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关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47) 语录(6) 说说(27) 名言(1k+) 诗词(1k+) 祝福(1) 心语(247)

  • 三种“看”的英语词汇辨析

  • 三种“看”的英语词汇辨析

      See 、 Look 、Watch都有“看” 的表达意思,其中的具体区别你知道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三种“看”的英语词汇辨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看,看见 See VS Look VS Watch

      当我们坐地铁时经常听到Watch your step这一句话,Watch有‘注视’的含义。表示‘看’的单词有see、look、watch等,但它们的用法却都不一样。此外,glance、glimpse等单词也有‘瞟一眼’的意思。

      See主要用于用眼睛看的情况,侧重看的结果。

      I went to China to see Beijing Olympics。

      我为了看北京奥林匹克去了*。

      Look主要用于以引起对方注意为目的看。

      She looks at me very carefully。

      她目不转睛的看着我。

      Watch的意思是观看、注视,主要用于注视移动着的物体。

      I'm watching TV。

      我正看电视。

      Please watch my baggage。

      麻烦帮我看一下行李。

      See--

      See through 看穿,帮助

      See out 送某人出去

      Look--

      Look over 把…看一遍,睁一眼闭一眼

      Look into 深入地检查,研究,调查

      Watch--

      Watch over 看守,照管,监视

      Keep a watch on 监视,密切注视

      相关阅读

      36组易混英语词汇

      1) quite 相当 quiet 安静地

      2) affect v 影响, 假装 effect n 结果, 影响

      3) adapt 适应 adopt 采用 adept 内行

      4) angel 天使 angle 角度

      5) dairy 牛奶厂 diary 日记

      6) contend 奋斗, 斗争 content 内容, 满足的 context 上下文 contest 竞争, 比赛

      7) principal 校长, 主要的 principle 原则

      8) implicit 含蓄的 explicit 明白的'

      9) dessert 甜食 desert 沙漠 v 放弃 dissert 写论文

      10) pat 轻拍 tap 轻打 slap 掌击 rap 敲,打

      11) decent 正经的 descent n 向下, 血统 descend v 向下

      12) sweet 甜的 sweat 汗水

      13) later 后来 latter 后者 latest 最*的 lately adv 最*

      14) costume 服装 custom *惯

      15) extensive 广泛的 intensive 深刻的

      16) aural 耳的 oral 口头的

      17) abroad 国外 aboard 上(船,飞机)

      18) altar 祭坛 alter 改变

      19) assent 同意 ascent 上升 accent 口音

      20) champion 冠军 champagne 香槟酒 campaign 战役

      21) baron 男爵 barren 不毛之地的 barn 古仓

      22) beam 梁, 光束 bean 豆 been have 过去式

      23) precede 领先 proceed 进行,继续

      24) pray 祈祷 prey 猎物

      25) chicken 鸡 kitchen 厨房

    [阅读全文]...

2022-05-07 01:07:19
  • 沧浪诗话原文及翻译(沧浪诗话诗辨的主要观点)

  •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往 事 知 多 少 。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雕 阑 玉 砌 应 犹 在 , 只 是 朱 颜 改 。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

    南唐后主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品开首二句已经把我们带了进去。我们不是帝王,不是生活在宋代。但似曾经历,相知。“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谁又会没此经历?

    ”唐诗宋词”,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沧浪诗话》是宋人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的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年间。

    该书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严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启迪了元代诗人,影响覆盖了明代文艺理论界,深刻地影响了清代和*代。这是任何其他理论家都不曾有过的殊荣。

    严羽论诗立足于它“吟咏性情”的基本性质。其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门,以第一部分为核心。

    诗法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有语忌,有语病,语病易除,语忌难除。语病古人亦有之,惟语忌则不可有,须是本色,须是当行。

    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不必太著题,不必多使事;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下字贵响,造语贵圆;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最忌骨董,最忌趁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音韵忌散缓,亦忌迫促。

    诗难处在结尾,譬如番刀须用北人结尾,若南人便非本色,须参活句,勿参死句,词气可颉颃,不可乖戾。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

    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呟于旁门小法(禅家有金刚眼睛之说),辨家数如辨苍白,方可言诗(荆公评文章先体制而后文之工拙)。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

    [阅读全文]...

2022-04-19 19:56:17
  •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

  • 评价,思想
  •   评价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评价的辞典义是评定价值高低。用于古诗鉴赏中,即评判的意义,包括内容积极还是消极,感情向上还是低沉,格调高雅还是*庸等。从*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年高考中非常鲜见——因为评价题一般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的话来评点诗歌的高下优劣,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是什么的问题。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写的是作者登上金陵(南京)凤凰台上的所见所感。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对历史的感慨——理解此句,须抓住蕴含着李白独特历史感喟的埋幽径、成古丘等关键;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对现实之景的描绘。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I)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该诗,应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歌内容。前两联从怀古开始——作者来到西山、赤壁这些古代英雄驰骋争雄、兵家必争之地,不禁浮想联翩: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但像这滚滚东流之水一去无回。第三联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广阔的天空,看上去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在向后移动。最后一联发出感慨: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参考答案】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江西卷)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高蟾《金陵晚望》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眺,看见一幅浮云落日图之后所抒发的一种沧桑感。韦庄《金陵图》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图画之后,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两位诗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深忧虑。鉴赏这两首诗歌,不能忽视注释内容,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难点攻略

      以下内容,第一点侧重谈*时的复*备考,第二、三点则侧重谈考场的解题方法。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特点

      对诗歌分类复*,是备考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作者的观点态度丰富多彩,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只要*时复*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试时通过确定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

      分类鉴赏古诗的程序大致如下:

      1.分类。即把诗歌按内容特点作大致分类:⑴送别类;⑵怀古类;⑶思乡怀人类;⑷山水田园类;⑸边塞类;⑹哲理类;⑺讽刺类;⑻其他。

      2.选材。即为上述八类诗歌各选十首诗歌,课内和课外各五首,有的类型课内数量不足则用课外同类诗歌代替,至少保证有五首课外诗歌入选。

      3.探究。复*可分为8个时段,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对一类诗歌内容的分析与归纳工作;或者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类诗歌的分析归纳。提倡合作探究,尽量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

      4.展示。完成探究工作后,把各类诗歌或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可采用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也可由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作介绍。

      这种分类鉴赏、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效果较为明显。

    [阅读全文]...

2021-12-26 14:20:35
  • “机构”“机关”辨析

  • “机构”“机关”辨析

      汉语中的词语,如同满园的鲜花,五彩纷呈,香气各异,只要精心选用,恰当布局,就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构”“机关”辨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机构”与“机关”是公文写作中的两个常用词,虽意思相*,但差别很大,即使是专业人士有时也会用错。譬如在《我们期待怎样的*》(《*》3月1日评论版)一文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在该文第一段.作者写道:“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大会……”该文的倒数第=段又写道:“每个*代表都是这一全国最高权力机构的灵魂。”在这两句话中,“机构”都应该且必须写作“机关。”

      我国宪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第=条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大会和地方各级*大会。”

      在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系中,“机构”与“机关”有较大区别。从广义上讲。“机构”一般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以及司法机关的统称,如宪法第三章的章名就为“国家机构”,此处的“机构”就涵括了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以及司法机关等各类“机关”。从狭义上讲,“机构”一般指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机关”则是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如派出所、财政所、国土所、税务所就是“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则是“派出‘机关’”。

      所以要严格区分“机构”与“机关”,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防止出现写作上的硬伤。

      机构

      机构是汉语词汇,拼音是jī gòu,意思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按组成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的不同,机构可分为*面机构(如*面连杆机构、圆柱齿轮机构等)和空间机构(如空间连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按运动副类别可分为低副机构(如连杆机构等)和高副机构(如凸轮机构等);按结构特征可分为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斜面机构、棘轮机构等;按所转换的运动或力的特征可分为匀速和非匀速转动机构、直线运动机构、换向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 ;按功用可分为安全保险机构、联锁机构、擒纵机构等。

      在运动链中,如果将其中某一构件加以固定而成为机架,则该运动链便成为机构。

      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它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

      释义

      1.指事业,功业。

      2. 精心的构思。

      3. 犹构陷。

      4. 泛指机关、团体或其他工作单位。

      5. 指机关、团体的内部组织。如:机构健全;调整机构。

      6.机器、仪器等内部为传递、转换运动或实现某种特定的运动而由若干零件组成的机械装置。如:机械手表中有原动机构、擒纵机构、调速机构等;车床、刨床等有走刀机构。

      机关

      机关是从工程学借用来的概念,原意是指机械设备中承担启动和制动功能的关键性组件,对机械设备起着整体控制的`作用。这一概念运用到行政管理学中,泛指所有行政组织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的固定机构。机关既是行政人员处理日常工作的活动场所,又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外界人士或其他机关接洽公务的地方,并为该机构收发、汇集和典藏文书资料的所在,它在任何一个行政组织中都起着核心与枢纽的作用。机关一般分为权力机关、党群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机关等。

      拼音:jī guān

      释义举例:

      (1)(名)基本义:整个机械的关键部分。

      (2)(名)机械控制的。

      (3)(意)秘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美女蛇部分中出现。“·····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详细解释:

      1.设有机件而能制动的器械。

      汉王充《论衡·儒增》:“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於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 元商衟《梁州第七·戏三英》套曲:“过街灯照映纱灯戏灯机关妙。”徐迟《牡丹》六:“庸俗的卑下的连台本戏,愈来愈无法看下去。故事情节光怪陆离,机关布景又恶劣不堪,实在叫人不能忍受。”

    [阅读全文]...

2022-02-23 15:02:50
  • 卑鄙的古今意义词语辨析

  • 意义,教育,语文
  • 卑鄙的古今意义词语辨析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卑鄙的古今意义词语辨析,欢迎大家参考!

      卑鄙的古今意义

      古意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分别是“卑”和“鄙”的意思)或指这样的人;清之后渐有低下粗俗、低级恶劣之意。今意为贬义词,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卑鄙的词语辨析

      古代的“卑鄙”,本是联合词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后凝固成形容词,意思是“卑微鄙陋”。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意思是:“先帝不认为臣地位低下、见识短浅……”

      《说文》里说:“卑:贱也,执事者。”“卑”本义是伺候主人的奴仆,后泛指地位低下,它的.反义词是“尊”。“鄙”本指远离都市的边远地区,和“都”(都市)相对。因为住在边远地区,消息闭塞,行为粗俗,所以“鄙”引申为“庸俗、浅陋”。

      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意思是“有权位的人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卑鄙”合用,意思是“地位低下,庸俗浅陋”,一般用于自谦(即自称,表谦逊)。上述《出师表》中的“卑鄙”,就是诸葛亮的自称,表示谦逊。

      现代的“卑鄙”是形容词,词义色彩转为贬义,意思是“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一般用于骂别人。例如:“这些无耻的话从这个卑鄙的小人嘴里说出来,竟如流水一样顺畅。”(凌力《星星草》)。

      卑鄙的典故记载

      低微鄙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当世之事。”[1]这里是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北史·于翼传》:“明帝雅爱文史,立麟趾学,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路听预焉。乃至萧撝王褒等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

      低下粗俗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词中如刘改之辈,词本卑鄙,虽负一时重名,然观其词,即可知其人之不足取。”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鸾仙》:“是后开鸾必至,所言皆卑鄙琐陋,呶呶不休,皆厌恶之。”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他们说白话文卑鄙,没有价值;他们说年青人作品幼雅,贻笑大方。”

      (品质、言行)低级、恶劣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自绩溪之游,见热闹场中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因易儒为贾。”

      清 张杓《上杨侯陈善后事宜书》:“货有定额,不容增减;价则现给,无事拖延。奸商复何所图而甘为卑鄙耶!”

      老舍《四世同堂》二五:“假若诗歌是狡猾卑鄙的结晶,蓝东阳便真可以算作一个大诗人了。”

      聂绀弩《我对小品文的意见》:“林先生已经不是讽刺,简直就肯定杂文的流行是由于作者堕落、卑鄙、偷懒、投机。”

      指卑鄙的人

      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六艺备则卑鄙化为君子,众誉集则孤陋邈乎贵游。”唐 韩愈《送许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卑鄙”是古、今常用的词语,但现代的“卑鄙”和古代的“卑鄙”,词语的结构和意义有较大区别。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卑鄙”一词按现代人的理解,其意应比古时有所延伸。卑乃卑劣,有“低下”之意,应是那不上台面、见不得阳光之意。鄙 乃超出常规、不择手段之意。寓意其人内心之不端、行为之不轨,令常人嗤之以鼻。

    [阅读全文]...

2022-03-03 00:00:12
  • 新鲜两种意思造句_绝句古诗描写六种景色

  • 景色,新鲜,经典
  •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新鲜两种意思造句。

    用新鲜的两种意思造句:一、指食物没变质的;二、指空气不含杂类气体。

    新鲜两种意思造句(一)指食物没变质的

    1 、这是刚买来的蔬菜,很新鲜的。

    2 、今天妈妈买的肉真新鲜啊!

    3 、这果脯很新鲜。

    4 、奶奶买的韭菜很新鲜。

    5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吃芹菜的妈妈买来了一大车新鲜的芹菜。

    6 、面包刚刚从烤箱里出炉,看起来十分新鲜。

    7 、今天,妈妈刚从菜市场买回来了一些新鲜的蔬菜。

    8 、今天,我去巿场,看见了新鲜的水果。

    9 、市场上有各种新鲜的蔬菜,价格还很便宜。

    10 、为保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11 、今天,菜市场的萝卜很新鲜。

    12 、这是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的蔬菜。

    13 、我今天在超市里看到的荔枝真是新鲜。

    14 、这黄瓜刚从地里摘回来,特别新鲜。

    15 、这菜真新鲜啊!

    16 、这肉可真新鲜啊!

    17 、我今天买的蔬菜很新鲜。

    18 、这些水果刚摘的,很新鲜。

    19 、今天在市场上买的菜非常新鲜,你放心的吃就好了。

    20 、这面包看起来很新鲜。

    21 、这个苹果很新鲜,大家快来吃吧!

    22 、妈妈今天去菜市场买了好多新鲜的菜。

    23 、这鱼的味道可真新鲜呀。

    24 、这里的蔬菜最新鲜了。

    25 、今天妈妈买了一篮菜 ,很新鲜。

    26 、在菜市场里,一些水果非常新鲜。

    27 、这些水果在冰箱里放了一天,还是那么新鲜。

    28 、这份蛋糕很新鲜,像刚出炉一样鲜美。

    29 、新鲜竹笋本月将上市。

    30 、超市里货架上陈列的都是新鲜的蔬菜,不少顾客都前来挑。

    31 、冰箱里的蔬菜很新鲜。

    32 、这个苹果还是新鲜的,没有变质。

    33 、昨天买的白菜,今天还是那么新鲜!

    34 、妈妈今天买的杨梅很新鲜。

    35 、这可是新鲜出炉的包子。

    36 、从生态园里摘的青菜挺新鲜。

    37 、要吃新鲜的鸡蛋,不能吃坏的,不然要拉肚子。

    38 、今天我吃了几个新鲜的苹果。

    新鲜两种意思造句(二)指空气不含杂类气体的

    1 、乡村的空气真是新鲜啊,一点污染都没有。

    2 、身处茂密的森林里,新鲜的空气让我感到心旷神怡。

    3 、今天的空气真新鲜。

    4 、雨过天晴后的空气十分新鲜。

    5 、一场雨过后,空气真新鲜啊!

    6 、今天空气很新鲜。

    7 、温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8 、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对身体有好处。

    9 、海风迎面扑来,新鲜而又湿润。

    [阅读全文]...

2021-12-17 17:06:22
  • 嘲笑和讥笑的词语辨析

  • 写作
  • 嘲笑和讥笑的词语辨析

      嘲笑和讥笑的词语辨析

      “嘲笑”和“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下面以《詹天佑》一课中的“嘲笑”和“讥笑”为例来说说这两个词所含的意思。

      “詹天佑不怕困境,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中的“嘲笑”是指人们不相信詹天佑能够指挥修好京张铁路,取笑他自不量力。“这是*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中的“讥笑”则是指讽刺、挖苦及恶毒攻击。两个词用得恰到好处,不仅说明了詹天佑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大,而且表现了他敢于斗争,勇于为祖国争气,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决心,使读者感到詹天佑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嘲笑造句

      1、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2、同学嘲笑他信口开河,不懂装懂。

      3、嘲笑自己,是一种负重后的放松,一种压抑后的长叹,一种醒悟后的洒脱,一种经历后的.干练。

      4、他们也会被某些比他们学*好一点的同学嘲笑。

      5、因为他是个残疾人,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

      6、我们嘲笑每一样新技术,因为我们都在用现在媒体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

      7、他的伙伴们正在挖苦地嘲笑她,对她评头品足,有的还滑稽地学她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

      8、一个经常嘲笑别人的人,终归要被别人嘲笑。

      9、不要嘲笑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我们都是那样过来的。

      10、无论别人做错什么,他都不会嘲笑他。

      11、嘲笑他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12、小鸭们都在嘲笑丑小鸭。

      13、不管别人怎么挖苦他,不管别人怎么嘲笑他,他总是对这一切毫不在乎。

      14、别人东西掉了,就应该去帮助他,不应该嘲笑他。

      15、他不怕别人的嘲笑,仍然干自己的工作。

      16、别人犯了错误,我们不应该嘲笑,而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

      17、由于他经常受嘲笑,反而学会了自我解嘲的本事。

      18、聪明人嘲笑傻瓜,傻瓜也嘲笑聪明人,双方会感到同等的快乐。

      19、在生活中,我跌倒过。我在嘲笑声中站起来,虽然衣服脏了,但那是暂时的,它可以洗净。

      20、在科学里,嘲笑腐儒,也就类似宗教里的嘲笑迷信。

      21、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2、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23、虽然我们都嘲笑追逐影子的人,但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却都在追逐影子。

      24、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25、张珊学*落后了,我们应帮助而不是嘲笑她。

      26、千万不要去嘲笑不幸的人,谁能保证自己永远幸福呢?

      27、先嘲笑自己的人,不会被别人嘲笑!

      28、我们总是嘲笑他人自寻烦恼,却在某个安静的夜自寻烦恼着。

      29、他真像只井底之蛙,不仅见识少,还嘲笑别人。

      30、我有个毛病,就是总嘲笑别人。

    [阅读全文]...

2022-05-31 19:46:04
  • 顾城创作特点

  • 顾城,创作
  • 顾城创作特点

      导语:在充满观念困扰和功利张望的当代*大陆诗坛,顾城诗歌之“精神自传”性的、如“水晶”般纯粹与透明的存在,标示着别具意义的精神鉴照与美学价值,轻松自如地创造出了一个独属顾城所有的诗的世界。下面小编整理相关内容资料。

      【分阶段创作特点】

      童话阶段

      1969年至1982年是其创作的前期,整体风格明丽纯净,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创作高峰——1970年到1972年以及1977年到1982年。顾城在这个时期写出了许多天才之作,他专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不可思议的艺术空间,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此时的创作不是依靠社会经验,而是依仗其对万物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才华,当然,他也在用心思考和探索,诗中也流露出轻微的虚无和颓废的情绪。

      顾城早期的童话诗语言简洁,具有孩童语言的特征,空灵纯净,句式通常很短,意境十分优美,精细的艺术感觉将一切声色光味都混合成一个奇妙的世界。孩子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意象,顾城的诗歌中的.孩子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所指。这样的诗歌意象的营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同为艺术门类中的不同样式,表演艺术中的意象营造有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顾城在诗歌的内容上,写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童话元素;在技法上多采用拟人态;在写作视角上是童年视角;而在在艺术风格上单纯明丽出自一颗童心。顾城的诗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诗固然离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的表象远了一些,但他贴*的是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恰是诗的最为真实的,也是最好的状态。顾城的诗言简易读,没有意象、语言及形式上的障碍。顾城的诗歌一般句式十分简短,语言不生僻,一般都是司空见惯的词语,文字纯净简单。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诗人构建了一个清新流丽的童话世界,用诗人独有的想象力,打破了现实世界给他的束缚,实现了在心灵上的自由。在《北方的孤独者》和《爱斯基摩人的雪屋里》顾城不仅在艺术世界中参悟婚姻和爱情的真谛,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倾其一生去追求,甚至为了心中的真爱不惜与世俗为敌,向道德开战。

      转变时期

      1983年到1986年属于他创作的中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是诗人自我的探索和转变的时期,褒贬不一。从这部分作品读者能明显感觉出与前期和后期作品的差异与联系,承前启后,这个阶段是诗人创作转变的过渡期。这时期的作品依然保有浓郁的童话色彩,同时也有了更深的内涵,可能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在顾城身上发生的作用,使他不能继续一成不变地作简单的诗,不得不去处理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不得不变。

      梦幻阶段

      1987年之后是其诗歌创作的后期。出国后的顾城几乎停止了对自己诗歌的任何抄整工作,他也越来越感受到写诗对他而言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纯自然的生命现象。他的诗会随手写在任何地方,旧报纸上,废纸上都可以见到,他自己1992年在德国时说过:“我在岛上写得非常好,有时闻便能写,总是有感觉的”,“但保留就有些无所谓了,也没地方放”。他也曾说自己的诗十有八九都是“写了就没了”的。诗人自认为这个时期的作品才是他最好的作品,最有感的作品,他在自己人生最后的这段岁月里完全是处于“无我”的状态,完全独立自己于时世之外,跟从的是梦、是思、是灵感,诗歌语言及其意象有一种破碎之美,从其表象上又好像回到了刚开始写诗的状态,只是少年时他在建立童话世界,现在,他在建造一座更奇幻的梦幻城堡。然而,不论如何分期,童话之美,一直贯穿他的整个创作,这点是我们在阅读和分析顾城作品的时候不能放弃的。即便是后来,他依然是以儿童的眼光在打量这个世界,只是那时他已经有了一个**的身躯和沉重的心,他对童话之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乃至于成年后还执着于去一个小岛上建立自己的乌托邦。

      【作家简介】

      顾城,*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新诗的经典名句。

      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阅读全文]...

2022-04-29 01:25:04
  • 伙伴和同伴的词语辨析

  • 写作
  • 伙伴和同伴的词语辨析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伙伴和同伴的词语辨析,一起来看看吧。

      拼音、意思、辨析如下:

      伙伴 huǒ bàn

      同伴 tóng bàn

      【伙伴】

      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为火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也写作火伴。

      如:

      段元星爱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坐在门前的青石板上,听隔壁的王伯伯讲天上的故事。

      【同伴】

      在一起工作或生活的人

      如:

      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月,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

      辨析:

      “伙伴”彼此关系比“同伴”密切,它着重指彼此认识较深,关系亲*,比如在同一个组织中有共同目的和意愿,在共同事业上有共同目标和利害关系,在生活上是休戚相关的人。

      “同伴”泛指相处在一起的人,认识深浅不拘,没有什么特别组织关系,如同赶集、同参观、同赶路的人。它们常指人,但有时有比喻用法,把猫狗牛羊等也喻为“伙伴”或“同伴”。

      伙伴:即同伴。

      朋友:

      1.彼此有交情的人

      2.指恋爱的对象

      同伴:在一起工作或生活的人。

      所以同伴(伙伴)与朋友是有区别的,同伴虽经常在一起,但不一定有交情;而朋友不一定经常在一起,但必定有交情。

      伙伴,朋友,同伴,之间的区别?

      伙伴:即同伴。

      朋友:

      1.彼此有交情的人

      2.指恋爱的对象

      同伴:在一起工作或生活的人。

      所以同伴(伙伴)与朋友是有区别的,同伴虽经常在一起,但不一定有交情;而朋友不一定经常在一起,但必定有交情。

      伙伴和同伴有什么不同?

      朋友(友情)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其最高境界是知己。伙伴。是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同伴和朋友的区别?

      用你走路的比喻。同伴是走完就分手的人。朋友是下次还可以一起走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6-26 21:17:04
  • 碛中作古诗带拼音解释(碛中作创作背景介绍)

  • 解释,创作
  •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两个月了。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这句诗含蕴很丰富。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

    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阅读全文]...

2022-07-14 04:00:03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句子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语录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说说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名言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诗词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祝福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