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

关于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88) 语录(20) 说说(71) 名言(14) 诗词(1k+) 祝福(9) 心语(236)

  •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梳理与练*题

  • 知识,高一,教育
  •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梳理与练*题

      练*题从狭义上讲,练*题是以巩固学*效果为目的要求解答的问题;从广义上讲,练*题是指以反复学*、实践,以求熟练为目的的问题,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麻烦、难题等。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梳理与练*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目标:

      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

      4.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

      知识梳理: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1.初中化学中主要物质: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醋酸、铁等进行分类。试写出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包括的物质,例如;分类标准:常温下是气体,包括的物质有:O2 N2 H2 CO2 CH4

      (1)分类标准: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包括的物质有: H2 CH4 酒精

      (2)分类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甲烷、酒精、醋酸

      (3)分类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2.酸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也可以根据酸分子是否含有氧原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盐可根据所含离子进行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根据其他原则进行分类。请在下列九种粒子Ne、OH—、NH3、H2O、NH4+、CO2、SO2、NO2、SO3中选出五种粒子分为同一类,写出两种情况,粒子可以重复使用。

      A: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溶液

      分散系 胶体

      浊液

      (2)胶体:

      胶体本质特征:

      液溶胶:

      胶体分类:固溶胶:

      气溶胶:

      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填“>”或“<”)100n,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_(填“>”或“<”)1n,而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_________之间。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布朗运动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

      (3)胶体性质: 丁达尔效应:

      课下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 )

      A.白糖、冰水混合体 B.铁粉、食醋

      C.干冰、食盐 D.盐酸、空气

      2.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类别相同的是 ( )

      A.氧气、氧化镁

      B.硫酸铜、氯化钠

      C.硫酸、碳酸钠

      D.硝酸银、氢氧化钠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A.化合物、单质

      B.元素、原子

      C.氧化物、化合物

      D.纯净物、化合物

      4.下列各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

      A.H2+CuO===H2O+Cu

    [阅读全文]...

2021-12-11 09:00:52
  • 化学中物质的定义是什么

  • 教育
  • 化学中物质的定义是什么

      物质有六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化学中物质的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化学中物质的定义

      1、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Naturally Occurring Chemical Substance):指任何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未经加工的物质或者仅通过人力、机械或重力方式,通过溶解在水中、浮选、或通过加热脱水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从自然环境中提取出来的任何物质。

      2、有准确定义的化学物质(Well-defined chemical substance):指可以用完整的化学结构式和特定的分子式描述的化学物质,尽管这类物质中取代基的位次是未知的或可变的,但取代基的数量等信息却是已知的。

      3、没有准确定义的化学物质(Poorly-defined chemical substance):指无法用完整的化学结构或/和特定的分子式描述的化学物质。

      4、现有化学物质(Existing Chemical Substance):指在法律规定期间,为了商业目的在*国内生产或已经从国外进口并且已经列入《*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中的化学物质。

      5、新化学物质(New Chemical Substance):指任何未包括在《*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中的化学物质。

      6、研究与开发用化学物质(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hemical Substance):指任何制造或进口的仅仅用来进行科学研究与开发或分析测试的化学物质。

      化学中物质的存在状态

      物质有六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固态物质具有形状和体积,它们的分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液态物质也有体积,但没有形

      状,相比之下,它们的分子结合得要松散一些,因而液体可以被倾倒到一个容器中以测量它们的体积。气体既没有体积也没有形状,它们的分子会自由地移动,从而充满任何一个可以封闭它们的容器。等离子态是由等量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组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一般是基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

      气态物质

      我们的生活空间被大量气体包围着。许多古人观察到:风能够将较细的树干吹弯了腰,烧开的水中会冒出气泡。因此早期的哲学家相信有一种称为“空气”的元素存在,并具有上升的倾向。17 世纪时,托里切利证明空气和固体、液体一样具有重量。到了18世纪,化学家证明了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并且在化学反应中发现了许多气体。这些新发现的气体立刻就有了实际的应用,例如从煤中提炼出的气体就可以产生光与热。

      液态物质

      液体的粒子会互相吸引而且离得很*,所以不易将固定体积的液体压缩成更小的体积或是拉大成更大的体积。受热时,液体粒子间的距离通常都会增加,因而造成体积膨胀。当液体冷却时,则会发生相反的效应而使体积收缩。液体可以溶解某些固体,例如将食盐放入水中,食盐颗粒好像会渐渐消失。其实是因为食盐溶于水后电离出钠离子与氯离子,并均匀分布在水中,形成一种水溶液。此外,液体还可以溶解气体或其他液体。

      固态物质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则没有。想要改变固体的形状,就必须对它施力。例如挤压或拉长可以改变固体的体积,但通常变化不会太大。大部分固体加热到某种程度都会变成液体,若是温度继续升高则会变成气体。不过有些固体在受热之后就会分解,例如石灰石。晶体与金属是最重要的两种固体。

      等离子态物质

      将气体加热,当其原子达到几千甚至上万摄氏度时,电子就会被原子"甩"掉,原子变成只带正电荷的离

      子。此时,电子和离子带的电荷相反,但数量相等,这种状态称做等离子态。人们常年看到的闪电、流星以及荧光灯点燃时,都是处于等离子态。人类可以利用它放出大量能量产生的高温,切割金属、制造半导体元件、进行特殊的化学反应等. 在茫茫无际的宇宙空间里,等离子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状态。宇宙中大部分发光的星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都很高,这些星球内部的物质差不多都处于等离子态。宇宙中绝大部分物质都处于等离子态,固液气才是真正的比较稀少的物质状态。只有那些昏暗的行星和分散的星际物质里才可以找到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7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 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一般是基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

      这个新的第五态的发现还得从1924年说起,那一年,年轻的印度物理学家玻色寄给爱因斯坦一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关于原子的新的理论,在传统理论中,人们假定一个体系中所有的原子(或分子)都是可以辨别的,我们可以给一个原子取名张三,另一个取名李四……,并且不会将张三认成李四,也不会将李四认成张三。然而玻色却挑战了上面的假定,认为在原子尺度上我们根本不可能区分两个同类原子(如两个氧原子)有什么不同。

      玻色的论文引起了爱因斯坦的高度重视,他将玻色的理论用于原子气体中,进而推测,在正常温度下,原子可以处于任何一个能级(能级是指原子的能量像台阶一样从低到高排列),但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大部分原子会突然跌落到最低的能级上,就好像一座突然坍塌的大楼一样。处于这种状态的大量原子的行为像一个大超级原子。打个比方,练兵场上散乱的士兵突然接到指挥官的命令“向前齐步走”,于是他们迅速集合起来,像一个士兵一样整齐地向前走去。后来物理界将物质的这一状态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这就是崭新的玻爱凝聚态。

      费米子凝聚态物质

      根据“费米子凝聚态”研究小组负责人德博拉·金的介绍, “费米子凝聚态”与“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都是物质在量子状态下的形态,但处于“费米子凝聚态”的物质不是超导体。

      量子力学认为,粒子按其在高密度或低温度时集体行为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得名于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另一类是玻色子,得名于印度物理学家玻色。这两类粒子特性的区别,在极低温时表现得最为明显:玻色子全部聚集在同一量子态上,费米子则与之相反,更像是“个人主义者”,各自占据着不同的量子态。“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由玻色子构成,其行为像一个大超级原子,而“费米子凝聚态”物质采用的是费米子。当物质冷却时,费米子逐渐占据最低能态,但它们处在不同的能态上,就像人群涌向一段狭窄的楼梯,这种状态称作“费米子凝聚态”。

      化学中物质分类

      化学物质是化*动的物质承担者,也是化学科学研究的物质客体。这种物质客体虽然从化学对象来看只是以物质分子为代表,然而从化学内容来看则具有多种多样形式,涉及到许许多多物质。因此,研究化学物质的分类就显得非常重要。

      按照物质的连续和不连续(分立的)形式,首先可以把化学物质分为连续的宏观形态的物质,如各种元素、单质与化合物,以及不连续的微观形态的物质,如各种化学粒子等两大类物质。

      化学物质树状分类法:(1)、混合物:空气、溶液、合金。(2)纯净物:1.单质:金属、非金属。2.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交叉分类法:同一物质按不同标准分类;例:NaSO4,可以从阳离子角度分为钠盐、阴离子角度分为阴离子。

      多维分类:于化学物质的分类,正随着化学的发展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著名化学家、北京大学徐光宪教授正致力于探索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分类法,即分子分类法或“多维分类”法。1982年,在中日美三国金属有机化学讨论会上,他提出了分子的(n ×c π)四维分类法及有关的七条结构规则。在新的分类法中,他提出了分子片的概念。分子片是处于原子和分子之间的一个中间层次的概念。例如无机化合物中的硫酸根、碳酸根等和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都可视为分子片。每个分子片都由中心原子和配位体所组成。应用这种分子的分类方法,可以把数以百万计的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分子看作是各由若干分子片所组成。按照四维分类法把所有的分子分成4 大类型,即单片分子、双片分子、多片分子(含链式、环式、多环式和原子簇化合物)和复合分子(看作是由链、环、簇的的各种组合而成的复杂原子)等4大类型。组成这些分子的分子片又可以按它的价电子数的多少分为25类。对同一类分子片,还可以按其中心原子所属的周期不同进一步分类。这样,使用分子片的概念并运用四维分类法与结构规则,就可以把所有的分子进行分类。同时还可以由分子式去估算分子的结构类型,预见新的原子簇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并探讨它们的反应性能等。

    [阅读全文]...

2022-03-30 14:46:55
  • 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点归纳

  • 变化,教育
  • 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学生学*的化学知识和初中化学相比难度将加大,想要学好高中化学必须在课下认真回顾学过的重要知识点,只要弄懂了化学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为此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学好高一化学知识有帮助。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

      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 + B = AB)B.分解反应(AB = A + B)C.置换反应(A + BC = AC + B)D.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⑶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32-O,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⑷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4.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一、氯气的化学性质

    [阅读全文]...

2022-01-31 05:29:43
  • 化学的本质部分知识点

  • 本质,教育
  • 化学的本质部分知识点

      在*凡的学*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的本质部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同有机物的化学本质:

      1、动物激素

      (1)固醇类激素:性激素(雌、雄激素,孕激素)等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垂体、胸腺、胰岛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促XX激素释放激素、促XX激素、生长激素、胸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

      注意:蛋白质、多肽类激素只能注射;但固醇类、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不仅能注射,也能口服。

      2、植物激素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C2H4)、脱落酸,这些激素化学本质都不是蛋白质

      3、色素

      如叶绿素(为镁卟啉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等,此类色素化学本质也不是蛋白质

      4、神经递质

      一般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主要种类有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这些神经递质化学本质也不是蛋白质。

      5、酶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现阶段你能说得出名字的酶基本都是蛋白质)

      6、免疫相关物质

      抗原:多数抗原是蛋白质,有些大分子多糖也可能成为抗原;

      过敏原:可以是大分子蛋白质(如鱼等),有些是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 抗体:球蛋白;

      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糖蛋白。

      7、载体

      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质粒——环状DNA、病毒

      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8、受体

      糖蛋白

      9、细胞壁成分

      (1)植物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本质为多糖)

      (2)原核生物(例如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短肽与多糖)

      (3)真菌细胞壁:几丁质(壳多糖)

      扩展:化学知识点总结

      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化氢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氧化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硫化氢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氮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阅读全文]...

2021-12-08 13:33:40
  • 中考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方程式

  • 中考,教育
  • 中考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方程式

      漫长的学*生涯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考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方程式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2)碱 + 酸-------- 盐 +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方程式归纳

      (1)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2)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uarr 初中数学;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酸化学方程式摘选

      1. 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2. 高温煅烧石灰石:

      3.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4.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1)镁和稀盐酸:

      (2)铝和稀盐酸:

      (3)锌和稀盐酸:

      (4)铁和稀盐酸:

      (5)镁和稀硫酸:

      (6)铝和稀硫酸:

      (7)锌和稀硫酸:(实验室制取氢气)

      (8)铁和稀硫酸:

      5.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1)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2)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3)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4)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5)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

      (6)氧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

      (7)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8)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9)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10)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

      (11)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

    [阅读全文]...

2022-04-27 07:19:34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 变化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上学的时候,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容易——不易”等字词。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

      二、误区扫描

      1.若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元素组成,这种变化肯定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种元素的变化有两种可能: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为金刚石,金刚石和石墨虽均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2、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CuSO4.5H2O,属于化学变化。

      3、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H2和O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物质在发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CO2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有少量的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H2CO3。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等。

      1、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

      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②管口出现小水滴

      ③石灰水变浑浊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阅读全文]...

2022-01-06 06:53:29
  •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 教育
  •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希望能帮到大家!

      化学性质的定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助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于其它物质;化学性质是物质的相对静止性,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相对运动性。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属于能力的范畴;如蜡烛燃烧是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变化;这一变化证明蜡烛能燃烧,则是石蜡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化学变化中才能显出化学性质来。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酒精,就能发生酒精燃烧的化学变化;而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是通过无数次酒精燃烧现象得出的结论。

      化学性质的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阅读全文]...

2022-01-12 21:33:52
  •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此次授课内容为教材第二单元课题二中“氧气的化学性质”。结合课堂教学与我课后的思考,在此跟大家交流汇报。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化学中对比的方法,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体验学*化学的快乐,激发学生学*化学的积极性。

      4.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5.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的助燃性。(2)准确完整地描述实验现象。

      下面我具体来谈一下我对目标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绪言中提到: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本节中的氧气,就是学生第一次详细认识其性质、变化规律、用途及制法的具体物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体会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关注反应中的现象与变化前后的物质,同时又会升华实验得出结论,为今后学*其他物质敲开了一扇门。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氧气,学生依据生活经验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教材中安排了几种燃烧现象比较明显,包含金属和非金属类型的物质——碳、硫、铁。旨在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分析,认识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因此,教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看,如何说,如何记就成为本节课需掌握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初三学生初学化学,学*的驱动力还是主要在“兴趣”上,学生们渴望能最*距离地看化学实验,喜欢追寻化学在生活中的身影,喜欢尽情交流与发言,本节课堂上,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发挥。对本节课实验现象的观察,不是为了单纯的记录,而是要培养他们的一种*惯,一种能力,引导学生在看到现象后立刻引发“为什么?是什么?”的思考。

      (2)学*化学实验中对比的方法,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从第一单元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开始,对比探究的实验方法已经出现,本节课中,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受热燃烧的对比更充分证明了氧气的助燃性,对今后其他物质的研究也打下了基础。从具体的物质燃烧结论来归纳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常用的思想。

      二、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本节授课内容的特点,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我运用了“四互动”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学生“答疑”;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提示”,学生“动手”。教师引导启发,讲授新知,实验演示;学生交流表述,实验探究,思考总结。再辅以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在静也思考,动也思考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任务。

      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①情景导入②解答困惑③总结提炼。具体来说明一下。

      环节一:情景导入。本节课的几位主角---氧气,木炭,硫、铁,小木条。教材中设计这几种物质,考虑到它们可以代表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别,但这是初三的学生所不了解的。我就冥思苦想如何能找到生活中很熟悉的情景能将几种物质串联起来,于是我想到了烧烤,用于做燃料的木炭,串羊肉的铁钎子,偶然发生的意外硫磺皂,再配以大家喜欢看的“爸爸去哪儿的”背景素材,在课的开始就设下了几个疑团,让学生通过观看短片,自己把这几个疑问提出来,我及时把它们记录在副板书的位置上。这样做既在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将本节课的情景主线“解决女孩在烧烤中遇到的困惑”这条主线牵了出来。

      环节二:解决困惑,氧气的化学性质显现。如果说碳、硫、铁三种物质是串联在一起的小灯泡的话,那氧气就是连接其中的导线。

      首先,解答第一个困惑:木炭不好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说出可以快速点燃木炭的方法,他们的答案有:用扇子扇、多鼓入氧气,还有诸如加固态酒精、汽油等答案。在肯定学生的想法之后,我顺势总结:给木炭更多的氧气,就能使其快速燃烧。再温馨提示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之后,小组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老师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组内合作交流,对看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实验结束后,请一组同学汇报现象。表观现象描述完毕,我指出木炭燃烧是其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那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如何检验?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每一组学生经过商量琢磨,开始用手中现有的试剂进行实验,最后请一位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变浑浊的石灰水。在此环节中,每位同学都感觉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落实了目标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铁丝与硫燃烧的`实验略显复杂,故均为教师演示实验。

      在解答困惑二:铁能燃烧么?这个问题时,我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在空气中试图去引燃螺旋状的铁丝,学生看的很清楚,铁丝并未燃烧,那我立刻导出疑问:铁丝在空气中看来不能燃烧,那可以试试将铁丝放入。。。学生立刻迁移想到:氧气中。紧接着完成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火星四射的剧烈现象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请学生描述现象,走*学生,让他们观察变短的铁丝末端悬挂的黑色小球,将生成物四氧化三铁引出并做简单介绍:四氧化三铁受高温融化,易掉落于瓶底。为学生讨论下一个问题打开思路。集气瓶底部水或细沙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其实在铁丝燃烧的试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止这一个,之所以我设置该问题的原因是:一,水或细沙与生成物四氧化三铁有关,强调产物;二,传达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进行化学实验要严谨,需要考虑周全,保护好仪器,节约药品,获得最好的实验效果,

      解答困惑三:跌入火中的硫磺皂。硫燃烧的实验装置我略作改进,用加热的玻璃棒引燃硫粉,并用小气球将装置密闭。老师演示后请学生对比说出现象,虽然这个实验中学生并未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但我感觉这种设计渗透了环保意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真谛。实验中我请坐在后面的一位同学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体现师生互助与公**等。

      在解答三个困惑的过程中,一直在展示实验,传达给学生“实验是进行化学学*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物质性质研究的重要方法”,落实了目标中的(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通过边看边记,学生应该对现象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三组实验进行完毕,引导学生思考:氧气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什么?立刻有学生回答:带火星的小木条。因为时间关系,教师演示该操作,将氧气的检验方法呈现出来。

      环节三:总结提炼。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对氧气的亲*感又多了一些,更直观地认识到了氧气的助燃性,但有一个提升的问题还没有落实:结合刚才看到的对比实验,回答为什么相同的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会有所不同?启发学生思考该问题,最终得出“氧气含量”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一个原因,就此体会了氧气相对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来说,化学性质较活泼。落实了目标(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从抽象的氧气的助燃性到具体的实验现象,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应该有了初步的会迁移,会归纳的化学思维。

      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

      1、情景的选择比较贴*生活,情景中问题的提出也比较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

      2.本节课实验占主体地位,课前大量的实验准备,能让学生做的尽量交给他们,教师演示尽量清晰明了。

      本节课的不足:

      1、情景中的硫磺皂略显突兀。

      2.硫燃烧实验装置中,空气中硫的燃烧现象极不明显,需要后期进一步改进。

      3.课堂上一些问题的设置不太明朗,引导性不够。比如请同学们想办法来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某些学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经过钻研教材及目标,精心备课,请教其他老师听寻意见和建议,再到以最佳的状态上好每一节课,课下反思得失,我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今后对教学的思考会更加深刻。“讲台亮于舞台”,作为教师,把最精华,最精彩的课堂交给学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阅读全文]...

2022-07-24 12:58:06
  • 创业的三个本质

  • 创业,本质
  • 创业的三个本质

      拉卡拉董事长、北大创业营理事长孙陶然在第三届京北论坛上分享自己的创业体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业的三个本质,希望大家喜欢。

      第三届京北论坛上,拉卡拉董事长、北大创业营理事长孙陶然分享了自己的创业体会,“我认为世界上最根本的本质适用于万世万物的本质有两个,一个是逻辑,一个是常识。不合逻辑必有问题,超越常识就是骗子”。他还从三个角度阐述了创业的本质:创业是生活方式、做买卖和有情怀。

      第一,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有很多种,有人喜欢波澜壮阔,有人喜欢安逸的,有人喜欢从事教育,有人喜欢去创业,有人喜欢辅佐别人去成功,有人喜欢带头打工。不管哪种生活方式,没有对错,只有喜不喜欢,适不适合。创业本身就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我认为对于每个创业者来讲,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这种生活方式它既不是特别光线的,也不是特别卑微的。

      创业者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特别波澜壮阔的,可以说是和*时期最绚丽的生活方式。简单来讲,如果你创业,一年经历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是那些不创业的人5年才有可能经历的,所以每个创业者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之前要考虑清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既然创业是一个生活方式,那就应然一边创业一边生活,而不是拼命的创业,等成功了再生活。

      第二,创业就是做买卖。

      创业在商业上的核心就是做买卖。能不能做出一个有人愿意花钱买的产品,并且源源不断的卖出去,这就是创业。如果能做到,就做起了买卖,这样创业至少第一步就成功了,如果做不到,创业不可能成功。

      要做买卖,首先就要发现需求,然后做出一个产品和服务,满足这个需求,并且提供很好的性价比,让消费者愿意花钱来买,而且找到了一种卖法,源源不断的卖出去,这是我们创业者从头到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第三,创业要有情怀。

      什么是情怀?我理解情怀就是未来、别人和精神。选择创业,就需要能够少想一点自己,多想一些别人,当然也可以想社会,少想一点现在,多想一点未来,少想一点物质上的东西,多想一点精神上的东西,这就是一种情怀。如果有了情怀,我认为在创业的过程中,在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企业文化,包括克服一个个困难的时候,我们能克服的`更好。这一点虽然有点虚,但是我认为,这就是*创业者和欧美创业者的一个很大差别,在欧美很多的创业者,是先发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从而萌生了一个梦想,然后想办法去解决,去创业了。而在我国,很多创业者可能看到是就是眼前的某一个技术,或者是某一个赚钱的机会从而开始创业。其实创业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路程,所以情怀还是很重要的。

      创业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十年前叫下海,那个时候说谁下海了,大家都瞧不起。为什么?第一,大家认为找不到铁饭碗的人才会去下海。第二,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下海的人很多是监狱释放人员或者五大黑粗。那时创业是贬义的。四年前,创业者变成了英雄。去年开始,很多人说创业又非常冷了。

      不管外界对创业怎么看,创业者应该很清楚,创业其实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没有好坏之分,就看你适不适合这种方式。有的人适合,他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可以活得很快乐,反之,他就会活得很纠结,很难受。

      创业是和*时期最绚丽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呢?不确定性特别大,也因此特别绚丽多彩。你去创业,一年经历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可能大于不创业的人五年的经历。所有的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楚这一点。如果你就是喜欢挑战,喜欢好奇,喜欢不确定性,那你就选择创业。不要因为鼓励去创业,也不要因为大家都去创业而去创业,一定是要看,你想不想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你喜不喜欢这种生活状态。如果答案都是yes,那么你去创业。

      非常多的创业者,是稀里糊涂出发的,根本没有想清楚就开始了。但是创业,一旦开始,哪怕你立刻结束,都是一个机会成本特别巨大的事情。这有点像买车,一辆新车,你只要买到手,把牌子上上去,一公里没开把它卖掉,至少打九折。而且一旦把企业创办起来了,把它关闭是非常痛苦的过程。

      创业也不一定需要做非常充分的准备,也没有必要把想做的事想得很清楚。但对于喜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要想清楚。

      创业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应该一边创业一边生活。很多创业者一旦创业,就没日没夜地工作,想着成功之后再去享受生活。事实是,没有结束的那一天,即便你退休了,你依然对这个企业牵肠挂肚。创业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总不能说,我这辈子创业,下辈子生活吧?

      创业者要走到大自然中去,行万里路,包括结识的人,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你的见识拓展了,*时很多想不清楚的问题也豁然开朗。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军人物。

      商业的本质是做买卖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商业的本质确实是做买卖。做出一个有人愿意花钱来买的产品,并且找到一种方法,把这个产品成批地卖出去,就是创业。比如,古代,武大郎卖烧饼,有人愿意买他做出来的烧饼,他的方法是走街串巷卖烧饼,他做了一个小买卖。如果在现代,有风险投资投给他,他可以开一家店,甚至是连锁店,这就是创业的本质和过程。

      老祖宗两千年前就想明白了,但现在很多的创业者甚至是企业家人恰恰忽略了。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国际上的潮流,新概念。我曾经见到过一个创业者,跟我讲概念,诸如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等。我只问他一个问题,你卖的是什么?因为你能不能够把这个企业做起来,最核心的是你能不能提*品。忽略了这个本质,我们做再久也做不成。

      我们看到很多成立三年的公司,已经烧掉了很多钱了,还没有做出一个有人愿意花钱来买的产品,事实上它可能注意力也没有放在这上面。我见到很多创业者,在创业的第一年就开始考虑未来的布局,考虑企业三年五年以后,如何在它的行业里一统天下。那是未来的事,眼前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够做出有人愿意买的产品。

      创业还是要讲情怀

      如果我们创始人创业的时候,过于纠结于赚钱,过于纠结于现在的事,过于在乎自己这点小九九,我们做不出伟大的企业,甚至我们的企业都很难生存。而往往当我们去考虑一些未来的事情,考虑一些精神层面的事情,考虑一些他人的事情,据此去规划我们的创业方向,更能支撑我们走下去。

      这不是唱高调,我对情怀的定义就是:不是去考虑物质,而是去考虑精神,不是去考虑自己,而是去考虑他人。

      成功的企业家都需要有情怀,因为创业是一条特别漫长的路,而且路上坎坷特别多。我们在选择方向、确定方向、确定战略以及坚持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体会到情怀的强大力量。

      我无法具体描述没有情怀的创业会怎样,但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成功的企业,它的创始人都是有情怀的。尤其是在欧美国家,所有伟大的创业者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情怀。无论是乔布斯,还是扎克伯格,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情怀,他们的企业才能够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如果我们只考虑物质,只考虑自己,只考虑现在,很难想象我们会把这个企业给谁。

      我们都是自己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我并不认为一个创始人24小时待在公司就是最佳的工作方式。企业的创始人跟一艘船的船长一样,如果不去把握航向,不去给船设置跑道航线,跑到餐厅里面去检查饭菜的质量,我认为这个船长是失职的。

      一个企业的天花板,就是这个企业最高领导人的见识。如果是一个坐井观天的创始人,他的企业做不大。一个知识广博的创始人一定会把企业做大。所以作为企业的创始人最重要的就是拓展自己的见识。见识提高,才能更好履行自己作为企业创始人的职责。

    [阅读全文]...

2022-07-29 00:58:28
  • 班纳吉穷的本质名言

  • 本质,名言,很穷
  • 关于贫困:第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第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第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者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第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或者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第五、如果我们拒绝懒惰和公式化的思维,如果我们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逻辑,那么我们就能制定一套有效的政策,也能更理解穷人的生活方式,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贫穷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对于人们来说,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时可能需要具备一种稳定感,至于那些看不到自己未来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人。

    他们可能总是不愿继续努力,其收入水*也难以得到提高。

    1、一般农村家庭的,父母期望孩子读书出人头地,但是生活生不自觉的将老一辈灌输在他们自己身上的那一套又加在了自己的孩子上面,这样就分出了2两种趋势。

    第一种在两面的引导下,父母引导占据主因,对读书不好渐渐失去兴趣发展到去找工作,最后无为,然后和父母一样教育下一代循环往复。

    第二种孩子自己能把握住读书,父母只是引导,对于其他的处于一种放养式教育,孩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做什么,明白父母所想,读书找出路。

    这一类的人却又能分两类:A成绩好了但是家里条件不好,放弃读书,渐渐沦落。

    或者靠这所学自发的艰苦创业,但是也有成败;B半工半读或勉强有点经济考上好学校,改变现状,然后因为教育程度不同,思想改变然后对下一代的教育业发生改变,改变自己的生活贫苦。

    2、城里孩子同样。

    第一类贪玩不上进,到最后打工,一生就这样过着日子。

    第二类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爱创业做生意,开始自主做老板,当然也一样有成败。

    第三类,成绩好,好工作,但是竞争激烈也会有随时下岗的危险,然后就会又是打工还是创业的走势。

    然后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就又变成好好学*或者学学就行,以后自己当老板这类似两种的思想。

    最后的结果就是穷的越来越穷,改变不了什么,穷的变富越来越富,因为有了资本,只要有商机随随便便就能有财富。

    [阅读全文]...

2022-04-08 03:21:06
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 - 句子
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 - 语录
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 - 说说
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 - 名言
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 - 诗词
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 - 祝福
古诗中化学物质的本质 - 心语