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古诗短诗

关于戏曲的古诗短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戏曲的古诗短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戏曲的古诗短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戏曲的古诗短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38) 语录(5) 说说(21) 名言(1) 诗词(978) 祝福(6) 心语(11k+)

  • *古代戏曲知识

  • 知识,古代,文艺
  • *古代戏曲知识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代戏曲知识,欢迎大家参考!

      *古代戏曲知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几年来,戏剧艺术在*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在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词是按导师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它脚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拓展:古代戏曲艺术特色

      综合性

      *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汉族民间艺术[9]。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当行、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歌剧的“三一律”与“第四堵墙”的局限。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

      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是一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阅读全文]...

2022-03-13 20:50:28
  • 赞美戏曲的诗词(描写戏曲的优美段落)

  • 赞美,优美
  • 清初戏曲作家洪升,历经十年时间写出中国古代戏曲史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长生殿》,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长生殿》问世,引起轰动,反响热烈,第二年再次演出时,正巧当时是孝懿皇后忌月,此举触犯皇室,洪升被革职弹劾入狱,真是“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何许人也?他是清初大戏剧化、文学家。生于1645年8月21日(清顺治二年),浙江杭州,当时称为钱糖。洪姓乃钱糖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洪升的外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廷出仕做官。洪升自幼便受到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喜好读书,勤奋刻苦,家中藏书无数。洪升十五岁少年时便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二十出头,已经创作了很多出色的诗文,被很多人赏识。

    洪升的母亲是大学者黄机的女儿,杭州黄家也是名门望族,曾有这样的说法:《红楼梦》里王夫人的原型,就是黄机的女儿,即洪升的母亲。洪升从小跟自己的表妹黄蕙青梅竹马,二十岁时两人结为夫妻,也有说法说黄蕙是王熙凤的原型。当然,这些说法不知道是否经过考证。

    洪升一生命途多舛、不甚顺遂,他经历过家庭的重大变故,父亲罹事,被诬遣戍。他奔走求救,在因为父亲的事情四处奔波的过程中,他体会和觉察到民间疾苦,写了很多作品和诗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他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倍加同情,接触到社会现实和残酷的一面。

    《长生殿》是洪升的代表作,历经十年光阴写成,三易其稿,讲述的是唐朝皇帝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这也是由史实演绎的传奇故事之一,外界对《长生殿》评价很高,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也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长生殿》的曲词描写特别精彩,熟读可以体会和感受到其中的韵律之美,曲词风格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立体感,衬托人物形象、情感呈现和框架布局,使得整体立体起来,这与作者写作功力分不开。

    从艺术成就来看,《长生殿》绝对是开创了戏剧的先河。这部戏剧不仅歌颂了忠贞的爱情,同时批评了爱情的严重后果。全剧以爱情为主线,又穿插着社会矛盾和历史教训,将爱情与政治斗争相结合,通过展现爱情的悲欢离合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全剧既不脱离史实,又不局限于现实,通过生动、细腻的笔法,让人物性格极为饱满,深刻的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我国戏剧史上影响力重大。

    1645年8月21日,376年前的今天,洪升出生。今天是洪升376周年诞辰纪念日,我们一起欣赏十首洪升的诗,在这些诗中,感受诗人的那时情怀。

    雪望

    洪升 〔清代〕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将游大梁

    洪升 〔清代〕

    匹马嘶荒野,群山拥乱云。

    迢迢二千里,去哭信陵君。

    答友人

    洪升 〔清代〕

    君问西泠陆讲山,飘然一钵竟忘还。

    乘云或化孤飞鹤,来往天台雁宕间。

    寒食

    洪升 〔清代〕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公子行

    洪升 〔清代〕

    春明门外酒楼高,称体新裁蜀锦袍。

    花里一声歌《子夜》,当筵脱与郑樱桃。

    蒙山道中

    洪升 〔清代〕

    乱石绕东蒙,崎岖古道通。

    一身千里外,匹马万山中。

    密树遥遮日,轻花细逐风。

    望云双泪落,岂是为途穷!

    衢州杂感

    洪升〔清代〕

    巑岏岭势矗仙霞,阻遏妖氛建虎牙。

    障日丛篁宁容骑,连云列戟不通鸦。

    居人乱后惟荒垒,巢燕归来止数家。

    一片夕阳横白骨,江枫红作战场花。

    钓台

    洪升〔清代〕

    逃却高名远俗尘,披裘泽畔独垂纶。

    千秋一个刘文叔,记得微时有故人。

    石门

    洪升 〔清代〕

    先贤逝已久,予亦宿石门。

    天寒鸟自归,林表斜阳昏。

    [阅读全文]...

2022-03-13 23:55:38
  • 描写戏曲大赛的诗句

  • 描写戏曲大赛的诗句

      (第一首)

      革命京剧创意新,久演常系中华魂。

      军民团结如鱼水,道尽人间情是真。

      (第二首)

      坎坷人生角色多,风风雨雨几山阿。

      旦生净丑千千韵,苦辣酸甜若梦歌。

      (第三首)

      现代豫剧朝阳沟,展示知青竞风流。

      志在农村建四化,广阔天地写春秋。

      (第四首)

      京腔粤调韵清醇,梆子黄梅味也亲。

      旦丑净生全是角,戏中哪个似余身。

      (第五首)

      包公故事传到今,明镜高悬警世人。

      要知作恶必有报,还是民心掌乾坤。

      (第六首)

      秋尽冬来叶飘扬,遍地银白覆金黄。

      化院佳节再多彩,外语戏剧重辉煌。

      百态笑饮人世苦,群芳共暖凡尘霜。

      群雄列*洒涕泪,只叹夜深时匆忙。

      (第七首)

      杨家英雄壮志酬,浩然正气贯斗牛。

      报国为民献肝胆,满门忠烈誉神州。

      (第八首)

      谁言数九不薰风,票友京城赛正隆。

      粉黛欣穿夫子蟒,须眉巧扮女儿红。

      得圆此日皮黄梦,曾历千朝淬砺工。

      莫道江湖皆鲫鲤,凌波一跃也成龙。

    [阅读全文]...

2022-07-19 15:33:00
  • *主要戏曲简介

  • 文艺,体育,戏剧
  • *主要戏曲简介

      谈到戏剧,不能不谈到戏剧理论中重要的“三一律”。“三一律”又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意指一出戏只能表现单一的行动,情节只能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展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主要戏曲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京剧。

      京剧由清代中叶的微调、汉调相继传人北京合流)演变而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形成于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代*戏曲的代表。京剧是*的“国粹”,已有水00年历史。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唱、念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做、打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京剧的主要角色名称有生、旦、净、丑。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四大名旦”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越剧。

      越剧起源于浙江,发展于杭州、上海等地。越剧唱调优美动听,颇能反映江南地区民间丝竹音乐的特色。

      (3)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唱腔优美动听,如行云流水,载歌载舞,表演朴实细腻。

      (4)评剧。

      评剧是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在北方流传深远。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5)豫剧。

      豫剧起源于河南省。其节奏鲜明,音调高亢活泼,低回婉转,语言纯正,感情丰富,乡土气息浓郁。

      (6)秦腔。

      秦腔起源于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构成了我国六大戏曲剧种。此外,颇具特色的*地方戏曲还有川剧、晋剧、南戏、昆曲等。

      (7)川剧。

      川剧起源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序,真实细腻,幽默风趣,乡土气息浓厚,特别善于采用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藏刀等特技来刻画人物性格。

      (8)晋剧。

      晋剧起源于山西。粗犷与细腻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梆子腔的激越和粗犷,而且具有比较圆润和细腻的独特风格。

      (9)南戏。

      南戏是我国北宋末至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是我国戏剧成熟较早的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问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0)昆曲。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一起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曲的主要特色

      *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阅读全文]...

2022-07-27 10:37:57
  • 关于*戏曲的谚语

  • 谚语,语文
  • 关于*戏曲的谚语

      导语:戏曲是*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的'谚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二)、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三)、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四)、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五)、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六)、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七)、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八)、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九)、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十)、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十一)、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十二)、字不清,唱不明。

      (十三)、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十四)、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十五)、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十六)、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十七)、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十八)、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十九)、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二十)、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二十一)、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二十二)、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二十三)、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二十四)、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二十五)、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二十六)、腔好唱,味儿难磨。

      (二十七)、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二十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二十九)、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三十)、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三十一)、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三十二)、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三十三)、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三十四)、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三十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三十六)、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三十七)、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三十八)、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三十九)、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四十)、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四十一)、私下练,台上见。

      (四十二)、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四十三)、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四十四)、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四十五)、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四十六)、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四十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四十八)、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四十九)、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阅读全文]...

2022-02-12 04:47:25
  • 关于戏曲谚语

  • 谚语
  • 关于戏曲谚语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谚语吧,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1、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5、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6、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7、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8、腔好唱,味儿难磨。

      9、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1、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2、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13、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15、私下练,台上见。

      16、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8、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19、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0、字不清,唱不明。

      21、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22、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3、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24、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25、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6、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仅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28、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2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3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1、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2、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33、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4、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35、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36、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7、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38、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39、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40、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41、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42、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4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44、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45、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46、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47、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49、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阅读全文]...

2022-03-02 22:32:56
  • 与戏曲有关的名言

  • 名言
  •   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与戏曲有关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

      2、真正优秀的悲剧应该在人类的灵魂舞台上上演,让人的理性做唯一的观众。——卡贝尔

      3、一切戏剧都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绝不是用来开心取乐的……也许有人说是为吃饭穿衣,难道我们除了演玩艺儿给人家开心取乐就没有吃饭穿衣的路走了吗?我们不能这样没志气!——程砚秋4、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拜伦

      5、演戏的好象总是那三个人:丈夫、妻子和情人。——梅瑞狄斯

      6、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7、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莎士比亚

      8、人生如戏剧。红演员有时会当叫化子,而三流演员有时扮演大爷。——福泽论吉

      9、群众,尤其是*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鲁迅

      10、闹剧在本质比喜剧更接*于悲剧。——柯勒律治

      11、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

      12、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13、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阅读全文]...

2022-03-31 18:52:49
  • 赞美戏曲的句子大全

  • 赞美,语录,优美
  • 赞美戏曲的句子大全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句子吧,根据结构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那什么样的句子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赞美戏曲的句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2、戏曲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视觉效果。

      3、戏曲糅合了雕塑、绘画、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是由于它所要表现的内容情节的需要,也带给人们它独有的美的享受。

      4、戏曲是写意的,因为它需要在小小的舞台上再现不同的场景,展现或恢弘、或清幽的意境。这像极了*的水墨画,在一方宣纸上,用寥寥的几笔勾勒出山水,刻画出鸟兽;用浓的、淡的、浅的、深的墨色去表现大千世界里的种种色彩。

      5、在戏曲的舞台上,视觉始终是最直接的感官,带给人们最强烈冲击。而戏曲在这一点上做的不遗余力。

      6、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7、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8、*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囊括了诗词、歌赋、百戏(杂技)、武术、舞蹈、音乐、美术……汇百川而成江河,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戏曲程式源于自然界,多少代的先辈艺人、大师悉心观摩体验生活*性、特点,通过艺术加工构成了戏曲表演程式。从而使人到物,更形象、更典型、更夸张、更美好。

      9、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10、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1、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2、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4、私下练,台上见。

      5、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6、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7、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8、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9、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10、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11、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12、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

      1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14、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15、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16、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17、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18、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

      19、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20、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21、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22、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23、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4、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25、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26、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

      27、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28、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29、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30、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31、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32、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3、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34、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5、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36、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37、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38、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9、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阅读全文]...

2022-04-13 13:23:02
  • 形容戏曲的词语

  • 写作
  • 形容戏曲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戏曲的词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哀感顽艳】: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打诨插科】:科:古曲戏曲中的表情动作。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大打出手】: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欢喜冤家】: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即即世世】:诅咒人该死的话。旧时戏曲中常用。

      【泾渭了然】:了然:清楚的样子。也指戏曲用韵清浊分明。同“泾渭分明”。

      【宽袍大袖】: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

      【梨园子弟】: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奶油小生】:小生: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白白嫩嫩的男子,指没有阳刚之气的男人。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撒豆成兵】: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撒科打诨】: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有板有眼】: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

      【张筵设戏】:张筵:摆酒*。喝酒看戏曲。形容大摆排场,铺张浪费。

      【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自报家门】: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指作自我介绍。

    [阅读全文]...

2022-03-29 16:16:00
  • 与戏曲有关的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与戏曲有关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

      2、真正优秀的悲剧应该在人类的灵魂舞台上上演,让人的理性做唯一的观众。——卡贝尔

      3、一切戏剧都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绝不是用来开心取乐的……也许有人说是为吃饭穿衣,难道我们除了演玩艺儿给人家开心取乐就没有吃饭穿衣的路走了吗?我们不能这样没志气!——程砚秋4、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拜伦

      5、演戏的好象总是那三个人:丈夫、妻子和情人。——梅瑞狄斯

      6、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7、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莎士比亚

      8、人生如戏剧。红演员有时会当叫化子,而三流演员有时扮演大爷。——福泽论吉

      9、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鲁迅

      10、闹剧在本质比喜剧更接*于悲剧。——柯勒律治

      11、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

      12、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13、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阅读全文]...

2022-06-10 14:25:41
戏曲的古诗短诗 - 句子
戏曲的古诗短诗 - 语录
戏曲的古诗短诗 - 说说
戏曲的古诗短诗 - 名言
戏曲的古诗短诗 - 诗词
戏曲的古诗短诗 - 祝福
戏曲的古诗短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