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美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审美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审美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审美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
无论在学*或是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容提要:废名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其小说具有一种梦幻般的审美特征。审美乌托邦、田园牧歌情调以及禅宗式超越的精神追寻,营造出废名小说中一个个镜花水月般的“梦幻”世界。
关键词:废名、“梦幻”、叙事、审美特征、人情美、意境美、精神美
废名的创作可以说是对“梦”的书写,其作品的审美乌托邦、田园牧歌性、禅宗式超越,交织成镜花水月般的诗学风貌和“梦幻”般的审美特征。他曾说:“创作的时候应该是‘反刍’。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梦。是梦,所以与当初的实生活隔了模糊的界。艺术的成功也就在这里。”废名的整个文学观离不开一个“梦”字。他将“梦”与文学创作联系起来,称莎士比亚的戏剧就是一个梦:“莎士比亚的戏剧多包含可怖的事实,然而我们读者觉得他是诗。这正因为他是一个梦。”废名常常慨叹自己的创作如梦:“《竹林的故事》,《河上柳》,《去乡》,是我过去的生命的结晶,现在我还时常回顾他一下,简直是一个梦,我不知这梦是如何做起,我感到不可思议!”他不仅认为创作是一个梦,而且将自己评论其他作家的文字也称之为“用自己的梦去说人家的梦”。灌婴认为废名的《桥》是“作者对现实闭起眼睛,而在幻想里构造一个乌托邦”,“有一层缥缈朦胧的色彩,似梦境又似仙境”。事实上,与其说《桥》属于“心象小说”,不如说“《桥》就是一部‘梦象小说’”。
一、审美乌托邦:“梦幻”般的人情美
废名的小说多描写日常生活中乡间儿女翁媪之事,以及在宁静和美环境中的和谐、纯净的人际交往。慨叹逝去童年之梦,缅怀故乡梦之幻觉,废名的小说透显出朦胧、温馨、淳朴的人情美。《桥》运用儿童视角描写了乡村生活的纯美和人际关系的淳朴、真挚、和谐与美好。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静、安详、友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毫无芥蒂、坦诚相待。史家奶奶没有封建家长制作风,对小林和琴子之间青梅竹马的爱情不仅没有横加阻拦,相反去小林家提亲撮合他们以成就百年之好,即使知道小林对细竹的心事,也没有横加干涉,而是一如*常般慈祥,对他关怀备至。好心的三哑叔为报答史家奶奶的恩情自愿留在史家当长工。琴子抽命画祈求祖母长命百岁。琴子和小林两小无猜的爱情就是发生在这种淳朴而又善良的乡间生活之中,他们*字读书、看花摘桃,渐渐产生了纯朴真挚的情谊。十年后的小林,心中对细竹充满情意,情感在琴子和细竹之间摇摆不定,但是同时与琴子和细竹保持着一种纯朴、朦胧而美好的情感,没有一般小说中三角恋的互相猜忌和斗气,他们拥有纯朴而和谐的“三人行”,他们之间的交往唯美、和谐而又宁静。这是一个**世界的童话故事,是废名对儿时纯洁美好的两**往的某种梦幻般的追忆、缅怀以及向往。这种梦幻般的温馨和谐的爱情与浓浓的人情味与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辉,显出废名的“审美乌托邦”。
二、田园牧歌情调:“梦幻”般的意境美
废名营造了一个个温情脉脉的田园梦,这梦远离喧嚣,充满了浓浓的诗意,这诗意的来源与其意境美的营造是分不开的。周作人曾说:“废名用了他简炼的文章写独有的意境。”[4]废名小说中意境美的营造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整体意蕴。废名不满足于零星的简单意象叠加,而追求一种“超脱的意境,意境本身,一种交织在文字上的思维者的美化境界”[5]。《桥》中对史家庄岳家湾美丽田园生活的描写,营造出了一个唯美的梦幻般的境界。严格说来,《桥》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连缀整部小说的是人物的意识流动和情绪体验,每一篇都可以当做小品文来研读,各篇之间独立成章,几乎每一篇都营造了“美化的境界”:或是对山林的钟灵毓秀的描绘,或是对风俗人情的醇郁朴讷的写意,或是对人生命运的超脱与感悟,亦或是对世间万物的兴会与玄想。这些意象同时又纳入一个整体的氛围之中,营造出了一种镜花水月般的令人神往的朦胧而又幻美的如烟似梦的境界。《杨柳》中,杨柳无尽的绿意、人们在杨柳树下的呼喊、打杨柳的孩子围着细竹扎柳球、长长的柳丝缀满细竹一身等等画面,组成一幅静谧纯美的生活图,静穆美与人情美相互交织,形成了梦幻般的仙境。
多元意象的诗性建构。废名小说中的意象繁复,其中最具典型的、蕴含废名思想特点和体现其独特性的是“桥”、“塔”以及“坟”。“桥”是废名在《桥》中营造的一个中心意象,上部写主人公小林多次轻松过桥,下部写小林不敢过桥,只有看轻盈身姿的细竹和娴静淡雅的琴子过桥,桥是“爱情、婚姻之桥”的象征。废名在其他文本中也写了众多“桥”意象:李妈门前行人往来络绎不绝的卒石桥;莫须有先生小时候的过“桥”等。“塔”在废名小说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意象:《菱荡》中何仙姑“桥头立塔”式辛苦摆渡的老汉升天;《桥》中观世音用乱石堆成的塔,小林向细竹讲述的游历过的礼拜堂的塔等。废名曾说:“这一卷里面有一章题作‘塔’,当然也想就以‘塔’做全书的名字。”“我也喜欢塔这个名字,不只一回,我总想把我的桥岸立一座塔,自己好好的在上面刻几个字。”[6]另一重要的意象就是“坟”。《桥》中多次写到清明祭祀、坟地戏耍以及与坟相关的对话。《柚子》中外祖母饰着圆碑的坟,《浣衣母》中高高低低的坟坡,《竹林的故事》中竖着纸幡残片的老程的坟等。废名的小说许多时候都能一句就成一个意象。如河边村妇洗衣的“一两声捣衣的声响轻轻的送他到对岸坝上树林里去了”,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立刻展现在眼前;绿草在雨中静默的意象,废名只用了“雨滴绿”三个字便呈现了出来;此外像“极目而绿,垂杨夹道”、“骑在马上,绿林外是洪水”等等,用词极少而意境优美。
古典诗词意境的审美化用。废名曾经说:“就表现手法而言,我分明地受了*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绝句二十个字或二十八个字,成功一首诗。我的小说篇幅长得多,实是用写绝句的方法写的,不肯浪费语言。”[7]废名在《桥》中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诗句,使意境美融会在古典诗词之中。如“琴子心里纳罕茶铺门口一棵大柳树,树下池塘生春草”、“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自然拈出古诗词,既不显突兀,同时意境全出,妙趣横生。另外,小说中的人物诗情满怀:琴子立桥头,小林看桥对面的细竹身穿红衣随口一句“红争暖树归”。“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具有叙事功能,既交代季节(时间),又渲染出周围环境。古典诗词的化用使得废名的小说具有含蓄蕴藉的意境之美。
三、禅宗式审美超越:“梦幻”般的精神美
废名有意通过挖掘儿女翁媪间的人情美,营造出田园生活的意境美来淡化和模糊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和悲伤。废名笔下都是淡泊、朴素的佛禅式的人物,他们没有怨天尤人的悲愤,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有的是淡定从容地接受苦难与不幸,甚至于死亡。废名小说中随处可见苦难与不幸。《桥》中琴子和细竹都是孤儿,三哑叔讨米来到史家庄,史家奶奶老年丧子,抚养孙女和外孙女,狗姐姐生了一个孩子也已死去……生活的艰辛与苦难笼罩在人们的头顶。《竹林的故事》中三姑娘一家生活清贫,三个孩子只剩三姑娘一个。《浣衣母》中李妈命运悲惨。但是废名没有强调人生的凄清与苦涩,而是写出了笔下人物面对苦难时的坚韧和那份*常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废名的小说描绘的是“一幅幅经过禅宗哲学与美学净化过的日常生活画面,它们没有多少人间烟火气,而是禅意盎然”[8]。废名有意拉开艺术和现实的距离,营造一个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寄予自己理想情感和追求的精神伊甸园。在淡远、古朴、宁静的镜花水月般的梦幻世界中拷问人生意义,寻求超越人生苦难的途径,将梦幻般的世界当做灵魂的皈依。
废名小说中众多意象,如“桥”、“塔”、“坟”的反复出现,也显示出对禅宗的审美超越。在废名笔下,“桥”这个意象不单单是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意指符号:它承载着主人公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往往更具有形而上的意味。“桥”的本质就是“渡”,即把人从此岸引向彼岸,具有宗教上的意义,表现了人自我超越的艰辛和苦难的历程。桥边立塔是普度众生,观音造塔是超度无罪的亡灵,“塔”意象表达了废名对痛苦人生和苦难人世的悲悯情怀。“坟”的意象具有哲学上的超越。在废名看来,生与死是没有界限的,在佛教中强调生命的轮回与空无,“坟”不简单的是埋葬死人的一座土丘,同时也反映出废名对生命存在、肉体死亡的沉思以及唯美的人生哲学的热爱。
与审美功利化的趋势不同,废名的.小说创作体现了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关注人生的深层苦难。废名将西方生命哲学与*的佛、道相杂糅,用独特的艺术方式,创造出唯美、超越现实的梦幻境界,形成一种审美乌托邦和超越性的精神美,从而使其成为现代文学中的一个独特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废名小说“正是对*古典文学传统的深度回归的表现”,“用终极关怀之态度与眼光探索人生奥秘”,其小说“从始至终都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严肃思考和艰苦探索”]。
废名曾谈到过西方厌世派文艺对他的影响:“*文章里简直没有厌世派的文章,这是很可惜的事。”他喜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哈代的小说、梭罗古勃的小说,“他们的文章里都有*文章所没有的美丽”。废名固然受到过西方厌世派的启发,但是,他最终转向了*古典文学中的超然境界:“*人生在世,确乎是重实际,少理想,更不喜欢思索那‘死’。”死亡意识在废名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生与死是佛教的重要问题,也是废名人生思索的重要方面。废名小说中充满了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的诸种生命对立元素的思考。在废名看来,死亡固然是必然的,是肉体的消亡,但更是美丽的,是认识生命、领悟生命的“镜”与“灯”。从生命和肉体的短暂易逝中,寻求对自然生命的超脱,赋予生命以永恒的意义,使得废名小说中对梦幻之美的追求具有某种形而上的意味。废名用死亡的炫美来反衬生命的欢悦和灵魂的自由,把现实幻化成一个个如梦亦如镜的境界:“镜子是废名关于梦象人生和幻象世界的隐喻表达。从废名的深刻心理创作机制观之,镜中的幻象世界与外在的实象世界物我无间浑然一体,镜中世界甚而远胜实在人生。镜中世界是废名把人生幻美化、梦象化的一种生存体验和理想人生表达。”[3]37正是在这一点上,废名继承了禅宗,又超越了禅宗。
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
废名的小说别具一格,在*现代文学史上,他的创作与鲁迅大异其趣。废名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把陶渊明的朴质淡泊、庾信的清新别致、李商隐的灵动跳跃和杜甫的悲天悯人以及哈代的辞语简约、契诃夫的描述细腻,都揉合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废名小说冲淡质朴、含蓄委婉、灵动跳脱、简练省净而又情理交融、悲天悯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一、充满乡土气息与牧歌情调的小说内容
废名的小说描写的多是日常琐事来展现生活情趣,以冲淡质朴、优美宁静的笔致来表现农村生活的古朴静寂之美和淳朴的人情乡情之美。“他所描写的不是什么大悲剧大喜剧,只是*凡人的*凡生活——,这却正是现实。”⑴沈从文说:“不但那农村少女动人清朗的笑声,那聪明的姿态,小小的一条河,一株孤零零的长在菜园一角的葵树,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接*,就是那略带牛粪气味与略带稻草气味的乡村空气,也是仿佛把书拿来就可以嗅出的。”⑵《柚子》通过童年的一系列日常琐事,刻画了表妹柚子的鲜明形象。“我知道我的罐子快完了,白天里便偷柚子名下的。柚子也很明白我的把戏,但她并不作声。末了仍然是我的先完,硬闹着把柚子剩下的拿出来再分。”⑶柚子的温厚可爱以及“我”的调皮顽劣性格都跃然纸上。
“废名把乡土气息与牧歌情调几乎是自然天成地融为一体,为现代乡土小说开拓了另类美的天地。”⑷《竹林的故事》写河边竹林旁一农家贫穷而又快乐的日子。文中的三姑娘洋溢着悠悠诗情和青春气息。作者对三姑娘的聪慧乖巧、清丽脱俗以及她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都描写得细致入微,令人过目难忘。这篇小说的纯粹达到了无可企及的地步。沈从文的《三三》、《边城》,汪曾祺的《大淖记事》等篇可能都受过此作的影响,沈从文笔下的三三、翠翠以及汪曾祺笔下的巧云身上都有三姑娘的影子。但是,我觉得,只有《边城》可以与之匹敌,而《三三》、《大淖记事》等篇就诗情画意和质朴纯粹上都难以望其项背。
二、散文化的小说结构
废名的小说在结构上有着鲜明的散文化倾向:淡化故事情节,着重情绪和意境的渲染,以抒情的笔法使田园山水之美与人物性情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废名以大量篇幅纳自然景观于人事描写之中,把景物人化。写景也即是写人。《竹林的故事》、《桃园》、《菱荡》、《河上柳》都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菱荡》中,“落山的太阳射不过陶家村的时候(这时游城的很多),少不了有人攀了城垛子探首望水,但结果城上人望城下人,仿佛不会说水清竹叶绿——城下人亦望城上。”这与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⑸是何其相似!我不能断定卞之琳是否是受了废名的影响,也或许是各自的独创。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废名的《菱荡》写成于1927年10月,而卞之琳则是从1930年才开始进行诗歌创作,这首《断章》则写成于1935年10月。并且,卞之琳自己也说“我主要是从他的小说里得到读诗的艺术享受”。
⑹《桥》虽然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并没有贯彻始终的故事情节,每篇即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情景,人物与其环境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这种散文化、抒情化的写作倾向,更是直接影响到了后起的沈从文。沈从文更进一步主张:“用屠格涅夫写《猎人日记》方法,糅游记散文和小说故事而为一,使人事凸浮于西南特有明朗天时地理背景中。一切还带点‘原料’意味,值得特别注意。”⑺沈从文更进一步说:“一切艺术都容许作者注入一种诗的抒情,短篇小说也不例外。”⑻沈从文的《边城》在结构和神韵上都深受《桥》的影响。它们都描写了农村古朴、和谐的生活,且都以脱俗空灵、诗意悠远的笔调描写了一曲纯朴的人间之爱。《桥》写程小林与史琴子、细竹之间萌发的情爱,《边城》则由一男二女变为了一女二男:翠翠与天保、傩送。
三、诗化的小说语言
废名的小说还有着明显的诗化倾向。废名自己承认,他是“分明受了*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⑼汪曾祺说:“他把晚唐诗的超越理性,直写感觉的象征手法移到小说里来。他用写诗的办法写小说,他的小说实际上是诗。”⑽他用唐人绝句的方法写小说,于是有《菱荡》《桃园》《沙滩》《碑》这样的精品。废名小说中有很多句子都有绝句之美:
“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桃园》)
“聋子走到石家大门,站住了,抬了头望院子里的石榴,仿佛这样望得出人来。”(《菱荡》)
“搓衣的石头捱着岸放,恰好一半在水。”(《桥·洲》)
“接着不知道讲什么好了,仿佛好久好久的一个分别。”(《桥·洲》)
“草是那么吞着阳光绿,疑心它在那里慢慢的闪跳,或者数也数不清的唧咕。”(《桥·芭茅》)
“灯光无助于祖母之爱,少女的心又不能自己燃起来。——”(《桥·灯笼》……
废名的小说像诗,还因为他的小说,早年就已在艺术上显示出委婉含蓄且具跳跃性的特点,尤其是1927年前后,这种特点更是发挥得圆润熟练,《桃园》便是其中代表。“王老大只有一个女孩儿,一十三岁,病了差不多半个月了。”开篇的文字,就简洁到了极点。《桃园》全篇着力表现的乃是王老大和阿毛父女间的真挚的爱。阿毛自己本是病人,但她还是关爱着父亲,看到爱酒的父亲酒瓶已空,便竭力劝父亲去买酒;王老大却一心惦念病中的阿毛,只因女儿说了一句“桃子好吃”,即使产桃季节早已过去,做父亲的竟用空着的酒瓶再贴些零钱,换回来一个玻璃桃子,想让女儿“看一看”也是好的。文字如鲁迅般讲究简省,却写出贫民父女间相濡以沫、撼人心灵的爱,令人不觉泣下沾襟,其艺术感染力足可与朱自清散文《背影》相媲美。
长篇小说《桥》集中体现了废名小说诗化的特点。读《桥》,就像在读一部长诗,全书都是诗化了的。其中的每一章,甚至一句两句,也自成意境。
“这个鸟儿真是飞来说绿的,坡上的天斜到地上的麦,垄麦青青,两双眼睛管住它的剪子笔径斜。”(《桥·茶铺》
“(‘细雨梦回鸡塞远’)这样的雨实在下得有意思,不湿人。“(《桥·塔》)
“不管天下几大的雨,装不满一朵花。”(《桥·塔》)
这样美妙的诗意的句子,在《桥》中比比皆是,俯拾即是。正如冯健男所说“《桥》是小说艺术,是诗艺术,是‘高华简练’的语言艺术。”⑾
四、跳脱简练、含蓄委婉的行文风格
废名的小说,还具有一个很特殊的行文风格,那就是灵动跳脱、简练省净、含蓄委婉。周作人对于废名的简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来创作不大讲究文章,也是新文学的一个缺陷。的确,文坛上也有做得流畅或华丽的文章的小说家,但废名君那样简练的却很不多见。”⑿
废名小说的开头往往以简洁精炼的语言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背景。《竹林的故事》第一段:“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菱荡》开头一段:“陶家村在菱荡圩的坝上,离城不过半里,下坝过桥,走一个沙洲,到城西门。”我列出这两段文字之后,再将沈从文和汪曾祺的几段摘录在下面: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沈从文《边城》)
“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湾里,溪水沿了山脚流过去,**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沈从文《三三》)
“由轮船公司往东往西,各距一箭之遥,有两丛住户人家。这两丛人家,也是互不相同的,各是各乡风。
大淖东头有一户人家。这一家只有两口人,父亲和女儿。”(汪曾祺《大淖记事》)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菩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宝刹何处?"--"荸荠庵。"庵本来是住尼姑的。"和尚庙"、"尼姑庵"嘛。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也许因为荸荠庵不大,大者为庙,小者为庵。”(汪曾祺《受戒》)
从以上几段都可看出,沈从文和汪曾祺在行文风格尤其是语言方面明显的受到过废名的影响。汪曾祺在《〈废名短篇小说集〉代序》中说:“我曾经很喜欢废名的小说,并且受过他的影响。”⒀
在行文简省方面,我认为《初恋》勘作范例,虽然这篇小说很少有人论及。在写初见银姐时,“我一见她就爱;祖母说“银姐”,就喊“银姐”;银姐也立即含笑答应,笑的时候,一边一个酒窝。”其中“祖母说‘银姐’,就喊‘银姐’”一句,完全是生活化了的语言,没有一点铺垫和渲染,简省到极点。而对银姐的描写,也是在行文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展开,使行文如行云流水,不着痕迹。
有关审美的名人名言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有关审美的名人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勒
2、美丽的身材可以吸引真正的倾慕者,但是要持久地吸引他们,需要有美昍的灵魂。——科尔顿
3、美丽只能触及人们的感官,而美却能触及人们的灵魂。——茹贝尔
4、“美”是上帝印在“善”字上的标记。——爱默生
5、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歌德
6、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它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都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样丰富多彩。——歌德
7、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普洛丁
8、美是不需要化装的。——陈祖芬
9、美不是一切,太太不是图画与雕刻,可以用审美的态度去鉴赏。——老舍
10、美是纯朴之花。——芝诺
11、我们固然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至少应该是合理的。——歌德
12、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契诃夫
13、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鲁迅
14、真、善、美是些十分相*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个青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
15、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学识。——高尔基
16、唯有美的心灵才会看到美的生活。——艾布马迪
17、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会令人肃然起敬。——培根
18、真实包括着道德,伟大包括着美。——雨果
19、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别林斯基
20、懿行美德远胜于貌美。——富兰克林
21、谁敢冒犯朴素?——黄永玉
22、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纪伯伦
23、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布瓦洛
24、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
25、一个正在思考如何去创造的少女的美,比起一个游惰度日的少女来,要瑰丽得多,深刻得多。游手好闲是美的大敌。——苏霍姆林斯基
26、化妆百害无一利。歪曲年轻的美丽,玷污了年老的庄重。——黄永玉
27、在画面中,审美的对象是某种非现实的东西。——萨特
28、美丽的灵魂可以赋予一个并不好看的身躯以美感。——莱辛
29、即使用二十把锁,把“美”牢牢地锁在密室,“爱”也照样能把锁个个打开而斩关直人。——莎士比亚
30、美是力量,而笑是它的利剑。——利德
31、美是自然的一种作品。——塔索
3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33、美貌倘若在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培根
34、最朴素的'往往最华丽,最简单的往往最时髦,素装淡抹常常胜过浓装艳服。——莫洛亚
35、人的美丽可爱,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容貌,首先决定他的精神面貌。一个品质髙尚的人,永远是年轻和美丽的。——冯雪峰
36、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伏尔泰
3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38、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马雅可夫斯基
39、美就是性格的表现。——罗丹
40、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
41、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纪伯伦
42、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43、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而短暂的事物又总是那么美好。真奇怪!人时常以仇恨对待美丽。——黄永玉
44、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鸿
45、灵魂的美胜于身体的美。——布鲁诺
46、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冈察洛夫
47、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伏尔泰
48、美是爱情之子。——艾利斯
49、应当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上的美更可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应该对他爱慕,凭他来孕育最适宜于使青年人得益的道理。——柏拉图
唯有美的心灵才会看到美的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审美鉴赏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勒
2、美丽的身材可以吸引真正的倾慕者,但是要持久地吸引他们,需要有美昍的灵魂。——科尔顿
3、美丽只能触及人们的感官,而美却能触及人们的灵魂。——茹贝尔
4、“美”是上帝印在“善”字上的标记。——爱默生
5、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歌德
6、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它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都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样丰富多彩。——歌德
7、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普洛丁
8、美是不需要化装的。——陈祖芬
9、美不是一切,太太不是图画与雕刻,可以用审美的态度去鉴赏。——老舍
10、美是纯朴之花。——芝诺
11、我们固然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至少应该是合理的。——歌德
12、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契诃夫
13、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鲁迅
14、真、善、美是些十分相*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个青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
15、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学识。——高尔基
审美观是什么
审美观念又称“审美观”。在实践中常指某种美学观点。对某个美学问题或审美现象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种关于美的理性认识,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审美观是什么,欢迎阅览。
审美观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审美观点、抱什么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
审美观是一个哲学概念。所谓审美,指的是主体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识和能力的总和。它包括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等范畴。人体美的审美标准是复杂的,它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不存在永恒的、绝对不变的标准。
从医学角度来看,评判人体美也要达到健康与美的和谐统一。健康是容貌美的基础:人体生理功能健全和机体健康是容貌美的基础,任何一种美都离不开审美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正常规律,人体美也不例外。如果人体生理功能有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容貌的审美,并有可能形成容貌的生理缺陷,而容貌的生理缺陷又会引发心理问题,进而影响人体美感。
人体比例要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和社会普遍审美要求:人体美是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和谐统一。自然美一般侧重于形式,而人体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式,它遵循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同时,人体的审美也要符合社会普遍的审美要求。
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原则:在人体健康状态和审美评价过程中都应遵循整体与局部并重的原则,既重视局部美化,也不可忽视整体的审美和健康。整体美和局部美相结合是实施美容操作不可忽视的原则。
审美共性与审美个性相结合原则:人体审美的共性要求是在美容技术实施中遵循人们普遍接受的人体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一般的人体形式美表现为左右对称、比例均衡、线条流畅、体形均匀,动作协调。由于年龄、性别、气质、种族与地理的差异,个性审美原则是各有个性、不相雷同。因此,任何审美都是审美共性和个性得到的统一,在医学美容技术实施中既要反映人体审美的共性要求,又要突出人体美的个性特征。
审美标准要不断发展:人体的审美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对于自身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体审美标准也不断变化。一方面淘汰那些有害人体健康的审美标准,一方面又要对正确的审美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
以真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科学、尚真诚。
宇宙万物,真的未必都美,但凡美必真。这是一条美的原理。任何虚假的东西都与美无缘。虚伪的爱情,犹如阳光下的肥皂泡,虽绚丽多彩,可惜转瞬即逝;“口蜜腹剑”的人,虽貌似真诚,不过纸终归包不住火。
以善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教化、尚伦理。
无美不善与凡美必真相对应,这是又一条美的原理。人世间,一切恶的东西都无资格跨进美的圣殿,而且还在美的排斥之列。诚然,花花世界,无奇不有,貌美心善的人有之,貌美心恶的人亦有之。然而,披着羊皮的狼与毒蛇化成的美女,只能骗得世人怜爱于一时,岂能迷惑世人于长久。
以纯朴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本色、尚自然。
“人之初”和“物之初”,未经人为的原始状态,就是人的本色、物的本色,质纯形朴,淡雅高洁。庄子赞美这样的本色,“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而众美从之”。庄子以为能体现纯朴的人,应尊为大千世界的“真人”。纯朴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传统美德。
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三者完全协调一致,相得益彰。一切科学真理从来就是朴素无华,一切社会道德也从来就是朴素无华。熔真、善、纯朴于一炉,化真、善、纯朴于一体,晶莹圣洁,熠熠生辉,此乃人间的至美。
这些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的审美观。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懂艺术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与一个人的气质和艺术鉴赏能力息息相关。从小帮宝贝建立高雅的审美观念,其实上是在培养有艺术气质的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呢?
为什么要塑造审美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使一个人真正地懂得美和丑并能进行美的创造,却又离不开系统的审美教育。对小宝宝进行审美教育尤其重要。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求知识的基础阶段。美育的好坏优劣也将会同智育和德育、体育一样,影响着宝宝的未来发展。作为个体的人,有内在的方面和外在的方面。智力才能、伦理道德、感情心理是内在的方面,而身体形态结构则属于外在的方面。外在方面与体育相应;而内在的三个方面又分别表现为:知、意、情。
在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辨别美丑
美的事物是具体的、形像的、生动的,可以被人感知的。自然美使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愉快;社会美使人敬佩、赞叹、感奋,以至于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艺术美则扣人心弦,如身临其境,使人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宝宝的日常活动总要同自然社会和各种艺术形式打交道。
金色的太阳、银色的月光、闪闪的星星、繁茂的森林、碧绿的青山、奔腾的河流;儿童、少年、小伙伴的感人事迹,*叔叔保家卫国的战斗场面;影视戏剧中威武雄壮的画面,先辈们可歌可泣的壮举。所有这些事物,都会感染教育着宝宝们,激励、撞击着他们的幼小心灵。
要注意培养宝宝形成美的观念
对宝宝进行审美教育,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形成美的观念,使他们能够以内心积淀的美的.知识、美的标准,美的观念去评价、衡量、判断客观事物的美和丑。所以审美教育不能满足于宝宝能够在**的指点下简单地分清美丑,还要使之升华为美的观念。推而广之,扩大审美的范围和视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审美教育要注意联系宝宝的生活、思想的实际
强调劳动创造美的观点。由于美感是极为复杂的、多种心理因素综合协调的心理过程,因此这就决定了审美教育的多层次、多角度,同时也使审美教育的难度增大。为此,对宝宝的审美教育不要好高骛远,搞得玄而又玄,而要紧密联系宝宝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因势利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诸如,从宝宝的穿着、打扮,包括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环境整洁入手都可涉及美与丑的问题。这些方面也是宝宝与父母家人之间最易发生矛盾冲突的地方。
有的父母说,最头疼的就是宝宝的衣着选择总是和父母不一致。把宝宝打扮得整洁、漂亮是父母的共同愿望。漂亮就是一种美。它表现为穿着的合体,衣服面料的考究,款式的新颖、大方、入时,颜色的协调等等。在这些方面宝宝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十分欠缺的。需要父母以自己的审美修养来加以教育、诱导和启发。可以结合每件衣物的挑选,每件用品的选择,宝宝房间、床榻的布置以及宝宝的个人卫生等生活方面来充实、丰富宝宝关于美的观念。
浅论*勒的“审美假象”
在学*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论*勒的“审美假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勒把艺术的本质规定为“审美假象”,由此把艺术和实在对立起来,试图通过艺术的理想性使人们摆脱现实生活中物质欲望和权力机制的束缚,修复人性,实现人的*等交往和自由。*勒的“审美假象”论是对现实和人类文明弊端的深刻批判,但其美学上的激进主张恰恰折射出其社会实践层面上的保守立场。
关键词:
*勒;审美假象;审美批判
《审美教育书简》(下称《书简》)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现代美学的进程。维塞尔认为:“在18世纪美学理论中构成一个关键性转折点的是*勒的美学理论,而不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因为*勒的美学理论比康德的美学理论更多地指出了未来的道路。”哈贝马斯则称它是“现代性的审美批判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本文着力探讨*勒在《书简》中提出的“审美假象”概念。首先对“审美假象”概念进行辨析,并梳理其学理背景,其次是分析“审美假象”论的批判性内涵及影响,最后,参照多种美学视角,对*勒“审美假象”论的“先天缺陷”进行批判性分析。
在《书简》第九封信中,*勒就提出了“假象”的概念:“不管你在什么地方遇到他们,你都要以高尚的、伟大的、精神丰富的形式把他们围住,四周用杰出事物的象征把他们包围,直到假象胜过现实,艺术胜过自然为止。”这里把“假象”和“艺术”并置,并分别同“现实”、“自然”相对,就已经指示了艺术和假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在第二十六封信中,*勒则明确将其表述为一个美学命题:“鄙视审美假象,就等于鄙视一切美的艺术,因为美的艺术的本质就是假象”。*勒同时也强调“审美假象”不同于“逻辑假象”。“逻辑假象”混淆现实,具有欺骗的性质,而“审美假象”自我显明为“假象”,当然谈不上“欺骗”。
我们有必要先对“假象”(Schein)作一番辨析。该词在德语中有“光辉”、“外表”之义,而“外表”则多有“表面现象”和“靠不住”的意思。仅以《书简》中“Schein”翻译来说,依笔者所见,就有三种:一是“假象”,如冯至、范大灿的译文和缪灵珠的译文(《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二卷);二是“形象显现”,见于朱光潜先生所著《西方美学史》;三是“外观”,如徐恒醇的《书简》译文、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等。自康德之后,“Schein”成为德国哲学(美学)的常用词,除*勒外,它在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阿多诺等人那里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比如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所说的“日神之梦境”即是“Schein”。需要注意的是,尼采突出了这个词的“光辉”之义,翻译者或译为“假象”(缪朗山),或译作“外观”(周国*)。海德格尔对该词的使用也往往突出其“光辉”之义,其著作的中译者通常将其译为“假象”或“闪耀”。
笔者认为,单就词义论,将“Schein”翻译为“假象”、“外观”、“形象显现”都没有什么不妥。但从上面的论述可以见出,虽然该词兼具“外表”和“光辉”二义,但在不同的美学语境中有不同的侧重:或是“非实在性”之义,或是“光辉”之义,或是二者并重。*勒用“Schein”规定艺术的本质,既是以此来反对那种视“美的艺术”为“消遣之物”的轻视态度,同时也是要为艺术确立不同于自然科学真理模式的“真理”。正像伽达默尔所说:“把审美特性的本体论规定推至审美假象概念上,其理论基础在于:自然科学认识模式的统治导致了对一切立于这种新方法论认识可能性的非议。”伽达默尔在此还指出,通过把艺术的本质规定为“审美假象”,*勒成为第一个确立“艺术立足点”人。在更大的意义上,它刻画了精神科学相对于自然科学的独特要素的特征。由此可见,*勒把“Schein”同“现实”相对立,同科学上的“真实”相对立,具有争辩性,是对审美之“非实在性”的强调,所以我们认为将其翻译为“假象”很妥帖,而若将其译为“形象显现”。虽很仔细,但略显冗长。尼采所谓的“Schein”则既强调“日神”的“光辉”之义,又强调梦境的“非实在性”,翻译成“外观”很恰当;而海德格尔在使用“Schein”时,“光辉”之义较为突出,译为“显耀”或更合适。这里多有妄断,因为翻译讲求的是灵活变通。
*勒的“审美假象”论直接源自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第53节中,康德宣称:“诗的艺术随意的用假相游戏着,而不是用这个来欺骗人,因它自己声明它的事是单纯的游戏,虽然这些游戏也能被悟性在它的工作里合目的地运用着。”(着重号为引者所加)此处的“假相”就是“Schein”。康德使用“Schein”这个词是为了强调“诗的艺术”乃是一种想象力的自由运作,并且是无功利的。所以康德又说:“在诗的艺术里一切进行得诚实和正直。它自己承认是一运用想象力提供慰乐的游戏,并想在形式方面和悟性的规律协和一致,并不想通过感性的描写来欺骗和包围悟性。”尽管从这些表述来看,*勒与康德非常相*,但如上所论,由于*勒刻意强化了“审美假象”的现实批判性而开辟了美学的新维度。
康德固然也对审美和认知进行了区分,但他并没有刻意为艺术寻找不同于自然科学认知模式的“真理”,而在*勒看来,将艺术之“真理”同自然科学的“真理”相区分刻不容缓。假若用自然科学的真理模式来权衡艺术,那么后者极容易被视为消遣之物。所以*勒说:“要防范知性对实在性的追求发展到一种偏狭的程度,以致美的艺术是假象就对全部美的假象的艺术下一个轻蔑的判断”。但是,在自然科学确凿的实在性面前,艺术和审美又能到哪里去获得自己的“本质”呢?传统意义上的“摹仿”理论是从属于认识论和自然科学真理模式的,根本不可能将艺术“真理”与科学“真理”分开。*勒大胆地宣称“美的艺术的.本质就是假象”,看似是对自然科学真理模式的屈服,实则是针锋相对。将“假象”转化为一个纯美学概念,这样一来,艺术的“真理”是“假象”,根本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真理”。这是一个美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因为它将文学艺术从附属于认识论的处境中完全**出来。艺术的本质虽然是“假象”,但并不意味着它比自然科学的价值就低一等,相反,正因为其“假象”本质,所以它才是正直的、诚实的,自由的,而对假象喜爱的程度则直接表征了人在现实中所获得的自由的程度。艺术的“假象”本质赋予艺术理想性的品格,使得它不会被粗俗的物质现实所玷污。因此,艺术之“假象”本质并未消解掉艺术的价值,反而表明它比一切“有用”的东西更“有用”,它负有更严肃、更神圣的使命。
*勒的“假象王国”构想也是对康德美学的创造性发挥。康德认为:“美的艺术是这样的一种表象方式,它本身是合目的性的,并且虽然没有目的,但却促进着对内心能力在社交性的传达方面的培养。”康德把“社交性”视为美的艺术的无目的的目的性,无所为而为的“功能”。而*勒将艺术的本质确立为“审美假象”,并以此构想出一个假象的、审美的、游戏的王国,正是要开辟一个在其中人们可以自由交往的领域。“假象艺术”乃是“一种深入到人的主体间性关系当中的‘中介形式’”,是一种交往理性。艺术只有作为“假象”,才能真正具有公正无私的品格和公共特征,才能超出现实物质性的束缚,并最终发挥交往功能。“假象王国”是一个审美共同体,在其中,由于没有物质实在性的束缚,没有个体欲。
1.我是一个很蠢的人,特别是在感情的路上,不止是这段时间的问题,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我很多朋友都说,你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影响自己的信念。No,我现在宁可做一个别人爱情事件的聆听者,而不愿意再身在其中。
2.转行是因为我一直贪心,不满足,我想释放自己更多的能量,模特儿局限于眼神和肢体语言的表达,但是我希望能用语言和表情来交流,所以我当了主持,然后我需要展示我全身上下的娱乐细胞的时候,我当了演员。
3.不管有没有情人,都要让自己沉浸在爱里~有爱的人,天天都是情人节!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环保!
5.“走T型台”像是我的老伴,“演戏”象是个美丽的邂逅,而“主持”则是我的新欢。
6.常笑自己样样精通,样样稀松。走T型台、拍杂志、拍广告、拍电视剧、拍电影、主持节目,偶尔还得客串唱歌,大部分对我而言都是赶鸭子上架,因为我不喜欢说“不”,不喜欢“办不到”的感受。
7.我最怕写自传,怕自己拿捏不到对的字眼来下笔,写好的怕人说你吹嘘,写糗事,又怕人当你是“扶不上墙的”。
8.在凤凰的日子里,好像一部快速前进的精彩电影,充满了惊险、刺激,更丰富了我的,开拓了我的眼界。
9.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历史事件,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这种民族意识,恩怨情仇其实真是百年未解,永远解不了。
10.我一直自嘲“女八号”,不一定要演女主角,有趣的角色更重要。我出道快二十年,一直维持这种状态,不为知名度逼迫自己。但也不会自暴自弃,也不希望被后浪拍在沙滩上,所以,选对角色是最重要的。
11.我不是拿感情开玩笑的人,我对每一段感情都非常珍惜!分手不会只有一个人的错,一定有双方的问题。我也总结自己的错,比如说主见太强,想法多,语速快,动作多,让人觉得很强势,有压迫感。
12.我的每一个男朋友都看过我最真实的一面,同时也看过我人前舞台上最亮丽的一面,当我卸下最光鲜靓丽的一面时,每一个都跟我说过,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你现在的样子,洗尽铅华的样子。
13.女孩子其实很忌讳人家说自己是女强人。我不是一个女强人,但我是一个工作狂。以至于我放弃了很多,包括爱情。
14.不够男人的男人,根本不敢来追我,能跟我在一起的男人,内心一定很强大!
15.我是典型的“爱情至上者”,一旦投入感情,一定会花很多精力去经营。
16.主持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基本上你是拿不到钱的,这就叫为人民服务。
17.结婚是一件谨慎的事情,年纪越大的,感触越深。婚姻到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简单的爱情了,还有责任和信誓。
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审美吧,那什么样的审美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魏晋时期在*美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所展现的美学风貌和形成的审美意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世说新语》中总结的魏晋审美意识或许还不够全面,但《世说新语》本身所记载的魏晋士人的审美风貌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也已经受到了后世众多文人学士的顶礼膜拜。《世说新语》所揭示的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学概念的源头
魏晋时期是*美学史上众多的美学范畴诸如“味”、“韵、” 等的孕育或形成的时期,后世许多审美概念都缘此而发。 《世说新语》中的一些故事记载了魏晋人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对某些美学概念的体认,这些概念在后世蔚为大观。如魏晋人在审美实践中对形而上的追求中体现的就是一种对老庄哲学的美学意味的挖掘,其在琴棋书画等艺术的创作中就已经包含了对“味”、“象外之象”的追求,如顾长康言作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等等。还有在人物品藻中产生的对神明之美的爱好、对形体玉质之美的赏慕。前者在宗白话先生的论著中早就概括为“神韵”之美,后者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人们觉得*的美学是不屑于谈论形的东西的。然而《世说新语》里记载有“掷果潘安”和“看杀卫玠”的故事,他们都是当时肤质玉白的美男子。而后来*人对人物的外貌的欣赏上的这种嗜好似乎依然存在。
(二)审美体系的引线
魏晋审美意识还对后世的美学理论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一、“任我”的审美意识,它在本质上属于道家的美学观念。在*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纲领的时代是占绝大多数的。然而“弃彼任我”的道家美学观在历朝历代的文人中都不乏追随者。它代表的是*美学的一条脉络。其二、尚“情”的意识对后世悲剧理论的启发。魏晋时期,文学领域里就有陆机的“诗缘情”的说法。在《世说新语》的审美世界里“情”在多数状况下被赋予了“悲感”的含义,魏晋人对悲情的体验伴随的往往是对生命的伤逝,而宇宙自然的流转是催生一切伤逝的根源。从魏晋时期开始,*人的悲感意识就开始了与时间的联姻,其影响深远。试读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29]一种宇宙洪荒中人生短暂的慨叹由此而生,这种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悲伤如同长江的流水传给了一代又一代的江畔的望月之人。其三、尚“自然”,由于前人在这方面的论述非常之多,本文不再赘述,但它在*美学史上的重要性是不容抹杀的。自然成为了魏晋人精神流连的场所,比如兰亭*,“死生亦大”的感叹在情景交融的审美实践中直接启发了后来山水诗的诞生,对后世意境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审美实践的范本
魏晋时期审美实践活动的最大收获就在于其中诞生了一大批的具有美学符号意义的魏晋名士,《世说新语》中所记约626人,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不下百人。其中有深情的桓子野、通达的谢太傅、痴绝的顾长康、飘逸的王右军、还有任诞的竹林七贤等等。后世的文人把《世说新语》作为案头必备之书,在一次次的翻检中加深着对中朝名士的仰慕。这种直接的影响最为明显地表现在后人做诗作文时对其中典故的运用。如“新亭对泣”、“支公放鹤”、“刘伶病酒”等等典故都是人们耳熟能详并被反复引用的。其直接的影响还表现在后人在为人处世中对魏晋名士行为的效仿。后世不是有个自称“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么?他的归隐就是直接效法魏晋名士而又自得心源。
总的来说,魏晋人的审美实践活动足以产生一种示范的作用。他们在与黑暗现实的'抗争中内蕴悲情又以自然为介,向前发现了老庄,同老庄一道成为了后世持审美化之人生态度的文人们的不祧之祖。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的变动,士人心态的变化,使得这个时期形成了特殊的审美风貌,对古人而言,这些美的实践、美的观念是自然而然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情感、精神的需要。对于今人而言,试图从《世说新语》一书中窥其全貌,微其大义又是多么的愚拙啊,因为对于任何一个追求美的人来说美的王冠上的宝石从来都不是可以轻易采撷的。也许,我从中得到的只是盲人摸象似的片面的欢娱,无奈兴趣之下,只能尽我的全力作一点粗疏的分析,也算是在美的历程中一个初涉者的小小探询吧。
魏晋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论文
摘要:
我国历史大分裂中的魏晋南北朝阶段统一*的瓦解,使社会陷入长时间的动荡不安与混乱。但是,有动乱的发生就会有新的改革形势出现,少数民族的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族中。这个阶段的文化所具有的特点是不同的,与之前的朝代是不一样的,一般使用文字来记载多元化的文化,还可以利用绘画的方式来记载文化的特点。这个阶段极好地发展了民族的绘画文化,体现出中华绘画的精髓,同时,也发展并且完善了绘画的技巧、理论及形式等。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特点;发展
以关学、先秦和两汉的哲学为根据,绘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阶段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曹植的作品《画赞序》确定了绘画的重要性,谢赫因“气韵生动”而出名,顾恺之的“传神论”提升了绘画的独特性,所以魏晋南北朝阶段对绘画的观念就有了明显的定义,就是求传神、法自然、重情感及讲气韵。对于发展*审美观,树立关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魏晋的绘画艺术背景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处于动荡、混乱、分割的阶段,常常发生战争。*交替频繁,人口的迁徙也是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社会具有极为活跃的思维。结合了释、道及儒三家,出现了第二次的思想**阶段,即“百家争鸣”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在修建寺庙时就已经融入佛教的思想,出现大量的壁画来体现宗教的故事。通过道学和儒学的融合,出现了关于人物风度的作品、爱好山林及清单之风,这就是“魏晋风度”。在南京的西善桥发现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壁画,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人,爱好谈论道学,行为不受拘束,有时思考、冥想,有时弹琴、喝酒,非常受别人的尊敬、崇拜。荣启期是春秋时期的一位隐士,对于人生的观念、态度,都极符合壁画的标准。八人之间极具对称性,其具有变化性的线条,既像铁线描又像春蚕叶,简单而不失韵味。
2、魏晋南北朝阶段的绘画艺术特征
2.1多样化的绘画形式
魏晋南北朝阶段,具有多样化的绘画形式,最初一般是在器物、纸及帛上进行绘画。魏晋时期,绘画形式逐渐增多,有砖画、大型的石刻、墓室壁画、漆画、寺院壁画等。特别是寺院壁画以及墓室壁画,将魏晋时期的宗教文化、民间丧葬以及文化遗迹都非常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现出极高的历史价值。除此之外,长卷形式的绘画是当时主要的绘画方式,而且其绘画体系也是较为完整,绘画的种类不同,就需不一样的绘画技巧、多样的下笔手法、构图方式,最终呈现出多样化的绘画形式。
2.2浓厚的宗教色彩
社会的思想以及文化对魏晋南北朝阶段的绘画有一定的影响,其风格较为迥异。因为秦汉时期没有出现关于山水的作品,大部分是关于人物的绘画作品,但是魏晋南北朝阶段,最鼎盛的画作就是关于人物肖像的作品。当时的环境中,传入了佛教的思想,这种思想与统治者的观念极为吻合。与此同时,臣民对于来世抱有极大的希望,很多的原因造成了佛教的快速传入。我国古代自从传入佛教之后,绘画的题材又加入了佛教的元素。佛教画不仅仅将其画在绢帛上,更多的是在石窟壁及寺庙的墙壁上。能够流传到现在的大部分都是石窟壁画,如一乘寺凹凸壁画(张僧蒜)、宗教飞天壁画(位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以及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新疆的克孜尔石窟等。
2.3明显的文化融合现象
魏晋南北朝阶段给予了所有民族*等的政治权利,非常迅速地融合了民族间的关系,进行了非常频繁的中外交流。在这个阶段,汉族的文化深入到少数民族中,使绘画的方向更加偏向于中原人物。同时,中原文化也由于其他文化的影响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包含印度、希腊、西域、波斯等。绘画的过程中融入了西域的色彩,在这个阶段的壁画色彩比较严厉,比如敦煌的莫高窟壁画,具有宗教特点的人物造型,同时具有鲜明的色彩,保留到现在的壁画就像真的一样,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色彩。
3、对魏晋绘画的艺术审美
3.1看重情感
在魏晋南北朝阶段论述对于绘画的审美是以关学以及建安文学作为基础的,代表作是《画赞序》等,但是还有一些儒学的仁政思想以及人道主义包含在其中。曹植认为不同的人观画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比如“切齿、叹息、仰敷、抗首、悲惋、忘食”。首先从审美的含义上说,人类的情感和绘画的情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处于统治阶级的曹植也受到了儒学影响。这种论述绘画的“成教化、助人伦”和梁时之像、孔子对周代名堂的参观是一样的,并且深深地影响了绘画的评论。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善的观念,《画赞序》中曹植对此也有相应的描述。他的著作《洛神赋》一文用洛神之美形容绘画,对于绘画将“形”与“神”进行了完美的融合,通过“形”的刻画体现出“神”的韵味。曹植将“洛神”的神态进行了绝妙的刻画,将“柔、媚、闲、奇、芳泽、约素、合度、骨相、明眸、皓齿”等均进行了细腻的描绘,然而还是没有办法将曹植心中的女神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其审美标准之高。
3.2讲究气韵
《古画品录》是谢赫的著作,他在其中提出六法论,第一法讲的就是生动就是一天的气韵,这也是六法中最精髓的部分,同时也是最高的衡量绘画创作及审美的标准。将“传神写照”转变到“气韵生动”,这就是转化审美感的关键点。这两方面最开始讲的都是人物内在的涵养,然而顾恺之所说的“传神”联系着佛学中所讲的“神明”,重在讲述内在形体以及超越尘世的精神具有的绝对性和永久性。因此,顾恺之将眼睛作为关键的传神部位,并不是只描写形体的外部动作。艺术的境界之高在于“神”,谢赫描述“气韵生动”的时候,形清楚就可以发生变化,谢赫对于“神”的展现没有忽视,更加关注的是描写整体的姿态、动作。所以,“情韵连绵,风趣巧拔,体韵遒举,风彩飘然”是他描绘“画品”的赞美之意。从这方面能够了解到,谢赫对于作品的评价、观赏并不是由眼睛决定的,更多的是对体法、体韵以及姿态的关注。“传神”转表为“气韵”,谢赫通过将“神”用“形”的方式进行描绘,从而体现出审美的观念、趣味以及标准,极大地区别于顾恺之的“神”而无“形”。顾恺之和谢赫不一样的地方恰恰是魏晋绘画和齐梁绘画不一样的地方。审关中对于“气韵生动”的描述又是什么呢?谢赫是第一个在品画中使用气韵的人,但是,作为品鉴的“韵”“气”之词并不是第一次使用。通常使用在审关的词汇中,在玄学盛行的时期是被广为使用的,通常也是用于品赏。
4、结束语
魏晋南北朝阶段的绘画最重要的就是将审美与情感相结合,其在理论中的成就不小,在绘画的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画家创作画的时候,技巧的熟练运用不是唯一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体会美,在生活的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趣,实现自身的价值。作品中注重形与神的结合,对人的品质要重视,追求的是自然的美,将活力体现出来,展现画家的内在。艺术的评价及审美的标准就是“神”,魏晋南北朝阶段的绘画揭示了创作的规律,展现了审美观念,自我审视绘画艺术,指明了后世的创作方向、绘画标准,对现今的绘画产生的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万建怀.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浅析[J].湘潮(下半月),2013(01):53-54.
[2]李淑芳.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J].文学教育(下),2009(12):138.
[3]王大勇.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J].史学月刊,2005(07):123-125.
[4]冯丽娟.甘肃高台魏晋墓室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J].美与时代,2016(10):112-113.
[5]王江鹏.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人物图像的配置方式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6):96-103.
[6]冯芳.河西走廊魏晋墓室壁画砖饰艺术研究——以高台县骆驼城遗址为例[J].雕塑,2014(06):46-47.
[7]周卫华.论嘉峪关魏晋十六国墓壁画题材来源[J].艺术教育,2017(z3):172-173.
[8]朱智武.试论河西魏晋十六国墓葬壁画对汉画像的新变——以斗鸡、驻马等非典型图像题材为中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03):35-41.
有关母爱的唯美名言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名言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母爱的唯美名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5、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6、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7、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8、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9、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10、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1、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
12、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13、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14、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
15、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17、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1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19、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20、父爱这字眼是多么的*凡,但这种爱是多么的不*凡。
1、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爱-母亲;今天是母亲节,祝我亲爱的妈妈一生幸福,安康!
2、亲爱的妈妈:您曾用您坚实的臂弯为我撑起一片蓝天;而今,我也要用我日益丰满的羽翼为您遮挡风雨。妈妈,我永远爱您!祝您节日快乐!
3、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亲爱的妈妈,感谢给予我的一切,祝福您节日快乐!
4、千里试问*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母亲节快乐!
5、摘几片云朵、剪几缕霞光,用想念做针、用思恋做线,织一套炫丽夺目的霓裳,装扮出倾国倾城的您——我心中最美丽的妈妈:祝您节日快乐!
6、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妈妈,节日快乐!
7、亲爱的妈妈,岁月已将您的青春燃烧,但您的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用我心抚*你额上的皱纹,用我的情感染黑您头上的白发。祝您母亲节快乐!
8、有许多人、许多事,经历了转身便会忘记,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母亲,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减我们对母亲那深深的爱。母亲节快乐!
9、她不是云彩,因为她不会随风而散;她不是浪花,因为她不会随波逐流。她是爱——母亲的爱,祝天下母亲幸福!
10、您常说,子女的幸福快乐就是最好的的礼物,今天我把所有的幸福和快乐用短信包裹送给您,祝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11、看着母亲一丝一丝的白发,一条一条逐日渐深的皱纹,多年含辛茹苦哺育我**的母亲,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请接受我对您最深切的祝愿:节日快乐,永远年轻!
12、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奢望能为你做的更多。祝福你我最亲最爱的人——母亲
13、我好比一只小鸟,每根羽毛上有着您的深情抚爱和谆谆教导,让我在外面的天地间自由的飞翔,您的臂膀好比大树,永远是我温暖的家。
14、我的成长是刻在你额头上的.横杠;我的放纵是刻在你眉心的竖杠;我的欢乐是刻在你眼角的鱼尾;我的成功是刻在你唇边的酒窝,妈妈您辛苦了!
15、善良如茶,香浓甘冽;宽容如海,辽阔博大;坚强如山,厚重稳健;柔情如玉,温润优雅。你如此的完美,因为你是我的母亲!
1、一株茉莉也许没有让人沁脾的芳香,但它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爱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样静静地开放。无论你在何方,父亲那慈爱的眼睛定会伴随你一生。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荫?
3、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5、冈察尔的名言: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这说明母爱是非常伟大的,是永远伴随在我们身边的。
6、老舍说的: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我觉得这句话说明慈母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想根对花一样重要。
7、父亲的爱,藏在粗糙的双手中,那双手,不辞辛劳地撑起了我们的家;
8、父亲的爱,藏在严厉的目光背后、
9、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10、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我们都尝试过写自我评价吧,自我评价会促使我们进行自我验证,从而为自我发展提供动力。你所见过的自我评价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欢迎大家分享。
在新的学期,新的环境下我们要重新开始,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成功。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面对失败,让我们铭记一位老者的话:一个人如果失败了,并不证明他永远完了;如果他认输了,并且退却了,那他才永远完了。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看到同学个个都长高了,个个都精神饱满,我就非常想对他们再说几句鼓励的话:要有进步的信心和决心。
新年伊始,应认真总结过去,千万不要骄傲,应该在新学期再接再励,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应该振奋精神,争取迎头赶上。不论怎样,老师都希望每位同学都有“我会比昨天更进步”的信心和决心。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我学*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注意一:
推行关注全面发展与尊重差异的综合素质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全方位、多角度考评学生综合素质。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注意二:
把“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目标”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基础性发展目标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和学科学*目标,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综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注意三:
科学构建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完善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制度,与高中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充分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的要求。努力做到具体明确、操作简便,体现多样化,突出可行性,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公*公正。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注意四:
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综合素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构成,是检查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能否毕业和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采取写实性评语与等第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加以表述,写实性评语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并具有代表性。
审美与表现指学生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能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审美与表现评价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进行记录或评价,参与者包括学生本人、班级同学、教师、学生家长。同时记录学生在学校或社会参加艺术活动的表现及作品,客观反映学生的审美与表现能力。
【评价要素】
感受美:能初步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欣赏美:逐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表现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对艺术学*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自我评价】
1、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2、我在音乐方面表现突出,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时积极参加声乐,舞蹈训练,领悟能力强,动作准确,节奏感强,并为班级和学校争得荣誉、
3、我懂得欣赏美,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热爱美的事物,也参加各种的户外运动去欣赏和体验。
4、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对艺术学*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5、本人能在生活中及时的发现美、对美提出自己的适当见解,并通过一定形式加以表现。对美术、音乐等有自己的喜好,具备较好的审美能力。
6、本人对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具有特别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文艺才能。
7、我喜欢音乐、电影和美术,着装整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懂得欣赏和顷听,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
8、学*之余喜欢听交响乐,爵士乐,喜欢吹萨克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学*萨克斯,已经坚持一年每天放学回家吹半个小时萨克斯,现在已经达到7级水*,中考结束后准备考最高级9级,学*乐器不禁没有一影响学*,而且还使一天紧张的学*得到了放松。
9、本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喜爱文学、音乐和美术,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情趣,喜欢参加各种文娱活动。
10、学*上,我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勤于钻研,肯思考,合理安排好学*时间,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学*中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学*方法,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精益求精,学*效率高。学*成绩优异。
11、高中三年来,在审美与表现方面,特别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较大的提升。生活中以节俭朴素为美,不以追求物质享受为荣,热爱观察自然,领略出大自然无限的美。在文学、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欣赏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12、我喜欢音乐,因为音乐能陶冶情操,并从中体会音符的美。希望以后我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美、展现美。
13、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能够比较敏锐地感受、体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不庸俗、不追求浮华的东西、不赶潮流。喜欢听音乐,在闲暇喜欢听音乐会、朗诵会、参观各种展览、游览国内外优美的景点,接受美的熏陶。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如果不想被别人否定,就自己要更加努力。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失败乃成功之母。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团结就是力量。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好好学*,天天向上。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骄傲是只拦路虎,常挡在成功的道路中间。
远看是条狗,*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哦,原来是沫若先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业精于勤,荒于嬉。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学*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为人民服务。
审美的名言
有关审美的名言
关于审美的名言
审美的句子
唯美名言
优美名言
耽美名言
汉字的美名言
内心美名言
关于审美的句子
审美主体的古诗
审美价值高的古诗
自然就是美名言
器物之美名言
评论古诗的审美
古诗的审美教育
审美爱国的古诗
优美名言名句
山药的赞美名言
审美疲劳的古诗
太极唯美名言
具有审美内容层的古诗
古诗中的审美鉴赏
古诗审美评判的方法
过程最美名言
赞美名言警句
励志唯美名言
优美名言警句
读书优美名言
唯美名人名言
给种菜浇水的古诗
关于书有关的古诗
题君山古诗的视频
关于图片上有梅花有酒的古诗
初一连续带水的古诗词
希望对方喜欢自己的古诗
聊斋志异的古诗文
表达身体不适又无人理解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词四言律诗
喜欢却不可以在一起的古诗说说
带有字和老字的古诗
看见美丽的夏夜想起那首古诗
必须掌握的古诗
大陆坦途的古诗
中国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题目
蕴含美德的古诗
生产力的古诗词
背一遍就会的古诗
爱国孝道的古诗
冬去春来的风古诗朗读
关于锦官城的古诗杜甫
暗示别人小气的古诗词
敕勒歌古诗野的发音
古诗中的秘密被发现
夕阳楼古诗的拼音
夏季古诗的英文
怀古诗的常识
关于初中生写的古诗
寒梅傲霜的古诗
吃斋节的古诗
题目交代目的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