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戏曲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戏曲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戏曲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戏曲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形容戏曲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戏曲的词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哀感顽艳】: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打诨插科】:科:古曲戏曲中的表情动作。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大打出手】: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欢喜冤家】: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即即世世】:诅咒人该死的话。旧时戏曲中常用。
【泾渭了然】:了然:清楚的样子。也指戏曲用韵清浊分明。同“泾渭分明”。
【宽袍大袖】: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
【梨园子弟】: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奶油小生】:小生: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白白嫩嫩的男子,指没有阳刚之气的男人。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撒豆成兵】: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撒科打诨】: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有板有眼】: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
【张筵设戏】:张筵:摆酒*。喝酒看戏曲。形容大摆排场,铺张浪费。
【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自报家门】: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指作自我介绍。
但凡您关注点国学,偶尔看看电影,多少会知道,最*有一部出圈的爆款作品,《白蛇传·情》。
爆款的产生,带着些许偶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必然。
《白蛇传·情》即遵循这一规律,它首日票房并不理想,随着口碑炸裂,一口气火爆到出圈。
它的宣传标语是:“首部4K粤剧电影”。
一般而言,宣传词中主语之前的修饰愈多,尤其是打着“首部什么什么”,无一例外,几乎都是烂片。
可是,《白蛇传·情》就是那个,万里挑一的例外。
因为,它的宣传标语,并不是修饰形容,而是实打实的陈述句式。
唱戏之人,本本分分,从来不打诳语;唱戏之人,锦心绣口,善于将各种思绪mix在一起。
从粤剧,到粤剧电影,再到4k特效粤剧大电影,皆遵循这一思路:
既要本分,又需飞扬。
各行其是
最“本分”的戏曲是何种模样?
众所周知,“虚拟”是戏曲艺术中运用最多、最能超越限制的艺术手法,也是戏曲舞台的最大魅力所在,有一副戏台对联是如此说的:
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山河;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三尺舞台,聚百十双目光,演万千个故事。
另一方面,戏曲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要求又极为严苛。 正所谓:
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
一颦一笑一回眸,一生一世一瞬休。
《霸王别姬》中,袁四爷问段小楼:“从霸王回营到与虞姬相见,按老规矩是走七步,而你只走了五步,为何?”
少走这两步,便是心焦,便是威而不重,霸王便不再是霸王。
这就是戏曲的执拗。
与之作对比,电影的拍摄,以写实为主。你要花花草草,我便布置小桥流水;你要金碧辉煌,我便搭建亭台楼阁。
而电影演员的表演方式,虽然也有章程,但不至于死板。看电影的观众,也许会评价演员的演技,绝对不会无聊到,计算他们走了几步。
戏曲和电影,差了两个字,隔着万重山。
具体到粤剧。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时期,最早的粤剧艺人,深入在农村,来往于乡镇,以红船为运输工具,故被称作“红船班”。
随着城市中心戏院、天台的陆续增多,一些较大的粤剧戏班不再走乡,他们聚集在广州等大城市演出,史称“省港班”。
粤剧里有百态人生,表达市井的声音。
最早的电影,传入至广州时,则没有声音。
这种默剧的表演形式,又被称作“奇巧洋画”,形式虽然新颖,却都是断幅零篇、无头无尾,观一个“奇”字则可,看一场故事不能。
从接受程度,到受众群体,电影在粤剧面前,都算是小弟。
融会贯通
然而,彼时的粤剧,灿烂中潜伏着汹涌,*静里暗藏着杀机。
首先,广州地处沿海,观众更喜欢时髦、新鲜的内容。电影的机会很大,粤剧若然不变,就意味着淘汰。
其次,随着戏院商业化的不断演进,资本家操纵下的戏班,攫取大多数利润,名角儿也拿着高昂的薪酬。
譬如,据《三十年代粤剧盛衰记》载,“1930年代,名伶薛觉先,年薪按6万元计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戏院的利润却非常微薄,他们是繁荣市场下的陪跑者、旁观者。
电影于戏院而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电影低眉顺目,它却走上坡路;粤剧昂首挺胸,其实在走下坡路。
所以,按照如此趋势,粤剧是要没落了么?
并没有。
粤剧发展至今,依旧没有消亡,是它顺应时代,随时改变自我的结果。
“创新”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清朝诗人赵翼曾有诗曰: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预支了五百年的创意,又当如何。到了千年的时候,一样是陈词滥调。赵翼议论的是诗词,戏曲又何尝不是如此。
更不用说,粤剧的危机就在眼前,世事变化如此之快,哪还有五百年的新意,供他们消费。
彼时的艺人,于伴奏乐器上扩充,于唱腔风格上推陈,于艺术流派上出新。
按照当时报纸记载,粤剧梨园弟子,“乃变更演剧方法,取消往日之正本出头,另编配景新剧,集中全班人才日夕只演一出,名曰配景新剧。”
更狠的是,他们还“不耻下问”,专门向电影行业学*。
清初戏曲作家洪升,历经十年时间写出中国古代戏曲史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长生殿》,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长生殿》问世,引起轰动,反响热烈,第二年再次演出时,正巧当时是孝懿皇后忌月,此举触犯皇室,洪升被革职弹劾入狱,真是“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何许人也?他是清初大戏剧化、文学家。生于1645年8月21日(清顺治二年),浙江杭州,当时称为钱糖。洪姓乃钱糖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洪升的外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廷出仕做官。洪升自幼便受到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喜好读书,勤奋刻苦,家中藏书无数。洪升十五岁少年时便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二十出头,已经创作了很多出色的诗文,被很多人赏识。
洪升的母亲是大学者黄机的女儿,杭州黄家也是名门望族,曾有这样的说法:《红楼梦》里王夫人的原型,就是黄机的女儿,即洪升的母亲。洪升从小跟自己的表妹黄蕙青梅竹马,二十岁时两人结为夫妻,也有说法说黄蕙是王熙凤的原型。当然,这些说法不知道是否经过考证。
洪升一生命途多舛、不甚顺遂,他经历过家庭的重大变故,父亲罹事,被诬遣戍。他奔走求救,在因为父亲的事情四处奔波的过程中,他体会和觉察到民间疾苦,写了很多作品和诗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他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倍加同情,接触到社会现实和残酷的一面。
《长生殿》是洪升的代表作,历经十年光阴写成,三易其稿,讲述的是唐朝皇帝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这也是由史实演绎的传奇故事之一,外界对《长生殿》评价很高,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也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长生殿》的曲词描写特别精彩,熟读可以体会和感受到其中的韵律之美,曲词风格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立体感,衬托人物形象、情感呈现和框架布局,使得整体立体起来,这与作者写作功力分不开。
从艺术成就来看,《长生殿》绝对是开创了戏剧的先河。这部戏剧不仅歌颂了忠贞的爱情,同时批评了爱情的严重后果。全剧以爱情为主线,又穿插着社会矛盾和历史教训,将爱情与政治斗争相结合,通过展现爱情的悲欢离合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全剧既不脱离史实,又不局限于现实,通过生动、细腻的笔法,让人物性格极为饱满,深刻的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我国戏剧史上影响力重大。
1645年8月21日,376年前的今天,洪升出生。今天是洪升376周年诞辰纪念日,我们一起欣赏十首洪升的诗,在这些诗中,感受诗人的那时情怀。
雪望
洪升 〔清代〕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将游大梁
洪升 〔清代〕
匹马嘶荒野,群山拥乱云。
迢迢二千里,去哭信陵君。
答友人
洪升 〔清代〕
君问西泠陆讲山,飘然一钵竟忘还。
乘云或化孤飞鹤,来往天台雁宕间。
寒食
洪升 〔清代〕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公子行
洪升 〔清代〕
春明门外酒楼高,称体新裁蜀锦袍。
花里一声歌《子夜》,当筵脱与郑樱桃。
蒙山道中
洪升 〔清代〕
乱石绕东蒙,崎岖古道通。
一身千里外,匹马万山中。
密树遥遮日,轻花细逐风。
望云双泪落,岂是为途穷!
衢州杂感
洪升〔清代〕
巑岏岭势矗仙霞,阻遏妖氛建虎牙。
障日丛篁宁容骑,连云列戟不通鸦。
居人乱后惟荒垒,巢燕归来止数家。
一片夕阳横白骨,江枫红作战场花。
钓台
洪升〔清代〕
逃却高名远俗尘,披裘泽畔独垂纶。
千秋一个刘文叔,记得微时有故人。
石门
洪升 〔清代〕
先贤逝已久,予亦宿石门。
天寒鸟自归,林表斜阳昏。
*主要戏曲简介
谈到戏剧,不能不谈到戏剧理论中重要的“三一律”。“三一律”又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意指一出戏只能表现单一的行动,情节只能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展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主要戏曲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京剧。
京剧由清代中叶的微调、汉调相继传人北京合流)演变而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形成于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代*戏曲的代表。京剧是*的“国粹”,已有水00年历史。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唱、念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做、打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京剧的主要角色名称有生、旦、净、丑。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四大名旦”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越剧。
越剧起源于浙江,发展于杭州、上海等地。越剧唱调优美动听,颇能反映江南地区民间丝竹音乐的特色。
(3)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唱腔优美动听,如行云流水,载歌载舞,表演朴实细腻。
(4)评剧。
评剧是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在北方流传深远。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5)豫剧。
豫剧起源于河南省。其节奏鲜明,音调高亢活泼,低回婉转,语言纯正,感情丰富,乡土气息浓郁。
(6)秦腔。
秦腔起源于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构成了我国六大戏曲剧种。此外,颇具特色的*地方戏曲还有川剧、晋剧、南戏、昆曲等。
(7)川剧。
川剧起源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序,真实细腻,幽默风趣,乡土气息浓厚,特别善于采用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藏刀等特技来刻画人物性格。
(8)晋剧。
晋剧起源于山西。粗犷与细腻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梆子腔的激越和粗犷,而且具有比较圆润和细腻的独特风格。
(9)南戏。
南戏是我国北宋末至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是我国戏剧成熟较早的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问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0)昆曲。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一起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曲的主要特色
*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谢
(一)A:音乐,是一群跳跃的音符B:音乐,是一种快乐的心情A:音乐,是一个梦想的表达B:音乐,是一段美好的回忆A:就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在那跳跃的音符中寻找彩虹般的微笑B:请欣赏《歌曲串烧》(二)民族舞蹈舞出热血豪迈,流行歌曲唱出心中理想。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让我们无法忘怀,风靡当下的流行歌曲使我们畅想未来。
感受了传统的中国武术精粹,让我们换种口味,感受一下动感的流行之声。
下面请欣赏《流行歌曲串烧》
歌曲主持串词【篇一:主持歌曲串词】1、岁月匆匆,人海茫茫。
在人生的旅途,爱情就是那盛开的花朵,许多时候,只在与你擦肩而过的瞬间绽放。
下面请欣赏由***带来的歌曲——《心语心愿》2、在这个越来越包容的社会,有两位勇敢的男生将用歌声证明他们深厚的友情。
下面有请***和***为我们深情演唱——《如果没有你》3、童年的时光总是欢乐的,那些充满童趣的日子是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下面让我们随着歌声再次聆听那童年的呼唤,有请***同学为我们带来歌曲——《蜗牛与黄鹂鸟》4、每个人都拥有关于自己的回忆,时间流逝,还有没有人记得当初懵懂的自己和当初美丽的承诺。
下面有请***同学为我们带来歌曲——《记得》5、一首经典的情歌,抒发离愁,献给在远方的她。
下面有请12级信管的***同学为我们诠释这首经典歌曲《遥远的她》6、a:音乐没有国界,但英语有人学得好,有人学得差,比如下面这首歌曲b:哎~让我看一下,“个来得有k木”a:是gladyoucame好吧,你这英语学得,b:哎,所以12月份马上要考四六级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下面这首歌曲a:下面就有请***用他的吉它为我们带来这首歌曲——《gladyoucame》7、爱情有时让人失去理智,比如在蔚蓝的珊瑚海上,海鸟跟鱼就上演了一场凄美的恋情。
下面有请***和***同学为我们演绎这场美丽的意外,请欣赏歌曲——《珊瑚海》8、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承载着无数童年的记忆,那海面倒影着的美丽白塔依然是你我心中最美的风
霍元甲北京一夜 信乐团少年游 盖世英雄 王力宏爱乐团面妆-李文《刀马旦》-周笔畅《谁动了我弦》-蔡依林《独占神话》-许慧欣《诗水蛇山神庙》-卓文萱衣袖》-梁静茹《丝路》青衣---马天宇醉青楼---范逸臣昆明湖---后弦钗---薛之谦红尘女子---薛之谦酒道----子曰乐队
歌名叫什么
(⊙o⊙)…high歌
歌名叫什么
镜子中的自己哭的那么无力灰白色的记没有太多的旋律听的CD没一句我爱你歌词太丽转身我失去你如果我这次忘了你你会不会觉得难呼吸我用力抱住我自己一切来不及如果我再次遇见你我们还会不会在一起你忘了我存在的意义
关于戏曲的谚语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谚语吧,谚语大多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时间经验。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谚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戏曲的谚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2、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3、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4、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5、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私下练,台上见。
8、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9、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10、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1、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12、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13、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14、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15、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6、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7、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8、腔好唱,味儿难磨。
19、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20、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21、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22、字不清,唱不明。
23、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24、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25、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26、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27、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8、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29、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3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1、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32、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33、百日笛子千日箫, 小小胡琴拉断腰。
34、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35、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36、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7、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38、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3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40、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41、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42、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43、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44、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45、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46、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47、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48、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49、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关于戏曲的谚语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 小小胡琴拉断腰。
1、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字不清,唱不明。
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8、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9、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赞美戏曲的谚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谚语吧,谚语的内容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为流传的谚语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赞美戏曲的谚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2、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3、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4、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5、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行。
6、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7、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8、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9、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10、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11、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12、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14、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15、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6、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17、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18、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19、私下练,台上见。
20、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21、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2、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2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24、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5、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6、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7、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28、腔好唱,味儿难磨。
29、字不清,唱不明。
30、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1、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32、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33、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34、一我一站,一动一转,一走一看,一扭一翻,一抬一闪,一
35、坐一窜,照顾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见。
36、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37、笑不露齿,行不动裙。
38、神不到,戏不妙。
39、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40、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
41、欲前先后,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42、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43、手到眼到,眼到手到。
44、站有站相,坐有坐样。
45、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46、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47、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
48、忙而不乱,慢而不断。
49、百艺不如一精。
2021春节戏曲晚会
《2021春节戏曲晚会》于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CCTV—11晚19:30首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春节戏曲晚会,欢迎大家阅览。
《2021春节戏曲晚会》 2021 02 12 1/2
1、序曲《唱响新时代》 演唱者:汤非 张馨月 萧雅 王二妮 曾小敏 冯咏梅;
2、戏曲情景剧《逛庙会》 表演者:许娣 何赛飞 宋小川 包飞 王红涛;
3、姹紫嫣红满园春 表演者:黄丽珠 张兰 朱虹 张佳春 王嘉庆 方旭 马佳 万晓慧 高红梅 张建峰 等;
4、花鼓戏《桃花烟雨》 表演者:王亦文 黄涓涓;
5、商洛花鼓《情怀》 表演者:李淼 卢娟娟;
6、京剧《锦绣女儿》 表演者:侯丹梅;
7、吉剧《迎春赞》 演唱者:郭星笛 刘红 张海波 武曌雪 杨明 夏爽 张健航 教晓莹;
8、眉户《十二把镰刀》 表演者:李小锋 张蓓 李小青 任小蕾 王战备 李 军梅;
9、评剧《黛诺》 表演者:曾昭娟 郑春林 段虎城;
10、京剧《沙家浜》 表演者:张慧芳 杜镇杰 舒桐;
11、川剧 贵州花灯戏 京剧《江姐》 表演者:周露 邵志庆 周婧 郑雪莲 殷婵娟 姜玥鸣 潘钰;
12、淮剧 锡剧 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表演者:邱海东 邢娜 周东亮 孙薇 周珊 吴琼;
13、歌仔戏《三家福》 表演者:陈志明 曾宝珠 苏燕蓉 陈丽娟 黄舒 庄海蓉 薛建成;
14、器乐协奏《北京的金山上》 月琴:雷群安 高胡:古星辉 中阮:吴启熙 关卓然 大阮:吴百燊 曾柏榆。
《2021春节戏曲晚会》 2021 02 12 2/2
1、川剧《贺良宵》 表演者:沈铁梅;
2、《群英会》 表演者:翟墨 李嘉瑞 陈宇 杨帆 杨亚男 等;
3、戏歌《春天》 演唱者:丁晓君;
4、相声《牛年有戏》 表演者:何沄伟 刘宸;
5、河北梆子《寇准背靴》 表演者:张四刚 张元杰;
6、广东汉剧《白门柳》 表演者:李仙花;
7、高甲戏 木偶戏《金牛送福》 表演单位:泉州市木偶剧团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
8、经典重现 表演者:张建国 程联群 董圆圆 金喜全 李 军 倪茂才 张军强;
9、粤剧《七月七日长生殿》 表演者:欧凯明 李嘉宜;
10、巾帼英雄 表演者:汪荃珍 谢彦巧 王英姿 李玉芙 马娜 邢莹;
11、越剧《云水仙缘》 表演者:单仰萍 章瑞虹 忻雅琴;
12、京剧 河北梆子 秦腔《大登殿》 表演者:杨少彭 王洪玲 齐爱云 孙震 黄柏雪;
13、风华正茂 表演者:王珮瑜 谭孝曾 安* 迟小秋 史依弘 朱强 王越;
14、尾声《向未来》 演唱者:杨赤 张薇 于海洋 徐晶晶。
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与戏曲有关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
2、真正优秀的悲剧应该在人类的灵魂舞台上上演,让人的理性做唯一的观众。——卡贝尔
3、一切戏剧都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绝不是用来开心取乐的……也许有人说是为吃饭穿衣,难道我们除了演玩艺儿给人家开心取乐就没有吃饭穿衣的路走了吗?我们不能这样没志气!——程砚秋4、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拜伦
5、演戏的好象总是那三个人:丈夫、妻子和情人。——梅瑞狄斯
6、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7、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莎士比亚
8、人生如戏剧。红演员有时会当叫化子,而三流演员有时扮演大爷。——福泽论吉
9、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鲁迅
10、闹剧在本质比喜剧更接*于悲剧。——柯勒律治
11、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
12、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13、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有关戏曲的诗词
关于戏曲的诗词
与戏曲有关的诗词
赞美戏曲的诗词
戏曲台词
讲戏曲的古诗词
有用戏曲唱的古诗词吗
歌颂戏曲的古诗词
关于戏曲的诗词或古诗
描述戏曲的古诗词
戏曲诗句
和戏曲有关的古诗词
戏曲说说
歌颂梨园戏曲的诗词
在赞美戏曲的古诗词
描写戏曲青衣的诗词
写戏曲的诗句
戏曲的古诗
经典戏曲台词
戏曲句子
虞姬戏曲台词
讲戏曲的古诗
赞美中国戏曲的诗词
戏曲名句
有关戏曲的诗句古诗词
有关戏曲的诗句
描写戏曲的古诗
关于戏曲的诗句
改成戏曲音乐的古诗词
戏曲的古诗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