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黄庭坚的古诗吟诵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清明节黄庭坚的古诗吟诵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清明节黄庭坚的古诗吟诵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清明节黄庭坚的古诗吟诵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清明节时吟诵的诗句
导语:清明节来踏青,赏花观景好心情;植树成林好遮荫,美化环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鸡蛋,破壳重生好前景;清明节里放风筝,赶走晦气来好运!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清明节时吟诵的诗句,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节时吟诵的诗句:
1)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 韩偓《夜深 》
2)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4) 黄昏疏雨湿秋千。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5) 梨花榆火催寒食。 —— 周邦彦《兰陵王柳》
6)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7) 淡荡春光寒食天。
8)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9)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0)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1)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王禹偁《清明》
12) 听风听雨过清明。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3)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4)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15)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黄庭坚《清明》
16)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17)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程颢《郊行即事》
18)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9)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20)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1)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 高翥《清明日对酒》
22)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3)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24)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高翥《清明日对酒》
25)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6)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 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27)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 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28)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孟云卿《寒食》
清明节时吟诵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节时吟诵古诗句
导语:清明时节遍山雾,泪水化作思亲雨。祈祷亡灵九霄安,世人幸福一生康。拂袖擦泪振作神,感恩报答勤耕耘。继承家业大发展,不辜前人一片心。发家致富上苍看,大展宏图美家园。清明节快乐!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清明节时吟诵古诗句,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1)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2)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4)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5)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6)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7)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9)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10)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11)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12)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3)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4)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5)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6)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17)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18)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19) 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20)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21)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22)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23)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4)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2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6)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27)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8)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9)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30)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1)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32)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3)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34) 清明又*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35)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36)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37) 庭轩寂寞*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38)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39)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40)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41)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黄庭坚《清明》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庭坚《清明》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所属文学时期:隋唐五代文学
同时期作家:元稹、白居易
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赠太尉,谥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注释
①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②“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蛰(zhé):动物冬眠。
③“人乞”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④“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⑤蓬蒿(hāo):杂草。丘,指坟墓。
译文
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创作背景
黄庭坚的《清明》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一意孤行,从而形成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清明时吟诵的诗句
清明时节杨柳依,路上行人伤凄凄。纷纷细雨识人意,暗送迎春色迷离。思亲不在伤别离,绵绵幽情无处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清明节的诗句。一起来看看吧!
1) 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 —— 温庭筠《寒食日作》
2)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 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3)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 ——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 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5)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 温庭筠《寒食日作》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8) 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 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9) 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 —— 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0)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1) 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 ——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2) 总不解、将春系住。 —— 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3)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 邵谒《长安寒食》
14) 记前度、刘郎曾赋。 —— 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5) 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 —— 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16)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 郑刚中《寒食》
17) 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 —— 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8) 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 —— 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9)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20)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21)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22)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韩翃《寒食 》
23) 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 —— 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24)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 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5)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 郑刚中《寒食》
26) 绿云蔽日树输囷。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7) 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 ——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8)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9)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 王建《寒食》
30) 五更风雨断遥岑。 —— 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31) 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 —— 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32) 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 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33) 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 ——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4) 熟睡起来,宿酲微带。 —— 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35)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 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寒食》
韩翃
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
《清明》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节时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译文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赏析:
黄庭坚的《清明》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雷阵阵、细雨绵绵、万物复苏,大地上到处芳草萋萋、桃李盛开,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野田荒芜之处,是死者的坟墓,使人心生悲哀。诗人触景生情,由清明的百花想到荒原的.逝者,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名家点评
当代学者王星:这首诗最显著的特色是对比和用典。前两联和后两联形成生死大对比。前两联中第一联写景中暗含生死小对比,第二联写景中阳刚和阴柔既有小对比,又相辅相成。后两联中,第三联两种人格直接尖锐对冲,尾联引出的也是贤与愚的对立思考。全诗用典贴切、自然、深刻,毫无江西诗派末流的弊病,让人感慨中华语言文字妙不可言。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首《清明》乃“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所写。它由清明物候写到人生百态,不无虚无思想与愤激情绪,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拷问,令我,初读但觉严酷,细读心生凉意,再读豁然开朗。兴许,那份对生命意义孜孜以求的勇气,可警示你我思考探寻,召唤你我自醒开悟。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只生愁。”清明于桃、李而言,无疑是佳节,盖因桃花、李花正皎然盛放,占尽大好春光;但桃花、李花愈是笑逐颜开,就愈是反衬出“野田荒垄”的凄凉哀愁。毕竟,清明不仅深具游春踏青的洽怀惬意,亦颇有祭祖扫墓的肃穆氛围。看着那累累埋骨、处处荒冢,人不免感喟生命短暂、人生无常。
只是,生老病死的时间悲剧固然颇能引发人的共鸣,但又似乎不值得人泪眼婆娑,毕竟人人都要往这条路上来。恰如那些桃花、李花,现下正于春风中欢欣地摇曳花瓣,殊不知盛开过后,便只能是凋零了。清明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暮春似在眼前了。而暮春既是花朵的谢幕时,又是柳絮的狂欢节。暮春者,柳絮满世界翩翩起舞,颇具“一身坦荡荡到四方,五千年终于轮到我上场”的疏狂。这不禁让我慨然,时间的悲剧感还在于生与死的对比,在于此生命的盛开之日恰是彼生命的凋零之时,但看柳絮与花朵便知了。花犹如此,而况人乎?毕竟,“花有重开日”,人却是“无再少年”的,人是有死亡的既定命运的。
然三毛有言:“人人都怕死,可若永远不许死,你怕不怕?”唯因韶华易逝、岁月匆匆,我们方会这般留恋人生,更眷念青春,也因此悲剧方显得美丽动人,我们方更珍视当下。可若时间是永恒的,我们能长生不老又如何呢?世间有百年的美好,又是否有千年万年的美好呢?纵使有,然历经千年万年的磨洗,这所谓的美好只怕亦如一截烂木头,上面趴满了各种各样的风干了的虫子*。甚或,远不需千年万年,只需寿尽百年,这正常的时日亦足以诞生某些悲剧。毕竟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折磨,愈是美好,愈是禁不住对比:曾经怎样?而今怎样?
既然任桃李年年轮回,人亦无法长生不老,生命中的美好亦不能永远于花影婆娑中停驻,那就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吧。不妨吟哦着这首诗的颔联,去体味清明时节生物的勃勃生机:“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滚滚的春雷,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沛然的春雨,使郊野旷原的草木欣欣以向荣、萋萋而摇绿。“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乃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广记》引《孝经纬》:“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清明时节天气转暖,雨水渐佳,恰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所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也。而这时节又何尝不是人于微末之处修行以静待来日熠熠生辉的人间好时节呢?“你的职责是*整土地,而非忧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与其喟叹时光匆匆,不如潜心雕琢自己。
写景之后,黄庭坚笔锋一转,转向用典。“人乞祭余骄妾妇”出自《孟子》卷八《离娄下》,说齐国一人专在他人坟前向扫墓之人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后却在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宴请他。比之人的既定命运是死亡这种无解的悲剧人生,齐人的活法同样使*味到生命不尽的悲哀。他浑浑噩噩,时光在他身上仿佛停滞了,如沈从文所言的“有时几乎天天重样,辨不出今日与昨天”。他陷溺在卑琐的人性中无法自拔,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任生命淹没在乞讨里,消磨在炫耀中,如浮萍一样漂浮于时光的河中。
而“士甘焚死不公侯”则是有关介子推的典故。“割肉奉君尽丹心”的介之推,在晋文公执政后,有功不居,不图富贵,宁被火烧死也不下山做官,用自己的生命鞭策晋文公“勤政清明复清明”。寒食节祭奠介之推之说,大致源于东汉桓谭的《新论》。此前的《左传》提及了介之推隐居绵山和晋文公封山之事,但未有烧山与寒食之说,《史记》亦然。而桓谭《新论·离事》则云:“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这一说法为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俗增添了文化内涵。而清明节伊始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恰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黄庭坚用齐人与介子推的典故时,未有批判抑或褒扬,仅是*静叙述。但在不置可否的对比中,介子推与齐人,高下立见。是妥协于世俗,还是执着于自我?这绝非介子推一个人的人生命题。虽然妥协于世俗可使人免受心理压力,但个人向世俗所作的妥协,其有效半径并不能无限大,故许多时候妥协于世俗并不足以保证人生价值的充分实现。因之,介子推选择执着于自我,宁愿失去生命也要守住正直高洁的隐士品格。
当然,“世俗”一词,其实乃中性词也,盖因世俗包裹着一切,好坏参半,一概隔绝或完全融入,皆非绝佳。人,伊始要有抉择,融入清流,远离浊流;尔后合该通透,人无疑要立足于世俗,却不能只面对世俗,人还需要仰望,所以对世俗,合该有所融有所不融。故,介子推伊始选择入世,忠心追随晋文公,“割肉奉君”,但求晋文公“常清明”;后来选择出世,隐居绵山,“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惟愿晋文公“勤政清明复清明”。无论介子推对世俗是融还是不融,终究都是为了主公与自我的那颗清明的初心。人之初心,当求清明,不以物惑,不为物扰,聆听内心渴求,永葆执着姿态,做自己的英雄,一往无前。
黄庭坚仕途上较为坎坷,思想上又受禅宗影响颇深,故有了尾联这一番看似虚无的疑问:“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贤者也好,愚者也罢,千年之后谁又晓得呢?最终留于世间的都不过是野草与荒丘罢了。尾联这一虚无的疑问,蕴含着对当下之人不辨贤愚的满腔愤激。因王安石变法,朝廷形成了支持变法的*和反对变法的旧党,苏轼即属于旧党,黄庭坚因在政治上追随苏轼,故虽未积极参与新旧党争,也终不免在旧党失势之时受到迫害。这满腔的愤激中更蕴含着悟透生死的清明豁达,这种清明豁达是被贬后想要忘却营营的超脱,亦是不妥协于世俗的对自我的执着。
毕淑敏有言:“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然也,所谓没有意义是站在生命高度上的超脱。而于每个个体而言,生命的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生命过程中的体验就蕴含意义。不同的生命过程就有不同的活法。而选择怎样的活法,又与是否具有清明的初心有关。不同的活法又终将体现不同的质量。纵使齐人与介子推最终的结果都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但一个深具卑琐的人性,一个坚守清明的初心,生命的质量不可同日而语。毕淑敏这句话警醒着我们: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需要剔除那些试图侵占我们内心的外界声音,努力寻觅有意义的活法。
黄庭坚的禅宗思想与毕淑敏的这句箴言,让我倏地想起《红楼梦》里清明达观的宝钗。学识渊博、智慧已修的她,早已洞悉了虚空中的佛的本质。在提及《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一出戏时,她向宝玉强调那支《寄生草》,强调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可见她已进入“空”的境界。正因为空,她素日才不用花粉,居室如雪洞。“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故,她不求佛保佑,她只盼自己成为佛样的人,去善待迎面走来的陌生人,且在善待中渐趋拥有顺其自然的柔韧的力量。这就是她为没有意义的生命所确定的生命的意义。
倏地又想起《红楼梦》里同样清明达观的黛玉。才华横溢、聪敏灵慧的她,早已洞悉了生命的悲剧本质。在“凹晶馆联诗”一回中,她对湘云说了一句箴言:“事若求全何所乐。”幼年丧弟,童年丧母,少年丧父,每隔几年就有一个深痛巨创,生命里的至亲一个个与她死别。因为深悉生命的结果是消逝,深悉不能趁心之事甚多,故而更觉在贾府的每一点收获都值得珍视与忆念。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情感始终流淌在她的生命里,是细水长流的,她亦精心谋划着细水长流。否则,她何以会忧虑贾府财政“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事若求全何所乐”,故,她为目的而精心谋划着,但又能从过程而不是目的中获得生命的滋味。这就是她为没有意义的生命所确定的生命的意义。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人最终都不过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罢了,故,不妨将“事若求全何所乐”这一哲理奉为圭臬,顺其自然,以合理化愁绪来消解生命中的某些愁绪。明日未必比今日好,但生命的磨折终将教会我们清明与达观。与每日照常升起的太阳一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将生命进行到底吧。
重温黄庭坚这首《清明》,但觉它令人动容,亦发人深省。生命其实是一条既定跑道,我们不妨调匀气息,匀速跑下去,跑到终点。盖因,生命是无意义的,但过程中的体验即是意义,清明的初心即可让无意义变成有意义。若坚定清明初心,痴痴回首处,意义可见;若永葆执着姿态,浩浩前程处,大道皆光。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黄庭坚 清明》,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清明》
作者:黄庭坚
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注释:
1、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赏析:
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厚禄,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其实如上两种解释是相通的。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官场受挫,仕途不顺,很自然地会带令人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齐人骄其妻妾卑下若此,介子推焚死山中高义如是,然而如今千载之下不过各自一抔黄土而已。那么诗人自己坚持信念的理由何在呢?这是对前途的迷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人生价值的怀疑。然而,诗人终究不是轻易就会被击倒的。现而今齐人晋士虽然虽然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千载贤愚,谁不尽知?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勉励。情感复杂,应如是也。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清明译文,请您欣赏。
清明节的古诗(精选35首)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5.《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6.《清明日》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7.《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9.《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唐明皇·李隆基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
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着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
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
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10.《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唐·张说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11.《柳》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12.《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他是一个全才,诗书画皆能。
他是苏轼的学生,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
他的书法独树一帜,与米芾、蔡襄齐名;
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他是黄庭坚。
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他留下的一首首宋诗佳作,*吟咏不绝。
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的作品。
诗词君分享黄庭坚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起来感受黄庭坚笔下的悲喜人生吧!
1、最动人的友情诗:《寄黄几复》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世界上有一种动人的情感,叫友情。
黄庭坚与黄几复是早年知交,作此诗时,一个在山东德州,一个在广州四会县,相隔万里,却阻挡不了牵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传唱千古的名句,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即使十年未见,黄庭坚依然懂得朋友的坚持: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不止是牵挂,更是懂你的坚持,支持你的坚守。
2、最欢快雄奇的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被流放六年后,黄庭坚被赦,他沿江东下,途经岳阳,冒雨登岳阳楼饱览湖光山色,写下这两首诗以表达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劫后重生的喜悦油然而生。因而虽未到江南,诗人不由“先一笑”,放逐归来的欣幸跃然纸上。
这“笑”源于洞庭湖壮阔的自然风光,更源于诗人度过逆境后不畏磨难、豁达自信的自然流露。“对君山”中“对”的沉着,正表现了诗人从死地中走出的自信和坦荡不惧的内心化境。
记得多去感受一些生活中让你觉得快乐的时刻。
3、最隽雅绝伦的诗:《水调歌头·游览》
《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人的心中总会有一片特殊的空间,在那里,自己是无可替代的主人。
黄庭坚的一片自留地是哪里呢?
是一个“桃花源”,这里有桃花、有瑶草、有彩虹、有玉石,但就是没有懂自己的人。即使没有知己,黄庭坚依然坚守着自己内心。
全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
只有经历最痛苦的坚持,才能配得上拥有最永久的幸福。
4、最有哲理的诗:《牧童诗》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据说这首诗是黄庭坚七岁时所写。
牧童骑着牛儿,从前村慢慢走过;吹着笛儿,笛声在田间随风飘悠。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
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常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悠闲朴实无华的田园风光。
牧童世界的美好饱含着诗人的社会理想,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批判视角。表达了作者赞颂牧童清闲自在,不追求名利的生活情怀,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淡泊,不应受名利所驱。
不浮躁,不贪婪,只有把生活表面的花哨洗去,才能从容踏上想去的远方。
5、最孤独寂寞的诗:《登快阁》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夜晚的月亮是戴着面纱的美人,明眸皓齿,明亮淡雅,站在小路上,仿佛身上披了一层银纱。
《挂*江上待月有怀》
唐·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望月有怀》
唐·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雨后望月》
唐·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月》
唐·
天上秋期*,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初月》
唐·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江月》
唐·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清明节黄庭坚的古诗吟诵
黄庭坚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节的古诗100首黄庭坚
古诗清明黄庭坚的节日
清明的古诗黄庭坚
清明黄庭坚的古诗
清明古诗黄庭坚的诗意
黄庭坚的古诗清明的诗意
黄庭坚的清明古诗视频
宋代黄庭坚的清明古诗
古诗清明的朗读黄庭坚
清明宋黄庭坚古诗有拼音的
宋朝黄庭坚写的清明古诗
黄庭坚的清明古诗带拼音
黄庭坚清明的古诗注音版
宋黄庭坚清明的古诗带拼音
清明黄庭坚古诗的简笔画
清明的古诗吟诵
吟诵古诗清明的视频
吟诵清明的古诗词
清明时吟诵的诗句
清明节的古诗吟唱
黄庭坚为官清正的古诗
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
清*乐黄庭坚的古诗
清明节清明节的古诗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背诵
黄庭坚诗句
清*乐的古诗宋黄庭坚
黄庭坚的诗句
古诗冮雪的教
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的思考
祝贺孩子成长的古诗
有萍字的古诗词
形容时间的古诗词古语
夏秋冬的古诗大全
伤感类的古诗词
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整首
关于春风的古诗.
赞扬子女的古诗词
带煜的古诗词
幼儿适宜背诵的古诗
有关法治的古诗50字
关于赤壁的古诗的韵角
李白描写盆景的古诗词
描写新年新气象的古诗词
强字的古诗
乙亥岁的古诗
家长会欢迎词带古诗词的
结婚幸福的古诗词
静夜思古诗的故事350字
可以作为座右铭的古诗词
家庭和谐幸福的古诗
关于节日的古诗腊八节
的古诗词分类
古诗词中的草木意象
关于古诗情诗鉴赏的书
形容匆忙赶路的古诗词
还有那些雪景的古诗词
幼儿园古诗的教法
古诗词中的云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