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戏曲有关的诗词

关于与戏曲有关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与戏曲有关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与戏曲有关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与戏曲有关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2) 语录(5) 说说(2) 名言(1) 诗词(73) 祝福(3k+) 心语(59)

  • 形容戏曲的词语

  • 写作
  • 形容戏曲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戏曲的词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哀感顽艳】: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打诨插科】:科:古曲戏曲中的表情动作。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大打出手】: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欢喜冤家】: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即即世世】:诅咒人该死的话。旧时戏曲中常用。

      【泾渭了然】:了然:清楚的样子。也指戏曲用韵清浊分明。同“泾渭分明”。

      【宽袍大袖】: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

      【梨园子弟】: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奶油小生】:小生: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白白嫩嫩的男子,指没有阳刚之气的男人。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撒豆成兵】: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撒科打诨】: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有板有眼】: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

      【张筵设戏】:张筵:摆酒*。喝酒看戏曲。形容大摆排场,铺张浪费。

      【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自报家门】: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指作自我介绍。

    [阅读全文]...

2022-03-29 16:16:00
  • 赞美戏曲的诗词有哪些(一句话形容戏曲之美)

  • 赞美
  • 但凡您关注点国学,偶尔看看电影,多少会知道,最*有一部出圈的爆款作品,《白蛇传·情》。

    爆款的产生,带着些许偶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必然。

    《白蛇传·情》即遵循这一规律,它首日票房并不理想,随着口碑炸裂,一口气火爆到出圈。

    它的宣传标语是:“首部4K粤剧电影”。

    一般而言,宣传词中主语之前的修饰愈多,尤其是打着“首部什么什么”,无一例外,几乎都是烂片。

    可是,《白蛇传·情》就是那个,万里挑一的例外。

    因为,它的宣传标语,并不是修饰形容,而是实打实的陈述句式。

    唱戏之人,本本分分,从来不打诳语;唱戏之人,锦心绣口,善于将各种思绪mix在一起。

    从粤剧,到粤剧电影,再到4k特效粤剧大电影,皆遵循这一思路:

    既要本分,又需飞扬。

    各行其是

    最“本分”的戏曲是何种模样?

    众所周知,“虚拟”是戏曲艺术中运用最多、最能超越限制的艺术手法,也是戏曲舞台的最大魅力所在,有一副戏台对联是如此说的:

    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山河;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三尺舞台,聚百十双目光,演万千个故事。

    另一方面,戏曲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要求又极为严苛。 正所谓:

    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

    一颦一笑一回眸,一生一世一瞬休。

    《霸王别姬》中,袁四爷问段小楼:“从霸王回营到与虞姬相见,按老规矩是走七步,而你只走了五步,为何?”

    少走这两步,便是心焦,便是威而不重,霸王便不再是霸王。

    这就是戏曲的执拗。

    与之作对比,电影的拍摄,以写实为主。你要花花草草,我便布置小桥流水;你要金碧辉煌,我便搭建亭台楼阁。

    而电影演员的表演方式,虽然也有章程,但不至于死板。看电影的观众,也许会评价演员的演技,绝对不会无聊到,计算他们走了几步。

    戏曲和电影,差了两个字,隔着万重山。

    具体到粤剧。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时期,最早的粤剧艺人,深入在农村,来往于乡镇,以红船为运输工具,故被称作“红船班”。

    随着城市中心戏院、天台的陆续增多,一些较大的粤剧戏班不再走乡,他们聚集在广州等大城市演出,史称“省港班”。

    粤剧里有百态人生,表达市井的声音。

    最早的电影,传入至广州时,则没有声音。

    这种默剧的表演形式,又被称作“奇巧洋画”,形式虽然新颖,却都是断幅零篇、无头无尾,观一个“奇”字则可,看一场故事不能。

    从接受程度,到受众群体,电影在粤剧面前,都算是小弟。

    融会贯通

    然而,彼时的粤剧,灿烂中潜伏着汹涌,*静里暗藏着杀机。

    首先,广州地处沿海,观众更喜欢时髦、新鲜的内容。电影的机会很大,粤剧若然不变,就意味着淘汰。

    其次,随着戏院商业化的不断演进,资本家操纵下的戏班,攫取大多数利润,名角儿也拿着高昂的薪酬。

    譬如,据《三十年代粤剧盛衰记》载,“1930年代,名伶薛觉先,年薪按6万元计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戏院的利润却非常微薄,他们是繁荣市场下的陪跑者、旁观者。

    电影于戏院而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电影低眉顺目,它却走上坡路;粤剧昂首挺胸,其实在走下坡路。

    所以,按照如此趋势,粤剧是要没落了么?

    并没有。

    粤剧发展至今,依旧没有消亡,是它顺应时代,随时改变自我的结果。

    “创新”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清朝诗人赵翼曾有诗曰: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预支了五百年的创意,又当如何。到了千年的时候,一样是陈词滥调。赵翼议论的是诗词,戏曲又何尝不是如此。

    更不用说,粤剧的危机就在眼前,世事变化如此之快,哪还有五百年的新意,供他们消费。

    彼时的艺人,于伴奏乐器上扩充,于唱腔风格上推陈,于艺术流派上出新。

    按照当时报纸记载,粤剧梨园弟子,“乃变更演剧方法,取消往日之正本出头,另编配景新剧,集中全班人才日夕只演一出,名曰配景新剧。”

    更狠的是,他们还“不耻下问”,专门向电影行业学*。

    [阅读全文]...

2022-02-23 22:30:03
  • 赞美戏曲的诗词(描写戏曲的优美段落)

  • 赞美,优美
  • 清初戏曲作家洪升,历经十年时间写出中国古代戏曲史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长生殿》,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长生殿》问世,引起轰动,反响热烈,第二年再次演出时,正巧当时是孝懿皇后忌月,此举触犯皇室,洪升被革职弹劾入狱,真是“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何许人也?他是清初大戏剧化、文学家。生于1645年8月21日(清顺治二年),浙江杭州,当时称为钱糖。洪姓乃钱糖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洪升的外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廷出仕做官。洪升自幼便受到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喜好读书,勤奋刻苦,家中藏书无数。洪升十五岁少年时便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二十出头,已经创作了很多出色的诗文,被很多人赏识。

    洪升的母亲是大学者黄机的女儿,杭州黄家也是名门望族,曾有这样的说法:《红楼梦》里王夫人的原型,就是黄机的女儿,即洪升的母亲。洪升从小跟自己的表妹黄蕙青梅竹马,二十岁时两人结为夫妻,也有说法说黄蕙是王熙凤的原型。当然,这些说法不知道是否经过考证。

    洪升一生命途多舛、不甚顺遂,他经历过家庭的重大变故,父亲罹事,被诬遣戍。他奔走求救,在因为父亲的事情四处奔波的过程中,他体会和觉察到民间疾苦,写了很多作品和诗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他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倍加同情,接触到社会现实和残酷的一面。

    《长生殿》是洪升的代表作,历经十年光阴写成,三易其稿,讲述的是唐朝皇帝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这也是由史实演绎的传奇故事之一,外界对《长生殿》评价很高,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也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长生殿》的曲词描写特别精彩,熟读可以体会和感受到其中的韵律之美,曲词风格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立体感,衬托人物形象、情感呈现和框架布局,使得整体立体起来,这与作者写作功力分不开。

    从艺术成就来看,《长生殿》绝对是开创了戏剧的先河。这部戏剧不仅歌颂了忠贞的爱情,同时批评了爱情的严重后果。全剧以爱情为主线,又穿插着社会矛盾和历史教训,将爱情与政治斗争相结合,通过展现爱情的悲欢离合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全剧既不脱离史实,又不局限于现实,通过生动、细腻的笔法,让人物性格极为饱满,深刻的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我国戏剧史上影响力重大。

    1645年8月21日,376年前的今天,洪升出生。今天是洪升376周年诞辰纪念日,我们一起欣赏十首洪升的诗,在这些诗中,感受诗人的那时情怀。

    雪望

    洪升 〔清代〕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将游大梁

    洪升 〔清代〕

    匹马嘶荒野,群山拥乱云。

    迢迢二千里,去哭信陵君。

    答友人

    洪升 〔清代〕

    君问西泠陆讲山,飘然一钵竟忘还。

    乘云或化孤飞鹤,来往天台雁宕间。

    寒食

    洪升 〔清代〕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公子行

    洪升 〔清代〕

    春明门外酒楼高,称体新裁蜀锦袍。

    花里一声歌《子夜》,当筵脱与郑樱桃。

    蒙山道中

    洪升 〔清代〕

    乱石绕东蒙,崎岖古道通。

    一身千里外,匹马万山中。

    密树遥遮日,轻花细逐风。

    望云双泪落,岂是为途穷!

    衢州杂感

    洪升〔清代〕

    巑岏岭势矗仙霞,阻遏妖氛建虎牙。

    障日丛篁宁容骑,连云列戟不通鸦。

    居人乱后惟荒垒,巢燕归来止数家。

    一片夕阳横白骨,江枫红作战场花。

    钓台

    洪升〔清代〕

    逃却高名远俗尘,披裘泽畔独垂纶。

    千秋一个刘文叔,记得微时有故人。

    石门

    洪升 〔清代〕

    先贤逝已久,予亦宿石门。

    天寒鸟自归,林表斜阳昏。

    [阅读全文]...

2022-03-13 23:55:38
  • *戏曲旦角

  • 文艺,体育,戏剧
  • *戏曲旦角

      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类别。其中京剧旦角著名的四大流派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戏曲旦角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青衣:

      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

      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刀马旦:

      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武旦:

      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

      老旦:

      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娘》中的老夫人;《钓金龟》中的康氏等。

      花衫:

      是上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由王瑶卿先生所创,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等。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所以他融和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

      戏曲是*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作为真正的民族艺术,今日的戏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但作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戏曲无处不体现着我们民族的观念与审美趣味,早已与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成了民族生命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戏曲艺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帮助其在新型现代科技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承和发扬之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行当与角色创造

      戏曲表演中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各行都有各地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表演有分行,演员必须运用行当的程式,而不是运用直接的生活材料来创造角色,这是戏曲在塑形象的方法上的`一大特点。“行当”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是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生活特征(包括年龄、身份、气质、神态、行动、举止等各方面),以及表现这些特征的一套表演程式。所以演员掌握了某一行当的程式,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这一行中所能包括的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绘画讲究几笔就能描绘出对象的形貌和神韵,而行当的某些程式,也已经提炼到了这样的程度,它往往几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精神气质上的特征。

      行当的程式毕竟是一种造型的手段,一种表现手段。掌握了程式,并不等于就有了具体角色。演人物跟演行当,这是两条路子。在*表演艺术中,前一条是正确的路子,后一条是错误的路子。历来的优秀演员,当他们运用行当的程式来创造具体角色的时候,总是要根据自己对生活、对角色的理解,对程式进行选择、组织、集中,使之与角色相适应;并不是把现成的一套程式拼拼凑凑往角色身上一装,就算完成了角色创造。即使扮演的是前人创造的传统形象,也要经过一番“再创造”的工作,即通过自己的体验,使这个形象活在自己的身上,而且不断地根据自己的新的体会来充实它、丰富它,从而使形象获得新的色彩。在实践中还经常遇到某一行当不能概括某一角色的性格特点的情况,也就是说,光靠某一个行当的程式,还不能表现这个角色,这时,就必须将程式加以发展,才能适应角色创造上的要求。长期形成的技术格律也叫程式,如甩发、圆场、扫边、鹞子翻身、乌龙绞柱等等。

    [阅读全文]...

2022-03-20 10:22:34
  • 流行戏曲中的台词

  • 台词,流行,语录
  • (一)A:音乐,是一群跳跃的音符B:音乐,是一种快乐的心情A:音乐,是一个梦想的表达B:音乐,是一段美好的回忆A:就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在那跳跃的音符中寻找彩虹般的微笑B:请欣赏《歌曲串烧》(二)民族舞蹈舞出热血豪迈,流行歌曲唱出心中理想。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让我们无法忘怀,风靡当下的流行歌曲使我们畅想未来。

    感受了传统的中国武术精粹,让我们换种口味,感受一下动感的流行之声。

    下面请欣赏《流行歌曲串烧》

    歌曲主持串词【篇一:主持歌曲串词】1、岁月匆匆,人海茫茫。

    在人生的旅途,爱情就是那盛开的花朵,许多时候,只在与你擦肩而过的瞬间绽放。

    下面请欣赏由***带来的歌曲——《心语心愿》2、在这个越来越包容的社会,有两位勇敢的男生将用歌声证明他们深厚的友情。

    下面有请***和***为我们深情演唱——《如果没有你》3、童年的时光总是欢乐的,那些充满童趣的日子是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下面让我们随着歌声再次聆听那童年的呼唤,有请***同学为我们带来歌曲——《蜗牛与黄鹂鸟》4、每个人都拥有关于自己的回忆,时间流逝,还有没有人记得当初懵懂的自己和当初美丽的承诺。

    下面有请***同学为我们带来歌曲——《记得》5、一首经典的情歌,抒发离愁,献给在远方的她。

    下面有请12级信管的***同学为我们诠释这首经典歌曲《遥远的她》6、a:音乐没有国界,但英语有人学得好,有人学得差,比如下面这首歌曲b:哎~让我看一下,“个来得有k木”a:是gladyoucame好吧,你这英语学得,b:哎,所以12月份马上要考四六级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下面这首歌曲a:下面就有请***用他的吉它为我们带来这首歌曲——《gladyoucame》7、爱情有时让人失去理智,比如在蔚蓝的珊瑚海上,海鸟跟鱼就上演了一场凄美的恋情。

    下面有请***和***同学为我们演绎这场美丽的意外,请欣赏歌曲——《珊瑚海》8、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承载着无数童年的记忆,那海面倒影着的美丽白塔依然是你我心中最美的风

    霍元甲北京一夜 信乐团少年游 盖世英雄 王力宏爱乐团面妆-李文《刀马旦》-周笔畅《谁动了我弦》-蔡依林《独占神话》-许慧欣《诗水蛇山神庙》-卓文萱衣袖》-梁静茹《丝路》青衣---马天宇醉青楼---范逸臣昆明湖---后弦钗---薛之谦红尘女子---薛之谦酒道----子曰乐队

    歌名叫什么

    (⊙o⊙)…high歌

    歌名叫什么

    镜子中的自己哭的那么无力灰白色的记没有太多的旋律听的CD没一句我爱你歌词太丽转身我失去你如果我这次忘了你你会不会觉得难呼吸我用力抱住我自己一切来不及如果我再次遇见你我们还会不会在一起你忘了我存在的意义

    [阅读全文]...

2021-12-08 01:20:08
  • 关于戏曲谚语

  • 谚语
  • 关于戏曲谚语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谚语吧,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1、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5、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6、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7、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8、腔好唱,味儿难磨。

      9、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1、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2、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13、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15、私下练,台上见。

      16、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8、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19、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0、字不清,唱不明。

      21、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22、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3、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24、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25、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6、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仅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28、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2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3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1、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2、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33、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4、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35、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36、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7、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38、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39、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40、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41、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42、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4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44、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45、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46、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47、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49、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阅读全文]...

2022-03-02 22:32:56
  • *戏曲旦角详解

  • 文艺,体育,戏剧
  • *戏曲旦角详解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丑角)。戏曲中的旦角到底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戏曲旦角详解”,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戏曲旦角详解

      老旦: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元曲谓之卜儿,汉剧称为夫。《红楼梦》第五八回:“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

      彩旦:传统戏曲表演中的女性丑角。又称丑旦。扮演年龄较老者的女丑又称丑婆子或摇旦。

      花旦:传统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女子。在有些剧种里,女性角色除老旦、彩旦外,统称“花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以墨点破其面,谓之花旦。”清、昭槤《啸亭续录·莺花小谱》:“*日京都优人以四喜部为第一,花旦姿首美者甚多。”

      正旦:传统戏曲脚色名。简称“旦”。由宋杂剧、金院本的“装旦”演变而来。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元、杂剧、明、清、传奇及一些地方戏剧中都有此角色,在京剧里称作“青衣”。元、关汉卿《都二元》楔子:“冲末扮、竇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还是我老妥做了天下第一个正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

      装旦:戏曲中男子扮演的旦角。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教坊乐部》:“装旦,孙子贵。”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范传康、上官唐卿、吕敬迁三人弄假妇人。假妇人即后世装旦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元、襍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

      刀马旦:传统戏剧中旦角的一种。扮演骑在马上使用大刀长枪作战的女性,如《穆柯寨》的穆桂英 、《战金山》的 梁红玉 、《扈家庄》的 扈三娘等。

      武旦: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打出手。多在神话剧中扮女仙或女妖,如京剧《盗仙草》中的白素贞。也扮演女将和女侠,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悲旦:传统戏曲的旦角之一,以扮演悲情戏中的妇女为主。如饰京剧《探阴山》中的'柳金蝉。

      禾旦:宋元戏曲中年轻村妇角色的俗称。也称伴姑、伴姑儿。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丑扮禾旦上。]”元、朱凯《黄鹤楼》第二折:“[禾旦云]自家村姑儿的便是……我不免叫伴哥儿同走一遭去。伴哥儿!行动些儿。”

      闺门旦:戏剧角色之一。又称小旦,扮演闺女、少妇等形象。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唐弢《“言论老生”》:“这种角色,也像京戏里的‘长靠’、‘短打’、‘闺门旦’、‘刀马旦’一样,在老生行中有一个因此而获得的专称,叫做‘言论老生’。”

      小旦:传统戏剧中旦角之一,后多扮演年轻女子。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下》:“元杂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是新打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的是嫦娥。”

      贴旦:戏剧脚色名。指同一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珍儿者,尤姣媚。”

      风月旦:传统戏剧行当名。即贴旦。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兼跳打,谓之武小旦。”

      坤旦:旧时称演青衣、花旦等旦行脚色的女演员。

      魂旦:戏曲中扮演女鬼的角色。清、洪昇《长生殿·冥追》:“魂旦白练繫颈上,服色照前《埋玉》折。”

      戏曲是*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作为真正的民族艺术,今日的戏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但作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戏曲无处不体现着我们民族的观念与审美趣味,早已与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成了民族生命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戏曲艺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帮助其在新型现代科技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承和发扬之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四大花旦

      *戏曲曰:“生、旦、净、末、丑。” 旦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女角色的统称。四大花旦主要是指戏曲界的四位名角花旦,后也指影视界相关女明星。

      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

      上世纪“四大名旦”: 1931年由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兰芳以565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540分,荀慧生获530分,尚小云获505分。次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的公认。

      梅兰芳(1894—1961)原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身梨园世家,8岁时便进“云和堂”拜师学艺,工青衣,兼刀马旦。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善于运用歌唱、念白、身段、舞蹈等技巧,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演唱出字清晰,音色明朗圆润,与婉转妩媚的唱腔相互辉映,格外流利甜美。代表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游园惊梦》

      程砚秋(1904—1958)1904年生于北京,是满族正黄旗人,曾改称程艳秋,成名后,因讨厌媚俗的“艳”字,便改名“砚秋”。他自幼学戏,受师于梅兰芳。在唱功上他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永”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先生虽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却最擅长演悲剧中唱腔委婉的青衣,并以出神入化的水袖功见长,实在令人啧啧称奇。继承各家之精华,艺术上富于原创,唱腔缜密绵延,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多变,动听传神,讲究表现旋律的美和韵味的隽永。以擅演悲剧著称。代表剧目有:《荒山泪》、《春闺梦》、《窦娥冤》和《祝英台抗婚》等。

      荀慧生(1900—1968),祖籍河北东光。先生出生贫寒,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荀派”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唱腔柔媚婉约,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动作美、媚、脆,尤其要讲究眼神的运用,一举一动、一指一看节奏鲜明,讲究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但结合不同的任务,又有不同的变化。喜剧人物则娇憨俏丽,悲剧人物是凄楚哀怨。念白接*口语,感情真切而富于旋律美。代表剧目有:《玉堂春》、《大英节烈》、《钗头凤》和《红楼二尤》等。

      尚小云(1900—1976)是河北南宫人。自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就被评为“第一童伶”。他初*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唱腔以刚劲著称,字正腔圆,善于使用颤音,崤拔高昂。念白爽朗明快,流利大方,做功身段寓刚健于婀娜,武功根底深厚,嗓音宽亮,世称“尚派”。他把“杨派”的武生技艺吸收融化在自己的旦角戏里,使“尚派”唱法以刚劲见长,且武功出众,表演别具一格,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妇。代表剧目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和《梁红玉》等。

    [阅读全文]...

2022-05-29 19:34:09
  • 与戏曲有关的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与戏曲有关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

      2、真正优秀的悲剧应该在人类的灵魂舞台上上演,让人的理性做唯一的观众。——卡贝尔

      3、一切戏剧都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绝不是用来开心取乐的……也许有人说是为吃饭穿衣,难道我们除了演玩艺儿给人家开心取乐就没有吃饭穿衣的路走了吗?我们不能这样没志气!——程砚秋4、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拜伦

      5、演戏的好象总是那三个人:丈夫、妻子和情人。——梅瑞狄斯

      6、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7、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莎士比亚

      8、人生如戏剧。红演员有时会当叫化子,而三流演员有时扮演大爷。——福泽论吉

      9、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鲁迅

      10、闹剧在本质比喜剧更接*于悲剧。——柯勒律治

      11、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

      12、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13、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阅读全文]...

2022-06-10 14:25:41
  • 有关于戏曲的谚语 跟戏曲有关的谚语行话合集

  • 谚语,励志,格言
  • 关于戏曲的谚语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须下苦功夫。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 小小胡琴拉断腰。

    1、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字不清,唱不明。

    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8、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9、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阅读全文]...

2021-12-24 09:13:57
  • 关于戏曲的谚语11篇

  • 谚语
  • 关于戏曲的谚语11篇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谚语吧,谚语一般是一两个短句。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谚语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戏曲的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1、字不清,唱不明。

      2、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3、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4、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5、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6、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7、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1、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2、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3、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5、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6、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1.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2.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3.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5.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6.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7.私下练,台上见。

      8.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9.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10.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11.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12.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13.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14.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15.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16.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1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2.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3.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4.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5.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6.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7.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8.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9.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10.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1.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12.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1、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字不清,唱不明。

      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阅读全文]...

2022-07-03 22:13:11
与戏曲有关的诗词 - 句子
与戏曲有关的诗词 - 语录
与戏曲有关的诗词 - 说说
与戏曲有关的诗词 - 名言
与戏曲有关的诗词 - 诗词
与戏曲有关的诗词 - 祝福
与戏曲有关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