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带仁的句子

关于论语中带仁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语中带仁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语中带仁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论语中带仁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42) 语录(68) 说说(4) 名言(30) 诗词(43) 祝福(256k+) 心语(37k+)

  •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有哪些

  • 阅读,文学
  •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有哪些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句子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句子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中写仁的`句子有哪些,欢迎阅读与收藏。

      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兴于仁;故旧不遗,*不偷。

      8、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9、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0、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1、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4、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5、巧言令色,鲜矣仁!

      1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8、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9、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0、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3、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2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5、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26、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27、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8、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3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5、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拓展阅读:论语关于学*的句子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阅读全文]...

2021-12-26 16:17:59
  •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 语录,名言
  •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以下是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欢迎阅读。

      论语中“仁”的名句

      1、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论语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论语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论语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中“义”的名句

      1、[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论语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论语原文]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原】子路问**,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矣。”曰:“今之**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生之言,亦可以为**矣。”

      【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4、[论语原文]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5、[论语原文]子曰:“信*於义,言可复也、恭*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6、[论语原文]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译文】孔子说:“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礼义;善于观察别人讲话的脸色;常考虑如何谦恭待人、”

      论语中“礼”的名句

      1、[论语原文]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孔子说:“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2、[论语原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3、[论语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4、[论语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评析】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5、[论语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处于上位却不宽容,向人行礼没有敬意,面对丧事毫不悲伤,我还有什么期待呢?”

      6、[论语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7、[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8、[论语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只是率直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论语中“信”的名句

      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阅读全文]...

2022-02-10 14:09:41
  • 关于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 文学
  • 关于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语中写仁的句子,一起来看看吧。

      1、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8、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9、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0、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1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5、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9、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0、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1、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2、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3、巧言令色,鲜矣仁!

      2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8、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兴于仁;故旧不遗,*不偷。

      2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30、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1、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3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4、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5、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5、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6、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9、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0、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1、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2、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3、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4、子曰:“刚、毅、木、讷*仁。”

    [阅读全文]...

2021-11-26 00:09:53
  • 论语中学*的句子

  • 学*,文学
  • 论语中学*的句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很是熟悉吧,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中学*的句子,欢迎大家分享。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阐述正确的学*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有谈学*态度的,也有谈学*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态度的:学而不厌 学而时*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5)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语出《论语.学而》。这是《论语》第一章第一句,学*的本义。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的无穷快乐。

      如果每天只是学*而不用于实践,那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没有快乐而言,也就很难有所成就。经常温*所学过的知识,就会产生很多新的理解新的认识,这也是很令人喜悦的事。

      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出《论语.学而》。这句说的是学者的日常言行的一个基本要求和态度。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的君子了。

      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话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孔子说:不断温*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尤其是《论语》这样的经典,常读常新,每读一遍,都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一本好书就要反复温*研磨,自己的理解认知才能从片面到全面、从浅薄到深刻、从低到高不断的加深。

      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这是学者做学问最基本的态度问题。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常看很多人爱面子,喜欢不懂装 懂,这就是不踏实,不认真,不是做学问的态度,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出《论语.雍也》。这是孔子对三个学*层次的总结。孔子说:学*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强调了爱好和兴趣在人们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真心乐于学*,专心学*,才能感受其中的快乐。没有乐趣的学*是枯燥的,也是难有所成的,看看古今中外的伟人、科学家,无不是对本领域学问充满乐趣,沉醉其中,才学有所成的。

      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是对学*方法的重要总结。孔子说:学*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所以就要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学*才会 大有长进。

      1、学与思的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读书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就会疑惑不解。

      学*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学者无不想通过学*而有所收获,但古往今来,为何学者如牛毛,而成者如麟角呢?其根本原因是学*方法不当,没有做到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例如学*语文离不开背诵,特别是名诗名文必须要逐字逐句,甚至是一字不漏地背诵,但背诵绝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要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句式的特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背起来才连贯,不会结结巴巴,不会把句子读断,或增一字减一字,从而形成学*语文的语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不是求知的目的,求知的目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担下学会运用知识。如果硬背,机械式的记忆,完全不领悟文章的含义,像鹦鹉学舌那样,就不可能活学活用知识。由此可见,要想提升自己,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学,并把学与思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口而诵,心而惟”,这样才能在死的书中,读出活的知识来。

      2、注重复*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认为学了知识后,并按时去复*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同时更认为温*已学过的知识,从中会有新体会、新发现。这两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借鉴。

      通常我们把复*叫作“炒现饭”,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学新的知识。其实不然,因为学的知识越多,遗忘就越快,如果不及时复*,所学的知识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收获甚少。求学者一定要认识到复*的重要性,绝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事。复*过程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复*做得扎实,就能唤醒过去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回忆起当时获取知识的情景,使之成为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温故”何能“知新”?这里仅举当代作家毕淑敏读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来阐述这个道理。8岁时她初识文字,看到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居然变成大海上的水泡,读出的是伤感;18岁情窦初开,读出的是爱情;28岁初为人母,读出的是对人鱼公主家人的关切;38岁开始写作,再读竟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48岁为了写这篇文章,读出了此篇是写灵魂的故事。这样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常读常新,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个典型的事例是对孔子“温故知新”观点的最好诠释。我们在学*中千万不可忽视复*,凡是创新都有一个温故、反复探究的过程。

      3、向他人、向社会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

      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

      孔子主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以他人为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吸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向他人学*,就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时学*的不足。正如柏拉图所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仍只有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孔子虽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可以与道不同的人一起学*,交流学问,这反映了他在治学方面的博大胸襟,谦虚宽容,海纳百川,学说上是对手,学*上是朋友。向社会学*,“每事问”,这既是一种学*态度,更是一种学*方法。因为除了向老师学*外,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学*。孔子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表率,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可见孔子成为一代圣人,绝不是先天俱备的,而是后天努力学*的结果。“三人为师”“每事问”,“不耻下问”的学*方法和学*态度,能成就圣人,自然也能成就一切做学问者。

    [阅读全文]...

2022-03-20 18:26:52
  •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注释)

  •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担心没有职位,担心的是没有立足的能力;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要力求使自己成为能够被人知道的具有才德的人就行了。”

    我们现在很多人的情况就是相反的:拼命打造自己,拼命包装自己,确实有人脱颖而出了,但是那是靠打造出来的吗?不是,是人家本身就有料。

    看到别人成功了,更多的是觉得人家是抓住了机会,通常忽视了人家背后的努力,或者是只想要别人的机会,不想要人家的努力……可是,没有一点真材实料,就算给你同样的机会就能抓得住吗?

    夫子的话用到现在真的特别能袪浮躁,担心找不到好工作?担心一直不能升职?担心别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好,所以拼命找机会表现自己……其实真的很不必,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不要你花功夫包装也会有人抢着要你。

    “我是一切的根源” 如果你现在混的不好,不用找理由,也不用找借口,就是你不够优秀,只有正视这个问题,才能静下心来找到停滞不前的原因突破瓶颈,才有机会拿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如果你现在伴侣处得不好,和同事关系不好,也多向内求,找自己的原因,伴侣是我们自己当年从茫茫人海里找出来的,那么多人中看到的只有他,一定有他的闪光点,他变得不好了?那你自己也是影响他变得不好的环境之一。同事不好相处?会不会是自己太烂好人不敢表现观点,或者太强势总不给人家留机会,所以大家都孤立你?若不是利益冲突,谁都愿意做个好人,谁都愿意向强者靠*。

    我不是劝大家当包子,而是真的希望大家想要好的人际关系的时候,也多想想夫子的这句话多内求,毕竟改变自己比改变他人容易。

    小米创始人雷军 说:“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想找到优秀的人都很困难,找人不是三顾茅庐,是三十次顾茅庐。”说明什么,说明真正的大企业都对人才求贤若渴,这个世界上不缺好的岗位,不缺优厚的待遇,只缺足够好的人才。

    你找不到也遇不到只说明一件事:自己本事不够。怎么办?练好基本功!不要去想那些有的没的。不管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有做的很出色的人,有人洗个车可以收费五万起还有很多人排队;有人做个蛋糕4—20万起,还有人趋之若鹜…不要这山望着那上高,只要自己真的足够好,不管你在哪里,都会被人看见。

    《诗经》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是前提,有匪君子是结果。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如果事与愿违,上天一定另有更好的安排。

    [阅读全文]...

2022-03-15 09:30:04
  •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 经典
  •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九库说说https:///,何以别乎?

    7、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父母,唯其疾之忧。

    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10、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阅读全文]...

2022-04-30 12:55:35
  •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

  • 君子,语录,优美
  •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精选140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句子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意思是: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贡问,君子也有所厌恶吗。孔子回答,有厌恶。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于下位而毁

      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明礼节的人,厌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

      2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对于穷困危急之人的帮助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富贵人家的帮助并非锦上添花。

      24、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阅读全文]...

2022-05-13 10:55:39
  • 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

  • 学*,文学
  • 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

      《论语》不仅是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和教化工具,而且也集中反映了孔子的心身修养和生活*惯,包含着丰富的养生学内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出自《论语·卫灵公》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雍也》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出自《论语·子罕》

      6、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出自《论语·颜渊》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为政》

      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

      1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学而》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出自《论语·宪问》

      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

      15、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16、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17、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自《论语·述而》

      1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20、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

      2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

      24、子曰:“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

      2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泰伯》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出自《论语·卫灵公》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

      3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论语·雍也》

      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

      34、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

      35、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

      37、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9、既来之,则安之。——出自《论语·季氏》

      4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

      4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论语·子罕》

      4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出自《论语·子路》

      4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自《论语·子罕》

      4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

      4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为政》

      4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

      4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出自《论语·雍也》

      49、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阅读全文]...

2022-07-24 09:53:32
  • 论语换位思考的句子(论语十则中换位思考的句子)96句

  • 思考
  • 1.你是一切的根源,今天的结果都是你自己向宇宙下订单得来的!

    2.舍得也是舍给懂得感恩的人,给一把米是恩人,给一斗米是仇人!助人自助是原则!

    3.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这是黄金定律!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别人,这是白金法则!

    4.当我们用一个手指在指点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三个手指正指向我们自己。

    5.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舍得才能获得,放下才能去烦,忘记才能心宁,宽容才能得众。

    6.人经常往上看,就会长高;老是低头捡便宜,就会驼背。

    7.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的时候,首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的时候,首先弄脏的也是自己的手。

    8.感恩帮过你的人,他让你感受到爱与信任!感谢伤害你的人,他让你成长和懂得识别人!

    9.只要脚还在地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还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重。

    10.面具若戴得太久,就会长到脸上,想要揭下来,非得伤筋动骨扒皮不可。

    11.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阅读全文]...

2022-05-29 11:25:23
  • 论语中形容勤奋的句子

  • 勤奋,优美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 盛年不重来,。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老大徒伤悲。

    岁月不再来,。

    业精于勤荒于嬉,。

    --- 以是都可以。

    希望能帮到你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  【成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拼音】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 yě,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yě  【解释】两军交战,能够俘虏对方军队的首领,君主却不可强行地改变对方的志向.(劝降比较妥当)  【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注释】  1.三军:军队的通称。

    古制,12500人为一军。

      2.匹夫:∶古代指*民中的男子;泛指*民百姓。

      3.夺:改变,换。

      4.志:(某人的)志气。

      【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读解】  长*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论语》简介:  《论语》乃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英文:Confucius)汉族, 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老二,春秋时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

    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氏名徵在。

      孔子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文学家。

    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阅读全文]...

2022-07-27 22:09:22
论语中带仁的句子 - 句子
论语中带仁的句子 - 语录
论语中带仁的句子 - 说说
论语中带仁的句子 - 名言
论语中带仁的句子 - 诗词
论语中带仁的句子 - 祝福
论语中带仁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