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的古诗

关于差异性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差异性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差异性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差异性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1) 语录(7) 说说(30) 名言(635) 诗词(9) 祝福(23) 心语(10)

  • 关于外国民间舞的地域和民族差异性

  • 外国,舞蹈
  • 关于外国民间舞的地域和民族差异性

      任何一种民族民间舞蹈都有其特有的风格特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外国民间舞的地域和民族差异性,从舞蹈的概念和文化特征入手,分析了外国民间舞蹈在地域和民族上的差异性,使我们对外国民间舞蹈的理解可以更深入一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舞蹈是通过人的形态、神态进行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其表达方式包括人的形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而且因表演者和欣赏者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舞蹈还具有非语言文字文化的特征,积淀着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惯等文化现象,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独特功能。

      外国民间舞蹈偏重于礼仪性。不论是从教学和学*的角度来讲,了解它们必须先从文化人手。舞蹈与文化是分不开的,它本身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舞蹈形式,创造了风格各异的舞蹈文明。

      民俗舞蹈是民俗文化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民俗文化又往往是某一地域的居民在适应并征服其生存环境后的产物;因此,“时”、“空”、“人”三个要素是区分各民族舞蹈的重要途径。

      一、民族舞蹈的概念和文化特征

      (一)概念

      “民间舞蹈”这一概念,各国学者有各自的解释,对它所包括的范围,也有不同看法。结合各种论述,并把民间舞蹈与其他舞蹈形式如宫廷舞蹈、剧场舞蹈等相比较,可发现其具有五种特性:

      1.群众性:它是群众集体创造的成果,并在群众间直接交流。

      2.自娱性:它属自我娱乐的活动,有固定程序,又可即兴发挥。

      3.通俗性:它简单、易学,群众间便于和谐一致。

      4.传统性:它与民俗活动结合,世代相传,又能吸收其他成分,不断发展。

      5.地域、民族性:它受地域、自然环境、历史、民族、经济生活的影响而形成不同风格特点。

      根据民间舞蹈的特性,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其概念: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点,既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入新的成分。同时,也会因失去社会功能或受到社会性强力禁止而消失,成为历史民间舞蹈。

      (二)文化特征

      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用身体保存文化与表现文化

      民间舞蹈从原始舞蹈中发展而来.本民族古代生活的文化特征,会以生理、心理、形态、神态等特殊标志保存在民间舞蹈中。这些特殊的动态标志.有些是易于被人们理解的.如喜怒哀乐、祈求、崇敬等感情的表达,狩猎、战争、耕作等动作的模拟等;而诸如特殊体态、社会思维、民族意识等标志则不易被本民族地区以外的人们所理解。但这些正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因此,必须从这些特殊标志中探索其文化背景。

      (二)群众之间直接进行传承

      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是在群众之间通过具体人进行传承的,表演者的身体素质、体态、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等,无不直接影响到民间舞蹈文化的掌握与传承。而所有表演者又都是在本地区自然环境与民族文化的陶冶下,逐渐掌握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风格与韵味的。

      (三)在一定环境中进行传承

      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人们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与气氛中.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质,准确掌握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

      (四)随着生活变化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文化生活的改变,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也起着明显的变化。在娱乐商品化的工业城市.民间舞蹈逐渐减少.甚至消亡。但在一般村镇,尤其是边远村镇却依然盛行。

      二、外国民间舞蹈的地域和民族差异性分析

      外国民族舞蹈主要以芭蕾为主,即“性格舞”,俄罗斯文化的开放性及其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使得古典芭蕾的俄罗斯学派将芭蕾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其中包括芭蕾民族舞蹈教学体系的完善。芭蕾民族舞蹈同时又整合了欧洲民俗舞。在这里我们以下面几个比较流行的舞蹈为例,阐述外国民间舞蹈的地域性差异.

      华尔兹:起源于17世纪德国乡间土风舞,具有优美、柔和的特质。现今的华尔兹已经过改良;华尔兹舞蹈又融合瑞士及奥地利等地的土风舞“维也纳华尔兹”的特性,并将音乐的速度放慢。华尔兹都以旋转为主,因而有“圆舞”之称。旋转是华尔兹的精髓所在。由于舞姿优美,加上三拍子的音乐又是那么动人,抒情中带有些许的浪漫与哀怨气息,因此极受欢迎。音乐3/4,重音在第一拍,每分钟三十二小节左右的华尔兹舞步在速度缓慢的三拍子舞曲中流畅地运行,因由明显的升降动作组成,就像一起一伏连绵不断的波涛,加上轻柔灵巧的倾斜、摆荡、反身和旋转动作以及各种优美的造型,使其具有既庄重典雅、舒展大方.又华丽多姿、飘逸欲仙的独特风韵。华尔兹因此而享有“舞中之后”的美称。1833年,Celbart小姐出版了一本名为“Good Be havior”的书,书中她称华尔兹是“一种少女跳的风格:动作如流水般顺畅,像云霞般光辉。潇洒自如、典雅大方”。

      2.西班牙舞:舞蹈热情洋溢,动作干脆有力,手脚配合的动作较多。由于西班牙人的.生活*惯与文化特质等原因,使西班牙舞蹈的表现形式属于冷漠多于热情。这种表现和谈恋爱一样,拒绝或冷漠是诱惑男人最有效的手段。西班牙舞蹈除了挑逗观众的情感外,另一种表现就是自我激励,臀部的动作具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煽情性。女舞者最初主要是手握响板用双臂作舞,男舞者不握响板而用脚顿踏。后来女舞者才吸收脚步技巧形成具有男性力量的“弗拉门科”。有响板、击掌、手臂舞蹈、足点技巧等。要动作协调地表演“弗拉门科”必须掌握正确的姿态和气质;要做到身体挺直、并脚、收臀、稍稍挺胸和耸肩。

      3.塔兰泰拉:发源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又称“那不勒斯舞”。在当地,它是中下层妇女们共同喜爱的舞蹈。该舞至少有三人参加,一人边打击手鼓和摇动鼓边的响铃,其余两人指夹响板跳舞;舞步不规范也不雅观,很粗糙。在舞者某一地点作环行移动时用脚蹬击节拍,然后再旋转更换位置等。这个舞蹈是女人的专利,没有男人会去摸手鼓。

      4.波尔卡:它是一种2/4节拍的对舞;波兰与捷克都认为它源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作为男女对舞,波尔卡的舞者面对面站立,男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舞蹈时,舞者成对地沿着舞厅周边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行。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进可退也可旋转,它因更具有典型性而被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

      5.踢踏舞:节奏明快。动作简洁,不拘一格。踢踏舞是由爱尔兰民族舞蹈和非洲黑人舞蹈融合而成,是一种很有感染力的美国传统民间舞。它主要通过穿着特制的带有木底或铁掌的舞鞋,利用灵活的舞步在木地板上击打出各种各样的节奏,踢踏声清脆利落,舞蹈形式非常自由。与**民间舞相比较,虽然一样叫做“踢踏舞”,但是藏族的踢踏舞更注重四肢的协调和舞姿的优美。

      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出,文化决定舞蹈的特征与变化。外国民间舞蹈是从民间的*间表演到宫廷表演。外国民间舞蹈除了普通劳动人民外,上流社会的人也很热爱,这样才被带入了宫廷,成为宫廷舞蹈的一部分。在舞蹈的情趣上,外国民间舞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礼仪。在舞蹈的动作形态上,外国民间舞蹈因芭蕾和英国绅士风度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体态与气质,多以脚上的动作为主。在舞蹈组合原则上,西方多注重展现人体美,规整性强,条块分明。在舞蹈的音乐表现上,外国民间舞蹈多为乐体化,音乐性强,以主题变奏的方法发展组合舞蹈语言。

      扩展资料:

      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舞蹈在美国,民间舞蹈一词所指的范围比某些国家要广泛得多,传统舞蹈、仪式舞蹈、社交舞蹈、舞厅舞蹈中的许多舞蹈都可以称作民间舞蹈,往往很难分清它们之间的界限,这和它的舞蹈文化构成有关。美国民间舞蹈主要分3部分:印第安人的舞蹈;欧洲移民及其后裔的舞蹈;黑人的舞蹈。

      印第安人舞蹈

      如居住在五大湖周围的印第安、易洛魁部落的假面舞就是仪式性很强的舞蹈。每当春季和秋季,巫师们就戴上黑色、红色或白色的面具,走访每个家庭。巫师们唱着歌;进门后先表演一段驱魔仪式舞蹈,一面向病人的头发上涂擦药灰;其次由两男两女对舞;然后是全体参加的圆圈舞,每人都可随时加入;最后是集体的驱魔仪式:巫师骑在一条板凳上,用龟甲或木板猛力敲打,同时大声唱歌、众人模仿野牛、熊等动物发出吼声,以便把病魔从病人躯体中驱赶出来。

      在社交舞蹈中,有男女成对跳、轮流跳、女伴跟随男伴跳等形式,大多是模仿动物求偶的,如鸽子舞、浣熊舞、知更鸟舞等。印第安人大多没有文字,小心地保存传统的舞蹈和歌曲具有重要意义,故很少和外来舞蹈相融合。

      移民后裔

      欧洲的移民──英国人、爱尔兰人、法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等在涌向北美大陆的同时,带来了各自传统的民间舞蹈、宫廷舞蹈、舞厅舞蹈,他们结合当地新的生活条件把这些舞蹈加以改造,创造出具有美国特点的新舞蹈形式。

      其中最流行的有,它与英国乡村舞和法国卡德里尔舞有关,变体很多:圆舞,显然是在成对跳的波尔卡绍蒂谢等舞蹈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沿舞厅周围旋转行进的舞蹈;集体游戏舞蹈通常是边舞边唱,旁观者也以歌声和拍手相和,舞蹈动作一般比较简单、生动有趣,且可以随时变换舞伴。

      黑人的舞蹈

      美国黑人对美国舞蹈的发展和美国舞蹈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从17世纪起,800万非洲黑人被当作奴隶运进美国,他们带来了非洲黑人舞蹈的激情和切分节奏(即把欧洲音乐以重拍放在第1拍的传统改变为把重拍放在第2拍或弱拍上),黑人舞蹈和白人舞蹈融合交流,创造新的舞蹈形式。例如,和爵士舞就是把爱尔兰木底鞋舞的节奏改变成切分节奏,并一反爱尔兰人那种身躯僵直、面无表情的跳法,加上了身体和手臂的动作,形成了全新的舞种。

      黑人奴隶模仿和嘲讽那些趾高气扬的白人奴隶主,创造了步态舞。其他如狐步舞、布鲁斯和查尔斯顿等也成为流行一时的新舞蹈。其中许多舞蹈后来成为受人喜爱的现代舞厅舞蹈,不仅遍及美国,也风靡欧洲大陆。

    [阅读全文]...

2022-05-06 22:30:21
  • 新农合与城市医保差异性研讨论文

  • 城市
  • 新农合与城市医保差异性研讨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农合与城市医保差异性研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07年6月,《关于建立北京市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07]11号)文件的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这项制度所面对的非就业群体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一老”———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城镇居民”;“一小”———北京市城镇没有医疗保障的学生、儿童,“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且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普通高等院校、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攻读学校的在册学生,以及非在校少年儿童”;城镇无业居民,“具有北京市非农业户籍、在劳动年龄内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50周岁的城镇居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北京市在2002年开始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工作,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积累工作经验,在工作开展初期,并未直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开展,而是选择了大兴区作为此项工作的试点区县,以试点区试点工作为基础,逐步推进试点运行。在全国范围内,北京市是首先开展此项工作的城市,北京市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与运行的先期探索工作。2003年6月27日,北京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北京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的具体政策文件形式得以颁布实施。自2003年开始,北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市、区(县)、乡(镇)三级*门分别依据相关文件规定按照规定标准给予相应的补助金额。

      城镇居民保险与“新农合”的比较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政策覆盖群体主要是城镇人口中没有医疗保障的老年人和城镇人口中未就业人员、学生与儿童“;新农合”的制度覆盖对象是农村居民。以北京市统计年鉴(2007年)的统计数据为基准,当年的北京常住人口为1.4千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30万人。农业人口25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26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制度原则是“保当期保大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设计过程中确定的制度原则是“基本统筹”“、二次补偿”和“村级基本用药”。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管理职能,“新农合”则是由*门负责具体的实施与管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支撑,归属与整个社会保险的研究范畴;而“新农合”并不能完整的被成为“社会保险”,而是一种在制度参与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互助共济制度,但是,“新农合”在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保险的性质。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当中,“一老”、“一小”、“无业居民”是其制度覆盖的三个组成群体。作为北京市医疗保险制度在社会范围内的人群扩展和政策制度的延伸,与北京市其他社会保险一样实行“市级统筹”,相对于外省市而言就是“省级统筹”的含义;“新农合”基金是制度参与者之间实现经济互助共济类型的一种制度模式,经济与发展水*相*的人群在负担能力上也比较接*,因此,“新农合”的资金筹集范围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域特点,此外,由于受到相应财政管理与补贴支持因素的影响,统筹模式多采用了区级统筹的方式。比较特殊的还有朝阳和海淀两个行政区,这两个地域范围比较大、经济发展水*比较高的行政区还在区与乡镇两级之间实现资金统筹。综合各类情况,在北京市范围内的“新农合”总共形成了39个统筹单位。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归属与社会保险范畴,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办理的主管部门也是其他社会保险的主管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新农合”的经办职能由“新农合”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承担,提供服务人员也并非是专职国家工作人员,而是从乡镇和村里分别抽调出来的临时管理人员构成。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是按照制度覆盖人群分为“一老”、“一小”和“无业”三类,每类的筹资标准都不一样。2010年“一老”、“一小”和“无业”的筹资标准分别是1800元、100元、700元。其中,个人分别是300元、50元、600元。总体筹资人均330元,个人人均缴纳97元。2010年“,新农合”筹资标准在11个区县是520元、朝阳区、海淀区最低筹资标准是720元和620元,最高筹资标准分别为900元和820元。个人缴费在35元-160元之间。全市总体人均筹资538元,个人人均缴费59元。

      2011年以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也是按照制度覆盖人群的三类划分的:老年人1500元、学生儿童50元、无业居民100元。财政补助人均是233元。2011年1月,财政统一补助标准每人每年460元。“新农合”财政补贴,市、区县、乡镇三级财政每人补助在345元(丰台)-700元(海淀四季青)之间。在财政补助标准上,城镇居民与“新农合”的差别明显。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大病医疗保险为主,主要解决参保人员的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的费用报销问题。城镇老年人门诊待遇水*较低,学生儿童和无业居民没有门诊报销。“新农合”在保障待遇上分为住院和门诊,住院起付标准在0-1300元之间,报销比例在40%-95%,一级医院报销60%-95%,二级医院报销50%-85%,三级医院报销40%-85%之间,最高可报销25万元。门诊起付标准在0-2000元之间,报销比例在30%-95%之间,最高报销在200元-2万元之间。

      建议

      从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来看,当前的制度分割过于详细、人群划分过于精确,这样的过度分割方式,不仅容易从同一类保险制度上造成不同子类之间的不公*,也会导致制度运行成本的成倍增长和效率低下。从未来社会保险的发展趋势来看,医疗保险的覆盖已逐步实现了人群全覆盖,全部人群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就业与未就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现行制度所覆盖的群体分别是“一老”、“一小”、“无业居民”以及农民群体,这四类群体,相对于就业职工而言可以统称为未就业群体,如果可以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制度进行整合,合并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那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制度原则、统筹级次、筹资标准、补助标准、经办管理等多方面的整合与统一,大幅度降低多制度并行的运行和管理成本,增进不同人群作为同一经济社会区域之内公民待遇的公*性。

    [阅读全文]...

2022-07-08 20:28:59
  • 中外企业采购管理差异性分析

  • 中外企业采购管理差异性分析

      采购是一个相对复杂,包含诸多环节的过程,根据环境的不同它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从狭义上说,采购是一个企业从企业外部购买本身生产运营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而从广义上说,采购是从自身外部获取所需物资的过程,这包括个个体采购,还包括各种组织、团体、*机构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外企业采购管理差异性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在不同的研究者中对采购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本文所用定义采购是指单位或企业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获得物质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购买获得物品或服务的所有权或使用权。采购要遵循五大原则,即适时原则、适价原则、适量原则、适质原则和适地原则。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采购流程是按照流程进行,包括审批、筛选、检测等。

      采购管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它是随着企业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进而不断发展的。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的需要不同,采购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认为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各种采购,其生产加工的所有产品,都需要向上游的供应商进行原料、服务等的采购,这种向上游供应商谈判价格的能力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企业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库存,通过消化库存能力和库存量来决定采购量。

      随着采购实践的发展,采购理论也在不断的进步,克罗纳采购管理就是强化稳定的原料来源、与供应商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应该说,克罗纳的观点已经具有供应链的思想,倾向于向采购管理的上游和下游拓展,加强与上游和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

      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采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波特那就认为,采购管理在企业的发展竞争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他的《供应链管理评述》一书中,他详细的论述了企业建立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所需要的一些关键性因素,包括信息共享、利益风险共担、经济实体之间广泛的联系、跨职能的管理流程和面向长远的合作流程。

    [阅读全文]...

2022-03-20 21:43:01
  • 样式主义南北欧绘画风格的差异性

  • 样式主义南北欧绘画风格的差异性

      在学*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样式主义南北欧绘画风格的差异性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样式主义南北欧绘画风格的差异性

      摘要:样式主义起源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势这里的经济非常的发达,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崛起为样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社会基础,本文通过对南北欧样式主义的发展形式差异性对比,来浅析影响样式主义绘画风格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样式主义;蓬托尔莫;贝里尼;文艺复兴

      一、样式主义产生的背景

      样式主义出现于佛罗伦萨,位于亚*宁山脉中段西麓盆地中。佛罗伦萨城横跨阿尔诺河的*,为这个周围是丘陵的*原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和较便利的交通条件。中心区巨东南的罗马只有230多公里,并且夹在威尼斯、米兰、罗马之间。

      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影响,人文主义因素对当时整个佛罗伦萨的艺术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人们更加注重世俗个性精神的表达,神权崇拜正在慢慢减退。佛罗伦萨城市的建筑,花园等都含有着浓厚的文艺复兴气息。作为文化的首都佛罗伦萨曾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从15世纪开始它的*主要有美地奇家庭所左右。 随着意大利的外部环境在逐渐发生着变化,海外殖民地的扩张,世界的政治中心也开始逐渐向大西洋沿岸发生转移。佛罗伦萨的经济也开始衰退,政体分裂。其原因:(1)意大利战争;(2)自身的政治原因;(3)欧洲西部法国等国家的崛起。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处于恐惧与不安之中,艺术上由于大师们的先后逝去,也开始逐渐凋零。年轻的艺术家在继承大师的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开始创造适应于当下社会需求的艺术形式,他们吸取大师精华的同时表现手法开始通过扭曲或拉长人体,从现实向超越现实的方向转变,其形式被称为“风格主义”也被称为“样式主义”。

      二、意大利样式主义的艺术特色

      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他有着“文艺复兴雅典之称”,样式主义能在前辈的光辉笼罩下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风格,并在欧洲各国迅速传播。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首先它并没有全盘否定文艺复兴的成果,反而有很多的承接之处。例如:它的绘画主要以刻画技巧十分精堪,效果追求刺激,线条要求也很高,色彩明亮等等;这些与文艺复兴的绘画风格并无太大的差别;第二就是它本身所具有的灵活的社会结构,人们对新知识的接纳并不十分的抵制;第三,由于它以贸易而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城市;这个城市本身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创新智慧,这里的人们善于去学*接纳新文化,还有具备对美感高质量的追求的本能。

      作为样式主义的开创者的蓬托尔莫,其性格孤僻敏感,神经质。其作品蕴含着反人文主义因素,当然也可说是向早期文艺复兴冲击的开始。在他的代表作品《约瑟夫在埃及》中舍弃了所谓的透视原则,构图也有些拥挤。但它的整个作品更看重将感情融合与画中,与观众有一种情感的互动。而其学生罗索代表作品《下十字架》更加着重于对光线色彩的表达,除了迎合宫廷贵族的品味也为它在宫廷画派中有了一定的地位。与罗索不同的帕尔米贾妮诺,他所阐述的样式主义追求新的形式变化,但与前两位相同的'地方是都表现生活自然之外的一种境界。从上述的说明中我们可以发现,样式主义传播跟当时动荡不安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哪种开心自信的价值观已经渐渐变淡,代替它的更多的是困惑、怀疑与不安,对于眼前的危机他们十分敏感害怕,可是他们本身却处于无奈状态。艺术除了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其实它本身也存在了很多无法解释的原因,和*年代也不一定会出现好的艺术,就像“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一样难解难分。但是有一点我们得肯定就是这些艺术家在艺术中追求标新立异的精神。

      三、16世纪欧洲南部各国家样式主义的艺术特色

      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但并不属于意大利的一个独立国家,他频临亚得里亚海,有多个小岛组成,主要有世袭制的名门望族统治,作为沿海的城市,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商业贸易兴旺,位于一片泻湖之中,穿过地中海*和君士坦丁堡等地,通过黑海可以到克里米亚,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和大西洋可以到鲁昂等地,和东方也有密切的联系。从交通上看对于发展贸易是非常有利的,也证明了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自由开放特征的国家。

      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各地的文化、物质、财源大量涌进,为威尼斯的城市生活锦上添花。在这样一个安定的大环境下,文化的交流变得活跃起来,这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虽然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出现,但是艺术家创新的意愿却变得越来越突出。代表艺术家贝里尼,他的绘画作品是将文艺复兴和佛罗伦萨两种风格的融合。

      当意大利开始走向没落时,威尼斯此时虽然也受到战争的冲击但并没有被侵略。而能够幸免的原因与它具有弹性的城市特性是息息相关的。当罗马沦陷时,失去财产的艺术家纷纷来到威尼斯,而当时威尼斯的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传统的绘画方式,他们的创作也更加自由化。而此时的威尼斯许多画家受到佛罗伦萨样式主义的影响,开始大胆的追求精神境界的东西,语言表达上也更加多样化。

      综述关于样式主义的出现与发展,跟一个社会的发展是不能脱节的,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它的最主要职能是为了满足当时人民的精神需求以及反映社会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克雷纳(美).加德纳艺术通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

      [2]昂纳(英),弗莱明(英).世界艺术史[M].北京:南方出版社,2013.

      [3]莫殿霞.西方绘画大师经典画作赏析:文艺画作赏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相关知识:样式主义艺术家代表

      1、雅各布·达·蓬托尔莫

      意大利画家。1494年5月24日生于恩波利附*的蓬托尔莫,1557年1月2日葬于佛罗伦萨。原名雅各布·卡鲁奇,后以出生地闻名于世。作品标新立异,甚至不惜违反常规,开启了样式主义的倾向,是佛罗伦萨画派后期代表人物。作品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直到1521年、成熟期1522-1530年后、晚期作品1530年后。主要工作地和作品在佛罗伦萨。代表作《约瑟在埃及》有意背弃透视原理,把人物密集于屋后空间。1526~1528 年间在佛罗伦萨为圣费利奇塔教堂所作壁画《基督下葬》,也将人物身形拉长,面目均具类似特征,气氛惶惑紧张,与古典风格完全异趣。

      2、埃尔·格列柯

      本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出生1541年于威尼斯共和国克里特;逝世1614年4月7日(72–73岁)于西班牙托雷多。属于矫饰主义(风格主义)运动者。西班牙/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他是一位天才而又非常复杂的人物。“埃尔·格列柯”在西班牙文中意为“希腊人”,是依格列柯的希腊血统而取的别名;格雷考在画作上通常署名以希腊文全名 Δομνικο Θεοτοκπουλο(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西班牙文: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

    [阅读全文]...

2022-05-15 07:18:22
  • IELTS与TOEFL的差异是什么啊?

  • 英语,学*
  • IELTS与TOEFL的差异是什么啊?

      关于IELTS考试,本网曾有多篇文章介绍,而TOEFL同IELTS一样,对关心出国的人来说都很重要。作者将IELTS与TOEFL在听、读、写、说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比较,供读者参考。

      IELTS听力部分:

      无论是选择Academic还是GeneralTraining考试,听力部分完全相同。答案必须边听边写,听力部分由四个单元组成,通常排列如下:

      1、选择适当的图形或填空;

      2、段落答案选择;

      3、是非题;

      4、 简短问答题。

      TOEFL听力部分:

      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单选题。

      1、第一单元共30题,考者在题目本中,选择与录音带问题最相*的答案;

      2、第二单元为两个人之间的两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三至四个问题;

      3、第三单元,考者不是听三篇很长的对话,就是听从各项主题中所挑选的几段短论。每篇结尾三至四个问题。二、三单元约20题。

      IELTS阅读部分:

      IELTS阅读部分一般有三个阅读段落,其中两或两段以上与主题非常有关,这些文章约有750字的篇幅。

      IELTS较长阅读部分的一项优点,就是长篇文章透露的信息与学生在课文、期刊及杂志上看到的大小和形式更为接*。

      IELTS测验包含各种图型、图表流程、图解与表格结合辅助阅读。

      TOEFL阅读部分:

      TOEFL文章的篇幅约有150-250字约五篇,其阅读段落在许多方面皆互相辅助。

      TOEFL并没有种种图型、图表、流程图解与表格的结合辅助阅读。

      每篇约八至十一题左右共50题。

      IELTS写作部分:

      每次IELTS考试"写作"都是必备条件之一,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写作是所有在大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IELTS考试写作测试分数是算入总分内的,IELTS写作测试分两部分,每部分都有其特殊目的,各部分都有不同的技巧,所以更能全面地、清楚地呈现考生的写作能力。

      TOEFL写作部分:

      在一年六至七次的考试中只有部分考试包含写作,它的写作有六个等级评估应试者的能力。写作与TOEFL是分别计分的'(30分钟)。

      分文法结构与语法测试两部分:共40题包含15个选择题和25个改错题,改错题内又含填空、改时态、填介系词。

      IELTS口语部分:

      IELTS考试最主要的优势之一就是它包括了口语部分,IELTS中此项精确实际评估个人说听能力,其重要原因是:考试可使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程度,明了自己在各种环境下的表现如何,申请人对于是否需要额外研读或需要增加多少研读以提高沟通技巧方可达到竞争水*,有明确的认识。

      TOEFL口语部分:

      TOEFL并没有口语考试,即使学生的沟通程度与技巧低到使他们在一个新的文化中会严重地影响其研究与生存,他们往往能考到得以进入大学就读的托福成绩。

    [阅读全文]...

2022-04-06 10:56:10
  • 关于论文的暂时性差异七要点

  • 关于论文的暂时性差异七要点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论文的暂时性差异七要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摘要】

      依据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企业核算所得税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不能采用其他的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核算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由此可见,正确地理解暂时性差异就成为把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归纳了学*暂时性差异的七要点,以供读者参考。

      【论文关键词】学*;暂时性差异;七要点

      一、概念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其数量表达式为: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从暂时性差异的数量表达式可以看出,影响暂时性差异的因素有二:一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二是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账面价值

      1、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原价—累计折旧(或摊销)—减值准备在理解上述计算公式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要点:

      (1)有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

      (2)正确区分账面原价、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企业购入一台设备,账面原价为100万元,已经累计的折旧为20万元,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为10万元,则该项资产的账面原价为100万元,账面净值为80万元,账面价值为70万元。

      2、负债账面价值一般情况下为负债账户的账面余额。例如,企业取得短期借款300万元,归还短期借款20万元,则短期借款的期末余额280万元就是该短期借款期末在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账面价值。

      (二)计税基础

      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的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讲得再通俗一点,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税法上所认定的该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有的账面价值。例如,企业有一批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为100万元,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5万元,期末资产负债表上存货的账面价值为85万元,而税法上所认可的该项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有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

      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时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依税法有关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讲得再通俗一点负债的计税基础也就是税务部门所认可的该项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有的账面价值。其数量表达式为: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例如,某企业取得一笔短期借款100万元,会计上确认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税法上所认定的该短期借款的账面价值也为100万元。再比如,企业预提了产品保修费200万元,会计上确认的预计负债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而税法上认定的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却为零。

      二、特点

      发生在先——转回在后——最终消失例如:某企业有一台机器设备账面价值为100万元,会计上采用直线法,税法上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4年。暂时性差异余额由期初的小数到期末的大数为发生,由期初的大数到期末的小数为转回,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为消失。

      三、计算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发生—本期转回以上题为例,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计算如下:第1年:期末余额(15)=期初余额(0)+本期发生(15)—本期转回(0)第2年:期末余额(20)=期初余额(15)+本期发生(5)—本期转回(0)第3年:期末余额(15)=期初余额(20)+本期发生(0)—本期转回(5)第4年:期末余额(0)=期初余额(15)+本期发生(0)—本期转回(15)

      四、类型

      (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未来可抵扣)该企业第一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在当年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20万元,第二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在当年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20万元。

      (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未来应纳税)该企业第一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在当年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20万元,第二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在当年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20万元。

      五、关系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

      1、期初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初余额×所得税率

      2、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所得税率

      3、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4、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

      1、期初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初余额×所得税率

      2、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所得税率

      3、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4、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六、影响

      暂时性差异只影响所得税费用,而不影响应交的所得税,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等于暂时性差异乘以所得税税率。这一影响数将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来反映。例如,某企业2006年12月20日购入一台设备,账面原价为100万元,会计与税法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4年,该企业2007年的营业收入为8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

      (一)假设会计上按4年计提折旧时(无暂时性差异)

      1、利润总额=80—25=55

      2、暂时性差异=0

      3、应纳税所得额=55

      4、应交所得税=55×25%=13.75

      5、所得税费用=13.75

      6、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13.7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75

      (二)假设会计上按2年计提折旧时(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利润总额=80—50=30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发生)

      3、应纳税所得额=30+25=55

      4、应交所得税=55×25%=13.75

      5、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25×25%=6.25

      6、所得税费用=13.75—6.25=7.5

      7、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7.5;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75

      (三)假设会计上按5年计提折旧时(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阅读全文]...

2021-12-14 12:09:40
  • 中西面子观的差异的文化论文

  • 文化,面子
  • 中西面子观的差异的文化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西面子观的差异的文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面子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中西文化对于面子的定义与涵盖内容上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影响着交际中礼貌言语对于面子的协同。了解不同文化在协同面子时所使用的礼貌原则可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面子 中西文化 礼貌原则 差异

      一、引言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礼貌时都注意到了面子问题。而面子问题又是人们交往时彼此要考虑的社会因素。人们不仅要尽力维护自己的面子, 还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面子不受损害。面子是人们交际中的心理现实,而维护面子是言语交际的最终目的,并且是普遍的语言现象。但是,两种语言对面子的理解以及如何有效地协同交际双方的面子却不无差异。

      二、*的“面子观”与西方的面子理论

      1.*的“面子观”

      虽然脸面是*人耳熟能详的概念,但是给脸面下个定义却非易事,其中广受引用的定义是由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提出的。他认为面子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个人的尊严将从适当的行为及社会赞许中获得。“失去面子”则是由于不能遵照行为法则,以至于在别人看来出处于不利地位。在*,面子是调节和支配*人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则。面子行为就是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人为了面子,一般不会轻易地拒绝他人的请求,即使是一时不能满足他人的请求,也会采取其他一些不久或补偿性的行为。这样,就达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人的面子观念虽然不是*文化的特有产物,但*人对“面子”的爱护,“面子”在*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确是无与伦比的,“面子”时常支配和调节着*人的社会行为。

      2.西方的面子理论

      在西方,面子的概念最早是由Erving Goffman 提出来的。他将面子定义为一个人积极正面社会价值。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社会人,人们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交际,在交际过程中, 面子就表现为个体拥有的社会形象。后来Brown 和Levinson把面子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希望拥有的个人自我形象。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在交际活动中,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消极面子是指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希望有自己的地域权、行动权、不被打扰的权利;希望在交际活动中自己的行为自由不受侵犯,不愿个人的拥有行动和自由受到干涉。理想的情况是在交际中每个人最好要顾及他人的面子需求。然而,面子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交际者在一切交际中都必须谨慎措辞,恰当得体,既要维护积极面子又要维护消极面子。

      三、中西面子观的差异及不同的礼貌原则

      1.中西面子观的差异

      对比中西方对于面子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的面子观在其定义和所包含的内容方面有所不同。从定义上看,汉语的面子是指个体在所处社会群体中取得的良好公众形象,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群体取向。“面子”这一准则是以跨越个人的社会单位为导向的,从社会单位出发再引向各个具体的个人。这一准则本身具有一种社会建构力,它可以维护社会的凝聚力。每个具体的个人并不那么着意自己的脸面,而更注重他所属于的那个社会圈子的脸面。“保全脸面”和“丢失脸面”之间的分界线不是根据个人及其行为环境来划定的,而是顺沿个人所属的那个社会圈子的边界。对保全或丢失脸面起作用的不是单独的行为环境,而是某一社会圈子中所有行为环境的总和。 而从Brown和Levinson的定义来看,西方对于面子的定义是以个人价值观为基础的,面子是一个公共的自我形象。“面子”这一准则是着眼于个体的。它的社会涵盖面及其延伸均可在这一点上找到其施展的空间和局限。这一准则针对个人及其行为,更确切地说,是针对个体行为所处的情境。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下得以展现和保护他的“脸面”;要是他在某个情境下“丢”了脸面,很可能同时又“保全”了他在其它情境条件下的脸面。每个具体的个人在他的整个言行中怎样来处理某一行为的“丢面子”问题并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面子所包含的内容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差异。在*的面子观中,协同“面子”就是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在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中,面子不仅包括积极面子还包括消极面子。在其的消极面子概念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个人自由,即维护他人自由的言语行为就是维护他人的消极面子,属于礼貌言行;任何可能阻碍他人自由的言语行为都可能伤害他人的消极面子,是不礼貌的。“自由”被视为解释和衡量礼貌言语的一条重要准则。在西方,个人自我实现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我行为的权利;厌恶对他人事务的干涉;尊重个人的隐私,因此英美国文化则侧重于“独立”的礼貌面子策略,偏重“消极面子”。

      2.不同的礼貌原则

      两种文化对于面子的理解不同最终会导致其礼貌原则的差异。在Scollon夫妇所提出的面子系统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人常将交际对方置于一个尊敬和等级的礼貌面子体系之中,而西方人常将交际对方置于一个一致性的礼貌面子体系。不同的礼貌原则最终会导致其协同面子策略和寻求礼貌交际的言语行为的不同。

      在*社会,人们惯用“头衔”和“敬辞”。尽管世界上的许多文化中,人们都使用尊称、敬语,或谦称,但*文化在这方面的运用尤其突出和独特。汉语中的称呼自成体系,“他称”、“对称”和“自称”的表达方式仍纷繁多样。然而,某一种称呼方式在汉语言文化种被认为是得体,但在其他文化里却显得不为妥当;相反,另一种称呼在汉语言文化中可能唐突无礼,但在其他文化里又会十分真诚亲切。例如,在*,头衔+姓的称呼或者用“敬辞”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适宜的,而这种称呼在西方,特别是英美国家却使用得非常有限。

      “谦逊”是一种美德。但*人和英美人对谦逊得理解和表达却不尽相同。比如,在对待恭维和赞扬的反应上,英美人的反应常常是感谢,因而采取一种迎合的方式,

      四、结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很重视面子,而面子问题又是人们交往时彼此要考虑的社会因素。人们不仅要尽力维护自己的面子, 还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面子不受损害。为了面子,人们会采取各种说话方式以避免对面子的伤害。面子行为是一种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面子能起到协调与稳定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然而,由于*文化与西方文化对面子的定义和所包含内容方面的不同,以及两种文化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什么样的言语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样的言语行为是没有礼貌的存在着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关注不同文化对于面子的协同,关注不同文化的.礼貌差异,可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

      参考文献:

      [1]Scollon, R. & Scollon, S. W.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陈虎强.论面子观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1):111–115.

      [3]陈融. 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86,(04).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5]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02).

      拓展阅读:中西文化主要差异对比及其对中西文化的影响

      摘要:本文对中西文化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从中总结得出了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即: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道德观念方面的差异、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四个方面, 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分析, 进一步阐述了四种主要差异对中西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文化; 差异对比; 影响;

      要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要对“文化”这个概念进行深入地理解。众所周知, “文化”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中, 广义上的“文化”涵盖面十分广泛, 它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各样的物质文明的总和, 它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而精神文化是指人类的宗教信仰、风俗*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上层面上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这种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机构。“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很多, 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在本科专业英语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应对中西文化有深入的认识, 才能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

      1 式上存在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首先表现在中西方人在思维模

      思维方式的含义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换句话说, 思维方式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民族文化中最深层次的部分。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这样形象地说:*人的思维模式是螺旋结构型的, 而与此不同的是,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直线型的。反映在日常交际中, 这种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则具体表现为:*人喜欢以隐晦含蓄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意思和想法, 而西方人则较喜欢以直白的方式来进行传意。对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为利义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交往中, 西方人重利轻义, *人则相反, 重义轻利或利义二者兼顾。第二为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关系。*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 而西方人则强调个体性和分析性。差异之三是中西方的感情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差异之四是*人的思维方式极具意会性, 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极具直观性。比如我们在文章或生活中喜欢用暗示, 或者喻古论今, 这种含蓄的表达需要我们去意会, 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这与西方人的直接表达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2 念的差异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其次表现在中西方人的道德观

      道德实质上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 它包括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规范与准则。中西方人道德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 *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很少受到异族侵扰的历史, 因此, *文化相比西方文化就要更加的稳定, 文化积淀相当浓厚, 理想化的情况相对较多。而与此不同的是, 西方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长期地受到蛮族的侵扰太多, 从而各种外来文化会不断地融合在一起, 文化历史沉淀较少, 故其现代化的程度较高。其次, 从道德观念上看, *人强调中庸之道, 并以此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相比之下, 西方人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他们坚信, 只有竞争, 优胜劣汰, 人类才能得以生存下来, 注重个人的不懈奋斗和积极进取。再次, 从道德思维和模式上看, *人偏重个人的感性经历, 即个人的情感领悟和体验, 注重经验的*得, 而西方人则注重理性思辨, 即强调以论证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人和事。

      3 念的差异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再次表现在中西方人的价值观

      西方强调个体主义, 而东方则强调集体主义。从中西方的哲学起源来看, 自古以来, *人奉行的哲学观是“天人合一”, 这正是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产生条件。而西方哲学观里的“天人相分”即把大自然与人类对立起来, 这就为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由此, *人崇拜集体主义, 而西方人则崇拜个人主义。

      长期以来, *人一直都持有“大一统”的理念, 随着历史的演变, 封建社会的这种“大同”“统一”的思想和观念逐步演化成为如今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与*不同的是, 西方的文化是一种高度融合性的、兼容并蓄的文化, 有极强的现代感。既然西方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 那么, 是比较注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多样性的, 强调多元论。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文化的多元性集中体现在西方人的自我为中心及自主独立的行为方式上。在*, 人们都强调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强调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 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而在西方国家中, 人们强调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这些都是中西文化中价值观念差异的一个侧面。

      4 中差异西上方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中西方人的宗教信仰的

      宗教的影响力在西方社会和文化中是极其深远的, 它关系到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里要着重提出的是, 基督教文化在西方国家中的影响力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不论是国家*运转、公共管理, 还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行为方式上都留存有经受宗教影响的痕迹。而*, 从古至今, 都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虽有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存在, 但宗教对人们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力比起西方国家来要较小。由于受到宗教的较深的影响, 西方国家形成了许多与宗教有关的*俗。而*的*俗则主要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其成分比较多样, 许多*俗是多神论与古代礼仪制度共同影响的结果, 像祭门神、财神和拜菩萨等*俗都属于类似的情况。

      5 结语

      对于英语学*者来说, 了解语言根植的深层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 它包含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的和抽象的形式。本文对中西方文化主要差异的四方面进行了对比, 即:中西方人思维模式的对比、中西方人道德观念的对比、中西方人价值观念的对比和中西方人宗教信仰的对比, 简要阐释了两种文化的不同, 并深入分析了四种中西方主要文化差异在各自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及影响。

      参考文献

      [1]林汝昌.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J].外国语, 1996 (4) .

      [2]宋艳*.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成才之路, 2009 (27) .

      [3]赵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7 (2) .

    [阅读全文]...

2022-07-08 05:38:52
  • 英汉语言之间的主要差异

  • 语言
  • 英汉语言之间的主要差异

      导语:如果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结构方面的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的一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日反复练*,做好口笔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小编在此总结出英汉语言在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必有所裨益。

      一、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众所周知的,虽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这句典型的中式英语也广为接受,但它是不符合英语表达*惯的,是典型的不顾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误译。其实,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应该这样表达:It’s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

      此外,在做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翻译腔”。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虽然勉强能懂,但直译或硬译的痕迹到处可见,“洋味”太重,可读性太低。究其原因,一是实践较少,经验不足;二是语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轻内容,没有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别和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见到什么就翻译什么。

      【例3】 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 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 him to order without delay.

      【译文】(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when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如第一句译文)。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his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order是名词,表示“规则”,不能硬译为“命令”。

      二、英语句长复杂 汉语句短简练

      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注重句子的结构,句与句之间可以靠标点符号、连接词、介词等衔接而无限扩展,往往一句话可以包含多个意思,是一种“树形结构式”的语言。但是,汉语则相反,它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字词的语意来表达,一句话一般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是一种“竹形结构式”的语言。这种长短句之间的转化正是英译汉的难点,所以考研的翻译也主要是考查学生翻译英语复杂长句的能力。例如:

      【例4】 Plastics is made from water which is a natural resource inexhaustible and available everywhere, coal which can be mined through automatic and mechanical processes at less cost and lime which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calcinations of limestone widely present in nature.

      【译文】塑料是由水、煤和石灰石制成的。水是到处可以获得的、取之不尽的一种自然资源;煤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机械化来开采,成本较低;石灰可由煅烧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石灰石而得到。

      【分析】原文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复杂长句,由42个单词组成,全靠一个逗号和几个连词结合成一个多层次的、内容丰富的句子。主句的主干是:Plastics is made from water, coal and lime; water, coal和lime之后各有一个定语从句,其中的后两个定语从句还是被动语态。所以,按照汉语的表达*惯,翻译时要化整为零,可以把主句和各个定语从句分开译成短句,其中的一些状语比如at less cost也可以单独处理成短句。

      因此,在英译汉时,遇到复杂的长句,首先要有耐心地分析句子成分,抽出主句和从句的主干,将其翻译成独立的分句;其次,一些状语,比如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也可以译成短句;最后,按照汉语的表达*惯,将这些分句连接起来。

      三、英语多被动语态 汉语多主动语态

      尽管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被动语态,但相比较而言,英语更喜欢使用被动语态,特别是在一些正式的书面文体中,比如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有时,汉语也会经常使用一些由“被”引导的被动句,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用主动表被动,比如由“让”、“给”、“由”、“据”等词语表达的句子。所以,在英译汉时,要尽量把英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尤其是一些*惯的表达方法,比如:it is said that…(据说……),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大家普遍认为……)等这些约定俗成的*惯用法。一般说来,可以把英语句子的主语变成汉语句子的宾语,再将被动语态部分翻译成主动;如果英语句子有by引导的施动者,将其译为汉语的主语;如果没有,则可不要或根据需要予以补充。

      【例5】 It was still thought unusual in some places that programs could be called up by viewers to be displayed on their TV screens at home.

      【译文】有些地方的人们仍然认为,观众打电话要求在自己家里的电视屏幕上播放节目是一件不*常的事情。

      【分析】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形式was thought, could be called up, to be displayed, 都译成了汉语的主动语态:“认为”、“打电话”和“播放”。其方法是:it was thought that…,按照汉语*惯,补充了主语,译为“人们认为……”;could be called up,将by后施动者viewers译成主语,被动部分译成主动;to be displayed译成主动修饰programs。

      【例6】 New actions must be taken to prevent air pollution.

      【译文】必须采取新行动来阻止空气污染。

      【分析】原文是一个简单的不需要指明施动者的被动语态,所以直接将主语变成宾语,被动语态部分翻译成主动就可以。

      此外,在有些情况下,英语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都可以。例如:

      【例7】 The famous hotel had been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

      【译文】大火把这家著名的旅馆毁掉了。(主动)

      这家著名的旅馆被大火毁掉了。(被动)

      【例8】 She was caught in the downpour.

      【译文】她淋雨了。(主动)

      她被雨淋着了。(被动)

      四、英语重心在前 汉语重心在后

      英汉两种语言的逻辑思维有明显的不同:英语往往是“开门见山”,先表明结论,再进行论证、描述或讲述事实,也可简单概括为“先果后因”,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惯于“循序渐进”,往往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由事实到结论或由因到果进行论述,可以简单归纳为“先因后果”,即重心在后。

      在英译汉时,我们要注意这种逻辑思维上的差异。具体地,在正确理解英语原文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打乱英语的句子结构,按照汉语思维逻辑的表达方式重新安排句子的语序。例如:

      【例9】 Mr. Smith was arrested when he himself was not aware that crime he had committed.

      【译文】史密斯先生自己还不知道犯了什么罪,人家就把他逮捕了。

      【例10】 Everybody here has a chance to study unless he doesn’t want to.

      【译文】除非自己不愿意学,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学*的机会。

      【分析】上面的两句话中各有一个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按照英文的*惯,这两种从句一般位于主句之后,以突出主句的重要性,也就是重心在前;但是,汉语*惯按照时间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表达,即重心在后。所以,遇到翻译状语从句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语言思维逻辑表达的差异性,对句子的语序作出必要的调整。

      再如,比较复杂的句子:

      【例11】 Howev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has been found necessary from time to time to ensure that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re fair and accessible to the people, to prevent flagrant abuses, to dampen inflation and to stimulate growth.

      【译文】然而,为了确保人人均可获得*等的经济机会,防止公然的不正当行为,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经济增长,人们发现*的干预常常是必要的。

      【分析】如果按照原文的语序来翻译,恐怕各位读者都不知所云。该句虽长,但只有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主句是被动语态,需要翻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并加主语;to ensure与其后的to prevent, to dampen和to stimulate是四个并列的目的状语,可译成汉语的四个并列分句;最后,再按照汉语逻辑思维的方式重新调整原文的语序。

      五、英语注重省略 汉语注重补充

    [阅读全文]...

2022-02-17 17:57:14
  • 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 童话,文学
  • 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中西方童话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童话的差异,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引言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简称。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贴*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具有开启思想、扩宽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幻想能力,培养美感和陶冶性情的作用,由此可知童话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中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中西方童话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相对而言,西方童话重视儿童天性的发挥,内容显得丰富多彩;而*童话则强调对儿童的教化作用,内容显得贪乏单调。本文将从儿童观、创作出发点和着重点、人物形象、情节构思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二、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1.童话背后所反映的儿童观的差异

      *现代西方国家对“人”本位的探讨、对人性的追寻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儿童为中心,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成长的儿童观萌发,因此,他们的儿童受到的更多的是理解与尊重,拥有更大的精神空间和自由度。这种儿童观的形成得益于他们一系列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变革:从浪漫主义到儿童的发现,从卢梭到蒙台梭利,从卡洛尔到林格伦,从杜威到塞林格,从单纯的观念、理念到《儿童权利公约》。

      与西方将“儿童”视为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相反,我们却是将“儿童”视为一个低级的不健全的缺乏判断力的群体,潜意识里把写“儿童喜欢”的东西当成幼稚甚至是低俗的,总是以“领导者”的身份自居,总想把他们成长的进程牢牢地框定在自己设定的轨道。长时期以来教育特别强**导者的权威,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将儿童当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传统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难免出现童话作品中脱离“儿童本位”的现象。

      2.童话创作的主要出发点和着重点不同

      关注儿童,张扬儿童个性,弘扬游戏精神,追求快乐原则是西方童话创作的主要出发点。

      心理学和人类学方面的飞速发展使得西方儿童文学逐渐从最初的“教育性”向“游戏性”转变,西方童话也更多关注到儿童的心智发展特点。儿童对文学的内在需要得到了普通的重视,对儿童的理解、挚爱及使之快乐的动机使得童话创作充满了童趣。例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美国儿童文学初期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童话故事都流露出作者对儿童世界的认同和童年崇拜的情绪。这些关注儿童游戏精神、追求快乐原则的作品,令西方儿童文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促进了哲学家、教育家对儿童观、游戏精神的研究,使得西方出现了更多“目的是娱乐而非自我改造,是感情的抒发而非灌输知识”的童话作品。西方童话的着重点在于它替儿童说话,站在儿童的“本位”为儿童争取权利,强调个性发展。

      相反的,*的儿童文学注重对儿童进行精神教化的功能,童话创作的出发点是教育育人,旨在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特征。在2000多年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儿童文学的树人使命自然与生俱来,教化成为其基本功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重视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人才的培养作用,注重修身养性,强**育对民族心理形态构建的重要性,教化情结成为积淀在整个民族心理深层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影响着*的文学创作,彰显着文学的教化功能,也引导着童话创作的出发点。

      与西方强调个性发展不同,我们宣扬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在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特别强调集体的力量,如《三个和尚》、《宝葫芦的秘密》、《吕小钢和他的妹妹》等。*现代儿童文学具有浓重的“文以载道”的气息,《狐假虎威》《贪婪的老虎》等童话故事都更多地侧重于教育儿童要谦虚、诚实、实事求是等思想品德。

      三、童话中所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的差异

      1.西方童话中的主人公形象丰富,复杂多变。如艾丽莎、拇指姑娘、匹诺曹、汤姆、皮皮等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安徒生的艾丽莎、拇指姑娘等都是美的化身,心灵美和外表美的统一;科洛狄的匹诺曹是个“活泼的小坏蛋”,幼小儿童的美好天性和尚待克服的缺点和谐统一的小木偶;马克吐温的汤姆是个地道的顽童,一个聪明淘气,爱幻想,爱恶作剧,追求新奇的孩子;20世纪,林格伦的皮皮则是个非凡的、狂野的女孩,一个善良、富有、热心肠的各种天性都获得正常发展的孩子。

      而且这些人物的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如《三个强盗》中三个强盗从刚开始的只为好玩地抢钱到后来用这些钱来帮助他人,人物形象在情节中得以发展。

      相对来讲,*童话的主人公形象比较单一,且较为稳定。人物形象一旦定下,就不会轻易随着情节发展而改变。如《自私的小象》中,从故事一开始,小象的“自私自利”形象就已经定下了。而且*童话对于主人公的评价也趋向于“纯”褒和“纯”贬两类,仅仅凭借其某一思想品格上的闪光点就将其大肆宣传,将人物视为完美无缺的化身。这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只着重于她在某一方面的某种品格的方式,自然造成了人物形象的单一化。

      2.中西方童话塑造的人物形象在性别和年龄特征方面也存在差异。与西方普遍存在的浪漫唯美的价值倾向相吻合,西方童话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数量大大多于男性,且人物形象更具“儿童化”。童话中的小女孩和少女大都是有着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幸福,追求光明。同时,这也流露出西方社会民主*等、女性**的思想。

      而*童话中人物形象以男性居多,尤其是早期的神话故事,主人公多为神灵英雄式的**形象。圣君贤臣、首领人物总是有力量惩恶扬善、主宰世界,这源于*传统文化中对男性本能的张扬意识,男性成为战胜自然的神,寄托了*人征服自然、变革现实的愿望。而女性人物多与“贤慧、能干、自我牺牲”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即使是较少的儿童形象也表现出“孝顺勇敢”的特点,这种“妻贤子孝”的特点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伦理原则的重视。 3.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其所强调的人格特性的差异:西方童话更多的是宣扬“善良、天真、纯洁、诚实、追求自由”等的本性;而*文化更多的是强调“坚强勇敢、聪明机智、不畏艰险、坚毅不拔”等精神品质。

      四、童话情节构思上的差异

      童话环境大多被虚化,具有想象、幻想的特点。幻想是童话的最本质特征。但不同的是西方童话较*童话大胆,童话创作的主观性更强。他们许多童话是完全远离当时的社会和时代的,以致于我们无法从中窥探出主人公的原型,它具体的社会地位、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理位置。故事情节可能全凭作家天马行空的幻想。童话成了作家审美理想的一种描绘,带有一种乌托邦色彩。如《三个强盗》中三个善良、劫富济贫的强盗并非是我们传统观念上的强盗。情节构思上的大胆创新使得西方童话更具有感性色彩。

      而*童话虽也具有虚幻色彩,但夸张中却隐约地带有浓厚的现实色彩,反映其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的更多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憧憬或者不满。如《牛郎织女》中牛郎织女明显是代表着*民阶级,王母娘娘代表的是权贵阶级,故事情节也反映出了*民与贵族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童话是作家对现实的感慨甚至可以说是发泄,带有一定的现实色彩,这就使得*童话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理性之光。

      五、结语

      中西童话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差异。*童话突出地表现了教育的功能、强调共性的发展、体现了理性色彩;而西方儿童文学的童话则表现为崇尚自然、肯定人生欢娱感,张扬个性和富于幻想、感情奔放,富有浪漫感性色彩。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在东西方文化交汇、撞击的世界新文化格局中,*儿童文学在新时期出现了全新的变化,与西方儿童文学相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似点。

    [阅读全文]...

2022-06-28 03:53:33
  • 中西方文化差异

  • 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即是指因地区异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霍夫斯坦特认为: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区域或国家的这种程序互有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可分为五个维度: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避免(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男性度与女性度(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Term Orientation versus short-term orientation)。

      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 ”。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通用2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对于中西文化,在具体事例上,我们不免会发现许多差异之处,例如:

      别人赞扬时,*人谦虚西方人感激;

      做饭做事,西方人总是弄清几斤几两几时几刻,*人多用少许、片刻之类的词;

      餐桌上,*人劝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则尊重客人个人权益,不督促不强求;

      烹饪上,*人注重色香味等菜肴的形式美感,西方人更多注重食物的营养;

      *人吃饭时围成一桌共同吃,西方人则将食物分成每人一份;

      美术上,西方人求真,*人求神;等等。

      *人实践含蕴理性西方人理性指导实践。所谓理性,指人用正常的思维对事物进行思考后做选择,能够说理性就是逻辑在具体事物上的应用。而逻辑的总结在于我们先验的思维本事和经验的总结。实践是广义的行为和做事。大致的,理性指导实践要求西方人凡事以事实为重,以逻辑为准则,以概念为单位,一个体为本;实践含蕴理性要求*人凡事以和气为重,以实际具体情景为准,以感性认识为美。*人有服从性,西方人重视自由*等等。西方和*的原始社会是没什么差别的,人口很少,生产力水*低,生产资料公有制,以亲族关系为基础,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

      但之后随着生产力水*的提高,出现产品的剩余,贫富分化和私有制,共同分配和共同劳动的关系被破坏,被阶级社会所代替的时候,中西两方的社会就有不一样了。阶级社会以奴隶制社会为主。世界各地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形式不尽相同。

      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制,全部的国家权力在形式上属于世袭的君主。

      西方的希腊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主要由奴隶主和自由民参加的“人民大会”选举和抽签产生公职人员。古罗马和斯巴达实行贵族制,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古罗马)和长老会议(斯巴达)掌握重要权力。抑或是其他的一些制度。对这种制度的不一样作原因上的思考,我们显然看到了地理环境在其中的作用。欧洲的古礼貌多处地中海沿岸,其特点是岛屿众多,充斥着海岸线,而各岛屿上的劳动产品容易有地域局限性,于是人们较喜欢于各个岛屿或半岛之间进行原始的经济贸易,地中海*静的水面恰有利于航海的进行。

      然而又因为其岛屿半岛众多,各民族各部落占地一方,以水相隔,占岛为王,划清界限,所以不利于被某个民族统治侵占,所以各地进行的是*等的贸易交换。

      贸易的*等依靠于人们地位的*等,人们思维观念的*等,为了维护这种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于是就产生了凌驾于个个部落和氏族的法的*惯之上的雅典普遍适用的民族法”(马恩选集)。于是这样的生存方式有利于实行民主制,即便没有实行民主制,民主的思想亦容易被理解。希腊城邦制度是欧洲历史的开源,也正是这种生存方式的代表和真实写照。进而,“城邦生活中将普遍性的法律确立为不可动摇的圭臬的做法,使希腊人养成了一种把抽象的原则看得比感性的生活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思维*惯”(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由此我们能够看到了,地理环境影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影响思维*惯,当然了,思维*惯进而影响了文化。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人更看重团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我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齐,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团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期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只是人民授予,让*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经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一样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一样,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一样的特点:西方重契约,*重人伦;西方重理智,*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经过先贤的教诲和学*提高自我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当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经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我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能够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能够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并且*的古代礼貌,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礼貌,“农业礼貌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礼貌,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礼貌,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并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礼貌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等为处世原则。

      2、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三、结语

      不一样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一样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一样地域、不一样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日,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一样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一样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并且餐具方面*人*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向流传至今。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向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此刻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当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进取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所以,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保密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保密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保密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保密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保密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可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一样,他们注重的是个人本事,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本事,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本事,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此刻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可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必须地位。而自古以来的小农意识,也使得*式竞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对手打倒,这种观念必须程度上也会阻碍*的发展与提高。

      而西方人的观念则与这大相径庭,他们认为竞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部分,竞争才会出现人才,经济才能在竞争中快速发展。而西方人也认为竞争是能够让人与人共同发展的,应当公开公正的竞争,很多突破性的成就都是在竞争中完成的,所以,西方人的看待竞争的方式,也会必须程度给他们的发展和提高带来动力。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得的本事与*惯。”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必须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必须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此刻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

    [阅读全文]...

2022-02-24 15:31:02
差异性的古诗 - 句子
差异性的古诗 - 语录
差异性的古诗 - 说说
差异性的古诗 - 名言
差异性的古诗 - 诗词
差异性的古诗 - 祝福
差异性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