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湘江的古诗

关于形容湘江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湘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湘江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湘江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8) 语录(1) 说说(3) 名言(479) 诗词(406) 祝福(1k+) 心语(51)

  • 湘江的诗句有哪些

  • 湘江的诗句有哪些

      1. 可惜湘江春夜月,落花时节照离觞。

      2. 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3. 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

      4. 青玻瓈盆插千岑,湘江水清无古今。

      5. 停舟一对湘江哭,哭罢无言君自知。

      6. 雁入湘江食,人侵晓色锄。

      7. 远忆湘江上,渔歌对月听。

      8. 湘江见游女,寄摘一枝莲。

      9.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10. 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

      11.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12.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13.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14.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边唯览月华秋。

      15. 湘江含碧虚,衡岭浮翠晶。

      16.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17. 携去湘江闻鼓瑟,袖来缑岭伴吹笙。

      18. 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

      19. 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帷。

      20. 离花影度湘江月,遗珮香生洛浦风。

      21. 美人别来无处所,巫山月明湘江雨。

      22. 迟回独立湘江头,湘江无情空自流。

      23. 湘江东西中浯溪,云埋雨洗三吾碑。

      24. 魏国节操成令女,湘江竹泪泣娥英。

      25. 再谒湘江犹是幸,两还宣室竟何缘。

      26. 岳麓穿因鼠,湘江绽为蛩。

      27. 若向湘江见,湘江彻底空。

      28. 湘江*枝,锦翅鹧鸪飞。

      29. 旗飘岘首岚光重,酒奠湘江杜魄哀。

      30.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31. 泽国云千片,湘江竹一竿。

      32. 却望苍梧量泪雨,湘江何似五湖深。

      33. 何人知得心中恨,空有湘江竹万竿

      34. 若是不留千古恨,湘江何事竹犹斑。

      35.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36. 繁弦响绝楚魂遥,湘江水碧湘山绿。

      37.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38. 凭君试问湘江竹,班是阿谁旧染成。

      39. 湘江二月春水*,满月和风宜夜行。

      40.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

      41.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42.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43.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44.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45. 从今洗眼湘江上,看取功成鬓未斑。

      46. 手选千株高下种,似行庾岭泛湘江。

      47. 岚收楚岫和空碧,秋染湘江到底清。

      48. 女娲罗裙长百尺,搭在湘江作山色。

      49. 又渡湘江去,湘江水复春。

      50. 舟泊湘江阔,田收楚泽遥。

    [阅读全文]...

2022-03-23 22:51:17
  • 关于湘江的诗句

  • 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岑参《春梦》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最爱此君秋一片,湘江烟火晓初晴。——仇远《花竹图》

    不如黄鹤楼前换酒听吹笛,与君醉杀湘江春。——王叔承《铁笛歌》

    梨云化作阳台梦,家书望绝湘江鲤。——汪广洋《哀蛩吟》

    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纳兰容若《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纳兰容若《点绛唇·咏风兰》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湘江汉江,山川第一,景物无双。——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一朝负谴辞丹阙,五年待罪湘江源。——戎昱《赠别张驸马》

    湘江沈忠臣,越江沈孝子。——林景熙《端午次韵怀古或疑屈原曹娥死非正命是不知杀》

    不须辨直致湘江,便觉满窗凉意透。——秦观《墨竹》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刘禹锡《尝茶》

    相思湘江曲,泪竹生斑花。——何景明《瑶瑟怨》

    湘江曾闻有浯溪,片帆今挂湘东西。——杨万里《浯溪摩崖怀古》

    无由招得女英魂,万古湘江同逝水。——成鹫《孝女挽诗》

    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韩愈《合江亭》

    寒映秋芳数枝玉,冰绡宛是湘江曲。——王醇《题马姬湘兰所画兰竹卷》

    灵妃鼓瑟湘江头,神女弄珠汉水曲。——屠隆《长安明月篇》

    耒水波文细,湘江竹叶轻。——元稹《哭吕衡州六首》

    芦荻湘江水,萧萧万里秋。——司空曙《送魏季羔游长沙觐兄》

    再谒湘江犹是幸,两还宣室竟何缘。——徐铉《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

    愚溪之口湘江左,茅斋不小亦不大。——杨万里《题潘彦政叔侄濯缨斋》

    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李益《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一言偶未合尧聪,贾生须看湘江水。——贯休《送张拾遗赴施州司户》

    女娲罗裙长百尺,搭在湘江作山色。——秦韬玉《句》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杜甫《逃难》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李贺《龙夜吟》

    万里初怀印绶归,湘江过尽岭花飞。——韩翃《别李明府》

    青玻瓈盆插千岑,湘江水清无古今。——黄庭坚《太*寺慈氏阁》

    [阅读全文]...

2021-12-24 01:48:29
  • 形容湘江的诗句

  • 优美
  • 有关湘江的诗词

    湘江流经长沙一段又叫青枫江,*有很多古老的枫树。

    有一时期,来潇湘一游的文人墨客却比比皆是,他们也留下了很多描写湘江的诗句。

    1、《再上湘江》唐,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2、《渡湘江》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3、《秋宿湘江遇雨》唐,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4、《晚泊湘江》唐,宋之问。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

    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

    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5、《湘江曲》唐,张藉。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6、*描写湖南长沙湘江边秋天景色的词句,《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 可惜湘江春夜月,落花时节照离觞。

    2. 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3. 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

    4. 青玻瓈盆插千岑,湘江水清无古今。

    5. 停舟一对湘江哭,哭罢无言君自知。

    6. 雁入湘江食,人侵晓色锄。

    7. 远忆湘江上,渔歌对月听。

    8. 湘江见游女,寄摘一枝莲。

    9.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10. 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

    11.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12.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13.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14.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边唯览月华秋。

    15. 湘江含碧虚,衡岭浮翠晶。

    16.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17. 携去湘江闻鼓瑟,袖来缑岭伴吹笙。

    18. 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

    19. 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帷。

    20. 离花影度湘江月,遗佩香生洛浦风。

    [阅读全文]...

2022-03-26 10:42:37
  • 《秋宿湘江遇雨》唐诗鉴赏

  • 唐诗
  • 《秋宿湘江遇雨》唐诗鉴赏

      《秋宿湘江遇雨》是五代诗人谭用之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湘江夜雨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乡愁,但不颓唐,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秋宿湘江遇雨》唐诗鉴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秋宿湘江遇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谭用之。其古诗全文如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前言】

      《秋宿湘江遇雨》是五代诗人谭用之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湘江夜雨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乡愁,但不颓唐。全诗寓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二者融合无间。同时语言凝炼,对仗工整。

      【注释】

      1、湘江:即湘水,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海阳山,北流至湖南,注入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2、锁:束缚,封住。

      3、梦魂:梦乡之魂,指思乡之情。

      4、刘琨:晋朝人,少怀壮志,与祖逖相互激励,常闻鸡鸣而起来舞剑,准备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后来常用这个故事以表示胸怀壮志。

      5、芙蓉国:湖南省内因广种荷花,故有芙蓉国之称。

      6、薜荔:又名木莲,一种常绿蔓生植物,多生于田野间。古人把它看香草。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7、橘、柚:这两种水果都盛产于南方,在秋冬成熟。橘一向被称为“嘉树”。

      8、旅游:离家旅行在外。

      9、王孙:本意是贵族子弟,有时也指隐士,这里是作者自指。《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0、岛门:岛上。

      【翻译】

      阴云笼罩,我泊舟停行,就宿在湘江,深夜,我像刘琨一样起舞弄剑于江旁。万里秋风吹拂遍地的芙蓉树,暮雨浇淋着薜荔丛中的村庄。看到橘柚,使我难以忍受对家乡的思念,身处异地,谁又会把一个游子放在心上?就连渔夫见我也不寒暄相问,吹一声长笛回到自己的岛上。

      【鉴赏】

      谭用之很有才气,抱负不凡。然而,仕途的困踬,使他常有怀才不遇之叹。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其慷慨不*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湘上阴云锁梦魂”,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寥寥数字,勾勒出壮阔的画面,烘染出沉重的气氛。“锁梦魂”,巧点一个“锁”字,也透露出诗人因行游受阻而不无怅然之感。但心郁闷而志不颓,面对滔滔湘水,更加壮怀激烈,所以第二句即抒写其雄心壮志。作者选用刘琨舞剑的典故入诗,表现了他干时济世的远大抱负。就文势看,这一句格调高昂,一扫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犹如在舒缓低沉的旋律中,突然奏出了高亢激越的音符,令人感奋。

      二联两句正面写湘江秋雨,缴足题面。芙蓉,这里指木芙蓉。木芙蓉高者可达数丈,花繁盛,有白、黄、淡红数色。颇为淡雅素美。薜荔,是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多生田野间。湘江沿岸,到处生长着木芙蓉,铺天盖地,高大挺拔,那丛丛簇簇的繁花,在秋雨迷蒙中经秋风吹拂,犹如五彩云霞在飘舞;辽阔的原野上,到处丛生着薜荔,那碧绿的枝藤,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诗人为这美景所陶醉,喜悦、赞赏之情油然而生。“芙蓉国”、“薜荔村”,以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又兼以“万里”、“千家”极度夸张之词加以渲染,更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壮阔。于尺幅之中写尽千里之景,为湖南的壮丽山河,绘出了雄奇壮美的图画。后人称湖南为芙蓉国,其源盖出于此。

      第三联着重于抒情。“悲橘柚”,是说橘柚引起了诗人的悲叹。原因是橘柚是南方特产,其味甘美,相传“逾淮北而为枳”,枳则味酸。同是橘柚,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故《淮南子》说“橘柚有乡”。湘江一带,正是橘柚之乡。诗人看见那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羡慕其适得其所,而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枳相象,所以说:“乡思不堪悲橘柚”。王孙,本指隐者,汉淮南小山作《楚辞·招隐士》,希望潜居山中的贤士归来,有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后也借指游子。这里是诗人以王孙自比。诗人游宦他乡,羁旅湘江,虽抱济世之志,终感报国无门,就和那被遗弃的.山野之人一样,无人看重,所以说,“旅游谁肯重王孙”。这两句从乡思难遣说到仕途不遇,一从橘柚见意,一能巧用典故,一为直书,一为反诘,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在壮烈情怀中寄寓着愤慨与忧伤。联系上联来看,写景抒情虽各有侧重,但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是相互融浃的。上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这里写孤舟漂泊,又见出诗人处境的狭窄。一阔一狭,互为映衬。境界的阔大壮美,既激发起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自然地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情和景就是这样有机地联系、交融起来了。

      末联以景结情,意在言外。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此时在诗人所遇到的情况却是“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渔人看见他竟不与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全诗到此戛然而止,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都一一包含其中。以此终篇,激愤不已。笛声,风雨声,哗哗的江水声,诗人的叹息声,组成一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阅读全文]...

2022-07-06 00:02:36
  • 关于湘江的诗句有哪些

  • 文学
  • 关于湘江的诗句有哪些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诗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湘江的诗句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可惜湘江春夜月,落花时节照离觞。

      2、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3、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

      4、青玻瓈盆插千岑,湘江水清无古今。

      5、停舟一对湘江哭,哭罢无言君自知。

      6、雁入湘江食,人侵晓色锄。

      7、远忆湘江上,渔歌对月听。

      8、湘江见游女,寄摘一枝莲。

      9、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10、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

      11、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12、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13、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14、九月湘江水漫流,沙边唯览月华秋。

      15、湘江含碧虚,衡岭浮翠晶。

      16、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17、携去湘江闻鼓瑟,袖来缑岭伴吹笙。

      18、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

      19、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帷。

      20、离花影度湘江月,遗珮香生洛浦风。

      21、美人别来无处所,巫山月明湘江雨。

      22、迟回独立湘江头,湘江无情空自流。

      23、湘江东西中浯溪,云埋雨洗三吾碑。

      24、魏国节操成令女,湘江竹泪泣娥英。

      25、再谒湘江犹是幸,两还宣室竟何缘。

      26、岳麓穿因鼠,湘江绽为蛩。

      27、若向湘江见,湘江彻底空。

      28、湘江*枝,锦翅鹧鸪飞。

      29、旗飘岘首岚光重,酒奠湘江杜魄哀。

      30、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31、泽国云千片,湘江竹一竿。

      32、却望苍梧量泪雨,湘江何似五湖深。

      33、何人知得心中恨,空有湘江竹万竿

      34、若是不留千古恨,湘江何事竹犹斑。

      35、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36、繁弦响绝楚魂遥,湘江水碧湘山绿。

      37、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38、凭君试问湘江竹,班是阿谁旧染成。

      39、湘江二月春水*,满月和风宜夜行。

      40、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

      41、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42、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43、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44、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45、从今洗眼湘江上,看取功成鬓未斑。

      46、手选千株高下种,似行庾岭泛湘江。

      47、岚收楚岫和空碧,秋染湘江到底清。

      48、女娲罗裙长百尺,搭在湘江作山色。

      49、又渡湘江去,湘江水复春。

    [阅读全文]...

2022-03-30 10:32:39
  • 《秋宿湘江遇雨》全诗翻译及赏析

  • 《秋宿湘江遇雨》全诗翻译及赏析

      《秋宿湘江遇雨》是五代诗人谭用之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湘江夜雨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乡愁,但不颓唐。全诗寓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二者融合无间。同时语言凝炼,对仗工整。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宿湘江遇雨》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这两句描写了暮雨将临,阴云笼罩湘江,诗人行程受阻的情景。“锁。字写出阴云之浓密,烘托出沉闷的气氛和作者的怅然之感。与后句“舞。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突出了后句作者心中的远大抱负。

      【注释】

      ①湘,湘江。

      ②锁,笼罩。

      ③刘琨,《晋书·祖逖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里是作者以刘琨自喻。

      ④芙蓉,即木芙蓉,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植物。唐时,湖南湘、资、沅、澧流域遍种芙蓉。

      ⑤薜荔,俗称凉粉果、木馒头。为桑科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

      ⑥橘柚,生长于我国南方的两种常绿乔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本诗作者因橘柚而悲自己生不逢时。

      ⑦旅游,谓长期寄居他乡。唐贾岛《上谷旅夜》诗:"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钟更是对穷秋"。⑧王孙,这里指游子。

      【参考译文】

      阴云笼罩,我泊舟停行,就宿在湘江,深夜,我像刘琨一样起舞弄剑于江旁。

      万里秋风吹拂遍地的芙蓉树,暮雨浇淋着薜荔丛中的村庄。

      看到橘柚,使我难以忍受对家乡的思念,身处异地,谁又会把一个游子放在心上?

      就连渔夫见我也不寒暄相问,吹一声长笛回到自己的岛上。

      【赏析】

      《秋宿湘江遇雨》是由谭用之所写,作品原文秋宿湘江遇雨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其慷慨不*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谭用之很有才气,抱负不凡。然而,仕途的困踬,使他常有怀才不遇之叹。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其慷慨不*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湘上阴云锁梦魂",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寥寥数字,勾勒出壮阔的画面,烘染出沉重的气氛。"锁梦魂",巧点一个"宿"字,也透露出诗人因行游受阻而不无怅然之感。但心郁闷而志不颓,面对滔滔湘水,更加壮怀激烈,所以第二句即抒写其雄心壮志。作者选用刘琨舞剑的典故入诗,表现了他干时济世的远大抱负。就文势看,这一句格调高昂,一扫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犹如在舒缓低沉的旋律中,突然奏出了高亢激越的音符,令人感奋。

      二联两句正面写湘江秋雨,缴足题面。芙蓉,这里指木芙蓉。木芙蓉高者可达数丈,花繁盛,有白、黄、淡红数色。颇为淡雅素美。薜荔,是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多生田野间。湘江沿岸,到处生长着木芙蓉,铺天盖地,高大挺拔,那丛丛簇簇的繁花,在秋雨迷蒙中经秋风吹拂,犹如五彩云霞在飘舞;辽阔的原野上,到处丛生着薜荔,那碧绿的枝藤,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诗人为这美景所陶醉,喜悦、赞赏之情油然而生。"芙蓉国"、"薜荔村",以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又兼以"万里"、"千家"极度夸张之词加以渲染,更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壮阔。于尺幅之中写尽千里之景,为湖南的壮丽山河,绘出了雄奇壮美的图画。*称湖南为芙蓉国,其源盖出于此。

      诗的第三联着重于抒情。"悲橘柚",是说橘柚引起了诗人的悲叹。为什么呢?原来橘柚是南方特产,其味甘美,相传"逾淮北而为枳",枳则味酸。同是橘柚,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故《淮南子》说"橘柚有乡"。湘江一带,正是橘柚之乡。诗人看见那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羡慕其适得其所,而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枳相象,所以说:"乡思不堪悲橘柚"。王孙,本指隐者,汉淮南小山作《楚辞·招隐士》,希望潜居山中的贤士归来,有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后也借指游子。这里是诗人以王孙自比。诗人游宦他乡,羁旅湘江,虽抱济世之志,终感报国无门,就和那被遗弃的山野之人一样,无人看重,所以说,"旅游谁肯重王孙"。这两句从乡思难遣说到仕途不遇,一从橘柚见意,一能巧用典故,一为直书,一为反诘,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在壮烈情怀中寄寓着愤慨与忧伤。联系上联来看,写景抒情虽各有侧重,但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是相互融浃的。上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这里写孤舟漂泊,又见出诗人处境的狭窄。一阔一狭,互为映衬。境界的阔大壮美,既激发起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自然地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情和景就是这样有机地联系、交融起来了。

      末联以景结情,意在言外。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所遇到的情况却是"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渔人看见他竟不与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全诗到此戛然而止,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都一一包含其中。以此终篇,激愤不已。笛声,风雨声,哗哗的江水声,诗人的叹息声……组成一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阅读全文]...

2022-06-06 08:48:50
  • 古诗江南

  • 江南
  •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称为乐府诗。

      2、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3、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2-21 03:26:01
  • 忆江南古诗

  •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2、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

      4、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阅读全文]...

2022-04-17 23:04:05
  • 长江的古诗2017

  • 长江
  •   长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明·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唐·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阅读全文]...

2022-03-28 10:55:30
  • 《临江仙》古诗

  • 《临江仙》古诗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 ”,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 ,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 ,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 ,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 ,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 ”,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 ,唱道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 ,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 ”,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 ,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 ,“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千里潇湘挼蓝浦口,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当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起两句总叙: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桡,船桨。兰桡代指木兰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

      。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范围带起。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始凝结。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水中。这境界,于高洁清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水静,一切都似乎处于凝固不动之中,但词人的思绪并不*静。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说这清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动着无穷的忧思,隐约中,似乎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遥闻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声。新声含尽古今情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说词人与湘灵一样,有着无穷的幽怨。瑟中所奏的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古,指湘灵;今,指词人自己。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临江仙

      许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5分)

      答: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①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1分)

    [阅读全文]...

2022-03-11 13:35:00
形容湘江的古诗 - 句子
形容湘江的古诗 - 语录
形容湘江的古诗 - 说说
形容湘江的古诗 - 名言
形容湘江的古诗 - 诗词
形容湘江的古诗 - 祝福
形容湘江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