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祝福语

关于论语祝福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语祝福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语祝福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论语祝福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28) 语录(66) 说说(3) 名言(32) 诗词(44) 祝福(310k+) 心语(36k+)

  • 论语警句

  • 名言
  • 论语警句(精选90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论语警句吧,论语警句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论语警句,欢迎大家阅读!

      1、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1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8、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19、当仁,不让于师。(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2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2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25、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30、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3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3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3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3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36、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37、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3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39、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40、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41、人无远虑,必有*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43、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4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45、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4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4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阅读全文]...

2022-07-28 23:54:29
  • 论语学而

  • 论语学而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论语学而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论语学而》篇有"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我总觉得没有什么关联,后两句跟学*更无关系。如何整体理解这三句话呢?

      答:

      初看这三句话确是没有关系。但反复研读,就能发现这位祖师爷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是何等的刻骨铭心。

      先看第一句"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这里他在告知弟子学*方法的同时很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学*的浓厚兴趣。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面上是说与朋友交往的态度,其实,还是讲了学*的问题。古代求学方式有自学与从师而学,在从师方面,有请固定的老师指导,也有游学从师。元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就有记载:"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元且如此,何况先秦。游既是求学,也有探讨,彼此通过交谈,可以从对方那里学到很多知识与道理。孔子对朋友的到来这个难得的学*机会感到非常的快乐,故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既然如此好学,其才学肯定渊博,但也不能居高自傲。须知孔子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曾率领一批弟子周游齐、卫、宋、陈、蔡、楚等国,终不见用。这里他告诫弟子,当人家不了解你的时候却不怨恨,才是君子的`风范。所以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关于个人修养问题。由此观之,从学*方法,谈到学*态度,再到学*的成果,这三句话的联系是多么严密。

      其次,此文遣词造句也很讲究。"说"(悦)与"乐"似乎是同义词,但联系上下文来看,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说"是心里感到喜悦、高兴,可见孔子教育弟子对待学*要从内心感到高兴,要很愉快地去学*,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而"乐"是快乐、欢喜之意,有形之于色的意思,对待朋友的到来应现出欢乐的表情以示欢迎。孔子在遣用此二字时,可谓是恰如其分,颇具匠心。

      三句都使用了反问句式,表明了孔子对自己所阐述的观点是坚定不移的,强调弟子们要实现它的意义。

    [阅读全文]...

2022-04-22 11:50:15
  • 论语新解

  • 论语新解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过论语吧,对论语很是熟悉吧。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新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随心所欲。”

      译文:孔子说,现在的球员年薪三十万的站着踢球;年薪四十万的不 装糊涂,不乱出脚;年薪五十万的知道执行上头的命令,让怎么踢就怎么踢;年薪六十万的把主教练的话当耳边风,虽然一句话都不与你顶撞,但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年薪七十万的随心所欲,是大牌球星,打架、骂人、吐口水、泡吧、撞车什么都敢干。

      2。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译文:孔子说,*足球只有女足和青少年足球人才难以培养,后继乏人。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针对假球,有子说,送礼的作用,以*局为最为重要,实在不行的话,只有到关键时刻才漏它一两个球,到那时生米煮成熟饭,足协也就没法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四川的时候,正遇到炒教练之风盛行,全兴队也不例外,先是余东风,后是米罗西、迟尚斌、塔瓦雷斯,现在是霍顿,所以老夫子说,教练下课象水流一样,管它白天黑夜,只要俱乐部不满意,统统的炒掉,太频繁了些。

      5。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针对泡吧、六君子事件,孔子说,我从未见过一些球员争胜的欲望比好色更为强烈。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吗?”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文化典籍。”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我必定说他学*过了。”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六、有子曰:“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七、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就能提高道德。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十一、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十三、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阅读全文]...

2022-04-09 18:25:45
  • 论语的座右铭

  • 座右铭,励志
  • 论语的座右铭

      座右铭是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是人们激励、警诫、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的座右铭,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四、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五、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六、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七、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八、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十、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十一、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十二、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十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十四、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也。

      十五、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十六、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十七、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十八、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十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十、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二十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二十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二十三、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十四、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二十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十六、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

      二十七、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二十八、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二十九、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三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十一、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三十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十三、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三十四、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一、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三、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四、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六、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七、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九、君子**之美,不**之恶。

      十、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十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十二、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十三、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十四、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十五、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阅读全文]...

2022-05-13 12:54:32
  • 论语的作者

  • 论语的作者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到论语,大家都能朗朗上口几句,那么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pincai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论语的作者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是*现传扬并学*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首轮红外扫描后,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疑似失传约1800年的《齐论语》。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宋儒朱熹将《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人物轶事:

      孔子行礼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评赎奴隶

      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从鲁国人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评落水救人

      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与自然山水

      孔子是*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 《论语·雍也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阅读全文]...

2021-12-09 04:16:35
  • 《论语》十二章

  • 智慧
  • 《论语》十二章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论语》十二章 ,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1、译文:孔子说:“学*并时常温*,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译文:孔子说:“温*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方法:要学*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10、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11、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拓展阅读:论语好句摘抄赏析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赏析】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赏析】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赏析】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赏析】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赏析】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赏析】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赏析】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赏析】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赏析】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赏析】君子心地*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阅读全文]...

2022-02-17 21:50:59
  • 《论语》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篇:学而篇原文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篇原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和练*,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那种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已: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了呢?”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文化知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过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那是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谦让得来的。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大概是不同于别人的吧?”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有子曰:“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约言符合道德规范,这种约言才可兑现。态度谦恭符合礼节规矩,才不会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宕磨光后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阅读全文]...

2022-06-28 15:36:08
  • 论语十则的格言

  • 格言,励志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以约失之者鲜矣。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学而时*之,温故而知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未知生,焉知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温、良、恭、俭,让。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不迁怒,不贰过。

    道不同,不相为谋。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三思而后行。

    [阅读全文]...

2022-05-17 16:39:49
  • 论语雍也篇第六

  •   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到中途才停下来,现在你是划定界限,停止不前了。”

      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文】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阅读全文]...

2022-03-02 16:17:41
论语祝福语 - 句子
论语祝福语 - 语录
论语祝福语 - 说说
论语祝福语 - 名言
论语祝福语 - 诗词
论语祝福语 - 祝福
论语祝福语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