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

关于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10) 语录(39) 说说(24) 名言(5) 诗词(334) 祝福(35) 心语(10)

  • 唐朝陈子昂的诗有哪些(陈子昂最具代表的10首古诗)

  •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新人物之一。陈子昂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1.《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登泽州城北楼宴》

    *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君何在,长*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3.《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4.《卧病家园》

    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

    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

    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

    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

    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

    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5.《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6.《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7.《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

    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

    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夜外。

    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

    谁知入楚来。

    8.《晦日宴高氏林亭》

    寻春游上路。

    追宴入山家。

    主第簪缨满。

    皇州景望华。

    玉池初吐溜。

    珠树始开花。

    [阅读全文]...

2022-05-18 03:37:19
  • 陈子昂的诗有哪些(陈子昂最经典的一首诗)

  •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是陈子昂的代表作,因其“不合常规”的特殊的句式,在唐代诗作中具有典型的“汉魏风骨”的诗风特色。全诗读来苍劲有力,富有感染力,深刻地表现了陈子昂怀才不遇、孤寂落寞的情绪。成为了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文翻译: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纳士的圣君,向后不见现世求才若渴的明君。

    只有那悠悠无限苍茫的天地,我止不住满腔悲伤热泪流了下来。

    诗文鉴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在同时期的作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中详细列举了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很钦慕当时的那个能够举贤纳仕的时代。陈子昂在这两句中表达了一种生不逢时的感慨,以及那种孤寂落寞的心绪。这两句可以看做是诗人对整个时代的伤感,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渲染了一种慷慨悲凉的基调,更是衬托了诗人心中的失意。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写出了陈子昂登台的千古感叹。诗人在这里运用了雄浑壮阔的笔触,营造了一幅绮丽壮观,浩瀚广阔的意境,读来令人感叹这宇宙天地的浩茫宽阔以及古今时代的沧海桑田,更增添了一种悲凉慷慨的深邃情绪,使得诗人的失意形象更加鲜亮感人。这首诗是陈子昂登楼眺望远景,由时间的绵长不止,联想到自身孤单寂寥的心绪,使得全诗前后呼应,富有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2-11 06:36:07
  • 陈子昂的诗 陈子昂名句有哪些

  •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4.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5.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6.要讲道义!但不要生活在道义的阴影里!人们不能给情欲定个时间!——罗曼•罗兰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天下最好的调味品是饥饿!——塞万提斯

    9.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

    10.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11.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12.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13.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陈子昂名句

    14.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15.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16.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17.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18.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

    19.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

    20.官人惟贤,政之所治。

    21.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22.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复闻赤**,提剑入咸京。

    23.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24.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陈子昂名句

    25.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26.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27.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28.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29.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陈子昂名言

    30.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31.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32.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33.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34.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陈子昂语录

    35.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36.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37.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孤鳞安得宁。

    38.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39.庆云光矣,周道昌矣。

    40.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41.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42.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43.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44.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45.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4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7.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48.非我天子,庆云谁昌。

    49.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50.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51.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阅读全文]...

2022-03-25 03:29:49
  • 陈子昂诗人简介

  • 诗人
  • 陈子昂诗人简介

      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陈子昂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变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少年时期

      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

      两次落第

      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落第后还乡。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

      得到重用

      文明元年(684)进士及第。

      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为奸人所害。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不久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乾陵。陈子昂闻后,上书阙下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垂拱二年(686),万岁通天元年(696)两次从军北征。

      受谗被诬

      陈子昂北征,积极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的分裂战争,多次直言进谏,不但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壮志难酬的陈子昂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被奸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伯玉毁琴

      陈子昂第二次落第,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买之。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

      狱中卜命

      卢藏用《陈子昂别传》云:“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慌惧,使家人纳钱20万,而简意未塞,数舆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时人和后人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白居易《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萧颖士:“*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

      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

      的确,陈子昂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6-27 02:54:01
  • 陈子昂的诗 陈子昂名句有哪些

  • 经典
  •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4.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5.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6.要讲道义!但不要生活在道义的阴影里!人们不能给情欲定个时间!——罗曼•罗兰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天下最好的调味品是饥饿!——塞万提斯

      9.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

      10.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11.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12.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13.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陈子昂名句

      14.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15.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16.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17.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18.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

      19.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

      20.官人惟贤,政之所治。

      21.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22.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复闻赤*,提剑入咸京。

      23.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24.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陈子昂名句

      25.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26.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27.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28.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29.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陈子昂名言

      30.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31.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32.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33.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34.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陈子昂语录

      35.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36.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37.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孤鳞安得宁。

      38.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39.庆云光矣,周道昌矣。

      40.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41.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42.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43.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44.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45.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4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7.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48.非我天子,庆云谁昌。

      49.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50.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51.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阅读全文]...

2022-07-16 13:13:46
  • 陈子昂感遇诗的特点(感遇其一陈子昂赏析)

  • 生命的流逝是人类普遍的悲哀。即使是圣人孔夫子,也不免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豁达如李白也会惊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面对注定的生命流逝,李商隐更是发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哀叹。那么刚刚步入中年,生命止于41岁的陈子昂呢?他在面对生命流逝,理想破灭时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唐•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

    《感遇》三十八首是陈子昂以感怀身世,讽谏朝政为主旨的组诗,本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陈子昂很有政治才干,但因“言多切直,触怒*”,屡受排挤打压,报国无门,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6年),四十一岁的陈子昂辞官回乡。武三思密令射洪县令段简诬陷他,几经周折最后死于狱中。这正像幽独静美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枝繁叶茂,秀丽芬芳。诗的第一句“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描写的正是花色秀丽的兰若和青翠茂盛的枝叶之间,花叶掩映,枝茎交错,绚丽多姿的情景。兰花和杜若均生于春夏之交,它们花叶繁茂郁郁葱葱。诗人用了“芊蔚”来形容花叶的茂盛,而“青青”则表现了兰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中间用“何”字表达了诗人的赞赏之情。如果说“芊蔚何青青”是单纯对繁盛枝叶的描写,是用来衬托兰若的秀美的话,那下一句“朱蕤冒紫茎”则是对兰若花色之美正面的刻画了。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兰若红色的花朵,紫色的花茎,加之翠绿茂盛的枝叶,独自在幽僻的林间绽放,红色的花朵正从紫色的花茎上冒出,即使在群花之中,也显得格外突出。诗人赞美兰若这种秀丽芬芳,色压群芳的姿态,以群芳的失色来反衬兰若的卓然超群的风姿。诗人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方法,极大的增强了艺术效果。其中“幽独”二字,既是对兰若孤芳自赏的同情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陈子昂面对当时腐败黑暗的官场,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的志向。

    兰若不像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也不像牡丹那样色彩浓重,富丽堂皇。兰若花红茎紫,叶子青翠,显得清新秀丽,别具风采。“朱蕤冒紫茎”这一句,正是从正面对兰若由茎及花的深入刻画。朱红色的花瓣垂下,覆盖着紫色的花茎,青翠的枝叶簇拥着花朵,不但描绘出了兰若秀美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

    这首五言诗一共八句,整篇都在吟咏兰香、杜若。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秀丽的风姿,后四句转而感叹芳华的零落,诗人是怎么转折的呢?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季节由夏天渐渐到了秋季,白昼短暂起来,秋风也开始强劲。 诗句中“迟迟”二字写出了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然而,诗人真的只是在说季节的变换吗?当然不是,陈子昂从一腔热血,忧国忧民,到空怀抱负,却无处施展,这种命运的交替不正如同季节的变换吗?生命就在这一次次的交替中悄然流逝,而诗人只能发出无奈的感叹。诗人是借着季节的交换,白天的短暂,悲叹自己命运交替,生命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哀婉,寄意深远。

    “嫋嫋秋风生”,用“嫋嫋”来形容秋风初起,寒凉而不凛冽,形象十分的传神。然而“嫋嫋秋风”并不*和,自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名句一出,秋风便被赋予了万物萧瑟,草木摇落的意象,在这种秋风萧瑟的环境中,芬芳的鲜花自然也凋零了。“迟迟”写的是季节的变换,时间的逐渐流逝。“嫋嫋”则写的是季节变换后秋风的寒意。“迟迟”与“嫋嫋”在这里不但对仗,而且加强了命运交替,生命流逝的意象。诗人既然把意象已经写的很明白了,那么应该怎么收尾呢?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弥漫的芳香却始终无人欣赏。“岁华”、“芳意”都是双关语,诗人借花草的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托物感怀,寓意深刻。同时呼应上一句的“白日晚”与“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志士迟暮的感慨。这样结尾就与上一句从形式上达成了意象统一的表达。

    这首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慷慨忧郁,托物感怀,寓意深刻。虽然有“词繁意复”,甚至不免“拙率”,但和初唐诗坛上那些“彩丽竞繁”、“吟风弄月”的作品相比,它显得格外清新朴实,正像秀丽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阅读全文]...

2022-04-03 20:56:44
  • 感遇其二陈子昂赏析(感遇古诗默写和诗意解说)

  • 诗意
  • 《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释]

    1、蕤:(ruì)

    [评析]

    《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受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象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

    此诗全用比兴手法,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和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它显得格外充实而清新,正象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阅读全文]...

2022-01-15 23:43:38
  • 《感遇(第十九)》陈子昂唐诗

  • 唐诗
  •   读了陈子昂的《感遇(第十九)》后,该如何鉴赏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感遇(第十九)》陈子昂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赏析】

      武则天当政时期,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佛寺的规模超过宫阙。崇佛的工程兴起以后,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库耗竭,民不聊生。

      诗人对此义愤填膺,禁不住把怨刺之笔直接指出了武则天,尖锐地讽刺和揭露武则天崇奉佛教,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有如痛斥弊政的檄文。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用诗来议论时弊。与诗人多次向武则天上呈的那些批评朝政得失的奏章大不相同,它所谈的虽然也是政治、社会问题,但不同于一般直陈其事的政论文,它既是政论,但又首先是诗,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开头四句标举懦家仁政爱民的思想,抨击武则天生事扰民的行为。借上古“仁德”之君来讽诫当代胡作非为的君主是中国古代*用的传统手法。因此陈子昂开宗明义地为全诗立论:上古道德之君从来不为一己谋利,而是处处关怀和扶助善良的*民百姓。

      接着三、四两句引出古代著名的贤君与暴君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诗人以恳切而激烈的语气向当代最高统治者进言:尧一向以节俭著称,乘坐考究的车子决不是他所愿意;你大周皇帝本该励精图治,不去学*万代称颂的圣君尧,难道还去效法那亡国之君商纣王建造瑶台的奢侈行为吗?这里引入了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有代表意义的事物(“黄屋”与“瑶台”),避免枯燥地直接说理。因而使议论具有了形象性,富有情韵,增强了感染力与说服力。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诗人援引佛教主张清净慈悲的教旨,指出崇佛者穷金玉、兴土木、残生灵,恰恰是悖离了佛家的本意。这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理有据地否定了当事者为自己辩解的借口。武则天是代李姓皇帝而立,建立武周*的,她执政后急于欺骗民心,让百姓相信大周是“天命”所归。于是奸佞小人趁机而起,投其所好,伪造符箓图谶,宣扬这位女主是西方弥勒佛转世,这正迎合了武则天的迷信心理和政治需要。此后,兴建佛寺之风愈演愈烈。陈子昂针对此驳斥道:来自西方的佛教,本以清净慈悲为主,愈是清净愈见佛道的尊严;自称崇佛的人为什么反而要违背佛道,大兴土木,用金玉塑像造庙这种奢侈行为作为对爱好清净的佛的尊奉呢?这是全诗的第二处反问。

      这个反问,比第一个反问更为有力。如果说,前一个反问中还带有劝导的成分,那末这个反问就完全是怒斥了。这一怒斥,揭穿了崇佛者的虚伪。“奈何”一词诘难有力,使对方没有辩解的余地。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以严格的工对对新建的座座佛寺的宏伟规模与奢华布局进行充分的描绘。

      为了建造高耸云霄的庙宇寺院而将山林砍伐开采殆尽,为了做成金碧辉煌的图案花纹而搜尽了民间的珍珠宝物,给人民带来多大的苦难啊!这里只写建筑物的巨大耗费,而将百姓因此而遭受的深重苦难留给读者去想象和补充。接下去“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二句仍是对偶,但已由实化虚,从前面的描写重新转入议论。两句大意是:这些宏大精丽的巧妙工程,看来连鬼神也难以建成,人怎么竟把它们建成了呢?言外之意是:这些,耗费了多少百姓的血汗和生命!这是全诗浩繁的工程对统治者倒行逆施的第三处反问。这个反问由第一处的劝导和第二处的申斥,上升为愤激的控诉了。诗的最末二句:“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是警告统治者向“愚民”夸示宗教排场,足以造成无穷的后患;玩弄聪明的结果,徒然劳民伤财,使政治更加昏乱。这个结尾正面着笔,慷慨陈辞,说服力极强。以批判昏乱之“道”来呼应开头所歌颂的古圣人之“道”,使得篇章结构严密,说理透辟,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说服力。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700),唐代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阅读全文]...

2022-06-17 05:02:42
  • 燕昭王黄金台的古诗 燕昭王陈子昂原文及翻译

  • 《燕昭王》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文如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前言】

    《燕昭王》,是陈子昂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时所作。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注释】

    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

    黄金台:位于碣石坂附*。相传燕昭王于此台置于金以招贤纳士而得名。

    燕昭王.即燕昭氏(前311一前279在位),是古代有名的贤明君上,善于纳士。

    【翻译】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赏析】

    《燕昭王》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宫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起伏不*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

    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屑一顾的地位,从而更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如此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已矣”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阅读全文]...

2021-12-30 08:50:49
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 - 句子
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 - 语录
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 - 说说
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 - 名言
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 - 诗词
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 - 祝福
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