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暮归的古诗

关于描写暮归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暮归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暮归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暮归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7) 语录(2k+) 说说(2) 名言(476) 诗词(70) 祝福(1k+) 心语(54)

  •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归纳3篇)

  •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归纳(一):

      夕阳斜斜地照射在江水上,

      江水一半是青绿色的,一半呈现红色。

      这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

      露水像珍珠一样滚圆,月亮像弓箭一般形状。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归纳(二):

      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归纳(三):

      傍晚,太阳简便地展开圆圆的身子,跃入了水中,濯洗一天的.疲惫。这个不识水性的顽童,把最终几缕光芒洒满水面,就慢慢地沉下去了。

      四周很安静,没有谁注意一场杯具的上演。江被凉凉的风吹拂着,一半是碧绿,如一块漾着波浪的珠玉;一半却红彤彤的,象一朵云彩浸在了水中。

      黑暗最终挤满了天空。远处,淡淡的桂香似一些若有若无的声音,漂浮在听觉之外。

      秋天,这个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呵,在一盏渔灯的照耀下,变得温馨和完美。

      月亮拿着一把细长的弯弓,悄悄从山坳里爬了出来。露水闪着珍珠般的莹光,垂挂在岸边的叶尖上,它是月亮从天上射落的星星吗?

      一阵微风掠过,坠落的,是满树的**仄仄。

      赏析一:

      这首诗文是白居易对景色的写实描绘。说其写实,是因为连同题目在内的短短三十一字,透露了客观信息、因果关系,进一步为读者呈现了身如奇境的画面质感。

      (一)文中包含的客观信息:

      ①诗文以“残阳”开篇,透露了实景的时间背景——傍晚时分。

      ②“半江”二字告出了诗人所处位置——一个能够看到江边的地方。

      ③“九月初三夜”又是一个具体的日期事实引用。

      (二)上下承接的因果关联:“九月初三”,是农历日期,月亮定不是圆满的,而是弦月犹如弓形;入“夜”,且是秋夜,寒气渐浓凝结成露珠,月亮在夜幕中出现。有了上一句“九月初三夜”,才有下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诗文呈现的画面质感:

      ①画面的主色调:夕阳西下,照射在江面,呈现水面一半青绿色一半红色效果。

      ②利用生动的量词、动词,来“绘制”斜阳的视觉效果:“一道”光,“一道”圣旨,“一道”二字证明了客观事物从天而降,“一道”斜阳从即将落山的夕阳上射下来;“铺”形象地描绘了斜阳满满地照在江面上,突出了斜阳照射的角度很低,覆盖江水面积很广。

      ③利用恰当的比喻描绘其他客体形状:“真珠”“弓”分别对应露水和月亮的形状,圆形以及弯状。又是在视觉上对画面做补全。

      诗文是静态的,但字里行间传递的场景资料粘贴了时间属性。行文从斜阳傍晚开始,结尾以月亮结束,透露了诗人站在江边,欣赏夕阳西下到月亮初上枝头的时间节点,仿佛一组慢镜头,给千年后的读者观赏到了当时的景色,用静态的文字,实景描绘了动态效果,手法难能可贵。

      古诗的大部分笔墨用于写实,同时也用了少许文字,流露了一点点诗人的主观情感。“可怜”二字告诉了大家,在白居易看来,这个秋天暮色降临的傍晚,江边的景色真是太美了,美得让人感到可爱。

      赏析二: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简便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我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述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完美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头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并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经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述,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向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一样的“时间”。经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贴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构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线以下了。

      赏析三: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简便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我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述之中了。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述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最终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诗人经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述,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向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一样的“时间”。经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贴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构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线以下了。

    [阅读全文]...

2022-06-12 14:49:34
  • 暮江吟古诗

  •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2、瑟瑟:碧绿的颜色。

      3、怜:可爱。

      4、真珠:即珍珠。

      5、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7-16 09:29:11
  • 暮归山中古诗词

  • 暮归山中古诗词

      古诗原文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译文翻译

      黄昏时回家,山里已经昏暗,涧水里冼洗脚,月影在水中出现。

      简陋的横木门上,喜鹊归巢入眠,黑暗的树林中,萤火虫乱画弧线。

      老婆孩子都等候我归来,挑亮油灯一同饱尝粗茶淡饭。

      我伫立在松树、桂花间纳凉,遥望疏朗的星星远隔着河汉。

      注释解释

      归:返回。

      已:已经。

      昏:天黑,傍晚。

      濯(zhuó)足:洗脚。濯,洗涤。《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月在涧(jiàn):月亮倒映在涧水中。

      衡门:横木架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衡,同“横”。《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栖(qī)鹊定:鹊鸟停在树上。泛指居住或停留。定,静下来了,此指鹊鸟入眠。

      暗树:一作“暗径”。

      流萤(yíng):飞行的萤火虫。庾信《哀江南赋》:“饥随蛰燕,暗逐流萤。”谢朓《玉阶怨》诗:“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杜牧《秋夕》:“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妻孥(nú):妻子和儿女。孥,儿女。杜甫《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候:等候。

      蔬饭:粗菜淡饭。

      伫(zhù)立:长时间站着。

      隔:分隔。

      河汉:银河。《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元稹《秋夕远怀》诗:“星繁河汉白。”

      创作背景

      蓝仁基本上是一位布衣,出仕的时间很短,亦没有任过高职,一直隐居家乡崇安山中。此诗即写作者山居生活片断,具有浓厚的田园风味。从诗中景物看,诗作描写的是一个秋初的傍晚,诗人刚好外出归来的情景。

      诗文赏析

      这首古体诗写诗人的一个*常的生活片断。诗人按照行动的足迹,安排了连续的四个场面。全诗没有奇思妙语,没有汹涌的生活波澜。诗人只是拣取身边日常琐事,*淡的生活场景,略加点染,流露出恬淡的生活旨趣,给人以情真语切的感觉。

      先写归家途中的情景。“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暮色苍茫,乱山昏暗。崎岖的山道上,诗人信步归家。在诗人的感觉中,溪涧潺谖,淙淙作响;明月初升,清辉撒冷;涧水清澈,月影流布。空山是这样的清幽,这样的寂寥。身在其中,濯足清流,别有一番情趣。“濯足”暗用了《楚辞·渔父》的故实,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身份、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起句擒题,所写之景,所叙之事,无不是“暮归”,无不是“山中”。

      随着诗人的脚步,眼前出现了一座山间陋室。“衡木栖鹊定,暗径流萤乱。”其屋横木为门,简陋如此;鹊栖其上,冷落可知。再以小径幽暗,流萤乱飞加以渲染,景象的荒芜,氛围的凄清,家境的贫寒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诗人的感情通过“衡门”作了隐隐的透露和巧妙的暗示。衡门虽然简陋,但如果自己不以为陋,也可以游息其间。贤者乐道忘忧,虽身处陋室,而不以为苦,反能自得其乐。这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这种态度的背后也有悲哀和痛苦。诗人就是以这样的贤者自居,甘处衡门,自得其乐。从“栖鹊”、“流萤”等景物看,较一、二句所写事物已有一段时间间隔,这时夜幕降临已很久了。“栖鹊定”与“流萤乱”,这一“定”一“乱”,一静一动,相映成趣,下字十分准确,是句中字眼。

      接下来便是叙写家人团聚的情景。“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天色已晚,灯火已明,粗菜淡饭已具,妻子儿女坐等诗人归家。和乐融融的山乡田家生活显得真切而自然。最后以诗人伫立松桂之下,仰望浩渺星空作结,意蕴幽远,含蓄深沉。“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夜已很深,万籁俱寂;晚风**,凉意袭人。诗人久久伫立,徘徊松桂之下。仰望天空,只见疏星点点,明月高悬,勾起了诗人无限的遐想。诗人似乎有所失落,有所追寻,而失落追寻的究竟为何物,又显得倘恍迷离,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可供想象的无限空间。

      全诗采用移步换景之法,层层推移,步步腾挪,使诗歌跳脱而有变化。诗人用疏淡的笔触,通过*凡生活事件的`叙述和特定环境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对山问恬淡生活的热爱,也有人生失意后的淡淡哀愁。诗中的溪涧幽泉,青松佳桂等意象,透露出山野闲人那种清高隐逸的旨趣。而暗径幽深,流萤乱舞,又烘托出诗人烦乱茫然的情绪。诗的基调是较为明快自然的,但也多少笼罩了一层轻柔的迷惘和淡远的惆怅。诗人运笔古拙,洗脱铅华,纯用白描,以*实直朴取胜,而不以夸饰渲染为工。初读起来似觉有些乏味,但细加玩赏,便又能感觉到语虽淡而味终不薄。这也许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阅读全文]...

2022-01-14 19:41:04
  •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翻译(暮江吟古诗的翻译)

  • 暮江吟音乐:劳模吃货 – 古诗诗歌(小学生必背唐诗宋词)

    【注释】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④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⑤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参考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现在看着思维导图,跟着多读几遍吧!

    现在看着空白的思维导图,尝试背诵出来吧!

    [阅读全文]...

2022-02-15 12:08:40
  • 山村暮色浓古诗89句

  • 经典
  • 杜甫《日暮》译文、赏析

      《日暮》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1。

      石泉流暗壁2,草露滴秋根3。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4。

      【注释】

      故园:故乡。

      石泉流暗壁:即暗泉流石壁。

      草露滴秋根:即秋露滴草根。秋根:秋天的草根。滴秋根:一作“满秋原”,“满”一作“滴”。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白话译文】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

      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

      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作者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见到瀼西一带,地势*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作者居住的山村,黄昏时分寂静祥和,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便有感而作此诗。

      【赏析】

      《诗经》里有一个很美的篇章,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是讲一个村庄里的妇人,在黄昏的时候,看到家里的鸡跳上了鸡舍,羊牛也被赶着慢慢从田地里回来,整个村子都在准备着休息,一派安宁,她思念起远方服役的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来。杜甫这首诗,也是写了黄昏时分村庄里的景象。这个村庄是他流寓不定时暂住的,他看到美好的、安详的村庄,心中也像那个遥远时代的妇人一样起了思念,他思念的是离开已久的故乡。正如眼前的暮色一样,他的人生也已走到了黄昏,白头明灯相对,人世的冷暖苍凉充盈于胸中,不愿、也不忍去仔细思量。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因为《诗经》里有那“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句子,诗人对眼前的场景便有所会心,写下了“牛羊下来久”的开头,将全诗引入古朴安雅的境界。羊儿、牛儿,三三两两,“咩咩哞哞”,一声远一声*地叫着,闲散地往村子里回来。诗人添了一个“久”字,来述说它们行走的.缓慢和悠闲。各家各户的柴门都已经关上了,西边的最后一道夕阳也从柴门上扫过,天地都安静下来,等待着进入黑夜。不一会儿,家家点上了灯,人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或者谈天说地,或者灶前忙碌,或者给牛喂草,或者温酒准备喝上一杯。不管怎样,上天赐福于善良普通的人们,各安其所,这个村子像个准备睡眠的老人一样,让人觉得*安、温暖、安详。这两句十个字,字字*凡,句法也极自然,却能将读者带入一种境地,让读者闻到家的味道。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可是眼前这并不是作者的家,作者其实恰好就是想家了。夕阳的余晖散尽后,月亮渐渐升高,柔软的风拂过村庄,令人心也要柔起来、软起来了,空气中有柴禾燃烧的味道,牛羊和鸡鸭都已渐渐入睡,月光让一切都安静下来,这是一个清新的美好夜晚。可是这样的地方虽然美好,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有无限清景,但作者于它而言毕竟只是一个过客。阒寂也好,喧闹也好,都不是作者的故园。这两句语气虽然很淡,其实深藏着极浓的悲郁。一个“自”字,极言“风月”和“清夜”的与己无关。“自”是个仄声字,和下句的“非”字*仄互调,一拗一就,使读者能够感到作者情绪从抑郁到克制后的回转和*息。诗的上两句是用了黄昏中的暖色调,这两句则是用了月光下的冷色调。温馨和凄凉的互相映衬,使得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内心难以*静的作者陷入了更深的夜色里,他独自去看山上的风景,在静谧的月光下、岩石的阴影中,听到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脚边的草根上凝着露水,打湿了鞋子。仔细看时,它们一粒一粒沾在草叶上,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草的根部。这样的秋夜山间,风露袭人,水的寒气仿佛能浸入人的皮肤。在作者杜甫的诗中常能发现精心锤炼的句子,好比一个手艺精湛的老艺人,能雕出纹路精美细致、而又气韵横生的木雕一般。这两句便是如此,作者将词序有意倒置,按照意思句子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调换字词后,声调更加铿锵,而且使得“石”与“泉”、“草”与“露“的连接更为紧密、融为一体,原本无奇的句子变得更有韵味,凝结出一片凄清幽遽的意境。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琦怀》)。浑然忘却风露的寒冷而兀自独立的人,想必总有许多心事。不知站了多久,作者才踱回室内,捻灯独坐,把卷读书,他的满头白发,在明亮的灯光下分外银白如雪。他心绪难*,想自己曾经满腔的豪情、兼济苍生的宏愿,都抵不过老来这一头发如雪。可是灯烬似乎不解人愁,在和跳跃的火花频繁地玩着花样,似乎在逗可怜的老诗人开心。一个“何须”,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无聊和凄怆,头白之人,与那些热闹和花样早没了关系;流落蜀地十多载,老来一事无成,望前路,希望渺茫;回首故园,有家难回。初唐诗人王勃早就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又有谁来同情、解救这头发白的失路之人。

      这首诗本是写景,涉及内心的词句不多,却让读者觉得有化不开的凄凉和悲郁在里面。对人生迟暮的感慨,对故困难归的悲哀,荡漾在精美传神的景色描写中,因而分外含蓄无垠。王夫之曾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这话未免极端,但这首诗的情语确实都在景语之中,情景交融、含而不露,有深绵婉转的姿态,句句读来,令读者感到口角噙香、余味不断。

    [阅读全文]...

2022-05-09 20:56:37
  • 岁暮归南山诗词

  • 岁暮归南山诗词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①北阙:指帝宫。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②休上书:停止进奏章。南山:终南山。

      ③不才:不成材。

      ④疏:疏远。

      ⑤青阳:春天。

      【译文】:

      [译文1]不要再去北阙上书了,还是回到南山破旧的家里。没有才能不被明主赏识,身体多病老朋友都疏远了。白发如霜催人老,新春一到旧岁必除掉。心中怀有忧愁难以入睡,松林间的月亮照在空寂的窗扉上。

      [译文2]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赏析】:

      唐玄宗开元年间,四十岁的孟浩然第一次来到京都长安,结识了当时许多著名的诗人,如张九龄、王维等。张九龄是当朝宰相,王维也是朝廷命官。孟浩然参加了进士考试,并在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太学”赋诗,得到了包括张、王在内的许多著名诗人的赞赏,也流传着孟浩然让皇帝“栽跟头”的故事。有一天,孟浩然参加完进士考试来到王维处,不料皇上唐玄宗突然驾到,孟浩然只好躲到床下。王维不敢隐瞒真情,告诉有位诗人躲在床下,唐玄宗得知是孟浩然,因为久闻大名,就让他出来,当场献诗一首。孟浩然选出他认为最成功的.一首诗《岁暮归南山》,当皇上听到“不才明主弃”十分不悦,唐玄宗回去后,生气地下了一道指令不能让孟浩然做官,只能回去过隐居生活。诗人在诗中自怨自艾抒写自己仕途失意的愤闷,表达了自己未遇明主及对世态炎凉的幽怨、哀伤,反映出压抑人才的封建社会带给有志之士的痛苦。全诗委婉含蓄,感情复杂深刻,感人至深。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何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 ”、“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怎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阅读全文]...

2022-07-14 07:10:21
  • 含有暮字的古诗词 带暮字的诗词名句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春暮》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淮南子·说山训》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钱福《明日歌》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曹豳《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杨万里《初秋行圃》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李冠《蝶恋花·春暮》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阅读全文]...

2022-03-11 21:56:40
  • 含有归字的古诗词 带归字的诗词名句

  •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志·礼乐志》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苏轼《行香子·述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黄庭坚《品令·茶词》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式微,式微,胡不归?——佚名《国风·邶风·式微》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佚名《十五从军征》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阅读全文]...

2022-07-16 13:19:25
  • 冬日归旧山古诗词

  • 冬日
  • 冬日归旧山古诗词

      古诗原文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诗文赏析

      这首诗收录在《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旧山”就是大匡山,《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冬日”,一般学者认为是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冬天。

      这首诗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雪峰,在阳光下闪烁;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接着*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首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结尾两句收束有力,正是年轻诗人又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坚定誓言。

    [阅读全文]...

2022-04-30 09:57:26
描写暮归的古诗 - 句子
描写暮归的古诗 - 语录
描写暮归的古诗 - 说说
描写暮归的古诗 - 名言
描写暮归的古诗 - 诗词
描写暮归的古诗 - 祝福
描写暮归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