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三句古诗

关于论语中的三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语中的三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语中的三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论语中的三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26) 语录(103) 说说(43) 名言(31) 诗词(831) 祝福(16) 心语(2)

  • 古诗三句半,太有才了!

  • 祝福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有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有雾。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A股。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要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豆腐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独蓑笠翁,空巢。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双归。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落枕!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啊~~~~~~~噗通!!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玛逼!/整容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去死!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呵呵。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掐掉。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不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纳尼?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尼马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嫩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真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怂货!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才怪!

    锣鼓声声再领衔,表演时间有期限,才疏技浅多包涵——再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艾玛!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好吃。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限号!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找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贴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如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吓尿。

    [阅读全文]...

2022-04-01 23:50:52
  • 初中三年课外古诗80句

  • 初中,校园,经典
  • 初中生课外必背古诗词

      初中生课外必背古诗词有哪些?学*古诗词的意义在于了解终中国的传统文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生课外必背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

      龟虽寿①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背诵时,用心品味诗人的情怀。

      神龟虽寿,犹有竟②时。

      蛇③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④伏枥⑤,志在千里。

      烈士⑥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⑦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⑧之福,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选自《乐府诗集》。《龟虽寿》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②〔竟〕终结,这里指死亡。③〔(téng)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④〔骥〕良马。⑤〔枥(lì)〕马槽。⑥〔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⑦〔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⑧〔养怡〕指调养身心。怡,愉快、和乐。⑨〔永年〕长寿。

      过故人庄①

      孟浩然

      “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这些看起来*淡无奇,却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③,青山郭④外斜。

      开轩面场圃⑤,把酒⑥话桑麻⑦。

      待到重阳日⑧,还来就菊花⑨。

      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689——740),襄(xiāng)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②〔黍(shǔ)〕黄米饭。③〔合〕环绕。④〔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⑤〔开轩面场圃(pǔ)〕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⑥〔把酒〕拿起酒杯。⑦〔桑麻〕这里泛指庄稼。⑧〔重阳日〕九月九日重阳节。⑨〔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题破山寺后禅院①

      常建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②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③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④。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选自《全唐诗》。常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破山寺,现在江苏常熟虞山北。②〔初日〕早上的太阳。③〔禅房〕僧人的房舍。④〔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李白

      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杨花落尽子规②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③。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④西。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现在四川江油)人。唐代诗人。龙标,唐朝县名(现在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②〔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③〔五溪〕现在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④〔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

      夜雨寄北①

      李商隐

      明明是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足见这离情是何等深沉。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用语。要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③〔却〕再。

      泊秦淮①

      杜牧

      诗人乘船在秦淮河岸停泊,从附*酒家隐隐传来歌女吟唱《玉树*花》的歌声,诗人无限感慨。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而是指向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这是诗的弦外之音。

    [阅读全文]...

2022-05-09 16:19:09
  • 雨中三首诗歌

  • 诗歌
  • 雨中三首诗歌

      一

      暮春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手摇纺车,奶奶象念一本古经:

      “牛郎织女、不要只是想着流泪,

      摸过天河,天上和人间会一样的美。”

      初夏骤雨,哗哗啦啦铺个满地,

      手把纺车,耳畔雷声伴着细语:

      “牛郎织女、难耐相思的苦涩,

      一声怒吼,牛儿踏破无情的天河。”

      二

      蒙蒙细雨倒没有什么,

      而眼下大雨滂沱,

      想那轻飘飘的浮云,

      怎能负起如此重托?

      ——我深深地思索……

      再细小的'碎沫,

      都拥有一个诱发地心引力的核。

      一旦从云端坠落,

      雾霭里、又有多少中伤的核!

      ——朋友这样告诉我。

      三

      问潇潇暮雨为谁落?

      点点滴滴、汇成一条河。

      河的名字叫什么?

      君若不知、就请来问我。

      我的梦幻有几多?

      请问那满天的云朵。

      那沉甸甸的负荷,

      便是我希望的寄托……

    [阅读全文]...

2022-01-28 22:13:08
  • 论语中的名句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 经典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语中的名句,以及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5、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2、往事已不谏,来者犹可追。

      1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5、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6、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1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22、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3、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24、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26、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2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8、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29、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3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32、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33、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8、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9、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40、君子**之美,不**之恶。

      41、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42、幼而不悌,长而无述,老而不死,是为贼。

      43、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4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45、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47、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4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9、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5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阅读全文]...

2021-12-24 16:39:08
  • 论语八佾篇第三

  •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10、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11、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而不*,忧愁而不哀伤。”

      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23、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阅读全文]...

2022-06-11 15:43:49
  • 论语公冶长第五_五言绝句古诗长一点

  • 经典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论语公冶长第五》,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论语公冶长第五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译文】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阅读全文]...

2022-07-05 02:28:27
  • 《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

  • 名言,励志,经典
  • 《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

      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6、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1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9、人无远虑,必有*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在眼前的忧患。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2、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而又时常的复*,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5、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2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4、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2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3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3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3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3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3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3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3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3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3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3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4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4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和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了呢?”

      4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4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4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4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复*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4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阅读全文]...

2021-12-08 15:24:17
  • 高中三年规划

  • 三年,高中,学*
  • 高中三年规划

      高中三年规划(精选11篇)

      高中就像一个小社会,为了不虚度年华,究竟如何规划高一的学*生活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三年规划(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历了紧张的初三以后,我有幸进入了这所学校。我希望可以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在三年后可以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让自己不后悔。

      我了解到高中的学*与初中会有很大差别,因此我必须要完善一些以前错误的学*方法,使我在高中学*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取得好成绩来告慰家长与老师。

      第一:我必须要做到专心听课,课后认真,仔细完成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常作练*,要争取做到每个单元结束时,做一份自我分析。

      第二:改变以往的学*方法,一但有一点不懂得问题就要马上去问老师,我还要激发出学*兴趣,改变以往的一看到难的题目就不想做的状态。除此之外我还要注意锻炼身体,每天坚持锻炼,每天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

      第三:应该客观评价自己,及时补漏补缺。一旦发现各科目的成绩下滑,立刻在不影响其他科目的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补救,务必在2个星期内有所提高,又以2个星期的时间内逐步提高,创新新的学*方法,化被动为主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应该学会及时归类,对原有知识的强化、深化、拓展、应用。

      第五:我绝对不会乱用零花钱,帮助父母节约好每一分钱,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操心。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我也将协助老师、与同学友好相处。尽自己所能为班级、学校服务,做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谨遵老师的教导、记住同学的善意提醒。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与竞赛。

      希望接下来的高中生活将成为我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时光。

      (一)高中六个学期的分析和自我目标

      为实现以下规划必须做到:树立信心,满怀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学*,养成踏实认真的学*态度。

      1、高一上半学期是一个初中走入高中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积极适应各科老师的教学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识,同时稳住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所以我这个学期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适应、稳定。

      2、高一下半学期是一个适应后的寻求及养成期期。这个时期由于对自己的学*态度、方法、能力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因此对各学科特点有了一定掌握。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培养良好学**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学*,全面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规律。

      3、高二上半学期是一个定位起飞期。此时,高中生活早已适应,学*方法、*惯已经成熟,所以,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有所突破。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进入一本梯队。

      4、高二下半学期是一个稳步发展期。有了高二上半学期的起飞和突破之后,又要开始稳住脚跟了,这时要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自我和他人,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稳定自我水*,基本确定自己在年级的学*地位。

      5、高三上半学期是一个扎实复*期。经过高二的认知后,自己的学*地位也稳定下来,不再轻易后退。就要完全静下心来稳扎稳打地复*。此时也要注意调整心态,摆正主观态度。时刻保持新鲜的自信心、坚韧的性格。不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履行自己的计划,做到步步为营。

      6、高三下半学期是一个加速冲刺期。可以适当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查缺补漏,扫除残敌,不留后患。还有此时心理素质也很重要。时刻摆正心态,注意情绪的变化,做到自我及时调整,自我鼓励和认定。就如爱迪生所说:“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二)要掌握科学的学*方法。

      1、预*

      预*最重要的是能发展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的被动局面。要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同时适当地一些课前的*题练*,逐步了解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的学*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和教学实践的精华。我制定的听课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A)做好课前准备,即预*。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以及对探求知识的极大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作老师的合作者,学*的参与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效果好。

      D)在听取公式定理的同时充分理解、掌握老师的解题方法,学*思路。

      E)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即不能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F)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我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脑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有选择的记笔记,记录经典例题。

      G)注意和老师的交流,听课要与老师有目光的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

      3、作业

      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完成作业时,一定要做到独立完成,去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思维*惯。

      4、复*

      及时复*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内容的理解。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学过即*,方为及时。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我计划的复*要求是一下几点:

      A)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

      B)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C)整理笔记。对课堂笔记及时的完善,勾画出疑点,寻求同学老师的帮助。

      D)看参考书。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应考能力。

      E)单元复*的要求:

      a) 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b)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c)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不可懒惰遗忘。

      (三)学期学*工作计划于及总结

      计划: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把囤积的问题解决,争取每过一天吸收一点。把考卷上的要点逐个吸收,*日知识点多巩固,建设良好的心理应对考试,不紧张过度。

      总结: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不一般的奋斗。

      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了,初中的学*生活就彻底结束了,既然初中的学*生活彻底结束了那么在初中的学*生活方式就也要随之的彻底改变,包括学*、生活*惯、人情是非等等。

      高中的目标也是目标是:考上大学,而且不能是“三本”起码也应该是“二本”,尽量是考上成都的大学,例如“川大”、“电子科技大”,实在考不起就考“重大”,记牢―上面说的“二本”于高考是发挥失常。

      在高中学*期间要放弃一切爱好。篮球只在体育课上和班级联赛上打;电脑每个月只用一个小时收发电子邮件,假如违反了上面的条款就一学期不能碰篮球和电脑,包括放假。

      在学*方面除了自身要认真学*外,还要多问教师和同学,每天的学*任务不可拖到第二天,英语单词要天天背,语文古文要教一课背一课。没次考试的试卷要拿回家给家长签字,每次考试后要努力归纳然后再定一个小目标下次考试一定要达到这个小目标。假如做不到上述几点就任由家长惩罚!决不宽容!

    [阅读全文]...

2022-07-21 16:16:50
  •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   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仲弓担任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先责成各级官员任事,不计较他们的小过失,提拔优秀的人才。”仲弓再问:“怎样才能认出优秀的人才,进而予以提拔呢?”孔子说:“提拔你所认识的。你不认识的,别人难道会错过吗?”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说:“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纠正名分了!”子路说:“您未免太迂阔了吧!有什么好纠正的呢?”孔子说:“你真是鲁莽啊!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应该保留不说。名分不纠正,言语就不顺当;言语不顺当,公务就办不成;公务办不成,礼乐就不上轨道;礼乐不上轨道,刑罚就失去一定标准;刑罚失去一定标准,百姓就惶惶然不知所措了。因此,君子定下一种名分,一定要让它可以说得顺当,说得出来的,也一定让它可以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要求做到一丝不苟罢了。”

      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孔子说:“鲁和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样。”

      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孔子说:“卫公子荆可称得善于处理家业了。”当他财货器用始有之时,便说:“将就凑合了。”到他稍多时,便说:“将就完备了。”到他更多时,便说:“将就算得是美了。”

      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先生到卫国,冉有为先生赶车。孔子说:“卫国人口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多了,再加些什么呢?”孔子说:“设法教他们富。”冉有问:“富了又如何呢?”孔子说:“再加以教化。”

      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孔子说:“‘行善之人治理国家,连续一百年下来,也可以做到化解残暴、去除杀戮了。’这句话说得对啊!”

      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16、叶公问政。子曰:“*者说,远者来。”

      【译文】叶公问行政之道。先生说:“*的人欢悦,远的人来附。”

      17、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担任莒父的*,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不要想要很快收效,也不要只看小的利益。想要很快收效,反而达不到目的;只看小的利益,反而办不成大事。”

      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仁道。孔子说:“*常独居当能恭,执行有事当能敬,待人要能忠。这几项就使去夷狄之邦,也不可弃去不行呀。”

      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子贡请教:“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以称为士?”孔子说:“本身操守廉洁而知耻,出使外国不负君主所托,就可以称为士了。”子贡说:“想请教次一等的表现。”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的人称赞他尊敬长辈。”子贡说:“想请教再次一等的表现。”孔子说:“说话一定要守信,行动一定有结果,这种一板一眼的小人物,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再问:“当前的政治人物怎么样?”孔子说:“噫!这些人的气量见识像是厨房里的小用具,算得了什么?”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得中道之士和他在一起,那只有狂狷了。狂者能进取,狷者能有所不为。”

      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南方人有一句话:‘一个人没有恒心的话,连巫医也治不好他的病。’这句话说得好!《易经·恒卦》的爻辞说:‘实践德行缺乏恒心,常常会招来羞辱。’”孔子说:“不靠占卜也可以知道了。”

      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译文】孔子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阅读全文]...

2022-07-20 12:31:45
  •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阅读全文]...

2022-04-08 02:02:46
论语中的三句古诗 - 句子
论语中的三句古诗 - 语录
论语中的三句古诗 - 说说
论语中的三句古诗 - 名言
论语中的三句古诗 - 诗词
论语中的三句古诗 - 祝福
论语中的三句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