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灵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灵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灵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棘刺雕猴古诗词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棘刺雕猴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原文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翻译
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人请求用棘刺的尖端雕刻猕猴,燕王很高兴,用三十*方里土地的俸禄供养他。燕王说:“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弥猴。”卫人说:“君王要想看它,必须在半年中不到内宫住宿,不饮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阴晴交错的时候再观赏,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母猴。”燕王因而把这个卫人供养了起来,但不能看他刻的猕猴。郑国有个为国君服杂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削刀的'人。各种微小的东西一定要用削刀来雕刻,被雕刻的东西一定会比削刀大。现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纳不下削刀的刀锋,削刀的刀锋难以刻削棘刺的顶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东西也就清楚了。”燕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人说:“你在棘刺尖上制作猕猴,用什么来刻削?”卫人说:“用削刀。”燕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削刀。”卫人说:“请您允许我到住处去取削刀。”趁机就逃跑了。
注释解释
微巧:小巧的东西。
棘:俗称酸枣树,多刺。
母猴:又叫沐猴、猕猴。
乘:春秋战国时一种田地的区划,《周礼》以方四里为一丘,四丘为一乘;《管子》以方六里为一乘。古时以封地的赋税作俸禄。
霁:雨止天晴。
晏阴:阴暗。
台下:为国君服杂役的奴仆。
冶者:打铁的人。
削:刻刀,这里作动词用,制造刻刀。
治:同“制”,造,作。
端:顶端
寓意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专门爱吹牛皮,借此到处骗吃骗喝,他们公然无视客观存在,不要任何事实根据,随心所欲地吹出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肥皂泡,用来欺骗善良的人们,以达到个人的目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的人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极大地破坏了社会和谐。当然,吹牛皮、说大话的人终竟是要受到惩罚的。
作者介绍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0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市)。师从荀子,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在《史记》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始皇的重视。目的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目的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唐代〕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棘刺雕猴
韩非〔先秦〕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猴马
陈师道〔宋代〕
沐猴自戏马自惊,圉人未解猴马情。猴其天资马何罪,意欲防患犹伤生。异类相宜亦相失,同类相伤非所及。志行万里困一误,吐豆齕荄甘伏枥。
猴牛尾狸图
方回〔元代〕
宣城牛尾雪天狸,梅老才涎为赋诗。曾与沐猴戏相得,脂膏争奈猎人知。
次韵程泰之驾部送猴
周必大〔宋代〕
团团扰扰便生憎,谁暇徐观棘刺能。驾部犹嫌无骏马,他人须用土牛乘。
洪岩山六题 其四 石猴
王辅世〔宋代〕
猿猴尝学禅,立德固坚久。能乘狮子游,不为狮子后。
奉同李倅安上赋崔白沐猴杏花
葛胜仲〔宋代〕
空山无人春风骄,扑扑晴杏开香苞。岩深谷峻无与赏,攀枝腾踏帷飞猱。
大梁崔白旧所见,绢素落手因挥毫。巧为红艳狼籍势,扑蔌幡洒归蓬蒿。
王孙惜花有深意,预忧雨横兼风豪。故来跳触看零乱,妙思临写形无逃。
贵人锦囊旧藏贮,文闱传玩丛英髦。东*儒仙首留咏,诗价与画相争高。
直云何用辨真假,径须对此呼香醪。谁知真花却时暂,不如丹粉还坚牢。
武夷猴
刘子寰〔宋代〕
猕猴群居时,得食互争夺。嚣哓以力胜,无复长幼别。
及其有老病,同类争救活。嗛食置其旁,交来伺饥渴。
死埋高崖巅,并力事窊掘。乃知禀元命,无间䎉与狨。
质性有所偏,良能或焉阙。惟仁乃生理,恻隐由情发。
鸟乌知反哺,报祭及豺獭。人心具中和,推此与天达。
物欲为私蔽,真知反磨灭。利害怵于中,骨肉交朋绝。
一从失本心,比兽乃反劣。武夷山多猴,此事樵者说。
因书观□篇,惟日三省察。
西江月 其八 蝉猴
尤侗〔清代〕
齐女一朝怨死,王孙再世嬉游。三声哀叫断肠秋。
却恨当年无口。
跳掷不忧螳臂,沸羹早兆羊头。从来蝉冕拜通候。
问是沐猴冠否。
阿猴社
宋永清〔清代〕
十年劳梦寐,人事转参差。且守潘生拙,何妨邴氏卑。
青山天外色,白发故园思。马首云生满,阿猴月上迟。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邯郸淳《一毛不拔》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韩非《棘刺雕猴》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曹操《薤露》
孰愈寻靡{艹汧}於中逵,造沐猴於棘刺。——左思《三都赋》
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韩非《棘刺雕猴》
搜索猴猨。——曹植《孟冬篇》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刘过《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
阙侧足以及泉兮,虽猴猿而不履。——潘岳《秋兴赋》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刘琨《扶风歌》
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王逸《九思》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淮南小山《招隐士》
客曰:臣请之舍取之。——韩非《棘刺雕猴》
王曰:吾欲观见之。——韩非《棘刺雕猴》
曰:以削。——韩非《棘刺雕猴》
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韩非《棘刺雕猴》
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韩非《棘刺雕猴》
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韩非《棘刺雕猴》
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吴承恩《猴王出世》
好水!——吴承恩《猴王出世》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吴承恩《猴王出世》
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吴承恩《猴王出世》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吴承恩《猴王出世》
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吴承恩《猴王出世》
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吴承恩《猴王出世》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吴承恩《猴王出世》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吴承恩《猴王出世》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吴承恩《猴王出世》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吴承恩《猴王出世》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吴承恩《猴王出世》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吴承恩《猴王出世》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吴承恩《猴王出世》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吴承恩《猴王出世》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吴承恩《猴王出世》
国*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吴承恩《猴王出世》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吴承恩《猴王出世》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韩非《棘刺雕猴》
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韩非《棘刺雕猴》
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韩非《棘刺雕猴》
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韩非《棘刺雕猴》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邯郸淳《一毛不拔》
萧收图以相刘,料险易与众寡;羽天与而弗取,冠沐猴而纵火。——潘安《西征赋》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
棘刺造沐猴。——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曹植《白马篇》
洪荒四灵猴混世四猴
混世四猴源于古典名著小说《西游记》中,分别为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混世四猴各有各的本领与神通。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洪荒四灵猴混世四猴,希望大家喜欢!
混世四猴之灵明石猴
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传说是孙悟空。
孙悟空是*著名的神话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相传他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号称为 “美猴王”。后来在西牛贺洲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七十二变[1]、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
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后大闹地府与天宫,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因感觉职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并迫使天庭承认该封号。因醉酒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佛祖的斗法中失利,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过自新。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成为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人将它奉为神明。
混世四猴之赤尻马猴
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命位处地水火风之水位。
赤尻马猴又名淮水无支祁。传说的四大灵猴之一,善于变化,力敌九龙,且善于控水,就连水神共工也不敢称在控水之术上稍胜他一筹。
通臂猿猴
混世四猴之通臂猿猴
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命位处地水火风之地位。
通臂猿猴为传说中六道众生之外的灵物。
小说中的通臂猿猴有说是白猿公,曾在楚地修炼千年,徒手接住楚王十八支箭。《三遂*妖传》
武器:擎天柱。
混世四猴之六耳猕猴
六耳弥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命位处地水火风之风位。
六耳猕猴,是冒充孙悟空,实力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唐僧:紧箍疼不出;天王:镜子照不出;观音:我也看不出;谛听:我看出来也不敢说……谁都认不出来,最后还是如来佛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一说为孙悟空之二心,故与孙悟空本领无二。
如来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送灵澈上人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灵澈上人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及注释】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1、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
2、苍苍:深青色。
3、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4、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5、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赏析】
瞑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阵阵,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的佳作。
灵澈上人大概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方回评其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方东树评其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从这首小诗中,也能够体会到这一特色。
静景与动景结合巧妙。诗的一、三、四句,写的是静景,二句写的是动景。动、静互相衬托,互相映辉。古寺、斜阳、青山等静物一经渲染,令读者对钟声这一动景印象犹深,仿佛耳旁久久地萦绕着那悠扬的响声;反之钟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出郊野的宁静肃穆,而此时,诗中人物的离情别绪更强烈了。这就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写景与抒情妙合无垠。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尤其是后两句,乍看好像是写郊野向晚的景色,实则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荷笠带斜阳”一句,最易误解为纯属自然景物的描写,无甚用意。其实不然。作者写斜阳经天,不是光照山峦火树,而是映现于荷笠者一身,是为了突出“荷笠”这一人物形象和整个画面构图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感情的专注。画面上的光束、景物,是和送别之情紧密相连的,这就不仅是景物的烘染,时序的变换或感情的陪衬,而是对全诗的立意、构图、设色和抒情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首诗正是既写景,又抒发胸臆,注意景物选择和人思想感情的协调统一,使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和谐合拍,故能把感情表达得更含蓄、更贴切、更完美。
这种诗能给人留下欣赏的余地和珍视友谊的启示。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简注
灵隐寺,禅宗名刹,在杭州。鹫岭,灵鹫峰,又名飞来峰。岧峣,高峻。萝,藤萝。刳木,指刳木为瓢,汲取清泉。烦嚣,尘俗间烦乱喧嚣的杂事和杂念。天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天台山,在县北三里,亦名大小台山,以石桥大小得名。”又一佛教胜地。
评析:
宋之问(656?一713?),字延清,汾州西河人。初唐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人称“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这首排律是宋被贬越州后游灵隐寺所作。全诗通过对灵隐寺的描写,表达了超尘脱俗的理想境界。
全诗如画。前六句是主体。鹫岭二句,山寺相映生辉,更显出灵隐寺肃穆空寂,佛家胜境。楼观二句是名句,登上寺楼可观沧海日出,站在寺门可见浙江潮涌。对仗工整,景象壮观。备受时人及*称赏,竟有传说,说这联是宋之问经过初唐四杰之一,前辈诗人骆宾王的点化,才写成的。接下二句,进一步刻灵隐山的灵秀:桂子从月宫飘落凡间,佛香飘上云天,给佛地蒙上一空灵神秘的色彩。
诗的后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寺寻幽揽胜的情景和感想。诗人时而攀住藤萝登上高塔远眺,时而持木瓢寻找清泉汲水一路观景。气候温和,霜薄冰轻,山花犹放,红叶未凋。自小就喜爱远方的奇异景色,今日面对美景,洗净了满心的烦恼。
“待入”二句,天台实为又一佛教胜地,“以石桥大小得名”。乍看似乎离开了对灵隐寺的描写,实际上是说由一佛教胜地而联想到相隔不远的又一佛教胜地。这是诗人意犹未尽的表现。乍看“若离”,而实不离,是有意宕开一笔,诗人用“若即若离”的笔法,以求得余韵不绝的艺术效果。至此,篇首所显示的“寂寞”心态已转化为超脱尘世,超脱自我的高情远志。
全诗辞藻清华,音调和婉,于细针密线中显出一种清远之气。无论从气格还是从技巧上来看,都可以视作盛唐时代五言排律的先声。
灵猴的古诗
描写猴子灵活的古诗
猴哥的古诗
猴与羊的古诗
长须猴的古诗
有关猴的古诗
皮皮猴皮猴的古诗
沐猴而冠的古诗
含有猴子的古诗
猴子和牛的古诗
有美猴王的古诗
描写猴的古诗
古诗里的猴子
关于金猴的古诗
含有猴的古诗大全
带有猴子的古诗
猴的古诗和故事
古诗里的猿是猴子
猴年的古诗大全
形容猴子的古诗
古诗中猴的内涵
带猴子的古诗大全
猴子的相关古诗
写猴子的古诗大全
猴字打头的古诗
有关猴王的古诗
有船有猴的古诗句
关于猴年的古诗
写画猴的古诗句
猴子摘桃的古诗
望天门山古诗的钢笔字的图片
描绘了可爱的孩童形象的古诗
子规在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最少见的写雪的古诗5首
含雨的四字词语和古诗词
菊花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体现中华优良传统的古诗
春节贴的古诗
渔父二首的古诗
古诗字有福和兰的
对军人的爱的古诗词
立秋时节旅途*安的古诗
含曈字的古诗词
有关中秋节思念老师的古诗词
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视频
带数学问题的古诗
宋王安石的古诗
中秋节的古诗作业帮
妻贤夫贵的古诗
陆游写常山的古诗
霸气的古诗超拽霸气
关于亲情的古诗和意思
介绍物品的古诗词
描写和赞美春天的古诗词
王安石写的古诗泊船瓜洲
芷江的古诗
关于武汉的古诗唐伯虎
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和诗歌
闻一多的现代古诗词
中秋节的古诗著名
夸男人好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