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的古诗

关于抢抓农时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抢抓农时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抢抓农时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抢抓农时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3) 语录(3) 说说(13k+) 名言(812) 诗词(176) 祝福(1k+) 心语(100)

  • 关于农时的谚语集锦

  • 谚语,写作
  • 关于农时的谚语集锦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谚语吧,谚语是人们在生活及劳动中逐渐形成的短语。那么,都有哪些经典谚语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时的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1、种棉不选种,必定减收成。

      2、种麦泥窝窝,来年吃白馍。

      3、七宿麦子八宿谷,十二宿上看秫秫。

      4、冬暖大棚膜罩好,种植黄瓜西红柿。

      5、适时种麦年年收,过早过迟有闪失,

      6、如若地里丢,丰产没丰收。

      7、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四年不像啥。

      8、稀麦稠豆,没啥来头。

      9、适时早播老经验,适时晚播也增产,看种看地又看天,“适时”二字要把关。

      10、膘要肥,体要壮,耕耙拉运才顶戗。

      11、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12、先松后紧,越使越稳。

      13、中指二纹,不用问人。

      14、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

      15、秋分稻见黄,大风要提防。

      16、两三厘米浅,六七厘米深,四五厘米准。

      17、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叶落空。

      18、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

      19、僵固瓣,眼睫毛,全部摘净效益高。

      20、要吃馍,泥里拖。

      21、勤拾花,不留羊尾巴。

      22、棉花不入垛,收成不敢说。

      23、冬不揭鞍,夏不去衔。()

      24、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

      25、饥无劲,饱无劲,不饥不饱才有劲。

      26、扬一扬,秕粒剔除种子强。

      27、早黍晚麦不归家,种麦“早”字要狠抓。

      28、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29、二指浅,四指深,三指准。

      30、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

      31、分前种高山,分后种*川。

      32、青十八,红十八,白十八,黑十八,七十二天收回家。

      33、秋分不着“喷”(拾第一次花),到老瞎胡混。

      34、秋分到寒露,种麦不延误。

      35、肥少旱田,适早保险;肥足能灌,酌情播晚。

      36、麦子不出芽,猛使砘子压。

      37、麦种用水漂,瘪粒能除掉。

      38、天气要变,摘花莫慢。

      39、犁沟种不如贴茬耩,贴茬耩不如犁铧响。

      40、要想棉花卖上价,拾花莫要揪疙瘩。

      41、生姜老的辣,甘蔗老的.甜。

      42、该收不收,必定得丢。

      43、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

      44、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45、秋分秋分,昼夜*分。

      46、大兜上缝小兜,好坏棉花分开收。

      47、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48、人方便,牛下肩。

      49、精收细摘,朵絮归仓。

    [阅读全文]...

2022-03-24 07:02:47
  • 二十四节气农时谚语

  • 谚语,二十四节气,语文
  • 二十四节气农时谚语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二十四节气农时谚语,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分。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小满:麦类等夏热作物子粒逐渐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

      【二十四节气】——闽南话谚语

      春谚: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夏谚: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阅读全文]...

2022-06-05 23:19:16
  • 反映农时或气象的谚语

  • 谚语
  • 反映农时或气象的谚语

      农业谚语能够反映农时以及气象,对农业生产很有帮助。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谚语,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1、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2、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3、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

      4、黄鹂来,拔蒜薹;黄鹂走,出红薯。

      5、种子与农业 种子建设

      6、鱼靠水活,苗靠粪长。

      7、选种要巧,穗大粒饱。

      8、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9、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10、露水闪,来日晴。

      11、泥鳅跳,风雨到

      12、七里花香,回家撒秧。

      13、麦在灰里滚,收成靠得稳。

      14、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15、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16、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17、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18、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19、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

      20、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21、粪要入了土,一亩顶两亩。

      22、肥料不下,稻子不大。

      23、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24、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25、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

      26、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27、鸡粪肥效高,不发烧死苗。

      28、种田不施肥,你骗它,它骗你

      29、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30、要想韭菜好,只要灰里找。

      31、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32、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33、春肥满筐,秋谷满仓。

      34、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35、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36、选种没有巧,棵大穗圆粒子饱。

      37、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8、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39、土壤要变好,底肥要上饱。

      40、破粪缸,不用甩,壅田多餐饭

      41、无肥难耕种,无粮难行兵。

      42、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43、人靠饭饱,田靠肥料。

      44、日暖夜寒,东海也乾。

      45、上昼薄薄云,下昼晒煞人。

      46、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47、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48、桃花开,李花落,种子包谷没有错。

      49、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阅读全文]...

2022-06-30 00:23:13
  • 古诗《悯农》及解释

  • 解释,文学
  • 古诗《悯农》及解释

      《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悯农》及解释,希望有所帮助!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等的现实的不满。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6、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7、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扩展资料: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阅读全文]...

2022-07-26 19:04:22
  • 悯农古诗赏析

  • 悯农古诗赏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悯农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悯 农

      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 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 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 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 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等的现实的不满。

      赏析

      《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各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正文的反结果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续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众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了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锄禾》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是“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的补叙,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民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它*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趋势的同情。

      李绅当然不懂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道理,但是,我们从几十年之后唐末农民起义的“天补*均”的口号中,便不难看出这两首诗在客观上是触及到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阅读全文]...

2022-07-27 13:36:50
  • 含有抓字的古诗词 带抓字的诗词名句

  • 穿衣服提领,抓鸭子捉颈。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蒲松龄《牧童逮狼》

    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蒲松龄《牧童逮狼》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吴承恩《猴王出世》

    春衫惹定茨糜科,绊倒花抓破。——刘秉忠《【南吕】干荷叶八首》

    叫唤的猫不抓老鼠。

    家贼难防,外鬼难抓。

    抓住荷叶摸到藕。

    蠢汉挑瓜,见大就抓。

    [阅读全文]...

2022-03-18 00:52:52
  • 描写农耕生活的古诗

  • 生活,文学
  • 描写农耕生活的古诗

      描写农村生活中的场景,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农耕生活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渭川田家【唐】作者: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东坡

      作者: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2、田舍

      作者: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3、答陆澧

      作者:张九龄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4、田园乐七首·其五

      作者: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5、初秋行圃

      作者: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6、陆浑山庄

      作者: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阅读全文]...

2022-06-15 03:46:59
  • 悯农古诗的意思翻译(悯农其二古诗的意思翻译)

  • 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喵一下,锄禾是给禾苗除草,大中午的应该不会傻傻地再松土,当然,要是理解成把禾苗锄掉,那就算你赢了。禾苗可能是麦苗或者豆苗,最可能是小米苗,但肯定不是玉米苗,玉蜀黍直到明朝才会传入中国给老百姓加餐果腹。

    汗滴禾下土,与首句重叠一个禾字,为诗家所忌,但也突出了禾苗的形象,侧面强调了对农民伯伯的悲悯之情。

    如果只知“民以食为天”,不见“正午汗滴”之艰,难免会造成思维错乱,发出“何不食肉糜”之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中餐食来之不易,每个小米粒都是辛苦所得。

    化肥农药除草剂,农机良种高科技,今天的粮食生产远不是古时一把锄头所能想象的。所谓“一人耕而九人处”,粮食的增收还是要靠工业化大机器。

    颇为讽刺的是,写出此诗的李绅大人,后来官居宰相,却大摆排场,挥霍无度。往事越千年,而今吃饭要光盘,莫学当时悯农李绅士,只会说来不会干。

    [阅读全文]...

2022-01-25 17:59:36
  • 形容春耕农忙的古诗

  • 形容春耕农忙的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形容春耕农忙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溪春耕

      [唐]钱起

      荷蓑趣南径,戴胜鸣条枚。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

      沟塍落花尽,耒耜度云回。谁道耦耕倦,仍兼胜赏催。

      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

      春耕

      [宋]陆游

      今年液水满西畴,父老人人卜有秋。

      只要耕犁及时节,裹茶买饼去租牛。

      南浦春耕

      [明]止庵法师

      索索缲车谷口闻,鸟催农事日纷纷。

      新生野水瓜藤绕,旧作田塍井字分。

      耕雨每怜黄犊健,带经犹爱小儿勤。

      晚风独立溪桥外,流水桃花一队云。

      忆*泉杂咏—忆春耕

      唐李德裕

      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

      原田春雨后,溪水夕流*。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南溪春耕

      唐钱起

      荷蓑趣南径,戴胜鸣条枚。

      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

      沟塍落花尽,耒耜度云回。

      谁道耦耕倦,仍兼胜赏催。

      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

      卜居

      唐杜甫

      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

      未成游碧海,著处觅丹梯。

      云障宽江左,春耕破瀼西。

      桃红客若至,定似昔人迷。

      张舍人南溪别业

      唐法振

      新田绕屋半春耕,藜杖闲门引客行。

      山翠自成微雨色,溪花不隐乱泉声。

      渔家远到堪留兴,公府悬知欲厌名。

      入夜更宜明月满,双童唤出解吹笙。

      新城道中二首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阅读全文]...

2022-04-14 04:08:03
  • 描写农耕生活的古诗

  • 生活
  •   描写农村生活中的场景,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阅读全文]...

2021-12-18 11:34:47
抢抓农时的古诗 - 句子
抢抓农时的古诗 - 语录
抢抓农时的古诗 - 说说
抢抓农时的古诗 - 名言
抢抓农时的古诗 - 诗词
抢抓农时的古诗 - 祝福
抢抓农时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