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

关于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90) 说说(301) 名言(2k+) 诗词(18k+) 祝福(233) 心语(5)

  • 文言虚词和实词区别

  • 语文
  • 文言虚词和实词区别

      文言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虚词和实词区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是语法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是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确切掌握文言虚词的这些特点,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学*文言虚词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特别要注意的是,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如,《鸿门宴》中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中,前一个为是介词,义为替、给;后一个为是动词,义为作出、制定。分清词意的虚实要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

      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如,《师说》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一个其是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后一个其是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另一种情况是词虽不同,但却都可以表示相同的用法。如乎和于都可以有介词的用法。

      3、联系古今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

      虚词古今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少数沿用下来;有的完全消失;有的用法发生了变化;有时改用了别的词。

      4、注意特殊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时要特别注意。

      ⑴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⑵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⑶双音异义。文言中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而二者的意义有很大差异。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命题落点

      历年高考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考查的方式,最常用的是比较,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的异同,有时也可以在题干中给出示例,要求寻找与示例用法相同的选项,题型设置上多为四个选一。

      第二,考查的范围,均严格遵循当年考纲规定,同时对极其常见的虚词作多次重复的考查,如以因等字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就很高。

      第三,考查的数量,不同年份考查的虚词个数不同,有时集中辨析一个,有时比较多个虚词,*几年趋向后者。第四,考查的角度,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包括词性和成分。第五,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几乎全出自中学教材,不少句子的翻译也涉及到虚词。

      【典例精析】

      例一:(2005天津卷第12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命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仗,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豁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睦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日夜相击于前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甚矣,汝之不慧

      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太子乃与见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虚词用法的掌握,考查了四个虚词。其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项,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和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儒服而见王意思是穿着儒服拜见赵文王,引领而望的意思是伸长脖子远望。A项日夜相击于前的于是介词在,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的于是介词到。B项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中的之是代词,代前面所说的日夜相击于前这件事,甚矣,汝之不慧中的之是助词,无实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太子乃与见王中的与是介词和,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是结交,亲附的意思。

      答案:C

      例二:(2005北京卷第7题)(原文见第三节

      文言句式中典例精析)

    [阅读全文]...

2022-02-04 05:17:04
  • 木兰诗实词和虚词

  • 古诗文
  • 木兰诗实词和虚词

      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做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劳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实词和虚词,欢迎大家分享。

      (一)木兰诗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

      1、唧唧(jījī):纺织机的声音

      2、当户(dānghù):对着门、

      3、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5、何:什么、忆:思念,惦记

      6、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

      8、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辞:离开,辞行、

      14、溅溅(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旦:早晨、

      16、但闻:只听见17、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啾啾(jiūjiū):马叫的声音、

      19、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23、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不用:不愿意做、

      29、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郭:外城、

      32、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33、姊(zǐ):姐姐、

      34、理:梳理、

      35、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霍霍(huò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著(zhuó):通假字通“着”,穿、

      38、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9、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4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3、行:读háng、

      44、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二)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阅读全文]...

2022-01-21 04:19:52
  • 木兰诗实词和虚词

  • 木兰诗实词和虚词

      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做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劳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实词和虚词,欢迎大家分享。

      (一)木兰诗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

      1、唧唧(jījī):纺织机的声音

      2、当户(dānghù):对着门、

      3、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5、何:什么、忆:思念,惦记

      6、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

      8、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辞:离开,辞行、

      14、溅溅(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旦:早晨、

      16、但闻:只听见17、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啾啾(jiūjiū):马叫的声音、

      19、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23、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不用:不愿意做、

      29、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郭:外城、

      32、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33、姊(zǐ):姐姐、

      34、理:梳理、

      35、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霍霍(huò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著(zhuó):通假字通“着”,穿、

      38、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9、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4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3、行:读háng、

      44、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二)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阅读全文]...

2022-06-24 04:56:56
  • 高中语文要背的文言实词虚词有哪些?

  •   在日复一日的学*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要背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欢迎大家分享。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积少成多,另外要注意归纳总结。

      高考文言虚词18

      一、而 二、何 三、乎 四、乃 五、其 六、且

      七、若 八、所 九、为 十、焉 十一、也 十二、以

      十三、因 十四、于 十五、与 十六、则 十七、者 十八、之

      一、【而】

      1、连词:可连结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作 “和”或“及”或“又”。如:

      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墨子尚同》)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韩非子说林》)

      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阅读全文]...

2022-04-24 11:49:32
  • 含有虚指的古诗词摘抄

  • 文学
  • 含有虚指的古诗词摘抄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含有虚指的古诗词摘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梅花——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之一。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阅读全文]...

2022-05-28 18:38:34
  •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 方法
  •   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虚实理论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中国的古典,特别是中国的古典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仔细分析,文学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笔者想就这些问题作个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的诗《黄鹤楼送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二、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的关系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都是运用了空白的手法,画面虽空灵却有韵味。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中的空白艺术。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精练,言简意丰,有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如此。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三、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

      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有时正面描写景物的特征即可以传神,但当有的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例如古人写女人美貌,常说羞花闭月、沉鱼落雁。虽然没有对其美貌作正面的描写,但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像,从而引起审美的体验。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又如《》,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再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实)来烘托自己与金陵朋友的深情厚谊(虚),在以上这些中,虚实是从景物隐显的角度而言的,显者为实,隐者为虚。而烘托则是从景物主次、表意目的的角度而言的。再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这首诗通过景物来衬托感情的特点十分突出。“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秋日傍晚,茫茫的天际挂着无边的雨幕,远山传来的寺庙悠扬钟声,这种萧瑟苍凉黯淡的晚景烘托出诗人思念亲友的孤寂、凄怆之情。“独鸟下东南”则更反衬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哀愁。以上虚实结合的三种类型在诗词中的作用与虚实手法在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作用是相同的。即在古典诗词中这三种虚与实的关系与绘画、戏曲艺术形式中的虚与实的关系是相通的。但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虚和实的关系在其中还常常有特殊的体现。

      四、虚实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

      诗人用这种方法对具体景物作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又如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想像女子生活的情景:大概她是在桥上踏月,深院赏花,或者生活在有着雕花窗子的朱阁里面吧。“月桥花院”写室外环境幽美,“琐窗朱户”写居室富丽清雅。虽然这八个字写的是虚境,但璀璨绚烂,给人以恬适惬意的感觉。但接着以“只有春知处”,显出了词人的思念和落寞。晨花夜月,良辰美景更反衬出词人的凄凉寂寞。“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五、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传达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悔恨与怅惘。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这种通过写已逝之景,虚实结合表达感情的诗不少。特别是借古讽今的怀大多运用这种写法。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前四句叙说的是西晋王濬率大军征服东吴的情景,是虚写。诗人用东吴由兴盛走向衰亡的特例作为下边议论的基础。“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四句诗告诉人们:山河依旧,人事已改。

      秉政者若不按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办事,失去民心这个最根本的东西,都会由兴盛走向衰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李唐王朝在“四海为家日”的表面繁荣所掩盖下的危机的深深忧虑:现今江山一统,四海一家,可是又有谁能保证那令人悲伤的往事不再重演呢?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上一页1234下一页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胜利而归的的往事。诗人极力渲染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鹧鸪乱飞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作者塑造了三国时周瑜风流儒雅,才华出众,英俊伟岸的形象,再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时的场景,这是虚写。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含了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有虚实之间相辅相成的。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告诫当权者:如若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

      六、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又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虚)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七、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诗人想像他们的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少了出门在外的诗人不能欢聚而十分遗憾。《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阑倚。”作者想像楼上的思妇,柔肠寸断,以泪洗面,凭高眺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人)。“*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但想像到对方登高怀远,而且想像到对方的心一直追踪自己。这种遥想,极写了行人的离愁。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前一种不一样。如贺铸《青玉案》“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表达出来的,只是单方面的思念、伤感和断肠之痛。而用对写法,则沟通了双方的感情,思念是双方的,这种思念有愁苦和感伤,也有温馨和慰藉。上一页1234下一页八、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严格地说,设想未来之景和从对方的角度写的均是主观之景,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又如的《渔家傲》:“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瘼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朝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虽才华出众,但她却无力挽大厦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反衬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望。又如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乐府诗中,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这类诗中,最奇的要数刘过的《》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据《桯史》记载,当年辛弃疾邀请刘过共事,适逢他有事不能如期前往,因推迟行期而写这首词向稼轩致意。“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作者设想他冒着风雨横渡钱塘江奔赴绍兴,到后在稼轩招待他的宴*上大吃狂饮的情景,写出了他和辛弃疾均为当时的似项羽、樊哙一般的豪壮之士,又表达了向往之意。这既用典,也是虚写。更奇的在后边,词人把浙东之行被迫取消的原因归咎于几位文豪勒转了他的车驾。他们分别是与杭州颇有渊源的几位大诗人:白居易、苏东坡、林逋。此时,白居易过世已350余年,东坡、君复也均已作古。

      词人把这些贤哲请到词中,化用他们描写杭州西湖的名句。想象奇特,浑然天成,掇拾珠玉,成此奇文。最后三句写实。词人把缓期的理由归结为杭州太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扯了他的后腿,给人以清新的审美愉悦。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还可以从诗词的形式、诗词的声律等角度进行解读。但由于本文只是着眼于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进行鉴赏,故不一一赘述。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阅读全文]...

2022-05-05 10:00:41
  • 中秋古诗词

  • 中秋,文学
  • 中秋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阅读全文]...

2022-07-26 07:29:41
  • 初中古诗词

  • 初中,文学
  • 初中古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登飞来峰》

      王安石

    [阅读全文]...

2021-11-30 13:37:50
  • 高中必背古诗词

  • 高中
  • 高中必背古诗词

      高中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古诗词需要大家背诵,这是高考必须要得分的一部分,下面是关于高中必背古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1、《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诗词《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龟虽寿》

      汉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七步诗》

      汉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燕昭王》

      唐·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4、《论诗十绝》

      宋·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阅读全文]...

2022-02-13 02:56:58
  • 朝中措古诗词

  • 朝中措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朝中措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简介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刘敞到扬州任职时所作。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词人几年前在扬州所建的*山堂并抒发人生的感慨。全词通篇文字鲜明生动,情感豁达温愉,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其格调疏宕豪迈,在欧词中极为少见,对后来苏轼的豪放词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译文

      *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烟雨茫茫。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后又过了几个春光。

      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一饮千杯很豪爽。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已白发苍苍。

      注释

      ⑴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又名“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韵,后片两*韵。

      ⑵刘仲原甫:当指刘敞。庆历进士,曾官知制诰、集贤院学士等,是欧阳修的年辈稍晚的朋友。维扬:扬州的别称。

      ⑶*山:即*山堂,为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修建,后成为扬州名胜。

      ⑷“山色”句:此处借用王维《江汉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句意。

      ⑸手种堂前垂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⑹别来:分别以来。当时作者离开扬州大约八年。

      ⑺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一说“文章太守”是作者用以指刘敞。太守,汉代官名,即宋代的知州。

      ⑻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⑼千钟:饮酒千杯。钟:古代酒器。

      ⑽直须:就该,正应当。

      ⑾尊:通“樽”,酒杯。衰翁:词人自称。当时作者五十岁。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知州,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山堂”,据说壮丽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江苏南京)隐隐在目。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故名“*山堂”。每当盛夏,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作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任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写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赏析/鉴赏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江汉临泛》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无形之中却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搏动人的心弦,涤荡人的心灵。这是跟他在一开头时定下的基调分不开的。

      这首词从*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从被送者写到送者,层层转折,一气呵成,不落一般酬赠之作的窠臼,历来受到词评家的赞赏。

      尔黄发,欲三寿之作朋;遗我绿琴,顾双金之何报。”尝邀公至五羊,特为开宴,令洪丞相适代为乐语云:“云外神仙,何拘弱水。海隅老稚,始识魁星。”又寄调“临江仙”以侑觞云:“北斗南头云送喜,人间快睹魁星。向来*步到蓬瀛。如何天上客,来佐海边城。

      方伯娱宾香作穗,风随歌扇凉生。且须滟滟引瑶觥。十年迟凤沼,万里寄鹏程。”及高要倅满,权帅置酒,令洪内相景卢迈作乐语,有云:“三山宫阙,早窥云外之游;五岭烟花,行送日边之去。小驻南州之别业,肯临东道之初筵。”时二洪迭居帅幕下,又云:“欲远方歆艳于大名,故高会勤渠于缛礼。”洪时摄帅司机宜。

      玄冥司柄,雪敷南亩之丰登;庚岭生辉,梅报东君之消息。当一阳之来复,庆维岳之降神。某官节莹冰霜,家传清白。遐荒草木之细,皆知威名;调和鼎鼐之功,终归妙手。愿乘谷旦,即奉芝函。某望启戟以趋风,适桑蓬之纪瑞。自惟弱植,方沾雨露之深恩;强缀芜辞,用祝椿松之遐算。敢靳采览,第切兢惶。

      屑瑶飘絮满层空。人在广寒宫。已觉楼台改观,渐看桃李春融。

      一城和气,宾筵不夜,舞态回风。正是为霖手段,南来先做年丰。

      古诗原文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译文翻译

      谭氏心爱之人懒于送往迎来,所以她怕唱歌,愁跳舞,所以故意病春酒而迟迟不去梳洗打扮。她性格内向,总是把爱人放在内心深处深藏不露,所以不能说她是一个缺乏情感的人。

      谭氏关心恋人*况,因而想象她双泪啼红,秘密写信,倾诉衷肠。恋人向谭氏说了很多柔情蜜意的话语,山盟海誓,以表达坚贞的爱情。想起那时在杏花馆内,俩人在深深的花阴之中,没人能看得见,但是她却还嫌那花阴浅不避人;两人同宿画堂,本来是普通的银烛,而她却羞于见光,嫌烛光太明。

      注释解释

      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四句三*韵,后片四句两*韵。

      谭德称:名季壬,字德称,西蜀名士。为崇庆府学教授,徙成都。与陆游交往甚密。

      春酲(chéng):春日病酒。酲,喝醉了神志不清。

      向人:爱人。向,爱。

      啼红:用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的典故。灵芸被选人宫时,以玉吐壶盛泪,壶呈红色,泪凝如血。

      剪绿:剪烛。绿,绿烛。

      深盟:即盟誓态度坚决。

      杏馆:种有杏树的院落。

      画堂:装饰豪华的卧房。

      创作背景

      此词是陆游代谭德称而作的一首词,约作于宋乾道九年(1173),时词人在成都。

      诗文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6-05 19:42:07
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 - 句子
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 - 语录
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 - 说说
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 - 名言
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 - 诗词
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 - 祝福
古诗词中的实词虚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