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

关于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0) 语录(3) 说说(3) 名言(2) 诗词(704) 祝福(36k+) 心语(5k+)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古诗词赏析

  • 十一月,风雨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古诗词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古诗词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创作背景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

      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名家评价

      张鸣:“此诗的写法实际上与黄庭坚的《六月十七日昼寝》诗相同,任渊注山谷诗,说《六月十七日昼寝》是‘以言江湖之念深,兼想与因,遂成此梦’。陆游此诗则是表现为国抗战雪耻的志向,所谓‘想’,即‘尚思为国成轮台’的‘思’;所谓‘因’,即是‘卧听风吹雨’的风雨之声。‘想’和‘因’共同作用,便化作了‘铁马冰河’行军征战之梦。这就从表现潜意识的层面,表现了自己抗战报国的志向理想之坚定执著。从立意和意境上看,又与黄庭坚诗不同,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阅读全文]...

2022-03-28 09:59:32
  • 大寒食舟中作古诗

  • 大寒食舟中作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寒食舟中作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寒(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释祖钦

      天寒人寒,大寒小寒。

      热则普天匝地热,寒则普天匝地寒。

      热不自热,寒不自寒。

      红日上三竿,当阳仔细看。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 释可湘

      一年十二月,过了无多日。

      乃事竟如何,茫然黑似漆。

      休休休,空悠悠,

      前许多时何处去,大寒然后索衣裘。

      偈颂二十二首

      宋 释道生

      两曜劈箭急,一年弹指间。

      始见大暑小暑,又是小寒大寒。

      通身寒暑无回互,笑倒当年老洞山。

      村居苦寒

      唐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岁寒知松柏

      宋 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 方回

      极目无穷*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阅读全文]...

2022-07-25 15:34:13
  • 思乡作古诗

  • 思乡
  •   乡情是里的最美的的风景,是乡愁里最难忘的记忆。历经岁月风雨的摧残,乡愁却越发的浓郁,越发的眷顾。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泊船瓜洲》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阅读全文]...

2022-07-11 00:01:21
  • 陆游立冬日作古诗欣赏

  • 立冬,欣赏,陆游
  • 陆游立冬日作古诗欣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陆游立冬日作古诗欣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简介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我国古时民间*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下半年*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史话立冬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立冬*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袭至今的。卜岁霞浦叫“问苗”,这天农民相率到龙首山的舍人宫田祖前卜问来年的丰歉,举行丰收联欢晚宴,有些乡村演戏谢神*收。“立冬”日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称“补冬”。畲族登山、巡田,到神庙卜岁称为“探宝。

      1937年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在寒风乍起的日子,霞浦城关轰轰烈烈开展募寒衣活动,歌唱着《流亡三部曲》、《寒衣曲》,那悲壮的苍凉的歌声,牵动着干万人的心,沿街民众无不涕泪纵横,纷纷捐物、捐款。寒衣节里的壮举,己时过70多年了,霞浦人民那豪情满怀的热烈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阅读全文]...

2022-03-14 04:14:58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古诗鉴赏

  • 风雨,十一月,文学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古诗鉴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原文: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译文:

      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

      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鉴赏:

      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

      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年),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阅读全文]...

2022-04-13 20:36:33
  • 崔颢的诗有哪些(崔颢的10首代表作古诗)

  • 提到唐七言律诗,一定会瞬间想到崔颢的那首让李白都膜拜的诗——《黄鹤楼》。

    清朝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中的首篇,可见对后世影响。崔颢的诗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崔颢的十首诗,感受他笔下文字的魅力。

    凭借一首《黄鹤楼》,崔颢绝对就能登堂入室。这首诗被誉为七言绝句中的桂冠,全诗音节嘹亮,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真不愧能让李白顶礼膜拜的七言好诗。

    能写出流传千古的《黄鹤楼》,崔颢也绝非等闲之辈。在唐朝这个全民作诗的时代,崔颢的诗名气很大,但留世之作不多,仅存40余首。不禁让人想起边塞诗人王之涣,仅存世6首诗,但两首都是亘古烁今的佳作。

    崔颢为人耿直,才思敏捷,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作品激昂澎湃,气势恢宏,首首都是佳作。相传李白与杜甫游玩岳阳楼的时候,刚要提笔作诗,抬头看到崔颢所写的《岳阳楼》,只说了两个字:绝妙,便搁笔不写了。

    由于《黄鹤楼》太有名气了,而且诗太美了,李白模仿《黄鹤楼》,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可见崔颢这首千古名诗有多大的影响力。

    流传下来的40余首崔颢的诗,题材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描写妇女,其二为慷慨豪迈边塞游山玩水诗,其三则是赠言记事诗。

    早年崔颢的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我国名山大川,途径边塞,视野大开,风格*,转为雄浑自然。

    今天,在崔颢存世的40余首诗中,筛选出10首佳作,一起来欣赏他笔下激昂豪放,的文字吧!

    《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入若耶溪》

    崔颢[唐]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长门怨》

    崔颢[唐]

    君王宠初歇,弃妾长门宫。

    紫殿青苔满,高楼明月空。

    夜愁生枕*,春意罢帘栊。

    泣尽无人问,容华落镜中。

    《舟行入剡》

    崔颢[唐]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赠梁州张都督》

    崔颢[唐]

    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

    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

    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川上女》

    崔颢[唐]

    川上女,晚妆鲜。

    日落青渚试轻楫,汀长花满正回船。

    暮来浪起风转紧,自言此去横塘*。

    绿江无伴夜独行,独行心绪愁无尽。

    《澄水如鉴》

    崔颢[唐]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阅读全文]...

2022-03-07 23:53:07
  • 池田大作名言

  • 名言
  •   池田大作名言

      1、嫉妒的可怕之处,在于不承认对方的才能、不活用对方的才能来帮助自己成长,而只会指控他人的弱点,企图陷害、打倒对方。但结果,受害的往往是自己。

      2、人绝不是命运的奴隶!人自身当中,蕴含着积极主动创造出自己一生的力量。

      3、只有人,才能作出有价值的对话,所以重视对话,方是“人的证明”。

      4、第一流的睿智没有“嫉妒”的私心,“公正”地注视今后时代的需要。

      5、嫉妒的人是不幸和寂寞的。

      6、青年需要建设。青年也是未完的工程。可以称它是蕴藏着无限可能性的未知数。青年富有革命气息,是旺盛生命力的主人。

      7、人,无论是谁,都是为了当胜利者而出生的。

      8、“人”并无上下之分。在“生命”上,没有财主,也没有穷人。

      9、人的一生,是为了让自己的真正个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尽情地绽放花蕾。

      10、决定人生的是自己。自己就是这人生戏剧的主人翁。

      11、鼓励他人,也能激起自己的干劲。“鼓励”能改变他人,也能改变自己。

      12、嫉火看似喷向他人,但烧焦的却是自己。

      13、人要培育人,其根干在于师弟。

      14、人并非败给困境,而是败给自己。

      15、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16、“嫉妒”的生命,且恶又不幸。

      17、嫉妒与傲慢之人,无法谦虚地审视自己。

      18、鼓励,就是给予安心、希望和勇气,是精神的触发作业,点燃对方的生命,引出永不屈服的力量。

      19、人的真正价值不取决于学历、地位或头衔,而在于遵守信义与否、诚实与否、认真与否。

      20、人生并非由他人来评价,到终结审判自己一生的,正是自己本人。

      21、人的器量大小取决于能否真正考虑国家利益和人类利益。

      22、展望未来,重视现在——于此才能展现出人的真正价值。

      23、没有和*的家庭,就没有和*的社会。

      24、人生的胜败,自己的生命俨然觉知,并不能欺瞒。

      25、只一句鼓励也会使人奋起。“声音”是唤起勇气的新风。

      26、人,有丑陋一面的同时,又是最崇高的。

      27、人本身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28、常有人追求名誉、名声,迷失自我。重要的是凝视自己、磨练自己,这才会得到真正的充实、生理与幸福。

      29、妒忌别人之美,自己本来之美,将为其消失。

      30、在你自己的心中,潜在着改变世界、与浩瀚宇宙相呼应的力量。

      31、人绝非无力的存在,一个人拥有改革社会、终将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

      32、智慧不仅是创造文化、获得幸福的原动力,同时也切不可忘记它又是产生破坏、把人推向悲惨和苦恼的深渊的原动力。

      33、人生如樱梅桃李。我是我,不可能变成他人。只要终于自己,绽放盛大的花朵即可。

      34、一句鼓励的话,有时可以改变人生的生命,成为活下去的力量。

      35、青春是人生之花,是生命的自然表现。

      36、真心鼓励一个人的行动开创未来。

      37、一旦富有正义、实力,就遭到嫉妒、恶口,这是历史之常事。

      38、妒忌是一种令人手执恶魔利刀,落得不幸的力量。

      39、嫉妒心最为可怕,也是迫害人才的元凶。

      40、要建设自己,自身中拥有幸福的引力。自己幸福,可以拯救整个家族、朋友。

      41、嫉妒是一种邪恶。

      42、没有自己生命的变革,就无可能真正的救济自己。

      43、不是靠“谁”,而是靠“自己”。自己要战胜,要战胜自己。

      44、能培育人的,只有人。

      45、人是可以心心相通的。单一句鼓励的说话,有时可以成为他人一生的心灵支柱。

      46、鼓励就是培育人才、跃进发展的原动力。

      47、能够尊重和称赞正确事物的社会才会前途无量。反之,嫉妒伟大的事物、贬低善人的社会,迟早会走向灭亡。

      48、没有比自己更宝贵,离开自己不会有幸福,自己本来就是物价之宝。

      49、作为一个人,如何改革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50、愚蠢的人根本无法成为嫉妒的对象。因为伟大,才会遭受嫉妒。

    [阅读全文]...

2022-05-19 17:42:28
  • 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古诗赏析

  • 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古诗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

      杨蟠

      试上蓬莱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天远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

      回船却望金陵月,独倚牙旗坐浪头。

      注释

      杨蟠(约1017—1106)宋代诗人。字公济,别号浩然居士,临海县章安(今属台州椒江区)人。

      ①裴如晦:作者友人,与王安石有交往。

      ②牙旗:旗杆上饰以象牙的旌旗,这里指代裴如晦的`官船。

      赏析

      《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为北宋杨蟠所作,诗中抒发了游金山,被金山的美景所感动的激动之情。诗文优美,对江中明月的描写非常别致,非常独特,非常新颖。首*写金山胜景。诗人用“烟波微茫信难求”的海上仙山蓬莱岛为喻写金山夜景,十分恰切,夜色朦胧,长云漠漠,连飞鸟也为难以前往而发愁。可是“蓬莱有路教人到”,诗人的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颔联让人想起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式上虽有点模仿的痕迹,但不乏创新。李白以气势胜,杨蟠以炼句胜,各有千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出句中的动词用得很妙,尤其是“乱点”和“出”,把山给写活了,不但有生气,而且有灵气。比王安石《桂枝香》中“翠峰如簇”要生动得多,就连李白的“半落”,也怕是“稍逊风骚”。

      颔联写的是白天,颈联写的是晚上。这一联要比王安石的“天末海门横北固”和“远有楼台只见灯”那几句“尤胜”(方回《瀛奎律髓》),苍茫的天宇下,多景楼、北固山“横空出世”,屹立天际,千百年来“阅尽人间春色”与沧桑;灯火辉煌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城依然非常繁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景象是十分令人神往的。这一切,在朦胧的夜幕轻纱的笼罩下,和蓬莱仙山简直没有什么两样。

      尾联若理解为取李商隐《重有感》中“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的诗意,似乎是吹捧裴如晦也能“安危须共主君忧”。若以纯写景解,却别有一番风味。金陵上空的一轮明月,正挂在牙旗上,船在江中破浪前行,那月亮似乎像是坐在浪头上。这样写江中明月确实非常别致,非常独特,非常新颖,比张若虚“滟滟随波千万里”有趣得多。

      扩展:诗词问答

      问:《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的作者是谁?答:杨蟠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阅读全文]...

2022-04-09 13:46:12
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 - 句子
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 - 语录
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 - 说说
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 - 名言
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 - 诗词
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 - 祝福
表示大有作为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