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

关于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81) 语录(42) 说说(20) 名言(10) 诗词(1k+) 祝福(4) 心语(3)

  • 晚唐诗人许浑

  • 诗人
  • 晚唐诗人许浑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许浑介绍

      (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 《咸阳城东楼》、 《金陵怀古》、《 故洛城》、《 途中寒食》、《凌□台》,追抚 山河 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 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 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许浑是 《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 《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 杜牧,在此改正。

      其 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体以五、 七言律诗居多, 圆稳工整, 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 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 方回《 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 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 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 于*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仄”对“*仄*”,以显示拗峭变化,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许浑的诗: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塞下曲》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翻译】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早秋》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蓟北雁犹远,淮南人已悲。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

      书剑岂相误,琴尊聊自持。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翻译】

      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我坐在十里长亭,举杯畅饮。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山势绵延千里,苍翠的树色随着关山伸向远方;滔滔黄河奔腾不息,流向遥远的大海。明天我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现在仍然向往渔人樵夫们的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呀。

    [阅读全文]...

2022-05-14 06:48:57
  • 中唐诗歌

  • 唐诗
  •   中唐,一般指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发展到中唐,流派众多,风格多样,是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

      1.元结、顾况

      元结(约719年-772年),字次之。少不羁,年十七始折节读书。其创作继承了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在杜甫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乐府的创作理论,重视对现实的反映和规讽作用。如他在《箧中集序》提出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他的理论也成了诗歌理论的先声。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府》。

      顾况(727年-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他的诗歌主张与元结相似,重视诗的讽喻作用。存诗不多,代表作《囝》。

      2.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指的是唐大历至贞元年间,以大历十才子以及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诗人所形成的创作风格。

      ①大历十才子

      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诗歌大多为题赠送别之作,多抒发个人的种种感受。虽有自己的特色,但艺术和思想深度不高。他们中较好的作品是卢纶的《塞下曲》和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②刘长卿、韦应物

      刘长卿(709年-780年?),字文房。他以诗驰名上元、天宝年间,尤善五言,权德舆曾称其为“五言长城”。其诗受到的影响,多写山水隐逸闲情和贬谪飘零之感慨。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韦应物(737年-792年),少时以三卫郎事明皇,晚年折节读书。他的创作深受的影响,冲和*淡,气貌高占。韦应物长于五言诗,他的五言古体和刘长卿的五言*体诗是中唐诗中的二绝。代表作《滁州西涧》。

      ③李益

      在大历诗坛,与大历十才子及刘、韦不同,李益因其边塞诗显得独树一帜。他曾居边塞十余年,故其诗多描写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表现对深受边戍之苦的战士的同情。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3.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指的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崇尚奇崛怪异之美的一个诗歌流派。除韩、孟外,还有李贺、贾岛等诗人。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主要有三:一是“不*则鸣”,二是“笔补造化”,指的是诗歌创作既要有创造性思维,又要在选择物象时力避流俗;三是崇尚雄奇怪异之美,这是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生三岁而孤,随兄贬官岭表,不久兄卒,由其嫂郑夫人抚育。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诗歌方面主张继承杜甫形式上的特点。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代表作《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六七岁时,即端序有法。曾隐居嵩山,两举进士,皆不第。其诗多“苦穷之句”。与韩愈并称“韩孟”,苏轼曾评价“郊寒岛瘦”,即指其诗“寒”的特点。代表作《》。

      4.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稍后于韩孟诗派崛起的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元白诗派提倡写实、通俗,又被称为新乐府派。除元、白外,较重要的诗人还有张籍、王建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两千八百余首。生有夙慧。家境清贫。壮年苦读,入仕后本想建功立业,却屡遭贬谪。白居易提出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主张诗歌重写实,强调诗歌的讽喻作用。主要诗作有《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以及《》。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是北魏昭成皇帝的后裔。与白居易同科及第,是终身诗友,两人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但新题乐府却直接缘于李绅的启迪。乐府多为讽喻之作。其代表作《遣悲怀三首》、《连昌宫词》等。

      5.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后与白居易为诗友,号“刘白”。白居易誉其为“诗豪”,有《刘宾客集》,一名《刘梦得集》,存诗八百余首。刘禹锡诗风雄直劲健。他开创了通过咏物来寄托讽喻的先例,其在流放巴楚期间所写的乐府尤其值得注意。代表作《竹枝词》九首、《堤上行》三首以及《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等。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入仕后接连被贬,他放浪山水间,以诗文自娱。有《柳河东集》,存诗一百六十余首。集中五言古体最多,大都写自然的美。代表作《江雪》、《渔翁》。

    [阅读全文]...

2021-12-10 23:11:09
  • 晚唐诗歌

  • 诗歌
  •   从文宗开成元年至昭宗(哀帝)天佑四年(既公元836年-907年),唐朝进入晚唐时期。在这一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再加上牛李党争不断,使得诗人的心态以及的风貌发生了改变。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风貌:

      1.政治讽喻诗——杜荀鹤、聂夷中

      杜荀鹤(约846年-约907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其母是杜牧的“出妾”。杜荀鹤四十多岁成进士,后来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他虽是杜牧之子,但诗风却有别于杜牧。他的诗明白*易,不受声律的束缚。他主张“诗旨未能忘救物”,故多在诗中抒发对社会的黑暗讥讽以及对百姓苦痛的同情。是唐末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有《唐风集》。主要作品有《山中寡妇》、《*怨》等。

      聂夷中(837年-?),字坦之。咸通十二年登第,官华阴尉。其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鲜明。其诗多反映民生疾苦与社会黑暗。代表作《公子家》以及《咏田家》。

      2.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

      陆龟蒙,生年不详,卒年约在883年附*。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曾任湖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存诗六百余首,大多为闲散之作。作品有《白莲》、《和袭美春夕酒醒》等。

      皮日休(834年?-883年?),字袭美。唐懿宗咸通八年登进士,为著作郎,迁太常博士。他最欣赏,在诗歌创作上受到白居易的影响很深。因其身处唐末,故而对社会现实感触很深。与陆龟蒙齐名,并称“皮陆”。代表作《正乐府》十首和《三羞诗》。

      司空图(837年-908年),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他饱经唐末战乱,其避世情怀中带着浓重的悲凉,故而诗境凄冷。其成就主要在其诗论,他主张“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所著《二十四诗品》是不朽之作。

      3.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温庭筠、韩偓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取进士皆不第,行为放浪不羁。与并称“温李”。 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其诗辞藻华丽,华美浓艳,内容多为闺阁、宴游。代表作《春愁曲》。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8*,韩偓中进士,后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等职。韩偓以写绮艳的香奁诗著名。他存诗三百三十余首,有《香奁集》。

      4.乱离之感——郑谷、韦庄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字守愚。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早年屡试不第,年*六十方及第。其诗多以伤时、怀古为主题,清丽哀婉。有《浣花词》,长诗《秦妇吟》著称当时。

      5.小李杜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是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二十六岁时,擢进士第,举贤良方正。因其晚年居安南樊川别墅,故被后世称为“杜樊川”。有《杜樊川集》。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诗多咏史怀古之作,风格俊爽明朗。其虽被称为“小杜”,但风格更*。名篇有《赤壁》、《泊秦淮》、《登乐游原》等。

      李商隐(约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因其卷入牛李党争,备受排挤,一生郁郁不得志。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虽被称为“小李”,风格却更*于。李商隐现存诗六百首,有《玉溪生诗集》。他既有咏史咏怀之作,亦有咏物诗与爱。尤其是其所作无题诗,是其最为杰出的作品。李商隐以其善感的内心和细腻的感情,表现出了朦胧美的境界。代表作《锦瑟》、《无题》(相见时难)、《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等。

    [阅读全文]...

2022-04-27 22:34:48
  • 晚唐诗人有哪些

  • 诗人,文学,唐诗
  • 晚唐诗人有哪些

      晚唐诗人亦不少,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晚唐诗人有哪些,欢迎大家分享。

      晚唐诗人有哪些

      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韩愈、元稹、刘禹锡、温庭筠、贾岛、孟郊、李贺、杜甫

      晚唐

      唐朝自太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

      公元742年,玄宗改元天宝,并先后任命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重用蕃将安禄山等人,兵权旁落,终于导致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十五年攻占唐都长安。玄宗撤至四川成都,而太子李亨北走灵武。七月李亨到灵武之后,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是为肃宗。自天宝十四年至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方为*息。前后历经七年零两个月,这次叛乱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并直接导致了后世的藩镇割据局面。

      唐代后期,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使掌有地方*与大部分兵权,也大都成为世袭制,不受唐王朝的统治。故而,晚唐的*主要以*息叛乱为主,而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加之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复往日的盛世景象。肃宗(756-762年在位)及其之后的代宗(762-780年在位)、德宗(780-805年)等皆昏庸无能,宠信奸臣,疏远贤良,致使唐帝国的统治更加恶化,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公元八零六年,宪宗(806-821年在位)刘纯即位,在朝臣的帮助下,夺回了由藩镇割据的淮西等地,暂时使唐朝恢复统一。但宪宗自认有功,专断独行,宠信宦官,最终为宦官所害;之后,宦官的地位甚至与皇帝不相上下,成为了唐帝国的真正掌权者。

      唐宪宗死于公元八二八年二月,次年,穆宗即位。自穆宗后,唐皇多信服食长生药,在以后的十代皇帝中,仅因服食丹药而死的就有三人,更加速了李唐王朝的.灭亡速度。直至公元八七四年,黄巢、王仙芝等人起兵反对唐朝,其中有些坚持了十数年之久,沉重的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自此,唐朝被封锁在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小圈子里,唐帝国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公元九零七年,曾为黄巢部下后归降唐朝的梁王朱全忠,逼迫唐哀帝退位,自己代唐称帝,建立了梁王朝,至此李唐王朝对*的统治宣告结束,*从此进入了另一个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唐朝后期,由于北方的连年战乱,致使土地荒芜,人口稀少;而相对比较稳定的南方,逐渐成为唐朝的经济中心。与北方不同的是,在南方经济中手工业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唐以后的手工业,是在前代的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造船、铸造、丝织业而言,在技术上都超越了初唐,并且随着手工业的进步与提高,使商业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新兴城市大多以商业为主,如洪州、苏州都是当时的商业贸易中心。晚唐也出现了一批杰出文人,其中以杜甫、白居易最为著名。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三吏"、"三别"等作品不仅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的现实。

      唐朝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从而,使*的世界地位显赫一时。一直到现在,一些国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称*为唐山,称华人为唐人。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988年,日本*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

      杜甫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阅读全文]...

2022-01-23 15:30:40
  • 晚唐时代诗人有哪些

  • 诗人,时代
  • 晚唐时代诗人有哪些

      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晚唐时代诗人有哪些的呢,我们来看看。

      初唐: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被称作“初唐四杰”)、宋之问、陈子昂

      盛唐:

      李白、杜甫、王维、张九龄、孟浩然、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刘长卿、岑参、高适

      中唐:

      柳宗元、韩愈、白居易、孟郊、卢纶、李贺、刘禹锡、贾岛、韦应物、元稹

      晚唐:

      李商隐、温庭筠、杜牧、陈陶、马戴、杜荀鹤

      晚唐时期介绍

      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从875年后,唐朝进入了晚唐时代,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梁建立。晚唐时代结束。从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历史沿革

      玄宗殆政

      唐朝自高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

      安史之乱

      公元742年,玄宗改元天宝,并先后任命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重用蕃将安禄山等人,兵权旁落,终于导

      致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十五年攻占唐都长安。玄宗撤至四川成都,而太子李亨北走灵武。七月李亨到灵武之后,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是为肃宗。自天宝十四年至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方为*息。前后历经七年零两个月,这次叛乱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并直接导致了后世的藩镇割据局面。

      藩镇割据

      唐代后期,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使掌有地方*与大部分

      兵权,也大都成为世袭制,不受唐王朝的统治。故而,晚唐的*主要以*息叛乱为主,而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加之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复往日的盛世景象。肃宗(756-762年在位)及其之后的代宗(762-780年在位)、德宗(780-805年)等皆昏庸无能,宠信奸臣,疏远贤良,致使唐帝国的统治更加恶化,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

      宦官掌权

      公元806年,唐宪宗(806年-821年在位)李纯即位,在朝臣的帮助下,夺回了由藩镇割据的淮西等地,暂时使唐朝恢复统一。但宪宗自认有功,专断独行,宠信宦官,最终为宦官所害;之后,宦官的地位甚至与皇帝不相上下,成为了唐帝国的真正掌权者。

      唐宪宗为宦官陈*所杀;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杀,穆宗和文宗皆为宦官所立。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锡之谋,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不当,为同谋者京兆尹王璠所出卖,结果以失败告终,宋也贬死开州。

      大和九年(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与家人辞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此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自叹"受制于家奴"。以后的历届皇帝,均为宦官所控制。

      唐武宗时,宦官仇士良致仕前,给他的同党留下玩弄皇帝的经验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新唐书·仇士良传》)

      宦官专权,实是唐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祸根。

      食长生药

      唐宪宗死于公元820年2月,次年,穆宗即位。自穆宗后,唐皇多信服食长生药,在以后的十代皇帝中,仅因服食丹药而死的就有三人(共有: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唐宣宗),更加速了李唐王朝的灭亡速度。

      农民起义

      唐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使唐朝一直走下坡。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爆发农民起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

      直至公元874年,黄巢、王仙芝等人起兵反对唐朝,其中有些坚持了十数年之久,沉重的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自此,唐朝被封锁在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小圈子里,唐帝国的统治已岌岌可危。

      晚唐代表诗人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代表作:《泊秦淮》《题乌江亭》《九日齐山登高》《阿房宫赋》等

      【李商隐与杜牧人称“小李杜”区别于李白杜甫】

      扩展资料:

      唐朝时代划分: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代宗永泰二年(公元766年)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哀宗天祐四年(公元907年)

    [阅读全文]...

2022-02-12 12:50:55
  • 初中唐代经典必背爱情诗古诗词

  • 初中,经典
  •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汉·卓文君《白头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无题》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唐·《三五七言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无题》

      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梧桐影》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沁《离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相思》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狅。李商隐《无题》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调之二》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更漏子金雀钗》

    [初中唐代经典必背爱古]

    [阅读全文]...

2022-03-03 00:24:17
  • 中唐诗人主要有哪些

  • 唐诗,文学
  • 中唐诗人主要有哪些

      中唐是唐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唐诗人主要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中唐诗人主要有哪些

      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

      中唐时期是什么

      中唐是唐诗分期之一。一般以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为中唐。历史上的分期是指从穆宗时期至僖宗在位的875年的时代。这时候的唐朝已经开始有着内外两大矛盾,但还没有到农民起义的程度。

      这时期的著名诗人,先后有韦应物﹑刘长卿﹑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李端﹑韩愈﹑柳宗元等。参见"四唐"。该分期最早见于严羽《沧浪诗话》:”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 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 元和体(元、白诸公)、 晚唐体“,但严羽没有划定具体时间,后人在此基础上将大历及元和诗歌合为中唐诗歌。

      中唐诗人的代表作

      篇一:幽居

      作者:李贺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篇二:冯小怜

      作者:李贺

      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

      破得春风恨,今朝值几钱。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

      玉冷红丝重,齐宫妾驾鞭。

      篇三:华清宫

      作者:卢纶

      汉家天子好经过,白日青山宫殿多。

      见说只今生草处,禁泉荒石已相和。

      水气朦胧满画梁,一回开殿满山香。

      宫娃几许经歌舞,白首翻令忆建章。

      篇四: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篇五:结爱

      作者:孟郊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篇六:新竹

      作者: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抽五七,当户罗三四。

      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

      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

      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阅读全文]...

2022-02-12 23:05:16
  • 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

  • 礼仪
  • 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以防止失礼于人。下面小编为你讲解中西方餐桌礼仪异同,希望能帮到你!

      一、从餐具使用上看,中餐使用筷子,西餐使用刀、叉,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的差异。在使用餐具时中西方均有不同的规范。吃中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吃西餐时,如手里拿着刀叉切勿指手画脚。说话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子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捡拾。餐品不要一次性切好,尤其带汤汁的餐品,要一小块的'逐一切食。

      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人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时,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三、从就餐氛围上看,*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的差异。*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静静地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四、从餐桌话语上看,*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多多包涵”之类的话。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分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

      世界上各种文化都是*等的,文化无优劣之分。避免用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而应采用一种客观的、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同时,又要避免盲目地追随、模仿异国文化,而应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

    [阅读全文]...

2022-07-01 09:41:32
  • 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生命中的女人是谁?

  • 诗人,女人
  •   晚唐最具浪漫主义气质的天才诗人李商隐,那浪漫的爱情,成就了多少千古名句,李商隐生命中的女人,也同样在他的诗文里婉约着,绚烂着,又绝望相思着!

      宋华阳,是李商隐的初恋。华阳姑娘是一宫女,随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阳山之西峰的灵都观里。她风华正茂,面若桃花,腰如细柳,顾盼生风。华阳姑娘与李商隐初相遇,正是渴望爱与被爱的懵懂年龄,很快二人就坠入了情网不可自拔。山林浩瀚,风为帐,地为*,从未体验过的欢愉将这对情侣灼烧。就在这大山深处,就在这修道期间,他们一次又一次偷食禁果,也使得华阳姑娘有了身孕。

      于是,一切真相摆在了公主面前,结局是华阳姑娘被遣返深宫,李商隐被驱赶下山,从此天各一方,爱到了绝望不归路。诗人李商隐也就有了那浓郁的相思: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将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恋,那“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守望,淋淋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那真挚的情感,那无法相见的悲伤,那曾经炽热的爱情,就那样永远地消逝了......

      那一年,李商隐23岁,那一年,他遇到了洛阳富商之女柳枝,这个走入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柳枝无意间听到兄台吟诵李商隐的《燕台》诗,便心生爱恋,柳枝虽然出身富贵,可是她不爱红妆爱文采,她敢爱敢恨,手断衣带,请兄台转赠给李商隐以表达爱意。那年李商隐进京应试,落脚洛阳,大声吟诵自己的诗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当柳枝得知吟诵的男子竟然是自己芳心已许的李商隐,喜极而泣,以身相许。可是,两个人出身的悬殊,让每一次相见都到了充满了艰辛,也是这份艰辛,让每一次相逢那么浪漫,李商隐知道柳枝喜欢他的诗文,每次见面都送她一首,缠绵悱恻的文字,让柳枝爱得无法自拔,才子佳人,浪漫到了极致的爱情,却面临着不得已的分离。

      殊不知此地一别,竟然无缘再相遇。李商隐去赶考,而柳枝被逼无奈,被关东的一位地方长官娶为姬妾。闻此噩耗,李商隐无比心痛,昨日知己枕边缠绵细语,今日已为他人妇,仰天长叹,悲伤至极,一介书生,唯有用文字来抒发对情人的思念,一口气写下了五首《柳枝诗》。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情人的泪,诗人的心,问苍天大地,岂止一个“愁”字了得!“多么凄凉的心,多么真挚的爱,多么欲罢还休的情!

      感情两度受挫,李商隐的爱如同大海的一叶扁舟,不知道驶向何方。而爱妻王氏,让这个浪漫的才子有了家的温馨,有了爱的归属。王氏,因为其显赫的王侯之女地位,王氏父亲的官场起落,也影响了李商隐的仕途,可是王氏对李商隐的爱,是那么的纯粹。王氏,这位心高气傲的侯门之女,不贪慕豪宅华屋,锦衣玉食,甘愿洗尽铅华,与李商隐过着清风伴明月的清苦日子。

      李商隐也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两人早晨一起去采撷草尖上的晨露,黄昏去看绝美的夕阳,人世间的万物,因为有了爱情而充满了温暖,零落的心因为有了爱人的牵挂而不再孤单。朝朝暮暮,暮暮朝朝,李商隐期望着这样幸福地陪着爱妻一直到老,甘苦相守,粗茶淡饭,亦甘之如饴!

      可是人有生老病死,无法逃脱的劫数让爱妻早逝,顷刻间日月无光,万物无彩,抚尸大哭,世界上最爱李商隐的那个人,带走了诗人的心!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当李商隐写下这首《无题》的时候,王氏那娇容一定又重新浮现在诗人的眼前!世界上最爱你的那个人,一定就是那个肯与你生死与共,携手谱写人生的那个人!

      多情的李商隐,他的爱情与他的诗歌一样充满着瑰丽,走进李商隐生命中的女人,在与李商隐共沐爱河的时候,也将他们的情感,谱写得如此热烈绚烂!

    [阅读全文]...

2022-04-13 05:47:16
  • 晚唐诗人杜牧的名诗名句

  • 诗人
  •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绝句画面优美,语言清丽,情韵绵长,风调悠扬,在艺术上别具一格,一直为*所推崇,杜牧的七言绝句,题材多种多样,写景抒怀,宫怨边词,咏史状物,无所不有。其中以咏史绝句写得最有特色,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说:“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 殆尤专长。”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早雁》[简评] 诗人借咏雁反映了在胡人的侵扰下逃亡到南方的边民惊慌而痛苦的生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简评] 诗人以巨大的表现力集中了最富有江南特色的景物,突破画面空间的限制,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你为这种无与伦比的美所震撼、所倾倒。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简评] 诗人抓住了春秋两季大自然中最热烈的色彩,即秋叶之红与春花之红相比较,让人在新颖奇异中感受到一种炫目之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简评] 幽清的深宫,蜡烛的微光,暗淡的画屏,冰凉的石阶,组成了一幅冷宫生活的凄清图景。“凉如水”的比喻不但写出了夜的色度,也写出了沁人的凉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泊秦淮》[简评] 诗句清丽凄迷,隐含着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极大的忧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简评] 诗人从反面指出,假使周郎不得天时,大乔小乔就会被曹操锁在铜雀台上。用这种幽怨而美丽的情景,来说明天时之重要,既滑稽又出人意料,实在新奇!江南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简评] 诗人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真正的男儿要“包羞忍耻”,说不定能重整江山。这种推翻定论的咏史诗,让人耳目一新。尘海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简评] 诗人看似旷达,实则又有强颜作笑的味道,这两句诗中有一种凄哀之美。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简评] 秋雨生凉,千家幕帘低垂;傍晚时分,高楼上又传来了悠扬的笛声。诗人笔下,江南雨景清丽俊爽。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简评] 全诗没有一个难解之字,通俗流畅如同白话,然而,诗人寥寥数笔,就描绘出一幅异常优美的清明烟雨图。二:杜牧的诗句(一)《七绝·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七绝·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七绝·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七绝·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五绝·长安秋望》【唐】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的诗句(二)《七绝·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七律·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七律·早雁》【唐】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七律·河湟》【唐】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七绝·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的诗句(三)《七绝·登乐游原》【唐】杜牧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七绝·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七绝·过勤政楼》【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七绝·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七绝·登乐游原》【唐】杜牧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杜牧的诗句(四)《七绝·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七绝·过勤政楼》【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七绝·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七绝·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唐】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七绝·金谷园》【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七绝·鹭鸶》【唐】杜牧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五律·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七绝·遣怀》【唐】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七绝·书怀》【唐】杜牧满目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阅读全文]...

2022-07-03 13:03:42
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 - 句子
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 - 语录
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 - 说说
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 - 名言
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 - 诗词
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 - 祝福
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