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点击答案

关于孔子语录点击答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孔子语录点击答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孔子语录点击答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孔子语录点击答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k+) 语录(137) 说说(46) 名言(124) 诗词(196) 祝福(2) 心语(2)

  • 《孔子见罗雀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阅读,孔子,语文
  • 《孔子见罗雀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孔子见罗雀者是指孔子借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要听从师长们的教导,虚心向他们学*。文章借捕鸟人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是警世之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见罗雀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贪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③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注:

      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

      ③戆:愚。④败:祸乱,祸害。

      19、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词。(2分)

      孔子顾谓弟子曰。

      顾: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

      全身: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分)()

      A、大雀善惊而难得/人不知而不愠

      B、而以所从为祸福/以中有足乐者

      C、故君子慎其所从/其真无马邪

      D、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辍耕之垄上

      21、文段中孔子对弟子有怎样的劝诫?这使我们想起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禅提出的哪一条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①顾:回头。

      ②全身:保全自身。

      20、B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解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意思。选项A中的而,均是连词,前者表示顺承,后者表示转折;选项B中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选项C:中的其,前者是代词,后者是语气词,表示反问;选项D中的之前者是助词,可译为的,后者是动词,可译为到,往。

      21、①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或答故君子慎其所从)。(1分)

      ②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1分)

      参考译文:

      孔子看见一个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雏鸟。孔子问他说:只有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受到惊吓,所以难捕捉到;小鸟贪吃,所以容易捕捉到。小鸟跟从大鸟,就捕捉不到了;大鸟跟从小鸟,也可以捕捉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受到惊吓就能远离祸害,贪食就容易忘记危险的处境,这是出自他们的本性啊,由于所跟从的对象不同而或得到福或得到祸,所以君子要谨慎(选择)自己跟从的(人)。借助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保全自身的途径,跟从年轻人的愚傻鲁莽就有危险死亡的祸患。

    [阅读全文]...

2022-06-11 12:58:59
  •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

  • 阅读,孔子
  •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阅读题: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土地

      B.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懈怠

      C.景行行止 景行:大路

      D.大路学者宗之 宗:尊奉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夫子之道至大②夫道之不修也

      B.①吾何为于此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C.①使知者而必行②*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D.①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②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贤者 / 人之不我信也

      B.今楚,大国也 / 来者犹可追也

      C.昭王乃止/ 是吾丑也

      D.孔子布衣 / 非楚之福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 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9.断句和翻译。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4分)

      楚 之 祖 封 于 周 号 为 子 男 五 十 里 今 孔 丘 述 三 五 之法 明 周 召 之 业 王 若 用 之 则 楚 安 得 世 世 堂堂 方 数 千 里 乎 夫 文 王 在 丰 武 王 在 镐 百 里之 君 卒 王 天 下。

      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参考答案:

      5、B 殆:危险

      6、C 者:代词,……的人。 A 之:的/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B何:疑问代词,什么/副词,为什么;D则,连词,表连接/副词,就。

      7、D 该项都是判断句,其余三项各只有一个判断句。

      8、B 颜回认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表示遗憾。

      9、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⑵(6分)

      ①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或:动身),粮食也断绝了。跟从(或:随行)的弟子饿坏(或:饿病)了,人都站不起来(或:许多人爬不起来/ 没有人能够站起来)。

      ②有这样的道理啊(或:是这样啊),颜家的小伙子(或:好小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要是你成了大富翁),我就当你的管家。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贤人,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动身,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饿坏了,没人能站起来。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诵读,演奏歌唱,没有停下来。

      孔子于是叫来弟子子路问道:“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仁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智吧?所以人家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样的说法吗,仲由?假使达到仁的人一定能受到信任,怎么会有伯夷、叔齐(被饿死)?假使达到智的人就一定能推行学说,怎么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

      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我们的学说有什么错误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容纳。如果我们不研修学说,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已经大力研修学说却不被采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高兴地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颜家的好小子(孩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

      楚昭王调动军队来迎接孔子,想把有户籍的方圆七百里的土地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劝阻说:“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受周天子分封时,封号是子男爵,封地方圆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法度,阐明周公、召公的功业,大王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怎么能够世世代代拥有广大的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呢?当年周文王在丰邑,周武王在镐京,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国君,最终统治天下。现在假如让孔丘拥有土地,有德才兼备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啊。”昭王于是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阅读全文]...

2021-12-29 22:49:37
  • 沉船之前点击答案

  • 沉船之前点击答案

      沉船之前是上海新教材八年级第二学期第21课,节选自美国作家舒特斯曼的长篇小说《泰坦尼克号》。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关于沉船之前点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章由三个主要场景组成,深情讴歌了在灾难和死亡面前所显示出的人性美。

      Q1:找出文中描写的三个场景,这三个场景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A1:(1)音乐家演奏乐曲;(2)老爵士拒绝更衣;(3)老船长与船同沉

      (各有侧重)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Q2: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从容面对死亡?

      A2:(1)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2)对荣誉的珍视与理解;(3)对职责的执著与坚守

      Q3:从他们放弃逃生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们面对死亡是怎样的态度?

      A3:面对死亡,他们都勇敢镇定,临危不惧;表现出他们的人性美。

      Q4:第六段和第十段运用环境描写的作用?

      A4a:交代了当时船上其他人的情况,渲染了混乱、紧急、悲剧的氛围,反衬音乐家和古咸爵士的临危不惧,表现出他们在灾难前保全尊严的人性美。

      A4b: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混乱,情况的危险紧急,突出了华莱士、老爵士面对灾难的时坦然、勇敢和高尚的品格。

      Q5:音乐家为什么此时还能演奏出动人的音乐?

      A5:因为他们深深热爱音乐,与音乐之神在一起,也因此在灾难前表现得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他们想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抚慰人们的心灵,尽到他们应尽的职责。

      Q6:“他再次举起了提琴,将琴托夹在下巴上,抬起右手,搭弓上弦,独自演奏起来……”这句话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A6:这句话通过描写了拉琴动作的流畅,让读者感受到华莱士们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前的从容,*和,也写出了他的镇定来自音乐魅力,体现出人性美。

      Q7:品味“华莱士并没有走开,他任然站在那里,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深刻的理解,知道任何的努力,都只可能是一样的结果,他更愿意站在那里,与音乐之神在一起。”注意加点字,他们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A7:“仍然”、“更愿意”清晰地表现出华莱士此时的心境:在责任完成后,他却没有走开,那是因为他对目前所处的境况十分了解。在毫无生还希望的时刻,他选择与他至爱的音乐在一起这两个词语充分表现出在音乐之神的陪伴下他面对灾难,面对死亡时的坦然。

      Q8:“老爵士班杰明·古咸由侍从陪同着,从楼上顺着阶而下。他头戴礼帽,拄着拐杖,身穿晚礼服,颈上挂着一条洁白的丝巾,脚上的皮鞋被擦得油光锃亮。”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A8:神态安详充分表现出了古咸爵士的绅士风度。面对灾难,他以一个绅士的.高尚表现出了从容、镇定、安详和坦然。

      Q9:船长从20—34自然段中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A9:这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老船长的义无反顾。面对巨大灾难,他尽管无力回天,但他选择坦然接受,保持人的生命的尊严。

      Q10:“曼妙的音乐伴随着宁静的夜以及四周惊慌奔突的人群,成为一组极为特殊的生命交响曲。”此处的:“宁静”和“惊慌奔突”是否显得矛盾?“特殊的生命交响曲”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A10:“曼妙宁静、惊惶奔突”组成了特殊的生命交响乐的真正含义,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宁静的夜色中这两种声音的交融,倾诉着人们对生命的不同诠释:音乐家*静、镇定,人群惊慌失措。面对灾难,人们谱写着不同的生命之曲。

      Q11:海水的“柔若无骨”与“无法估量”是否矛盾。

      A11:不矛盾。“柔弱无骨是指*时水在人们心中的感觉,而无法估量是指水汇聚到一起时所长生的巨大力量,尤其是在此时,它是可怕的恶魔。

      Q12:体会“那动人的音乐声再次在夜空中响起,混杂在无望地四处奔跑着叫喊着的混乱声音之中,渐渐地向远处传开”。

      A12:惊慌奔突的人群和镇定自如的华莱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后者的人性美:即使是选择了死亡,也是要在最后时刻作出自己的贡献,让艺术带给人们一种精神的宁静和自由,抚慰他人,保持自尊。

      Q13:体会“作为船长,他别无选择”。

      A13:强调了老史密士的选择不仅仅是出于先人后己的崇高人性美,更是因为高度的责任感促使他最终与船同亡。只因为他是船长,为了船长的职责所在,为了船长的荣誉和责任,他别无选择。

      Q14:船长临死前为什么要回到驾驶室?

      A14:或许是惭愧,愧疚,究其实,愧疚感乃源于对工作失误的自责,这种自责其实是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使船长从容镇定,最终回到驾驶室,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与自己心爱的客轮共存亡。

    [阅读全文]...

2022-02-01 17:39:31
  •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阅读,孔子,古诗文
  •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甲)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选自《捕蛇者说》)

      (乙)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於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注释:①城父:地名,春秋时楚国之地,在今河南宝丰县。②莫能兴:不能站立起来。(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实词。

      (1)殚其地之出殚:_____________

      (2)而乡邻之生日蹙蹙:_____________

      (3)向吾不为斯役向:_____________

      (4)楚使人聘孔子聘: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粗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号呼而转徙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B.今其室十无一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积于今六十岁矣孔子用于楚《史记.孔子世家》

      D.若毒之乎属予作文以寄之《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语句中表现蒋氏不愿恢复赋的一项是(),属于孔子被围的原因的一项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D.吴伐陈,楚旧陈

      E.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F.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参考答案:

      1.(1)殚:用尽;(2)蹙:窘迫;(3)向:从前;(4)聘:聘请。

      2.D

      3.(1)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处处是死人互相压着(或者一个挨一个的死人到处都是)。

      (2)他所讥讽的都切中诸侯的要害之处。

      4.A、F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①。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

      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②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③三都④。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②拨(fá):大盾。③堕:毁坏;拆毁。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摄相事摄:代理

      B.孔子趋而进趋:小步快走

      C.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伐:夸耀

      D.十二月,公围成,弗克克:攻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3分)

      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有司

      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

      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有司

    [阅读全文]...

2022-01-25 08:13:33
  • 六年级孔子游春阅读答案

  • 六年级,孔子,阅读
  • 六年级孔子游春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做出调整。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孔子游春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孔子的心情很不*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使教化……由此看来,水是()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子路问道:“老师能和我们说说您的志向吗?”

      孔子微笑着说:“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分)

      意味深长——

      司空见惯——

      2、在文中分别划出一个排比句和比喻句。(1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家,是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水好像有德行、有、有志向,好像善使教化,所以说水是。

      (2)学*《孔子游春》,我们认识了的孔子,的子路,的颜回。

      (3)孔子讲到水的德行,我会自然想到一句广告语;孔子讲水有志向,我会自然地联想到一句成语:——;孔子讲水“流必向下”,我又会自然想到一句谚语:——。

      4、第8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仿照文中的写法再补充一点吗?(2分)

      5、你是不是想到了孔子的一些名言?请填一填吧。(1分)

      (1)学而不思则罔;——。(2)——;温故而知新。

      6、如何理解“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句话?(1分)

      推荐答案

      意味深长:形容含义深刻,值得仔细体会。

      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在文中分别划出一个排比句和比喻句: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水好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好像善使教化,所以说水是(真君子)。

      孔子讲水有志向,我会自然地联想到一句成语:(滴水穿石);孔子讲水“流必向下”,我又会自然想到一句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

      第8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引文的省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如何理解“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句话?孔子和他的弟子有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参考资料:自己学到的知识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它好像有情义。水穿石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根据课文内容,将片段补充完整。

      (2)文中省略号表示,你认为水还有哪些品质?按照文中句式再写一两句。

      (3)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是因为水。

      (4)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竟悟出做人的真谙,可见他是一个的人,孔子论水目的在于,所以他还是一个的人。

      (5)本学期我们课文中有许多老师的形象,如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理想的风筝》中的刘老师,《孔子游春》中的孔子,他们的教育方式各异,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和顺温柔荡涤污垢

      (2)内容的省略

      (3)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阅读全文]...

2022-02-18 23:23:35
  • 孔子的语录

  • 语录,孔子
  • 孔子的语录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语录很是熟悉吧,语录是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的语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2.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8.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2.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6.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7.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18.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9.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0.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1.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2.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3.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4.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6.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

      29.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0.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31.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2.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

      3、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论语》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论语》

      5、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论语》

      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论语》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论语》

      9、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论语》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13、人无远虑,必有*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1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经》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论语》

    [阅读全文]...

2022-03-10 16:19:22
  • 孔子语录翻译

  • 语录,孔子
  • 孔子语录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语录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语录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释: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解释: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解释: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人无远虑,必有*忧。

      解释: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解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了呢?

      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解释: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0、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解释: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3、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解释: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解释: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解释: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解释: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解释: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2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解释: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解释: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2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解释: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解释: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

      2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阅读全文]...

2022-06-26 10:04:26
  • 孔子语录翻译

  • 语录,孔子,生活
  • 语录富含哲理,它是唯美的简编文学,“励志的句子网”特整理“孔子语录翻译”一文,希望您喜欢!

    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5、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1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1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1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17、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的人不如喜欢学*的人,喜欢学*的人不如以学*为快乐的人。

    19、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2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2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24、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阅读全文]...

2022-01-24 19:11:37
  • 孔子的语录

  • 孔子,语录
  • 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7、《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1、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2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6、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乎。

    2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3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2、礼之用,和为贵。

    3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51:35
  • 孔子语录论语

  • 孔子,语录
  •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语录论语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君子*之美,不*之恶。

    3、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7、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9、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0、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

    11、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3、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5、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阅读全文]...

2022-07-23 00:37:36
孔子语录点击答案 - 句子
孔子语录点击答案 - 语录
孔子语录点击答案 - 说说
孔子语录点击答案 - 名言
孔子语录点击答案 - 诗词
孔子语录点击答案 - 祝福
孔子语录点击答案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