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

关于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0) 语录(1) 说说(3) 名言(470) 诗词(403) 祝福(1) 心语(177)

  •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还在为学*课文而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欢迎阅读转发!

      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文本细读和教材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辛酸历史,全文向我们讲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读完全文,会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而骄傲自豪,更会为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被毁灭而痛心惋惜,为英法联军的残暴、贪婪、野蛮而义愤填膺,爱恨满园,感慨无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太难,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细细推敲,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精气神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是这样解读的。

      一、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这个词在这一自然段中,连续出现了两次,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量和计算。抓住“不可估量”,反复咀嚼这两个“不可估量”,传达出的是圆明园的价值不可估量。两个“不可估量”,也深深刺痛了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伤感、痛恨、愤慨皆无法言表此时的心境,以一个感叹号化之!可这样的开头留给阅读者更多的是一个问号: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二、众星拱月的独特布局

      说它是皇家园林,因为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为万春园)三园组成。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的花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皇帝。圆明园占地面积约5200多亩,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万园之园”之称。*历代皇家园林有很多,但圆明园绝不是一般的皇家园林,而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就有它的特殊性。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的独特性之一就是它“众星拱月”般的布局了。圆明园的周围除了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以外,周围还有上百个的园子从东、西、南三面紧紧围绕着,就像是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一样,这宏大的地域规模在气势上已经让人称奇。

      三、风格迥异的宏伟建筑

      课文第三自然段一口气用了三个“有……也有……”或“有……还有……”的句式,向我们描述了圆明园中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圆明园中的建筑,据史料记载当时分布着40多个景区,有上百处景点。作者重点介绍的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有金碧辉煌、大气雄伟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小巧精致的亭台楼阁,显然这是一种对比的表达方式。同样,有象征热闹的“买卖街”和那种宁静的山乡村野又是一种比较写法。

      这句也是如此,这些建筑有仿照现实存在的名胜建造的,也有根据诗中想象出来的景象建造的,一虚一实更是对比着在写。民族与西洋,一中一西也是比较着写。这样,作者在介绍圆明园中的建筑时重点选取的是大气雄伟的、小巧精致的,是热闹的、宁静的,是虚幻的、现实的,是古今中外的建筑,这种描述涵盖了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全都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作者又采用了“有……也有……”这种很有气势的排比句式来表达,使“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成为再自然不过的感叹了。

      四、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是个典型的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是它帮我们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圆明园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和“下至”这两个词用得到位,把先秦到清代大约2300多年的时间串了起来,同时罗列的“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名称更是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圆明园中珍藏的历史文物数量之多,历史之悠久、价值之珍贵。自然的,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一点也不为过。

      自此,圆明园的独特布局、宏伟建筑、珍贵文物在读者的脑海里应该有个整体印象: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拥有许多无价之宝的聚宝盆,是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五、在强烈的对比中毁灭

      1.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里的动作是连贯的:掠走、搬运、毁掉,把这些动作连在一起写,就想表达这句话的一个意思,什么也没剩下。

      2. 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这是对前一句英法联军行径的一个递进描述,没有写任何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眼,诸如“贪婪、残暴、野蛮”,可是就是在“三千多名”、“三天”、“整个”等这样*静、客观的语言描述下让我们产生了对英法联军的愤恨和对圆明园被洗劫一空的惋惜。

    [阅读全文]...

2022-06-24 03:51:44
  •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 学*,知识,语文
  •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圆明园的毁灭课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课文解析】

      1.课文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词句解析。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建设风格为巴鲁克(洛特)式,楼房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树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小品等也都是西洋式。第五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中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阅读全文]...

2021-12-31 11:23:42
  •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 教学
  •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课件,课件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课件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

      可以说:(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指名分段朗读。)

      (根据朗读板书:有—————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

      (齐读)

      多美呀!想看看吗?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图片)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指名读第四段)

      (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3)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测)

      (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而这只是圆明园中的一座小城,而这只是一些佛像。想想圆明园中那么多的珍宝啊,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根据回答板书)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这是圆明园那140多个景点内的一个小小的十二生肖喷水池上的3个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啊!而这只是圆明园众多宝物中的一点点啊!你觉得这些宝物除了数量众多,还可以怎样形容?

      (根据回答板书)

    [阅读全文]...

2022-01-13 21:38:48
  • 圆明园的毁灭原因

  • 阅读
  • 圆明园的毁灭原因

      园中面积34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圆明园的毁灭原因,一起看看吧。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詹姆”的绰号。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

      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等珠宝;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860年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1860年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命令米切尔中将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正当清*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15]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英法联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藏舟坞,万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当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拓展阅读:

      美丽的圆明园

      北京它不仅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游览故宫,我们感受了古代的建筑精华;登上长城,我们目睹了我国的伟大工程;观赏慈禧水道,我们享受了独特的青山绿水。

      可当我们漫步圆明园时,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耻辱。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占领圆明园。在这之前,圆明园是清代供帝王们享用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圆明园中不仅有许许多多的建筑,更有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在这种境界里,使人流连忘返。可今天,当我们再次踏入圆明园时,昔日美轮美奂的圆明园已变成一片废墟。在课本中,我们看到被烧毁的圆明园,只能感到惋惜,感到愤怒。可是,当你真正看到圆明园,看到一块块烧毁的石头,你完全可以想象那时火烧圆明园的情景,我国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被一场大火毁于一旦。

      我们要永远记住圆明园的毁灭,记住我国史上巨大的耻辱,记住圆明园现在的模样!

    [阅读全文]...

2021-12-12 20:09:53
  •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 语文
  •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避免不了阅读课文,阅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文章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的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词语解释】

      玲珑剔透:这里指精工制作、内容镂空的工艺品。玲珑,精致灵巧。

      奇珍异宝:奇异的珍宝。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着名。举世,全世界。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或陈设华丽精致、光彩耀目。

      【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无法估量。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景物和收藏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述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阅读全文]...

2022-01-24 09:44:37
  • 正大光明圆明园诗词

  • 正大光明圆明园诗词

      (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

      园南出入贤良门内为正衙,不雕不绘,得松轩茅殿意。屋后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前庭虚敞,四望墙外,林木阴湛,花时霏红叠紫,层映无际。

      胜地同灵囿,遗规继畅春。当年成不日,奕代永居辰。

      义府庭萝壁,恩波水泻银。草青思示俭,山静体依仁。

      只可方衢室,何须道玉津。经营惩峻宇,出入引良巨。

      洞达心常豁,清凉境绝尘。每移云馆跸,未费地官缗。

      生意荣芳树,天机跃锦鳞。肯堂弥厪念,俯仰惕心频。

      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正殿。殿后玉笋嶙峋的石山,叫寿山,山体今仍在,唯玉笋皆不可复见。庚申之役,英法侵略军抢掠烧毁圆明园等西郊诸园时的指挥部即设于此。

      灵囿:周代最有名的帝王苑囿称灵囿。以后历代帝王苑囿多以灵囿称之。

      义府:诗书的'总称。

      示俭:意谓父祖均以节俭为后代示范。相传元世祖为思念太祖创业艰难,特将一株青草放在皇宫陛石前,以示节俭,并称之为示俭草。

      方衢室:方,效法。衢室,相传尧于四达之街众衢设室居住,为的是可听到下面百姓的声音。

      出入引良巨:弘历自注:出入贤良门扁额皇考御书也。

    [阅读全文]...

2022-07-13 10:17:16
  • 中秋团圆的诗词

  • 团圆,中秋,文学
  • 中秋团圆的诗词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以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中秋的古诗词名句,欢迎查看!

      1、《中秋》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3、《水调歌头》

      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6、《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7、《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8、《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9、《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阅读全文]...

2022-01-27 12:26:23
  • 圆明园简介

  • 阅读
  •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简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的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的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侮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占地面积

      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水主题元素

      圆明园复原图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州”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建筑风格

      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乾隆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

      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

      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禊(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

      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

      建筑形式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面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建筑*面布局共有38种之多,除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环、方胜等,可谓丰富无比。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1万*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宗教元素

      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周围有乔松偃盖,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个建筑体态庞大,金碧辉煌。每当清晨薄雾初起,该建筑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我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阅读全文]...

2022-04-26 07:17:08
  • 圆明园游玩详细攻略

  • 游玩,旅行
  • 圆明园游玩详细攻略

      圆明园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圆明园游玩详细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景区简介:

      圆明园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园区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原有园林风景百余处,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园林于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现在剩下一处占地约5300亩的园林遗址。

      十八世纪康熙年间(公元1709年)至公元1772年才基本建成,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圆明园,在园南新建了长春园,并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景点分布: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千亩,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由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悠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圆明园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景区资质:

      国家4A级景区

      景区特色:

      怀古、游园、踏青、园林、建筑、遗迹

      旅游攻略:

      1、夏季到圆明园赏荷,是许多市民、摄影爱好者的最爱,也是圆明园历年一大特色活动,届时会举办荷花节。

      2、每年开展多种皇家相关的活动,如春节期间的皇家庙会,春季的踏青节,9月底的金秋皇家文化节等,可感受古代皇宫颇为讲究的庆祝方式。

      游览路线:

      绮春园新宫门→鉴碧亭→石残桥→天心水面→涵秋馆三孔桥→仙人承露台→别有洞天→→曲院风荷→蓬岛瑶台→*湖秋月→→方壶胜境→西洋楼遗址(万花阵迷宫、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圆明园全景沙盘→含经堂遗址→绮春园,结束游览。

      最佳游览时间:

      四季皆可

      购物推荐:

      (购物)圆明园的书籍、图片、旅游纪念品,可在鉴碧亭北京礼物店、天心水面北京礼物店、大水法北京礼物店购买。

      (美食)三孔桥快餐、风荷楼茶室、大水法加加游快餐、天心水面加加游快餐等,福海酒家。

      景区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

      到达方式:

      公交线路:

      绮春园宫门:319、320、331、432、438、498、628、664、690、696、697、801、826路等。

      长春园东门:432、656、681、717、814、982、特4路等。

      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B口出

      北京圆明园门票价格:

      1、大门门票:**10元/人次;半价5元/人次;月票每人15元/月[每月1日至5日,持本人照片及月票底版(工本费0、5元)在绮春园宫门、东门售票处办理]。

      2、西洋楼遗址景区(含大水法、展览馆、迷宫):**15元/人次,半价5元/人次。

      3、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10元/人次,半价5元/人次。

      优惠说明:

      1、免票:1.2米以下儿童,65周岁(含65周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证或身份证,现役军人、*、烈士家属凭有效证件(不含园中园),残疾人持残疾证(不含园中园),见义勇为人员凭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件(不含园中园),省部级以上劳模,凭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件(不含园中园),持革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的人员,伤残军人凭有效证件。

      2、半价:6周岁(不含6周岁)至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不含研究生、短期培训学员、**继续教育学生)凭有效证件(首道门);学生团体参观,凭学校介绍信,提前预约;60周岁至64周岁的老年人凭有效证件(首道门);持本市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卡的人员凭有效证件(首道门,不含园中园)。

      3、特殊说明:月票仅限入园门票,北京市公园年票无效

      景区开放时间:

      1—3月、11—12月:售票7:00—17:30,开放7:00—19:30

      4月、9月、10月:售票7:00—18:30,开放7:00—20:30

      5—8月:售票7:00—19:00,开放7:00—21:00

      景区服务:

      语音导游机:长春园东门100台、绮春园宫门各设200台。

      租赁押金:200元/台,使用费:中文20元/台,外文40元/台。

      租赁时间:8:30—17:00。

      游船服务:

      圆明园南门—遗址西口:20元/人;

      圆明园沙盘—海岳开襟水上观荷:15元/人;

      开放时间:春秋季8点—18点30分,夏季7点30分—19点;荷花区观荷游船为4——10月,8:00—18:00。

    [阅读全文]...

2022-01-06 21:19:52
  • 《圆明园祭》阅读答案

  • 阅读,语文
  • 《圆明园祭》阅读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祭》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这是历史的悲哀!

      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

      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4、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15、第⑵、⑶两段的描写,轻松中蕴含着,沉静中透露出,作用是。

      16、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17、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的心情。

      18、第⑺段中的悲哀的词性已由词活用为词。

      19、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20、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

      21、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22、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培根的一句名言回答。

      答案:

      14、我是想去祭圆明园,所以我要去;而朋友们以为我是看风景而那没什么可看的,故劝我别去。

      15、苍凉、焦虑;为下文作了铺垫。

      16、雨果

      17、抒情;悲伤

      18、形、动

      19、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20、慷慨施舍想把圆明园重建的人。

      21、作者持否定态度。

      22、读史使人明智。

    [阅读全文]...

2021-12-25 00:43:27
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 - 句子
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 - 语录
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 - 说说
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 - 名言
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 - 诗词
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 - 祝福
写圆明园被毁后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