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

关于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81) 语录(62) 说说(22) 名言(47) 诗词(1k+) 祝福(2k+) 心语(1)

  • 古诗《寒菊》赏析

  • 古诗《寒菊》赏析

      《寒菊》是南宋诗人寒菊郑思肖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寒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寒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和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和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和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和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和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古诗简介

      《寒菊》是南宋诗人寒菊郑思肖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翻译/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赏析/鉴赏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名家评析

      今·范宁、华岩:“写菊便是写人,菊花不会自行掉落,只有被风吹袭后才干枯。诗人用寒菊的秉性来体现自己忠于宋朝、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

    [阅读全文]...

2021-12-07 16:46:44
  • 寒菊郑思肖赏析(郑思肖寒菊古诗欣赏)

  • 本文约1761字,阅读需 6 min 左右。

    自从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陶渊明就成了爱菊之人的典范,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优秀的咏菊诗篇也比比皆是,从各自的角度颂赞着菊花。

    陶渊明爱菊,赋予了菊花隐逸者的气质,以下两位诗人则赋予了菊花坚守本心的坚强品格。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绕着篱笆欣赏着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他家菊花之多,如同当年陶渊明的家。诗人专注地欣赏菊花,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到了“日渐斜”的傍晚时分。各色菊花花团锦簇,花香芬芳扑鼻,是何等美好的景色。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勾勒出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乐不思返的画面。

    为什么诗人偏爱菊花呢?

    诗作往往与诗人自身的境遇有极大关系。这首诗作于807年,在前一年,元稹高中状元,春风得意,锋芒毕露。但好景不长,因触怒了*被贬。又遇母亲去世,丁忧在家中。

    元稹的房屋四周遍种菊花,秋天一到,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东篱。绕篱赏菊,不知时刻,抬头一看已是黄昏。此时的元稹,估计也产生了如同陶渊明一样的隐居心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说,不是他偏心,而是菊花的品格让他钦佩。

    大部分的花只在春天或者夏天开放,到了深秋,百花尽数凋谢,只有菊花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开放。显然菊花与百花不同,坚守着自己的品格,凌风傲霜。

    在一片肃穆的深秋中,菊花给庄严的大地一抹欣喜的颜色,为大地增添了盎然的生机,说明菊花与众不同,赞美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高洁操守。

    这是对菊花的赞美,更是对自身高洁情操的坚持。忍得住风霜,耐得住寂寞。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但不似陶公全用意象,饱含哲学。诗人同样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在描绘具体画面之后,以解释一般的口吻,道出爱菊的原因;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最后一句“此花开尽更无花”,点出了菊花的品格,提升了整首诗的格局,让人有遐想,有惆怅。

    宋代郑思肖的《寒菊》,同样表现了菊花的孤傲。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进一步描绘了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画。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即使衰败,也决不被吹落地面,不愿被践踏,不愿与污泥混杂。

    凋谢后的残菊,虽然没有了芬芳的香气、没有了娇艳的色彩,但依然坚持自我,傲立枝头。

    郑思肖的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他托物言志,赋予了这首菊花诗特定的内涵。

    要读懂这首菊花诗,或者说,要读懂南宋诗人的菊花诗,必须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元兵南下后,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提出抗敌之策。但是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统治者纸醉金迷,根本无心抵抗,更别提收复国土。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南宋灭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将“大宋”二字隐喻其中,这是一种拆字再组合的方法:将“本”字拆分,“十”置于“穴”中,即为“宋”字;没有了十的“本”,即为“大”。

    他擅长画墨兰,宋亡后,他画兰花再不画土,当人们问起原因,他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诗中的“北风”,指向来自北方的蒙古汗国。这首诗是郑思肖颂菊自喻,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南宋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都与当时南宋小朝廷的偏安、软弱有关。陆游在《枯菊》中写下“空余残蕊抱枝干”,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相比之下,“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语气更加坚定,后者只是普通的陈述句,“舞”字又带有些许柔美的情调。更重要的是,“北风”更加明确地点出作者的反抗之情。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也都是好诗,但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更为深广,打动人心。

    [阅读全文]...

2022-04-08 20:37:14
  • 描写梅花的古诗《白梅》赏析

  • 梅花,文学
  • 描写梅花的古诗《白梅》赏析

      导语:《白梅》是元代王冕创作的七言绝句。作者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同时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描写梅花的古诗《白梅》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梅

      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译文

      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

      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注释

      ①著:放进,置入。此身:指的是白梅。

      ②混:混杂。芳尘:香尘。

      ③清香发:指的是梅花开放,香气传播。

      ④乾坤:天地。

      赏析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梅树比作自己。 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下阙两句也许只是作者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全世界的白梅齐放,清香四溢,玉宇澄清。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阅读全文]...

2022-06-24 17:24:08
  • 《寒菊》的赏析

  • 学生
  • 《寒菊》的赏析

      这是出自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赏析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吧。

      原文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赏析

      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则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这是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只有用在"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才贴切。

      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阅读及答案

      10.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6分)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5分)

      答案:

      10. 塑造了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菊花形象。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中可看出不随时俗、孤高傲世。从“枝头抱香死,北风不落” 中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 ,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3分)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拟人)的表现手法。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自己不惧强??? 暴、忠于大宋的情怀。(3分)

      11. 抒发了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1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精神。(2分)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表示自己诗人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精神。(2分)

    [阅读全文]...

2021-11-30 23:13:29
  • 菊花这首诗的志向(赞美菊花的古诗鉴赏)

  • 菊花,志向,赞美
  • 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他的一生也是写过了无数经典的名篇佳作,尤其是他笔下的爱情更是缠绵悱恻,每一首都足以令人惊艳,往往看似写得很普通,可是读来却是令人拍案叫绝,这也正是诗人最伟大的一个地方,而读这样的作品,也最是令人感动。大概也只有李商隐那种深情的男子,才能够写出那些深情的诗句。虽然他的这些作品距离我们有着上千年的时间,可是当我们读起这些作品时,依旧还是会被感动。

    [阅读全文]...

2022-02-14 01:56:37
  • 志向的诗句

  • 志向
  • 志向的诗句

      志向的重要性在古代就已经被人所知道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志向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5、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2、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郑板桥《秋荷》

      13、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魏源《晓窗》

      1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1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6、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张谓《题长安主人壁》

      1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18、新诗句成相借问,闲来议尽共寻思。终今三十余年事,却说还同昨日时。——张籍《逢王建有赠》

      19、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0、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21、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语短长。——于谦《两袖清风》

      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2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5、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26、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春宵》

      2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8、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潜《读山海经》

      2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0、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常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离骚》

      31、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

      3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3、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汉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3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3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9、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40、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41、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洪亮吉《悯旱》

      42、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4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4、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过客是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4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4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4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4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4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阅读全文]...

2022-05-07 13:14:40
  • 有关理想志向的古代诗句

  • 志向,古代,理想
  • 有关理想志向的古代诗句

      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理想志向的古代诗句,一起来看看吧。

      1、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2、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剑客》贾岛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曹操《龟虽寿》

      5、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清照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其德。——汉班固《汉书》

      9、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李白

      1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1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明曹学佺《蜀中广记》

      12、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汉韩婴《韩诗外传》

      13、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战国荀况《儒效》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15、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易事,只怕粗心人。——清袁枚《随园诗话》

      16、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哪计年。——宋陆游《剑南诗稿》

      1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赖以正书《千幅七言对联》

      19、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春秋老子《道德经》

      2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晋陈寿《三国志》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战国荀况《劝学》

      2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汉刘安《淮南子》

      2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2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潜《读山海经》

      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9、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0、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郑板桥《秋荷》

      1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春宵》

      12、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13、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汉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5、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张谓《题长安主人壁》

      16、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19、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21、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2、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魏源《晓窗》

      2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阅读全文]...

2022-06-19 23:31:30
  • 李白梅花的诗句大全

  • 梅花,李白,冬天
  •   梅花是冬天的佼佼者,以一身洁白或墨黑所征服花的世界。

      1.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____王维《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

      2.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____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3.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____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4.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____李世民《元日》

      5. 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____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6.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____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7.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____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8.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____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____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10.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____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阅读全文]...

2022-05-12 19:28:02
  • 苏轼写菊花诗词名句(赵昌寒菊全诗诗意解读)

  • 苏轼,菊花,诗意
  • 苏轼是北宋中后期的文坛领袖,而且他在的作品对于后世影响也最为深远,他的诗歌清新脱俗,词作又是别具一格;另外在书画方法,也是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可谓是一位全能够型的天才,也正是这样的一位天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又是颠沛流离,特别晚年时期更是生活上时常会出现困境,身体也是出现了问题,可即使是这样他也依旧还是保持了一种乐观的心态,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从而也使得他的作品显得别具一格,往往可能只是看上去很普通的描写,但是里面那一份深厚的哲理,却又是最为令人感动。

    [阅读全文]...

2022-06-09 18:57:29
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 - 句子
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 - 语录
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 - 说说
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 - 名言
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 - 诗词
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 - 祝福
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