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耻之心的古诗

关于有知耻之心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知耻之心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知耻之心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知耻之心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 语录(5) 说说(114k+) 名言(1) 诗词(45) 祝福(20k+) 心语(7k+)

  • 知耻而退的诗句

  • 哈哈,我有,请采纳!

    一个国家要知耻,才能进步,才能不被挨打。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当历史回顾在眼前

    *战争打响的第一枪

    *开始沦为两半社会时

    我们要记得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当历史回顾在眼前

    壮丽的圆明园化为废墟

    无数财宝被掠夺一空时

    >;我们要记得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当历史回顾在眼前

    日本鬼子踏入*领土

    30万百姓被肆意屠杀时

    我们要记得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当历史回顾在眼前

    门联上贴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海外留学生受人辱骂时

    我们要记得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历史何其多

    而它得存在只为了一个目的

    就是警示我们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5.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6.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7.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8.五刑不如一耻。——吕坤《**语•治道》

    9.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10.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中庸》

    11.德(品德修养)比于上,欲(享受)比于下。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傅玄

    辱,莫大于不耻.——《文中子.关朗》

    人有羞耻心,就会更聪明.——[苏]叶夫图申科

    贫莫贫于不闻道,贱莫贱于不知耻.

    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孔子

    自知者明。——老子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

    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知耻*乎勇。 ——孔丘

    不要借别人的高贵来自豪。——[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荀子

    让别人来称赞比自己称赞好。——[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阅读全文]...

2022-02-21 17:08:43
  • 知耻*乎勇作文素材(以知耻为话题的议论文)

  • 行己有耻,有所不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乎勇”、《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

    知耻,是人培养德行的基础。《说文解字》上对“耻”的解释为:耻,辱也。从心、耳声(“耻”字原写为“恥”)。“恥”是一个会意字,有闻过心生惭愧之意,羞愧乃心有所惭而生,故从心,又因耳为听闻的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恥”从耳声。当人心生惭愧的时候,不觉会面红耳赤。

    《孟子》中说“耻之于人大矣!”意思是说,“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为什么重要呢?人如果一有恶念,便生羞耻之心;一行恶事,就有愧恐的感觉,又耻又恐,一定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恶念恶行。因此知耻是保全人的思想、行为不离道德的护栏。故古人云“耻可以全人之德”。

    明代袁坤仪先生在教导儿子的四篇家训中说“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 《了凡四训》)。得到了“耻”的人,也就是有羞耻心的人能够成为圣人贤人,而失去“耻”没有羞耻心的人则会堕落为禽兽了。他接着说:“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

    这句话的含义深邃,极具教育意义:想想古代的圣贤,他们与我们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他们成为百世师表,可是我们为什么一身瓦裂呢?瓦裂,是指陶制的器皿,但是这个陶制的器皿却破碎了,结果一文不值;耽染尘情,是指过分地贪图欲望的满足或感官的享受;此外,偷偷地做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还以为别人不知道,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堕落为禽兽,自己却不知不觉,还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凡人与圣人之间如此大的差别呢?差别就是圣人知耻,有羞耻心,而有的人却把“耻”这个字给忘掉了。人如果没有羞耻心,干什么都无所谓,久而久之,与禽兽无异。

    行己有耻,才能有所不为。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羞耻心是做人的底线,是道德自律的基础,有耻才能有所不为。人而无耻,就会无所不为,人不可以无耻。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是良知的进退取舍。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保持耻辱之心,用耻感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明了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恪守耻感这道心理防线。唯其如此,才能“*”。

    知耻,也是中国人道德的基础,现在人们深感忧虑的道德沦丧,世风浇薄的状况,重要的根源就在知耻的缺失。弘扬知耻精神,就是重建中国人的道德自觉,也是提高中国人文化自觉的根本。

    心由慎独安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了一个君子品行——慎独。

    何谓“慎独”?宋代学人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是慎独。慎独,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能慎重行事,不自我麻痹欺瞒;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不随口妄言。不要认为事情有所隐藏,就可以去做,不要让杂念侵扰内心,以为别人不知道就让言语随口而出,当独自一人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自己。

    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而要做到“慎独”,最重要的就是说的做的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

    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杨震的提挈之恩,夜里怀金十斤馈赠,被杨震拒绝。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愧而出”。

    清代有个叫叶存仁的官员,从政30余年,甘于淡泊,从不苟取。一次离任时,僚属们临别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地夜里送来。叶存仁见状将馈赠品原封退回,并赋诗一首相赠:“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然小人反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又有什么用?素养、品行的高低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而毫无益处。

    自古以来,慎独就是圣人先哲们追求的修身境界,“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无愧于心,之于自己,则是心安。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做事光明坦荡,事无不可对人言,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等种种阴暗,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

    [阅读全文]...

2022-03-28 09:58:46
  • 形容知耻而后勇的诗句

  • 优美
  •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6)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礼记·中庸》【译文】好学的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去做的人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

    知此三件事的人,便可以了解为何人人都需要修身的目的了。

    【原文】子曰:“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礼记·中庸》)【译文】孔子说:“爱好学*就接*‘智’,努力实行就接*‘仁’,知道羞耻就接*‘勇’。

    明白了这三个方面,就知道修身的方法;知道修身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

    ”【解说】此文记叙了孔子论述修身的方法,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的事情入手,第二再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共同的道德境界,第三论述了修身,第四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伟大教育家,其教育目的是为统治者培养人才,教育的中心为“修身”,也就是品德修养,主张一个人提高了品德修养,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孔子提出的“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的修身方法和途径,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值得借鉴。

    一个人只有坚持不断地学*,才能具备智慧、知识和才能;只有踊跃地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接触生活,了解民众,才能懂得人与人应该互相关爱;只有明辨荣辱、是非、善恶、美丑,才能坚持正义,勇于向*斗争。

    具备了丰富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才能,懂得了确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明确了坚持正义,反对*,就会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

    鄱然改过,醍醐灌顶,觉悟昨非,改邪归正,跟上时代,迎头奋进,开始追赶,自我超越。

    旅长:我不管这个粪勺子下面顶的是什么够杂种

    但这不是你打败仗的理由

    旅长:(运一口气)唉...我调你到独立团来不是让你当好先生的,你得为整个雪耻

    就算他来的是的卫队,你也得把他们一个一个的给我呛死在粪坑里

    怎么做,那是你的事

    老李:是

    老孔:旅长,请用。

    旅长:(哼

    )老孔:旅长,您要是不喝,我就这么一直举着

    旅长:那你就举着吧

    (对)旅长:我可是把独立团交到你的手中了,要是在让我从副总指挥的嘴里听到发面团这个词儿,那,可就是在说我了

    听见了吗

    老李:是

    旅长:孔副团长,两只胳膊举酸了吧

    那也比心酸好

    士兵:旅长

    旅长:干什么

    你们这是干什么

    旅长:怎么着

    看来,我非得赏光不可了

    老孔:败军之将,惭愧难当。

    老李:,我怎么看着外面的士兵都穿着清一色的新军装啊

    哪来的

    老李:嘿嘿嘿,咱不是当了几天被服厂的厂长嘛。

    旅长:......好你个李云龙你可真有办法,可我告诉你们,穿新衣不要给我走老路

    孔副团长,你说呢

    旅长:俗语说,,我拜托大家了

    旅长 :......呸

    *,怎么会是酒呢

    老孔:旅长,水哪是这会喝得东西

    旅长:那好,那我就提前...喝你们独立团的庆功酒,看我的

    (一饮而尽)旅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老孔:我感谢旅长,也感谢大家,现在请新团长李云龙同志给大家作指示

    老李:嘿嘿,我怎么瞧着这一个个都跟新姑爷似的

    (士兵们会心一笑)士兵甲:李团长,听说总部首长说咱们是发面团,有这事吗

    士兵乙:打一次败仗就成发面团了

    [阅读全文]...

2021-12-19 12:33:49
  • 贺知章《咏柳》的古诗

  • 贺知章《咏柳》的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贺知章《咏柳》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柳》

      碧玉1妆2成一树3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4。

      不知细叶谁裁5出,

      二月春风似6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柳》写作背景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

      《咏柳》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译诗、诗意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 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着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C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阅读全文]...

2022-05-17 17:10:35
  • 诗名含有耻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耻字的诗词

  • 寄别耻若师沈阳 其三

    释今无〔明代〕

    好读离骚卧雪堆,空怜宋玉楚江哀。秋风若解离人意,吹到城南一夜回。

    寄别耻若师沈阳 其二

    释今无〔明代〕

    吾道萧条惯客程,年年秋动别离情。海天一色云千里,寒角三更雁几声。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耻维

    陈淳〔明代〕

    耻以维其心,在心每知愧。不善临吾前,真如负芒刺。

    寄题长溪杨耻斋梅楼楼乃其先世读书之所

    陈鉴之〔宋代〕

    乃翁爱书书满楼,万轴插架堪汗牛。乃翁爱梅梅绕楼,千年老干如苍虬。梅护群书俗尘绝,书对梅梢滋味别。有时掩卷静倚阑,檐角一枝擎淡月。雁行编简相从久,笔砚收功竟负。儿孙登楼凛生敬,谓此梅花乃先友。一新丹雘焕枅拱,黄卷依然对姬孔。汲泉不是灌梅花,培养君家读书种。袍香青紫云路同,盛事何翅继乃翁。后来应有跨灶者,百花头上文正公。吾知乃翁好梅音,不旬区区为名第。霜飚天地惨无色,谁得东皇第一义。惟梅气禀超卓越,首送春风入书幄。对之心地悟理学,此是天民尹先觉。

    东坡墨竹为陈耻庵题

    张弼〔明代〕

    东坡写竹不求工,格度自与书法通。干如小篆叶如籀,石棱飞白真如邕。

    典酣谭笑驱造化,墨花乱洒皆清风。区区指点求彤似,俗夫有眼无神瞳。

    忆昔南安寺中壁,曾辱先生洒香墨。謟夫欲献侂冑家,翩然飞入钱塘碧。

    钱塘山水更清妍,韩庄鸡犬无颜色。此图今置德星堂,千载奇珍遇真识。

    东海先生歌且谣,墨君阁下闻仙笛。

    追和耻庵诗韵

    黄淮〔明代〕

    寸心长拟与天游,岂料无才齿系囚。千里亲庭劳梦寐,故山先陇长松楸。

    喜逢阮籍能青眼,自笑冯唐尚黑头。何日共沾新雨露,佩环依旧步瀛洲。

    题张耻独手卷

    朱浙〔明代〕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我诵古人言,应知古人心。

    古人几千载,其心垂至今。伏地雷惊蛰,闻天鹤在阴。

    勿谓独不知,俨若鬼神临。勿谓独不彰,殷若钟磬音。

    所以君子人,幽独在所钦。夫君号耻独,兹意一何深。

    逝将书户牖,庶用存规箴。性情时静观,义理日幽寻。

    毋使尔茅滋,望致蓁莽侵。童冠相追随,读书松桂林。

    人事多乖违,出入昴与参。君游碧海涯,我老青云岑。

    秋山风日佳,蓬萍偶盍簪。抚卷索我诗,引吭为君吟。

    务学贵得朋,独知岂所任。静定恒自持,狂驰谁共禁。

    愿言崇令德,致重比南金。

    承少参孙拙庵佥宪王耻斋二明公枉驾茶园

    林光〔明代〕

    道夷荆棘剪篷蒿,父老欢呼导羽旄。十里风光瞻使节,一川云水醉人豪。

    裒衣博带寿閒运,野鼠天狐迹已逃。看尽青山一回首,几人挥破簿书劳。

    陈方伯耻庵挽诗 其一

    陈献章〔明代〕

    乾坤如此老,没齿向斯文。公自沧溟水,人无觳觫君。

    衣冠全素履,江海挹清芬。病起须持酒,青山欲到坟。

    陈方伯耻庵挽诗 其二

    陈献章〔明代〕

    中年倦俯仰,上疏乞山林。黾勉南州牧,迟回北极心。

    民蒙三日雨,世病一钩金。殄瘁声悲处,龙蛇岁值今。

    [阅读全文]...

2022-02-17 23:09:02
  • 含有耻字的古诗词 带耻字的诗词名句

  • 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史记·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非十二子》

    心能辨事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围炉夜话·第二十则》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格言联璧·惠吉类》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格言联璧·接物类》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篇》

    华而不实,耻也。——《国语·晋语·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汉书·传·司马迁传》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靖康耻,犹未雪。——岳飞《满江红·写怀》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格言联璧·学问类》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阿谀取容,男子耻为妾妇之道。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格言联璧·敦品类》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日知录·卷十三》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淮南子·泰族训》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陆龟蒙《别离》

    罪莫大于亵天,恶莫大于无耻;苛刻心术之恶,过莫大于深险。——《格言联璧·悖凶类》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

    与其忍耻贪生,遗臭万年,何如含笑就死,流芳百世。——《镜花缘·第九十回》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独漉篇》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司马迁《酷吏列传序》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司马迁《管晏列传》

    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战国策·齐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篇》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日知录·卷十三》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李白《鞠歌行》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王维《老将行》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其二》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李商隐《韩碑》

    [阅读全文]...

2022-07-16 12:04:16
  • 关于知音知己的经典诗句古诗

  • 知己,知音,经典
  •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翁照《与友人寻山》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朱者赤,*墨者黑。——西晋·付玄

    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人生乐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放言》

    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明·冯梦龙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放言》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

    [阅读全文]...

2022-03-05 16:52:38
  • 古诗词知识点

  • 古诗词知识点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

      1、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与这次战役有关的任意两个历史人物。此诗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赤壁之战;周瑜、曹操;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2、赏析最后两句。

      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暗示赤壁之战如果不刮东风,周瑜就不能纵火,就有可能战败。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3、最后两句议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5、你认为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一件古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6、你认为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能施展,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7、本诗用“折戟”“二乔”这样的“小物”“小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赏析。

      本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联想到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具体可感,富于形象性、艺术性。

      8、最后两句议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9、你认为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一件古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10、你认为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能施展,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11、本诗用“折戟”“二乔”这样的“小物”“小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赏析。

      本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联想到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具体可感,富于形象性、艺术性。

      登飞来峰

      1、最后两句包含什么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3、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写眼前景,又比喻()。“层”字面是指(),实际是指()。

      指当时阻挠改革的保守势力,比喻困难、挫折、障碍等;千寻塔的层;政治上的决策者。

      4、请写出其他与登高有关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5、赏析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运用比喻,从具体的形象中提炼出人生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过零丁洋

      1、诗的开头两句作者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一是:受朝廷选拔做官。

      二是:起兵抗元。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这两句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我要留下这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光照史册。这两句激情慷慨地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为正义事业献身的民族气节。几百年来广为传颂,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敌人的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他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时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宁愿为国捐躯决不投降的思想感情。浣溪沙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

      去年天气就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

      4、简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好在哪里。

      (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是天然奇偶。

      (2)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年华流逝的感伤。

      (3)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发人深省。

      (4)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是天然奇偶。

    [阅读全文]...

2021-12-08 16:42:37
  • 惊艳的古诗词知乎

  • 惊艳,优美,诗歌
  • 惊艳的古诗词知乎

    1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王安石《别葛使君》

    2 井底点灯深烛伊, 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3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春景》

    4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5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6 至*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冶《八至》

    7 愿得红罗千万匹,漫天匝地绣鸳鸯。

    8 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清,水也净,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

    9 红衣佳人白衣友,朝与同歌暮同酒。

    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殊同 《我亦好歌亦好酒》

    10 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

    11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12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袁枚《寒夜》

    13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偶成》

    14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 《偶题》

    15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16 那时候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波兰来客》

    17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方飘回

    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

    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

    忘了十年寒窗

    [阅读全文]...

2022-03-23 17:18:55
  • 有关春晓古诗知识

  • 知识
  • 有关春晓古诗知识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春晓古诗知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前言】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易浅*,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

      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阅读全文]...

2022-04-17 20:19:56
有知耻之心的古诗 - 句子
有知耻之心的古诗 - 语录
有知耻之心的古诗 - 说说
有知耻之心的古诗 - 名言
有知耻之心的古诗 - 诗词
有知耻之心的古诗 - 祝福
有知耻之心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