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说说

关于戏曲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戏曲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戏曲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戏曲说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8) 语录(5) 说说(2) 名言(1) 诗词(3) 祝福(10) 心语(3)

  • *戏曲旦角

  • 文艺,体育,戏剧
  • *戏曲旦角

      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类别。其中京剧旦角著名的四大流派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戏曲旦角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青衣:

      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

      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刀马旦:

      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武旦:

      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

      老旦:

      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娘》中的老夫人;《钓金龟》中的康氏等。

      花衫:

      是上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由王瑶卿先生所创,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等。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所以他融和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

      戏曲是*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作为真正的民族艺术,今日的戏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但作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戏曲无处不体现着我们民族的观念与审美趣味,早已与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成了民族生命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戏曲艺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帮助其在新型现代科技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承和发扬之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行当与角色创造

      戏曲表演中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各行都有各地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表演有分行,演员必须运用行当的程式,而不是运用直接的生活材料来创造角色,这是戏曲在塑形象的方法上的`一大特点。“行当”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是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生活特征(包括年龄、身份、气质、神态、行动、举止等各方面),以及表现这些特征的一套表演程式。所以演员掌握了某一行当的程式,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这一行中所能包括的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绘画讲究几笔就能描绘出对象的形貌和神韵,而行当的某些程式,也已经提炼到了这样的程度,它往往几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精神气质上的特征。

      行当的程式毕竟是一种造型的手段,一种表现手段。掌握了程式,并不等于就有了具体角色。演人物跟演行当,这是两条路子。在*表演艺术中,前一条是正确的路子,后一条是错误的路子。历来的优秀演员,当他们运用行当的程式来创造具体角色的时候,总是要根据自己对生活、对角色的理解,对程式进行选择、组织、集中,使之与角色相适应;并不是把现成的一套程式拼拼凑凑往角色身上一装,就算完成了角色创造。即使扮演的是前人创造的传统形象,也要经过一番“再创造”的工作,即通过自己的体验,使这个形象活在自己的身上,而且不断地根据自己的新的体会来充实它、丰富它,从而使形象获得新的色彩。在实践中还经常遇到某一行当不能概括某一角色的性格特点的情况,也就是说,光靠某一个行当的程式,还不能表现这个角色,这时,就必须将程式加以发展,才能适应角色创造上的要求。长期形成的技术格律也叫程式,如甩发、圆场、扫边、鹞子翻身、乌龙绞柱等等。

    [阅读全文]...

2022-03-20 10:22:34
  • 关于*戏曲的谚语

  • 谚语,语文
  • 关于*戏曲的谚语

      导语:戏曲是*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的'谚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二)、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三)、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四)、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五)、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六)、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七)、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八)、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九)、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十)、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十一)、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十二)、字不清,唱不明。

      (十三)、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十四)、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十五)、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十六)、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十七)、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十八)、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十九)、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二十)、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二十一)、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二十二)、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二十三)、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二十四)、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二十五)、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二十六)、腔好唱,味儿难磨。

      (二十七)、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二十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二十九)、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三十)、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三十一)、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三十二)、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三十三)、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三十四)、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三十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三十六)、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三十七)、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三十八)、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三十九)、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四十)、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四十一)、私下练,台上见。

      (四十二)、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四十三)、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四十四)、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四十五)、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四十六)、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四十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四十八)、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四十九)、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阅读全文]...

2022-02-12 04:47:25
  • 关于戏曲谚语

  • 谚语
  • 关于戏曲谚语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谚语吧,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1、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5、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6、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7、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8、腔好唱,味儿难磨。

      9、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1、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2、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13、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15、私下练,台上见。

      16、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8、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19、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0、字不清,唱不明。

      21、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22、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3、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24、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25、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6、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仅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28、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2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3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1、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2、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33、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4、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35、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36、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7、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38、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39、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40、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41、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42、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4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44、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45、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46、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47、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49、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阅读全文]...

2022-03-02 22:32:56
  • 与戏曲有关的名言

  • 名言
  •   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与戏曲有关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

      2、真正优秀的悲剧应该在人类的灵魂舞台上上演,让人的理性做唯一的观众。——卡贝尔

      3、一切戏剧都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绝不是用来开心取乐的……也许有人说是为吃饭穿衣,难道我们除了演玩艺儿给人家开心取乐就没有吃饭穿衣的路走了吗?我们不能这样没志气!——程砚秋4、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拜伦

      5、演戏的好象总是那三个人:丈夫、妻子和情人。——梅瑞狄斯

      6、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7、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莎士比亚

      8、人生如戏剧。红演员有时会当叫化子,而三流演员有时扮演大爷。——福泽论吉

      9、群众,尤其是*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鲁迅

      10、闹剧在本质比喜剧更接*于悲剧。——柯勒律治

      11、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

      12、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13、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阅读全文]...

2022-03-31 18:52:49
  • 与戏曲有关的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与戏曲有关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

      2、真正优秀的悲剧应该在人类的灵魂舞台上上演,让人的理性做唯一的观众。——卡贝尔

      3、一切戏剧都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绝不是用来开心取乐的……也许有人说是为吃饭穿衣,难道我们除了演玩艺儿给人家开心取乐就没有吃饭穿衣的路走了吗?我们不能这样没志气!——程砚秋4、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拜伦

      5、演戏的好象总是那三个人:丈夫、妻子和情人。——梅瑞狄斯

      6、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7、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莎士比亚

      8、人生如戏剧。红演员有时会当叫化子,而三流演员有时扮演大爷。——福泽论吉

      9、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鲁迅

      10、闹剧在本质比喜剧更接*于悲剧。——柯勒律治

      11、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

      12、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13、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阅读全文]...

2022-06-10 14:25:41
  • 关于戏曲的谚语

  • 谚语
  • 关于戏曲的谚语

      1、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3、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4、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5、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6、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7、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8、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9、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0、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1、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12、以熟为精,以巧为好。

      13、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4、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15、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6、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17、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1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19、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0、字不清,唱不明。

      21、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22、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23、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4、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5、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6、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爱国的名人名言

      27、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8、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9、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30、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31、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34、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并领悟唱念做打?

      3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36、私下练,台上见。

      37、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38、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3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40、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1、百日笛子千日吹,小小胡琴拉断腰。

      42、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并领悟唱念做打?

      43、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4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45、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46、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字不清,唱不明。

      2、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3、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4、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阅读全文]...

2022-04-06 20:01:56
  • 赞美戏曲的句子大全

  • 赞美,语录,优美
  • 赞美戏曲的句子大全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句子吧,根据结构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那什么样的句子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赞美戏曲的句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2、戏曲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视觉效果。

      3、戏曲糅合了雕塑、绘画、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是由于它所要表现的内容情节的需要,也带给人们它独有的美的享受。

      4、戏曲是写意的,因为它需要在小小的舞台上再现不同的场景,展现或恢弘、或清幽的意境。这像极了*的水墨画,在一方宣纸上,用寥寥的几笔勾勒出山水,刻画出鸟兽;用浓的、淡的、浅的、深的墨色去表现大千世界里的种种色彩。

      5、在戏曲的舞台上,视觉始终是最直接的感官,带给人们最强烈冲击。而戏曲在这一点上做的不遗余力。

      6、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7、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8、*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囊括了诗词、歌赋、百戏(杂技)、武术、舞蹈、音乐、美术……汇百川而成江河,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戏曲程式源于自然界,多少代的先辈艺人、大师悉心观摩体验生活*性、特点,通过艺术加工构成了戏曲表演程式。从而使人到物,更形象、更典型、更夸张、更美好。

      9、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10、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1、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2、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4、私下练,台上见。

      5、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6、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7、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8、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9、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10、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11、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12、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

      1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14、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15、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16、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17、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18、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

      19、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20、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21、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22、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23、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4、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25、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26、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

      27、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28、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29、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30、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31、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32、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3、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34、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5、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36、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37、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38、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9、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阅读全文]...

2022-04-13 13:23:02
  • *戏曲小知识鉴赏

  • 音乐,知识
  • *戏曲小知识鉴赏

      *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下面是介绍*戏曲的一些小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戏曲概述】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艺术特色】

      1.综合性

      *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汉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2.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当行、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3.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歌剧的“三一律”与“第四堵墙”的局限。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是一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戏曲行当】

      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是*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举例来说,老生就是一个形象系统,其中包容着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刚毅的男性人物形象。如京剧《空城计》中充满智慧的军事家诸葛亮,京剧《四进士》里的宋士杰等。这些人物的性格气质比较接*,在表演上也有一整套相应的程式。如念韵白、用真声演唱;风格刚劲、质朴、淳厚;动作造型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由于这类人物必须戴象征着胡须的髯口,因此又有一套髯口上的功夫。某些剧种还为戴纱帽的人物创造了一套耍帽翅的特技。再如净行,又是另一类形象,包拯、项羽、曹操等都属于这个系统。这是戏曲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性格造型。它有两个突出的表现:一是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净又俗称花脸;二是在性格气质上都*乎粗犷、奇伟或豪迈,因而在表演上要求音色宽阔洪亮,动作造型也是粗线条的。由此可见,行当既有性格的内涵,又含有相应程式化的表现方式,是形象类型和程式的统一体。由于戏曲人物思想情感的内在特征必须加以外化,并从程式上对其进行提炼和规范,这就会使唱念做打各类程式无不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经过长期的艺术磨炼,一些性格相*的艺术形象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演程式、表演手法和技巧便逐渐积累、汇集且相对地稳定,这就是行当的形成。而当一个行当形成以后,它所积累的表演程式又可作为创造新的形象的手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促使了行当体制的逐步丰富和完善。可以说,行当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表演程式创造形象的结果,又是形象再创造的出发点。

      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都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戏曲脸谱分类】

      整脸:脸部的化妆颜色基本上是一个色调,只是在眉、眼部位有变化,构图简单。如《铡美案》中的包拯为黑整脸、《战长沙》中的关羽是红整脸,《赤壁之战》的曹操为白整脸。

      三块瓦脸:也称三块窝脸,最基本的谱式。以一种颜色作底色,用黑色勾画眉、眼、鼻三窝,分割成脑门和左右两颊三大块,形状像三块瓦一样。如晁盖、马谡、关胜等。

      花三块瓦脸:也称花三块窝脸,在三块瓦脸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纹样,将眉窝、眼窝、鼻窝的纹路勾画得较复杂。如窦尔墩、典韦、曹洪等。

      十字门脸:从额顶到鼻尖画一通天立柱纹,两眼窝之间以横线相连,立柱纹与横线交差形成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门脸”。如《草桥关》中的姚期、汉津口中的张飞等。

      六分脸:脑门上的立柱纹与眼部以下部位均画成一种颜色,脑门上立柱纹以外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四,眼部以下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六,上下形成四六分的形式,故称“六分脸”。如《群英会》中的黄盖等,《将相和》中的廉颇等。

      碎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比“花三块瓦脸”更花哨。构图形式多样,色彩种类丰富,线条复杂而细碎。如《取洛阳》中的马武,《金沙滩》中的杨七郎等。

      歪脸:构图、色彩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如《打龙棚》中的郑子明(郑恩)、《落马湖》中的于亮等。

      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叫“元宝脸”。如徐盛、麻叔谋等。

      僧道脸包括“僧脸”和“道士脸”。“僧脸”又名“和尚脸”,一般勾大圆形眼、花鼻窝、花嘴岔,脑门上勾一个红色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入了佛门。色彩分白、红、黄、蓝等色,以白色为多见。如鲁智深、杨延德(杨五郎)等。

      神怪脸用于表现神、佛以及鬼怪的面貌。主要用金、银色,表示虚幻之感。如二郎神杨戬牛魔王等。

      象形脸将鸟兽整体或局部特征图案化后勾画于脸上。如孙悟空、白虎等。

      丑角脸丑又称“小花脸”、“三花脸”。其特点是人物脸面中心一块白,形状如豆腐块、桃形、枣花形、腰子形、菊花形等。如《群英会》中的将干、《女起解》中的崇光道、《连环套》中的朱光祖等。

      以上是脸谱整体谱式的大体分类,还可以分的更细、更多,但大体上都可以归入以上某一类。如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小妖等角色,其基本形式是象形脸、又可归入神怪脸,因此就不必再分类了。

      【*五大戏曲剧种】

      *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有“国剧”之称)、越剧(有“*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黄梅戏、评剧、豫剧。采用如此表述的书籍出版物有数十种,覆盖教育、旅游、戏曲、电影、网络、民俗、文化、电视、国学、艺术、漫画等各领域。

      亦有表述为“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者,采用如此表述的书籍出版物有数种,即:1997年出版的《文化娱乐通》(郭沫勤主编)、2003年出版的 《戏剧影视文艺学》(刘晔原著)等。

      而2008年在北京市出版的《黄梅戏》(*文联出版社)(金芝,杨庆生著)则特意用了“并称”一词。

    [阅读全文]...

2022-01-22 22:04:03
  • 形容戏曲的词语

  • 写作
  • 形容戏曲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戏曲的词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哀感顽艳】: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打诨插科】:科:古曲戏曲中的表情动作。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大打出手】: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欢喜冤家】: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即即世世】:诅咒人该死的话。旧时戏曲中常用。

      【泾渭了然】:了然:清楚的样子。也指戏曲用韵清浊分明。同“泾渭分明”。

      【宽袍大袖】: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

      【梨园子弟】: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奶油小生】:小生: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白白嫩嫩的男子,指没有阳刚之气的男人。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撒豆成兵】: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撒科打诨】: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有板有眼】: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

      【张筵设戏】:张筵:摆酒*。喝酒看戏曲。形容大摆排场,铺张浪费。

      【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自报家门】: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指作自我介绍。

    [阅读全文]...

2022-03-29 16:16:00
  • 有关于戏曲的谚语 跟戏曲有关的谚语行话合集

  • 谚语,励志,格言
  • 关于戏曲的谚语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须下苦功夫。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 小小胡琴拉断腰。

    1、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字不清,唱不明。

    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8、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9、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阅读全文]...

2021-12-24 09:13:57
戏曲说说 - 句子
戏曲说说 - 语录
戏曲说说 - 说说
戏曲说说 - 名言
戏曲说说 - 诗词
戏曲说说 - 祝福
戏曲说说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