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晚唐诗人许浑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许浑介绍
(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 《咸阳城东楼》、 《金陵怀古》、《 故洛城》、《 途中寒食》、《凌□台》,追抚 山河 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 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 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许浑是 《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 《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 杜牧,在此改正。
其 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体以五、 七言律诗居多, 圆稳工整, 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 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 方回《 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 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 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 于*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仄”对“*仄*”,以显示拗峭变化,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许浑的诗: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塞下曲》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翻译】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早秋》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蓟北雁犹远,淮南人已悲。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
书剑岂相误,琴尊聊自持。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翻译】
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我坐在十里长亭,举杯畅饮。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山势绵延千里,苍翠的树色随着关山伸向远方;滔滔黄河奔腾不息,流向遥远的大海。明天我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现在仍然向往渔人樵夫们的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呀。
中唐,一般指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发展到中唐,流派众多,风格多样,是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
1.元结、顾况
元结(约719年-772年),字次之。少不羁,年十七始折节读书。其创作继承了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在杜甫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乐府的创作理论,重视对现实的反映和规讽作用。如他在《箧中集序》提出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他的理论也成了诗歌理论的先声。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府》。
顾况(727年-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他的诗歌主张与元结相似,重视诗的讽喻作用。存诗不多,代表作《囝》。
2.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指的是唐大历至贞元年间,以大历十才子以及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诗人所形成的创作风格。
①大历十才子
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诗歌大多为题赠送别之作,多抒发个人的种种感受。虽有自己的特色,但艺术和思想深度不高。他们中较好的作品是卢纶的《塞下曲》和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②刘长卿、韦应物
刘长卿(709年-780年?),字文房。他以诗驰名上元、天宝年间,尤善五言,权德舆曾称其为“五言长城”。其诗受到的影响,多写山水隐逸闲情和贬谪飘零之感慨。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韦应物(737年-792年),少时以三卫郎事明皇,晚年折节读书。他的创作深受的影响,冲和*淡,气貌高占。韦应物长于五言诗,他的五言古体和刘长卿的五言*体诗是中唐诗中的二绝。代表作《滁州西涧》。
③李益
在大历诗坛,与大历十才子及刘、韦不同,李益因其边塞诗显得独树一帜。他曾居边塞十余年,故其诗多描写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表现对深受边戍之苦的战士的同情。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3.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指的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崇尚奇崛怪异之美的一个诗歌流派。除韩、孟外,还有李贺、贾岛等诗人。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主要有三:一是“不*则鸣”,二是“笔补造化”,指的是诗歌创作既要有创造性思维,又要在选择物象时力避流俗;三是崇尚雄奇怪异之美,这是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生三岁而孤,随兄贬官岭表,不久兄卒,由其嫂郑夫人抚育。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诗歌方面主张继承杜甫形式上的特点。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代表作《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六七岁时,即端序有法。曾隐居嵩山,两举进士,皆不第。其诗多“苦穷之句”。与韩愈并称“韩孟”,苏轼曾评价“郊寒岛瘦”,即指其诗“寒”的特点。代表作《》。
4.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稍后于韩孟诗派崛起的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元白诗派提倡写实、通俗,又被称为新乐府派。除元、白外,较重要的诗人还有张籍、王建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两千八百余首。生有夙慧。家境清贫。壮年苦读,入仕后本想建功立业,却屡遭贬谪。白居易提出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主张诗歌重写实,强调诗歌的讽喻作用。主要诗作有《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以及《》。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是北魏昭成皇帝的后裔。与白居易同科及第,是终身诗友,两人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但新题乐府却直接缘于李绅的启迪。乐府多为讽喻之作。其代表作《遣悲怀三首》、《连昌宫词》等。
5.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后与白居易为诗友,号“刘白”。白居易誉其为“诗豪”,有《刘宾客集》,一名《刘梦得集》,存诗八百余首。刘禹锡诗风雄直劲健。他开创了通过咏物来寄托讽喻的先例,其在流放巴楚期间所写的乐府尤其值得注意。代表作《竹枝词》九首、《堤上行》三首以及《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等。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入仕后接连被贬,他放浪山水间,以诗文自娱。有《柳河东集》,存诗一百六十余首。集中五言古体最多,大都写自然的美。代表作《江雪》、《渔翁》。
从文宗开成元年至昭宗(哀帝)天佑四年(既公元836年-907年),唐朝进入晚唐时期。在这一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再加上牛李党争不断,使得诗人的心态以及的风貌发生了改变。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风貌:
1.政治讽喻诗——杜荀鹤、聂夷中
杜荀鹤(约846年-约907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其母是杜牧的“出妾”。杜荀鹤四十多岁成进士,后来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他虽是杜牧之子,但诗风却有别于杜牧。他的诗明白*易,不受声律的束缚。他主张“诗旨未能忘救物”,故多在诗中抒发对社会的黑暗讥讽以及对百姓苦痛的同情。是唐末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有《唐风集》。主要作品有《山中寡妇》、《*怨》等。
聂夷中(837年-?),字坦之。咸通十二年登第,官华阴尉。其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鲜明。其诗多反映民生疾苦与社会黑暗。代表作《公子家》以及《咏田家》。
2.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
陆龟蒙,生年不详,卒年约在883年附*。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曾任湖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存诗六百余首,大多为闲散之作。作品有《白莲》、《和袭美春夕酒醒》等。
皮日休(834年?-883年?),字袭美。唐懿宗咸通八年登进士,为著作郎,迁太常博士。他最欣赏,在诗歌创作上受到白居易的影响很深。因其身处唐末,故而对社会现实感触很深。与陆龟蒙齐名,并称“皮陆”。代表作《正乐府》十首和《三羞诗》。
司空图(837年-908年),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他饱经唐末战乱,其避世情怀中带着浓重的悲凉,故而诗境凄冷。其成就主要在其诗论,他主张“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所著《二十四诗品》是不朽之作。
3.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温庭筠、韩偓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取进士皆不第,行为放浪不羁。与并称“温李”。 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其诗辞藻华丽,华美浓艳,内容多为闺阁、宴游。代表作《春愁曲》。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8*,韩偓中进士,后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等职。韩偓以写绮艳的香奁诗著名。他存诗三百三十余首,有《香奁集》。
4.乱离之感——郑谷、韦庄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字守愚。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早年屡试不第,年*六十方及第。其诗多以伤时、怀古为主题,清丽哀婉。有《浣花词》,长诗《秦妇吟》著称当时。
5.小李杜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是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二十六岁时,擢进士第,举贤良方正。因其晚年居安南樊川别墅,故被后世称为“杜樊川”。有《杜樊川集》。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诗多咏史怀古之作,风格俊爽明朗。其虽被称为“小杜”,但风格更*。名篇有《赤壁》、《泊秦淮》、《登乐游原》等。
李商隐(约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因其卷入牛李党争,备受排挤,一生郁郁不得志。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虽被称为“小李”,风格却更*于。李商隐现存诗六百首,有《玉溪生诗集》。他既有咏史咏怀之作,亦有咏物诗与爱。尤其是其所作无题诗,是其最为杰出的作品。李商隐以其善感的内心和细腻的感情,表现出了朦胧美的境界。代表作《锦瑟》、《无题》(相见时难)、《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等。
晚唐时代诗人有哪些
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晚唐时代诗人有哪些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晚唐时代诗人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被称作“初唐四杰”)、宋之问、陈子昂
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张九龄、孟浩然、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刘长卿、岑参、高适
中唐:柳宗元、韩愈、白居易、孟郊、卢纶、李贺、刘禹锡、贾岛、韦应物、元稹
晚唐
李商隐 温庭筠 杜 牧 陈 陶 马 戴 杜荀鹤
晚唐时期介绍
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从875年后,唐朝进入了晚唐时代,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梁建立。晚唐时代结束。从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历史沿革
玄宗殆政
唐朝自高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
安史之乱
公元742年,玄宗改元天宝,并先后任命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重用蕃将安禄山等人,兵权旁落,终于导
致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十五年攻占唐都长安。玄宗撤至四川成都,而太子李亨北走灵武。七月李亨到灵武之后,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是为肃宗。自天宝十四年至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方为*息。前后历经七年零两个月,这次叛乱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并直接导致了后世的藩镇割据局面。
藩镇割据
唐代后期,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使掌有地方*与大部分
兵权,也大都成为世袭制,不受唐王朝的统治。故而,晚唐的*主要以*息叛乱为主,而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加之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复往日的盛世景象。肃宗(756-762年在位)及其之后的代宗(762-780年在位)、德宗(780-805年)等皆昏庸无能,宠信奸臣,疏远贤良,致使唐帝国的统治更加恶化,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
宦官掌权
公元806年,唐宪宗(806年-821年在位)李纯即位,在朝臣的帮助下,夺回了由藩镇割据的淮西等地,
暂时使唐朝恢复统一。但宪宗自认有功,专断独行,宠信宦官,最终为宦官所害;之后,宦官的地位甚至与皇帝不相上下,成为了唐帝国的真正掌权者。
唐宪宗为宦官陈*所杀;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杀,穆宗和文宗皆为宦官所立。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锡之谋,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 不当,为同谋者京兆尹王璠所出卖,结果以失败告终,宋也贬死开州。
大和九年(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 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与家人辞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此 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自叹"受制于家奴"。以后的历届皇帝,均为宦官所控制。
唐武宗时,宦官仇士良致仕前,给他的同党留下玩弄皇 帝的经验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 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新唐书·仇士良传》)
宦官专权,实是唐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祸根。
食长生药
唐宪宗死于公元820年2月,次年,穆宗即位。自穆宗后,唐皇多信服食长生药,在以后的十代皇帝中,仅因服食丹药而死的就有三人(共有: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唐宣宗),更加速了李唐王朝的灭亡速度。
农民起义
唐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使唐朝一直走下坡。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爆发农民起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
直至公元874年,黄巢、王仙芝等人起兵反对唐朝,其中有些坚持了十数年之久,沉重的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自此,唐朝被封锁在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小圈子里,唐帝国的统治已岌岌可危。
晚唐诗人许浑的诗词大全
许浑是晚唐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晚唐诗人许浑的诗词,欢迎阅读!
1、高岫乍疑三峡*,远波初似五湖通。——许浑《朱坡故少保杜公池亭》
2、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许浑《送友人归荆楚》
3、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
4、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许浑《江上逢友人》
5、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6、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许浑《秋思》
7、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许浑《途经秦始皇墓》
8、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许浑《姑苏怀古》
9、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许浑《蝉》
10、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许浑《汴河亭》
1、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许浑《早秋》
2、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
3、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4、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许浑《送宋处士归山》
5、露堕桂花棋局湿,风吹荷叶酒瓶香。——许浑《韶州驿楼宴罢》
6、桂花山庙冷,枫树水楼阴——许浑《送客归湘楚》
7、避秦安汉出蓝关,松桂花阴满旧山。——许浑《题四老庙二首》
8、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许浑《寓崇圣寺怀李校书》
9、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许浑《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
10、风槛夕云散,月轩寒露滋。——许浑《送鱼思别处士归有怀》
11、三年何处泪汍澜,白帝城边晓角残。——许浑《归长安》
12、万山秋雨水萦回,红叶多从紫阁来。——许浑《寄云际寺敬上人》
13、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许浑《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14、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许浑《溪亭二首》
15、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
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2、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许浑《赠别》
3、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许浑《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
4、老归江上寺,不忘旧师恩。——许浑《送僧归金山寺》
5、自笑东风过寒食,茂陵寥落未知春。——许浑《寄献三川守刘公》
6、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许浑《途中寒食》
7、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许浑《途中寒食》
8、能琴道士洞庭西,风满归帆路不迷。——许浑《送张尊师归洞庭》
9、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许浑《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
10、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扩展阅读:许浑的诗作特色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学术界说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多有争论,有待考证。
其诗现存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仄”对“*仄*”,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晚唐时代诗人有哪些
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晚唐时代诗人有哪些的呢,我们来看看。
初唐: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被称作“初唐四杰”)、宋之问、陈子昂
盛唐:
李白、杜甫、王维、张九龄、孟浩然、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刘长卿、岑参、高适
中唐:
柳宗元、韩愈、白居易、孟郊、卢纶、李贺、刘禹锡、贾岛、韦应物、元稹
晚唐:
李商隐、温庭筠、杜牧、陈陶、马戴、杜荀鹤
晚唐时期介绍
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从875年后,唐朝进入了晚唐时代,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梁建立。晚唐时代结束。从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历史沿革
玄宗殆政
唐朝自高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
安史之乱
公元742年,玄宗改元天宝,并先后任命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重用蕃将安禄山等人,兵权旁落,终于导
致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十五年攻占唐都长安。玄宗撤至四川成都,而太子李亨北走灵武。七月李亨到灵武之后,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是为肃宗。自天宝十四年至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方为*息。前后历经七年零两个月,这次叛乱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并直接导致了后世的藩镇割据局面。
藩镇割据
唐代后期,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使掌有地方*与大部分
兵权,也大都成为世袭制,不受唐王朝的统治。故而,晚唐的*主要以*息叛乱为主,而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加之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复往日的盛世景象。肃宗(756-762年在位)及其之后的代宗(762-780年在位)、德宗(780-805年)等皆昏庸无能,宠信奸臣,疏远贤良,致使唐帝国的统治更加恶化,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
宦官掌权
公元806年,唐宪宗(806年-821年在位)李纯即位,在朝臣的帮助下,夺回了由藩镇割据的淮西等地,暂时使唐朝恢复统一。但宪宗自认有功,专断独行,宠信宦官,最终为宦官所害;之后,宦官的地位甚至与皇帝不相上下,成为了唐帝国的真正掌权者。
唐宪宗为宦官陈*所杀;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杀,穆宗和文宗皆为宦官所立。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锡之谋,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不当,为同谋者京兆尹王璠所出卖,结果以失败告终,宋也贬死开州。
大和九年(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与家人辞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此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自叹"受制于家奴"。以后的历届皇帝,均为宦官所控制。
唐武宗时,宦官仇士良致仕前,给他的同党留下玩弄皇帝的经验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新唐书·仇士良传》)
宦官专权,实是唐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祸根。
食长生药
唐宪宗死于公元820年2月,次年,穆宗即位。自穆宗后,唐皇多信服食长生药,在以后的十代皇帝中,仅因服食丹药而死的就有三人(共有: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唐宣宗),更加速了李唐王朝的灭亡速度。
农民起义
唐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使唐朝一直走下坡。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爆发农民起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
直至公元874年,黄巢、王仙芝等人起兵反对唐朝,其中有些坚持了十数年之久,沉重的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自此,唐朝被封锁在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小圈子里,唐帝国的统治已岌岌可危。
晚唐代表诗人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代表作:《泊秦淮》《题乌江亭》《九日齐山登高》《阿房宫赋》等
【李商隐与杜牧人称“小李杜”区别于李白杜甫】
扩展资料:
唐朝时代划分: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代宗永泰二年(公元766年)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哀宗天祐四年(公元907年)
文学常识中唐宋诗词之最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学常识中唐宋诗词之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最快的船*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架碳车碾冰辙。(白居易)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李白)
被风吹的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
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
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东坡戏谑苏小妹句)
最大的额头未出庭院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爬的最高的人举手可*月,前行若无山。(李白)
最寂静的空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酒量最大的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酒入最贪嘴的人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最无才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脸皮最厚的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最多的爱三千宠爱在一身。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孤独的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末笑,古时征战几人回。
最悠闲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勇敢的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最不安分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最忙的人城头铁鼓声又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最有计谋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最有志气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最不幸的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最重情的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晚唐诗人小李杜介绍及其代表作品
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世称“小李杜”,“大李杜”是李白和杜甫的合称。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晚唐诗人小李杜介绍及其代表作品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介绍:
1、杜牧(公元803年—公元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既是大官又是学者,著作甚丰。这种世家的出身一直是小杜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他在诗中言道:"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这一世家传统无疑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使他常以天下为己任,特别喜欢引古论今地给当政者写信议论政治、军事、经济,用他的话说就是"*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就象上梁山的好汉们时常挂在口头的一句口号:"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可惜这一切也不过是他的书生意气,当权者并不采纳他的那些纸上谈兵式的乱谈。所以他的仕途也并不是太顺利,26岁中了进士以后的十年时间里,大多在幕府中沉沦下僚,直到四十岁才做了个州官。因而他的心里常常又充斥着一种心灰意懒的情绪,无可奈何之余也只好以一咏一觞,歌儿舞女来打发生活了。他那种"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放浪形骸,与"嗜酒好睡,其癖已痼"的懒散颓唐,和他先前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杜牧。
杜牧是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 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2、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比杜牧小十岁,怀州河内人。虽然他自称是帝胄之后,但实际上早已 家道败落,只不过和大唐皇帝共姓一个"李"字而已。李商隐幼时是"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他只能苦苦地奋斗,力争从科举得到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杜牧式的自豪与他是无缘的,倒是时常有一种自卑与自负扭曲而成的心理充斥着他的心灵。因此,他一方面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一方面又感到愤慨与失望,像《贾生》中"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他怀才不遇的感慨,《安定城楼》中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就是他自嘲的哀叹,入世不得,出世也不得,正是他忧郁的来源。作为一个不挣扎就没有地位的文人,他不可能像杜牧那样陶醉于自我,故此他的性格就无法像杜牧那样爽朗开阔,反而时时陷入难以排解的忧郁之中。
就像李白和杜甫的友情深厚一样,小李杜的关系也很不错,两人之间,也有互赠诗文。李商隐写给杜牧的两首诗,《杜司勋》说:"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说:"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极尽仰慕之情。然而,正像李白和杜甫的深情厚意仍无法改变两人的差别一样,小李杜的差异也很大,他们的气质、出身和思想的差异使他们的诗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子。杜牧身上那种贵族气质、世家遗风使他的诗充满了高朗明快的理性精神,而李商隐心中的那种浪漫情调与自卑心理使他的诗郁积了感情的缠绵情结。
其实在晚唐,像小李杜那样处境、地位的文人也不少,但他们的气质、性格和思想都与李杜不同,尽管都有满腹牢骚,却都试图用另样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性情,所以最后诗歌可能大多描山画水,意境也难免要狭小得多了。也许处境、地位与经历背景并不是决定一个诗人诗风的唯一因素,相较起来,晚唐的那许多诗人,比起小李杜来,风格难免要狭窄窘迫一些,内容也浅*卑俗些;色彩要清淡些,意境要低俗些,往往千人一面。所以唐诗到了最后,差不多也就以杜牧和李商隐这两颗双子星,为这个诗歌盛代抹上最浓厚而瑰丽的一笔。
说法来源:
自从孟郊、李贺、柳宗元、韩愈等这批中唐诗人相继去世以后,元和诗坛上的那种活泼与锐气的诗风也逐渐消失。直到杜牧、李商隐等一批青年诗人的崛起,才使晚唐诗风摆脱一种没落的风气,重新出现生机。
代表作品:
1、李商隐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兰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拓展知识】
李商隐
李商隐(约公元813—约公元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谿(xī)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晚唐最具浪漫主义气质的天才诗人李商隐,那浪漫的爱情,成就了多少千古名句,李商隐生命中的女人,也同样在他的诗文里婉约着,绚烂着,又绝望相思着!
宋华阳,是李商隐的初恋。华阳姑娘是一宫女,随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阳山之西峰的灵都观里。她风华正茂,面若桃花,腰如细柳,顾盼生风。华阳姑娘与李商隐初相遇,正是渴望爱与被爱的懵懂年龄,很快二人就坠入了情网不可自拔。山林浩瀚,风为帐,地为*,从未体验过的欢愉将这对情侣灼烧。就在这大山深处,就在这修道期间,他们一次又一次偷食禁果,也使得华阳姑娘有了身孕。
于是,一切真相摆在了公主面前,结局是华阳姑娘被遣返深宫,李商隐被驱赶下山,从此天各一方,爱到了绝望不归路。诗人李商隐也就有了那浓郁的相思: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将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恋,那“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守望,淋淋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那真挚的情感,那无法相见的悲伤,那曾经炽热的爱情,就那样永远地消逝了......
那一年,李商隐23岁,那一年,他遇到了洛阳富商之女柳枝,这个走入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柳枝无意间听到兄台吟诵李商隐的《燕台》诗,便心生爱恋,柳枝虽然出身富贵,可是她不爱红妆爱文采,她敢爱敢恨,手断衣带,请兄台转赠给李商隐以表达爱意。那年李商隐进京应试,落脚洛阳,大声吟诵自己的诗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当柳枝得知吟诵的男子竟然是自己芳心已许的李商隐,喜极而泣,以身相许。可是,两个人出身的悬殊,让每一次相见都到了充满了艰辛,也是这份艰辛,让每一次相逢那么浪漫,李商隐知道柳枝喜欢他的诗文,每次见面都送她一首,缠绵悱恻的文字,让柳枝爱得无法自拔,才子佳人,浪漫到了极致的爱情,却面临着不得已的分离。
殊不知此地一别,竟然无缘再相遇。李商隐去赶考,而柳枝被逼无奈,被关东的一位地方长官娶为姬妾。闻此噩耗,李商隐无比心痛,昨日知己枕边缠绵细语,今日已为他人妇,仰天长叹,悲伤至极,一介书生,唯有用文字来抒发对情人的思念,一口气写下了五首《柳枝诗》。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情人的泪,诗人的心,问苍天大地,岂止一个“愁”字了得!“多么凄凉的心,多么真挚的爱,多么欲罢还休的情!
感情两度受挫,李商隐的爱如同大海的一叶扁舟,不知道驶向何方。而爱妻王氏,让这个浪漫的才子有了家的温馨,有了爱的归属。王氏,因为其显赫的王侯之女地位,王氏父亲的官场起落,也影响了李商隐的仕途,可是王氏对李商隐的爱,是那么的纯粹。王氏,这位心高气傲的侯门之女,不贪慕豪宅华屋,锦衣玉食,甘愿洗尽铅华,与李商隐过着清风伴明月的清苦日子。
李商隐也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两人早晨一起去采撷草尖上的晨露,黄昏去看绝美的夕阳,人世间的万物,因为有了爱情而充满了温暖,零落的心因为有了爱人的牵挂而不再孤单。朝朝暮暮,暮暮朝朝,李商隐期望着这样幸福地陪着爱妻一直到老,甘苦相守,粗茶淡饭,亦甘之如饴!
可是人有生老病死,无法逃脱的劫数让爱妻早逝,顷刻间日月无光,万物无彩,抚尸大哭,世界上最爱李商隐的那个人,带走了诗人的心!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当李商隐写下这首《无题》的时候,王氏那娇容一定又重新浮现在诗人的眼前!世界上最爱你的那个人,一定就是那个肯与你生死与共,携手谱写人生的那个人!
多情的李商隐,他的爱情与他的诗歌一样充满着瑰丽,走进李商隐生命中的女人,在与李商隐共沐爱河的时候,也将他们的情感,谱写得如此热烈绚烂!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晚唐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诗句精选: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女娲掉绳索,縆泥成下人。至今顽愚者,生如土偶身。
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诚则始终不忒,表里一致,敬信真纯,*于乡原之人哉?
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于乡原之人哉?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
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隐隐聚若雷,噆肤不知足。
*穷理,理贵言情。
为而不矜,作而不恃。
*贤则聪;*愚则聩。
中唐和晚唐古诗的异同
古诗中的山西中唐晚唐时期
晚唐的古诗
描写晚唐的古诗
晚唐朝著名的古诗
晚唐代诗人的古诗
晚唐诗人的古诗
时空倌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时空宦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春晚唐韩愈的古诗
时空缩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山中唐李涉的古诗
异同的古诗
晚唐揭露现实的古诗
张晶时空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含有城字的诗句古诗晚唐
晚唐时期的咏史怀古诗
古诗咏史怀和晚唐的区别
古诗中想象与虚写的异同
新诗与古诗的异同
思乡古诗的异同
中唐时期伤感的古诗
中国古诗与外国的异同
中唐时期的代表古诗
燕与雁在古诗中的异同八百字
晚唐咏史怀古诗的最高成就
中唐的古诗里关于景色的诗
山中唐王维的古诗配画
泊秦淮古诗讽刺晚唐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