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的古诗

关于第一单元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第一单元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第一单元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第一单元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44) 语录(42) 说说(429) 名言(1) 诗词(436) 祝福(61) 心语(15)

  • 六年级第一单元《鲧禹治水》课文

  • 六年级
  • 六年级第一单元《鲧禹治水》课文

      鲧禹治水,是*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第一单元《鲧禹治水》课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鲧禹治水

      上古时代,*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庄家、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鲧知道要治理洪水,只有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rǎng)。息壤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鲧探听到了秘藏息壤的地方以后,就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鲧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果然,息壤马上几里、几十里、几百里地伸展开来。洪水慢慢被赶退了,陆地重新露了出来。逃到山上、树上的人们重新回到了陆地,准备盖房子、种庄稼,重建家园。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鲧偷走了息壤。他大发雷霆(tíng),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这样一来,洪水又重新泛滥开来,人们又陷入灾难之中。

      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一天,忽然一声巨响,鲧的肚子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导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治洪工程开始了。大禹亲自拿着镐(gǎo)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曾经帮助鲧偷取息壤的神龟也来帮忙运送土石;神力很大的应龙也用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来导引洪水。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jiā)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顺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鲧禹治水》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英雄人物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精神,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意志。

      2、学*对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教学设想:

      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大胆、丰富的想象和对*的追求。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种神话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章,看看文中塑造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全文,用二十以内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大禹继承父志,历尽千辛万苦,制服洪水。)

      2、朗读全文,分别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A、学生自由读,老师单独指导、纠正。

      B、指名读,集体评论,指导。

      C、小组读,推选一人参加班级的朗读比赛。

      三、细读课文

      1、仔细读课文,看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A、鲧因同情人类的悲惨遭遇,盗天帝的息壤以治水,天帝发现后将其处死,治水失败。(1——4自然段)

      B、大禹产自鲧腹,继承父志,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制服洪水。(5——10自然段)(文章还可以又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学生自读全文;

      A、给全**批注:

      a: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语音语义障碍。

      b:对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并用铅笔写在课文的旁边。

      c:关键词的作用进行分析。

      d: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或记下问题,以便质疑。

      B、小组交流批注,能交流解决的就交流解决,不能交流解决的就集中起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是进行解决。

      四、交流讨论

      1、学生推选各小组的代表汇报讲解本组的收获,并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回答各小组代表的质疑问难,不会或有争议的,老师进行引导。

      五、作业。

    [阅读全文]...

2022-02-17 03:29:18
  • 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 语文,试卷
  • 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试题分析(item ***ysis)是指根据学生对每一试题的答案,对试卷进行分析研究,并作整体性评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7名,经历了五年级上学期的学*,学生们语文有所提高,但在和*行班相比,在学*上比较吃力,需要老师的个别指导。

      二、卷面分析:

      本次试题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积累与运用和阅读。整体来看,试卷题量较大,内容比较丰富,对学生知识点的考察比较全面,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再到作文水*,都进行了相应的考察,真实地了解了学生水*。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有:1、有7名同学没有按时完成试卷。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和信的格式是出错比较集中的三个地方。3、学生书写不够认真,做题有漏题、误读题意的现象发生。本次参考人数为42人,高分3人;优秀人;良好20人;及格34人。

      1、看拼音写词语中:疾驰、清晰、出错较多。

      2、选词填空中,“屹立、矗立”区分有难度。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不能完全按照原文,*时背诵要求不够严格。

      4、按要求改写句子出现问题较多,如:忘加标点、漏字、漏题等。

      5、在阅读短文中,很多学生心不在焉,没有读懂文章就贸然下笔。

      6、作文出现的问题有:信的格式不够正确;信的内容没有围绕“难忘的事”来写;书写不够认真;字数不能达到要求。

      三、纠正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对生字词、课文背诵及重点语句的`默写要认真督促学生掌握。

      2、提高对学生书写质量的要求,每次考试要有卷面分奖励。

      3、鼓励学生多读书,扩大知识面和对短文的理解能力。

      4、在作文中,要加强指导,做到中心突出、重点明确,内容丰富。

      5、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本次期中考试,既是对学生学*效果的一次检测,更是对我半学期教学成效的一种检测,根据这次学生答题的情况和考试成绩,我有必要做一次认真地分析,以便于进一步改进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语文基本功方面:

      试卷答题中可以看出:字、词、句基本功的训练不够到位,同音、形*字不能正确辨析,该掌握的基本字也容易出错,对要背诵的语段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记忆。

      2、阅读积累方面: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缺乏对一篇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能力,对部分含义深刻句子不能准确领会,特别是语言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缺乏从文字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作方面:

      个别学生*作审题不清,思路不够开阔,部分学生*作内容空洞,能把一件事情完整、具体清楚表达的能力较弱。文中出现错字、错句情况严重。反映出学生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学生的试卷书写不够工整、卷面不够整洁。

      4.学**惯:

      学生的书写*惯不是太好,部分试卷卷面乱脏。答题时不能认真审题,仔细思考。有丟题漏题现象。

      二、改进措施:

      1、抓好以学*生字词为主的基础知识的训练,不贪多求全,务求对教材规定必须掌握的内容让学生人人过关,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力争每堂课开展一分钟竞赛来增强学生的记忆。

      2、学生数不算多,抓好个别辅导,促使差生成绩提高,保障优生提高。力争减少甚至消灭低分现象。辅导要经常化,要有针对性。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掌握基本的语文基本技能。如同义词和句式的训练等

      4、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熟记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五六年级段)的基本要求,并渗透到*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训练中来。

      5、多读教学杂志和教育名著,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发展。

      三、努力方向:

      1、加大学生阅读的积累:凡要求背诵的一定要会默写。要加大写字教育力度,力求书写正确、美观!

      2、作文:选材要新颖,想象能力应丰富,要拓宽学生的思路,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写出新意。

      3、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扩大阅读量,要多读、多思、多写,这是终身受益的语文学*能力。特别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要多训练。这样的试卷和新的教学理念有机地联系起来拉,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总之,我的目标是经过后半学期的努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力争使学生学*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阅读全文]...

2021-12-13 22:38:03
  • 小学英语第一单元试卷测试

  • 试卷,教育,英语
  • 小学英语第一单元试卷测试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生活,提高同学们的成绩,小编搜集整理了小学英语第一单元试卷测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 )1.There ________a lot of people in the street on that day.

      A.was

      B.were

      C.is

      ( )2. There’s ________American student in my class, she is girl.

      A. an, a

      B. a, an

      C. an,the

      ( )3.A policeman pointed ________the thief(小偷)

      A.at

      B.to

      C.do

      ( )4.One day ,two young men ________the Queen(皇后)。

      A.visit

      B.visited

      C.visits

      ( )5.This morning ,she ________a card.

      A.get

      B.gets

      C.got

      ( )6. The king walked through the city________ his new clothes.

      A. on

      B. in

      C. for

      ( )7. She watered the flowers________ .

      A. tomorrow

      B. sometimes

      C. yesterday morning

      ( )8. One day, the little girl ________her grandma in the forest.

      A. visits

      B. visited

      C. visit

      ( )9. A: Bobby, it’s your________ . What’s next?

      B:Then,the kind girl saved the prince and she________ foam(泡沫)。

      A. turn, turns into

      B. turn, turned into

      C. turned, turn into

      10.An American cowboy likes wearing________ and a Scottish man likes wearing .

      A. jeans, a kilt

      B. a kilt, jeans

      C. jeans, kilt

      二、英汉互译。

      1. 很久很久以前________

      2.试穿________

      3许多________

      4.拜访国王。________

      5.在街上________

      6.laugh at him________

    [阅读全文]...

2022-02-26 06:22:24
  •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 数学,五年级,教育
  •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似数的方法:

      取*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阅读全文]...

2021-12-17 07:59:53
  •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 初一,语文,试卷
  •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试卷是指考试时准备应试人写答案或应试人已经写上答案的卷子。也有些是复*用的试卷。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拼音、声调全对才能得分)。(8分)

      确凿( ) 蹒( )跚 秕( )谷 臃( )肿

      lú( )走 震sǒng( ) 积zǎn( ) 戏xuè( )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人迹罕至(稀少) 人声鼎沸(水开)

      B.拗过去(用力弯曲) 雷霆万钧(暴雷)

      C.无处觅食(寻找) 絮说(絮叨)

      D.虎视眈眈(眼睛注视) 震悚(害怕)

      3.读语段,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撑 放 系 拉 B.支 撒 绑 拿

      C.支 撒 系 牵 D.顶 放 连 牵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雪地贺卡》中“我”第二次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小李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美女蛇的故事是说明百草园中也有丑恶的事物。

      C.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为人们塑造了一个善良纯朴的农妇形象,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

      D.《拣麦穗》开头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是为了下文写“我”的梦交代背景的。

      5.(2010江苏无锡)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的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

      A.人生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B.人生途中可稍作休息,但不能长期滞留。

      C.人生旅途可以有多种路径到达目的地。

      D.人生的目标常常可以发生方向性的逆转。

      6.(2010江苏无锡)据英国媒体报道,*30名加拿大*官员.3月l0号在该国渔业部长的带领下,在议会餐厅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海豹肉大餐。组织这次“海豹宴”的自由党参议员帕耶特说:“捕杀海豹为北极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收入来源。”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叶礼庭边嚼着海豹肉边说:“口感很不错。”

      为此,东海中学初三(3)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正方提出的观点是:捕杀海豹解决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反方的观点是:捕杀海豹是对其他生命虐杀的残忍行为,是对生态*衡的破坏。

      请你根据反方观点写一段辩论词,字数不少于80字。(6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7-12题。(19分)

      不必说 ⑴ 的菜畦,⑵的石井栏,⑶ 的皂荚树,⑷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⑸的黄蜂伏在菜花上,⑹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就有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连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像人形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7.文章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6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8.从上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4分)

      粗糙——( ) 矮小——( )瘦小——( ) 笨重——( )

      9.第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 的作用;能概括下半段内容的中心词是 。(2分)

      10.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什么?( )(1分)

      A、表现“我”小时候很淘气,毁坏东西。 B、表现“我”小时候有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

      11.第二段中的“也许是……都无从知道。”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2分)

      A.对被送进书塾的不解与强烈不满。B.对读书、学*的厌恶。

      C.对自己行为的自责。D. 对家里的人破坏自己生活的愤恨。

      12.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4分)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2分)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2分)

      (二)(2010沈阳)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4-20题。(25分)

      上天种的花

      古草

    [阅读全文]...

2022-03-13 18:52:27
  • 四年级第七单元《古诗两首江雪》教案

  • 四年级
  • 四年级第七单元《古诗两首江雪》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

      课后反思:

    [阅读全文]...

2022-05-05 07:45:54
  •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 古诗文
  •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古诗的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被贬之后,都会写出几篇好的文章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怒,可在这之后就会变得愈发颓废,亦或是自暴自弃,只有少之又少的人会在被贬之后心胸仍然博大,去关心百姓为他们着想。我想在学过《捕蛇者说》之后,这些少之又少的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柳宗元。

      他一生坎坷不断,虽是一名政治革新家,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短暂,他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却过了14年被贬的生活。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永贞革新”,但可悲的是不到半年这次改革就随着顺宗禅位,太子即位而宣告失败,并且这次革新的主要人物都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就这样,柳宗元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十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这几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由于他心中的愤慨之情到达了极点,于是他便常做出了许多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名篇。

      同时,在他被贬的这十四年中他也并不仅仅是写词作赋,当他得知好友刘禹锡要被贬去柳州时,不希望刘禹锡与他母亲分别,于是自己便替刘禹锡被贬至柳州,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柳宗元是个十分有义气,十分善良的人,而接下来,他在柳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可以看出柳宗元时刻心系百姓、关爱百姓的优点。柳州当时是个十分贫困的地反,有的人家*惯于用儿女抵押向人借钱,但如果不能按时赎回,那么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会把抵押的儿女没收做奴婢,当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后为此想方设法,争取让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儿女赎回来,他这种将心比心,帮百姓排忧解难的品质是值得许多那些官务大,但不务正业的当官人所去学*的。

      在*历史上像柳宗元这种有才干,心系百姓的好官被贬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自己的学识,才能去竭尽所能帮助百姓且坚强乐观,而不是一味的灰心、沮丧、沉沦呢?我想如果每一个文人都能像柳宗元一样,不怨天尤人而是更多地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关心民生,那么我想认为他们也一定能像柳宗元一样名留青史!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变革,事败受到牵连,被贬永州。一次,他带着随从在永州郊外发现了一个小石潭,因其样子的独特,环境的优美,源流的怪石嵯峨,潭水的清澈,游鱼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这是一块处女地,人迹罕至。如此优美的地方,竟然埋没尘世,无人欣赏。触景生情,他想到自己,遭遇和这小石潭何其相似?同病相怜,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不被赏识之痛,如同千万条毒蛇啃噬着他。于是,托物寄意,借小石潭书心中块垒。

      这样的山水小品文,是*古代文人常用以抒怀的形式。千百年来,和柳宗元一样,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的初始目的,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他们把读书做官当做了人生的唯一。因此,他们的情感的跌宕总是与仕途的顺逆息息相关。

      一夜之间,柳宗元从一个声名赫赫的朝廷大员,被贬为小小的永州太守。当时的`永州,差不多是化外的不毛之地,贬官这里其实就等于流放。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大。在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社会,贬官就意味着最宝贵的东西正在眼前失去,荣耀、特权、享受等等就可能从此与之无缘,所有的奋斗都没有了着落。他心中的悲愤、忧惧、失落、茫然,可想而知。

      对于他参与改革的动机,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真是后世诸多人认为的那样,心怀天下,济黎民于水火,挽朝政于飘摇,想有所作为。但就算是上天眷顾于他,改革成功,唐王朝这艘遍体创伤的庞然巨船,早就四处漏水,再也经不起风浪,迟早不是沉落,就是搁浅。就像一个人,大脑内脏都坏透了,你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寿命,其实是逆天行事,是另一种残忍。唐王朝要的是革命,推翻以后,重新再来。所以,柳宗元的一切努力,都是自讨苦吃。

      我想,他参与改革,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后果,不是没有经过思想斗争。一切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必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要削弱、切割他们的利益,斗争必然激烈和残酷,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既然想到过失败的后果,那他就不应该为贬官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从朝野当时的情形来看,基本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无疑是一种冒失,是一种政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说柳宗元参与改革丝毫没有半点功名利禄之心,恐怕也很难叫人信服。*人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推重一个人,就把他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像这些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这些人曾经泡过妞,嫖过娼,耍过流氓,也要为尊者“讳”。无赖如刘邦,不是就被吹成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吗?这种思潮,可谓亘古不变。难怪有人说,*的文化史,是“假大空”的集大成者。

      我觉得柳宗元的悲愤,更多的是个人的悲愤。他关注的是“小我”,是一己之得失,因此,文章虽然精致,却格局太小。这倒不是说,关注自我有错。内同样能映射外,如同外能透视内一样。文化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卢梭的《忏悔录》。文学,只有在关注自我的基点上,辐射到人生、社会及宇宙的思考,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文学必须以哲学为灵魂的烛照。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过是几百字的文章,怎能与皇皇巨著相比?有些诗歌很短,短到只有几十个字,却有大格局、大气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可是柳宗元的前辈啊。李白的思乡情结,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地域、民族,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是什么局限了柳宗元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不具有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他超脱不了文化束缚的那个圈子。这也是*文化中,许多山水小品的一个通病。

      *人太推崇感性,因而,文学作品中很难有哲学思考的视觉。这种理性精神的缺乏,既造成文学的没落,也导致*人文化人格的缺失,难以产生更多的李白式人物。实在可惜。

    [阅读全文]...

2022-06-13 15:48:25
  •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五年级
  •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试卷是纸张答题,在纸张有考试组织者检测考试者学*情况而设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题。 也可以是资格考试中用以检验考生有关知识能力而进行人才筛选的工具。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óu hāo chén gòu xún mì wū yā chì jiǎo

      ( ) ( ) ( ) ( ) ( )

      xīn kǎn hé tún zhàng pò dà jiē xiǎo xiàng

      ( ) ( ) ( ) ( )

      二、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晕皱(yūn yùn) 胆怯(què qiè)

      炫耀(xuán xuàn) 发散(sǎn sàn)

      三、辨别形*字组词。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草芽 ( )的太阳 ( )的孩子 ( )的河水

      ( )地流淌 ( )地玩耍 ( )地歌唱 ( )地呼唤

      五、写出带有“春”字的四字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写一句话。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寻觅( ) 心坎( ) 苦闷( )

      欣幸( ) 强烈( ) 呼唤( )

      七、默写古诗《清明》,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明》一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歌表达了作者______。

      八、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的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钻出了土皮。( )

      2.小城里被扬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 )

      3.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 )

      4.巴掌大的地方哪能踢球呢? ( )

      九、句子变变变。

      1.扩句:同学们听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从到校的第一天起,他就刻苦努力地学*文化科学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为陈述句)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宁严肃地对小明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间接叙述)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为肯定句)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修改病句。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在不断地改善。

      2.江心屿的夜晚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

      3.这篇文章的插图,内容真美丽真丰富啊!

      十一、阅读总动员。

      (一)课内阅读。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石阶边上,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1.选字填空。

    [阅读全文]...

2021-12-20 16:31:26
  •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整数》说课稿

  • 语文
  •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整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整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乘整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它是在分数加减法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课的学*将为本单元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依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推理、验证等教学活动,主动建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推理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推导。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我力求达到如下效果:在谈话中引出例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能熟练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到学*分数乘数的计算让学生知道学*分数乘整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页,例1、例2练一练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乘法运算的范围从整数、小数扩大到分数,其意义、算法以及实际应用都有较大的发展。“分数与整数相乘”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教学要求是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

      (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同学们,在上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位置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学*第二章的内容分数乘法,今天我们学*第一节,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复*: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多媒体示题)

      2、 + + =

      学生做完1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

      做完2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

      + + 这道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求3个 相加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是什么数与整数相乘?

      分数与整数相乘该如何计算呢?同学们以这道题为例试着做一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研究分数乘整数的算法,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加工成“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获得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在方框里填数:3/10+3/10+3/10=□+□+□/10=□×□/10,经历“分子相加”转化成“分子与整数相乘”的过程,建构了新的计算方法。)

      二、继续进行方法探索

      1、读题,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1)学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

      2、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学生试做)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 ×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2)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板书:

      (3)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阅读全文]...

2021-12-18 10:36:38
  •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古诗的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被贬之后,都会写出几篇好的文章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怒,可在这之后就会变得愈发颓废,亦或是自暴自弃,只有少之又少的人会在被贬之后心胸仍然博大,去关心百姓为他们着想。我想在学过《捕蛇者说》之后,这些少之又少的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柳宗元。

      他一生坎坷不断,虽是一名政治革新家,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短暂,他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却过了14年被贬的生活。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永贞革新”,但可悲的是不到半年这次改革就随着顺宗禅位,太子即位而宣告失败,并且这次革新的主要人物都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就这样,柳宗元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十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这几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由于他心中的愤慨之情到达了极点,于是他便常做出了许多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名篇。

      同时,在他被贬的这十四年中他也并不仅仅是写词作赋,当他得知好友刘禹锡要被贬去柳州时,不希望刘禹锡与他母亲分别,于是自己便替刘禹锡被贬至柳州,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柳宗元是个十分有义气,十分善良的人,而接下来,他在柳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可以看出柳宗元时刻心系百姓、关爱百姓的优点。柳州当时是个十分贫困的地反,有的人家*惯于用儿女抵押向人借钱,但如果不能按时赎回,那么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会把抵押的儿女没收做奴婢,当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后为此想方设法,争取让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儿女赎回来,他这种将心比心,帮百姓排忧解难的品质是值得许多那些官务大,但不务正业的当官人所去学*的。

      在中国历史上像柳宗元这种有才干,心系百姓的好官被贬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自己的学识,才能去竭尽所能帮助百姓且坚强乐观,而不是一味的灰心、沮丧、沉沦呢?我想如果每一个文人都能像柳宗元一样,不怨天尤人而是更多地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关心民生,那么我想认为他们也一定能像柳宗元一样名留青史!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变革,事败受到牵连,被贬永州。一次,他带着随从在永州郊外发现了一个小石潭,因其样子的独特,环境的优美,源流的怪石嵯峨,潭水的清澈,游鱼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这是一块处女地,人迹罕至。如此优美的地方,竟然埋没尘世,无人欣赏。触景生情,他想到自己,遭遇和这小石潭何其相似?同病相怜,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不被赏识之痛,如同千万条毒蛇啃噬着他。于是,托物寄意,借小石潭书心中块垒。

      这样的山水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以抒怀的形式。千百年来,和柳宗元一样,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的初始目的,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他们把读书做官当做了人生的唯一。因此,他们的情感的跌宕总是与仕途的顺逆息息相关。

      一夜之间,柳宗元从一个声名赫赫的朝廷大员,被贬为小小的永州太守。当时的`永州,差不多是化外的不毛之地,贬官这里其实就等于流放。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大。在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社会,贬官就意味着最宝贵的东西正在眼前失去,荣耀、特权、享受等等就可能从此与之无缘,所有的奋斗都没有了着落。他心中的悲愤、忧惧、失落、茫然,可想而知。

      对于他参与改革的动机,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真是后世诸多人认为的那样,心怀天下,济黎民于水火,挽朝政于飘摇,想有所作为。但就算是上天眷顾于他,改革成功,唐王朝这艘遍体创伤的庞然巨船,早就四处漏水,再也经不起风浪,迟早不是沉落,就是搁浅。就像一个人,大脑内脏都坏透了,你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寿命,其实是逆天行事,是另一种残忍。唐王朝要的是革命,推翻以后,重新再来。所以,柳宗元的一切努力,都是自讨苦吃。

      我想,他参与改革,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后果,不是没有经过思想斗争。一切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必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要削弱、切割他们的利益,斗争必然激烈和残酷,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既然想到过失败的后果,那他就不应该为贬官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从朝野当时的情形来看,基本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无疑是一种冒失,是一种政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说柳宗元参与改革丝毫没有半点功名利禄之心,恐怕也很难叫人信服。中国人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推重一个人,就把他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像这些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这些人曾经泡过妞,嫖过娼,耍过流氓,也要为尊者“讳”。无赖如刘邦,不是就被吹成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吗?这种思潮,可谓亘古不变。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史,是“假大空”的集大成者。

      我觉得柳宗元的悲愤,更多的是个人的悲愤。他关注的是“小我”,是一己之得失,因此,文章虽然精致,却格局太小。这倒不是说,关注自我有错。内同样能映射外,如同外能透视内一样。文化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卢梭的《忏悔录》。文学,只有在关注自我的基点上,辐射到人生、社会及宇宙的思考,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文学必须以哲学为灵魂的烛照。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过是几百字的文章,怎能与皇皇巨著相比?有些诗歌很短,短到只有几十个字,却有大格局、大气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可是柳宗元的前辈啊。李白的思乡情结,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地域、民族,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是什么局限了柳宗元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不具有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他超脱不了文化束缚的那个圈子。这也是中国文化中,许多山水小品的一个通病。

      中国人太推崇感性,因而,文学作品中很难有哲学思考的视觉。这种理性精神的缺乏,既造成文学的没落,也导致中国人文化人格的缺失,难以产生更多的李白式人物。实在可惜。

    [阅读全文]...

2022-03-04 21:00:08
第一单元的古诗 - 句子
第一单元的古诗 - 语录
第一单元的古诗 - 说说
第一单元的古诗 - 名言
第一单元的古诗 - 诗词
第一单元的古诗 - 祝福
第一单元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