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

关于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4) 语录(10) 说说(30) 名言(1) 诗词(1k+) 祝福(1) 心语(1)

  • 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原文

  • 妈妈,语文
  • 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原文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借鉴。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本节课的学*,利用两课时学完,重点侧重了两种语文能力的培养:一是朗读能力,二是说话写话能力。下边详细阐述:

      一、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学*语文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这课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最突出的就语句有描述型的,也有对话型的。

      1、描述性段落的朗读指导。

      如第一自然段。课始,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后,出示谜底小蝌蚪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再引导孩子看着板书看着图片说成一段话。

      然后再请孩子读第一自然段,发现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蝌蚪的,思考作者的观察点和自己观察点的不同,作者的表达与自己的表达有何不同。这个环节就在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也就是进行对比阅读的训练。在对比后,再次对课文第一段进行欣赏性阅读,这时有个别读,小组读,老师范读,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逐渐达到会背诵。第一段的学*顺利完成。

      心得:这一段的学*,我将读的训练,说的训练、写的训练,巧妙的融为一体。看图时训练说话,朗读中对比发现,发现后总结写法,总结后仿写金鱼。感觉训练地扎实有效。(这一点后边会讲到)

      最值得强调的是朗读的指导,假期里我有幸听到了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协会的秘书长于同云老师的讲座,几天的讲座听下来,彻底颠覆了我对朗读原有的理解,“低*高出、眼中有人、心中有画”、“朗读时忘掉自己的声音,忘掉自己的嘴巴,忘掉稿中文字”,这些谆谆的教诲、殷切的叮嘱,久久的在我的心中回荡,我反复的领悟,不停地琢磨,一有机会就进行自我训练。我想在我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引导我的孩子进行准确的朗读。所以课堂上,我把讲自己假期里学*的收获无私的教授给了学生,不断的引导孩子朗读要用自己最舒服的声音来读,用嘴最自然的腔调来表达,朗读时要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画,声中要有情。比如第一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我告诉孩子们,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是读给谁听得,想说给谁,读的时候就像在对着眼前的人说话一样,自然的说出来,不要拿捏强调,矫揉造作。在读小蝌蚪样子的时候,你就想象着眼眼前就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在游来游去。反复的训练,耐心的引导,终于使孩子们找到了自己最动听的声音。那一刻,我很激动。

      2、对话的朗读指导

      对话朗读的指导更多的通过分角色表演读的方式来完成。

      课文中小蝌蚪和鲤鱼阿姨、乌龟先生的两次对话,我分别和孩子们进行了分角色的朗读,在角色的扮演中,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中,使朗读的训练得到了提升:

      例如:小蝌蚪与鲤鱼阿姨的对话:我直接就请孩子们来扮演角色,我读旁白,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角色扮演读的优点和不足。两次角色扮演下来,我感觉提高不是很大,就主动说:“小朋友们,我来扮演两个角色,你听听,我读的怎么样?”说完,就示范起来。小蝌蚪我努力读出天真可爱的神态,鲤鱼阿姨是成年人,我想要稳重一些。真没想到,我有意识的区别声音的朗读竟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率直的王璇哈哈哈大笑过说:“李老师,鲤鱼阿姨是女的.,你读成男的啦!”一句话羞红了我,我尴尬极了。没办法啊,我亲爱的孩子,我何尝不知道的她是女的,可老师的嗓音不行啊。虽然引导孩子朗读的方法没有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好自身嗓音的条件,就冒然采用这种方法,结果课堂上闹出了笑话。当时的尴尬是不是该用“咎由自取”来形容呢?哎,懊悔。

      不过两次对话的朗读指导除了这个瑕疵之外,有些地方还是可圈可点的。比如,两次对话中旁白中动词的运用,“迎上去”和“追过去”,不同的动词表达不同的心情,体现不同的情景,我引导孩子体会“迎”“追”的不同。追字的感受相对容易,迎的难度就大了,迎字孩子仅仅感受到了小蝌蚪的礼貌和客气,没人能理解到他们的方位是怎样的。我就和坐在前排的李祖庭来表演“迎”。我扮演小蝌蚪,祖庭扮演鲤鱼阿姨。“鲤鱼阿姨在教小鲤鱼吃食物。”我故意站在“鲤鱼阿姨”的后边问孩子们:“小朋友们,我是小蝌蚪,我应该在鲤鱼阿姨的什么地方游啊?”孩子们思考一下,说:“在鲤鱼阿姨的前面。”我马上游过去,停在鲤鱼阿姨的前面,并热情的游到阿姨的跟前问她:“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我用表演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迎,是小蝌蚪主动积极的游过去,表现出了他们急切想找到妈妈的心情。就这样,在表演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分角色朗读。几次的体验后,孩子们的朗读越来越好。

      二、说话写话

      课堂上,关于说话的练*无处不在。每课文我都做到一课一得,精心的寻找语用点,一般是根据文字表达到额特点来设计,以据此来拓展孩子的思维,丰富孩子的积累,巩固孩子的表达。再有就是文中的看图说话,比如这课文:课始,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后,出示谜底小蝌蚪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再引导孩子看着板书看着图片说成一段话。

      最普遍的就是课堂上所有的发言就是说话,我不断地提醒孩子,站好了再表达,想好了再交流,说话字正腔圆,语言流畅,落落大方,自自然然。这些要点,我时时刻刻的提醒孩子,不断地纠正孩子们的姿势和腔调,特别是表达中的语病,更是及时的更改。我是真心的希望在我的语文课上,让孩子时时处处都在语文的“场”里,在这个“场”的包围中,希望孩子们的每一句话,都沾染上语文的气息;每一个词,都浸润着语文的露珠;每一声腔调,都饱含着语文的味道。

      课堂上,孩子们随心随性的表达,我都努力的和口语交际联系起来;小朋友脱口而出的发言,我都尽力的和写话交集在一起。没有刻意,最大程度上做到随意,在“随意”中留下“刻意”的痕迹,板书就是最好的证明。课堂板书的设计我很用心,既兼顾内容,又表现写法;板书内容的书写既已在我心中,在课堂上又想让这些词语出自孩子们的口中。看似我随意从孩子的口中截取的“心怡”的词语,实际上在引导孩子表达的时候我下足了功夫。

      本节课就是这样,在学*第一段“小蝌蚪”和“青蛙”的外貌描写之外,我就引导孩子尝试着描写“小金鱼”之类的小动物,进行简单的外貌描写。课件显示小动物金鱼,引导观察,进行仿写。训练完后,布置作业,再次进行仿写,小白兔或者小乌龟,或者小鸭子等等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讲读和写、说和写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训练真正的做到扎实有效。

    [阅读全文]...

2022-04-08 02:06:25
  •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

  • 妈妈,语文
  •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欢迎阅读借鉴。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的主人。

    [阅读全文]...

2022-07-03 03:52:36
  • 统编版小蝌蚪找妈妈课文

  • 妈妈,语文
  • 统编版小蝌蚪找妈妈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原本是二年级的课文,知识点较多。下面我们来看看统编版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欢迎阅读借鉴。

      统编版小蝌蚪找妈妈课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一自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外貌,句子中两个叠词“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快活”一词描写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句子中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词“蹲、披、露、鼓”,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与温情,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来。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句,“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已经不见了”,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眼前。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随着故事的推进,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一点勾画完整。比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心生羡慕,想要找自己的妈妈。鲤鱼阿姨说它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乌龟妈妈说它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就游上去叫妈妈。青蛙妈妈说它们已经从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它们跳到荷叶上。这种类似的叙述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长的尾巴;“迎、追、游”,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这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既展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法。

      课文共有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

      【学*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阅读全文]...

2022-05-19 20:45:21
  •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 妈妈,语文
  •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段,谁能提问题考考大家。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如:“阿、顶、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

      学*“甩”可以和“用”相区别,最后一笔可以想象成动物甩出的长尾巴。“已”要和“己”相区别,可以教学生说说小口诀“张口己,半口已”。

      《小蝌蚪找妈妈》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长,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练*时间。

      如: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读后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当指导读懂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如:小蝌蚪外貌描写“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语言生动富有感情,特别适合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当读到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老师可结合课文插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可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境中对话。在表演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对话部分给予指导。小蝌蚪要读出焦急的心情;鲤鱼亲切、热情;乌龟好笑、认真。

      当读到课文描写青蛙的那几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且学用结合。如,“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用“碧绿”、“雪白”各说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可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通过各种形式学*语言,加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

      读到课文最后时,老师可巧设悬念: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此处水到渠成就向学生渗透了保护青蛙的意识。

      在指导学生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小蝌蚪找妈妈》巩固训练

      *题中的“说一说,画一画”设计得很巧妙,通过学生亲自动口说,动笔画,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蝌蚪变化分成几个步骤,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可能在语言组织上要遇到困难,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亲自观察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

      【学*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阅读全文]...

2022-06-04 07:59:35
  • 谜底是小青蛙的谜语

  • 谜底是小青蛙的谜语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谜语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谜底是小青蛙的谜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谜题:小小动物本领大,大家把它王子叫,水里蛙泳它最棒。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白肚绿背凸眼睛,有眼有鼻没耳朵,长年赤膊过光阴。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小时着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身穿绿衣裳,嘴巴大又大,舌头长又长。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身穿绿袍小英雄,夏天田里捉害虫, 冷风吹来找不见,春天又在池塘里(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小时没腿黑漆漆,长大去尾批花衣。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冬天睡洞房,夏天满野逛,雨过天晴后,水边大合唱。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阔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不吃米,不啃瓜,专吃害虫为农家。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水陆都是家,唱歌呱呱呱。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一个绿娃娃,跳水顶呱呱,冬天它睡觉,夏天把虫抓。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伸两条腿,翘两条腿,咯嘣咯嘣跳下水。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我是蛙泳发明家,说起话来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腿,长大有腿没有尾。

      (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谜题:小时像逗号,在水中玩耍。

      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

      谜底:青蛙

      谜题:坐也是坐,立也是坐,行也是坐,卧也是坐。

      (打一动物名)

      谜底:青蛙

      谜题:妈妈有腿没有尾,儿子有尾没有腿。

    [阅读全文]...

2022-06-07 22:14:49
  •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 妈妈,语文
  •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

      (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二、说教法学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一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一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这样,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

      2、讲读课文: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让大家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课文第一段具体描写了小蝌蚪的样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小蝌蚪的特点认真去读,加深印象。

      第二段第五段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通过鲤鱼、乌龟的回答,了解青蛙是什么样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鲤鱼、乌龟、青蛙时用的三个词语不同,都含有“游”,但表示蝌蚪游的方向和位置不一样,让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如何准确使用词语。随着事情的发展,小蝌蚪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了解的妈妈的特点也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而它自己这时候也已经变成了青蛙。一边让学生朗读课文一边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样子,学生在朗读和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青蛙的特点,懂得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回顾,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4、提出问题

      通过学*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书本知识转化到社会知识,让学生保护青蛙、爱护益虫,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7-19 09:25:31
  • 关于青蛙的周记

  • 青蛙,日记
  • 关于青蛙的周记(通用17篇)

      时间飞快,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是时候仔细地写一篇周记了。那么写周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青蛙的周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蛙是一种益虫,但你们知道吗,青蛙也有一个属于它们自己的家呢?有很多人会回答:当然有了。可你们有些人会去伤害它们吗?有人无语,这种事就在昨天发生了。

      昨天,我和奶奶去田里摘丝瓜等蔬菜,好让我中午吃饭吃得多一些,在摘丝瓜的同时,奶奶却一直向别人家的田里望,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一群和我一般高的小朋友在田里抓青蛙。我走过去一边用愤怒的眼光看着他们,一边在心里想:难道他们不知道青蛙是益虫吗?不知不觉己站在他们面前了,见他们正在朝一个青蛙洞伸手了。这时,我手中正好有一根棒子,当他的手早伸向洞里时,我狠狠地打了他一下,他破口大骂:“你为什么打老子,老子在抓青蛙又没有惹你我说:“你骂够了没?你们难道不知道青蛙是益虫,对庄稼有好处的吗?你们这样做,对吗。

      听了我的话后,他们一个一个地低下头,从背上取下那个装青蛙的尼龙袋,对青蛙们说了一声:“对不起”后,就打开把它们放了出来,便灰溜溜的走了。顿时,田野里响起了一阵阵蛙鸣声,仿佛在为我演一首歌。

      回家了,我感觉今天心情很舒畅。

      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是“农田保护神”,也是捕捉害虫的“顶级专家”。青蛙是动物世界中最出色的“农田卫士”。它们专吃蛾、蚊、蝇和稻飞虱等害虫。青蛙有一双圆而突出的眼睛,视觉很敏锐,能迅速发现飞行中的虫子。大斑青蛙的背部是绿色的,上面有几条黑色的条纹,有了很好的伪装作用,能帮助它捉虫。捕食时,舌头迅速翻射口外,粘住虫子,卷入口中,百发百中。它一天至少要吃五六十只害虫,一年至少要吃掉一万多只害虫,多么可观的数目啊!青蛙的子女蝌蚪,也有吃害虫的本领,一只蝌蚪一天要吃掉一百多只孑孓。因此,青蛙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

      辛弃疾的一首《西江月》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了蛙声农民就有了播种的希望,有了蛙声就有了收获的喜悦的快乐!让我们自觉得保护青蛙吧!

      一只青蛙一天能吃60多只害虫,而一年中有半年是它的冬眠期。所以一只青蛙一年只能吃只黑斑蛙大约能吃个,蟾蜍大约能吃个。

      我发现,现在的人们十分喜欢捕捉青蛙,捉到以后再当作美餐吃了。我非常难过,青蛙可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啊!

      青蛙是大名鼎鼎的庄稼卫士,它的英文名字叫“frog”。

      青蛙穿着一件绿色的外套,里面还穿着一件白色的T恤衫。绿色的外套作用可大了!因为这样它躲在草丛里,可以迷惑天敌,躲避天敌,也可以用于捕捉害虫。

      青蛙的舌头很长,用于捕捉远处的害虫。青蛙一天可以捕捉2000只左右的害虫。捉害虫时很讲究技巧的,当害虫离*时,就飞跳过去,把害虫捉住;当害虫离*时,青蛙会用长舌头去捉。正是由于青蛙的存在,庄稼才没有了害虫的入侵。

      青蛙通常生活在田地里,小时候是一只小蝌蚪,后来逐渐长大成青蛙。青蛙除了是庄稼卫士,还是一位歌唱家。通常在夏季下雨后与其他十几只到几十只青蛙同伴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开演唱会,十分地开心,仿佛这个田地是它们的。那声音几百米都能听到。

      青蛙还是集食品、保健品、药品于一身的动物。虽然是国家明令禁止捕杀的保护动物,但是人们仍然把它的肉当作补品或美味佳肴,导致有的人大肆捕杀青蛙。这样必然会破坏生态*衡,导致害虫泛滥。

      青蛙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因此我们要爱护它们才行。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在菜市场看见一位叔叔在卖青蛙。

      我看见他笑容满面地蹲在一旁。他很有劲儿说:“今天运气真好,捉了那么多青蛙!”然后,他把网箩打开,说:“快来买青蛙,大家快来买青蛙。”

      我听了,心里想:青蛙是有益的动物,应该不能伤害它。于是,我连忙跑过去对那位叔叔说:“叔叔,请把青蛙放了吧!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我们不能抓它,你知道吗,我们田里需要它,它能帮我们吃田里的害虫,也吃蚊子。所以我们不能伤害它,请你把它放了吧!”

      叔叔听得不耐烦,就说:“走走走,大人的事,不用你一个小孩子管。”我听了很伤心,为什么这个人会这么没有公德心?青蛙是我们的朋友哇,怎么能伤害它呢?我继续与叔叔争辩:“如果我们把青蛙抓来吃了,那我们田里的害虫谁来消灭呢?害虫不消灭,我们怎么有饭吃呢?没有饭吃,做什么也不能成功,所以,叔叔放了青蛙吧,算是为大家想想。”那位叔叔现得更不耐烦了,挥手说道:“你小孩子管那么多干嘛,不就是抓几只青蛙吗?等过段时间,其它青蛙就会出生呢。真是的,今天的好心情全给小娃儿破坏了,真是触霉头喔!”

      这时,围上许多人,他们在议论,都说我做得对,说起那位叔叔来。我对叔叔说:“你看,别人都说你了,你放了吧。”

      那位叔叔嘿嘿地笑了笑,说:“我以后不再捉青蛙了!”叔叔让大家跟着他到田头,当众放了青蛙。

      后来,我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像只小青蛙,不会“哇哇”叫。身穿绿衣服,只会蹦蹦跳。”猜猜这是什么玩具呢?嗯,你答对了,它就是铁青蛙。

      这只铁青蛙是我在作文班利用积分兑换的。它的外表十分的光滑,摸上去就像是涂上了润滑油一样。它的大小只有我手那么大。它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比如说:“有绿色、白色和黑色的条纹等等。”有人就会问了:“铁青蛙是靠什么跳起来呢?”其实,它是靠旁边的发条的,虽然发条看起来很普通,但它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旋转几下发条,把它放置*整的地面,它就可以跳起来了。如果没有发条,铁青蛙就变成了饰品,不可以玩了。

      在我拥有铁青蛙以后,它既是我的辅导员,也是我的好伙伴。在我写作业的时候,我一放松,它就会严厉的看着我,像是在说:“一定不可以放松,要写完作业才可以。”当我伤心的时候,它总是跳过来,说:“小主人,你怎么了?让我们一起开心地玩!”不一会儿,全部不开心的事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了。玩的时候,铁青蛙很是不配合,总是不愿意跳起来了。

      它既是我的辅导员又是我的好伙伴,它就是我的铁青蛙,我爱我的铁青蛙。

      星期天的早上,下了一些小雨,地面上便有些潮湿。妹妹兴奋地跑过来,自豪地说:哥哥,今天我在田里抓到了三只小青蛙。我想:这么潮湿的地里,肯定有很多小青蛙,我也捉几只放在盆里玩玩。想着,我就带着一个塑料瓶跟妹妹来到田里,小心翼翼地寻找青蛙,生怕踩坏农民伯伯种的玉米。

      忽然,我在蚕豆根旁发现了一只正在发呆的青蛙。我兴奋不已,连忙举起塑料瓶,猛地向它扣去。谁知青蛙好像早就知道我的阴谋,就在我下手的那一刻,它纵身一跃,跳到了另一个蚕豆根上。我在妹妹耳边轻轻地说:你去寻找青蛙,找到后由我来扣。如果扣不着,你再扣。这样两面夹击不就能轻松的抓到青蛙了吗?说着,我们就忙活起来。突然,妹妹大喊:快过来,我发现了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它可敏捷了,我走到哪它就逃得远远的,我们来一起抓。我连忙跑过去,顾不上脏,直接用双手扣住了青蛙。青蛙在我的手里面乱撞乱跳,差点从我的指缝中溜走。妹妹赶紧拿出瓶子,把青蛙装进了瓶子里。

      很快,我们又发现了一只青蛙,这只青蛙真够讨厌的。我已经把它扣在瓶口了,可它并不进去,在瓶口一蹦一跳的,好像在召唤瓶子里的青蛙。果然,原先瓶子里的青蛙顺便溜出来了。他们两蹦蹦跳跳离开了,好像在庆祝自己劫后余生。我们继续跟踪这两只青蛙,并和妹妹约定:三二一,一起扣。时机来了,我说:三二一,扣。我和妹妹一齐朝青蛙盖去。只听一声响,两只青蛙全被扣住了。我们俩兴高采烈,把青蛙带回了家。后来,我们一共抓了四十七只青蛙。把他们养在了桶里。

      妈妈说: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它专吃害虫。我虽然很不舍得,但还是把它们放回了大自然。看着它们跳出桶外的样子,我很高兴。忽然,我脑海中想起了《放小鸟》这篇课文。觉得自己也很懂事。

      在小区的池塘里有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它那一双锐利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

      有一次,我拿着网子到楼下的池塘里去捉青蛙。我拿起网子,往池塘里一挥,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就上”网”了。我准备把它们放进盆子里,但总有几只小青蛙恋恋不舍地粘在网子上。不管我怎么甩,怎么倒,那几只”小调皮”总恋恋不舍地粘在网子上。最后,还是我戴着手套才把它弄下来了。

      那几只小青蛙在盆子里又蹦又跳。有的在盆子里从左到右这样跳来跳去。有的贴着盆边仿佛在说:“哇!这么高,我该怎么下去呢?”还有的在盆子里静静地看着我,好像在说:“有吃的吗?”

      到了晚上的时候,青蛙趁我睡着了,就一个一个地跳出来,像是想回归大自然似的。第二天我就把它们放回大自然去捉害虫了。

      青蛙捉害虫的样子可还看了!它浮在水面上,静静地等着自投罗网的害虫。

      害虫飞到池塘上,摇了摇尾巴。尽管它这样机灵,但还是难以逃脱青蛙又大又长的舌头。青蛙一跃而起用它那个又大又长的舌头把害虫吃掉了。

      青蛙是有名的捉虫能手,大家千万不能把青蛙给捉来玩哦!

      后来才发现,准备给小孩的沙丁蛋糕,还是躺在冰箱里。本来粥就很薄,这下,饿坏了吧?等她回来,立马道歉:一是没有接受外婆的意见,粥烧厚点。后来才知道,这个意见是你给外婆的。二是忘了把沙丁蛋糕放书包里,饿坏了吧?

      人家笑笑,只说:都找遍了,没有。

      因为歌爸在家,时间宽裕了很多。攒了几件事,就跟琳儿聊了四十多分钟。这才知道,小宝的成长也波折。*时看着大大咧咧的她,也是煞费苦心。还知道了一件事,就在眼皮底下常常碰到的一个男人,居然另外租了房子养了人。本来只以为是个官迷,原来还是其他迷。

      后来又想,发生这样的事,老婆也有自己的原因。比如总是一副冷脸一副怨妇像;比如对于他老公的付出特别是对她的一些保护和斡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比如虽然全身心围绕着女儿的成长,必然忽视了男人,家里更是脏乱差得无法形容,不忍让她与白大褂联系起来。而男人肯定需要被肯定,被呵护,被崇拜。两人需求相距太远了,心的距离也远得很。

      最悲哀的是,女人浑然不知,即使全世界都知道了。好在那边现在也结束了。

      有点庆幸自己的男人。

      早上是小米粥,茭白煮肉,酱油茄子,菜瓜,以及猕猴桃。后来看歌爸发回的图片,小米粥居然剩了一些,肉一块没碰。不过,粥的确比原来多放了小半勺。

      小孩走后,咬咬牙,决定把全册备课的二次修改写写上去。我想:分成四次,每次完成两单元,四个半天就完成了。向坤妈学*,吃掉四只番茄吧!因为想着番茄时间,写的时候不敢太散漫,一上午写了四单元。吃完中饭又写了会儿。午睡前就只剩两单元多一些了。等午睡起来,完工了!吃掉大青蛙的'感觉真好!

      后果是,晚上大拇指疼,摸了摸,有个小圆球,腱鞘发炎了。真不中用啊!

      又接到班主任的电话。

      电话、微信,真是烧时间啊!忍不住及时打住同学有的没有的话头。

      同学电话说,领导请我吃饭。吓了跳,从来没有跟领导有交集,不过去就去吧,有点猜到原因。

      说好五点到,我到时,她俩还没到。又等了会儿,点了菜,听了会儿书。时间也不浪费。聊到八点半,感受到规划、务实和大地母亲的意思。

    [阅读全文]...

2022-05-04 16:51:03
  • 关于青蛙的诗句

  • 青蛙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朱淑真《暮春有感》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黄庭坚《秋怀之茅堂索索秋风发》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赵蕃《闻蛙》

    是日乃书惊蛰节,鸣蛙已傍小池归。——朱翌《游玉泉·坡陀石上大绅垂》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曹豳《春暮》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来鹄《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

    荧荧灯火临书卷,续续蛙声入桂林。——陈藻《桂堂秋夜》

    遥想老丰秋雨夜,跏趺刎坐听鸣蛙。——张嵲《赠南回了丰上人三首·连阶澹澹方江水》

    传呼鼓吹拥部曲,何如春雨池蛙。——黄庭坚《薄薄酒二章·薄酒终胜饮茶》

    秧水*畴蛙阁阁,菜花满稜蝶飞飞。——方子静《春日田园杂兴》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池塘过雨急鸣蛙。酒醒明月照窗纱。——夏言《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谁识大君谦让德,一毫名利斗蛙蟆。——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寒树接天霜映鹘,湿芜满地雨生蛙。——范梈《秋日集咏奉和潘李二使君浦编修诸公十首·其三》

    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元好问《眼中》

    国内蛙鸣鸟唱,园外锣鼓齐鸣。——*《西江月·赠天津团市委》

    革命岂能作井蛙,雄鹰踪迹海天涯。——*《七古·咏志》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犬蛙。——唐寅《落花诗》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一朝攀龙去,蛙黾安在哉?——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跳蛙还屡出,移蚁欲深藏。——白居易《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诗三十韵》

    嗷嗷鹤群游,阁阁蛙乱鸣。——韩维《奉和象之夜饮之什》

    顽然度岁月,如蛙守坳泓。——韩维《奉和象之夜饮之什》

    林居厌蛙黾,喜振敝*埃。——黄庶《谢刘簿李尉见访》

    耳静烦喧蚁,魂惊怯怒蛙。——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

    况余居低下,本是蛙蚓窟。——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烂醉日倾无算酒,高眠时听属私蛙。——陆游《秋思·一生书剑遍天涯》

    怪鵩频栖息,跳蛙颇混淆。——元稹《江边四十韵》

    不堪蛙取闹,更奈鸭能言。——赵蕃《月夜》

    惭忻月色分山色,所恨蛙声乱水声。——吴镒《野石岩》

    尽日不下床,跳蛙时入户。——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蛙合助吹,鸟分启行。——陆龟蒙《战秋辞》

    青蛙多入户,潢潦欲胜舟。——姚合《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

    菅茅披猖黄竹拜,蛙黾狼籍助喧哗。——刘基《泾县东宋二编修长歌》

    蛙黾尔何知,叫噪喧草莞。——刘基《雨中杂诗(四首)·离居感时节》

    地上小儿喜夸犬,睚眦生怒如膰蛙。——李孝光《次三衢守马昂书垒韵》

    连阴蛙张王,瘴疟雪治医。——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跳梁老蛙黾,直向床前浴。——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

    远志作小草,蛙衣生陵屯。——黄庭坚《次韵子瞻赠王定国》

    费贻任永耻为井蛙辱,张纲李固义烈排秋旻。——程公许《岷峨叹》

    诗声鸾凤鸣,众作扫蛙蛤。——方回《读孟君复赠岳仲远诗勉赋呈二公子》

    蛙鸣庭草何曾问,水半门扉亦不知。——陆游《自嘲·天公大度一何奇》

    一雨水入床,蛙部连东西。——苏泂《走笔次韵刍父喜雨三首·方池荫垂柳》

    君看陇蜀最健者,一旦等蛙终汉虏,王郎区区安足数。——王恽《滹沱流澌行》

    坎蛙难语江湖阔,百十为群声乱聒。——赵希逢《和钓鳌行》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

    回首繁华歌舞地,景阳宫沼夜闻蛙。——萨都剌《过孙虎臣园》

    [阅读全文]...

2021-12-25 16:26:41
  • 描写青蛙的诗

  • 青蛙
  • 描写青蛙的诗

      篇一:青蛙

      作者:古堡长烟

      农民把许多青蛙放到一个小水池里,

      这群青蛙总是不停地争吵。

      农民没有办法,

      把青蛙们移到大水塘里,

      大水塘里有专门吞食青蛙的水蛇。

      从此,

      这群青蛙 ,

      再也没有争吵过!

      篇二:青蛙的绝唱

      作者:那丹飞霞

      昨天还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水渠交错,阡陌纵横

      麦浪滚滚,菜花飘香

      今天却是一片喧闹的工地

      马达轰鸣,尘土飞扬

      瓦刀劲舞,吊车成行

      疑似“柏林墙”圈出富人的领地

      豪华别墅下了乡

      钢筋水泥黄沙砖瓦大合唱

      唱的青山绿水卸了妆

      青蛙在人的脚下跳跃、挣扎

      真的见到了披着人皮的狼

      东躲*

      星星布满夜空

      挑灯夜战的'挖机轰隆轰隆响

      青蛙好像遇见了“鬼”

      瑟瑟发抖

      在失去的家园里徘徊、观望

      企盼曾经的辉煌

      惊恐万状的青蛙不知所措

      泪雨滂沱的青蛙彻骨悲伤

      饥肠辘辘的青蛙如坐针毡

      无奈的生灵仰天长叹:

      是谁抢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是谁破坏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是谁剥夺了我们的生命权

      绝望的蛙鸣

      震撼苍穹

      悲壮地唱响最后的凄凉

      走向死亡

      死亡

      篇三:青蛙

      作者:清莲诗人

      蝌蚪的梦想是做只青蛙

      青蛙的梦想是保护庄稼

      梦想好比肥皂泡,看起来很美

      但转瞬间,会破裂,如雨打梨花

      如今,一些田野荒芜

    [阅读全文]...

2022-01-27 11:58:34
  • 青蛙写诗的内容

  • 青蛙
  • 青蛙写诗的内容

      《青蛙写诗》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文,是一篇想象课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蛙写诗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下雨了,

      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小蝌蚪游过来说: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

      “我能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

      “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

      “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极富情趣,结构工整,琅琅上口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与省略号,巧夺天工地组合成了青蛙的一首诗。

      (二)教学对象分析

      低年级学生是很乐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见解的。本课是向学生渗透标点符号的知识,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要让他们充分讨论,自己组织语言,同学之间可对彼此的语言内容及形式进行评价和争论,教师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思维灵性和创新意识。依据教材及学生学*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通过学*知道“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2.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这节课的学*,让学生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友情。同时也让他们感受春天,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通过学*知道“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教学设计

      说明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小学低年级我们应注重学生识字、朗读和灵性的培养,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饶有趣味的、形象生动的识字。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我首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趣味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带领学生走进课文,进行随文识字。以青蛙写诗的内容为主线,随机引出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猜谜语、实物演示、区别形*字、换词、出示象形字、扩词、练*说话等等,让学生能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自由地识字,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关于三个标点的教学,我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先让学生从画面中找一找,然后把实物与标点连一连,最后对标点的作用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说一说。使学生对“逗号、句号、省略号”有了深刻的`印象,对其用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学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青蛙写的诗的内容,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对他们进行了珍惜友情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思想教育。在识字和理解课文的任务都已完成后,再进行有感情朗读和背诵,可谓是水到渠成。

      设计和教学时,努力体现“三新”,即理念新,设计新,方法新;凸现“三重”,即重识字,重朗读,重创造。力求构建一个情境化、生活化、个性化的开放性,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

      课后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课文是长春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课《青蛙写诗》,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本节课以此为情节学*生字,同时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依据教材及学生学*特点,我对本课教学设计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饶有趣味的、形象生动的识字。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课堂上我力求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兴趣,开展了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学*特点的活动,如吹泡泡、出示实物帮助理解词意、换词、猜谜语、区别形*字、出示象形字等等。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能根据已有的学*经验学*新知,生字掌握的较好。让我为之欣慰的是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把“逗号、句号、省略号”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联系起来,比如逗号像豆芽,句号像旺仔小馒头和面包圈,省略号像纽扣在排队等等,对于青蛙写成的那首诗,全班的孩子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编得合情合理,富有童趣。

      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我认为合作学*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同桌互相考考认字情况,也可以共同讨论识字方法。我以前总认为他们太小,不会合作和讨论,所以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的少,但我想老师要是不引导,孩子就永远不会,有时我太低估孩子的能力,其实他们经常给我带来惊喜,所以我今后要多为孩子们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

    [阅读全文]...

2022-07-07 17:41:46
当前热门
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 - 句子
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 - 语录
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 - 说说
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 - 名言
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 - 诗词
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 - 祝福
小蝌蚪小青蛙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