种身世之感,在潼关形胜之中被激发出来,一时豪情,最终被惨淡的心事冲淡,故酿成情绪的大起大落。

    [阅读全文]...

2022-02-01 23:03:45
  • 潼关吏原文翻译赏析(杜甫潼关古诗翻译)

  • 杜甫
  • 历史上的潼关,扼西北之咽喉,掌帝京之门户,东汉末年曹操马超潼关之战、安史之乱哥舒翰痛失潼关、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破潼关一举攻入长安建立大齐*…如今,故城已去,我们只能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窥得古代潼关曾经的雄姿。潼关吏便是其中之一。

    《潼关吏》属“三吏三别”之一,是一首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最早起源于汉魏时期,是古代中国诗歌体裁的一种。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痛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潼关吏》便是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途径潼关时,看到此处战乱未*,将士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关城,有感而发所创作。

    开头四句“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是对筑城的将士和潼关关防的总体介绍:漫漫潼关道上,无数士兵正在修筑工事。放眼四望,沿着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接下来通过诗人与潼关吏之间的对话反映出两者不同的神态和心理:“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面对诗人的提问,守城的关吏自信满满,他邀请诗人下马,说道:“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这八句“神情声口俱活”,不仅是对潼关天险之地的描述,更表现出一种“胡来但自守”的决心和“艰难奋长戟”的气概,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对于关吏的回答诗人并不满意,而是转身告诫他:“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诗人感叹安史之乱–桃林一战潼关溃败,百万将士惨死黄河,并叮嘱守关的小吏,一定要以史为鉴,充分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都城长安的安全。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潼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整首诗中不仅有对潼关天险之地的描述,突出潼关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战乱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体现出诗人期盼和*的美好愿景,以及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阅读全文]...

2022-06-30 06:57:00
  • 潼关的千古名句

  • 千古
  •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潼关的千古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2、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3、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4、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5、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6、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7、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9、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

    10、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11、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12、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13、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14、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15、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阅读全文]...

2022-06-08 12:14:39
当前热门
潼关诗句 - 句子
潼关诗句 - 语录
潼关诗句 - 说说
潼关诗句 - 名言
潼关诗句 - 诗词
潼关诗句 - 祝福
潼关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