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

关于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6) 语录(102) 说说(5) 名言(1) 诗词(26) 祝福(2k+) 心语(9k+)

  • 赠白马王彪原文及翻译

  • 智慧
  • 赠白马王彪原文及翻译

      赠白马王彪是*汉末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所作,这首诗作于黄初四年,写曹植与白马王曹彪在回封地的途中被迫分离时的复杂心情,感情非常沉痛凄婉,今天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原文,学*这篇文章有困难的可以参考一下哦!

      原文: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衡轭 通:衡扼)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译文: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彪、任城王彰与我一起前往京城朝拜,迎奉节气。到达洛阳后,任城王不幸身死;到了七月,我与白马王返回封国。后来有司以二王返回封地之故,使我二人在归途上的住宿起居相分隔,令我心中时常忧愤!因为诀别只在数日之间,我便用

      文自剖心事,与白马王离别于此,悲愤之下,作成此篇。

      在承明庐谒见我的皇兄,去时返回那旧日封国的疆土。清晨从帝都扬鞭启程,黄昏经过首阳山的日暮。伊水和洛水,多么广阔而幽深;想要渡过川流,却为没有桥梁所苦。乘舟越过翻涌的波涛,哀怨于东方漫长的旅途;回首瞻望洛阳的城楼,转头难禁我哀伤反复。

      浩荡的空谷何等寥廓,山间的古木郁郁苍苍。暴雨让路途充满泥泞,污浊的石浆纵横流淌。中间的路途已绝不能再前进,改道而行,登临高峻的山冈。可是长长的斜坡直入云天,我的座马又身染玄黄之疾。

      马染玄黄,可是仍能奋蹄;我怀哀思,却曲折而忧郁。忧郁而曲折的心志啊,究竟何所牵念?只为我挚爱的王孙即将分离。原本试图一同踏上归路,中途却变更而无法相聚。可恨鸱枭鸣叫着阻扰着车马;豺狼阻绝了当途的要津;苍蝇之流让黑白混淆;机巧的谗言,疏远了血肉之亲。想要归去却无路能行,手握缰绳,不由得踟蹰难进!

      踟蹰之间,此地又有什么留恋?我对王孙的思念永远没有终极!秋风激发微薄的凉意,寒蝉在我的身侧哀鸣。广袤的原野啊,多么萧条;白色的日影倏忽间向*匿。归鸟飞入高大的林木,翩翩然地扇动着羽翼。孤单的野兽奔走着寻觅兽群,口衔着蒿草也无暇独食而尽。感于物象触伤了我的胸怀,以手抚心发出悠长的叹息。

      长叹又能有什么用处?天命已与我的意志相违!何能想到,我那同胞的兄长,此番一去,形体竟永不返归!孤独的魂魄飞翔在昔日的故土,灵柩却寄存在帝都之内。尚存之人,须臾间也将过世而去,亡者已没,我的身体已自行衰微。短暂的一生居住在这世间,忽然好比清晨蒸干的露水。岁月抵达桑榆之年的迟暮,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自我审思并非金石之体,顿挫嗟叹间令我满心忧悲。

      心境的悲伤触动了我的形神,望弃置下忧愁不再复述哀情。大丈夫理应志在四海,纵使相隔万里也犹如比邻。假若兄弟的眷爱并无削减,分离远方,反会加深你我的情谊,又何必一定要同榻共眠,来传达你我的'殷勤?过度的忧思会导致疾病,切莫沉溺在儿女之情的缧绁;只是仓卒间割舍的骨肉之情,怎能不让人心怀愁苦和酸辛!

      愁苦与酸辛引起了怎样的思虑?如今我笃信了天命的可疑!向众仙寄托祈求终究虚妄,让神人赤松子久久地把我诓欺。人生的变故发生在短暂的须臾,有谁能持有百年的长寿;一旦离别永无相会之日,再执王孙的手,将要等到何期?但愿白马王啊,珍爱您尊贵的躯体,与我一同安度寿者的黄发之年;饮泪踏上漫漫的长路,从此收笔永诀,与君分离。

      注释:

      [1]白马王彪:三国魏白马王曹彪。据《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黄初)四年,(植)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师。”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是时待遇诸国法峻。任城王暴薨,诸王既怀友于之痛,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植发愤告离而作诗。”

      [2]黄初:魏文帝(曹丕)的年号。黄初四年是公元223年。

      [3]白马王:曹彪,曹植的异母弟。任城王:曹彰,曹植的同母兄。朝京师:到京师参加朝会。会节气:魏有诸侯藩王朝节的制度,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之前,各藩王都会聚京师参加迎气之礼,并举行朝会。

      [4]薨(hōng):古代诸侯王死称为薨。据《世说新语·尤悔》记载,任城王是被曹丕毒死的。

      [5]还国:返回封地。

      [6]有司:官吏,指监国使者灌均。监国使者是曹丕设以监察诸王、传达诏令的官吏。毒恨:痛恨。

      [7]大别:永别。自剖:表明自己的心迹。

      [8]谒帝:朝见皇帝。承明庐:汉长安宫殿名,此泛指曹魏的宫殿。逝:语词,无义。旧疆:指鄄(juàn)城(山东省荷泽市),时曹植为鄄城王。

      [9]皇邑:皇都,指洛阳。日夕:天晚的时候。首阳:山名,洛阳东北。

      [10]伊洛:二水名。伊,指伊水,发源于河南栾川县,到偃师县入洛水;洛,洛水,源出陕西冢岭山,至河南巩县入黄河。济:渡。川:河。梁:桥。

      [11]东路:东归鄄城的路。

      [12]顾瞻:回首眺望。城阙:指京城洛阳。引领:伸长脖子。

      [13]太谷:谷名,一说是关名,在洛阳城东南五十里。

      [14]霖雨:连续几日的大雨。泥:作动词,使道路泥泞。流潦(lǎo):积水。

      [15]中逵:通衢大路。逵,四通八达的大道。轨:车道。改辙:改道。

      [16]修坂:高高的山坡。修,长。坂,斜坡。造:到、往。玄以黄:指马病。《诗经·周南·卷耳》:“我马玄黄。”

      [17]郁以纡(yū):愁思郁结。郁,愁。纡,萦绕。

      [18]不克俱:不能在一起。克,能。

      [19]鸱枭(chīxiāo):猫头鹰,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鸟。衡轭(è):车辕前的横木和扼马颈的曲木,代指车。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20]间:离间。谗巧:谗言巧语。

      [21]蹊:路。揽辔:拉住马缰。踟蹰:徘徊不前。

      [22]西匿:夕阳西下。

      [23]乔林:乔木林。乔,高大的树木。翩翩:飞动貌。厉:振动。

      [24]走索群:奔跑着寻找同伴。不遑:不暇,不空。

      [25]太息:叹息。

      [26]往:指死亡。

      [27]故域:指曹彰的封地任城。灵柩:放有尸首的棺木。

      [28]存者:指自己与曹彪。黄节说:“‘存者’,谓己与白马也。‘忽复过’,谓须臾亦与任城同一往耳。”又说:“‘亡殁身自衰’句,倒文,谓身由衰而殁耳。指存者也。”二句说自己和白马王曹彪目前虽还活着,但很快也会死去的。刘履认为存者和亡殁应互换,意思是死者已成过去,存者身体渐衰,也难久长。

      [29]晞(xī):干。汉乐府《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说人生短暂。

    [阅读全文]...

2022-05-25 20:14:09
  • 曹植《赠白马王彪》

  • 赠白马王彪·并序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原文: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衡轭 通:衡扼)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阅读全文]...

2022-05-17 22:49:34
  • 赠白马王彪并序的诗句

  • 赠白马王彪并序的诗句

      行旅诗 五言绝句 律诗 藏头诗 打油诗 爱国诗 自由诗 行旅诗 七言律诗 山水诗 送别诗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原文: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衡轭 通:衡扼)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阅读全文]...

2022-02-26 02:43:43
  • 关于赠白马王彪的诗文赏析

  • 古诗文
  • 关于赠白马王彪的诗文赏析

      《赠白马王彪》是*汉末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这首诗作于黄初四年,写曹植与白马王曹彪在回封地的途中被迫分离时的复杂心情,感情非常沉痛凄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赠白马王彪的诗文赏析,一起来看看。

      出自三国诗人曹植的《赠白马王彪》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其一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其二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其三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其四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

      其五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其六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其七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赏析

      曹植一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共11年,曹植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曹丕及其子明帝曹睿的猜忌和迫害。其间“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三国志》本传)。曹植在《迁都赋序》一文中说:“余初封*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频繁地迁徙和变动封爵,说明曹丕对他的极度不信任。而封为藩王,形同囚禁,没有任何自由。“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本传)曹植的情况比这更糟。他在《谏取诸国士息表》说:“今部曲皆年耆,卧在床*,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风靡、疣盲聋聩者二十三人。”曹植后期实际是在这种软禁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有的只是愤慨和悲伤,没有幸福和希望

      梁代萧统将此诗收入《文选》,唐人李善为之注,在诗前增有一《序》: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李善还注称:“集曰于圈城(按,当即鄄城)作”。可知曹植的文集的诗题是《于圈城作》;今题,当为后人据《序》所改。另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载,曹彪于黄初三年为吴王,黄初七年才徙封白马王,与此《序》不合。后人于此多有考辨,而意见不一。或谓曹彪于黄初四年徙白马王,上述引之史料略而未载。(黄节,见《曹子建诗注》)当然也有人认为此时当称曹彪为吴王,(杭世骏《三国志补注》)今不详述。

      《序》的年份,与《三国志》曹植本传相合。本传称:“(黄初)四年,(曹植)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师”。不过,黄初三年,曹植为鄄城(今山东濮县东)王。鄄城同今在河南滑县的白马,魏时同属兖州东郡,故能同路东归。黄节认为,曹植在东归鄄城之后,才徙封雍丘王的。

      公元223年(黄初四年),曹植和他的同母之兄任城王曹彰,以及异母之弟白马王曹彪一道来京师洛阳参加“会节气”的活动。于此期间,“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三国志.任城威王彰传》)的曹彰突然暴死。据《世说新语.尤悔》篇记载,曹彰是被曹丕一手毒害的。会节气过后,诸侯王返回各自的封地。弟兄三人一块来的,如今回去的却剩下两个人,曹植心里已经非常难过;谁会想到朝廷还派了一名监国使者叫做灌均的人,沿途监视诸王归藩,并规定诸侯王在路上要分开走,限制他们互相接触,这样就使得曹植越发难堪和愤怒。面对曹丕这样的阴险无情的手段,曹植百感交集,怒火中烧,于是写出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赠白马王彪》。

      《赠白马王彪》一诗共分7章,表现了曹植恐怖、悲伤、痛恨和愤怒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深刻地揭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

      第1章共10句,写这次“会节气”结束之后启程返回封地的经过和心情。诗人在“承明庐”朝见了魏文帝曹丕之后,将要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按曹植于公元221年(黄初二年)改封鄄城侯,次年立为鄄城王。清晨从京都洛阳出发,傍晚经过了首阳山。这前4句都是过程的介绍。接着“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则寓有深意。说伊水、洛水既宽广又幽深,已经感到路途艰难。“欲济川无梁”竟然说过河无桥,更表明是难以克服的因难。作者瞻望前途,寸步难行。只好从水路“泛舟”,却又遇见“洪涛”,因而“怨彼东路长”,东归鄄城还有好长一段路呢!这个“怨”字,岂止怨路,实际还包括怨人,怨曹丕和他的爪牙。“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是在旅途的困苦之中回头再朝京城看了一眼,内心不是怀念曹丕,更不是留恋“会节气”的活动,而是想到了曹彰在洛阳暴死得不明不白,引起作者的极大悲愤,甚至恐怖,所以在伸着脖子遥望城阙时心情也是悲伤的。

      第2章共8句,写归途中的困苦。诗人经过寥廓的太谷关,山上的树木郁郁苍苍。接上章可知诗人弃舟登岸,走入山谷。不巧“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连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积水纵横流淌,行路和“泛舟”同样困难。这里路途难行,也隐喻处境危险。下文“中途绝无轨”和上文“欲济川无梁”一样,还是无路可走,这里可以体会出曹植身受的痛苦和威胁多么深重。水上有洪涛,山谷遇大雨,只好改道登上山坡,然而长长的斜坡直入云天,前面的路程辽远而又高峻。恰在此时马又得了玄黄的病。困难加剧,矛盾激化,东行归藩的路途竟然如此充满险阻,有如唐诗人李白《行路难》说的那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隐约说明了曹植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不*。

      第3章共12句,开始直接抒发内心的悲愤,进入诗的核心部分。在这进退两难之际,作者还得骑着病马前进,说明当时诗人已失去自由,只能返回封地,没有其他选择。因此“我思郁以纡”,心中愁闷郁结。心情愁闷还想些什么呢?于是提出“亲爱在离居”,即和亲密的弟弟曹彪不得团聚的问题,点明写这首诗的直接原因。途中派有监国使者灌均,灌均使他们弟兄“离居”。灌均其人,过去就曾经:“奏植酒醉悖慢,劫胁使者”(《三国志》曹植本传)。如今曹植想在途中同曹彪互叙兄弟情谊,灌均竟然不准,因此曹植对他恨之人骨。把他比做鸱枭、豺狼、苍蝇。他们窃据要津,混淆黑白,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进谗言,说坏话,使得亲人之间都疏远了。这里当然有难言之隐和违心之论。由于当时的恶劣的政治环境和君臣名份的限制,诗人不能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表露对曹丕的不满,而只能把满腔怒火烧向使他们“亲爱在离居”的监国使者灌均之流。诗人表面还要回护一下曹丕,好像曹丕对他们本来很好,是“谗巧令亲疏”的。“中更不克俱”是说中途才改变主意不让他们弟兄同行的,似乎说曹丕本来是没有明确让他们分路而行的。曹植的这种用心是清清楚楚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诗人受到这帮势利小人的胁迫,心情沮丧愤慨,一时想要重回京城,但“欲还绝无蹊”,没有退路,只能拉起?绳在那里徘徊犹豫。

      第4章12句,诗人于路上触景生情,感物伤怀。曹植在路上徘徊,前途茫茫,但在这里又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自己不禁发问。原来相思之情是无穷无尽的'。“相思”指弟兄之间的关怀,也就是指他对曹彰的悼念和对曹彪的思念。在陷入相思的苦痛之中,又面对着秋风、寒蝉、萧条的原野和西匿的白日。秋风没有温暖,寒蝉发出哀鸣,一派肃杀凄清景色。此外“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更引起诗人的无限伤感。归鸟有林可赴,孤兽有群可归,鸟兽尚且各自寻求归宿,然而曹植本人却无路可走,无家可归,从而产生人不如物的感触,这就是“感物伤我怀”。最后只能“抚心长太息”,拍着胸脯长叹罢了,现实生活,没有前途和希望。

      第5章共14句,表现了曹植对曹彰暴死的哀悼和对人生的感慨。这章接触到写这首诗的根本原因。作者深知,叹息又有什么用呢?好像上天安排的命运故意和他作对。何以产生这种念头呢?是由曹彰暴死引起的。哪里会料想到一母所生的兄弟,一道来到洛阳就突然死去了呢?落得“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曹彰如果死而有知,也会感到孤独寂寞的。其实这是作者当时的心境。曹彰之死,使曹植感到前途未卜,命运难料,不免产生兔死狐悲的颓丧情绪。曹彰突然间就死去,活着的人身体也渐渐衰弱下来。人生一世,只不过像早晨的露水那样,太阳出来一照就干了。而且进入晚年,时光流逝更快得惊人。诗人又自知不如金石长寿,只能叹息悲伤。曹植写作此诗时年龄不过32岁,正在有为的壮年,然而居然认为“年在桑榆间”,到了人生的暮年,这种反常的心理,是他对个人命运难以把握的反映。“人生如朝露”或“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为汉代末年士大夫中较为流行的思想。《古诗十九首》就有“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的诗句,但较之曹植的忧愤深广就显得肤浅得多了。

      第6章共12句,诗人以豪言壮语和曹彪互相慰勉。上一章诗表现的是由曹彰之死引起的悲愤,感人肺腑,催人落泪。然而一味沉湎于忧伤之中,于身无益,于事无补。曹植清醒地知道“心悲动我神”,因而毅然“弃置莫复陈”,不能陷入忧伤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诗人抖擞精神振作起来,用“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豪言壮语和曹彪共勉。唐代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受了曹植的启发。情绪的由低沉而变得昂扬,使诗的情调也变得开朗豪迈了。下面“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是对曹彪的开导。告诉他,弟兄之间的情谊如果没有减弱,离得远了情份反倒会日益亲密。为什么一定要像后汉姜肱那样,和弟弟常常共被而眠才算表示深情呢?(参看《后汉书.姜肱传》)言外之意是说对这次途中没得同行不要介意。如果因此而得病,那岂不是失掉了大丈夫的气概而沉溺于儿女之情了!和上文所引的王勃诗中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一个意思。话是这样说,但诗人还是不能从沉重的忧愤之中完全解脱出来,因此末2句“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情绪又急转直下,曹彰的暴死以及由此产生的兄弟残杀的恐怖阴影是永远不能忘怀和消除的。

      最后的第7章共12句,在赠诗惜别的情意之中,表示了诗人对天命的怀疑和对神仙的否定。作者后半生形同囚禁,动辄得咎,生活没有乐趣,前途没有希望。经过这次“会节气”和归国途中受到的刁难,使他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弟兄骨肉之间的权力之争的残酷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前还认为命运不好,“天命与我违”;如今知道“天命信可疑”了。似乎意识到,他的遭遇,不是上天意志的安排,而是人世斗争的产物。至于神仙,更是骗人已久了。汉末建安时期,求仙之风很盛行,曹操的诗有一半是描写神仙世界的。曹植也有不少游仙题材的诗。略早于建安产生的《古诗十九首》里也有“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驱车上东门》)的抒写。曹植对神仙的虚无有所认识,不能不说是一种觉悟。曹植感到“变故在斯须”,顷刻之间就会发生曹彰暴死的惨剧。那么,人生百年,谁能把握得了呢!曹丕随时都可能加害于他,所以他说“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不然,和年青的兄弟分手怎么会有诀别之感?在这作者看来是生离死别的时刻,只能祝愿对方保重身体,并且互相祝福而已。诗人与白马王曹彪最后洒泪而别。

      《赠白马王彪》一诗,直接反映的是曹植对曹丕手下的鹰犬爪牙的仇恨和愤慨,实际是对其兄曹丕对他们弟兄残酷迫害的*。通过此诗可以加深对封建统治者*本质的认识,他们对骨肉同胞尚且如此残忍无情,对广大人民的压榨和奴役就可想而知了。

      《赠白马王彪》一诗,是继屈原《离骚》之后,*文学史上又一首长篇抒情诗。诗的正文共80句,400字,篇幅之长,结构之巧,感情之深都是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罕见的。

      全诗气魄宏伟,结构严谨。曹彰之死有如一个阴影笼罩全篇,由此构成的悲剧气氛,在序文和1、5、6、7各章里都反覆渲染,突出了这一事件的严重后果。中间“欲济川无梁”,“中途绝无轨”,“欲还绝无蹊”的“三无”,把作者走投无路,进退失据,悲愤交加的境遇和心情联结起来,并使文气贯通,前后勾连,全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构的浑然一体,和各章之间运用辘轳体有密切的关系。辘轳体即修辞学里的“顶真格”,它要求行文在段与段或句与句之间用相同的字句相互衔接。古代《诗经》中的《文王》和《既醉》两篇;乐府诗《*陵东》、《西洲曲》都运用了这种形式。《赠白马王彪》除第1章和第2章没有使用辘轳体(《古诗源》把第1章和第2章视为一章)之外,其余各章都用了。如第2章的末句是“我马玄以黄”,第三章的首句就是“玄黄犹能进”;第三章的末句是“揽辔止踟蹰”,第四章的首句就是“踟蹰亦何留”,下皆仿此。这种手法能够使结构紧凑、段落分明而又便于人们记忆和传诵。

    [阅读全文]...

2022-04-29 20:51:48
  • 关于白马寺的诗句

  • 函谷青牛关,洛京白马寺。——方回《题柯德阳埽尘斋》

    道在青牛关外,经来白马寺中。——刘克庄《释老六言十首·今无寻师重趼》

    送君白马寺,独入东上门。——欧阳修《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白马寺前冠盖盛,送行宾友尽英豪。——蔡襄《梦游洛中十首·白马寺前冠盖盛》

    来寻白马寺,去作紫衣师。——王立道《送益上人南归》

    白马寺简介

    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 因此19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 泰国、印度、缅甸*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该寺方丈升任法会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其“马寺钟声”象征吉祥如意,入列“洛阳八大景”。但被当代中国人淡忘,而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聆听钟声的游客绝大多数来自东瀛,在这里喜迎新年是不少日本人的神圣愿望。故敲钟时间改为日本新年到来时。 白马寺现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阅读全文]...

2022-07-02 13:58:27
  • 曹植:白马篇

  •   《白马篇》

      作者: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1、羁:马络头。

      2、连翩:接连不断,这里形容轻捷迅急的样子。魏初西北方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居住区,驰向西北即驰向边疆战场。

      3、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陕西诸省的一部分地区。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

      4、扬:传扬。垂:边疆。"少小"二句:青壮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为保卫国家而扬名于边疆。

      5、宿昔:昔时,往日。秉:持。楛(户)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何:多么。"宿昔"二句:意思是说昔日良弓不离手,箭出尽楛矢。

      6、控:引,拉开。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摧:毁坏。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月支:与"马蹄"都是射贴(箭靶)的名称

      接:迎接飞驰而来的东西。猱(挠):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

      7、剽:行动轻捷。螭:传说中的猛兽,如龙而黄。

      8、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数:屡次。

      9、羽檄: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厉马:奋马,策马。

      10、蹈:奔赴。

      11、陵:陵蹈,以武临之。

      12、怀:顾惜。

      13、中:心中。顾:念。

      翻译: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

      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

      边塞的好儿男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

      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

      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

      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中了“长臂猿”,

      转身又去射“马蹄”。

      灵巧敏捷赛猿猴,

      勇猛剽悍如豹螭。

      听说边境军情急,

      侵略者一次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

      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匈奴直捣敌巢,

    [阅读全文]...

2021-12-28 13:51:15
  • 《白马篇》诗词翻译解析

  • 阅读,文学
  • 《白马篇》诗词翻译解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白马篇》诗词翻译解析,快来看看吧!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意思: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

      出自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2]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3]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5]去乡邑:离开家乡。

      [6]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7]宿昔:早晚。秉:执、持。

      [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9]控弦:开弓。的:箭靶。

      [10]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

      [11]接:接射。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12]散:射碎。马蹄:箭靶的名称。

      [13]狡捷:灵活敏捷。

      [14]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15]虏骑(jì):指匈奴、鲜卑的骑兵。数(shuò)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数,经常。

      [16]羽檄(xí):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17]厉马:扬鞭策马。

      [18]长驱:向前奔驰不止。蹈:践踏。

      [19]顾:看。陵:压制。鲜卑:*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20]弃身:舍身。

      [21]怀:爱惜。

      [22]籍:名册。

      [23]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24]捐躯:献身。赴:奔赴。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阅读提示】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一说是指他的胞弟曹彰,另一说是指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青春气息浓厚.

      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赏析一】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阅读全文]...

2021-12-24 05:40:22
  • 谁知道白马非马译文

  •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听过白马非马吧。白马非马是指*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谁知道白马非马译文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曰:以『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因此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以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能够谓『马马』也。

      『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因此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以色去,故唯白马独能够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参考译文一:

      答:认为有白马不能说是没有马,这是不去思考“白马”而就马形来说的。但是,“白马”却是与马相结合「而不能分开」的概念,因此,作为白马的概念不能称为马。因此,称为“马”的,仅仅是以马形而称为马,而不能以白马称为马。因此,称为马的概念,是不能作为任何一匹具体有色之马的概念的。

      白色并不限定于哪一种事物的白,具体事物对“白”来说并不妨碍作为“白”的本质,因而能够忽略不计。白马,则是限定于白色的马。限定于具体事物的白(如白马)是与抽象的、一般的“白”有区别的。「同样的理由」,“马”,是不限定于哪一种颜色的,因此,黄马、黑马都能够算数;白马,只限定于白色的马,黄马、黑马都因具有与“白马”不一样的颜色而不能算数。因此仅仅只有白马才能算数「换言之,只有白马才能答应“白马”的概念,黄马、黑马都不能答应“白马”的概念」。不加限定的概念与加以限定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因此说白马与马是有区别的。

      参考译文二:

      问:有白马,不能够说是没有马。既然不能够说是没有马,那末白马不就是马了?既然有白马称为有马,那末为什么白色的马不就是马呢?

      答:如果要求得到“马”,黄马、黑马都能够满足要求;如果要求得到“白马”,黄马、黑马就不能满足要求了。假使白马就是马,那末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便完全一样了,如果所要求得到的是一样的话,那末白马与马自然就没有区别,但是,如果所要求得到的是一样的话,那末白马与马自然就没有区别,但是,如果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没有区别,那末,为什么黄马、黑马有时答应有马而不能够答应有白马呢、「既然能够答应有马而不能够答应有白马。」,这就明显地说明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同样一匹黄马或黑马能够答应有马,而不能够答应有八马。「这就是说明原来“白马乃马”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因此,“白马区别与马”,这是清楚但是的事理。

      参考译文三:

      问:照您的意思看来,马有了颜色就不一样于马了。但是世界上没有无颜色的马,那末,能说世界上有颜色的马都不算是马了吗?

      答:马本来有颜色,因此有白马。假使马没有颜色,就只有“马”而已,怎能称它为白马?但是,规定马是白色的马就与“马”有区别了。所谓白马,是马限定于白色的,限定于白色的马自然与马是有区别的,因此说白马非马。

      马,是不受“白”限定的马;白,是不受“马”限定的白。把白与马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而相与限定,变成一个新的概念来称呼受了限定的概念,这当然是不能够的。因此,认为白马是马,是不对的。

      照您看来,有白马就是有马,但是,能够说“有白马就是有黄马”了吗?

      答:当然不能够那样说。

      答(答难者再说):既然承认了“有马区别于有黄马”,就是把黄马与马区别开来了,这就是说黄马非马了;既然把黄马与马区别开来,反而要把白马与马等同起来,这不就是叫飞鸟沉到水里飞翔而让棺与椁各在西东那样好笑吗?这是十足的逻辑混乱。

    [阅读全文]...

2022-04-17 15:30:58
  • 关于白马盟的历史典故

  • 历史,语文
  • 关于白马盟的历史典故

      白马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其要杀牲取血,并用手指蘸血来涂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约,而此盟约的内容为确保只有刘姓者可为王,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典故

      汉高祖晚年的时候,宠爱了一个戚夫人。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如意,被封为赵王。汉高祖老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软弱,怕他将来干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很像自己。因此,想改立如意为太子。

      他曾经为这件事跟大臣们商量过,但大臣们都反对,连他一向敬重的张良也帮着吕后。请了当时很有名望的四个隐士叫“商山四皓”(皓,音hào,就是白发 老人的意思),来辅佐太子刘盈。汉高祖知道没法废掉太子,就对戚夫人说: “太子有了帮手,翅膀已经长硬了,没有法子改变了。”戚夫人也伤心得没法说。

      汉高祖在讨伐英布的时候,胸部中了流箭。后来,伤势越来越厉害。有一次,有人偷偷地对他说:“樊哙(吕后的妹夫)和吕后串通一气,只等皇上一死,就打算杀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汉高祖大怒,立即把陈*和将军周勃召进宫来,对他们说:“你们赶快到军营,立刻把樊哙的头砍下来见我。”

      那时候,樊哙正带兵在燕国。陈*、周勃接受了命令,两人私下商量说:“樊哙功劳大,又是皇后的妹夫,咱们可不能随便杀他。这会儿皇上发火要杀他,以后万一后悔起来,怎么办?”

      两人商量了一阵,把樊哙关在囚车里,送到长安,后来果然被吕后释放。

      汉高祖病重了,他把大臣召集在他跟前,又吩咐手下人宰了一匹白马,要大臣们歃血为盟。大伙儿当着高祖的面,歃了血,起誓说:“从今以后,不是姓刘的不得封王,不是功臣不得封侯。违背这个盟约的,大家共同讨伐他。”

      大臣们宣了誓,汉高祖才放下心。

      汉高祖病越来越重了。他叫吕后进去,嘱咐后事。

      吕后问他:“陛下百年之后,要是萧相国死了。谁可以接替他?”

      汉高祖说:“可以让曹参接替。”

      吕后又问:“曹参以后呢?”

      汉高祖说:“王陵可以接替。不过王陵有点戆直,可以叫陈*帮助他。陈*有足够的智谋,但是不能独当一面。周勃为人厚道,办事慎重,只是不大懂得文墨。但是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还是靠周勃。”

      吕后再问下去,汉高祖摇摇头说:“以后的事,就不是你能够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死去。吕后把消息封锁起来,秘密把她的一个心腹大臣审食其(食其音yìAlī)找去,对他说:“大将们和先帝都是一起起兵的。他们在先帝手下已经不大甘心。如今先帝去世,更靠不住,不如把他们都杀了。”

      审食其觉得这事不好办,就约吕后的'哥哥吕释之做帮手。吕释之的儿子吕禄把这个秘密消息泄露给他的好朋友郦寄,郦寄又偷偷地告诉他父亲郦商。

      郦商得知这消息,赶忙去找审食其,对他说:“听说皇上去世已经四天了。皇后不发丧,反倒打算杀害大臣。这样做,一定激起大臣和将军们的反抗,天下大乱不用说,只怕您的性命也保不住。”

      审食其吓住了,忙去找吕后。吕后也觉得杀大臣这件事没有把握,就下了发丧的命令。

      大臣们安葬了汉高祖,太子刘盈即位,就是汉惠帝。吕后就成了太后。

      汉惠帝的确是个老实无能的人,一切听他母亲吕太后作主。吕太后大权在手,爱怎么做就怎么做。

      她最痛恨的是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她先把戚夫人罚做奴隶。又派人把赵王如意从封地召回长安。

      汉惠帝知道太后要害死弟弟如意,亲自把如意接到宫里,连吃饭睡觉都和他在一起,使吕太后没法下手。

      有一天清晨。汉惠帝起床出外练*射箭。他想叫如意一起去,如意年轻贪睡,汉惠帝见他睡得很香,不忍叫醒他,自己出去了。等惠帝回宫,如意已经死在床上。惠帝知道弟弟是被毒死的,只好抱着尸首大哭一场。

      吕太后杀了如意,还残酷地把戚夫人的手脚统统砍去。挖出她的两眼,逼她吃了哑药,把她扔在猪圈里。

      汉惠帝瞧见戚夫人被太后折磨得这个样子,不禁放声大哭,还吓得生了一场大病。他派人对太后说:“这种事不是人干得出来的。我是太后的儿子,没有能力治理天下。”

      打那以后,汉惠帝就不愿再过问朝廷的政事。

      刘邦

      刘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魏国大夫刘清的曾孙。*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早年不事生产。秦朝建立后,出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武安侯。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他能够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力量,最终击杀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氾水北岸,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称帝后,刘邦陆续消灭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同时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安抚人民,稳定统治。开放边境关市,缓和汉匈关系。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在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历代史家对刘邦多有称赞。*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阅读全文]...

2022-05-10 12:32:03
  • 《白马篇》的诗句鉴赏

  • 《白马篇》的诗句鉴赏

      【诗句】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出处】唐·李白《白马篇》。

      【意思】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全诗】

      《白马篇》

      .[唐].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赏析】

      第五层,写壮士不附*、不甘隐没的磊落胸怀。这一层也从两方面着笔。 “归来”两句,写其立功归来,不改往日豪侠本色,常借饮酒发泄其胸中不*之气(“使气”),不肯向手握权势的人物低头(萧、曹指西汉名相萧何、曹参)。不肯恃功求爵,不愿依附*,独立不羁,我行我素,此为壮士胸怀之一面。 “羞入”两句,讲的是壮士胸怀的另一面:羞于做原宪之类隐士的弟子(“原宪”,孔子弟子·为隐士之代表; “入……室”,即以某人为师),隐居于荒径蓬蒿之中,做那种不问世事的隐者之流。此层四句,其实皆与前文有承接关系。“使酒气”,承“酒后竞风采”四句; “羞入原宪室”,与“发愤去函谷”四句一脉相连。合而言之,则是*时决不摧眉折腰,俯首贴耳;一旦国家有事,又能挺身而出,奋勇当先。诗人所赞美的,就是这样一种清高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这也正是全诗的立意所在。

      合观全诗,一二两层描绘人物的'外形与勇力;四五两层刻划人物的性格与精神;居间的第三层,为前后转换之关键;结末第五层,则是以上各层的汇集与升华。结构井然有序,着墨浓淡相宜,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终于使这位壮士鲜明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阅读全文]...

2022-01-15 03:48:54
当前热门
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 - 句子
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 - 语录
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 - 说说
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 - 名言
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 - 诗词
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 - 祝福
关于白马王子的说说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