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别韦司士高适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夜别韦司士高适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夜别韦司士高适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夜别韦司士高适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着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着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电影,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作者: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注释:
1、燕:通宴,意为休息。
译文: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与文士宴集并抒发个人胸怀的诗。诗人自惭居处高崇,不见黎民疾苦。全诗议论风情人物,大有长官胸襟。叙事,抒情,议论相间,结构井然有序。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古诗调笑唐韦应物。
《别董大》高适唐诗鉴赏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诗鉴赏
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高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上乘之作。
《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适唐诗原文鉴赏
人日题诗寄草堂,
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
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
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
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
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
愧尔东西南北人!
高适诗鉴赏
《人日寄杜二捨遗》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感人的一篇。人日指农历正月初七,杜二指杜甫,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这首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因为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接起来了。
高适和杜甫早在开元末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又同样落魄不群。安史乱起,高适在玄宗、肃宗面前参预重要谋略,得赏识,境遇比杜甫好得多,曾任淮南节度使,*定永王璘的叛乱。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落到成都,高适赋诗慰问,馈赠粮食。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此时,高适年*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相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适作了这诗,寄往成都草堂。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古诗赏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夜寄邱员外》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译文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注释
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属:正值,适逢,恰好。
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鉴赏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在咫尺。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在中国文坛,唐朝绝对是一个星光璀璨,大咖云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诗歌繁荣时代。
从初唐的骆宾王、王勃、卢照邻;到盛唐的李白、杜甫、高适;再到中唐的柳宗元、白居易、韩愈;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他们都是文坛巨匠,诗歌大家,更是大咖中的代表。
他们的思想智慧,文学成就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他们既温文尔雅,又具雷霆万钧的性格,并将万代传承。
今天我们走进盛唐,去了解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同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被誉为“五贤人”,为了纪念他们,*在开封专门为他们设立了五贤祠。他就是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的高适。
提到高适,我们就会想到那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的美妙阔远和荒凉。他是今河北景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官至刑部侍郎、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他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具有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特质。
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春天,礼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廷,他的门客董庭兰(因为在家排行第一,故称董大)也离开了长安。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有诗为证,赞曰: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由此可见董庭兰抚琴技艺的高超。而在这一年的冬天,高适也很不得志,四处浪游,恰逢此时与董庭兰相识于雎阳(今河南商丘县南),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并在分别时,高适写下了这首《别董大》,以示激励朋友,寄予信心和力量,而末尾两句更是质朴、豪爽,大妙。
诗曰: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慷慨悲歌,发自肺腑,又以真诚的情谊,坚强的信念,于慰藉中寄希望,愿朋友一切安好。
上联写景致,“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凛冽,黄沙弥漫,遮天蔽日数千里,使得太阳也黯淡无光,给人一种悲而犹壮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以绵绵悠远的情致写出,呼啸的北风送走了行雁,却又迎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下联写慰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句写出了大开的境界。原本董庭兰是朝廷大臣宠信的琴师,一定人脉很广,所以不用担心遇不到知音,因为普天之下,没有几个不认识你这位大琴师的。
后两句是慰藉朋友要满怀信心和力量,未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读完此诗,遂感意境高远,雄阔苍茫,字字由诗人内心喷薄而出,因而才能把临别赠语写的如此体贴入微,坚定不移。
而最后两句,声情慷慨,表明了董庭兰交游之广,琴艺之高。诗人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激情满满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写的质朴、豪爽,大妙。
高适的送别诗(精选8首)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适的.送别诗(精选8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别韦参军》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送田少府贬苍梧》
沉吟对迁客,惆怅西南天。
昔为一官未得意,今向万里令人怜。
念兹斗酒成暌间,停舟叹君日将晏。
远树应怜北地春,行人却羡南归雁。
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
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
《*台夜遇李景参有别》
离心忽怅然,策马对秋天。
孟诸薄暮凉风起,归客相逢渡睢水。
昨时携手已十年,今日分途各千里。
岁物萧条满路歧,此行浩荡令人悲。
家贫羡尔有微禄,欲往从之何所之。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
云卧临峄阳,山行穷日观。
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
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古诗赏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湖南羊处士别业》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
作者:唐·刘长卿
杜门成白首,湖上寄生涯。
秋草芜三径,寒塘独一家。
鸟归村落尽,水向县城斜。
自有东篱菊,年年解作花。
注释
①羊:全诗校:“一作来。”
②自有东篱菊,年年解作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上二句全诗校:“一**汝醒远醉,东篱菊正花。”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作者介绍
刘长卿(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繁体对照
卷147_134過湖南羊處士別業劉長卿
杜門成白首,湖上寄生涯。
秋草蕪三徑,寒塘獨壹家。
鳥歸村落盡,水向縣城斜。
自有東籬菊,年年解作花。
刘长卿的其它作品
新年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送灵澈上人
听弹琴
送方外上人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是五代十国时期韦庄所写的一首词,是一首流连缱绻,情感凄恻的离别词。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前言】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是五代十国时期韦庄所写的一首词,是一首流连缱绻,情感凄恻的离别词。词中所写的场景当是漂泊他乡的游子对从前离别场景的回忆。上片回忆别时情景,红楼香灯,流苏半卷的富丽环境,与残月出门,美人倾泪的愁苦离情形成强烈对比,愈发增添了离人的惆怅。下片写异乡怀人,悦耳动听的琵琶声,宛若爱人的耳边叮咛,正劝我早日归家团聚。词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毫无滞碍,格调清丽疏淡,蕴藉风流,手法上则纯用白描,具有浓郁的民间词气息。
【注释】
①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此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一说犹青楼,妓所居。
②堪惆怅:堪,“那堪”的省文。此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③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
④流苏帐: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干车马、帐帐等物上。此指饰有流苏的帷帐。
⑤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此句是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⑥琵琶:初创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等地,汉代传人我国。后经改造,团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八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垃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观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乐器。
⑦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
⑧弦上黄莺语:此句是指琵琶之声犹如黄莺的啼叫。
⑨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
【翻译】
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赏析】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创作于韦庄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此词描写是一段艳情牛活的回忆,是一幅夜阑泣别的画图。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主要运用赋法。叙说离别之景,抒发离别之苦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小小的红楼,散发出清香的灯光,流苏帐半卷着,这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氛。然而这样美好的情景又是那般地让人感伤悲苦,因为这亦是一个离别的夜晚,明日就山岳相隔,天各一方了,此情此景令人不堪。“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良宵苦短,残天晓,和泪辞别。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运用比喻,有含蓄不尽,余味曲包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想像的广阔空间。
下片“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用形象的比喻写“美人”临别时一支如泣如诉的琵琶曲。那琵琶是用黄金翠羽装饰起来的,弹起来如莺声娇软,婉转动人。整个曲子凝成一句话“劝我早归家”,叮咛之语,温柔缠绵,弦上之乐与辞别之语两两相应,而今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思归之心,更加迫切。末一句民“绿窗人似花”作结,更添一层相思。绿窗之前苦苦等待的人儿像花一样的美丽,也像花一样的容易凋零。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这一切都时时警醒着在外漂泊的游子,早作归家之计,不然等到春归花落,美人迟暮之时他就只有深深的遗憾了。
《江夏赠韦南陵冰》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夏赠韦南陵冰》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内容】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在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在江夏(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逗留的日子里,遇见了长安故人、当时任南陵(今属安徽)县令的韦冰。在唐肃宗和永王李璘的夺权内哄中,李白成了牺牲品,蒙受奇冤大屈。现在刚遇大赦,又骤逢故人,使他惊喜异常,满腔悲愤,不禁迸发,便写成了这首沉痛激烈的政治抒情诗。
诗一开始,便是一段倒叙。这是骤遇后对已往的追忆。安史乱起,你远赴张掖,我避地三巴,地北天南,无缘相见。而当叛乱初*,肃宗返京,我却琅当入狱,披霜带露,长流夜郎,自觉将凄凉了却残生。想起长安旧交,此时必当随驾返朝,东风得意,而自己大约只能在梦中会见他们了。谁料想,我有幸遇赦,竟然又遇见无望相会的长安故人。这实在令人喜出望外,惊讶不已,简直不可思议,茫然如堕烟雾。李白是遇赦的罪人,韦冰显系被贬的官员,在那相逢的宴会上,人众嘈杂,彼此的遭遇怎能说得了、道得清啊!从开头到“苦心”句为一段,在概括追叙骤遇的惊喜之中,诗人寄托着自己和韦冰两人的不幸遭遇和不*情绪;在抒写迷惑不解的思绪之中,蕴含着对肃宗和朝廷的.皮里阳秋的讥刺。这恍如梦魂相见的惊喜描述,其实是大梦初醒的痛心自白。爱国的壮志,济世的雄图,竟成为天真的迷梦,真实的悲剧。
诗人由衷感激故人的解慰。昨天的宴会上,衣绣的贵达为自己斟酒,礼遇殊重。但是,他们只是爱慕我的才名,并不真正理解我,而我“病如桃李”,更有什么可讲的呢?当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世人终会理解我的,对于我的今昔荣辱,就得到故人的了解。前些时听到了南*太守李之遥一番坦率的真心话,使人豁开胸襟;今日在这里又得闻你的清正的言论,真好象深山拨开云雾,使人看到晴朗的天空,驱散了心头的苦闷。从“昨日”句到“四望”句这一段,诗人口气虽然比较*缓,然而却使人强烈感受到他内心无从排遣的郁结,有似大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闷。
最后一段,笔势奔放恣肆,强烈的悲愤,直泻而出,仿佛心头压抑的山洪,暴发了出来,猛烈冲击这现实的一切。人闷,心闷,苦痛,辛酸,接连不断,永远如此。我只有借酒浇愁,痛饮它二千石。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我为什么不能呢?晋朝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喝得酩酊大醉,“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世说新语。任诞》),别是一番贤主人的风流倜傥之举。而李白喝的是苦闷之酒,孤独一人,自然没有那份闲适之情了,所以酒醉也不能遣闷。还是去遨游山水吧,但又觉得山山水水都象江夏附*著名古刹头陀寺一样,充斥那苦行的僧人气,毫无乐趣,不称人意。那么,哪里是出路,何处可解闷呢?倒不如乘船飘游,招唤乐妓,鸣笳按鼓,歌舞取乐;把那曾经向往、追求的一切都铲除掉,不留痕迹;把那纷争逞雄的政治现实看作一场梦幻,不足介怀;就让歌舞来宽解离愁吧!诗人排斥了自己以往自适的爱好,并非自暴自弃,而是极度苦闷的暴发,激烈悲愤的反抗。这最后十四句,情调愈转越激烈。矛头针对黑暗的政治,冷酷的现实。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是本篇感情最激烈的诗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黄鹤楼”因神仙骑鹤上天而闻名,“鹦鹉洲”因东汉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一个令人向往神仙,一个触发不遇的感慨,虽然是传说和历史,却寄托了韦冰和李白的情怀遭际。游仙不是志士的理想,而是失志的归宿;不遇本非明时的现象,却是自古而然的常情。李白以知己的情怀,对彼此的遭际表示极大的激愤,因而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不再怀有梦想,不再自寻苦闷。然而黄鹤楼捶不碎,鹦鹉洲倒不了,诗人极大的愤怒中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悲伤。
这诗抒写的是真情实感,然而构思浪漫奇特。诗人抓住在江夏意外遇见韦冰的机缘,敏锐觉察这一意外相遇的喜剧中隐含着悲剧内容,浪漫地夸张地把它构思和表现为如梦觉醒。它从遇赦骤逢的惊喜如梦,写到在冷酷境遇中觉醒,而以觉醒后的悲愤作结。从而使诗人及韦冰的遭遇具有典型意义,真实地反映出造成悲剧的时代特点。诗人是怨屈悲愤的,又是痛心绝望的,他不堪回首而又悲慨激昂,因而感情起伏转换,热烈充沛,使人清楚地看到他那至老未衰的“不干人、不屈己”的性格,“大济苍生”、“四海清一”的抱负。这是诗人暮年作品,较之前期作品,思想更成熟,艺术更老练,而风格依旧,傲岸不羁,风流倜傥,个性突出,笔调豪放,有着强烈的感*彩。
夜别韦司士高适的古诗
高适别董的古诗
韦处士郊居的古诗
古诗高适的除夜作
夏夜的古诗韦庄
高适别董大的古诗诗
别童大唐高适的古诗是
适合男士夜深人静的古诗
高适送别董大的古诗
唐高适的古诗留别郑三
高适送别诗句
高适的送别诗句
别董大古诗高适的资料
高适的别董大古诗读法
高适的别董大的诗句
高适别董大的诗句
播放古诗高适写的别董大
冬夜韦庄古诗的读音
别董大其二唐高适的古诗
爱上古诗高适的别董大
高适的除夜作古诗讲解
高适的送别诗名句
高士的古诗
别董大古诗唐代高适的诗意
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
高适送别友人的诗句
别董大唐高适的古诗意思
访高士的古诗
别董大高适古诗的原文意思
别董大作者高适是送给的古诗
越来越疏远的古诗
培训班取得成绩的古诗
满族正蓝旗的古诗
古诗里面关于写长沙的诗
描写五味杂陈的古诗
带童子的古诗大全
表示没信心的古诗
朗诵古诗的形态
形容花的芬芳的古诗
关于钱权的古诗
关于古诗的国家级课题
古诗新村居的拼音
要求带拼音的古诗
写古诗词大会的观后感
祝贺锦绣前程的古诗
李白写除夕节的古诗
关于岩礁的古诗
古诗中烟的寓意和象征
同宗和同族的古诗
鸣字的古诗拼音
古诗社的第一任社长
关于人跟动物关系的古诗
包含萋萋满别情的古诗
赞美五月花开的古诗
描写浮生未歇的古诗
带拼音的简历古诗
古诗中的酒品味
关于灰太狼的搞笑古诗
描写铺地样式多的古诗
关于八蛇吞象的古诗
2岁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