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里的秦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里的秦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里的秦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里的秦关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秦观是宋代重要的一位词人,
他擅于描摹清幽冷寂的情境,
表达凄凉孤寂的情感。
不论是“漠漠清寒上小楼”
还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都能体现这个特点。
今天,我们来读秦观的十首诗词,
感受他的孤寂与悲伤。
《鹊桥仙》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隐娘说:这首词诵出了古今爱情之绝唱:两个人若是彼此相爱至死不渝,又何必奢求朝朝暮暮的庸俗相伴呢?语言上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感情上又含蓄深沉余味无穷。
最重要的是,他为时人与*提供了对爱情的全新阐释,亦即不但在意境上令爱情格局更阔达、深远,而且将精神恋爱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八六子·倚危亭》
【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
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
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隐娘说:此词表达作者与他曾经爱恋的一位歌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全词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间绘景叙事,或回溯别前之欢,或追忆离后之苦,或感叹现实之悲,委婉曲折,道尽心中一个“恨”字。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隐娘说:这首《踏莎行》是秦观的名作。“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生义,历来为人赞誉。绍圣四年,秦观因党争被贬谪,远走郴州,精神上十分痛苦。
这首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隐娘说:这首小词清新温软,似一个温柔的女子,在诉说那淡淡的忧愁,美感十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宁静、幽迷的气氛让人着迷。
《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秦观 鹊桥仙》,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主旨为赞美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的真纯爱情。汉魏以来,咏牛郎织女故事的诗词很多,要数秦观此作最见性灵、最为脍炙人口。起首三句,由云、星、银汉等物景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迢迢暗度,写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会的情节,字字传神。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描述与议论结合,十分艺术地评价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千百万人间夫妻的终日厮守。一相逢与无数的比,造成无穷大的反差,是对牛郎织女爱情价值的高度肯定,语言既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思想亦明晰透辟、高屋建瓴。换头三句,写牛郎织女相逢时的缠绵柔情,以及如胶似漆仿佛梦境的陶醉;佳期则逆回尚未相逢时二人的相依相恋及美好期待;语少情多,今昔交织,韵味无穷。尤其忍顾的细节,将二人相聚而害怕立即要分别的复杂心绪刻画入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结得最有境界。这两句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既指出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同时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典范性的爱情价值标准。这首词的意义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永恒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小编推荐
《鹊桥仙七夕》
作者:苏轼
原文: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
注释:
1、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四十里,《列仙传》王子晋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巅,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鹊桥仙华灯纵博》
作者:陆游
原文: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
翻译: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棋戏,
八尺轻舟,三扇的乌篷船,
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篇一:《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篇二:《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篇三:《清*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江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往苍龙?
【篇四:《清*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篇五:《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作者/*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
往来作战,备极艰苦。
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篇六:《忆秦娥》】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古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秦州杂诗》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秦州杂诗》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秦州城座落在陇东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北面和东面,是高峻绵延的六盘山和它的支脉陇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鸟鼠山,四周山岭重迭,群峰环绕,是当时边防上的重镇。“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同是写高山孤城,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雄浑阔大中带有闲远的意态,而“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则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这个评语不仅道出了这首诗发端雄峻的特点,也表达了这两句诗所给予人的感受。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首联托出雄浑莽苍的全景,次联缩小范围,专从“孤城”着笔。云动必因风,这是常识;但有时地面无风,高空则风动云移,从地面上的人看来,就有云无风而动的感觉。不夜,就是未入夜。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还没有黑就高悬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临的直接感受。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一属于错觉,一属于特定时间的景象,孤立地写它们,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一旦将它们和“关”、“塞”联结在一起,便立即构成奇警的艺术境界,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唐代全盛时期,秦州虽处交通要道,却不属边防前线。安史乱起,吐蕃乘机夺取陇右、河西之地,地处陇东的秦州才成为边防军事重镇。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战争烽火气息的边城中,即使是本来*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蕴含着不*常的气息。在系心边防形势的诗人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两句赋中有兴,景中含情,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正如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评的那样:“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
三、四两句在景物描写中已经寓含边愁,因而五六两句便自然引出对边事的直接描写:“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水还。”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第五句的“属国”即“典属国”之省,指唐朝使节。大约这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国归何晚”。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两句用典,用赋一事,而用语错综,故不觉复沓,反增感怆。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都发生在汉王朝强盛的时代,他们后面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故能取得外交与军事上的胜利。而现在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急剧趋于衰落,象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同样是用这两个典故,在盛唐时代,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的豪语,而现在,却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的深沉慨叹了。对比之下,不难体味出这一联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遥望关塞以外,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整个西北边地的局势,正十分令人忧虑。目接衰飒的边地景象,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额,怅恨不已。“烟尘”、“衰飒”均从五、六生出。“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出这种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而自己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正未有尽期。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秦州杂诗①·其五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②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③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一、白话释译:
①陇右之地,自然环境适宜广养良马。这里养马风盛,养得烈骏万匹,已是由来已久的事。/南使,唐置于陇右养马之官名,这里以官名代辖地陇右;天马,良马,意谓神马,汉代对得之于西域良马的称名。
②如今逢战乱,马群如浮云般连阵战殁,只留得秋草遍山闲长。/连阵,阵战连着阵战,言战事频多;没,即殁,战死;因马多战死,故山草徒长。
③战死的尽管不少,但听说这种真正的良种龙马,仍然留有病残老弱的良骏。骕骦(sūshuang)古代良马名。
④虽是残老之马,却不失骕骦神勇之气,依旧哀鸣着想投入征战,立于遥远的.天际里面朝苍天。/迥,音jiong,远,遥远。诗里为马的立姿壮气氛。
二、赏读简语:
这是一首关于陇右良马的悲壮之歌。诗人借马赋感抒怀,取材角度小,立意掘进深,具有新耳目、憾心魄的艺术功效。
首联交待此地由来已久的养马历史背景和地理优势,丰茂的水草,养得万匹的强骏,为劲健之马的赴战,铺就壮色。次联写战马的壮烈赴难的神勇和万死不辞的献身精神,投射出的是诗人含而不露的杀敌献身的壮怀,抒发出对马死山空草徒长的悲切之痛。第三联深进一层,以“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十个字,从马身上艺术地再现了属于中华民族的可贵品质和英雄气概。它让我们想到了《百岁挂帅》里的佘太君,她虽为国献出了七个儿子,但要使杨门帅旗不倒,即使率孀媳幼眷,也要为国再建功劳的英雄气慨;也想到了《石壕吏》里的普通农家老妪,她不计牺牲的一句“请从吏夜归”,道出的是虽妇流也知为国生死以赴的深明大义。这就是诗人笔下“真龙种”和“老骕骦”丰富的精神内涵。末联的哀鸣而思战斗,迥立而向苍苍,是对这种马所体现的人类精神的阐发,并为全诗画上了意味悠长,昭示壮烈以图强的主题。
所以,写出一种浓郁厚积的悲剧气氛,也是这首诗独具魅力的一大特色。
三、读杜集粹:
①《杜诗详注》释首字“西”曰:张远作西,旧作南(《读杜心解》、《杜诗镜铨》均作“南使”)。而评五章曰:“借天马以喻意。良马阵没,秋草徒长,伤邺城军溃。今者龙种在军,而骕骦空老,其哀鸣向天者,何不用之以收后效耶。”。
②《读杜心解》释“南使”曰:犹言汉使,张骞通西南夷,可言西,亦可言南。
③《杜诗镜铨》释“南使”曰:南使犹汉使。《汉书》:张骞使西域还。得乌孙天马。
这首诗借咏马以抒怀。诗中前四句写自从汉朝使节张骞从西域引入“天马”以来,就不断有良马被带到中原,至今已是数以万计了。但这些神马并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宜:得到。浮云:良马名,这里代指一切良马。据史*载,公元759年3月,九节度使惨败邺城,战马万匹,仅剩三千。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很可能就是为此而发的。“浮云连阵没”,用正面描写法,“秋草遍山长”,用侧面烘托法,前句是因,后句是果。
泊秦淮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泊秦淮古诗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言】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纵情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翻译】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纵情,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惯。
“夜泊秦淮*酒家”,看似**,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纵情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描写秦淮河的古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秦淮河的古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城下秦淮水,**自落潮。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七绝·秦淮河】
锦瑟微澜棹影开,花灯明灭夜徘徊。
一池春水胭脂色,流到前朝梦里来。
【夜游秦淮河】
古韵凌波十里欢,风摇画舫雨含烟。
夜游惊艳思八艳,情洒秦淮不夜天。
【念奴娇·金陵秦淮河】
文人荟萃,更商人云集,繁华街市。桨橹声中观旖旎,入目几多惊喜。十里秦淮,六朝粉面,画阁藏佳丽。进乌衣巷,再游王谢府第。
*画栋雕梁,二龙抢宝,忆媚香楼里。可叹须眉男子汉,不及钗裙名妓。纸醉金迷,改朝换代,孔庙先贤祭。休评功过,心中无愧而已。
【七律·夜游秦淮河】
华灯璀璨映秦淮,
*霓虹画影裁。
踏舫游人寻旧梦,
闻香醉客*楼台。
廊轩影动楼阁处,
管乐悠扬舞美釵。
享乐和*承盛业,
八方雅士展情怀。
【七绝·秦淮河】
箫琴一曲意如何?浅浅轻舟漾水波。
多少繁华言笑里,而今于此怅然多。
【过秦淮河】
日落金陵晖未消,柳牵淮水岸边摇。
楼台依旧秦时曲,明月无知照哪朝。
【七律·秦淮河】
秦淮秋雨细濛濛,飘荡方舟灯艳红。
孔庙临堤香火少,乌衣巷口旅人重。
香君溅血桃花扇,洪武天湖明祖宫。
月洒光华沉碧玉,浪衔朱雀笑谈中。
鹊桥仙秦观古诗赏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鹊桥仙秦观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整体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接着写织女渡银河。
《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化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句,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总观全词,每片前三句皆为写景抒情,后两句均作议论。这些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一是因为有前三句作精彩的铺垫,令后两句的议论自然流出,尤觉深沉真挚。二是立意高妙,既能收得住前句,又能宕开,融汇情、理,醒明本旨。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鹊桥仙⑴
纤云弄巧⑵,飞星传恨⑶,银汉迢迢暗度⑷。金风玉露一相逢⑸,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⑺。
词句注释
⑴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一韵到底。上下片首两句要求对仗。
⑵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⑶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⑷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⑸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⑹忍顾:怎忍回头看。
⑺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花。
注释
内容主旨
这首诗写的是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的一种忧国情绪,讽刺的对象是那些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上层人物。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译文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小船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酒家。酒楼中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在江对岸仍唱着软绵绵的《*花》。(商女表面上指卖唱为生的歌女,实际上指那些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古诗里的秦关
与秦有关的古诗
关于秦人秦地的古诗
关于姓秦的古诗
关于秦伯的古诗
有关秦时的古诗
秦关汉月的古诗
关于秦明的古诗
有关秦汉的古诗
关于秦风的古诗
有关先秦的古诗
关于秦砖汉瓦的古诗
跟三秦有关的古诗
关于月的先秦古诗
关于秦安的古诗歌
与秦淮有关的怀古诗
关闭刚才秦的古诗
关于秦腔的古诗句
关于秦淮艳迹的古诗
关于秦字的四字古诗
关于三秦的古诗歌
关于泊秦淮的古诗
关于秦末历史的古诗
秦岭有关的诗句古诗
古诗有关秦涯河的诗句
关于秦的诗句
有关秦朝的古诗词
与秦时明月有关的古诗
有关七夕的古诗有秦观的
关于秦岭的春天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