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孝的句子

关于论语中孝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语中孝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语中孝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论语中孝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34) 语录(68) 说说(4) 名言(30) 诗词(43) 祝福(256k+) 心语(37k+)

  • 尽孝道的句子-论语有关孝道的句子

  •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任何崇高的道德行为,都含有自我牺牲的因素,删除了自我牺牲,固没有孝道,也没有厚道,而且没有了爱。道德就成了一句空话。作者:柏杨 出处:自我牺牲

     

    3、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孟子·尽心上

     

    4、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5、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6、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7、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出处:《孟子》

     

    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

     

    10、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作者:但丁

     

    11、在我困难的时候您伸出无私的手,在我痛苦的时候您奉献真诚的心,在我失望的时候您伴我同行。爸爸,您是我永远的朋友,给我希望,也给我温暖。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您那高大宽广的树冠,使四野永不荒凉。

     

    12、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13、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1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薄,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15、父母的爱是崇高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索取。不溯既往,不讨恩情。

     

    16、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17、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奉养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子女对父母有敬爱之心。孔子对“敬亲”特别重视,而且把能否敬爱父母作为人与畜、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传统孝观念中,敬亲是比养亲更高层次的孝。只有上升到敬亲,才能算真正的孝。

     

    18、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19、母勤女懶。

     

    20、一个人有了孝,就有了仁爱之心,他自然就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疾恶如仇,由此而产生正义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产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现为有礼而不轻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开启智慧;有了感恩之心,与人交往自然就会诚信无欺。现在商业上的信用危机,思想的根源在于经营者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是靠别人的“成全”,对社会、对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人的优良品德都是由这种感恩之心而来的。他教我们做一个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7-30 00:46:01
  •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经典大全

  • 经典,文学
  •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经典大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句子吧,句子由词或词组部分和语调所表示的语气部分组成。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关于孝的句子经典,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薄,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3、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4、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5、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6、世间最庄严的问题是:我能做什么好事?——佚名

      7、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8、养儿方知娘艰辛,养女方知谢娘恩。——日本谚语

      9、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10、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

      11、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

      12、要想赢得女儿的欢心,必须先从她母亲着手。

      13、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14、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孟子·尽心上

      15、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16、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17、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前苏联谚语

      18、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9、母勤女懒。

      20、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孝亲最神也。

      2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22、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箴言》

      23、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4、当照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申命记〉

      25、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1、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2、割股疗亲割股之心割骨疗亲鸡骨支床老莱娱亲母慈子孝逆臣贼子逆子贼臣

      3、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4、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用行动传达孝的信息,让我们用行动将中华民族的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为孝撑起一片新的蓝天,我们的孝心,绝不能被时代的潮流所冲走;我们的孝心,只能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坚固!

      5、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6、母亲啊:在悲伤时,您是慰藉;在沮丧时,您是希望;在软弱时,您是力量。您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容的源泉。

      7、如果母亲是雨,那我就是雨后的虹;如果母亲是月,那我就是捧月的星。母亲是我生长的根啊,我是母亲您理想的果。

      8、孝敬和判逆之间,介子推为母而死,选择光荣;李魁只身劈虎报母仇,选择德昭后世;香九龄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可以帮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与你回报。

      9、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0、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11、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12、蜜蜂,默默地勤奋地奔忙着,劳动着。一天天,一年年,奉献着甜蜜。慈祥的母亲,我永远忘不了那深深的母爱。

      13、母亲啊:在悲伤时,您是慰藉;在沮丧时,您是希望;在软弱时,您是力量。您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容的源泉。

      14、妈妈,我庆幸您是我的妈妈,因为我从来没有像您这样长久的朋友。

      15、孝。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孝。也不需要说出多么感人的话语;孝。更不需要送出多么昂贵的礼物。他们只需要一个感恩他们的心。只要心里面有他们,爱他们。他们就会感到非常的满足。

      1、我相信每个真诚,忠诚的孩子都曾向内心的父母承诺过“孝”。他相信自己会来日本,相信会自然而然地成功,并相信他会在成功后返回家乡。那天,我能够照顾好自己。

      2、当门徒进入时,他是孝顺的;当门徒出来时,他是信徒。如果您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您可以学*。

      3、茨物上回食,羔羊仍然下跪。不孝敬亲人的人胜过草木。

      4、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5、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6、什么是孝道?孝是太阳温暖起来;孝顺是一座山,带来了依赖;孝顺是宝石和财富。

      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8、刺五行反哺,羔羊仍跪着。不孝敬亲人的人胜过草木。

      9、孝道是……孝道是无尽的背,孝道是真诚的话,孝道是无尽的茶。

    [阅读全文]...

2022-04-23 01:21:05
  •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 经典
  •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九库说说https:///,何以别乎?

    7、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父母,唯其疾之忧。

    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10、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阅读全文]...

2022-04-30 12:55:35
  • 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

  • 学*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4、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3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阅读全文]...

2022-05-31 15:53:38
  • 论语中学*的句子

  • 学*,文学
  • 论语中学*的句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很是熟悉吧,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中学*的句子,欢迎大家分享。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阐述正确的学*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有谈学*态度的,也有谈学*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态度的:学而不厌 学而时*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5)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语出《论语.学而》。这是《论语》第一章第一句,学*的本义。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的无穷快乐。

      如果每天只是学*而不用于实践,那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没有快乐而言,也就很难有所成就。经常温*所学过的知识,就会产生很多新的理解新的认识,这也是很令人喜悦的事。

      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出《论语.学而》。这句说的是学者的日常言行的一个基本要求和态度。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的君子了。

      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话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孔子说:不断温*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尤其是《论语》这样的经典,常读常新,每读一遍,都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一本好书就要反复温*研磨,自己的理解认知才能从片面到全面、从浅薄到深刻、从低到高不断的加深。

      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这是学者做学问最基本的态度问题。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常看很多人爱面子,喜欢不懂装 懂,这就是不踏实,不认真,不是做学问的态度,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出《论语.雍也》。这是孔子对三个学*层次的总结。孔子说:学*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强调了爱好和兴趣在人们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真心乐于学*,专心学*,才能感受其中的快乐。没有乐趣的学*是枯燥的,也是难有所成的,看看古今中外的伟人、科学家,无不是对本领域学问充满乐趣,沉醉其中,才学有所成的。

      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是对学*方法的重要总结。孔子说:学*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所以就要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学*才会 大有长进。

      1、学与思的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读书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就会疑惑不解。

      学*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学者无不想通过学*而有所收获,但古往今来,为何学者如牛毛,而成者如麟角呢?其根本原因是学*方法不当,没有做到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例如学*语文离不开背诵,特别是名诗名文必须要逐字逐句,甚至是一字不漏地背诵,但背诵绝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要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句式的特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背起来才连贯,不会结结巴巴,不会把句子读断,或增一字减一字,从而形成学*语文的语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不是求知的目的,求知的目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担下学会运用知识。如果硬背,机械式的记忆,完全不领悟文章的含义,像鹦鹉学舌那样,就不可能活学活用知识。由此可见,要想提升自己,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学,并把学与思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口而诵,心而惟”,这样才能在死的书中,读出活的知识来。

      2、注重复*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认为学了知识后,并按时去复*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同时更认为温*已学过的知识,从中会有新体会、新发现。这两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借鉴。

      通常我们把复*叫作“炒现饭”,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学新的知识。其实不然,因为学的知识越多,遗忘就越快,如果不及时复*,所学的知识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收获甚少。求学者一定要认识到复*的重要性,绝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事。复*过程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复*做得扎实,就能唤醒过去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回忆起当时获取知识的情景,使之成为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温故”何能“知新”?这里仅举当代作家毕淑敏读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来阐述这个道理。8岁时她初识文字,看到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居然变成大海上的水泡,读出的是伤感;18岁情窦初开,读出的是爱情;28岁初为人母,读出的是对人鱼公主家人的关切;38岁开始写作,再读竟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48岁为了写这篇文章,读出了此篇是写灵魂的故事。这样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常读常新,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个典型的事例是对孔子“温故知新”观点的最好诠释。我们在学*中千万不可忽视复*,凡是创新都有一个温故、反复探究的过程。

      3、向他人、向社会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

      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

      孔子主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以他人为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吸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向他人学*,就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时学*的不足。正如柏拉图所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仍只有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孔子虽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可以与道不同的人一起学*,交流学问,这反映了他在治学方面的博大胸襟,谦虚宽容,海纳百川,学说上是对手,学*上是朋友。向社会学*,“每事问”,这既是一种学*态度,更是一种学*方法。因为除了向老师学*外,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学*。孔子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表率,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可见孔子成为一代圣人,绝不是先天俱备的,而是后天努力学*的结果。“三人为师”“每事问”,“不耻下问”的学*方法和学*态度,能成就圣人,自然也能成就一切做学问者。

    [阅读全文]...

2022-03-20 18:26:52
  • 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

  • 孔子,古诗文
  • 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有子(1)曰:“(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注释】

      (1)有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书中,记载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即由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实行,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6-23 08:32:13
  • 最新的论语中修身的句子大全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最新的论语中修身的句子大全,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当仁,不让于师。

      2、仁者,其言也讱。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7、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阅读全文]...

2022-02-17 21:47:50
  • 论语换位思考的句子(论语十则中换位思考的句子)96句

  • 思考
  • 1.你是一切的根源,今天的结果都是你自己向宇宙下订单得来的!

    2.舍得也是舍给懂得感恩的人,给一把米是恩人,给一斗米是仇人!助人自助是原则!

    3.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这是黄金定律!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别人,这是白金法则!

    4.当我们用一个手指在指点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三个手指正指向我们自己。

    5.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舍得才能获得,放下才能去烦,忘记才能心宁,宽容才能得众。

    6.人经常往上看,就会长高;老是低头捡便宜,就会驼背。

    7.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的时候,首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的时候,首先弄脏的也是自己的手。

    8.感恩帮过你的人,他让你感受到爱与信任!感谢伤害你的人,他让你成长和懂得识别人!

    9.只要脚还在地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还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重。

    10.面具若戴得太久,就会长到脸上,想要揭下来,非得伤筋动骨扒皮不可。

    11.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阅读全文]...

2022-05-29 11:25:23
  • 论语中关于交友的句子97句

  • 交友,经典
  •   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8、朝闻道,夕死可矣。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1、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6、见义不为,无勇也。"

      17、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8、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1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0、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3、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9、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0、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1、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2、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3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3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6、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37、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38、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9、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40、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4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4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4、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4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9、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5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51、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阅读全文]...

2022-01-03 07:26:03
  • 论语中君子品行的诗句

  • 君子,经典
  • “讷于言而敏于“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器”“君子不忧不惧”“君子道,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东拉西扯就想到这些,希望对你有用

    君  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

    虽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圣贤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于君子,然而圣贤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远而不易攀及,世间完人总是不多,因而一较普遍的、较易至的、较完美的人格典型---君子,也就特得注意与追求。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治地位的崇高。

    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易经》《诗经》《尚书》广泛使用。

    《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逑。

    ”《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中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的句子是:(1),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乎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也。

    (6),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陋室铭》爱莲说》1、 不是花中偏爱菊,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 却是*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现用以说明凡事经过艰苦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 2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这是通过自画的墨梅表现出作者清高绝俗的节操. 3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阅读全文]...

2022-06-09 22:02:09
当前热门
论语中孝的句子 - 句子
论语中孝的句子 - 语录
论语中孝的句子 - 说说
论语中孝的句子 - 名言
论语中孝的句子 - 诗词
论语中孝的句子 - 祝福
论语中孝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