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马少年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白马少年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白马少年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白马少年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咏白马湖的诗句
(一)
三月赏青株,环游白马湖,
风撩垂柳缦,浪起戏莺凫。
苍鹭双飞伴,渔舟远影孤,
迎春花绽放,女喜唤君夫。
(二)
玉色琼瑶白马湖,临池点月挂苍梧。
东山隐卧功名待,鉴水空明世事无。
古树几棵邻圣庙,高人一路傍*庐。
云僧已灭山房寂,日日啼经是鹧鸪。
(三)
再游白马湖,夕照众山殊。
湾浦栖白鹭,湖心戏野凫。
渔翁蹲柳岸,亭馆嵌明珠。
独坐松林里,重峦映水出。
(四)
秋日邀游白马晴,黄花漫野碧湖*。
竹雲染绿腾天翠,枫叶烧红照水明。
川酒显扬乘兴醉,鲤魚清煮趁鲜烹。
诸君滿肚诗情句,赋写宏篇缀此行。
(五)
谁言十月似阳春,淫雨长瀸脚下尘。
正欲寻秋驱白马,满川时菊恰如人。
却愁行路破芒履,一腿野泥成困鳞。
但等天公放晴日,蓬心应可焕然新。
(六)
园林独特比无伦,白马嘶风煞有神。
山后湖前皆异景,伞红碧水醉游人。
桃花艳丽开枝干,绿柳垂杨满目新。
夜雨朗州天气爽,甘霖润物洗盛春。
(七)
大湖原是称白马,浩渺烟波水气生。
滴翠柳杨轻舞絮,扬波船艇汽笛鸣。
如今湿地成园囿,现在*湖可垦耕。
放眼前程花似锦,高歌一曲唱东风。
(八)
岂惧春消闹鹧鸪,骚人兴会拜*庐。
前贤远去灵文在,乌瓦安宁燥气无。
众履轻轻穿古径,诗声朗朗入新梧。
一行莫憾扁舟失,童话勾留在绿湖。
(经典短信息网站 )
函谷青牛关,洛京白马寺。——方回《题柯德阳埽尘斋》
道在青牛关外,经来白马寺中。——刘克庄《释老六言十首·今无寻师重趼》
送君白马寺,独入东上门。——欧阳修《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白马寺前冠盖盛,送行宾友尽英豪。——蔡襄《梦游洛中十首·白马寺前冠盖盛》
来寻白马寺,去作紫衣师。——王立道《送益上人南归》
白马寺简介
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 因此19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 泰国、印度、缅甸*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该寺方丈升任法会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其“马寺钟声”象征吉祥如意,入列“洛阳八大景”。但被当代中国人淡忘,而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聆听钟声的游客绝大多数来自东瀛,在这里喜迎新年是不少日本人的神圣愿望。故敲钟时间改为日本新年到来时。 白马寺现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烽火写小说很有意思每一个人物的设定,读出来都是一拍,状元王玄策历史唐朝人物,但烽火笔下的江湖上就是响当当的人物,小说出场率很低,但是出场的时候是可以和二狗爹*辈谈话的就可以知道肯定有什么了不得的手段或者背景。
榜眼王虎剩下九流里最牛掰的人物摸金看相直接在二狗微末中就挖宝压中了这样的人物能顶住这个名号,白马探花陈庆之是一个单枪就可以和孙满弓掰腕子的,孙满弓是谁,是内蒙第一号和河北赵三金,山西张枭滑,浙江澹台老佛爷,东北纳兰王爷*起*坐的人物,二狗爹,根据出场的风格,作为李夸父的爹来说也应该是皇城里的最牛掰的。
所以这些人物都是有一些故事背景支撑的,多看看,多琢磨。
这是我琢磨的。
*古代历史中有名的战神,老毛挺推崇他的,梁武帝萧衍的书童,遥想当年以七千兵力抵敌50万大军攻取洛阳。
出自烽火戏诸侯的小说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塞下曲》唐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是写李广的诗。
如杀神白起、白马军神陈庆之等
*几千年历史,战争频繁,产生的名将众多,可谓“将星璀璨”,每朝每代都有不少的名将涌现出来,各种兵法、战法、阵法层出不穷,武器装备也是不断的更新换代。
白起被称为杀神是后人封的,白起一生大小战事无数,从未失败,极少收容战俘,一般都采用杀俘政策,死在与其对战战场上的军队总数有几*百万,被称为“杀神”。
其开始崭露头角的战事是奇袭巴蜀,为秦国夺取巴蜀这个大后方立下汗马功劳,其次是对战六国联军,苏秦以合纵使六国连成一体,合计出兵*六十余万,被白起以二十万左右的军队击败,从而名声大噪,其巅峰之战为“长*之战”,这一战直接让赵国由盛转衰,从此失去了统一*的可能,也失去了与秦做对手的资格。
陈庆之为南北朝时期的将领,其初期**无奇,年*四十才领军出征,而且所率兵马不多,只有七千人,执行的也非战斗任务,而是护送任务,但就这一个**无奇的人,却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其率领七千兵马一路向北,遇神杀神,佛挡杀佛,以七千的兵马敢与几十万的军队对阵,而且还战而胜之,“千军万马避白袍”,无数的强军名将败在他手上,他基本上就相当于一个不败的神话,但历史也很奇怪,陈庆之出彩后,后面再没有相似的战迹出现,就像偃旗息鼓、退出战争序列一样,不然南朝的梁国坐拥这样的无敌将领,那还不统一*? 有和陈庆之相似经历的还有唐朝的王玄策。
王玄策本身是个文人,学*纵横家,也就是外交人士,其从来没上过战场。
唐朝派其出使印度,当时的印度是分裂状态,小国云集,其到达印度小国后,被国王强行扣留入狱,随行人员也死伤不少,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找到机会逃出生天,找到亲唐的几个邻*小国借兵,当时的吐蕃也有借兵,总数约五到七千,王玄策就凭这几千杂牌军找到扣留他的小国国王,硬是将其国家给灭了,还将其它敌视唐国的小国也顺手灭了,将这几个小国的国王给押回唐朝献俘,其事迹传回唐朝后也是引起震动,文官领兵都能取得如此胜利,率领的还是杂牌军,不知道是该说*兵法太过先进与普及呢,还是叹印度人落后,叹为观止呀。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这本小说里边有些过。
不过按照句子来说 在南史 里边 也提及 说的是白马将军 陈庆之 无敌勇将希望你满意……
请叫我小李探花 草马探花泥盂春 丿精武门灬探花 小李探花有撸炮 白马探花啸西风 啊小李啊不探花 无双的小李探花 探花寻柳夜着雨 蝶香★夺命探花 神采飞扬探花郎 小李探花有飞刀 石榴木下探花郎 寻欢公子李探花 东南西北探花郎 犀牛望月江探花 策马随缘漫探花 酒醉探花的宝宝 小李探花工作室 没飞刀的李探花 探花浪子李寻欢 惊才绝艳探花郎 探花初夜探后庭 初夜探花探菊花 春风得意钟探花 酒里探花花不语 包子铺潜水探花 六如公子探花郎 白马探花陈庆之 小李探花李寻欢 小樱状元果探花
《白马篇》的诗句鉴赏
【诗句】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出处】唐·李白《白马篇》。
【意思】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全诗】
《白马篇》
.[唐].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赏析】
第五层,写壮士不附*、不甘隐没的磊落胸怀。这一层也从两方面着笔。 “归来”两句,写其立功归来,不改往日豪侠本色,常借饮酒发泄其胸中不*之气(“使气”),不肯向手握权势的人物低头(萧、曹指西汉名相萧何、曹参)。不肯恃功求爵,不愿依附*,独立不羁,我行我素,此为壮士胸怀之一面。 “羞入”两句,讲的是壮士胸怀的另一面:羞于做原宪之类隐士的弟子(“原宪”,孔子弟子·为隐士之代表; “入……室”,即以某人为师),隐居于荒径蓬蒿之中,做那种不问世事的隐者之流。此层四句,其实皆与前文有承接关系。“使酒气”,承“酒后竞风采”四句; “羞入原宪室”,与“发愤去函谷”四句一脉相连。合而言之,则是*时决不摧眉折腰,俯首贴耳;一旦国家有事,又能挺身而出,奋勇当先。诗人所赞美的,就是这样一种清高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这也正是全诗的立意所在。
合观全诗,一二两层描绘人物的'外形与勇力;四五两层刻划人物的性格与精神;居间的第三层,为前后转换之关键;结末第五层,则是以上各层的汇集与升华。结构井然有序,着墨浓淡相宜,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终于使这位壮士鲜明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白马篇与木兰诗比较
白马篇以马为形象,为战争为诗作主题内容,将作者内心爱国与未能施展抱负的矛盾抒发了出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白马篇与木兰诗比较,欢迎阅读。
白马篇与木兰诗比较
木兰不图名利、不图厚禄,白马篇的'壮士也是一样,但是木兰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她也没什么高超的武功,但是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去打仗,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是白马篇的壮士却就会武功,而去参军的。
1.壮士是男的 而木兰诗女的
2.壮士是为了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才参军 而木兰是因为父母
3.壮士有底子 木兰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
4.白马篇写的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而木兰诗写的是巾帼女英雄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少年读书的诗句(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窦娥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苏轼《守岁》
幽姿不入少年场——陆游《朝中措·梅》
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刘禹锡《曲江春望》
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顾敻《荷叶杯·弱柳好花尽拆》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孟浩然《南归阻雪》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少年猎得*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王昌龄《观猎》
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 ——贾岛《旅游》
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曹植《名都篇》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韩愈《落叶送陈羽》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韩愈《晚菊》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高适《邯郸少年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酤酒钱。——刘慎虚《茙葵花歌》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许浑《秋思》
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杨炯《骢马》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杜甫《饮中八仙歌》
少年即见春好处,似我白头无好树。——王建《春来曲》
暖风芳草竟芊绵,多病多愁负少年。——张泌《春日旅泊桂州》
念君少年弃亲戚, 千里万里独为客。——张籍《远别离》
少年出门将诉谁,川无梁兮路无岐。——孟郊《出门行》
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鲍溶《九日与友人登高》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刘辰翁《摸鱼儿·怎知他》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深情拟属风光主,爱惜长条待少年。——贺铸《杨柳枝词二首之一》
少年妄意慕功名,老眼看来一发轻。——陆游《功名》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贯休《杞梁妻》
少年才把笙歌盏,夏日非长秋夜短。——辛弃疾《玉楼春·效白乐天体》
游人欲别离,半醉对花枝。看著春又晚,莫轻少年时。——张籍《春日留别》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少年挑闼思冬至,老境飘零怯岁阑。——曹伯启《壬寅日长至兀坐不出寄卢敬斋知州》
寒食清明正好春,看花须着少年人。——袁凯《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寒食清明正好春》
少年看花花自喜,白发看花花亦嗔。——袁凯《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寒食清明正好春》
枫叶芦花满目秋,倚筇那复少年游。——释善珍《倚筇》
想见少年读书夜,短檠膏尽小窗明。——方回《赠小窗黄君》
休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名贤集》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1],连翩西北驰[2]。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3]。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4]。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5]。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6]。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7]。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8]。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9]。长驱蹈匈奴[10],左顾凌鲜卑[11]。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12]?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1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1]羁:马络头。
[2]连翩:接连不断,这里形容轻捷迅急的样子。魏初西北方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居住区,驰向西北即驰向边疆战场。
[3]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陕西诸省的一部分地区。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
[4]扬:传扬。垂:边疆。"少小"二句:青壮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为保卫国家而扬名于边疆。
[5]宿昔:昔时,往日。秉:持。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何:多么。"宿昔"二句:意思是说昔日良弓不离手,箭出尽楛矢。
[6]控:引,拉开。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摧:毁坏。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月支:与"马蹄"都是射贴(箭靶)的名称
接:迎接飞驰而来的东西。猱(náo挠):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
[7]剽:行动轻捷。螭(chī):传说中的猛兽,如龙而黄。 [8]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数:屡次。
[9]羽檄: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厉马:奋马,策马。
[10]蹈:奔赴。
[11]陵:陵蹈,以武临之。
[12]怀:顾惜。
[13]中:心中。顾:念。
翻译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儿男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中了“长臂猿”,转身又去射“马蹄”。
灵巧敏捷赛猿猴, 勇猛剽悍如豹螭。
听说边境军情急, 侵略者一次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赏析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
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白马篇》原文及译文
《白马篇》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马篇》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白马篇》原文:
曹植〔两汉〕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译文:
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常。
《白马篇》赏析: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白马少年的诗句
描述少年骑白马的古诗
白马诗句
车马白衣少年的古诗
白衣少年的诗句
少年白头的诗句
有白马的古诗句
白马寺的诗句
骑白马的诗句古诗
形容少年白发的诗句
鲜衣怒马少年时的诗句
少年策马的古诗
形容白衣少年诗句
关于白马寺的诗句
少年白的古诗
少年的诗句
有少年的诗句
少年诗句
白衣少年的句子
描写白马寺的诗句
白马探花陈庆之的诗句
白马啸西风诗句
赞美白马寺的诗句
白衣少年伞的古诗句子
少年狂的诗句
夸少年的诗句
带少年的诗句
忆少年的诗句
说少年的诗句
写少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