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搜索黄庭坚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搜索黄庭坚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搜索黄庭坚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搜索黄庭坚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搜索苏轼的古诗大全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搜索苏轼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一:《满庭芳·蜗角虚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之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二:《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玉房金蕊。宜在玉仁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三:《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四:《点绛唇·不用悲秋》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五:《点绛唇·红杏飘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六:《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仁白玉肌。
七:《南乡之·凉簟碧纱厨》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仁间一味愚。
八:《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仁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仁泪。
字之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仁,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仁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拓展: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 赏析
一、 作者简介
诗人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诗人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诗人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诗人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黄庭坚《清明》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庭坚《清明》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所属文学时期:隋唐五代文学
同时期作家:元稹、白居易
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赠太尉,谥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注释
①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②“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蛰(zhé):动物冬眠。
③“人乞”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④“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⑤蓬蒿(hāo):杂草。丘,指坟墓。
译文
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创作背景
黄庭坚的《清明》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一意孤行,从而形成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他是一个全才,诗书画皆能。
他是苏轼的学生,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
他的书法独树一帜,与米芾、蔡襄齐名;
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他是黄庭坚。
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他留下的一首首宋诗佳作,*吟咏不绝。
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的作品。
诗词君分享黄庭坚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起来感受黄庭坚笔下的悲喜人生吧!
1、最动人的友情诗:《寄黄几复》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世界上有一种动人的情感,叫友情。
黄庭坚与黄几复是早年知交,作此诗时,一个在山东德州,一个在广州四会县,相隔万里,却阻挡不了牵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传唱千古的名句,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即使十年未见,黄庭坚依然懂得朋友的坚持: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不止是牵挂,更是懂你的坚持,支持你的坚守。
2、最欢快雄奇的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被流放六年后,黄庭坚被赦,他沿江东下,途经岳阳,冒雨登岳阳楼饱览湖光山色,写下这两首诗以表达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劫后重生的喜悦油然而生。因而虽未到江南,诗人不由“先一笑”,放逐归来的欣幸跃然纸上。
这“笑”源于洞庭湖壮阔的自然风光,更源于诗人度过逆境后不畏磨难、豁达自信的自然流露。“对君山”中“对”的沉着,正表现了诗人从死地中走出的自信和坦荡不惧的内心化境。
记得多去感受一些生活中让你觉得快乐的时刻。
3、最隽雅绝伦的诗:《水调歌头·游览》
《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人的心中总会有一片特殊的空间,在那里,自己是无可替代的主人。
黄庭坚的一片自留地是哪里呢?
是一个“桃花源”,这里有桃花、有瑶草、有彩虹、有玉石,但就是没有懂自己的人。即使没有知己,黄庭坚依然坚守着自己内心。
全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
只有经历最痛苦的坚持,才能配得上拥有最永久的幸福。
4、最有哲理的诗:《牧童诗》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据说这首诗是黄庭坚七岁时所写。
牧童骑着牛儿,从前村慢慢走过;吹着笛儿,笛声在田间随风飘悠。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
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常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悠闲朴实无华的田园风光。
牧童世界的美好饱含着诗人的社会理想,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批判视角。表达了作者赞颂牧童清闲自在,不追求名利的生活情怀,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淡泊,不应受名利所驱。
不浮躁,不贪婪,只有把生活表面的花哨洗去,才能从容踏上想去的远方。
5、最孤独寂寞的诗:《登快阁》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说到清明时节,人们提到它的历史之早时,必须要举出一些事例来佐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另外还有个叫做王禹偁的诗人,他的《清明》诗也是为时人所称道的。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因为他表达的是一个穷人的凄楚的清明节,符合当时大多数人的口味,过节就像和尚化缘一样。
还有就是韩翃的寒食节的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因为清明节和寒食节是前后紧挨着的,唐宋时期放假,这两个节是连在一起放,一共有七天假。而这首诗又表达了一种寒食节禁火的不公*,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古人清明节放这么长的假,都是用来干什么呢?大家知道我国古代讲以孝道治天下,清明节放假主要是让公职人员回乡扫墓祭祖,要算上来回赶路的时间,少了就会来不及。
因此清明节就有两大主题,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所以清明节也叫做踏青节、三月节和祭祖节。这个时候阴气衰退,阳气生发,是人们走向自然吐故纳新的好时候。
其次民间还有禁火、插柳、荡秋千、踢足球、放风筝等一系列文娱体育活动,这个节日是真正把自然节气和人文风俗融汇到了一起。
至于文人墨客写清明节的诗文,那真是多得不计其数。下面我们来欣赏北宋诗人黄庭坚写的《清明》诗,作为文人,他对当时的清明节是持的一个什么态度。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诗歌首联点题,主要采取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节日前后的景物,以乐景写哀情,表达悲怆的情怀。
天气暖和,莺歌燕舞,桃红李白,这当然是佳节的气象。不说桃花李花盛开,而是用一个笑字,这就在拟人的手法中突出了春天的蓬勃活力和可爱。
但是另一边呢,是野田荒垅,是蓬蒿茅草掩盖下的坟丘和累累白骨,是人们扫墓祭祀悲伤哭泣的情形。一边是生气勃勃的春天,一边是荒芜和死亡,而这恰好又是自然规律。面对这样的无奈,人又怎能不愁呢?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春雷阵阵传来了清新的气息,那些休眠蛰睡的蛇虫都被惊醒。春雨飘飘洒洒,寒冬里皴裂的土地又再一次吸足了水分。
土壤松软了,青草都探出头来。这些青草是细小柔软的,可见它们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颔联比起首联的“野田荒垅”来,又是一个转折,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大地回春。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颈联跳出景物描写的圈子,诗人从历史的角度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这里主要是用典,写了一个“乞祭余”的齐人和一个“甘焚死”的士子。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记载,那个齐人不但向人讨吃祭品,还要回家对自己的妻妾炫耀。而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呢,他宁可烧死在绵山,也不下山接受晋文公的封侯而享受荣华富贵。
这里诗人巧妙地用典,通过对比,对卑鄙无耻行乞讨好的小人,给予了无情的抨击,赞誉了那些富贵不能淫的节气之士,表示了自己爱憎分明的人生态度。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通过以上两种人德行的对比,诗人在这里发出感叹,这世道是多么不公,无论是情操高洁的君子,还是品行恶劣的小人,最后都落得黄土一抔、蓬蒿一丘。
虽然这里表现的是一种质问,但其中隐含着对贤愚不分、同归于无的自然规律的无可奈何。那么这样一锅煮了,高低贵贱,千秋功罪,又有谁来分辨,谁来评说呢?
实际上诗人这里发出的质问,也是一种不*之鸣,是一种愤激之词。这样浑浑噩噩、善恶不分、赏罚不明,甚至黑白颠倒的情形,难道不是对个人对社会对天地良心的辜负和伤害吗?
总之,诗人黄庭坚通过清明节盛衰两种景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现象进行了抨击,同时也是对自己遭遇、命运的感慨。
*生个里愿杯深。——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黄庭坚《谢周文之送猫儿》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玉人邀我少留行。——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黄庭坚《清明》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若有人知春去处。——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黄庭坚《寄黄几复》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诗》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天涯也有江南信。——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春无踪迹谁知。——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玉台弄粉花应妒。——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夜阑风细得香迟。——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老子*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黄庭坚《徐孺子祠堂》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1、减字木兰花(戏答)月中笑语。万里同依光景住。天水相围。相见无因梦见之。诸儿娟秀。儒学传家渠自有。自作秋衣。渐老先寒人未知。
2、减字木兰花(用前韵示知命弟)当年夜雨。头白相依无去住。儿女成围。欢笑尊前月照之。阿连高秀。千万里来忠孝有。岂谓无衣。岁晚先寒要弟知。
3、木兰花令风开水面鱼纹皱。暖入草心犀点透。乍看晴日弄柔条,忆得章台人姓柳。心情老大痴成就。不复淋漓沾翠袖。早梅献笑尚窥邻,小蜜窃香如遗寿。
4、木兰花令东君未试雷霆手。洒雪开春春锁透。帝台应点万年枝,穷巷偏欺三径柳。峰排群玉森相就。中有摩围为领袖。凝香窗下与谁看,一曲琵琶千万寿。
5、木兰花令新年何许春光漏。小院闭门风日透。酥花入坐颇欺梅,雪絮因风全是柳。使君落笔春词就。应唤歌檀催舞袖。得开眉处且开眉,人世可能金石寿。
6、木兰花令黄金捍拨春风手。帘幕重重音韵透。梅花破萼便回春,似有黄鹂鸣翠柳。晓妆未惬梅添就。玉笋捧杯离钿袖。会拚千日笑尊前,他日相思空损寿
7、木兰花令黔中士女游晴昼。花信轻寒罗袖透。争寻穿石道宜男,更买江鱼双贯柳。竹枝歌好移船就。依倚风光垂翠袖。满倾芦酒指谐围,相守与郎如许寿。
8、木兰花令可怜翡翠随鸡走。学绾双鬟年纪小。见来行待恶怜伊,心性娇痴空解笑。红蕖照映霜林表。杨柳舞风腰袅袅。衾余枕剩尽相容,只是老人难再少。
9、清*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0、清*乐(重九)黄花当户。已觉秋容暮。云梦南州逢笑语。心在歌边舞处。使君一笑眉开。新晴照酒尊来。且乐尊前见在,休思走马章台。
11、清*乐休推小户。看即风光暮。萸粉菊英浮碗醑。报答风光有处。几回笑口能开。少年不肯重来。借问牛山戏马,今为谁姓池台。
12、清*乐舞鬟娟好。白发黄花帽。醉任旁观嘲潦倒。扶老偏宜年小。舞回脸玉胸酥。缠头一斛明珠。日日梁州薄媚,年年金菊茱萸。
13、清*乐(示知命)乍晴秋好。黄菊欹乌帽。不见清谈人绝倒。更忆添丁小小。蜀娘漫点花酥。酒槽空滴真珠。兄弟四人别住,他年同插茱萸。
14、清*乐(饮宴)冰堂酒好。只恨银杯小。新作金荷工献巧。图要连台拗倒。采莲一曲清歌。争檀催卷金荷。醉里香飘睡鸭,更惊罗袜凌波。
15、忆帝京(赠弹琵琶妓)薄妆小靥闲情素。抱着琵琶凝伫。慢捻复轻拢,切切如私语。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
16、清*乐(私情)银烛生花如红豆。占好事、而今有。人醉曲屏深,借宝瑟、轻招手。一阵白苹风,故灭烛、教相就。花带雨、冰肌香透。恨啼乌、辘轳声晓。岸柳微凉吹残酒。断肠时、至今依旧。镜中消瘦。那人知后。怕夯你来僝僽。
17、画堂春东堂西畔有池塘。使君扉几明窗。日西人吏散东廊。蒲苇送轻凉。翠管细通岩溜,小峰重叠山光。*池催置琵琶床。衣带水风香。
18、画堂春摩围小隐枕蛮江。蛛丝闲锁晴窗。水风山影上修廊。不到晚来凉。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春光。不因送客下绳床。添火炷炉香。
19、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万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坟上土新干。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金作鼎,玉为餐。老来亦失少时欢。茱萸菊蕊年年事,十日还将九日看。
20、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答之)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21、鹧鸪天紫菊黄花风露寒。*沙戏马雨新干。且看欲尽花经眼,休说弹冠与挂冠。甘酒病,废朝餐。何人得似醉中欢。十年一觉扬州梦,为报时人洗眼看。
22、鹧鸪天因以玄真子遗事足之。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之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歌诗上之。玄真之兄松龄,惧玄真放浪而不返也,和答其渔父云:“乐在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桂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此余续成之意也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23、醉落魄浮蚁。一入愁肠,便有阳春意。须将*幕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从他兀兀陶陶里。犹胜醒醒、惹得闲憔悴。”此曲亦有佳句,而多斧凿痕,又语高下不甚入律。或传是东坡语,非也。与“蜗角虚名”、“解下痴绦”之曲相似,疑是王仲父作。因戏作四篇呈吴元祥、黄中行,似能厌道二公意中事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休休莫。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邯郸一枕谁忧乐。新诗新事因闲适。东山小枝携丝竹。家里乐天,村里谢安石。
24、醉落魄陶陶兀兀。人生无累何由得。杯中三万六千日。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扶头不起还颓玉。日高春睡*生足。谁门可款新篘熟。安乐春泉,玉醴荔枝绿。
25、醉落魄者乃强见酌,遂能作病。因复止酒,用前韵作二篇,呈吴元祥陶陶兀兀。人生梦里槐安国。教公休醉公但莫。盏倒垂莲,一笑是赢得。街头酒贱民声乐。寻常行处寻欢适。醉看檐雨森银竹。我欲忧民,渠有二千石。
26、醉落魄陶陶兀兀。醉乡路远归不得。心情那似当年日。割爱金荷,一碗淡莫托。异乡薪桂炊苍玉。摩挲经笥须知足。明年细麦能黄熟。不管轻霜,点尽鬓边绿。
27、南乡子(知命弟去年重九日在涪陵作此曲)落帽晚风回,又报黄花一番开。扶杖老人心未老,堪吹谩有才情付与谁。芳意正徘徊,传与西风且慢吹。明日余尊还共倒。重来未必秋香一夜衰。
28、南乡子(今年重九,知命已向成都,感之,次韵)招唤欲千回。暂得尊前笑口开。万水千山还么去,悠哉。酒面黄花欲醉谁。顾影又徘徊。立到斜风细雨吹。见我未衰容易去,还来。不道年年即渐衰。
29、南乡子未报贾船回。三径荒锄菊卧开。想得邻船霜笛罢,沾衣。不为涪翁更为谁。
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黄庭坚的诗歌主张是什么呢?黄庭坚是宋代有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别具一格,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庭坚的诗歌主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强调须多读书,只有“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黄庭坚对多读书的强调,并非是为学问而学问,而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在于认真学*、广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东西,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发展。
其二是作为一种学养的积累,以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意蕴,力去浅俗。其三在于主观修养和性情的陶冶,培养一种以儒家基本精神为底蕴而又超脱流俗、独具个性的气质,为人“不俗”,才能写出“出尘拔俗”之诗。黄庭坚最为著名的诗歌主张之一“点铁成金”实际上也与他所强调的主观修养有关。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段话往往被认为是指翻用古人陈言,因此是提倡蹈袭剽窃。
事实上,黄庭坚借用了道家术语,用铁比喻被陶冶的万物即诗歌的素材,用金比喻点化后的成品即诗歌,灵丹则比喻诗人的主观思想和精神修养,所以他的意思是说出色的诗人善于将外界的事物拿来为己所用,而关键在于有诗人的主观思想和艺术修养作为统摄万物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陈言,也能变旧为新。所以黄庭坚虽然有以故为新之意,但重点在于强调诗人主观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在对诗歌传统的选择过程中,从北宋庆历时期就被奉为道德和诗歌艺术典范的杜甫其人其诗,经过王安石和苏轼的大力褒扬,此时进一步得到推尊。黄庭坚曾说:“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然而发。”(《潘子真诗话》引)“忠义之气”与“善陈时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可看出黄庭坚作诗并非不关注现实,事实上他早期的很多诗作充满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随着*的不断增多,黄庭坚的诗歌观念才有所改变,主张诗歌当吟咏情性,而“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这一反对直刺现实的诗歌态度在政治形势日趋严峻的北宋后期为江西诗人所普遍接受。
“句律精深”的.评价则体现出黄庭坚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服膺。他对杜甫在炼字、造句、谋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以及杜诗的艺术境界都有许多细致的分析,而在这些分析中往往见出他自身的审美追求和宋诗的时代精神,如他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淡而山高水深”等评价,实际上体现了他本人重读书、提倡以故为新以及宋人追求*淡有味、涵咏深沉的审美境界的特点。黄庭坚以其鲜明的诗学主张和体现宋诗美学风范的卓越诗歌成就而为诗坛所瞩目,更由于他为后辈诗人提供了具体的创作门径,使他们有诗法可循,黄庭坚因此受到众多学诗者的拥戴。陈师道即尽焚旧作,转学黄诗。而他的创作实绩使他很快与黄庭坚一起成为这一诗派的核心。
黄庭坚的诗:清*乐赏析
清*乐
【作者: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扩展资料: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对宋诗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作品有《山谷词》《登快阁》等。1105年,客死宜州(广西宜山县),追谥文节。
人物生*
早年经历
黄庭坚像
宋庆历五年,黄庭坚出生,[3]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千里之才。
宋皇祐三年(1051年),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皇祐四年(1052年),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供职京师
宋治*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五月黄相出生,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
宋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宋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
流寓江汉
宋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神宗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戎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暮年余晖
宋崇宁二年(1103年),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
崇宁四年(1105年), 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终年六十岁。
大观三年(1109年)二月,门人苏伯固、蒋湋护其丧归葬双井祖茔之西,建炎四年庚戌(1130年)高宗中兴,赠直龙图阁,德祐元年乙亥(1275年)太常寺议谥“文节”。
黄庭坚诗歌风格
黄庭坚,字鲁直,一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享有很高的声誉。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黄庭坚诗歌风格,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密的谋篇结构的法度。宋人范温《潜溪诗眼》引黄庭坚的话:“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宋诗本有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也把写文章的法度用了诗歌创作中,要求一篇上下,都有线索可寻,每句每段,也应安排得法。但这“布置”并不是要试贴那样僵化的格式,村学究的“起、承、转、合”,而是要曲折变化。“奇正相生”,富有法于无法之中,最后达到“无意于文”的浑成之境。我们读黄诗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作者的思路好象突然断了,上下两句,前后两段接不上榫,这正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镜头一下子转换,场面突然改变,但其中还是有人内在联系的,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想象补足它。这样,文学就更简炼,诗意也更会蓄。
(二)讲究修辞造句。黄诗有其特殊的句法,那是从杜甫一脉传下来的。喜欢造拗句。在句子结构上,不按正常的语法规律,把主语、谓语、宾语的次序颠倒,或删去一些句子成份,或把两个意思紧缩在一句中,以使句意曲折,文气跌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其名句“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再次韵寄子由》、“黄流不解ネ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汴岸置酒赠黄十七》等,都是佳例。黄诗很重视炼字,“置一字如关门之键”,五言诗句的第三字,七言诗句的第五字,更要求工稳新警。置字有力,句中有“眼”,句子便显得骨格峻峭,全诗为之而生色。还要炼虚字,尤重连接虚字的运用,以使行文跌宕有致。
(三)重视律诗中对偶句的锤炼。对偶,唐人已下过很多功夫,唐诗中有不少工整精美、脍炙人口的对句,宋人想突过它,只得另立新法,别出新意。黄诗的对句,自然生动,有些乍看起来像是散文的句子,毫不似对偶,但认真体味之,则觉字字工切,别有韵味。如“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分公俱少年”《次韵裴仲谋同年》、“清坐一番春雨歌,相思千里夕阳残”《和答王晦之登楼见寄》等。就是所谓的“以歌行之气,运于偶句”了。
(四)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诗的音律与感情是一致的,特殊的风格需要用特殊的音律来表现。黄庭坚的律诗,有许多不合“正格”的句子,不按照诗律规定的*仄来组句,“其法于当下*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这种拗句,用得好的,声情并茂,在“不和谐”中更觉其美,如“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题落星岚漪轩》、“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等,我们在吟诵时自会感到其音律的特殊美。就这样,黄庭坚苦心孤诣,刻意出奇,用他那“奇正相生”的谋篇法度,用他那“以故为新”的句法字法,用他那险拗的音律,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把这种“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涩”的诗风称为“黄庭坚体”。在扫除五代、宋初柔弱华靡的诗风上,黄庭坚对*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黄庭坚论诗,提倡“无一字无出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在宋代以至后来的诗坛上都发生过一定的影响。江西诗派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往往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就是继承了黄庭坚的衣钵而变本加厉的。黄庭坚过于重视诗歌的技巧工形式,而忽视了文艺最本质的东西——作品的思想内容,所以无论怎样力图推陈出新、练字锻句,把别人惯用的词语、陈腐的调子引剥落干净,但实际上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新瓶子装了前人的旧酒。他在文字技巧上越陷越深,有些诗作生硬怪僻,或过于曲折隐晦,以致成为只供少数人欣赏的古董了。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以及最能代表宋诗特点的特征是什么: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后来有一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所以,江西诗派是*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两宋之际的吕本中,在他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指出了江西诗派存在的事实。他把黄庭坚尊为诗的创始人,又列举陈师道等二十五名诗人作为其中成员。宋末元初的方回又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除陈师道外只有韩驹、饶节、洪刍、洪朋、洪炎、晁冲之、李彭、谢逸、谢薖等人有较多作品流传;其馀的只有零星作品留存,甚至湮没无闻。诗派成员大多受到黄庭坚直接或间接的指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深或浅地受到黄诗的影响,所以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相*,确实是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黄庭坚诗歌鉴赏1
原文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ní]。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y]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赏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大约写于作者贬谪时期。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黄庭坚诗歌鉴赏2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诗歌鉴赏3
【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厚禄,宁可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注释】
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蛰:动物冬眠。
“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蓬蒿(hao):杂草。丘?指坟墓。
【鉴赏】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黄庭坚诗歌鉴赏4
法语
宋代 黄庭坚
搜索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诗句
黄庭坚的诗句
有关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的横竹古诗
黄庭坚的诗词
关于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的古诗咏竹
搜索搜索黄河的古诗词
清明的古诗黄庭坚
黄庭坚名句
黄庭坚最后的古诗
牧童的古诗黄庭坚
苏轼与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谦虚的古诗
清明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立春的古诗
赞美黄庭坚的古诗
高中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的古诗五言4句
黄庭坚著名的诗词
落木千山黄庭坚的古诗
搜索黄鹤楼的古诗
黄庭坚清明节的古诗
黄庭坚赞美洮砚的古诗
黄庭坚为官清正的古诗
黄庭坚在古诗中的地位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
清明古诗黄庭坚的诗意
黄庭坚的写景古诗句
古诗词的万能模板
关于神农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和感悟
58首短一点的古诗
描写亲朋聚会的古诗词
古诗《春晓表达的情感
古诗词的答题模式
古诗咏鹅的伴奏
南字开头的古诗词
串联古诗词的舞台剧
以惹开头的古诗
植物成长的古诗
有关年轮的古诗
描写松鼠的古诗词
中国古诗中的情诗
描写西湖的雨的古诗词
梅花古诗的意义视频
描写耕耘收获的古诗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三首
小学生自己做的古诗
思念家乡的古诗的歌曲
用情至深的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押韵悲伤的古诗
形容画中美人的古诗
古词和古诗的区别
写景的古诗词40首
写读书好处的古诗
项羽虞姬的古诗
王菲的一首歌是古诗
思念国家故乡的古诗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