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

关于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06) 语录(40) 说说(19) 名言(32) 诗词(2k+) 祝福(1) 心语(2)

  • 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

  • 初夏,古诗文
  • 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客中初夏》原文

      北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客中初夏》原文注释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是北宋司马光的名句。而今许多人把“葵花”释为“向日葵”,连许多古诗书编者都不例外,实为谬误。因为向日葵是菊科植物,原产美洲,明代后期才传入*,与*本土的几种“葵”不能混为一谈。

      葵,在*原指葵菜,属锦葵科,此外还有蜀葵等,也都有向阳的*性。而向日葵属菊科,原称丈菊、西番菊,原产美洲,是明代后期才从南洋传入*的油料作物。

      明王角晋《群芳谱》:“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荜(蓖)麻子而扁。”这是*最早关于向日葵的记载。

      所以,司马光笔下的“葵花”,并不是指向日葵,而应当是指蜀葵等亦有向阳性的植物。

      《客中初夏》原文翻译: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客中初夏》原文赏析: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

      一首*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似乎一览无余。初夏时节,一场清雨刚停,对着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在开放。这其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决非如此浅薄;甚至用不着细细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此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阅读全文]...

2022-06-07 18:30:47
  • 司马光《客中初夏》原文翻译和赏析

  • 初夏,古诗文
  • 司马光《客中初夏》原文翻译和赏析

      客中初夏是宋朝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司马光《客中初夏》原文翻译和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原作】

      客中初夏——[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

      客中:做客的日子。

      清和:天气清明而和暖。亦为农历四月的别称。

      乍:刚,初。

      南山当户转分明:意思是说,正对着门户的南山,变得更加分明了。

      【古诗今译】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雨后天刚放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此时已经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了,只有向日葵朝着太陽开放着。

      【赏析】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史学家。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自幼聪慧好学,宋仁宗宝元六年(1038,考入进士甲科,历任仁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任天章侍制兼侍讲、知谏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他在政治上比较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后退居洛陽,主编《资治通鉴》。司马光为文记叙周详,词句简练通畅。也能诗。遗者尚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陽,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首诗就是在洛陽时写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陽,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四月的天气清明暖和,雨过天晴,对着门的南山更是青绿分明。诗人的感情倾注不在此,真正想要写的不是雨后乍晴的清明和暖的天气,也不是也不是明净如洗的南山,而是要借此引出后面的“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来表露坚定的不可动摇的政治情怀。

      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是在抒情。诗人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随风转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陽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这里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一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向日的葵花,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拓展:作品鉴赏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客中初夏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本诗语言浅白,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一个镜头,“当户转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调动我们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乍、转、起、倾,使这些景物鲜活生动,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从嗅觉,感觉,视觉各个方位来攻占读者的心。最后两句点明本诗主旨,作者的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阅读全文]...

2021-12-24 16:42:55
  • 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

  • 初夏
  • 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客中初夏》原文

      北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客中初夏》原文注释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是北宋司马光的名句。而今许多人把“葵花”释为“向日葵”,连许多古诗书编者都不例外,实为谬误。因为向日葵是菊科植物,原产美洲,明代后期才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几种“葵”不能混为一谈。

      葵,在中国原指葵菜,属锦葵科,此外还有蜀葵等,也都有向阳的*性。而向日葵属菊科,原称丈菊、西番菊,原产美洲,是明代后期才从南洋传入中国的油料作物。

      明王角晋《群芳谱》:“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电影,子如荜(蓖)麻子而扁。”这是中国最早关于向日葵的记载。

      所以,司马光笔下的“葵花”,并不是指向日葵,而应当是指蜀葵等亦有向阳性的植物。

      《客中初夏》原文翻译: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客中初夏》原文赏析: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

      一首*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似乎一览无余。初夏时节,一场清雨刚停,对着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在开放。这其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决非如此浅薄;甚至用不着细细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此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阅读全文]...

2022-04-30 08:14:20
  • 司马光千古名言名句

  • 名言,千古,语录
  •   司马光的千古名言名句

      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

      3、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司马光《资治通鉴》

      4、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5、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司马光《资治通鉴》

      6、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8、不爱其亲,焉能爱自己司马光《家范》

      9、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司马光

      10、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初夏》

      11、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12、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家范》

      1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14、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15、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16、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17、家庭和睦之道:忍忍忍司马光《家范》

      1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19、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20、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21、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司马光《西江月》

      22、忍小忿而存大信。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23、【原文】《周易》: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司马光《家范》

      24、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

      25、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司马光

      26、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27、口有蜜腹有剑。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28、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29、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司马光《瞑目》

      30、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31、*而后清,清而后明司马光

      32、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唐纪十太宗贞观六年》

      33、吾无过人者,但生*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34、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35、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司马光

      36、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

      37、剑客苍鹰队,将军*牙。分兵逻圁水,纵骑猎鸣沙。浪有书藏袖,难凭信达家。不堪闻晓角,吹尽落梅花。司马光《塞上》

      38、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39、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40、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41、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4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43、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44、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

      45、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阅读全文]...

2022-01-16 19:09:44
  • 司马光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2.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3.口有蜜腹有剑。

    4.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5.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6.忍小忿而存大信。

    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8.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9.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10.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11.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12.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13.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1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5.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16.英雄无用武之地。

    17.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8.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19.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20.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21.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22.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2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24.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25.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26.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27.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28.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29.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3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31.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32.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33.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34.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35.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36.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37.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38.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39.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40.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41.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42.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43.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44.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45.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46.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47.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48.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49.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50.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51.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阅读全文]...

2021-12-14 13:39:05
  • 司马光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司马光名言

    1、*而后清,清而后明——司马光

    2、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3、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4、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5、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司马光

    6、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司马光

    7、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8、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9、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10、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司马光

    1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12、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司马光

    13、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14、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15、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

    16、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

    17、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18、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19、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20、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2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22、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司马光

    2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2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25、吾无过人者,但生*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阅读全文]...

2022-03-13 01:29:18
  • 《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

  • 《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时候,好像成年人一样严肃,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与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

      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帝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帝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帝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与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注释

      凛然:稳重的样子。

      指:同“旨”,主要意思。

      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华靡:奢华。

      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退:回来。

      持:拿。

      语:对......说。

      去:离开。

      爱:喜欢。

      了:了解。

      释:放。

      戏:玩耍。

      迸:流了出来的样子。

      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阅读全文]...

2022-07-18 07:29:44
  • 司马光逸事文言文的翻译

  • 司马光逸事文言文的翻译

      逸事是指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司马光逸事文言文的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

      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 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

      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阅读全文]...

2022-04-02 01:53:05
  • 司马光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 名言,励志
  •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吾无过人者,但生*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治天譬如居室,弊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

    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今朝阴又重,春雨亦多情。

    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口有蜜腹有剑。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报国之忠,莫如荐士;负国之罪,莫如蔽贤。

    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阅读全文]...

2022-03-23 02:09:35
2021-12-22 01:20:28
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 - 句子
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 - 语录
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 - 说说
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 - 名言
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 - 诗词
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 - 祝福
司马光的一首古诗居洛初夏作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