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

关于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54) 语录(1) 说说(8) 名言(1) 诗词(883) 祝福(4) 心语(240)

  • 春蚕到死丝方尽全诗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东风:春风。

      2、残:凋零。

      3、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6、镜:照镜,用作动词。

      7、但::只。

      8、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9、夜吟:夜晚吟诗

      10、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1、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12、殷勤:情谊深厚。

      13、看:探望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析文章进而把这句话理解成在写“别后相思”。例如,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m.ju.51tietu.net)。另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是一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国际在线),不但强调“丝”与“思”的谐音,来说明“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写“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别后思念”),而且,在赏析“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还借唐朝以前的诗句“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思君如夜烛》),来证明“蜡烛燃泪”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

    [阅读全文]...

2022-04-05 15:24:35
  • 春蚕丝尽

  •   春蚕丝尽

      

      一片桑叶上的灵童

      浮阙世俗的轮回

      忘却了不曾想起的众香国的谪仙

      已吐尽的蚕丝,未尽的飞翅。

      

      说你是深夜灯烛的信纸

      流星的夜空,萤火的灯笼

      一次丝尽虫死,游离了浮生。

      

      说你是灯烛上的绒蛾

      来慰藉我们曾经的瞳孔饥渴

      或者是聆听世俗之上的庙宇钟声。

      

      一片桑叶上的灵童

      记忆的,或被记忆所逼忘记的,

      灵魂的绵丝离开了寂寞的坟墓。

      

      我却明白在灯下小睡

      身影叠在蚕蛾的彩色绒翅

      让我孤独的梦留在清冷的幽处。

      

      这只是为了前世轮回的一念,不是梦

      就象是那一片桑叶上的灵童

      化作无限的风中飘着的桑叶故事。

      

      河南南阳油田培训中心,薛洪文,2017.2.21

    [阅读全文]...

2022-07-18 03:48:40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析文章进而把这句话理解成在写“别后相思”。例如,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另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是一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国际在线),不但强调“丝”与“思”的谐音,来说明“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写“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别后思念”),而且,在赏析“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还借唐朝以前的句“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思君如夜烛》),来证明“蜡烛燃泪”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

    [阅读全文]...

2022-04-05 18:26:42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阅读答案参考

  • 阅读,写作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阅读答案参考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阅读答案参考,欢迎大家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后人常用它来赞美忠贞的爱情,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你可曾想到,这诗句之中,也包含着十分有趣的力学现象。蚕丝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蚕“吐”出来的吗?

      蚕卵孵化成蚁蚕后,经过30天左右成为熟蚕。这时蚕腹内充满了黏液体——丝液,也就是蚕丝的原料。让我们观察蚕作茧的过程:蚕先把嘴里的丝液粘到某个相对稳固的物体上,通过嘴上的“调节口”调节丝液的流量,头按照∞字形左右摇摆,把丝液拉成丝线,并靠丝线表面上的丝胶将其粘到茧的内侧,慢慢地做成了茧。

      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让粘着丝液的这个物体也随着蚕的脑袋一起摆动,结果蚕就“吐”不出丝线来了。或者将拉出的丝线剪断,蚕也难以继续拉丝,它的头会在空中摇晃,想再找一个拴线的地方。这说明,蚕丝不是“吐”出来的,而是“拉”出来的。通过力的作用把丝液拉成丝线,这种现象叫“牵引凝固”。

      研究者还发现,如果将作茧的蚕捏住头尾,猛地一下左右拉开,会拉出一条直径约 1毫米、长约30厘米透明结实的丝线。蚕的丝液是黏性液体,主要成分是丝蛋白,丝蛋白的链状分子是线团状态。这些线团状分子呈圆球状,没有拉力或拉力不够时,圆球分子之间常常只滑动,没有其他变化。一定的牵引拉力,会使各个分子还来不及流动就被抻开了。被拉开的丝蛋白链状分子有了新的排列,产生了变异,相互靠*的分子之间产生了很强的结合力,就形成了很结实的蚕丝。

      蚕腹的丝液如果借助蚕嘴拉出,丝线纤细而漂亮,直径可细到0.002毫米,长度可达1200米左右。在现代化学纤维工业中,人们模仿蚕,用“拉伸”的办法来制造尼龙和涤纶等合成纤维,但现在还不能只靠拉牵就能制出漂亮而结实的丝线。

      除了桑蚕,柞蚕和天蚕等也都是拉丝的。蜘蛛结网也是这样,它肚子里有“蛛丝液”,从腹部末端拉出丝来,织成网。蜘蛛网很有弹性,布满黏液珠,用来粘住飞虫供蜘蛛饱餐。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句“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正是对这一情景的.描述。科学家发现,蜘蛛丝和钢丝一样坚硬,却比钢丝富有弹性;还特别耐寒,在-50℃到-60℃的低温下才会变脆发生断裂,而一般聚合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就会变脆。这些特性使蛛丝在军事上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据《世界知识》报道,美军正责成有关部门饲养能产坚韧的金黄色蛛丝的巴拿马蜘蛛,以期提高某些军需用品的使用性能。

      其实,生活中有不少液体也能拉丝,比如鸡蛋清被上挑时就能拉丝,而且还能看到拉出的丝断开的一瞬,像橡皮条那样稍有收缩。用筷子挑山药汁,以及婴儿流的口水,情况也都相似。

      (取材于王振东《漫谈液体的拉丝现象》)

      1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蚕丝是拉出来的”的一项是(3分)

      A. 蚕把丝液粘到稳固的物体上,头按∞字形左右摇摆。

      B. 蚕通过嘴上的“调节口”对丝液的流量进行调节。

      C. 猛拉作茧的蚕体,会看到蚕腹中出现一条透明结实的丝线。

      D. 人们模仿蚕,用拉伸的办法制造尼龙和涤纶等合成纤维。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蚕把丝液都拉成丝线后,再用丝胶把丝线粘在茧的内侧,就做成了茧。

      B. 当鲜藕被掰开时,藕中的黏液被拉成了丝,这也属于“牵引凝固”现象。

      C. 拉力作用可以使丝蛋白链状分子产生变异,从而使分子之间结合力增强。

      D. 以蜘蛛丝为原料制作的防弹服,即使在严寒天气中使用也能保持良好性能。

      E. 从文中所引的唐宋诗句可以看出,古人早就明白了蚕与蜘蛛拉丝的道理。

      16.通读全文,概括产生“拉丝”现象需要的条件。(5分)

      14、B (3分)

      15、A E(4分)

      16、必须是液体(或“具有可流动性”),具有黏性,施加一定拉力。

      (共5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拓展内容】

      无题李商隐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阅读全文]...

2021-12-21 19:07:00
  • 李商隐无题全诗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思理解

  • 理解
  • 春蚕到死丝方尽[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解释】: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全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析文章进而把这句话理解成在写“别后相思”。例如,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另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是一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国际在线),不但强调“丝”与“思”的谐音,来说明“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写“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别后思念”),而且,在赏析“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还借唐朝以前的诗句“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思君如夜烛》),来证明“蜡烛燃泪”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

    [阅读全文]...

2021-12-29 21:43:50
  • 描写春蚕的句子

  • 1、蚕开始吐丝了,它们一个个昂着头,挺着胸,慢慢悠悠地晃来晃去,吐啊,吐啊,没完没了,好像蚕肚子里有团丝线,永远抽不完扯不断,没几天,就吐了厚厚的一层。

    2、春蚕的样子有点奇特,它的身体又白又胖,两头略小中间大,外形圆鼓鼓的,大约有我小拇指粗。仔细看,你会发现它们身体是一节一节的,腹部有黑色的环纹。在身体两侧有些黑色的小点,爸爸说那是气孔。初看春蚕头上有一小黑点,认真看了才知道那是它们的嘴巴。当它们吃桑叶时,嘴巴张开就像个耙子,吃起桑叶来一拱一拱的。我不喜欢它们的头皮,皱巴巴,难看死了。春蚕的脚也真多,一数总共有十四只。胸部有三对尾见,尖尖的脚,腹部有四对圆形肉质的脚,真不知道它们要那么的脚来干什么。

    3、春蚕只喜欢吃桑叶,而且要用剪刀箭碎了给它吃,不然接出来的茧就是黑色的。有一次,我把桑叶洗得干干净净,上面的水一滴也不擦,认为这样水灵灵的,更可口,春蚕一定更喜欢吃,可春蚕竟然一动也不动,同学们告诉我这样喂蚕不好。那时我才知道我做错了事。

    4、春蚕长得快吃得多,今天我看它们把桑叶一下子吃光了,就想给它们添一些新鲜的,可是跑到放桑叶的地方一看,唉!一片桑叶也没有了。我想:眼看春蚕就快要吐丝了,现在桑叶没有了,难道就这样让它们饿坏吗?那多可怜呀!于是我拿了一些菜叶去喂它们,可是它们连看也不看,宁愿饿着肚子。

    5、蚕很可怜。它很小,一不小心就会被人踩死,我们班的男生还把蚕捏来玩叠罗汉,结果最下面一条被压死了。有的用铅笔去戳一个同学的蚕,蚕流了许多“血”,后来就死了,我暗暗为它们悲伤。

    6、我仔细观察它们:原来,蚕身上分成六七个节肢,每个节肢两旁都有像星星似的小黑点。最前面的是它的头,有着星星般的小眼睛和一张棕色的小嘴。身子下面有七双小脚,脚上长着绒毛,能贴在墙上和叶子上。

    7、小蚕的胃口可大了。装满一塑料袋的桑叶,一天半的工夫就吃完了。为了给它们提供足够的桑叶,我和妈妈两三天就得上街买一次,有时我们也去公园摘桑叶,这样才能保证春蚕们吃饱肚子。它们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可饥饿难耐的时候,连讨厌至极的干叶子也能硬咽下肚去。

    8、春蚕真可爱呀!它长着一个黄褐色的、小巧玲珑的头;它的身子像火车一样一节一节的;它那长长的肚子上有十只大脚,胸前长着六只小脚,上面还长满了小刺,把它放在手上,感觉痒痒的。我把嫩嫩的桑叶,放在了春蚕们的房子里,春蚕看见了绿油油桑叶,都争先恐后地爬了过来,用胸前那带小刺的脚钩住桑叶,沿着桑叶的边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在春蚕们吃的时候,桑叶发出了“沙沙”的响声。

    9、它穿着一件雪白的衣裳。而且胖胖的。黑黑的嘴,身上一节一节的。在边上有几个小斑点。有只脚,小小的,上面有几根细毛。放在手上,会觉得痒,不会掉下来。吃桑叶的时候,它是一点一点吃的,“沙沙”,像外面下着雨。

    10、春蚕整天吃个不停,你一定会说它贪吃,可我总觉得它们是在为结茧与吐丝积蓄精力。

    11、春蚕吃桑叶时很聪明,大口大口吃叶肉,留下全是叶筋,它们吃过的桑叶就像一张张网。

    12、我拿起一条蚕左看右看,它的脑袋大大的,但眼睛很小,像个小黑点。身体一节一节的,每一节的两侧各长着一个小黑点。当我捏起蚕的身体,它的脚下却牢牢的粘着一片叶子,要使点劲儿才能把它们分开。原来,蚕的脚像个吸盘呀!

    13、这些春蚕已有笔芯般粗,真的全部都昂着头,一动不动地在做美梦呢。它们零零散散地睡在绿莹莹的桑叶上,像一艘艘帆船行驶在碧蓝的大海上,清清爽爽,令人心旷神怡。多么可爱的小东西啊!

    [阅读全文]...

2022-03-04 06:43:27
  • 老师是春蚕比喻句

  • 老师
  • 1、老师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

    2、老师像红烛,照亮了知识的路程

    3、有人说老师像园丁;也有人说老师像蜡烛;而我却觉得她更像一支粉笔她缩短了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铺长了知识之路她总是默默地在黑板上耕耘着,为我们播下了知识的种子

    4、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5、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6、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7、老师像春蚕,无私奉献,默默无闻

    8、老师像一个太阳,时时刻刻都在温暖着我们,却让自己炽热得不可想象;老师像海盗船,让我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却让自己眩晕得差点儿呕吐;老师像花园,守护着我们,却让自己受尽糟蹋……

    9、老师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

    10、老师像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

    11、老师像梯子,帮助我们登上知识的**

    12、蜡炬辉煌燃自己,沥胆披肝

    13、老师,您是茂盛的叶子,您用您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

    14、老师像春蚕,默默无闻,无私无畏

    15、老师像辛勤的园丁在浇灌着花朵一样关怀着我们

    16、老师像蜡烛,无私的燃烧自己,奉献他人

    17、老师是妈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18、老师像大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默默地为社会造福

    19、老师像一本百科全书,收纳着所有相关的百科知识,什么都懂

    20、老师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授丰富的知识

    21、老师的爱犹如一朵朵的**美丽地盛开

    22、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

    23、老师是明亮的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学生

    24、老师像春蚕,为学生吐出最后一根丝;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燃烧了自己,为学生流下最后一滴泪;老师像火种,播散下去便能燃起燎原之火;老师像园艺师,培育出千

    25、老师是灯塔,照亮了知识的路程

    26、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27、老师像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里

    28、老师像茂盛的叶子,用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

    29、老师像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道路

    30、老师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

    31、老师像什么?老师像红烛,照亮了知识的路程

    32、老师像指南针,指引迷失路途的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33、老师像春天的微风把新意与蓬勃吹给我们;老师像夏季的暖风把知识与理智送给我们;老师像秋天的凉风审视我们的错误与缺点;老是像冬季的寒风无情地吹走我们的杂蓬与污点

    34、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35、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

    36、老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桃李

    37、老师像太阳,用温暖的光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在黑暗里为我们送来曙光

    38、老师像字典,包含着许多字词意思,供我们查询阅览

    39、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40、在我们心目中,敬爱的老师像我们的亲生父母般的慈祥像午后的花儿一般的美丽像夏日的星空一般的灿烂

    41、老师是园丁,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一棵懂得知识的大树

    42、老师像一只手,带领着我们走出歧途;老师像一滴水,滋润着我们每一个学子的心;老师像一句亲切的话语;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老师更像一本百科全书,传授给我们无限的知识

    43、老师像一把金钥匙,把无知的我们领进知识的宝库

    4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5、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46、老师像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老师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老师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

    47、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

    48、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

    49、老师像园丁,辛勤的栽种祖国的花朵

    50、老师像冬日里的炉火,给我们带来温暖温馨

    51、老师是洁白的粉笔,磨损自己,造福学生

    [阅读全文]...

2022-04-09 02:37:48
  • 老师是春蚕比喻句

  • 老师,经典
  • 1、老师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

    2、老师像红烛,照亮了知识的路程

    3、有人说老师像园丁;也有人说老师像蜡烛;而我却觉得她更像一支粉笔她缩短了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铺长了知识之路她总是默默地在黑板上耕耘着,为我们播下了知识的种子

    4、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5、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6、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7、老师像春蚕,无私奉献,默默无闻

    8、老师像一个太阳,时时刻刻都在温暖着我们,却让自己炽热得不可想象;老师像海盗船,让我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却让自己眩晕得差点儿呕吐;老师像花园,守护着我们,却让自己受尽糟蹋……

    9、老师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

    10、老师像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

    11、老师像梯子,帮助我们登上知识的**

    12、蜡炬辉煌燃自己,沥胆披肝

    13、老师,您是茂盛的叶子,您用您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

    14、老师像春蚕,默默无闻,无私无畏

    15、老师像辛勤的园丁在浇灌着花朵一样关怀着我们

    16、老师像蜡烛,无私的燃烧自己,奉献他人

    17、老师是妈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18、老师像大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默默地为社会造福

    19、老师像一本百科全书,收纳着所有相关的百科知识,什么都懂

    20、老师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授丰富的知识

    21、老师的爱犹如一朵朵的**美丽地盛开

    22、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

    23、老师是明亮的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学生

    24、老师像春蚕,为学生吐出最后一根丝;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燃烧了自己,为学生流下最后一滴泪;老师像火种,播散下去便能燃起燎原之火;老师像园艺师,培育出千

    25、老师是灯塔,照亮了知识的路程

    26、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27、老师像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里

    28、老师像茂盛的叶子,用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

    29、老师像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道路

    30、老师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

    31、老师像什么?老师像红烛,照亮了知识的路程

    32、老师像指南针,指引迷失路途的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33、老师像春天的微风把新意与蓬勃吹给我们;老师像夏季的暖风把知识与理智送给我们;老师像秋天的凉风审视我们的错误与缺点;老是像冬季的寒风无情地吹走我们的杂蓬与污点

    34、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35、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

    36、老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桃李

    37、老师像太阳,用温暖的光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在黑暗里为我们送来曙光

    38、老师像字典,包含着许多字词意思,供我们查询阅览

    39、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40、在我们心目中,敬爱的老师像我们的亲生父母般的慈祥像午后的花儿一般的美丽像夏日的星空一般的灿烂

    41、老师是园丁,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一棵懂得知识的大树

    42、老师像一只手,带领着我们走出歧途;老师像一滴水,滋润着我们每一个学子的心;老师像一句亲切的话语;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老师更像一本百科全书,传授给我们无限的知识

    43、老师像一把金钥匙,把无知的我们领进知识的宝库

    4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5、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46、老师像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老师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老师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

    47、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

    48、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

    49、老师像园丁,辛勤的栽种祖国的花朵

    50、老师像冬日里的炉火,给我们带来温暖温馨

    51、老师是洁白的粉笔,磨损自己,造福学生

    [阅读全文]...

2022-04-22 09:45:00
  • 梦李白二首其二古诗鉴赏题目和答案

  • 李白
  •   梦二首其二

      唐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斯人:指李白。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李白》诗二首,此为其二。

      1.下列各项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篇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见浮云而念游子,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

      B.“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梦李白(其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C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通过动作、神态和外貌描写揭示人物心理,使得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

      D.“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一声沉重的嗟叹中,诗人只是寄托了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并没包含诗人自己的心事。

      E.诗歌通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表达了作者的不*之气和诗人自身的感慨。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3分,B2分,E1分(C这两句诗并没有神态描写,D这两句诗也含有诗人自己无限的心事,E诗歌并没有写疑幻疑真的心理)

      2:这首诗写诗人梦中见到李白的情景,抒写了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2分)“浮云”二句抒写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三夜”二句抒写诗人对故人的一片衷情,“告归”以下六句从几个侧面刻画了李白枯槁惨淡的形象,“冠盖”二句抒写对李白生*遭际的不*,末二句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4分)

      简析

      《梦李白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全诗体现了李杜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梦李白二首其二鉴赏题目和答案]

    [阅读全文]...

2021-11-27 16:48:46
当前热门
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 - 句子
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 - 语录
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 - 说说
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 - 名言
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 - 诗词
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 - 祝福
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题目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