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食古诗的所有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寒食古诗的所有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寒食古诗的所有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寒食古诗的所有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首诗成就了一个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虽说算不上大官,但可上达天听,起草中书省的诏令,参与机密,权力还是不小的。这个被成就的中书舍人就是诗人韩翃,那首诗就是《寒食》。
这首《寒食》是一首七绝。之所以能受到唐德宗的青睐,是因为白描写实,刻画皇室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的歌咏。“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对“寒食”更是重视,皇帝会取榆柳之火赏赐*臣,以示皇恩。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日的长安,春意融融,笼罩全城。开篇就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的加强了语气的肯定效果。更有效的烘托出全城沉浸于春风春光中的盛况。一阵和风吹来,全城花雨纷飞。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无私的吹入御苑,苑中的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寒食东风御柳斜”,飞花斜柳,城中宫中,春风里是没有贫富贵贱,远*亲疏之分的。前两句很显然是白天的风光,对皇都长安落英纷纷和皇宫园林柳絮飘飘的迷人春景盛赞有加。不管是“飞花”还是“柳斜”都有赖于“东风”之力。如“东风”无力,那么百花尽残。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然已经开始“传烛”,无疑已经进入了黑夜。随着蜡烛的燃烧而飘起的袅袅轻烟,此时显得格外惹眼。这既显示的是皇帝的专宠,又表明了身份地位之显赫。显赫到什么程度呢?在这个天下禁火的“寒食节”,只有“五侯”秉烛,还是皇帝亲赐的蜡烛。这里的“汉宫”和“五侯”是借古讽今的写法,实际上韩翃说的是当朝的朝廷和皇帝的*臣。
宫中传火的仪式原本是宫中取火以赐*臣,再传递民家。表示虽然禁烟火,皇帝心中还是有黎民百姓的。禁烟火同时也是提醒所有大臣一定要“记住”有功而不受禄的介子推高尚。到了中唐以后“传火”的意味就发生了变化。皇帝身边受宠的宦官成为得到蜡烛的主要群体,这也成了宦官炫耀的资本和欺凌百官的依仗。
在寒食这样一个本该漆黑一片的夜晚。只有那几个受宠的*臣家中,烛火通明,轻烟缭绕。多么辛酸老辣的讽刺,多么巧妙含蓄的手法。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寒食节”,窥一斑而见全豹。
韩翃仅仅用了两句借古的诗,一件传烛的事,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臣和*臣的可憎面目暴露无遗。这是不是韩德宗提拔韩翃的原因我们无从知道。我们只知道这就是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广为传唱的原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一首讽刺诗,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有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当时得宠宦官们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寒食》
[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幕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オ子”。韩翝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有《韩*诗集》。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每逢寒食日,人们就会吟咏起这首著名的《寒食》,或名《寒食日即事》。
此诗为中唐诗人韩翃所作,情绪轻盈飘渺,短短四行字,写出了寒食节的典型的景致与*俗。寒食节至,春日的长安城漫天花雨轻扬,夹堤的排排杨柳新丝屡屡,袅娜掩映;天*日暮,大内传出新火点燃的蜡烛,火种被宫人传递至侯门显赫之家,寒食的一天也落下了帷幕。
相传,作此诗时,韩翃已是暮年,却还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幕僚,因此郁郁不得志。一天半夜,好友韦巡官忽然叩门贺喜,告诉他有圣旨传下,擢升韩翃为驾部郎中,负责起草诰命文书。韩翃大惊,根本不信,说肯定搞错了。韦巡官说不会错的,倒是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江淮刺史韩翃,可*(唐德宗)在下了这道旨意之后,特意又用御笔在上面写下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写道:“与此韩翃”,这点明了是给他的。韩翃一想,诗倒是自己写的,看来确实没搞错。
韩已迟暮,……邑邑殊不得意,多辞疾在家。唯末职韦巡官者,亦知名士,与韩独善。一日,夜将半,韦叩门急,韩出见之,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韩大愕然,曰:“必无此事,定误矣。”韦就座,曰:“留邸状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名,御笔不点出。又请之,且求圣旨所与。德宗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曰:‘与此韩栩’”韦又贺曰:“此非员外诗耶?”韩曰:“是也”。是知不误也。(唐 孟棨《本事诗》)
韩翃,字君*,南阳人。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登进士第,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称他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代宗年号),有《韩君*诗集》存世。唐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对韩翃评价道:
“韩员外诗,匠意*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多士之选也。”
这是评价,韩翃诗的特点是独具匠心,有*乎史家文章的风范及态度,意境繁复而蕴藉。
我们知道,古今公论以杜甫诗为“诗史”,其诗如同日记一样,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和重大变迁。如“三吏三别”、《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就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情况。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 ,毕陈於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本事诗》)
而韩翃诗虽然没有达到“诗史”的高度,但能评价“*于史”,这也是非常之高了。
可是再来看这首《寒食》,我们又不禁迷惘:这首优雅流畅的小诗几乎看不出一丝与历史事件有关的痕迹。
要知道,史家除了如实地记录历史、表达观点之外,更有一种隐晦的春秋笔法,即在看似*直的记录中暗藏着褒贬态度。那么,如果把杜甫诗比作前者的话,韩翃诗就是后者。所以,《围炉诗话》才会不吝赞美之辞地称赞这首《寒食》:“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
就让我们再来审视这首《寒食》。
前二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令人眼前顿时浮现一派漫天花雨的美景,其实,这里的“飞花”需与“御柳”来对照,有人以为飞花是泛指花瓣之雨,可准确地说这里的“花”特指“杨花”。
杨花,即柳絮,飞花是指漫天飞絮。或许今天的我们很难诗情澎湃吧,大多数人甚至很讨厌柳絮乱飞,可不想在古诗中它却可以如此浪漫地存在。试问,飞舞的柳絮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可以概括为一个“散”字;它四处飘散,无依无凭,终归于无影无踪。
接着,这个“散”字在后两句诗中直接跳了出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来素有改火之制,如《周礼•秋官·司烜氏》说:“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元白珽《湛渊静语》说:“寒食禁火,以出新火。”
唐时,仲春寒食节这天先要“禁火”,即把过去的“旧火”熄灭,人们不动灶火吃冷食,到了傍晚,由皇宫专门取得新的火种,再将新火点燃的蜡烛传送到王侯之家,也就象征性地传给了天下百姓,随后,家家户户点燃火烛,宣告“改火”完毕。改火的*俗有点类似今天的“圣火”传递仪式,有弃旧从新的象征意义。
《辇下岁时记》称:“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可知,钻木取新火是由小孩子来完成的,这也是为了取“新生”的含义。
所以,《寒食》后两句之“散”,即指“散发”火种。诗文上下两段内容,自然而然,浑然一体,却悄悄蕴含着两个“散”字,一者以隐一者以显。
那么,这四句看上去都在铺陈事实的诗句为什么是春秋笔法呢?这就要看它到底写的是什么“散”了?——其实,既不是杨花散乱,更不是新火散去,而是唐天子的皇权正在慢慢散落……
理解这点,需要我们着意于“五侯”二字。
所谓“五侯”,可泛指*豪门,由皇家传出的蜡烛闪动着明灭的“新火”,进入一家家*的府邸。但妙就妙在“五侯”一词是个非常“暧昧”的词,它有几个不同的典故含义。
汉成帝时封其舅王谭*阿侯 、 王商成都侯 、 王立红阳侯 、 王根曲阳侯 、 王逢时高*侯 。(见《汉书·元后传》)
另,东汉大将军梁冀擅权,其子梁胤 、叔父梁让及亲属梁淑 、 梁忠 、 梁戟皆封侯。(见《后汉书·陈蕃传》)
——这一层含义倒也与达官显贵的含义相*。
——这层含义就有点别扭了,五侯竟然是指汉代五位著名宦官(太监)。显然,宫中的新火不可能全部传给宦官之家,这是完全说不通的。可妙就妙在这“说不通”,此正是本诗的“春秋笔法”。原来,散到五侯家的不止是大唐天子的“新火”,更包括了他的赫赫王权,而且这一“散”,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围炉诗话》说:
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
唐玄宗时代宦官:高力士
在唐玄宗时代,宦官的权力开始强大起来:
开元、天宝中,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宫女四万人,品官黄衣已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余人。(《旧唐书》)
宦官不仅可以参阅奏章,甚至可以作为军事指挥官监军作战。安史之乱后,宦官已达到了专权的程度。由宦官担任的枢密使可以与宰相共同管理朝政,出现了“宰相、枢密共参国政”的局面。
随着宦官势力日益做强做大,从此尾大不掉,终于成了唐王朝心腹中一个无法割掉的“恶性肿瘤”。晚唐时代,发生了著名的“甘露之变”,由宦官仇士良大肆诛杀朝臣,天子唐文宗彻底沦为傀儡。唐末代的唐僖宗、唐昭宗都被大宦官田令孜所挟制,唐僖宗甚至称田令孜为“阿父”,可见宦官气焰之嚣张。唐王朝在宦官专权、藩镇势力和农民起义的三面夹击之下奄奄一息,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就是“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的含义。
甘露之变
虽然历来解诗者几乎都认为《寒食》诗以“五侯”专一影射“宦官专权”,可探谜君认为并不尽然。
五侯,其实还有一层非常直接了当的影射——藩镇势力。他们这些王侯,一样分到了皇家的“新火”。
按照一般辞书的解释,藩镇,是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所设的都督府、节度大使等的通称。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对唐王朝造成伤筋动骨式破坏的“安史之乱”就是藩镇割据势力,到唐末的九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要么彼此“互砍”“乱砍”,要么合起伙来“砍”中央。
就在唐德宗的建中年间,还发生了因朝廷削藩而起的“四镇之乱”,又称“建中之乱”。德宗本想削藩,却引发了各藩镇势力的连锁叛乱,自己被反被叛军困在奉天城(今陕西乾县)达一月之久。
韩翃本人又长期做藩镇将领的幕僚,必然对朝廷与藩镇关系的优劣和发展趋势看在眼里,明在心里。如果说宦官专权是插在唐王朝左肋上的一把刀,那么藩镇割据就是插在他右肋上的一把刀。唐朝皇帝屡有削藩之举,但都收效不大,最终倒在藩镇势力的屠刀之下。
所以说“五侯”一词,妙就妙在它的一语多关,明言王侯公卿,暗中即指宦官又射藩镇。特别是暗指的宦官和藩镇,这两股饿狼一样的势力都来“散”李唐天子家的“火”,大唐岂不是早晚‘散伙’?
日暮的汉宫(唐王的宫殿),真有一种走向黄昏的凄凉……
——我们这才看出,前人说韩翃诗“兴致繁富”真不是一句虚语。
说起“兴致繁复”,其实不但“散新火”两句暗含讽喻,就连前面的“飞杨花”两句依然暗藏讽喻!
河畔的御柳,仍然是一个亡国的意象符号,因为它指的是“隋堤杨柳”。
《炀帝开河记》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本就劳民伤财,怨声载道,他却坐着龙舟欣然出行,还令十五、六岁的五百多个女孩轮流为他拉纤,同时还用羊拉纤,极尽*奢侈之势。翰林学士虞世基又向他献策
“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
隋炀帝大喜,诏令民间献柳一株,赏一缣(丝绸)。百姓竞相献柳。隋炀帝先自己种下一株,随后群臣种,然后百姓种。隋炀帝用御笔题写,赐垂柳姓杨,名为“杨柳”。从此“隋堤杨柳”,即指的是亡国之兆。
品读唐诗《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诗像一幅风俗画,绘形绘色地描述出唐代长安寒食节的旖旎风光,无怪乎广为流传。此诗除可作为一幅风俗画观赏之外,还可以作一首讽喻诗来体味。诗题一作《寒食即事》,如此则讽喻之意明显。诗前两句写春光处处相同,后两句写寒食节家家禁火,唯皇宫贵族独异,二者对比,暗喻对特权的讽喻意味。"五侯"指宦官,中唐以来,宦官专权如汉末之世,以汉喻唐,专讽宦官擅权的政治弊端。如从唐德宗爱此诗的情形看,说诗人有明显的讽喻之意恐怕不合实际。但"形象大于思维",诗人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各求所需,各从所好,这也是此诗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总而言之,此诗通过审视寒食节皇宫传蜡,转烟袅袅,直入五侯宦官家中的场景,写出了宦官炙手可热的权势,却又不失寒食春城的独立审美意义,或者说,前者加深了后者的内涵深度,后者加强了前者的艺术感染力。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里到处花在飞舞,皇宫的御苑里春风也吹拂着柳絮。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1:
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译文2: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3:
春天京城到处飞舞着扬花,寒食节东风吹得柳枝轻斜。傍晚宫中传递出点燃的蜡烛,淡淡的烟气散入了显贵人家。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寒食野望吟》,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白居易 寒食野望吟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写寒食节的古诗。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寒食节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张继《闾门即事》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3、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唐·韦庄《长安清明》
4、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明·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6、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程颢《郊行即事》
7、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唐·宋之问《途中寒食》
8、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唐·温庭筠《清明日》
9、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0、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新坟青嶂叠,寒食白云垂。——齐己《哭郑谷郎中》
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4、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方回《追怀甲戌清明宇文信仲知郡大卿同尤张二倅过》
5、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6、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7、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8、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
9、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韩翃《送冷朝阳还上元》
10、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徐铉《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11、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欧阳修《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
12、欲过清明烟雨细。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欧阳修《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
13、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14、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史达祖《钗头凤·寒食饮绿亭》
15、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16、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清明。——温庭筠《寒食前有怀》
17、江树春云野水,梨花暮雨寒食。——张可久《满庭芳·感兴简王公》
18、寒食孤村外,春山远寺钟。——宋登春《寒食西郊望八岭山作》
19、东风节气*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张籍《喜王起侍郎放牒》
20、踏青寒食追游骑,赐火清明忝侍臣。——欧阳修《和较艺将毕》
21、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2、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3、烟火谁开寒食禁,簪裾那复丽人行。——唐彦谦《毗陵道中》
24、一年谁似清明节,忍向天涯除破休。——赵蕃《舟中清明》
25、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26、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4、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5、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赵嘏《东望》
6、坐想兰亭通曲水,行闻上已接清明。——贺铸《呈李之仪》
7、海雪楼前雪一株,岁岁清明醉花底。——杨基《湘阴庙梨花(有序)》
8、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9、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10、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1、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12、寒食尚赊花水*,妻孥煎去到天明。——梅尧臣《依韵和戏题》
13、上元灯火胡尘里,寒食田园野草生。——晁说之《夜风雨声甚恶》
写寒食节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寒食节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土番)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长安清明言怀》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赤水寺居
罗衮
榆火轻烟处处新,旋从闲望到诸邻。
浮生浮世只多事,野水野花娱病身。
浊酒不禁云外景,碧峰犹冷寺前春。
蓑衣毳衲诚吾党,自结村园一社贫。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王濯
御火传香殿,华光及侍臣。
星流中使马,烛耀九衢人。
转影连金屋,分辉丽锦茵。
焰迎红蕊发,烟染绿条春。
助律和风早,添炉暖气新。
谁怜一寒士,犹望照东邻。
海上和柴军使清明书事
李中
清明时节好烟光,英杰高吟兴味长。
捧日即应还禁卫,当春何惜醉朐阳。
千山过雨难藏翠,百卉临风不藉香。
却是旅人凄屑甚,夜来魂梦到家乡。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郑辕
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臣。
漏残丹禁晚,燧发白榆新。
瑞彩来双阙,神光焕四邻。
气回侯第暖,烟散帝城春。
利用调羹鼎,馀辉烛缙绅。
皇明如照隐,愿及聚萤人。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有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于寒食节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古诗的所有意思
寒食寒食的古诗意思
寒食诗句意思
寒食古诗的五侯意思
与寒食意思有关的古诗
寒食古诗的御字意思
寒食古诗的情感与意思
寒食古诗的题目意思
王运熙寒食的古诗意思
寒食古诗中的御柳意思
古诗寒食中的候是啥意思
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
古诗寒食的中文意思
寒食的古诗词意思
古诗寒食的单字意思
寒食每一句的古诗意思
寒食这篇古诗的题目意思
清明和寒食的古诗意思
寒食这首古诗的中心意思
寒食的古诗意思简单点
寒食这首古诗的全文意思
寒食古诗和清明的古诗意思
寒食古诗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倍速学*法上的寒食古诗意思
寒食古诗的意
寒食古诗的用意
古诗寒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寒食古诗的所有拼音
寒食古诗的反思
所有诗名是寒食的古诗
赞美抹茶的句子
尊敬他人的句子
说谎的人最恶心的句子
我也想做个淑女的句子
描写雨伞外形的句子
描写鹦鹉的句子段落
晒晒老妈的照片句子
关于手表和时间的句子
我们很相爱的句子
形容难以抉择的句子
沁园春长沙赏析句子
江南水乡句子
描写冬天的词语和句子
午餐软文句子
关于写妈妈外貌的句子
好友分别时的句子
表白感人的句子
安慰的英语句子
描写泸沽湖的赞美句子
关于男人是善变的句子
形容看错一个人的句子
形容烤串很诱人的句子
评论别人第一印象句子
形容春天空气好的句子
日常生活搞笑句子
玩手机冷幽默句子
现在完成时句子带翻译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表扬老师敬业的句子
有关爱情唯美的句子
工作伤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