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蝉的读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蝉的读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蝉的读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蝉的读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蝉阅读训练及答案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蝉阅读训练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绥(音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流响:连绵的声音。
疏桐:稀疏、高大的梧桐树。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_________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3、虞世南的'《蝉》中,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借“蝉”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状、*性、声音
2、托物言志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5、
①作者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而不需借助秋风。
②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③这首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的志得意满和清高。
6、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2分)。
7、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2分)。
8、托物寓意,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丰富的含义,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9、“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流响”: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
10、这首诗告诉我们:贤能之人,不需凭借权势,自然声名远扬。
对联的贴法和读法
我国古代时写对联一直是直行书写,从右到左排列。对联以楹柱室壁为主要张贴场所,更需要而且也一直是直行书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联的贴法和读法,希望大家喜欢!
传统对联是*仄相合,仄起*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声。 如"春潮传喜讯,鼠岁报佳音。"张挂的对联,传统做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现在的对联张贴还是时有混乱的现象,看起来、读起来都觉得别扭。因此需要懂得正确的张贴方法。
我国古代时写对联一直是直行书写,从右到左排列。对联以楹柱室壁为主要张贴场所,更需要而且也一直是直行书写。尽管下联在一行写不完时,书写要从左至右排列,但两联张贴时,仍然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所谓左与右,应以面对对联所贴处来确定。有些对联贴反了,或者是由于根本不知道对联张贴要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或者是以背对对联所贴处为准而造成的。现在,由于书写*惯从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联贴在门左边的。
究竟应贴在哪边?要看选择什么样的横批。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就是上联结尾宇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声。看见许多对联,有的横批明明是从右向左书写, 上联却贴到左边,有的横批是从左向右书写,上联又贴到右边,还有的对联,没有*仄,而且也不符合人们的阅读*惯。
我们以春联为例,来说明张贴对联的正确做法。有的春联有两幅直联和一幅横批,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宇有*、上、去、入等声韵,接*现在的国音四声法,但有出人。正确的贴法是: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声为下联。简单说就是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即当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正确张贴春联的方法是"仄起*收","从右到左",下面举几个例了来说明:
天增岁月人增寿(右),春满乾坤福满堂(左)。
生意兴隆通四海(右),财源茂盛达三江(左)。
爆竹声中辞旧岁(右),梅花香里报新春(左)。
天赐*安福禄寿(右),地生金玉富贵春(左)。
源运昌隆增百福(右),富业振兴获千祥(左)。
贴对联不是什么大事,图个吉利喜气,即使贴错,也没有人会提示。 不过,既然是民族的文化,我们不能宏扬,也不能离谱。贴错对联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无知。今天既然还是喜庆节日的象征点缀,还是应该了解一下,别贴错让人见笑。
至于春联的读法其实很简单,一句话:怎么贴就怎么读。
关于对联的横批问题,我们*时看到的对联,有的有横批,但绝大多数则没有横批,这是为什么呢?
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也叫"横披"、"横额"。所谓 "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作用。
横批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楹联,绝大多数则没有横批,这是一个很普適的现象。比如很多店铺的对联就没有横批,横批的位置常常悬挂或刻的就是店铺的名称。
根据对联的内容和用途,某一类别的横批一般是可以通用的。如元旦对联的通用横批是万象更新、喜迎新春、欢度春节、喜迎新春、吉星髙照、国泰民安、春意盎然、辞旧迎春、财源广进、春回大地、福满人间、恭贺新禧、莺歌燕舞,等等。高考励志对联的横批有誓夺第一、激流勇进、傲视群雄、壮志凌云、众志成城、励志报亲、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志存高远、金榜题名、师生同心、唯有努力、壮志凌云、笑傲高三、舍我其谁、奋发图强,等等。 用于各个方面的对联横批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张贴对联的正确方法
1、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2、根据横批的顺序确定上联的方向,再贴上下联。现在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一般称为门联,贴在里门(二门)上的称为重门联。很多家庭现在都安装了防盗门,此时张贴对联直接把上下联挂在防盗门上即可,如果贴在周边的墙上,反而显得不够工整。
春联的由来和典故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 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 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 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 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 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 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 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 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 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 “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原创)一、作者简介:
张必,生卒年代不详,另一个名字叫张佖,字子澄,淮南即今扬州人。南唐后主时,考取进士及第。官至内史舍人。
二、这首诗的背景:
张泌在南唐做官时,与邻家浣衣女一见钟情,遂作《江城子》词,后来多年不见,作者夜晚梦到这个女孩,创作出了这首《七绝》以记。
三、重温原诗:
别梦依依到谢家,,
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
四、赏析如下: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美丽而惆怅的梦境。作者在梦中梦到一个曾经一见钟情的洗衣女孩。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从作者见到这位女孩后,时时刻刻难以忘怀。这一夜忽然梦到她,于是,梦魂飘荡,到处去寻找。可是当年相见的地方,画廊依旧,却不见伊人。
自从分别后,这深深的思忆,物是人非的惆怅,她那沉鱼落雁的美貌都借这个美妙的梦境表达出来。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从无情道出有情,是唐代诗人*惯乐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庭月庭树本是无情之物,作者却以多情有情来抒发,使这首诗的意境更进一层。明月依旧照临是有情,反衬出佳人一去无踪的无情。无论有情还是无情,都融入了庭月清冷,落花飘零,这一片朦胧幽清的意境中。
试译如下:
别后的相思飘飘忽忽,
仿佛飘到了谢家。
寻遍了曲曲折折的栏杆,
也找不到她的倩影,
只听到回饶在长廊的风声。
在这春夜里,
只有多情的那弯明月,
为独自相思的我,
洒下一片柔情,
照着幽静清冷的落花。
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是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2、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的,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对亿以内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为今后的学*和生活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及读数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推、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美,从而喜欢数学。
4、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5、教学难点:
每一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二、说学情
从学生的学*基础看,有部分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大数用得少,甚至见得少,要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还是有一定难度,但从学生的学*阶段看,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无论从学*态度还是学*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按照本课的教学设想,只要教师引导,点拨到位,我认为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俗话说“授人于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于渔,其可终身受用”,教给学生的学*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所以依据本课特点,结合本班的学情,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材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推、归纳,结合教师的引导、点拨,把抽象的课本材料演变为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在观察、分析中活跃,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首先在新授前出示复*题:1246、4009、5800、3070让学生读一读,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中间和末尾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的读法,既可以了解他们对万以内数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知识水*出发,找准新知的生长点,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又为后面学*亿以内数的读法作了铺垫,尤其为突破本课的难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然后,我在复*题的每个数后面添上4个0,变成12460000、40090000、58000000、30700000。问学生还能不能读?怎么读?
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通过需要的情况下导入新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初步渗透了个级数向万级数读法上的过渡与迁移。这时我也就迫不急待地带领学生去探究新知。
(一)教学亿以内数位顺序表
1、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先和学生一起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利用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然后结合类推过程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学生可能会说出:十个一千万是十千万,这个答案应该肯定,但同时向学生指明,十千万就是一亿。
感受:一亿有多大?
一亿是个很大的数,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我收集了一些信息资料,让学生读一读。
(1)一亿张纸厚约一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2)1秒钟写一个点,一刻不停地写,一亿个点要写3年2个月。
(3)一个人占地面积按1*方米算,一亿人要用掉*将达百分之一的面积;一个人的身高*均为1。75米的话,横躺在赤道上可以绕3圈多。
这些数据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2、学*数位和数级
在学生掌握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后,引导学生观察板书,说说各计数单位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师指出: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重点提示亿位前要加“……”。
并告诉学生为了读数方便,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个级”数是表示多少“个”,“万级”数是表示多少“万”,引导学生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学*整万数的读法
为了渗透个级数与万级数在读法上的联系和区别,分散本课的难点,我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前的问题上来,让学生把4个新数按顺序摆在数位表上,引导学生理解:在个级数的后面添上4个0,实际上就是把个级数移到万级上来了,同时指出:同一个数在个级上怎么读,把它移到万级上以后读法不变,只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突出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渗透与迁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积级的思考,把数正确读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类推和思维能力。
2、教学亿以内(含两级)数的读法
接下来,我把黑扳上的个级数与整万数合在一起摆在数位顺序表上,学生以小级为单位,合作探究它的读法。
把时空交给学生,让他们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思维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也使不同知识水*的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互补,共同提高。
在小组合作之后,代表发言交流探索结果。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加以引导、点拨:把整万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连在一起,就是这个数的读法。并引导学生自评,他评,真正做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操作、观察、类推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结合板书信息,归纳出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知识运用,能力拓展
在学生概括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后,为深化目标,发展能力,我设计了两道巩固提高题。
法语入门26字母读法
法语字母表是由拉丁字母组成,在部分法语的写法中,大写字母并不使用变音符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语28个字母的读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写/小写/音标
A a [a] B b [be]C c [se]D d [de]E e [e]F f [εf]G g [Зe]
H h [a∫]I i [ i ]J j [Зi]K k [ka]L l [εl]M m [εm]N n [εn]
O o [o]P p [pe]Q q [ky]R r [ε:r]S s [εs]T t [te]U u [y]
V v [ve]W w [dubl?ve]X x [iks]Y y [igrεk]Z z [zεd]
法语字母中文读法
A 啊(一声)
B 杯
C塞(汉语拼音sei,一声)
D逮(汉语拼音dei,一声)
E 阿(汉语拼音e,一声)
F 爱夫
G汉语拼音r+ei,连起来一起读 rei,一声)
H啊(汉语拼音四声),狮(轻声)
连在一起读:啊狮
I一
J汉语拼音r+I,连起来读ri,貌似:(日一)
K嘎(汉语拼音一声)
L爱了
M爱莫
N嗯(四声)呢(四声)
O欧
P 杯
Q汉语拼音g+ǖ,连在一起读gǖ,一声
R爱喝(喝是四声,轻声)
S爱丝
T 逮(汉语拼音d+ei,连在一起读dei,一声)
U愚(一声)
V威
W都(du,一声)波了威
X易克丝
Y一(一声)个孩克
Z在的
1. infirmière=nurse 护士
Mon père est infirmier.
My dad is a nurse.
我的爸爸是个护士。
“infirmière”is for woman (用于女性)
“infirmier”is for man(用于男性)
2. officier de police=police officer 警察
Ce policier est trop méchant !
This police officer is so mean !
这个警察很坏 !
C'est un gentil officier de police!
It's a nice police officer !
这是个很不错的警察 !
3. employé de bureau=office worker 公司职员
Je suis employé de bureau.
I'm a office worker.
烈阳炽盛,暑气渐浓,枝叶繁茂,绿荫葱葱,蝉鸣声渐起,夏意正当时。蝉鸣声声,宣示着夏的活力和热情。自古以来,蝉就被骚人墨客们所歌颂。蝉声中即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高洁远大的人生抱负,也有王维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的诗意生活。
且听蝉吟,十首听蝉的古诗词,在夏日那一声声蝉鸣,别有一番韵味!
听蝉
唐-赵嘏
噪蝉声乱日初曛,弦管楼中永不闻。
独奈愁人数茎发,故园秋隔五湖云。
闻蝉
唐-刘昭禹
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孤馆宿漳浦,扁舟离洞庭。
年年当此际,那免鬓凋零。
听蝉寄朐山孙明府
五代-李中
忽听新蝉发,客情其奈何。
西风起槐柳,故国阻烟波。
垄笛悲犹少,巴猿恨未多。
不知陶靖节,还动此心么。
听蝉
宋-孔武仲
畏日流金不断声,松风涧水助泠泠。
我来萧散无余事,得倚篮舆细细听。
听蝉八绝句
宋-杨万里
一壳空空纸样轻,风前却有许多声。
叫来叫去浑无事,叫到诗人白发生。
听蝉
清-蕴秀
小亭斜坐*花栏,碧树清阴宿雨乾。
听罢蝉声风曳去,绿波深处夕阳残。
听禅
清-胤禛
幽斋人迹少,禅翼响疏林。
大火方流序,微凉早托音。
乍听分远*,欲觅隐高深。
旦夕轩亭外,清机伴我吟。
忆旧游-柳谷听蝉
清-袁绶
恁阴阴翠柳,密罩溪廊,秀映山眉。
筛碎斜阳影,袅新蝉三两,露咽风嘶。
为谁暗传秋信,曳响过深枝。
听嘒嘒哀音,惊回午梦,瘦怯绡衣。
幽思。动人处,爱抱叶身轻,凉入琴丝。
抚罢清商怨,把一襟馀恨,分付新词。
噪晚和谁吟啸,仙蜕怅栖迟。
记玉手挼挲,无弦有韵空自知。
松蝉亭
*现代-缪祉保
高树依依傍小亭,长冈曲径草青青。
庭前细听蝉声唱,回首江山入画屏。
闺中杂咏
有关蝉的诗
1.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唐•卢殷(《晚蝉》)
2.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3.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风蝉》
4.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5.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早蝉》
6.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7.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8.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元稹《送卢诗》
9.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早蝉》
10.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11.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12.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13.娇声娇语。恰似深闺女。三叠琴心音一缕。趓在绿阴深处。《清*乐(咏蝉)》
14.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15.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16.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间早鸣秋树。薄翦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有关蝉的诗句有关蝉的诗句。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天乐(蝉)》
17.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18.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19.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20.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21.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
22.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23.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24.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25.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26.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新蝉》
27.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28.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29.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30.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蝉》
31.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32.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33.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34.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35.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
36.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司空曙《新蝉》
37.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38.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39.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咏蝉》
40.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41.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咏蟹》
4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43.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介绍
在我们的学*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介绍,欢迎大家分享。
一、预读其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具体做法是:
(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
(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4)结合预*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二、抄读其主要目标是: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做法是:
(1)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
(2)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
(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
(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
(5)结合单元学*的提要、课文预*提示、思考和练*,确定学*的童点和难点。
三、解读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
具体做法是:
(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中的语言训练题。
四、品读其主要目标是: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
具体做法是:
(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
(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
(3)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五、诵读其主要目标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
具体做法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
(2)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
(3)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4)整理学*笔记,编写学*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
(5)指导写作读后感想或思想评论,以求陶冶情操。
拓展
文言文阅读知识
考试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件。
考试内容
高考题中的文言设题有下列5种:
1.实词解释。做这类题,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得对错,那么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对错。
2.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本题主要是考查公布的18个虚词,解题方法除了熟练掌握18个虚词中每个词的几个意义外,还要注意,有时两个词的意思相同,但语*能各异,这样也不能认为是相同的,如“则”虽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译成“就”,但有的是副词,有的是连词,这样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
3.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断。本题应该注意设题中出现的问题。一般的解题方法是选择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而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内,另外,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而设题时,只设了三句,失掉一句,这样的`答案也应算对,不必去追究没有被列入的本来正确的那一项,也就是说,不要求全。
描写夏天的蝉的古诗
蝉,又名知了,蝉鸣是盛夏必不可少的景致,古人以为蝉鸣清亮高远,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是高洁的象征,以用来寄托理想抱负。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夏天的蝉的古诗词,欢迎欣赏!
《蝉赋》(节选)
【东汉】曹植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
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
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zhōu]号以遁暑。
《在狱咏蝉》
【唐代】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蝉》
【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画蝉》
【唐代】戴叔伦
饮露身何洁,
吟风韵更长。
斜阳千万树,
无处避螳螂。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有关蝉的诗
1.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唐•卢殷(《晚蝉》)
2.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3.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风蝉》
4.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5.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早蝉》
6.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7.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8.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元稹《送卢诗》
9.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早蝉》
10.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11.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12.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13.娇声娇语。恰似深闺女。三叠琴心音一缕。趓在绿阴深处。《清*乐(咏蝉)》
14.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15.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16.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间早鸣秋树。薄翦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有关蝉的诗句有关蝉的诗句。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天乐(蝉)》
17.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18.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19.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20.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21.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
22.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23.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24.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25.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26.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新蝉》
27.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28.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29.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30.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蝉》
31.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32.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33.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34.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35.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
36.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司空曙《新蝉》
37.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38.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39.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咏蝉》
40.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41.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咏蟹》
4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43.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蝉的古诗读法
古诗蝉的读法
古诗早蝉的读法
古诗蝉的读法节奏
蝉唐古诗带拼音的读法
风古诗的读法
画古诗的读法
尤的古诗读法
古诗风的读法
永琪古诗的读法
古诗秋夕的读法
早梅古诗的读法
雪梅古诗的读法
车在古诗里的读法
5字古诗的读法
古诗中的读法
古诗丽春的读法
山行古诗的读法
古诗的朗读法
春雪古诗的读法
儿童古诗的读法
小池古诗的读法
古诗探春的读法
古诗的趣味的读法
梅花古诗的读法
粤语古诗的读法
读古诗的标准读法
社日古诗的读法
不同古诗的读法
东坡古诗的读法
古诗中白描的运用
道的古诗词
求1590字的古诗文
描写秋天哲理的古诗
带材的古诗
中秋节的图画加古诗
石子吟的古诗视频
有关于汉服的古诗
王维的古诗画的图片
关于咏物怀古诗的题
描写江南秋天温暖的古诗
游山西村的古诗小视频
古诗画的贴板
大风的古诗_作者李峤
聚会女士喝酒微醉的古诗
殷商时期的古诗
含有无赖的古诗
一年下册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古诗文里的送别
表示母爱的现代古诗词
关于江南秋天的古诗大全
宝宝看的古诗
制作带古诗的书签
依山势的古诗
形容石墨的古诗
周朝的七言古诗
写一首关于祖国的一首古诗词
朗诵古诗所见的配音
规劝上级领导的古诗
从小就要读书的古诗
哪些古诗是咏物明志的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