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句

关于戏曲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戏曲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戏曲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戏曲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6) 语录(6) 说说(2) 名言(3) 诗词(11) 祝福(138) 心语(82)

  • 与戏曲有关的名言

  • 名言
  •   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与戏曲有关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

      2、真正优秀的悲剧应该在人类的灵魂舞台上上演,让人的理性做唯一的观众。——卡贝尔

      3、一切戏剧都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绝不是用来开心取乐的……也许有人说是为吃饭穿衣,难道我们除了演玩艺儿给人家开心取乐就没有吃饭穿衣的路走了吗?我们不能这样没志气!——程砚秋4、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拜伦

      5、演戏的好象总是那三个人:丈夫、妻子和情人。——梅瑞狄斯

      6、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7、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莎士比亚

      8、人生如戏剧。红演员有时会当叫化子,而三流演员有时扮演大爷。——福泽论吉

      9、群众,尤其是*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鲁迅

      10、闹剧在本质比喜剧更接*于悲剧。——柯勒律治

      11、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

      12、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13、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阅读全文]...

2022-03-31 18:52:49
  • 元曲名句

  • 元曲
  • 元曲名句(精选100句)

      元曲名句大全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 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曲名句大 全,欢迎阅读参考

      1、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马致远 《夜行船》

      2、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孔尚任 《桃花扇》

      3、 碧云深,碧云深处路难寻。数椽茅屋和去赁。云在松阴。挂云和八尺琴,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云心无我,云我无心。 ——卫立中 《殿前欢》

      4、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 《牡丹亭》

      5、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汤显祖 《牡丹亭》

      6、斜阳万点昏鸦,西风*芦花。 船系浔阳酒家。多情司马,青衫梦里琵琶 ——徐再思 《〔越调〕天净沙·秋江夜泊》

      7、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 《西厢记》

      8、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王实甫 《西厢记》

      9、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汤显祖 《牡丹亭》

      10、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山坡羊》

      11、 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看梅梢月,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 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正宫 塞鸿秋》

      12、 殿前欢 秋色浓,云上枯枝白霜重,涧底梢头枫叶红 山水峥嵘。碧箫弄,谁人共,怎堪同 把酒复相逢 醉梦清歌,清歌醉梦

      13、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边,一带妆楼临水盖 ,家家粉影照婵娟。 ——孔尚任 《桃花扇》

      14、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阿鲁威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15、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 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脍银丝。 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 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张可久 《人月圆·吴门怀古》

      16、 谁挽银河,青冥都洗,故教独步苍蟾。 露华仙掌,清泪向人沾。 画栋秋风袅袅,飘桂子、时入疏帘。 冰壶里,云衣雾鬓,掬手弄春纤。 厌厌。 成胜赏,银盘泼汞,宝鉴披奁。 待不放楸梧,影转西檐。 坐上淋漓醉墨,人人看、老子掀髯。 明年会,清光未减,白发也休添。 ——吴激 《满庭芳 中州乐府》

      17、 千顷玻璃锦绣堆。 弄妆人对影徘徊。 香熏水麝芳姿瘦,酒晕朝霞笑脸开。 娇倚扇,醉翻杯。 莫随云雨下阳台。 *生老子风流惯,消得冰魂入梦 ——王寂 《鹧鸪天》

      18、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张可久 《人月圆 客垂虹 北曲聊乐府前集今》

      19、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 ——王旭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20、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去来兮,再休提!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刘致 《山坡羊·燕城述怀》

      21、 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昨日颜如渥丹,今朝鬓发斑斑 .恰才桃李春,又早桑榆晚 。断送了古人何限,只为天地无情乐事悭,因此上功名意懒。 ——张养浩 《沉醉东风·班定远飘零玉关》

      22、 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 一个悬首城门;一个和衣东市;一个抱恨湘流。 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 一个无罪监收,一个自抹咽喉。 仔细寻思,都不如一叶扁舟。 ——张养浩 《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

      23、 远是非,寻潇洒。 地暖江南燕宜家,人闲水北春无价。 一品茶,五色瓜,四季花 ——张可久 《四块玉·乐闲》

      24、 玉宇净无尘,宝月圆如镜。风生翠袖,花落闲庭。 ——关汉卿

      25、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关汉卿 《窦娥冤》

      26、 十里芳菲尽东风,丝丝柳搓金缕;渐次第桃红杏浅,水绿山青,春涨生烟渚。九十日光阴能几?早鸣鸠呼妇,乳燕携雏;乱红满地任风吹,飞絮蒙空有谁主?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随尘土! ——董解元 《西厢记》

      27、 【整金冠】携一壶儿酒,戴一枝儿花。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每日价疏散不曾着家。放二四不拘束,尽人团剥。 ——董解元 《西厢记》

      28、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这首小令写闺妇在寒冬到来时给远方征人寄军衣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妇人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寄与不寄都渗透了深深的爱。 ——姚燧 《凭栏人·寄征衣》

      29、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家败, 陋巷箪瓢亦乐哉! 贫,志不改;达,志不改。 ——宋方壶 《山坡羊·道情》

      30、 咸阳百二山河: 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 梦里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 蒯通言哪尽是风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醉了由他! ——马致远 《蟾宫曲·叹世》

      1、更蛾眉强学时妆,是老子*生懒处。——冯子振《正宫·鹦鹉曲》

      2、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马致远《汉宫秋》

      3、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白朴《中吕·阳春曲》

      4、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噹噹一粒铜豌豆。——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5、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叹世》

      6、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中吕·寒鸿秋》

      7、忆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怨他?吟鞭醉袅青骢马,莫吃秦楼酒、谢家茶,不思量执手临歧话。——白朴《仙吕·点绛唇》

      8、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白朴《中吕·阳春曲》

      9、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张养浩《中吕·山坡羊》

      10、四十年绕湖赊看山,买山钱更教谁办?——张可久《双调·落梅风》

      11、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张可久《南吕·一枝花》

      12、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王实甫《西厢记》

      13、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

      14、手执著饯杯,眼阁着别离泪。刚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15、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马致远《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16、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张养浩《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

      17、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白朴《中吕·阳春曲》

      18、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查德卿《仙吕·寄生草》

      19、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依旧红尘满眼。夕阳新雁,此情时拍阑干。——吴西逸《越调·天净沙》

    [阅读全文]...

2022-02-27 14:00:19
  • 我国最新戏曲名称大全

  • 音乐,知识
  • 我国最新戏曲名称大全

      又多少人知道我国戏曲名称又有哪一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收集最新我国戏曲名称大全,欢迎阅读。

      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哈哈腔、乱弹、*调落子、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山东——吕剧、茂腔、五音戏、柳琴戏、蓝关戏、一勾勾、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

      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宛梆、大*调、太康道情、大弦戏、怀梆、四*调、南乐目连戏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

      安徽——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青阳腔、池州傩戏、凤阳花鼓戏、岳西高腔、徽州目连戏、坠子戏

      上海——沪剧、滑稽戏、越剧、京剧、昆曲

      浙江——越剧、婺剧、昆曲、绍剧、甬剧

      【拓展】戏曲发展历程

      戏曲音乐是*汉族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是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起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过场和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喧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最显著、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曲”,“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辨别一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音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如:四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山东的吕剧、福建的闽剧、湖北的汉剧、河北的评剧、江苏的昆剧等。

      闽韵悠悠坊巷情

      戏曲是*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阅读全文]...

2022-01-04 22:27:46
  • 关于戏曲的谜语

  • 语文
  • 关于戏曲的谜语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戏曲也是根据历史的故事而发展成的,将他编成谜面可以让大家猜一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戏曲的谜语,欢迎借鉴!

      戏曲的谜语 1

      斌(打一戏曲)------将相和

      白(打一戏曲)------失巾帕

      柯(打一戏曲)------无头奇案

      涖(打一戏曲)------三星归位

      望穿(打一戏曲)------十五贯

      五讲(打一戏曲)------陈三两

      山村(打一戏曲)------岳家庄

      心无惊怕(打一戏剧名词一)------京白

      一家之言(打一戏剧名词一)------独白

      芙蓉如面(打一戏剧名词一)------花脸

      朝霞似锦(打一戏剧名词一)------彩旦

      则天子也(打一戏剧名词一)------武生

      说得不错(打一戏剧名词一)------对白

      昭君出塞(打一戏剧名词一)------许胡

      齐会战斗(打一戏剧名词一)------全武行

      随风潜入夜(打一戏剧名词一)------暗下

      竞走冠军(打一戏剧名词一)------行头

      狸猫换太子(打一戏剧名词一)------娃娃调

      赤橙黄绿青蓝紫(打一戏剧名词一)------彩排

      曙光初照演兵场(打一戏剧名词一)------武旦

      打遍天下无敌手(打一戏剧名词一)------武行头

      呱呱坠地(打一戏剧名词一)------娃娃生

      一波三折(打一剧种)------曲剧

      连升三级(打一剧种)------晋剧

      痛不欲生(打一剧种)------楚剧

      论述(打一剧种)------评剧

      白浪滔天(打一剧种)------潮剧

      朔气传金柝(打一剧种)------北路梆子

      戏曲的谜语 2

      谜面:闾 (打黄梅戏词一句)

      谜底:夫妻双双把家还

      扩展阅读:

      以前,我老觉得黄梅戏、京剧非常老土,而且只适合那些老年人唱。但是,自从那次排练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同学的奶奶让我和同学一起去学唱黄梅戏。听了这个消息,我犹如打了霜的茄子——焉了,而且我从业没有唱过这些戏,总认为自己唱不好。而这次却让我去唱,岂不是自讨苦吃?

      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排练的地方,刚进门,只见里面早已人山人海,把整个居委会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老奶奶!我紧张地想:这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训练的,我等会儿唱不好,岂不是出尽洋相!

      开始上课了,由于我们这几个“插班生”一点也不会,于是便傻呆呆地坐着,听他们唱。慢慢地,我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咦,怎么黄梅戏也这么好听呀,我疑惑地想。不知不觉,我们也学着会唱了几首。谁知,一位老奶奶竟想出了一个对我们来说的坏点子—叫我们两个小孩子唱。天啊,犹如晴天霹雳,我们两人面面相觑,但在另一位老奶奶的帮助下,我咬了咬牙,起了头……

      唱完后,大家情不自禁地为我们鼓掌,夸我们学得快、唱得好。渐渐的,我喜欢上了黄梅戏,而且越听越喜欢,越听越觉得黄梅戏好听……

      原来黄梅戏也很好听,以前小瞧了它,今后可不能这样哦!

    [阅读全文]...

2022-01-31 13:44:48
  • 宋词元曲名句

  • 元曲,宋词
  • 宋词元曲名句

      唐诗宋词元曲是*的文化瑰宝,也是各位同学们需要学*了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词元曲名句,欢迎来参考!

      1、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2、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马致远《汉宫秋》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5、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8、四十年绕湖赊看山,买山钱更教谁办?——张可久《双调·落梅风》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0、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吴文英《夜合花》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2、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徐再思《越调·天净沙》

      13、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

      1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15、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1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17、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送僧归日本》

      18、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1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20、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史达祖《三姝媚》

      2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2、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2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26、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

      2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8、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2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0、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范康《仙吕·寄生草·酒》

      31、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白朴《中吕·阳春曲》

      32、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6、论,半生名利奔;窥吟鬓,江清月*人。——任昱《南吕·金字经》

      37、杨柳深深小院,夕阳淡淡啼鹃。巷陌东风卖饧天。——马致远《中吕·红绣鞋》

      38、红叶落火龙褪甲,青松枯怪蟒张牙。——一分儿《双调·沉醉东风》

      3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40、两叶兰桡斗来去,万人呼,红衣出没波深处。——王恽《越调·*湖乐》

      41、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杨果《越调·小桃红》

      4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4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45、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王恽《越调·*湖乐》

      4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7、江流千古鹤犹在,涛声依旧花满楼,幽梦无痕水悠悠。——《浣溪沙》

      48、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49、夜阑风静彀纹*,少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阅读全文]...

2022-04-18 02:03:53
  • 与戏曲有关的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与戏曲有关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

      2、真正优秀的悲剧应该在人类的灵魂舞台上上演,让人的理性做唯一的观众。——卡贝尔

      3、一切戏剧都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绝不是用来开心取乐的……也许有人说是为吃饭穿衣,难道我们除了演玩艺儿给人家开心取乐就没有吃饭穿衣的路走了吗?我们不能这样没志气!——程砚秋4、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拜伦

      5、演戏的好象总是那三个人:丈夫、妻子和情人。——梅瑞狄斯

      6、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7、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莎士比亚

      8、人生如戏剧。红演员有时会当叫化子,而三流演员有时扮演大爷。——福泽论吉

      9、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鲁迅

      10、闹剧在本质比喜剧更接*于悲剧。——柯勒律治

      11、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

      12、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13、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阅读全文]...

2022-06-10 14:25:41
  • 关于戏曲的谚语

  • 谚语
  • 关于戏曲的谚语

      *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戏曲的谚语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宁穿破不穿错。

      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腔好唱,味儿难磨。

      字不清,唱不明。

      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一我一站,一动一转,一走一看,一扭一翻,一抬一闪,一坐一窜,照顾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见。

      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笑不露齿,行不动裙。

      神不到,戏不妙。

      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

      欲前先后,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手到眼到,眼到手到。

      站有站相,坐有坐样。

      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

      忙而不乱,慢而不断。

      百艺不如一精。

      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闲着练,忙着用。

      艺要会,得挨累。

      台上一现,台下十年。

      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力不磨得锈,腿不练得皱,

      有状元徒弟,没状元师傅。

      慢功出巧匠。

    [阅读全文]...

2022-07-20 03:40:39
  • *古代戏曲知识

  • 知识,古代,文艺
  • *古代戏曲知识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代戏曲知识,欢迎大家参考!

      *古代戏曲知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几年来,戏剧艺术在*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在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词是按导师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它脚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拓展:古代戏曲艺术特色

      综合性

      *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汉族民间艺术[9]。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当行、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歌剧的“三一律”与“第四堵墙”的局限。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

      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是一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阅读全文]...

2022-03-13 20:50:28
  • *戏曲旦角详解

  • 文艺,体育,戏剧
  • *戏曲旦角详解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丑角)。戏曲中的旦角到底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戏曲旦角详解”,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戏曲旦角详解

      老旦: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元曲谓之卜儿,汉剧称为夫。《红楼梦》第五八回:“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

      彩旦:传统戏曲表演中的女性丑角。又称丑旦。扮演年龄较老者的女丑又称丑婆子或摇旦。

      花旦:传统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女子。在有些剧种里,女性角色除老旦、彩旦外,统称“花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以墨点破其面,谓之花旦。”清、昭槤《啸亭续录·莺花小谱》:“*日京都优人以四喜部为第一,花旦姿首美者甚多。”

      正旦:传统戏曲脚色名。简称“旦”。由宋杂剧、金院本的“装旦”演变而来。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元、杂剧、明、清、传奇及一些地方戏剧中都有此角色,在京剧里称作“青衣”。元、关汉卿《都二元》楔子:“冲末扮、竇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还是我老妥做了天下第一个正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

      装旦:戏曲中男子扮演的旦角。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教坊乐部》:“装旦,孙子贵。”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范传康、上官唐卿、吕敬迁三人弄假妇人。假妇人即后世装旦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元、襍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

      刀马旦:传统戏剧中旦角的一种。扮演骑在马上使用大刀长枪作战的女性,如《穆柯寨》的穆桂英 、《战金山》的 梁红玉 、《扈家庄》的 扈三娘等。

      武旦: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打出手。多在神话剧中扮女仙或女妖,如京剧《盗仙草》中的白素贞。也扮演女将和女侠,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悲旦:传统戏曲的旦角之一,以扮演悲情戏中的妇女为主。如饰京剧《探阴山》中的'柳金蝉。

      禾旦:宋元戏曲中年轻村妇角色的俗称。也称伴姑、伴姑儿。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丑扮禾旦上。]”元、朱凯《黄鹤楼》第二折:“[禾旦云]自家村姑儿的便是……我不免叫伴哥儿同走一遭去。伴哥儿!行动些儿。”

      闺门旦:戏剧角色之一。又称小旦,扮演闺女、少妇等形象。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唐弢《“言论老生”》:“这种角色,也像京戏里的‘长靠’、‘短打’、‘闺门旦’、‘刀马旦’一样,在老生行中有一个因此而获得的专称,叫做‘言论老生’。”

      小旦:传统戏剧中旦角之一,后多扮演年轻女子。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下》:“元杂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是新打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的是嫦娥。”

      贴旦:戏剧脚色名。指同一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珍儿者,尤姣媚。”

      风月旦:传统戏剧行当名。即贴旦。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兼跳打,谓之武小旦。”

      坤旦:旧时称演青衣、花旦等旦行脚色的女演员。

      魂旦:戏曲中扮演女鬼的角色。清、洪昇《长生殿·冥追》:“魂旦白练繫颈上,服色照前《埋玉》折。”

      戏曲是*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作为真正的民族艺术,今日的戏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但作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戏曲无处不体现着我们民族的观念与审美趣味,早已与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成了民族生命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戏曲艺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帮助其在新型现代科技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承和发扬之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四大花旦

      *戏曲曰:“生、旦、净、末、丑。” 旦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女角色的统称。四大花旦主要是指戏曲界的四位名角花旦,后也指影视界相关女明星。

      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

      上世纪“四大名旦”: 1931年由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兰芳以565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540分,荀慧生获530分,尚小云获505分。次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的公认。

      梅兰芳(1894—1961)原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身梨园世家,8岁时便进“云和堂”拜师学艺,工青衣,兼刀马旦。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善于运用歌唱、念白、身段、舞蹈等技巧,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演唱出字清晰,音色明朗圆润,与婉转妩媚的唱腔相互辉映,格外流利甜美。代表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游园惊梦》

      程砚秋(1904—1958)1904年生于北京,是满族正黄旗人,曾改称程艳秋,成名后,因讨厌媚俗的“艳”字,便改名“砚秋”。他自幼学戏,受师于梅兰芳。在唱功上他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永”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先生虽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却最擅长演悲剧中唱腔委婉的青衣,并以出神入化的水袖功见长,实在令人啧啧称奇。继承各家之精华,艺术上富于原创,唱腔缜密绵延,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多变,动听传神,讲究表现旋律的美和韵味的隽永。以擅演悲剧著称。代表剧目有:《荒山泪》、《春闺梦》、《窦娥冤》和《祝英台抗婚》等。

      荀慧生(1900—1968),祖籍河北东光。先生出生贫寒,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荀派”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唱腔柔媚婉约,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动作美、媚、脆,尤其要讲究眼神的运用,一举一动、一指一看节奏鲜明,讲究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但结合不同的任务,又有不同的变化。喜剧人物则娇憨俏丽,悲剧人物是凄楚哀怨。念白接*口语,感情真切而富于旋律美。代表剧目有:《玉堂春》、《大英节烈》、《钗头凤》和《红楼二尤》等。

      尚小云(1900—1976)是河北南宫人。自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就被评为“第一童伶”。他初*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唱腔以刚劲著称,字正腔圆,善于使用颤音,崤拔高昂。念白爽朗明快,流利大方,做功身段寓刚健于婀娜,武功根底深厚,嗓音宽亮,世称“尚派”。他把“杨派”的武生技艺吸收融化在自己的旦角戏里,使“尚派”唱法以刚劲见长,且武功出众,表演别具一格,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妇。代表剧目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和《梁红玉》等。

    [阅读全文]...

2022-05-29 19:34:09
  • 关于戏曲的谚语(11篇)

  • 谚语
  • 关于戏曲的谚语(11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谚语吧,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更强,更通俗易懂。都有哪些经典的谚语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的谚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1、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2、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4、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5、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6、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7、腔好唱,味儿难磨。

      8、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9、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10、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1、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12、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13、字不清,唱不明。

      14、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15、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16、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17、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8、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19、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20、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21、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22、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3、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24、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25、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26、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27、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8、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29、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0、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31、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32、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33、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4、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5、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36、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37、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38、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9、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40、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仅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41、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42、私下练,台上见。

      43、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44、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5、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46、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47、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8、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49、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阅读全文]...

2021-12-15 07:29:10
戏曲名句 - 句子
戏曲名句 - 语录
戏曲名句 - 说说
戏曲名句 - 名言
戏曲名句 - 诗词
戏曲名句 - 祝福
戏曲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