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茅厕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茅厕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茅厕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茅厕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乐·村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李商隐《北青萝》
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韩非子·难二》
世路之蓁芜当剔,人心之茅塞须开。——《幼学琼林·卷四·花木》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佚名《野有死麕》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杜甫《柏学士茅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顾况《过山农家》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杜荀鹤《山中寡妇 / 时世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白朴《天净沙·冬》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钟山即事》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杜甫《柏学士茅屋》
蓼屿荻花洲,隐映竹篱茅舍。——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杜甫《柏学士茅屋》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李商隐《梦泽》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王维《答张五弟》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杜甫《柏学士茅屋》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张继《宿白马寺》
一茅斋,野花开。——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杜甫《堂成》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江淹《别赋》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司马迁《鸿门宴》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者深墨,峻者沸白。——柳宗元《永州八记》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繁钦《定情诗》
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卮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潘岳《秋兴赋》
锼会裛厕,朗密调均。——嵇康《琴赋》
无正兮溷厕,怀德兮何睹?——王褒《九怀》
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柏学士茅屋古诗词
古诗原文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翻译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注释解释
柏学士,其人不详。杜甫另有七古《寄柏学士林居》。
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
白马,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此句可以与《寄柏学士林居》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参看。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开,开卷,指读书。
这句化用了北周王褒《轻举篇》的句子“俯观云似盖”。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
这两句描写了柏学士茅屋的外景。仇注:云如倾盖之团,言其浓。水似决渠之溜,言其急也。
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例如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补茅鸱(茅鸱四章,章八句)
丘光庭〔五代〕
茅鸱茅鸱,无集我冈。汝食汝饱,莫我为祥。
愿弹去汝,来彼凤凰。来彼凤凰,其仪有章。
茅鸱茅鸱,无啄我雀。汝食汝饱,莫我肯略。
愿弹去汝,来彼瑞鹊。来彼瑞鹊,其音可乐。
茅鸱茅鸱,无搏鷅鶹.汝食汝饱,莫我为休。
愿弹去汝,来彼鳲鸠。来彼鳲鸠,食子其周。
茅鸱茅鸱,无ew我陵。汝食汝饱,莫我好声。
愿弹去汝,来彼苍鹰。来彼苍鹰,祭鸟是徵。
和俞仲素太博游茅山二首·马上初望茅峰
苏颂〔宋代〕
三士隐沦地,上林句曲前。朅来思访道,属望赋游仙。松引飞轮路,云收积玉巅。华阳不知远,趣驾似行天。
游茅山道中望冈阜西南来势若连环既赴三茅而尾北掷马上口占
周必大〔宋代〕
千峰溧阳来,势若西南奔。遥拱三茅峰,不敢迫至尊。
三茅如轩悬,次序俨弟昆。正西辟夷涂,群仙之所门。
至今下泊官,往往弥旗幡。
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吴激〔宋代〕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杜甫〔唐代〕
香稻三秋末,*田百顷间。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
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
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
巳上人茅斋
杜甫〔唐代〕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题柳郎中茅山故居(一作柳谷汧故居)
权德舆〔唐代〕
下马荒阶日欲曛,潺潺石溜静中闻。
鸟啼花落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茅斋
纳兰性德〔清代〕
闲亭照白日,一室罗古今。偶焉此栖迟,抱膝悠然吟。吟罢有余适,散瞩复披襟。时开玉怀卷,或弹珠柱琴。檐树吐新花,枝头语珍禽。花发饶冶色,禽鸣多姣音。色冶眩春目,音姣伤春心。夕阳下虞渊,寂莫还空林。清光复相照,片月西山岭。东园桃李姿,是妾嫁君时。燕婉为夫妇,相爱不相离。良人忽远征,妾独守空帏。忧来恒自叹,冀死魂追随。又念妾死时,谁制万里衣?幸有双鲤鱼,拟为寄君辞。终日不成章,含泪自封题。君若得鲤鱼,剖鱼开素书。但看行中字,一一与泪俱。
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储光羲〔唐代〕
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
浅濑寒鱼少,丛兰秋蝶多。
老年疏世事,幽性乐天和。
酒熟思才子,溪头望玉珂。
【中吕】红绣鞋_郊行茅店小
周德清〔元代〕
郊行
茅店小斜挑草欸,竹篱疏半掩柴门,一犬汪汪吠行人。题诗桃叶渡,问酒杏花村,醉归来驴背稳。穿云响一乘山簥,见风消数盏村醪,十里松声画难描。枫林霜叶舞,养麦雪花飘,又一年秋事了。雪意商量酒价,风光投奔诗家,准备骑驴探梅花。几声沙嘴雁,数点树头鸦,说江山憔悴煞。
古诗摘抄加赏析大全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及注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段*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段*有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
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除此以外,还有落在*地上可以收回的茅草,但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盗贼。但其实,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罢了。用诗人杜甫的《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因为他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走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而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在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作者叹息的内容有三:1.自己的苦;2.周围人的苦;3.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第三段共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觉夜长,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觉得夜长。“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也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仅仅是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爱国欣赏]
描写茅厕的古诗
厕的古诗
茅前的古诗
茅庐的古诗
茅屋为秋的古诗
含有茅檐的古诗
与茅台有关的古诗
含有茅店的古诗
以茅屋为题的古诗
茅檐的古诗句
茅檐低小的古诗
白茅纯束的古诗
关于茅屋的古诗
白茅草的古诗
带茅字的古诗句
关于茅山雪的古诗
茅草屋的古诗
关于茅舍的古诗
茅台酒的古诗
表现厕所的古诗
茅盾先生的古诗
茅棚的古诗词
为茅屋所破歌的古诗
描写茅台的古诗
有茅草屋的古诗
和如厕有关的古诗
退出茅台的古诗
描写茅房的古诗
描述茅屋的古诗
古诗词里的茅檐
汉字特点的古诗二首
带有浛的古诗词
形容一个男人花心的古诗
古诗登鹳雀楼的诗配画
表达我是你的爱人古诗词
明明想靠*却越走越远的古诗
古诗暮江吟教学评课的金点子
传统节日七夕节的古诗
表达思念对方的古诗词
祝福情人节快乐的古诗词
古诗最恐怖的刑法
中秋节的古诗七言诗
关于珍惜时间刻苦学*的古诗
关于春天的古诗自编
最后一个字是求的古诗
女孩学古诗的视频
苏轼写下关于西湖的古诗
描写黄河的古诗中最有名的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的作者是谁
题西林壁苏轼的古诗意思视频
第十二课古诗三首的字词组词
带孩子很累的古诗词
形容不被人理解的古诗词
人在迷茫时的古诗
表明未来和现在关系的古诗
有关新生儿的一些古诗
描写关于天空颜色的古诗
弘扬时代主旋律健康向上的古诗文
关于友情的古诗有哪一些
爱国的古诗简短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