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巫山的诗句

关于描写巫山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巫山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巫山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巫山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 语录(1) 说说(3k+) 名言(145) 诗词(15) 祝福(1k+) 心语(44)

  • 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

  • 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

      刘禹锡写巫山的诗句是怎样的呢?刘禹锡创作的《巫山神女庙》就是一首写巫山的古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 ,欢迎借鉴!

      诗人在《巫山神女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赋予巫山神秘的色彩。全诗如下:

      《巫山神女庙》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

      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赏析

      巫山,在重庆巫山县东。神女庙,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庙。诗人游览巫山神女庙,有感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借此加以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葱葱,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头被人称为神女,可见其自有不同寻常的灵异之处。以下便就此“片石”展开想象。早晨雾霭消散,好象神女在闺中拉开了透明的罗帐,春暮时将要凋谢的山花,则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残妆。夜静时,星河灿烂,月光皎洁,清楚地听见神女出行时环佩之响,风雨后,分明闻见神女归来时通体发出的扑鼻异香。诗人沈浸在此想象中,无疑已为神女而心醉神迷,于是结尾发出感慨,这神女为什么要从九天之上下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约会呢?据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以这样的疑问式感慨作结,既有戏谑意味,又留下无穷余韵。

      这首诗写神女峰,以想象取胜,而想象本身则呈渐次升级态势,颇具特色。开头极为清醒,号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开始将雾、花想象成“卷幔”、“残妆”,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进一层,佩玉之声和奇异香味已分明闻听,结二句更对其加以诘问,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渐次升级中,诗人逐渐融入神仙境界,诗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韵味。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馀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刘禹锡被贬后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创作了《秋词》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阅读全文]...

2022-01-26 19:05:06
  • 关于巫山的诗句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刘禹锡《杨枝词二首》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李白《上三峡》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杜甫《大觉高僧兰若》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李白《巫山枕障》

    东江风月夜潮*,西望巫山白帝城。——袁说友《楚楼》

    巫山欲出三峡中,狼山还隔海门东。——王夫之《竹枝词十首·其十》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萧绎《折杨柳》

    巫山高。三峡峻。青壁千寻。深谷万仞。崇岩冠灵林冥冥。——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其五·巫山高篇》

    巫山小女隔云别,春风松花山上发。——李贺《神弦别曲》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杜甫《秋风二首》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杜甫《晴二首》

    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杜甫《复愁十二首》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陈子昂《彩树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调词》

    我行巫山渚,寻登古阳台。——李白《古风其五十八·我行巫山渚》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李白《送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湖。——*《水调歌头·游泳》

    直觉巫山暮,兼催宋玉悲。——杜甫《雨》

    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李白《感遇其四》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苏轼《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巫娥想巫山仙子风流,不念襄王,多病多愁。——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杜甫《见萤火》

    绣枕痕多,锦衾香冷,意有巫山梦不成。——陈德武《沁园春·冬夜如年》

    行行到巫山,风烟郁桑柘。——李流谦《峡中赋百韵》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乔知之《杂曲歌辞·定情篇》

    楚王竟何去,独自留巫山。——常建《古意三首》

    多情惊起双蝴蝶,飞入巫山梦里来。——唐彦谦《无题十首》

    回船正值九九节,巫山巫峡风飕飕。——孙蕡《下瞿塘》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唐寅《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李白《寄远十一首》

    自言亲到巫山里,美人再会如*生。——程敏政《巫山高》

    巴东之山巫山高,连峰插天关键牢。——刘基《为戴起之题猿鸟图(牧谿书)》

    又如写神女,瞥然巫山阿。——方回《次韵受益题荆浩太行山洪谷图五言》

    *原亘千里,巫山渺何处。——徐贲《晋冀纪行(十四首)》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天潢牛女漫暌隔,巫山云雨何荒唐。——程敏政《刘阮遇仙图为提督河道杨克敏通政赋》

    征帆一流览,宛若巫山阳。——张说《和朱使欣道峡似巫山之作》

    饮闻巫山妙天下,今诵公诗如见之。——闾丘泳《次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楚岸行将老,巫山坐复春。——杜甫《太岁日》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杜甫《负薪行》

    [阅读全文]...

2021-12-25 18:55:56
  • 《巫山曲》赏析

  • 孟郊此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写好了这一笔。诗人是紧紧抓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唐赋》)的绝妙好辞来进行艺术构思的。

      巫山曲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

      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

      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

      猿蹄三声泪滴衣。

      孟郊诗鉴赏

      乐府旧题有《巫山高》,属鼓吹曲辞。“古辞言江淮水深,无梁可渡,临水远望,思归而已。”(《乐府解题》)而六朝王融、范云所作“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孟郊这首诗继承了这一传统,主咏巫山神女的传说故事(出宋玉《高唐》《神女二赋)。本集内还有一首《巫山行》为同时作,诗云:“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二诗大概为旅途遣兴之作。

    整理:zhl201703

    [阅读全文]...

2022-01-09 13:11:33
  • 巫山小三峡的导游词

  • 三峡
  • 巫山小三峡的导游词

      小三峡,即小三峡旅游风景区,1991年被评为“*旅游胜地四十佳”,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巫山小三峡的导游词,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壮丽的长江三峡,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长江。

      长江,我国最长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经青海、*、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汇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长江至奉节奔腾而下,便形成了我们壮丽的大峡谷——长江三峡。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峡就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他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段峡谷各有其特色,瞿塘峡是雄伟险峻,西起奉节白帝城,东止巫山县大溪镇,全长8公里,是最短的;巫峡是幽深秀丽,从重庆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涫渡口,全长45公里;西陵峡是滩多险急,西起湖北巴东涫渡口,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70公里。

      说到三峡,不得不提到让世界瞩目,让我们*人感到骄傲自豪的三峡工程了。他于1994年破土动工,历时17年,是座长达600多公里,面积达1000*方公里,坝高185米,蓄水位175米的峡谷型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游客朋友们,先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大宁河小三峡即为著名的巫山小三峡。大宁河发源于陕西省*利县的中南山,流经重山峻岭和大小峡谷,一路容纳百川清流,穿过巫溪、巫山之间的云崖险峰,注入巫峡西口的浩浩长江。大宁河千姿百态,神秘莫测,过去长期隐匿无声,*年由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鸣惊人。有人赞颂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大宁河小三峡是龙门峡、铁棺峡和滴翠峡的统称,它是大宁河风景的精华所在。小三峡南起巫山县,北至大昌古城,全长约60公里。

      龙门峡,从巫山县逆水而上,第一个峡谷就是龙门峡,峡长约3公里,峡口犹如瞿塘峡中的“夔门”,峡口*峭壁高耸入云,峰峰相对,形若一扇扇铁门,雄奇壮观,故有“小夔门”之称。进峡后,*峰峦耸立,绝壁摩天,悬崖上翠竹垂萝,摇曳多姿。河东岩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称“龙门泉”;河西绝壁上可见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这些石孔即为古栈道的遗迹。

      铁棺峡,出了龙门峡,就是著名险滩“银窝滩”了。这里山回水转,滩险流急,实为航程上的险途。过了险滩即进入铁棺峡。铁棺峡长约10公里,这里*怪石嶙峋,形成一组组天然雕塑,个个妙趣横生。东岸崖壁上有一金鳞闪闪的长岩,很像从天外遨游归来的巨龙,且龙首已经进洞;对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块黄色圆石,犹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悬崖下有串串倒悬的钟乳石,其模样像是两匹骏马,其头已进山,但马尾和后腿还在山外。于是人们就给它们分别取名为龙进、虎出、马归山。此外在河东岸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石缝中还有一具黑色的悬棺,俗称“铁棺材”,铁棺峡一名即由此而来。据考这“铁棺”乃是战国时期巴人的悬棺,其并非铁铸,仅因其色相似而言。目前悬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县东北25公里的荆州坝,那里有24具黑棺。

      滴翠峡,继续前往就是小三峡中最长、最迷人的滴翠峡。滴翠峡长约20公里,峡中钟乳石遍布,石石滴水,处处苍翠,故名滴翠峡。峡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体赤黄生辉,小木船从其脚下经过,犹如巨人足旁的蚂蚁,这就是宁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红色崖壁上挂满莲花般钟乳石的就是“红屏翠莲”;那直立江心的“关门岩”恰似巨扉锁关,使船无路可行,紧逼岩前却见大门开启一缝,然刚挤过门缝,回头一看大门又合了起来,真令人惊奇。

      好了,小三峡我们就游览到此,接下来我们将前往我们的下一站——大昌古镇,请大家做好下船的准备。

      小三峡南起巫山县,北至大昌古镇,全长约60公里。有人赞颂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这句话更是让我想一探究竟了!

      乘上游船,我们进入龙门峡。龙门峡只有三公里,但峡口两山对峙,峭壁如削,形势险要。那些险峰和怪石让游人纷纷拿起相机拍照留念。

      过了龙门峡就是铁棺峡了,顾名思义,就是这里有一具黑色的悬棺。据考证这“铁棺”是战国时期巴人的悬棺,其实并非铁铸,只是因为颜色似铁而得名。除了悬棺,这里的怪石嶙峋,形成一组组天然雕塑,再加上导游的解说,实在是妙趣横生。

      接着到了滴翠峡。滴翠峡是小三峡中最长的一段峡谷,峡中既有磅礴的气势,也有精致巧妙的小景点,是整个小三峡中最美之处。这里有很多悬崖飞泉,还有幽深秀丽的*风情,更让人赞不绝口的是一片高达数百米的'峭壁,如刀削一般,直插云天,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真是名副其实的赤壁。

      最后我们来到大昌古镇。这里古风浓郁,再现明清小镇的风韵。由于三峡工程于2003年5月开始蓄水,大昌古镇整体搬迁,全镇按原貌在距旧址8公里外的西包岭下的大昌湖旁复建,这是整个三峡地区唯一的保存完整的古城,也是世界古民居保护史上的奇迹。

      峰秀、景幽、滩险、石美为特色的小三峡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直至游玩回来,依然沉浸其中,回味无穷。真是“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巫山小三峡长江三峡段的第一大支流——大宁河下游在巫山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她一江碧水、奇峰壁立、竹木葱葱、猿声阵阵、饶有野趣,是一处巧夺天工的自然画廊。峡内有多姿态多彩的峻岭奇峰、变幻无穷的云雾缭绕、弯来拐去的激流险滩、清幽秀洁的飞瀑清泉、千姿百态的钟乳倒悬、神密莫测的悬岩古洞、栩栩如生的天然雕塑、茂密繁盛的山林竹木、色彩斑斓的卵石滩,是一处玲珑奇巧的峡谷盆景;有追逐嬉戏的顽皮猴群、成双结对的鸳鸯戏水、展翅纷飞的各种水鸟、畅流碧水中的数种鱼类,绿郁葱葱的竹林中百鸟啼鸣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动物王国;还有迷存千古的巴人悬棺、令人费解的古栈道、风韵犹存的大昌古镇,是一处珍贵难忘的历史遗迹。

      巫山小小三峡是大宁河小三峡姊妹峡,因比大宁河小三峡更小,故名“小小三峡”。马渡河是大宁河的一条支流,它由三撑峡、秦王峡、长滩峡三段峡谷组成,全长20公里,这里奇峰多姿、山水相映、风光旖旎、水流*缓、清澈见底,*悬崖对峙,壁立万仞,河道狭窄,天开一线,幽、秀、翠、美、怪、奇集于其中,像一处玲珑奇巧的峡谷盆景,有着挡不住的诱惑。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集休闲旅游、体育锻炼为一体的有惊无险,安全开心、乐趣悠悠的回归大自然的自我参与式水上漂流。它是小三峡风景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绚丽的奇葩。

    [阅读全文]...

2022-05-08 21:03:00
  • 巫山一段云

  •   1.巫山一段云.泪盈腮    自打伊离后,青云两鬓衰。  冷观弯月上松斋,沙步印苍苔。    闲地题诗早,周边风雨来。  遐思无寄泪盈腮,灯火自成埃。    2.巫山一段云.柳迷蒙    灯火阑珊夜,潇湘雨不停。  阁前风重柳迷蒙,遐想远方莺。    闲昼花边过,黄昏持酒听。  青娥樽举倚银屏,追忆到三更。    3.巫山一段云.煮酒酬    千里遐思客,家山煮酒酬。  锦鸿游遍大洋洲,鱼网几时收?    微雨斜归燕,风吹柳岸幽。  垂杨低舞笛声愁,扑簌一窗秋。    4.巫山一段云.水连天    山际征帆远,尘封岁月寒。  柳塘蛙鼓水连天。憔悴不堪言。    云雀常惊梦,清笳吹角残。  尘寰底事几时完?灯火冷庭轩。    5.巫山一段云.荡悠悠    落日余晖尽,黄昏入暮幽。  兰情水盼逐心流,思念荡悠悠。    云外捎书札,金樽空结愁。  旗风回首几经秋,烛火接天楼。    6.巫山一段云.莫惊鸿    高月谯楼寂,西湖买酒空。  楚山横断燕无踪,憔悴已成风。    人事随更变,尘寰不老松。  秋娘偷望彩云中,千万莫惊鸿。    7.巫山一段云.倚柴扉    草露眉心皱,莲花叶面肥。  薰风吹动燕低飞,院落笼霞晖。    歌舞西江月,遐思一剪梅。  椿心已老泣蔷薇,无奈倚柴扉。    8.巫山一段云.恨流年    淮海征帆远,舟行水面宽。  朱衣引马恨流年,人去已荒天。    霜露横秋月,风烟缭乱峦。  垂虹南岸一株莲,追忆到尊前。    9.巫山一段云·黄昏后  恨起河边草,长灯送客舟。  离愁别绪几经秋,零落一沙鸥。    梦醒黄昏后,荑纤掩泪眸。  秦观蟾月淡如钩,疑似画中楼。    10.巫山一段云·寄长安  翘首家千里,回眸上海滩。  乱云深处俏危栏,樽老酒杯残。    枫骨题秋叶,文豪画远山。  欲将寰海寄长安,归梦趁更阑?

      编辑点评:

      《巫山一段云》,唐教坊曲,原咏巫山神女事。形容女子美丽的鬓发或优美的身段。后用为词牌。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韵。《乐章集》增两字,后片转用两仄韵,两*韵,与通行词体不同。全词分为十阕。表达了男子对心爱女子的相思之情。日思夜想,头发都白了。于是写诗,“遐思无寄泪盈腮,灯火自成埃。”写烟雨迷蒙,雨一直下没有停的意思,女子独依阁楼,想到了远方的他。“青娥樽举倚银屏,追忆到三更。”表现游子的思乡情怀。笛声婉转,愁肠百转。回家的路,山高水远。梦中的故乡“柳塘蛙鼓水连天。”醒来,叹息不已,人憔悴不堪。每当夜晚的时候,是思家的时候,思念荡悠悠。归心似箭,家书抵万金。月,令游子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只好借酒浇愁。想到世间物是人非,“秋娘偷望彩云中,千万莫惊鸿。”诗人借自然之景,表达思乡之情。最是时光无情,“霜露横秋月,风烟缭乱峦。”充满了离愁别绪,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离家千里,可思家的心一直没有变,“乱云深处俏危栏,樽老酒杯残。”优美的古韵,合仄押韵,朗朗上口,内容丰富,有情节,全诗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时而惆怅满怀,时而情思悠长,情意绵绵,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

    [阅读全文]...

2022-06-30 10:33:30
  • 描写和赞美巫山的诗句参考

  • 赞美
  • 描写和赞美巫山的诗句参考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和赞美巫山的诗句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唐代: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孤舟。行客自多愁。

      2.《宿巫山下》

      唐代: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3.《巫山高》

      唐代: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4.《巫山曲》

      唐代: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5.《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

      五代:毛文锡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1、巫山

      唐 张子容

      巫岭岧峣天际重,佳期宿昔愿相从。

      朝云暮雨连天暗,神女知来第几峰。

      2、巫山神女庙

      唐 刘禹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

      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3、巫山

      唐 张循之

      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解佩安所赠,怨咽空自悲。

      4、巫山

      唐 苏拯

      昔时亦云雨,今时亦云雨。自是荒淫多,梦得巫山女。

      从来圣明君,可听妖魅语。只今峰上云,徒自生容与。

      5、《谒金门·杨柳陌》

      唐 冯延巳

      杨柳陌,

      宝马嘶空无迹。

      新着荷衣人未识,

      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

    [阅读全文]...

2022-02-05 16:54:42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全诗(最浪漫的表白诗)

  • 浪漫,表白
  • 元稹到底是“渣男”还是“情种”?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他对待女人的态度常常让我想起金庸先生《天龙八部》里的大理镇南王段正淳,段正淳是刀白凤的丈夫,他同时又是秦红棉、甘宝宝、阮星竹、李青萝和康敏的情人,而且他跟这些情人几乎都育有子女,木婉清是他跟秦红棉的女儿,钟灵是他跟甘宝宝的女儿,阿朱,阿紫是他和阮星竹的女儿,王语嫣是他跟李青萝的女儿,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一直被当作他亲生儿子的段誉却是他正牌夫人刀白凤与段延庆所生。即便是可以纳妾的唐代,男女之间的爱情依然是排他的,于是秦红棉用箭射他,康敏用牙咬他,刀白凤干脆有了外遇,王夫人要将他作花肥,阮星竹要也用刀砍他……但正如段正淳所说,他在对待每一份感情时,都付出了真心,对每一个女子他也不偏心,甚至他的情人也都渐渐认可,认为他“一向都这样”。但说得过去的有一点,当情人们相继死去的时候,他也殉情而死了。

    (《天龙八部》电视剧里的段正淳)

    今天我们就来借着读元稹一首诗的,顺道捋一捋元稹的情史,因为这一首诗是他所有情诗里最有代表意义的情诗,是写给他的元配夫人韦丛的。诗名《离思五首》,今天我们重点读第四首,全诗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既然诗名离思,当然是悼诗,是他的元配夫人韦丛死后写的。

    一、一次政治婚姻促成的恩爱夫妻

    元稹跟妻子无疑是有真感情的,虽然这份婚姻来得不那么光明磊落,他娶韦丛时,双眼盯的是韦家的权势,这桩婚姻不是为了爱情,这显然是不道德的。

    (元稹与韦丛)

    贞元十八年(803年),元稹在前一年参加吏部的考试落榜之后,终于登书判拔萃科第四等(同榜的还有白居易),授秘书省校书郎,元稹虽然是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但到了他这一代,早已没落的不成样子了,要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他急需要找一个实力足够的靠山,就在这时,当朝太子少保韦夏卿看中了他的才华,于是很快促成了他与小女韦丛的婚事,留守东都洛阳的韦夏卿不舍得女儿离开自己,元稹夫妇就住在东都洛阳履信坊韦宅,为了工作,元稹不得不长期来往于长安和洛阳之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次“倒插门”式的婚姻,为了前途,元稹忍了。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韦丛足够贤惠,虽然得到韦家接济,元稹的家境显然还很贫困,小两口过得很紧巴,更何况不停育有子女,从小在优渥环境里长大的韦丛非但没有嫌弃,而且用揉弱的肩膀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从元稹的诗文来看,韦丛当然是足够漂亮的,而从韦丛20岁嫁与元稹到27岁病故,七年之间,她为元稹生下了五子一女,七年生六子,生子太频繁了,于是有人怀疑,韦丛的去世原因很可能是产后大出血。

    (曾经沧海难为水)

    这首诗相对好理解,曾经看到过沧海,别处的水就称不上水了;除了巫山地方的云,别处的云也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原因一半是因为修道人(就差跟贾宝玉一样要做和尚了)需要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沧海一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演化而来,巫山一句,由宋玉《高唐赋序》里载的云为神女所化典故而来,神女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若松榯,美若娇姬。别处的水就不叫水了,别处的云就不叫云了。沧海的深广与巫山之云的美好世间无与伦比,就像自己对爱妻韦丛的爱,因此,元稹说,我再也不会动情了。

    (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首诗里出了名句,元稹有这两句,足可留名诗坛,写得够深情,够决断,但他是如何做的呢?

    二、演化为《西厢记》的初恋

    要知道,韦丛不是元稹的初恋,当他娶韦丛为妻的时候,因为要从政治上找强援,他毫不留情地放弃了自己的“初恋”,这个初恋就是他与“崔”氏之女的恋情。

    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担任一个小的文职官员,在这里,他遇到了跟他母亲有亲戚关系的崔姓少女,名叫“双文”,崔女美貌,元稹才高,且崔家颇有家财,两人很快恋爱了,但崔家虽有家财,但却不是官家,因此没有权势,这不是元稹理想中的婚姻。于是元稹第二年(就是贞元十六年)进京参加吏部并于803年中榜之后,就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份感情。

    (《西厢记》里的张生莺莺与红娘)

    有人说,“渣男”!其实,元稹当时的情况情有可原,他是政治上有抱负的,他需要政治上的靠山和强援。不过,元稹放弃这份感情之后,心里是纠结过的,于是他在多年之后,写了一篇传奇小说叫《莺莺传》,里面的主人公叫崔莺莺,按照故事情节,显然就是他初恋的情人崔氏之女,崔莺莺是美女,元稹说她“垂鬟接黛,双脸销红”,于是男主张生顿生爱慕,在丫环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与莺莺私会西厢成了云雨,这个故事,后来又经演化,成了王实甫笔下的《西厢记》,又多经改编,成了多剧种的热门戏,现在想来,《莺莺传》当是对元稹自己初恋的一份记挂和念想,元稹大概心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有过那样一个表妹。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曾经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 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唐之传奇文(下)》),显然,元稹的《莺莺传》在中国小说史上,当是有其价值的。用这样一篇小说,写给自己的初恋,元稹又算得上一个“情种”。

    三、失妻的这一年

    接上文,韦丛于809年病故,除了写了上面的诗外,据说元稹还常常在梦中惊醒,跟韦丛的感情之深可见一斑。所以,当他写这一首诗时,我们相信,元稹的感情是真实可信的。

    元稹在失去韦丛的这年,他30岁,这一年他做过很短一段时间的监察御史,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检察官,有一次,工作需要,他到蜀地去调查一桩公案,正当盛年的元稹与大唐著名女诗人薛涛就上演了一出才子佳人的好戏。

    薛涛的首任恋人是韦皋,到809年,薛涛已经渐渐忘记了韦皋,正处于感情空窗期,而此时的元稹正在失妻的哀痛之中,大约是需要情感上的安慰吧,元稹到蜀地之后,很快就与闻名蜀地的才女薛涛在一起了,元稹刚过而立,一派风流倜傥;薛涛刚到四十,风韵更胜于少女,更何况薛涛的才情也足抵得上才子。两人迅速地相爱了,这是一份得之不易的爱情,他们只恨相见太晚,因此只想着加倍享用,这一对沉溺于爱河不愿上岸的恋人“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薛涛《池上双凫》),可以想见,这一段时间两个人爱得有多么沉迷。但“彩云易散”元稹很快被调回长安,这一回去,元稹没有再回头。

    (薛涛制笺)

    要知道,做为元配新故的男子,元稹立即投入了新的感情,迅速爱上了别的女子,至少,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诗,他此时已经忘记了。说他渣男或者不算证据,但他足够薄情。

    很快,他的薄情就用在了薛涛身上,薛涛比元稹年龄大十几岁,又是乐伎出身,显然,她不可能成为元稹的夫人,元稹需要一份正常的婚姻,这该当是无可厚非的,薛涛虽然对元稹无限思念,但仍然理智地处理了这份感情,认了。

    当然,元稹也为薛涛留下了诗篇,题目就叫《寄赠薛涛》:“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总算表达过分别后的思念,也算够个男人。

    四、闲不住的元稹、贬一次,爱一个

    元稹810年被贬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他有个好朋友叫李景俭,看到他孤身一人,贬居在外无人照顾,于是作主将表妹安仙嫔嫁给元稹作侧室,这是元稹的第二次婚姻,但好景不长,这份婚姻只维持了三年,到元和九年(814年)秋天,安仙嫔在江陵给元稹留下一个孩子之后也病逝了。这一段短暂的婚姻也无可厚非,顶多我们说元稹“闲不住”,倒还说不上“渣男”,因为这是一次正常的婚姻,在婚姻存续期间,元稹是有操守的。

    (安仙嫔画像)

    815年,元稹在被召回京经过短暂休整之后,又被贬到通州,前面文章里我们说过,他在这里“垂死病中”,他得了疟疾,差点死掉,上司山南西道节度使(相当于今*)权德舆实在心中不忍,于是做媒让元稹续娶了大家闺秀裴淑为妻,这也是一份正常的婚姻。

    裴淑是山南西道涪州(现在的重庆涪陵)刺史裴郧的女儿。裴郧到兴元府(现在的陕西汉中)权德舆处任职报到时,在欢迎宴会上,元稹和裴淑一见钟情(此时元稹是来这里看病的),两人一见倾心,第三次婚姻来了。

    元稹对这份感情也非常珍视,具体做法就是坚持“养病”,在兴元府一直住了下去,相当于在省府这里一直住了下去,直到他同裴淑的孩子元樊满了三个月后才动身返回通州任上,说是养病,其实是在过着美满的婚姻生活。

    长庆三年(823年),注意,换皇帝了,在*交替期间,元稹因为有才,曾经回朝任过重要职位,但不久就又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现在的浙江绍兴)刺史,这是元稹的第三次被贬,不过,这一次是刺史,是实职,是地方大员,他有职有权,于是他很快组织了文艺汇演,他要见识一下当地著名的才女刘采春。

    (刘采春画像)

    这时的刘采春只有25岁,正当风姿妙曼的青春妙龄,元稹一见,大为惊艳。汇演结束,元稹立即写诗捧刘采春,诗名《赠刘采春》:“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这是篇精彩的评论,甚至也是爱慕之情的表达,市政一把手要捧,刘采春深解风情,更何况元稹还才华横溢。不久,元稹花钱买断了刘采春,纳为妾室,两人一起共同生活了七年,要说也还好,是正经的妾室,有名份的,比乐妓要好得多的身份了,这七年,刘采春过得还好。坏就坏在,当元稹调回京时,他找理由扔下了刘采春,独自离去,“渣”相毕露,或者是刘采春的身份见不得人,或者是怕家人恼火,早干嘛去了。

    据说,后来两人还有过一次约会,约会过后,刘采春投水自杀了,她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信奉者,爱不得,勿宁死。

    五、终篇

    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注意,又换皇帝了,元稹再次被贬武昌,任鄂州刺史,大概是身体实在不行了,到第二年的七月元稹就暴病去世了,这一年他年仅53岁。在这次短暂的贬谪之中,生命走到了终点,他终于没有开始新的恋情。

    有两段感情足证元稹的“渣”,一是抛却初恋崔氏,二是扔了刘采春。更何况前面还扔了一个薛涛(尽管薛涛认了),但元稹每一段感情进行当中,也足足付出了真心。是多情还是滥情,谁又说得准?

    (《霍乱时期的爱情》书影)

    前几年,马尔克斯凭借《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出版界是谁一获奖,谁的书就大出特卖),曾关注过他的另一本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是一本爱情史诗似的小说,书中阿里萨在痛失初恋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想象中爱情有多少种,作者就做了多少种尝试),但这种种爱情都验证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这本书被评价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最终阿里萨直到回到初恋情人费尔米纳的怀抱才找到了真正的爱情,但两个人都已垂垂老矣。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终结时才是一个人感情最好的评价时间点!

    或许元稹在病榻上将死那一刻才知道他一生爱的是哪个女人吧,他对一生中的这许多女人的情爱过程该大多是检验和试错的过程,只是这种试错,或许*的成分多了些,是失了品质的。于是我们判读元稹是情种还是“渣男”似乎没有价值,因为我们无法代入他将死时的心境。我们只用知道,他在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是付出了真心的,这就足够了。

    [阅读全文]...

2022-03-15 12:21:38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出自中唐诗人元稹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阅读全文]...

2022-02-11 01:24:45
  • 李白《古风我行巫山渚》全诗翻译赏析

  • 李白,古风
  • 李白《古风我行巫山渚》全诗翻译赏析

      《古风·我行巫山渚》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行巫山渚,寻登古阳台。

      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

      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前言】

      《古风·我行巫山渚》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宋玉以巫山神女讽谏楚王事,讽刺帝王淫逸享乐的毫无价值。

      【注释】

      ⑴阳台:传说中的`台名。《昭明文选》载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带土的石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⑵神女:《高唐赋》: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闻君游高唐,愿荐枕*(侍寝)。’王因幸之。”

      ⑶荒淫:迷于逸乐,荒于事务。

      ⑷樵牧:打柴放牧者。

      【翻译】

      我来到长江三峡中的巫山脚下,攀登到古迹阳台来追寻历史。天空已经乌云密布,楚王见过的彩霞早已泯灭,远处的清风尚带来些许清凉。朝云暮雨的神女到那里去了?楚襄王更是人死灰烬不知所在。荒淫的故事一再重新上演,最后的结局一定是朝廷衰败,连渔民樵夫都感觉很悲哀。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五十八首。李白有“屈*辞赋悬明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诗句,其旨与此诗同。诗意分两层。前四巫山渚所见,不见彩云,只见清风,说明巫山神女纯属子虚乌有。后四巫山渚所思,神女襄王一并沦没,唯见樵牧,令人悲哀。

      从李白全集看,李白曾经三次到巫山,第一次是年青时候随水出四川的时候,第二次是逆水流放到夜郎的时候,第三次是在白帝城获赦免以后随水过巫山,这次李白没有停船直接回的武汉。此诗大约作于第二次逆水到巫山的时候。此诗把唐玄宗与楚襄王类比,的确有过之而无不及,“荒淫竟沦替”这句真是写绝了。

    [阅读全文]...

2022-06-13 04:33:00
描写巫山的诗句 - 句子
描写巫山的诗句 - 语录
描写巫山的诗句 - 说说
描写巫山的诗句 - 名言
描写巫山的诗句 - 诗词
描写巫山的诗句 - 祝福
描写巫山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