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陈子昂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陈子昂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陈子昂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陈子昂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新人物之一。陈子昂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1.《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登泽州城北楼宴》
*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君何在,长*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3.《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4.《卧病家园》
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
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
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
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
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
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5.《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6.《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7.《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
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
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夜外。
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
谁知入楚来。
8.《晦日宴高氏林亭》
寻春游上路。
追宴入山家。
主第簪缨满。
皇州景望华。
玉池初吐溜。
珠树始开花。
1、《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
东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
孤负*生愿,感涕下沾襟。
2、《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白帝城怀古》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4、《彩树歌》
嘉锦筵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5、《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6、《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
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
7、《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故乡今日友,欢会坐应同。
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
8、《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
黄鹤烟云去,青江琴酒同。
离帆方楚越,沟水复西东。
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
明日相思处,应对菊花丛。
9、《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10、《答洛阳主人》
*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11、《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12、《夏日游晖上人房》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13、《岘山怀古》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坠泪碣,尚想卧龙图。
14、《宴胡楚真禁所》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
青绳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15、《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16、《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着作》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4.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5.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6.要讲道义!但不要生活在道义的阴影里!人们不能给情欲定个时间!——罗曼•罗兰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天下最好的调味品是饥饿!——塞万提斯
9.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
10.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11.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12.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13.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陈子昂名句
14.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15.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16.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17.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18.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
19.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
20.官人惟贤,政之所治。
21.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22.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复闻赤**,提剑入咸京。
23.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24.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陈子昂名句
25.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26.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27.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28.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29.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陈子昂名言
30.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31.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32.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33.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34.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陈子昂语录
35.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36.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37.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孤鳞安得宁。
38.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39.庆云光矣,周道昌矣。
40.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41.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42.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43.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44.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45.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4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7.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48.非我天子,庆云谁昌。
49.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50.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51.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陈子昂诗人简介
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陈子昂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变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少年时期
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
两次落第
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落第后还乡。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
得到重用
文明元年(684)进士及第。
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为奸人所害。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不久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乾陵。陈子昂闻后,上书阙下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垂拱二年(686),万岁通天元年(696)两次从军北征。
受谗被诬
陈子昂北征,积极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的分裂战争,多次直言进谏,不但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壮志难酬的陈子昂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被奸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伯玉毁琴
陈子昂第二次落第,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买之。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
狱中卜命
卢藏用《陈子昂别传》云:“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慌惧,使家人纳钱20万,而简意未塞,数舆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时人和后人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白居易《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萧颖士:“*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
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
的确,陈子昂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4.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5.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6.要讲道义!但不要生活在道义的阴影里!人们不能给情欲定个时间!——罗曼•罗兰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天下最好的调味品是饥饿!——塞万提斯
9.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
10.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11.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12.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13.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陈子昂名句
14.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15.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16.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17.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18.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
19.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
20.官人惟贤,政之所治。
21.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22.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复闻赤*,提剑入咸京。
23.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24.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陈子昂名句
25.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26.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27.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28.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29.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陈子昂名言
30.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31.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32.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33.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34.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陈子昂语录
35.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36.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37.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孤鳞安得宁。
38.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39.庆云光矣,周道昌矣。
40.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41.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42.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43.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44.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45.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4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7.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48.非我天子,庆云谁昌。
49.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50.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51.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前不见二句:《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又,阮籍《咏怀》其三十二:去者吾不及,来者吾不留。
评:
《唐诗快》: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我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
《柳亭诗话》: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假令陈、阮邂逅路歧,不知是哭是笑。
古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因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作者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采纳,并且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智谋。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还是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但是,以前那样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登台远眺之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觉得孤单寂寞,悲从中来,只有怆然流泪了。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孤苦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时代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了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之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两相辉映,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的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前两句的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名家点评
杨慎《升庵诗话》:其辞简质,有汉魏之风。
黄周星《唐诗快》卷二: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宋长白《柳亭诗话》: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假令陈、阮邂逅路歧,不知是哭是笑。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解】:
生命的流逝是人类普遍的悲哀。即使是圣人孔夫子,也不免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豁达如李白也会惊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面对注定的生命流逝,李商隐更是发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哀叹。那么刚刚步入中年,生命止于41岁的陈子昂呢?他在面对生命流逝,理想破灭时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唐•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
《感遇》三十八首是陈子昂以感怀身世,讽谏朝政为主旨的组诗,本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陈子昂很有政治才干,但因“言多切直,触怒*”,屡受排挤打压,报国无门,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6年),四十一岁的陈子昂辞官回乡。武三思密令射洪县令段简诬陷他,几经周折最后死于狱中。这正像幽独静美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枝繁叶茂,秀丽芬芳。诗的第一句“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描写的正是花色秀丽的兰若和青翠茂盛的枝叶之间,花叶掩映,枝茎交错,绚丽多姿的情景。兰花和杜若均生于春夏之交,它们花叶繁茂郁郁葱葱。诗人用了“芊蔚”来形容花叶的茂盛,而“青青”则表现了兰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中间用“何”字表达了诗人的赞赏之情。如果说“芊蔚何青青”是单纯对繁盛枝叶的描写,是用来衬托兰若的秀美的话,那下一句“朱蕤冒紫茎”则是对兰若花色之美正面的刻画了。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兰若红色的花朵,紫色的花茎,加之翠绿茂盛的枝叶,独自在幽僻的林间绽放,红色的花朵正从紫色的花茎上冒出,即使在群花之中,也显得格外突出。诗人赞美兰若这种秀丽芬芳,色压群芳的姿态,以群芳的失色来反衬兰若的卓然超群的风姿。诗人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方法,极大的增强了艺术效果。其中“幽独”二字,既是对兰若孤芳自赏的同情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陈子昂面对当时腐败黑暗的官场,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的志向。
兰若不像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也不像牡丹那样色彩浓重,富丽堂皇。兰若花红茎紫,叶子青翠,显得清新秀丽,别具风采。“朱蕤冒紫茎”这一句,正是从正面对兰若由茎及花的深入刻画。朱红色的花瓣垂下,覆盖着紫色的花茎,青翠的枝叶簇拥着花朵,不但描绘出了兰若秀美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
这首五言诗一共八句,整篇都在吟咏兰香、杜若。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秀丽的风姿,后四句转而感叹芳华的零落,诗人是怎么转折的呢?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季节由夏天渐渐到了秋季,白昼短暂起来,秋风也开始强劲。 诗句中“迟迟”二字写出了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然而,诗人真的只是在说季节的变换吗?当然不是,陈子昂从一腔热血,忧国忧民,到空怀抱负,却无处施展,这种命运的交替不正如同季节的变换吗?生命就在这一次次的交替中悄然流逝,而诗人只能发出无奈的感叹。诗人是借着季节的交换,白天的短暂,悲叹自己命运交替,生命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哀婉,寄意深远。
“嫋嫋秋风生”,用“嫋嫋”来形容秋风初起,寒凉而不凛冽,形象十分的传神。然而“嫋嫋秋风”并不*和,自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名句一出,秋风便被赋予了万物萧瑟,草木摇落的意象,在这种秋风萧瑟的环境中,芬芳的鲜花自然也凋零了。“迟迟”写的是季节的变换,时间的逐渐流逝。“嫋嫋”则写的是季节变换后秋风的寒意。“迟迟”与“嫋嫋”在这里不但对仗,而且加强了命运交替,生命流逝的意象。诗人既然把意象已经写的很明白了,那么应该怎么收尾呢?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弥漫的芳香却始终无人欣赏。“岁华”、“芳意”都是双关语,诗人借花草的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托物感怀,寓意深刻。同时呼应上一句的“白日晚”与“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志士迟暮的感慨。这样结尾就与上一句从形式上达成了意象统一的表达。
这首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慷慨忧郁,托物感怀,寓意深刻。虽然有“词繁意复”,甚至不免“拙率”,但和初唐诗坛上那些“彩丽竞繁”、“吟风弄月”的作品相比,它显得格外清新朴实,正像秀丽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关于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作品介绍】
送别崔著作东征诗题又作《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6),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旧唐书·北狄传》)。唐王朝于同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赴边地以备契丹。契丹辖地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在帝都长安之东,因此称东征。崔著作,指崔融,时任著作佐郎,以掌*身份随武三思出征。
【原文】
送别崔著作东征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赏析】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金天,指秋天,《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俊杰,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诗人在序中也写道,“古者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命将帅,训甲兵”,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如在眼前。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序》),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之子,指崔融。佳兵,本指精良的军队。《老子》:“夫佳兵,本不祥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五、六两句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北*,郡名,在河北,初唐时称*州。这里指孙、李叛军的巢穴。“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卢龙塞,古代是河北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丸,田畴献计,引曹军出卢龙塞,出敌不意,大败乌丸。曹操欲对其行封,畴说:“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终不受封。(《魏志·田畴传》)。麟阁,即麒麟阁。汉武帝时曾画十一名功臣的形貌于其上。后来就以麒麟阁作为功成名就的象征。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公元687年(垂拱三年),凿山开道,袭击生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后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的担忧,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达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词句铿锵,撼动人心。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元方回评论说:“天下皆知其能为,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度荆门望楚》是唐代家陈子昂的诗作。全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寓情于景,含而不露,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下面一起来赏析下!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度荆门望楚》注释】
⑴荆门:山名。《水经·江水注》卷三十四说:“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清统志》说:“湖北荆州府:荆门山在宜都县西北五十里,与虎牙山相对。”
⑵遥遥:形容距离远。《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大峡。西起四川省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因巫山得名。*绝壁,船行极险。
⑶望望:瞻望貌;依恋貌。《礼记·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郑玄注:“望望,瞻顾之貌也。”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左传·昭公七年》:“及即位,为章台之宫,纳亡人以实之。”杜预注:“章台,南郡华容县。”
⑷巴国:周姬姓国,子爵,封于巴,即今四川巴县。汉末刘璋又更永宁名巴郡,固陵名巴东,安汉名巴西,总称三巴。
⑸烟雾:泛指烟、气、云、雾等。南朝宋鲍照《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⑹隈(wēi):山水尽头或曲深处。“白云隈”,即天尽头。
⑺狂歌客: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是位隐士,*时“躬耕以食”,佯狂避世不仕。孔子来到楚国,他唱着“凤兮”之歌讥讽孔子,所以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
【《度荆门望楚》白话译文】
远远地远远地离开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
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
城邑分布在苍茫田野外,树林在白云深处被截断。
今天我狂傲高歌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楚天中来。
【《度荆门望楚》创作背景】
这首《度荆门望楚》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当是调露(唐高宗年号,679—680)年间陈子昂初次出川应试途中入楚时所作。
【《度荆门望楚》赏析】
这首《度荆门望楚》洋溢着年轻的诗人对楚地风光的新鲜感受。
荆门,由于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吴蜀彝陵之战就曾发生在这里,自古有“荆楚西门”、“荆门十二碚”之称,也是诗人出川,乘流而下的必经之地。这一带,水势湍急,山势险峻,郭景纯《江赋》说:“虎牙桀竖以屹卒,荆门阙竦而盘薄。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由此可见荆门山景观之胜。
首联两句,是作者对自己行程的交代。诗首句“遥遥去巫峡”,“遥”远也,“遥遥”,远之又远。从梓州出发,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巫峡,巫峡居三峡之中,西起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东抵湖北巴东县渡口,全长九十里。过官渡口,至秭国,即“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多里也。”因此陈子昂诗中说:“望望下章台”,“望”,远看,“望望”,一再瞻看。诗人以两组叠字生动地表现他此时心情,巫峡已相去遥遥,家乡更远隔重山。初离故乡,乍入楚境,急切地要饱览楚国风光,因此望之又望。“下”,写出了长江水势,从“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理解“下”字的意义和力量。“章台”,《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章华之台。”楚之章华台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离湖上,也是陈子昂必经之地。“章华台”表明已入楚境。
颔联,作者进一步描写眼前所历之景。“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两句分承起首对句。诗中说巴楚相连,巴国山川尽处,也指已入楚境。《水经注》谓:“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舟行三峡之中,山峦相连,峡中云水之气,如烟如雾。过四陵峡,出南津关,度荆门,烟寒雾霁,天宽地阔,别具一番情趣。
颈联两句,诗人更具体地状写楚境胜地。“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两句,对“烟雾开”三字,作具体形象的描绘。城邑分畛域于苍野,可见人烟稠密,城邑不孤;树木断苍郁于白云,足见远树连天,碧野无际。诗人极目纵览,楚天辽阔,气象开阔舒展。因此诗人兴奋地、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起来:“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这里,作者以楚狂接舆自比,直抒胸臆。春秋人陆通,字接舆,见时局动荡,便佯狂不仕,被时人称为楚狂。他曾在《凤兮歌》中,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来讽刺孔子,并拒绝与孔子交谈。陈子昂引以自比,充分表达了他傲世的激昂之气。
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由此读者可以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陈子昂有名的古诗.
陈子昂的诗句
陈子昂名句
陈子昂名言
形容陈子昂的古诗
陈子昂的古诗感遇
描写陈子昂的古诗
陈子昂写过的古诗
陈子昂的最简单古诗
陈子昂的古诗鸳鸯篇
爱上古诗陈子昂的诗
陈子昂的古诗彩树歌朗读
陈子昂选入课本的古诗
唐朝陈子昂的经典古诗
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古诗
陈子昂的三十八首古诗
古诗中主人公叫陈子昂的名字
歌颂重庆的古诗词五律陈子昂
子昂的古诗
很激昂的古诗
陈子涵的古诗
激昂时的古诗
含有昂的古诗
昂山素季的古诗
跟昂驹有关的古诗
有昂字的古诗词
有关陆之昂的句子
描写陆之昂的句子
有激昂斗志的古诗
比较昂扬的古诗
描写北方乡村的古诗词
有关枫叶的思乡古诗
歌颂家乡人的古诗
描写端午粽子的古诗
示儿古诗的写作背景
长点的元旦古诗
关于泪水的的古诗
描写小鹰的古诗
跟传承有关的古诗词
表达喜的古诗
突出感化的古诗
104字的古诗词书法
体现班级的古诗
庆祝男子生日的古诗词
带棋的古诗
形容琵琶的古诗词
等待的爱情古诗词大全
描写心破碎的古诗
形容耍小聪明的古诗词
表示工作态度的古诗
与君有关的古诗
珍惜珍惜时光的古诗词
描写洋紫荆花的古诗
关于总结的古诗
85个字左右的古诗词
祝福母亲生日快乐的古诗
人世两相隔的古诗
改编的搞笑古诗大全
关于季节的由来的古诗
江南古诗描写的是夏季吗
最*很火的一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