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道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修道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修道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修道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欢迎大家参考。
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
《离思》
作者:
元稹
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2、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3、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4、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5、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6、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7、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8、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诗意: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赏析: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易经讲解:女性修道的秘诀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易经讲解:女性修道的秘诀,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上一节讲了我们本身生命的法则,与地球上自然界法则——天地、气候法则是一样的,所以道家把人身当做小天地。这个人身肉体的小天地,也有一年四季变化的不同。所以我们自己的情绪有时候好一点、有时候坏一点,有时候心理上烦一点,或者心情*静一些,普通一般人不大注意到这一点。至于生命上气化的作用,*常各位同学提到炼气功呀做什么的,大家要注意,所谓气化不是呼吸的气啊!也不是炼气功那个气啊!那是炁化的炁,是我们身体的一种生命能。刚才我们讲的是女性。这有两个法则,但不要一定看成圆圈,由复卦到乾卦,陽能是这样上升的。拿身体来讲,是由下到上,身体精神是很健旺的。假设你懂了这个法则,你可以体会一下,尤其女性经期到了最高潮的时候(每个月的排卵期前后),接着便要下降。循右边这个法则下降,情绪身体都会有变化。有些人说不定上半个月精神好一点,大部分这个法则是呆板的。不过,也有些人特殊。由于她自己的感受与观点不同,认为自己下半个月——就是月经要来以前,精神会特别好。一般来说,这个法则是呆板的。
有些女性修道,尤其是出家的女性,常常觉得经期延后了,便心里不安,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假使还没有到更年期以前,你三个月、四个月月经不来,就非恭喜你不可。不过有时候是病啊。这种病在中医叫停经,或者叫滞,那是病态。如果身体状况是好的,气脉是对的,那你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不来经,在一二十岁、二三十岁,因为学打坐功夫使经绝不来,这个在道家而言,叫做斩赤龙。女性修道,拼命修这种功夫,年轻的时候就把赤龙斩断,便有了初步的成就了。所谓“斩赤龙”是道家的术语,*没有。
我在西陲时,常跟*的大师们谈论这个问题,彼此交 换意见。一般人对*大师都很恭敬。有时候我们单独相处在一起,大家都很随便。我说你们*主要的方法,是道家过来的啊!我的看法如此。道家修行的方法,可能在秦始皇以前从印度来,便和*文化混合了。也就是说,*早就有这一套了。因为秦始皇的时候,印度已经有一批修道的人来*。从历史上我们知道,印度过来的这一批人中,有两三位会神通的。秦始皇知道以后,便把他们关了起来,但是秦始皇关不住他们,他们自然就出来了。从这个地方可以知道,当时印度有关生命修炼的方法,已经与中华文化交 流了。*对女性斩赤龙的修法并不知道。
有一位活佛告诉我,有一本古代佛教的经典上有这项记载,但是方法不懂。我说我知道。活佛说:那请你教我。我说不行,我们要交 换!你们最宝贵、最秘密的方法是什么?拿来我们彼此交 换谈谈……女性修道月经停止时,不要搞错了,有时候是停经的现象。究竟是停经或者修持的功夫到了,要你从脸的气色、身体精神的状况去区别哪是病态,哪是功夫。如果真的功夫达到了,她便变得年轻,经期停止了,那是必然的!换句话说,这个女性一定返老还童,回复自己青春时期。这个身体生命的作用,已经回到十三岁月经还没来以前的状况,一样的作用。这个时候一定是乳房收缩,恢复到十二三岁,男女无分别那个境界。那决不是说乳房生了癌症、干瘪了。有些人自己却在冤枉担心了。
我也发现一些女性,并不是她功夫好或修道修得好,而是瞎猫碰到死老鼠,撞上啦,月经停了。结果她几乎被吓死,赶紧找医生看,吃通经的药,她以为打两针就通经啦。因为不懂这个原理,所以受冤枉,也没有办法。一般男性修道更糊涂!因为男人身体一般的征候不显著,你更难拿捏得住。其实都是一样,如真做到任督二脉通了,跟女性斩赤龙的功夫也差不多了。任督二脉这个道理,就是这个圆图的道理。从复卦倒起来到姤卦到坤卦,一升一降,这个中间气的升降,就很困难了。它有一定的方法与次第。
我常常告诉大家,你们要知道修道是个科学的,不是宗教的迷信,同宗教没有关系。你信你的上帝也可以,你信你的菩萨也可以,你信你的太上老君也可以,甚至你信你的哈不楞登也无所谓。反正上帝、菩萨……是个代号,而我们生命的法则是个科学。如果你懂得了这个法则,自己会非常明显地觉察到自己生理的状况,及生理上起的变化。有时很沉闷、有时很松快,在修持上也是一步一步、一个一个的征候,会很明显。有时候有进步,有时候像是病态,觉得五脏六腑哪部分像有病了一样的.痛苦。其实是卦位上的一个变化,也就是《易经》所谓的爻变,一爻、一爻的变化。因为爻变是必然的。你懂了这个法则,先把生命的法则把握清楚了以后,再观察宇宙的法则、地球物理的法则,一概都是一样,很清楚。这是讲圆图方面。
刚才我们提到了一个问题,没有解释清楚。复卦这个地方道家又叫活子时,所以修道的人打坐,要想修到气脉通了,必须懂得复卦的作用。复就是生命的恢复。不过我们普通人,因为有了夫妇的关系、有了家庭子女的关系,等到那个生理的能力恢复了以后,生理的欲望 就来了。来了以后,你要用“善守”的要诀,在那个中间能够把握得住。这个时候拿准了,人的生命就可以自己把握了。至少在学理上是如此。这也只有在*《易经》文化中是特有的。
这种把握生命的法则,甚至生死也可以自己控制的,全世界文化都没有,只有我们*文化懂。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自身都有这个工具,这个法则是我们身体上的变化。十二经脉的变化,同十二辟卦的变化,五脏六腑的变化,及里边方图的变化,理论都是一样。这个法则等于一个公式,科学、化学、物理的公式,像国家法令的规定一样,是没有办法违反的。同样地,这个太陽的行度——春夏秋冬,也是没有办法违反、没有办法脱离这个大法则的。等到身心两方面修成功了,就可以跳出这个法则了。跳出宇宙这个法则,便成了超人,就是有超宇宙的力量了。
所以道家修长生不老的敢说这个话,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个法则之故。
易经中的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潜龙勿用
4、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5、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6、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7、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8、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0、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
1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2、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13、与天地合其德,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14、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1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7、天地闭,贤人隐
18、蒙以养正,圣功也
19、君子以果行育德
20、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21、君子以作事谋始
22、君子以容民畜众
23、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24、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5、君子以类族辨物
26、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27、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28、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施
29、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0、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2、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3、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4、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5、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6、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7、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8、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m.ju.51tietu.net)。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病起见庭竹,君应悲我情。何妨甚消瘦,却称苦修行。 ——齐己《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庭竹》
往者群气争存,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阮籍《大人先生传》
将此验生因,修行在今日。——寒山《诗三百三首》
修行路上多少人,穷年炼养费精神。——吕洞宾《窑头坯歌》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吕洞宾《绝句》
再三劝你早修行,是你顽痴心恍惚。——寒山《诗三百三首》
修行六念回向愿,临终化佛悉来迎。——释遵式《十六观经颂·上品上生观第十四》
急急修行,细算人生,能有几时。——张继《沁园春》
三春多放逸,五月暂修行。——白居易《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
可怜此道人皆见,但要修行功用深。——白居易《郡西亭偶咏》
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张籍《送闽僧》
少见修行得似师,茅堂佛像亦随时。——杜荀鹤《题觉禅和》
修行*日形如鹤,导引多时骨似绵。——王建《赠太清卢道士》
好是修行处,师当住几年。——朱庆馀《送虚上人游天台》
但见修行苦,谁论夏腊低。——朱庆馀《赠律师院》
盥漱新斋后,修行未老中。——朱庆馀《题毗陵上人院》
住此修行过,春风四十年。——齐己《寄敬亭清越》
谁言生死无消处,还有修行那得何。——齐己《寄无愿上人》
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姚合《寄不疑上人》
卷尽浮云月自明,中有山河影¤供养及修行,旧话成重省。——吕洞宾《卜算子》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吕洞宾《敲爻歌》
窑头坯,随雨破,便似修行这几个。——吕洞宾《窑头坯歌》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惠能《菩提偈》
修行真有力,肯被鬼神知。——方回《次韵僧自文见赠四首·浪说扬州鹤》
修行到此元非易,把捉从今更要牢。——方回《閒书二首·年年心事乐陶陶》
勉哉令修行,手书劳四枉。——苏籀《眉州禅僧一首》
即今修行地,千古名还婴。——陆游《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隐书有三景》
道人大欠修行力,*地闲生尔许愁。——陆游《悲秋·烟草凄迷八月秋》
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吕温《送僧归漳州》
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于鹄《温泉僧房》
虎见修行久,松知夏腊高。——喻凫《赠空禅师》
到此修行者,应非取次人。——裴说《鹿门寺》
四远参寻遍,修行却不行。——裴说《不出院僧》
云山知夏腊,猿鸟见修行。——崔峒《题空山人石室》
珍重支公每相勉,我于儒行也修行。——和凝《醴泉院》
依此修行,见本来面。——释印肃《普庵家宝》
不知文字不修行,贫苦分明是惰民。——欧阳元《古神仙身事歌》
曰十二行,对治修行。——黄庭坚《头陀赞》
不省这个意,修行徒苦辛。——拾得《诗》
依此学修行,大有可笑事。——拾得《诗》
凡胎热软多淫地,始信修行要雪山。——王思任《仰天坪》
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苏轼《盐官绝句四首》
吟廊缓步看修行,醉石高眠枕绿莎。——吴龙翰《故人见寄韵》
修行简介
修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xiū xíng,释义:1、修养德行;2、美好的品行;3、操行;4、遵行;5、出家学佛或学道;6、行善积德。
修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社会活动,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杨万里《好事*·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宋之问《绿竹引》
闲居日清静,修竹自檀栾。嫩节留馀箨,新业出旧阑。 ——王维《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回首紫陌青门,西湖闲院,锁千梢修竹。——陆游《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
修竹夹左右,清风来徐徐。 ——白居易《题西亭》
修竹隐山阴,射干临增城。——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旧时长见挥毫处,修竹幽兰取次分。——仇远《题赵松云竹石幽兰》
修竹便娟调鹤地,春风蕴籍养花天。——钱谦益《西湖杂感》
隔岸好山罗数峰,绕檐修竹添深丛。——王炎《用元韵寄周推萧法》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苏轼《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且喜残丛犹有在,好随修竹报*安。——唐寅《落花诗》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杨万里《好事*·月未到诚斋》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纳兰容若《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修竹齐高树,书斋竹树中。——李频《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
午庵聊拂偃月床,卧听春飚过修竹。——毛滂《孙使君见招以不苕荤得醉因过南禅老饭小休庵》
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高适《宋中十首》
鸟倦知还羽翮垂,修竹茂林欣有长。——毛滂《出都寄二苏》
归欤旧隐连修竹,幽鸟窥檐*有尘。——赵蕃《暑甚有怀山居》
盈尺好花扶几杖,拂天修竹倚庭除。——苏辙《送文太师致仕还洛三首》
古松香满径,修竹叶参天。——王夫之《山居杂体药名》
君不见玉川先生洛阳宅,修竹萧萧独为客。——晃冲之《同鲁山韩丞观女灵庙前险石》
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开窗对修竹,笔墨得具陈。——赵蕃《既过曾居因访刘茂实秀才是日明叔同出恨仲威》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苏轼《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麏窜修竹。——苏轼《二十七日自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朱弦的的泛崇兰,翠袖娟娟映修竹。——屠隆《长安明月篇》
池光修竹里,筇杖季春头。——陈与义《纵步至董氏园亭三首·池光修竹里》
入门何所见,修竹出墙邻。——陆文圭《三月旦日出游》
思之不可见,破宅余修竹。——苏轼《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苏轼《李氏园(李茂贞园也,今为王氏所有。)》
岁晚河水留画船,一轩修竹喜萧然。——苏辙《答颜复国博》
岁晚河冰留画船,一轩修竹喜萧然。——苏辙《答颜复国博》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杜甫《滕王亭子》
摇落江山客途里,石门修竹梦林丘。——郑善夫《忧》
恰有古苔三亩绿,都来修竹万竿青。——吴宽《怀修竹书隐》
茂林修竹翠光中,那得披蘘一老翁。——杨万里《留题筠庵以茅盖,层出如蘘衣然》
连苔上砌无穷绿,修竹临坛几处斑。——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苏轼《书林逋诗后》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东方朔《七谏》
皇王自有增封日,修竹徒劳号此君。——徐夤《松》
清溪宛转水,修竹徘徊风。——孟郊《蓝溪元居士草堂》
老树围修竹,清流浸白沙。——徐瑞《李田道中》
春风三月山阴曲,群彦流觞映修竹。——刘炳《题夏博士晋王羲之右军像》
雨止修竹间,流萤夜深至。——范梈《苍山感秋》
修道诗句
修道的诗句
潜心修道的诗句
修道语录
修道时的古诗
一心修道的句子
新修道路的古诗
修道成功不成仙的古诗
形容下山化缘上山修道的古诗
道家修心的诗句
道德修养的诗句
关于道德修养的诗句
关于道德修养的的古诗句
形容道德修养好的诗句
道德修养名句
道德修养的句子
道得修养的名言
道家修心养性的句子
修佛修心的诗句
修行修心修性的诗句
论语道德修养的句子
修心的诗句
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修心诗句
道德修养名言
修禅的诗句
带修的诗句
道德修养格言
道德修养的名言
写静修禅道的古诗词
关于汉字的古诗李白
适合结婚纪念日用的古诗词
含五个字的武汉四个字的古诗
稿纸写古诗的格式
万家盛宴的古诗
表示峰回路转的古诗是
他乡与故乡的古诗
古诗词凄凉的意向
古诗中嫦娥的住所
失望心冷的古诗网名
农村四月闲人少的古诗
桃花古诗的全文
朱熹描写春的古诗
云和梯田有关的古诗词
带古诗词的导游词
悯农古诗的简易图画
赞扬徐州的古诗
形容山间鸟叫声的古诗
决定的决字古诗
以前学过的最长的古诗
用古诗写春天的日记
古诗有没有写杨梅的原因
关于叶的古诗词关于叶
古诗四帖的拼音
满目春华的古诗
成对的颅脑古诗
中国古诗中玫瑰的意象
巡查暗访的古诗词
山泉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古诗中的关塞岭
乐景衬哀情的王维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