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庭坚描写春天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黄庭坚描写春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黄庭坚描写春天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黄庭坚描写春天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黄庭坚《清明》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庭坚《清明》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所属文学时期:隋唐五代文学
同时期作家:元稹、白居易
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赠太尉,谥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注释
①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②“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蛰(zhé):动物冬眠。
③“人乞”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④“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⑤蓬蒿(hāo):杂草。丘,指坟墓。
译文
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创作背景
黄庭坚的《清明》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一意孤行,从而形成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啭zhuàn:鸟婉转地鸣叫。
解:懂得,理解。
因风:借着风势。
因:凭借。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他是一个全才,诗书画皆能。
他是苏轼的学生,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
他的书法独树一帜,与米芾、蔡襄齐名;
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他是黄庭坚。
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他留下的一首首宋诗佳作,*吟咏不绝。
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的作品。
诗词君分享黄庭坚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起来感受黄庭坚笔下的悲喜人生吧!
1、最动人的友情诗:《寄黄几复》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世界上有一种动人的情感,叫友情。
黄庭坚与黄几复是早年知交,作此诗时,一个在山东德州,一个在广州四会县,相隔万里,却阻挡不了牵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传唱千古的名句,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即使十年未见,黄庭坚依然懂得朋友的坚持: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不止是牵挂,更是懂你的坚持,支持你的坚守。
2、最欢快雄奇的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被流放六年后,黄庭坚被赦,他沿江东下,途经岳阳,冒雨登岳阳楼饱览湖光山色,写下这两首诗以表达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劫后重生的喜悦油然而生。因而虽未到江南,诗人不由“先一笑”,放逐归来的欣幸跃然纸上。
这“笑”源于洞庭湖壮阔的自然风光,更源于诗人度过逆境后不畏磨难、豁达自信的自然流露。“对君山”中“对”的沉着,正表现了诗人从死地中走出的自信和坦荡不惧的内心化境。
记得多去感受一些生活中让你觉得快乐的时刻。
3、最隽雅绝伦的诗:《水调歌头·游览》
《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人的心中总会有一片特殊的空间,在那里,自己是无可替代的主人。
黄庭坚的一片自留地是哪里呢?
是一个“桃花源”,这里有桃花、有瑶草、有彩虹、有玉石,但就是没有懂自己的人。即使没有知己,黄庭坚依然坚守着自己内心。
全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
只有经历最痛苦的坚持,才能配得上拥有最永久的幸福。
4、最有哲理的诗:《牧童诗》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据说这首诗是黄庭坚七岁时所写。
牧童骑着牛儿,从前村慢慢走过;吹着笛儿,笛声在田间随风飘悠。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
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常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悠闲朴实无华的田园风光。
牧童世界的美好饱含着诗人的社会理想,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批判视角。表达了作者赞颂牧童清闲自在,不追求名利的生活情怀,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淡泊,不应受名利所驱。
不浮躁,不贪婪,只有把生活表面的花哨洗去,才能从容踏上想去的远方。
5、最孤独寂寞的诗:《登快阁》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说到清明时节,人们提到它的历史之早时,必须要举出一些事例来佐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另外还有个叫做王禹偁的诗人,他的《清明》诗也是为时人所称道的。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因为他表达的是一个穷人的凄楚的清明节,符合当时大多数人的口味,过节就像和尚化缘一样。
还有就是韩翃的寒食节的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因为清明节和寒食节是前后紧挨着的,唐宋时期放假,这两个节是连在一起放,一共有七天假。而这首诗又表达了一种寒食节禁火的不公*,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古人清明节放这么长的假,都是用来干什么呢?大家知道我国古代讲以孝道治天下,清明节放假主要是让公职人员回乡扫墓祭祖,要算上来回赶路的时间,少了就会来不及。
因此清明节就有两大主题,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所以清明节也叫做踏青节、三月节和祭祖节。这个时候阴气衰退,阳气生发,是人们走向自然吐故纳新的好时候。
其次民间还有禁火、插柳、荡秋千、踢足球、放风筝等一系列文娱体育活动,这个节日是真正把自然节气和人文风俗融汇到了一起。
至于文人墨客写清明节的诗文,那真是多得不计其数。下面我们来欣赏北宋诗人黄庭坚写的《清明》诗,作为文人,他对当时的清明节是持的一个什么态度。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诗歌首联点题,主要采取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节日前后的景物,以乐景写哀情,表达悲怆的情怀。
天气暖和,莺歌燕舞,桃红李白,这当然是佳节的气象。不说桃花李花盛开,而是用一个笑字,这就在拟人的手法中突出了春天的蓬勃活力和可爱。
但是另一边呢,是野田荒垅,是蓬蒿茅草掩盖下的坟丘和累累白骨,是人们扫墓祭祀悲伤哭泣的情形。一边是生气勃勃的春天,一边是荒芜和死亡,而这恰好又是自然规律。面对这样的无奈,人又怎能不愁呢?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春雷阵阵传来了清新的气息,那些休眠蛰睡的蛇虫都被惊醒。春雨飘飘洒洒,寒冬里皴裂的土地又再一次吸足了水分。
土壤松软了,青草都探出头来。这些青草是细小柔软的,可见它们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颔联比起首联的“野田荒垅”来,又是一个转折,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大地回春。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颈联跳出景物描写的圈子,诗人从历史的角度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这里主要是用典,写了一个“乞祭余”的齐人和一个“甘焚死”的士子。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记载,那个齐人不但向人讨吃祭品,还要回家对自己的妻妾炫耀。而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呢,他宁可烧死在绵山,也不下山接受晋文公的封侯而享受荣华富贵。
这里诗人巧妙地用典,通过对比,对卑鄙无耻行乞讨好的小人,给予了无情的抨击,赞誉了那些富贵不能淫的节气之士,表示了自己爱憎分明的人生态度。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通过以上两种人德行的对比,诗人在这里发出感叹,这世道是多么不公,无论是情操高洁的君子,还是品行恶劣的小人,最后都落得黄土一抔、蓬蒿一丘。
虽然这里表现的是一种质问,但其中隐含着对贤愚不分、同归于无的自然规律的无可奈何。那么这样一锅煮了,高低贵贱,千秋功罪,又有谁来分辨,谁来评说呢?
实际上诗人这里发出的质问,也是一种不*之鸣,是一种愤激之词。这样浑浑噩噩、善恶不分、赏罚不明,甚至黑白颠倒的情形,难道不是对个人对社会对天地良心的辜负和伤害吗?
总之,诗人黄庭坚通过清明节盛衰两种景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现象进行了抨击,同时也是对自己遭遇、命运的感慨。
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黄庭坚《醉蓬莱》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黄庭坚《满庭芳·茶》
飞骑轧,鸣珂碎。——黄庭坚《千秋岁·苑边花外》
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黄庭坚《醉蓬莱》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黄庭坚《醉蓬莱》
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黄庭坚《送舅氏野夫之宣城》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黄庭坚《秋怀二首》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黄庭坚《满庭芳·茶》
别时不似见时情。——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望蔚然深秀,琅玡山也。——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黄庭坚《千秋岁·苑边花外》
*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黄庭坚《品令·茶词》
因以金荷酌众客。——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黄庭坚《送舅氏野夫之宣城》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黄庭坚《秋怀二首》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黄庭坚《秋怀二首》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黄庭坚《秋怀二首》
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黄庭坚《送舅氏野夫之宣城》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黄庭坚《秋怀二首》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黄庭坚《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黄庭坚《品令·茶词》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筼筜宫应商。——黄庭坚《秋怀二首》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荔子亲攀。冰肌照映柘枝冠。——黄庭坚《浪淘沙(荔枝)》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黄庭坚《秋怀二首》
得之心、寓之酒也。——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黄庭坚《秋怀二首》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黄庭坚《浪淘沙(荔枝)》
1、减字木兰花(戏答)月中笑语。万里同依光景住。天水相围。相见无因梦见之。诸儿娟秀。儒学传家渠自有。自作秋衣。渐老先寒人未知。
2、减字木兰花(用前韵示知命弟)当年夜雨。头白相依无去住。儿女成围。欢笑尊前月照之。阿连高秀。千万里来忠孝有。岂谓无衣。岁晚先寒要弟知。
3、木兰花令风开水面鱼纹皱。暖入草心犀点透。乍看晴日弄柔条,忆得章台人姓柳。心情老大痴成就。不复淋漓沾翠袖。早梅献笑尚窥邻,小蜜窃香如遗寿。
4、木兰花令东君未试雷霆手。洒雪开春春锁透。帝台应点万年枝,穷巷偏欺三径柳。峰排群玉森相就。中有摩围为领袖。凝香窗下与谁看,一曲琵琶千万寿。
5、木兰花令新年何许春光漏。小院闭门风日透。酥花入坐颇欺梅,雪絮因风全是柳。使君落笔春词就。应唤歌檀催舞袖。得开眉处且开眉,人世可能金石寿。
6、木兰花令黄金捍拨春风手。帘幕重重音韵透。梅花破萼便回春,似有黄鹂鸣翠柳。晓妆未惬梅添就。玉笋捧杯离钿袖。会拚千日笑尊前,他日相思空损寿
7、木兰花令黔中士女游晴昼。花信轻寒罗袖透。争寻穿石道宜男,更买江鱼双贯柳。竹枝歌好移船就。依倚风光垂翠袖。满倾芦酒指谐围,相守与郎如许寿。
8、木兰花令可怜翡翠随鸡走。学绾双鬟年纪小。见来行待恶怜伊,心性娇痴空解笑。红蕖照映霜林表。杨柳舞风腰袅袅。衾余枕剩尽相容,只是老人难再少。
9、清*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0、清*乐(重九)黄花当户。已觉秋容暮。云梦南州逢笑语。心在歌边舞处。使君一笑眉开。新晴照酒尊来。且乐尊前见在,休思走马章台。
11、清*乐休推小户。看即风光暮。萸粉菊英浮碗醑。报答风光有处。几回笑口能开。少年不肯重来。借问牛山戏马,今为谁姓池台。
12、清*乐舞鬟娟好。白发黄花帽。醉任旁观嘲潦倒。扶老偏宜年小。舞回脸玉胸酥。缠头一斛明珠。日日梁州薄媚,年年金菊茱萸。
13、清*乐(示知命)乍晴秋好。黄菊欹乌帽。不见清谈人绝倒。更忆添丁小小。蜀娘漫点花酥。酒槽空滴真珠。兄弟四人别住,他年同插茱萸。
14、清*乐(饮宴)冰堂酒好。只恨银杯小。新作金荷工献巧。图要连台拗倒。采莲一曲清歌。争檀催卷金荷。醉里香飘睡鸭,更惊罗袜凌波。
15、忆帝京(赠弹琵琶妓)薄妆小靥闲情素。抱着琵琶凝伫。慢捻复轻拢,切切如私语。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
16、清*乐(私情)银烛生花如红豆。占好事、而今有。人醉曲屏深,借宝瑟、轻招手。一阵白苹风,故灭烛、教相就。花带雨、冰肌香透。恨啼乌、辘轳声晓。岸柳微凉吹残酒。断肠时、至今依旧。镜中消瘦。那人知后。怕夯你来僝僽。
17、画堂春东堂西畔有池塘。使君扉几明窗。日西人吏散东廊。蒲苇送轻凉。翠管细通岩溜,小峰重叠山光。*池催置琵琶床。衣带水风香。
18、画堂春摩围小隐枕蛮江。蛛丝闲锁晴窗。水风山影上修廊。不到晚来凉。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春光。不因送客下绳床。添火炷炉香。
19、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万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坟上土新干。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金作鼎,玉为餐。老来亦失少时欢。茱萸菊蕊年年事,十日还将九日看。
20、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答之)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21、鹧鸪天紫菊黄花风露寒。*沙戏马雨新干。且看欲尽花经眼,休说弹冠与挂冠。甘酒病,废朝餐。何人得似醉中欢。十年一觉扬州梦,为报时人洗眼看。
22、鹧鸪天因以玄真子遗事足之。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之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歌诗上之。玄真之兄松龄,惧玄真放浪而不返也,和答其渔父云:“乐在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桂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此余续成之意也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23、醉落魄浮蚁。一入愁肠,便有阳春意。须将*幕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从他兀兀陶陶里。犹胜醒醒、惹得闲憔悴。”此曲亦有佳句,而多斧凿痕,又语高下不甚入律。或传是东坡语,非也。与“蜗角虚名”、“解下痴绦”之曲相似,疑是王仲父作。因戏作四篇呈吴元祥、黄中行,似能厌道二公意中事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休休莫。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邯郸一枕谁忧乐。新诗新事因闲适。东山小枝携丝竹。家里乐天,村里谢安石。
24、醉落魄陶陶兀兀。人生无累何由得。杯中三万六千日。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扶头不起还颓玉。日高春睡*生足。谁门可款新篘熟。安乐春泉,玉醴荔枝绿。
25、醉落魄者乃强见酌,遂能作病。因复止酒,用前韵作二篇,呈吴元祥陶陶兀兀。人生梦里槐安国。教公休醉公但莫。盏倒垂莲,一笑是赢得。街头酒贱民声乐。寻常行处寻欢适。醉看檐雨森银竹。我欲忧民,渠有二千石。
26、醉落魄陶陶兀兀。醉乡路远归不得。心情那似当年日。割爱金荷,一碗淡莫托。异乡薪桂炊苍玉。摩挲经笥须知足。明年细麦能黄熟。不管轻霜,点尽鬓边绿。
27、南乡子(知命弟去年重九日在涪陵作此曲)落帽晚风回,又报黄花一番开。扶杖老人心未老,堪吹谩有才情付与谁。芳意正徘徊,传与西风且慢吹。明日余尊还共倒。重来未必秋香一夜衰。
28、南乡子(今年重九,知命已向成都,感之,次韵)招唤欲千回。暂得尊前笑口开。万水千山还么去,悠哉。酒面黄花欲醉谁。顾影又徘徊。立到斜风细雨吹。见我未衰容易去,还来。不道年年即渐衰。
29、南乡子未报贾船回。三径荒锄菊卧开。想得邻船霜笛罢,沾衣。不为涪翁更为谁。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1、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着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2、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3、东西:东边和西边。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5、“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聊:姑且。
6、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7、倚:倚靠。
8、落木:落叶。
9、弄:演奏。
翻译: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
忙碌了一天了,
趁着傍晚雨后初晴,
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
万木萧条,
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
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
只有见到美酒,
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
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
漂流到家乡去,
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赏析: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此诗极受*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
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
“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赏析:
这是黄庭坚因党祸迁徙至西南时,写下的一首抒情寄慨之作。语言*实而悲怨深沉,空灵浑成,是典型的北宋词面目。此词以长江为抒情纽带,于西头而望江东路,烟树相隔,无法看清,这是心理上的距离。此望原本是肉眼“望不见”的,故意进行强调,突出西南迁徙的无可奈何及东归无望的痛楚。不可望而托诸魂梦,翻出一意。梦不怕江拦,正是晏几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的另一种表述,可见望江东的决心与痴情。灯前写信,又是一种望江东的方式,但写了无数封书信,却无人传递,徒劳牵挂而已。于是想到托大雁传书,即使找到了雁,又逢秋暮,大雁南飞,不可能捎信去江东。百般无奈,庶几令人绝望。短短小令,四个层次,四个转折,由“望”而一气贯下,则有万般不可“望”处,此种陷入绝境的情形,非亲身经历不能道。妙在以客观和超然的笔调,曲折地记下心路历程,似淡实浓,似浅实深,妙在终未说破。
你们认识宋代诗人黄庭坚吗?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他,黄庭坚的诗以杜甫为宗,提倡诗要有“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之髓 [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他的诗作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
清*乐·春归何处 - 宋代·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 宋代·黄庭坚
戎州登临胜景, 未尝不歌渔父家风, 以谢江山。 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 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 蓑笠一钩丝。 金鳞正深处, 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 信还疑, 上钩迟。 水寒江静, 满目青山, 载月明归。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 - 宋代·黄庭坚
山色江声相与清, 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 说尽故人离别情。 梦中往事随心见, 醉里繁华乱眼生。 长为风流恼人病, 不如天性总无情。
醉蓬莱 - 宋代·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 暮雨霏微, 乱峰相倚。 巫峡高唐, 锁楚宫朱翠。 画戟移春, 靓妆迎马, 向一川都会。 万里投荒, 一身吊影, 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 去天尺五, 望极神州, 万重烟水。 樽酒公堂, 有中朝佳士。 荔颊红深, 麝脐香满, 醉舞裀歌袂。 杜宇声声, 催人到晓, 不如归是。
念奴娇·断虹霁雨 - 宋代·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 宋代·黄庭坚
小桃灼灼柳鬖鬖, 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 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 水挼蓝, 翠相搀。 歌楼酒旆, 故故招人, 权典青衫。
鄂州南楼书事 - 宋代·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水调歌头·游览 - 宋代·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 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 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 直入白云深处, 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 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 倚玉枕, 拂金徽。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 不为朱唇丹脸, 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 明月逐人归。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 宋代·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 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 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 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 君行到自知。
登快阁 -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寄黄几复 - 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清明 - 宋代·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谒金门·示知命弟 - 宋代·黄庭坚
山又水, 行尽吴头楚尾。 兄弟灯前家万里, 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 入*堂松桂。 莫厌岁寒无气味, 余生今已矣。
跋子瞻和陶诗 - 宋代·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 - 宋代·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 宋代·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 - 宋代·黄庭坚
落絮游丝三月候, 风吹雨洗一城花。 未知东郭清明酒, 何似西窗谷雨茶。
次元明韵寄子由 - 宋代·黄庭坚
半世交亲随逝水, 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 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 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 日月相催雪满颠。
满庭芳·茶 - 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 宋代·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过*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 宋代·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 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 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 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 花落故溪深一篙。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 宋代·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 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 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 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 从此频书慰断肠。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 宋代·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 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 萱草石榴偏眼明。
病起荆江亭即事 - 宋代·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 菩提坊里病维摩。 *人积水无鸥鹭, 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 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 西风吹泪古藤州。
牧童诗 - 宋代·黄庭坚
黄庭坚描写春天的古诗
黄庭坚立春的古诗
黄庭坚诗句
古诗黄庭坚的《立春》拼音
黄庭坚的诗句
有关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的横竹古诗
黄庭坚的诗词
关于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的古诗咏竹
搜索黄庭坚的古诗
清明的古诗黄庭坚
黄庭坚名句
黄庭坚最后的古诗
牧童的古诗黄庭坚
苏轼与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谦虚的古诗
清明黄庭坚的古诗
赞美黄庭坚的古诗
高中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的古诗五言4句
黄庭坚著名的诗词
落木千山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清明节的古诗
黄庭坚赞美洮砚的古诗
黄庭坚为官清正的古诗
黄庭坚在古诗中的地位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
清明古诗黄庭坚的诗意
黄庭坚的写景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